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2022-09-11

自从64排螺旋CT用于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以来, 由于它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技术, 在临床应用上可以较准确的判断冠脉狭窄程度, 判断斑块性质, 评价介入及心脏搭桥手术的疗效, 从而利于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冠心病及急性胸痛症状的诊治[1], 因此被认为是冠脉介入前的最最佳筛选手段。然而, 冠脉成像受到如心率、呼吸、血流、钙化以及成像时间等我种因素影响, 要获得能用于诊断的有良好质量的图像, 必须多方配合, 必要时以后处理手段尽量消除或减轻不良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脉CT检查, 其中男120例, 女80例, 年龄30~83岁, 平均57.3岁, 心率45~83次。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训练患者呼吸, 安抚患者情绪, 若心率大于75次/min, 给予舌下美洛托尔25~100mg。

采用东芝TOSHIBA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50mg/m L, 注射总量60~100m L。注射速率4.5m L/s, 随后以同样的速率注射40m L生理盐水, 受检者屏气时间为10~12s。扫描结束后, 计算机自动采用75%时相重建, 如图像质量不满意, 利用预览功能选择重建时相, 选择出最佳时相期。如果由于心率等原因图像不佳可选择心电编辑功能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35k V, 有效管电流900mas, 受检者常规进行钙化积分扫描, 扫描范围及支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膈面。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前采用兴趣区域CT值激发模式或手动激发模式, CT值激发模式先在主动脉弓根部平面选择兴趣区, 注射对比剂8s后开始监测兴趣区密度变化, 当兴趣区CT值达到210HU时启动冠状动脉扫描;手动模式当观察到主动脉密度接近200HU, 并且上腔静脉浓度开始减退时开始启动冠状动脉扫描。

重建层厚0.5MM, 重建间隔0.3MM, 重建图像在VITRA2工作站上应用曲面重建 (CPR) , 最大密度投影 (MIP) , 容积再现技术 (VR) 及血管探针等2D、3D图像逐段分析。

1.3 质量评分

评分标准采用4分法, 具体如下。

4分显示最好, 血管显示光滑, 清晰, 边缘锐利。

3分为血管周围可见较少的伪影。

2 分为血管周围有伪影, 但可以作出诊断。

1分显影最差, 严重的伪影和血管不显影。

其中评分2分以上为显示成功, 评分3分以上为显示优良。

2 结果

回顾性对比不同因素下各种病人成像情况, 见表1, 2, 3, 4。

3 讨论

3.1 影响64排CT冠脉成像的因素有多种

(1) 心率和心脏搏动是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 心率的影响主要为心率过快和心率不齐两个方面, 从冠脉CT成像原理上来说, 心率越快, 时间分辨率也需相应的提高。所以, 理论上来说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 但从本次统计结果来看, 心率低于83次以下, 对成像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扫描期间心率变化过大, 却是造成成像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率变化超过5次/min, 成像质量开始下降。手动观察选择重建时相, 对心率变化较大所至图像质量下降有明显改善。心率不齐则可以使采集重建失败, 此时应采取心电编辑, 保证图像质量。

(2) 受检者屏气配合也是保证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未屏住气, 会使冠脉出现呼吸伪影错层。而且患者屏气不佳者心率变化亦较大, 使成像质量进一步下降。利用双时相重建及双时相观察, 对某一时相出现伪影的部位采用不同时相观察[3], 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

(3) 患者本身因素也可能影响冠脉成像。如过于肥胖, 会造成管电流不足使信噪比高, 导致冠脉内结构显示不清, 此时加大管电压可在一定程度改善图像质量。冠脉大量钙化及冠脉支架等可形成放射性伪影而影响冠脉成像, 其中大量钙化造成的伪影仍是目前64排CT冠脉成像的一个难点;冠脉支架造成的伪影则视支架材料、管径、编织方法等不同, 影响程度也不一, 但仍可通过改变成像时相获得一定程度图像质量的改善。

(4) 技术原因。最常见是延迟时间掌握不佳, 造影剂浓度, 剂量掌握不准, 不能在冠脉造影峰期采集。采用感兴趣区自动触发, 由于每个患者血流速度, 心室容积、心博输出不一致, 往往与最佳成像时相有一定程度偏差, 虽然图像成功率与手动触发无明显差别, 但优良率较手动触发明显为低, 因此, 在熟习冠脉成像原理及心脏解剖后, 应结合主动脉、上腔静脉及肺动脉浓度等做出判断, 采用手动触发把握时相更为准确。

总之,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就髟价值, 但所得到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像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 只有通过患者、医生、技师三方面配合, 并且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后, 才能得到满意的成像质量。

摘要: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20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常见的影响成像质量因素分类, 并分别进行调整使之获得较佳的图像。结果200例中, 52例由于心率原因出现伪影, 35例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出现伪影, 20例由于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大量钙化、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 15例由于成像时相不合理形成伪影, 12例由于技术方面因素影响成像质量。以上多种因素, 经过不同的后处理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剩余的138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 要采集到优质的图像, 需要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 并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

关键词: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怡宁, 金征宇, 孔令燕, 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792~801.

[2] 王怡宁, 张竹花, 孔令燕, 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早搏患者中应用初步体会[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8, 42:907~910.

[3] 朱海峰, 何汇忱, 刘阳, 等.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6, 4 (3) .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弘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传播下一篇:深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