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在重型颅脑损伤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

2022-09-1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 无手术指征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 病程长使用甘露醇脱水剂, 对血管损伤性大, 意识障碍者易躁动不安, 传统输液针易渗漏, 反复穿刺, 损坏血管, 病情反复多变, 随时需要用药抢救。我科自2007年以来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 改善了上述种种弊端,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使用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7年以来治接受留置针输液患者198例, 男性141例, 女性57例, 年龄9~72岁, 平均年龄38岁, 采用留置针为BD24G密闭式静脉留置Y型针, 其尾端有2个接口, 一端是肝素帽, 用于输液过程中直接加药, 另一端是螺旋帽, 拧开后接输液器的接头, 也可不取螺旋帽, 直接将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 排气后进行注射。使用留置针输液法, 穿刺成功率98%, 最长保留时间为7d, 最短1d, 平均3~5d。

1.2 方法

穿刺人员必须技术熟练, 心理素质好, 穿刺前作好宣教工作,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使用优点、选择好血管 (血管宜粗、直, 无静脉瓣) 常规消毒, 止血带扎在离穿刺点上方10~15cm, 时间为40~120s为最佳时间, 扁状止血带优于圆管形, 以保障肢体远端血运, 穿刺深度应以穿刺部位, 静脉深浅粗细而定, 有效控制静脉穿刺进针速度, 动作轻, 稳见回血后平行进针, 两手配合, 右手推针管, 左手退针芯, 边进边退, 待针梗完全进入皮肤穿刺点用3M透明贴固定, 用胶布妥善固定留置针尾及肝素帽, 躁动不安者, 肢体给予适当制动, 输液侧肢体禁止测血压抽血等操作, 输液完毕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正压脉冲式封管, 用胶布固定好肝素帽后再用头网将盲端撕开像袖带一样网住穿刺部位肢体起固定作用, 置管期间注意保护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3M透明敷贴, 消毒穿刺部位,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每次输液前亦要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冲洗管路, 检查有无堵塞渗漏情况。

1.3 经常巡视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漏、堵管, 脱落现象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规定为3d, BD公司推荐为3~5d, 不超过7d[1], 有报道浅静脉留置针留置5~7d无静脉炎发生时, 可留置7d, 超过7d, 局部压痛明显。我科因输液组数多, 甘露醇药物刺激性大, 一般保留3~5d, 就有静脉炎症状。还因意识障碍, 躁动不安, 易致针头导管脱出, 针头堵塞等并发症。当要拔除留置针按压时间应适当延长, 这与输液期间采用肝素钠盐水封管, 使血管局部出现肝素化现象, 影响局部凝血因子的聚集, 致拔针后针眼局部血管止血时间延长。黄琳[2]临床研究显示按压>3min, 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穿刺及换药应严格无菌技术, 选择粗、直血管, 尽量选择刺激小的药物, 刺激性强的应予稀湿, 出现静脉炎时应拨针, 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抬高患肢, 患处给予50%硫酸镁湿敷, 3次/d, 20min/次。

2.2 针头脱出

穿刺后妥善固定, 肢体避免剧烈运动, 换药时敷贴应朝向心方向撕开, 脱出针梗部分不可重新插入, 重新固定查看输液是否通畅。

2.3 导管堵塞

每次输液完毕用1∶50肝素钠盐水10mL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穿刺肢体上方禁止测量血压, 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应及时冲管, 血栓形成堵塞针头后用10mL注射器连接导管回抽无效可拔管。

2.4 敷贴过敏

选择透气性能好的防水敷贴, 穿刺点避开过敏, 炎症破损部位, 发生过敏时采用纱布替代敷贴的换药方法, 并采用绷带固定纱布块。

3 小结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 有效避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躁动不安引起输液渗漏损坏血管, 特别适合神经外科每天多次间歇静脉用药和紧急抢救用药, 减轻护士工作量, 提高护理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好评。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在重型颅脑损伤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 穿刺成功率98%, 最长保留时间为7d, 最短1d, 平均3~5d。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 有效避免颅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躁动不安引起输液渗漏损坏血管。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重型颅脑损伤,输液,护理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72.

[2] 黄琳.静脉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出杂志, 1998, 13:12~19.

上一篇:有形动产融资租赁“营改增”税负变化及应对策略探讨下一篇:MDC-25SMS气密式微矩形电连接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