颅脑疾病及脑外科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022-09-11

近几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减轻病人痛苦,使药物输注及时,尤其是在抢救患者时及时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我科是以脑外科为主的科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抢救中,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是抢救的第一步,2006~2008年我科508例脑外伤及颅脑术后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脑外伤患者482例,颅脑术后患者26例,男351例,女157例,12~80岁。其中昏迷患者135例,浅昏迷患者36例,昏睡患者226例,躁动患者85例。留置天数3~7d。

1.2 穿刺方法

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选择好穿刺部位,严格无菌操作,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用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1~2cm,松开止血带,左手固定针芯,右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完全进入静脉,左手拔出针芯,挤压回血,证实输液通畅后用专用透明敷贴将针眼处周围皮肤及套管针覆盖并妥善固定。

2 护理体会

2.1 实施前宣教

做好宣教工作.在置管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优点,并告诉病人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

2.2 血管评估

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脑外科病人住院时间长,为保护静脉,先从远端血管进行穿刺。

2.3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时躁动患者一般由2名护士配合执行,一名护士作静脉穿刺,一名护士协助固定好患者,穿刺部位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外周6~10cm,消毒2遍。如果穿刺时,血液回流至肝素帽套管中,应在接一次性针头时将血冲刷干净。

2.4 加强输液观察

患者躁动明显,虽然进行了保护性约束,但仍应防止患者躁动将留置针挣脱,因此需随时观察输液部位固定情况、输液滴速、血管外有无红肿现象,约束时末梢血液循环情况,保证血液回流通畅。

2.5 封管方法

2.5.1 常用封管液种类和用量

(1) 无菌生理盐水,每次5mL,每4~6小时冲管1次;(2)肝素盐水溶液,用1支12500u的肝素加入500m L的生理盐水,取5ml抗凝持续12h以上。

2.5.2 封管方法

一般采用注射器直接封管法;当输液完毕时,关闭输液器的调节器,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消毒肝素帽,用抽有5m L封管液的注射器直接刺入肝素帽内,以脉压式冲管方法,最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斜面至肝素帽内,使其充满整个管腔及肝素帽腔,再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小夹子靠近Y接口端夹上,拔掉针头。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2 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加强基本功训练, 穿刺一次性成功, 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3.3 导管堵塞

输液前后都要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输注静脉营养输液后及时冲管, 固定留置针体外管成U型, 肢体避免下垂, 防止血液回流, 增加堵管几率。

3.4 静脉炎

长期输液病人,经常轮换输液部位, 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点滴速度应慢,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 结语

静脉留置针在脑外科中应用广泛, 对躁动病人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抢救患者时可及时打开静脉通道,同时输入或静脉注射多组滴速不同的药物,保证药物及时注入,提高抢救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长, 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规程, 认真落实置管的护理和维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输液、输血、动静脉取血。一些颅脑疾病及脑外科病人多数伴意识障碍、躁动, 常输注对血管有强刺激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等, 输入液体量大、时间长致患者不适, 治疗不易顺利进行, 所以对意识病障碍病人选用静脉留置针。因其材料柔软, 不易对所留置部位的血管造成损害, 刺激性药物不易外渗, 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保护了病人的血管,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意识障碍,留置针,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明.静脉留置针在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5~6.

[2] 帅淑华.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冲管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10) :541~542.

[3] 张虹, 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 (2) :3.

上一篇: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竞争焦点下一篇:镀银件变色膜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