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景区创建

2024-05-15

低碳景区创建(精选十篇)

低碳景区创建 篇1

低碳旅游产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据调查, 1981年~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并排放了过量二氧化碳的结果, 它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 (3.8-7.6nm, 波长较短) 具有高度的透过性, 同时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 (如红外线) 具有高度的吸收性, 从而形成“温室效应”。 全球升温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后果:冰川消融, 海平面升高, 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雨季延长, 水灾日益频繁;北冰洋和南极半岛冰雪融化, 生物种群大量灭绝;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时间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等扩散流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 温室气体已经到了非控不可的地步。气候变化将增加自然灾害, 数十亿人将受到影响, 上亿人将面临饥荒的威胁。如果温度升高超过1.5~2.5度, 20%~30%的动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

1997年12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14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商讨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并在第二款中明确指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①2009年12月19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会议达成《哥本哈根协议》, 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低碳”成为催生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积极响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2010年1月29日, 温总理在致函丹麦首相拉斯姆森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 给他们的复函中明确表示, 中方支持《哥本哈根协议》, 并提出至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45%的艰难目标。《哥本哈根协议》标志着中国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 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和传统能源消费方式的本质上的颠覆, 它必将改变建立在石化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低碳旅游催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 长期以来, 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低, 带动系数大, 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 低碳旅游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从旅游活动本身来看, 旅游活动是一个包括食、住、行、游、娱、购在内的综合活动, 而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树立低碳意识, 将各种旅游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尽量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模式。

二、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意义

“低碳旅游”的意义不在于口号而在于落实。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创新景区发展规则。

低碳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由于其系统性则催生了新的景区发展规则。在诸如怎样将低碳的衡量指标融入到现有的景区评价体系、怎样在低碳运营模式中改革现有景区的管理模式、怎样实现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和新技术、生态文化综合效益能否最大化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予以引导。

2.促进区域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

传统景区在低碳的建设与改造中, 不可避免地将低碳的发展理念向其他产业和区域全面渗透, 有利于激活区域优势资源, 构建整合互动机制,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最终实现区域其他产业的低碳进程, 构建“互惠共赢”的区域发展模式。

3.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在低碳旅游景区的游客无论在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各个方面都能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的方式, 并且通过景区低碳知识的宣传、碳补偿等活动深入了解低碳的意义, 教育他们节约资源, 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在旅游活动结束后继续坚持低碳生活, 逐渐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

三、旅游景区碳排放的主要表现

旅游景区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交通特别是空中飞行、住宿和娱乐设施以及主题公园娱乐、滑雪等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 2005年来自旅游交通和住宿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192Mt和284Mt, 全球旅游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2035年以前, 来自旅游业的碳排放量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 旅游业交通及住宿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另外, 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助长了负面环境影响。如普通居民一般一天用水100~300升, 但星级宾馆用水则达到每天500~2000升, 超豪华宾馆则更高。又如随着气候变暖, 冬季雪期缩短、雪量减少, 滑雪等旅游项目不得不依赖人工造雪技术。据估算, 北京市人工造雪一个冬天要用掉半个昆明湖的水量, 相当于全北京市一天用水总量的1/10, 是8300多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因此, 限制旅游景区的碳排放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交通。

其一, 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 可采用自行车、牲畜等作为交通工具, 鼓励步行游览, 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区之间的换乘可安排中巴或者电瓶车定时接送客人。其二, 鼓励旅行者选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 如放弃飞机, 选用火车、汽车、轮船等作为出行工具, 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骑自行车, 既达到环保的目的又有益于身心健康。

2.低碳住宿。

酒店越豪华, 碳排放量一般也越高。因此在低碳旅游景区应提倡游客入住舒适、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并且在酒店内不主动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 提倡旅行者在住宿时自带洗漱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3.低碳饮食。

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 避免因外来食品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选择绿色食品, 避免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添加剂的使用;选择自备餐具, 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以减少消耗的石化产品量。

4.低碳游览。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该讲文明, 做到除留下脚印不留任何东西, 不随便丢垃圾;游客还可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 增加碳汇, 以弥补因为交通运输、旅行消费所造成的碳损耗从而达到反哺环境的作用。

5.低碳购物。

游客通过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惠及当地经济, 可以减少当地人为了谋生而砍树、采石、挖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提供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 如配备专业的低碳导游, 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的知识, 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供低碳饮食资讯;标示“低碳营业商店”: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当地食材的商家皆有标示。旅游者应尽量自带饮用水, 不买或少买瓶装水, 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 以达到减少废弃垃圾量和资源浪费量。

四、景区面临的低碳困境

1.游客的“低碳”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 景区低碳意味着游客很多惯常的旅行行为需要改变。如酒店不再免费提供牙刷牙膏等日用品;减少换床单的次数;用电瓶车、牲畜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垃圾要自己带回家;自己随身携带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食用素食等。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对很多人的旅游习惯提出了挑战, 如果大众能够接受则无疑实现了节能环保和提高游客价值体验的双赢, 反之如果人们不能接受则势必降低游客的体验价值甚至降低景区游客满意度。

2.技术门槛高, 中小景区难实现。

建设低碳景区, 首先是引用低碳技术改变现有能源的消耗模式, 涉及到景区能源供应如改变景区的能源利用模式, 使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替换如使用电瓶车、自行车替换汽车;建筑如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环保材料;服务如增加低碳导游, 设置低碳通讯、饮食、住宿服务以及垃圾废物的分类回收处理等。对于资金雄厚的大型景区而言, 革新技术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实现, 而对于一般中小型景区而言, 则没有能力解决。况且, 就目前我国利用新能源的技术现状而言, 完全在景区使用新能源也存在困难。据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关于太阳能的技术规范与技术产品质量认证标准, 部分关键设备依靠进口, 一些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技术仍然依赖国外, 农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低, 能源植物的培育研究进程缓慢等。

3.成本高昂, 进程艰难。

从景区经营管理来说, 景区的低碳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技术更新、替换以及融资等方面。如自主创新技术不成熟所付出的设备购买成本;投资额大, 融资渠道有限所造成的融资成本等,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低碳转型期间的举步维艰。

4.景区“低碳”优劣难衡量。

目前的景区评价标准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业化标准衡量后工业化时代追求个性的旅游业发展。在评定5A级景区时, 停车场要有多大、道路要有多宽, 这些硬性的标准已经完全不能适合低碳型景区。对景区的评定衡量中, 经济GDP至上一直是奉行的理念, 提高游客接待量、加大景区开发力度是景区GDP的主要增长点, 然而, 毫无限制地扩大游客接待量和过分开发势必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 现行评价体系与低碳景区评价标准不相符。

五、创建低碳旅游景区的措施建议

1.政策支持。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低碳景区建设的关键。国家应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 从而加快进入低碳旅游的步伐。从资金、政策、 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 激励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 包括制定政策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企业, 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 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降低碳消耗, 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制定行业准入标准, 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企业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 让低碳旅游真正成为时尚, 成为人们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2.景区间要建立战略联盟, 冲破成本-技术关。

低碳经济背景下, 景区面临着来自于技术变革、设备更换、基础设施以及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等等的共同压力。景区之间如能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外部变化必将增强竞争力。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 横向战略联盟。利用旅游景区联合价值链上处于同阶段其他景区的资源与技术, 以创造更大价值的联盟系统。技术联盟:联合其他景区共同研究适用于低碳景区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技术, 整合人力、知识资源优势, 形成景区之间彼此互补, 相互协调的联盟, 分摊新技术开发成本, 形成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新竞争优势。营销联盟:组建营销联盟可避免同类旅游景区在激烈竞争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低碳旅游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旅游方式, 营销模式如何创新还处于摸索阶段, 通过营销联盟, 可以扩大低碳旅游的影响力, 通过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相互学习, 优势互补。其二, 纵向联盟。纵向联盟是指景区与处于旅游产业链上不同阶段的其他旅游企业合作, 以增加价值的合作竞争系统。纵向联盟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与旅行社的联盟, 为了降低由于旅游线路交通的碳排放、游客的低碳知识教育以及低碳行为规范的教育, 低碳景区应与旅行社保持密切的沟通, 形成一种利益趋同的纵向联盟, 这将有助于增加低碳景区的客源量。

3.构建以生态GDP至上的景区评价理念。

低碳经济背景要求必须改变经济GDP至上的理念, 尽快建立起“生态GDP”体系, 维护景区生态环境, 协调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构建均衡、和谐的标准体系。建设一套由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共同构筑的反映景区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并将其贯穿到评价体系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中, 改变如经济发展、生活质量、贫富差距、生存环境, 以及人们对测评对象的意见、看法、期望值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数。

摘要: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 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具有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促进区域低碳产业整合开发以及养成低碳生活风尚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低碳理念, 分析了目前低碳景区管理面临着技术难、成本高和景区评价标准不完善, 以及人们尚未养成低碳习惯的问题, 提出了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构建以生态GDP至上的景区评价理念、完善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生态GDP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 2008 (2) :34-36.

[2]蔡萌, 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 2010 (1) :13-16.

[3]李伟.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碳预算[J].国际展望, 2009 (2) :69-81.

[4]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 推进发展方式转型[J].旅游学刊, 2010 (2) :11-12.

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建设 篇2

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同时也可以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一.行业现状与公园低碳景区旅游建设的情况分析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低碳旅游在景区由来已久,只是当时并没有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景区生态旅游的建设,实际上就是低碳旅游的集中表现。如景区减少观光车、使用环保车,利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铺设、扩建的步游道等等。在低碳旅游的行业背景下和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要求下,各大景区纷纷提出各自的低碳旅游建设的方案、目标及措施。

公园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低碳交通。公园核心景区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进入,鼓励旅游者以共乘混合动力巴士或电瓶车方式进入景区;安排环保车协助景区内换乘,景区之间用环保车定点定时运送客人;鼓励以步行或使用自行车的方式在景区内进行参观游览,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

2.低碳设施、建筑。公园内的建筑与设施,从材料的选用、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都尽量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景区内的提示信息牌均采用山上的林木制作、游道的铺设与扩建都是在原来山民采药的山路上进行修建。

3.低碳活动。结合公园内的点歌台、登山步道等观光资源,旅游者可以在公园内喝好茶、听山歌、欣赏民俗表演,体验公园的低碳生活,还可以领养、种植公园内的树木。

4.低碳办公。公园自创立之初就一直强调节约办公用电,并在各办公室张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的提示;公园工作人员也一直奉行节约办公用纸的要求,采取无纸化办公平台,尽量减少文件复印及打印。尽量通过网络在线处理公文、收发电子邮件、传真,在减少纸张消耗的同时,更可提高办公效率;合理安排交通出行和使用交通工具;合理地压缩会议,节约会议办公设备的使用,尽量使用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

二.发展低碳旅游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建议

在实行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公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提出以下的构想和建议:

1.紧扣旅游要素,减少景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旅游的基本要素为“吃、住、行、游、购、娱”。吃住方面:要求公园内设立的宾馆酒店,要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在游客就餐时,倡导游客使用一次性餐具、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尽量食用本地应季蔬果、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使用自助的包装塑料袋等。客人入住酒店时,酒店根据客人要求更换床单,减少更换和洗涤客房棉织品次数,不免费提供一次性的酒店用品。行游方面: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为预防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在景区外围设置几个停车场,包括大型生态停车场,就是在地面铺设草坪,并在停车场种植或移植树木,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景区禁止机动车辆进入,为方便游客在景区内活动,与环保车队合作,免费供游客乘坐,景区的噪声现状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1类标准。游客在公园内参观游览,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公园提供免费的公用自行车,供游客在景区部分路段内使用。购物和娱乐方面:要求景区内的购物和娱乐场所使用电能,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景区内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免费向游客提供可

重复使用水具以减少瓶装水使用量;在已有文化娱乐项目的基础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本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

2.科学开发管理,制定景区的低碳旅游发展计划。最重要的是开发者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不改变原有地貌,依据“通可以,平不可以”的开发原则,尽量避免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保持水体多样性,避免将水系、小溪变为沟渠、水库等静态的水体等;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总之,“多利用、少开发”,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低碳化旅游产品,并建立“碳补偿计划”。根据旅游者排放二氧化碳量,通过植树进行相应的碳补偿。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森林公园全面建设高档旅游休闲度假区应着眼“绿色、环保、低碳、宜居”这一目标,着力加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华夏第一园“山更

青、水更绿、城更靓、景更美、空气更清新”,成为人人向往的生态、低碳、环保的旅游目的地。

3.加大宣传教育,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旅游。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与游客了解低碳旅游的好处,引导和鼓励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营造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发展低碳旅游、建设低碳景区作出应有的贡献。收集整理国内外低碳旅游的小窍门和实用方法,按照旅游的六要素分门别类的总结,形成便于旅游者携带和操作的《低碳旅游小手册》,并在景区门票站和宣传窗口向游客免费发放;在景区内树立温馨提示牌,提醒游客游览途中回收垃圾,并将垃圾分类,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对于公园内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低碳旅游的专题教育与培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景区内的环卫工作人员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以随时清理游客扔弃在地上的废弃物。

4.狠抓重点环节,做好景区垃圾及污水处理工作。根据研究表明,旅游者带入的垃圾占景区垃圾大部分,因此减少旅游者外带垃圾就可控制并减少垃圾总量,旅游者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回收。对于景区垃圾的处理,还需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对此可采用“减少—再用—再循环—再生能源”的模式,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从总量上减少是最彻底、最根本的方法,这样就会形成旅游景区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提高景区运行

效率。此外,有必要在风景区全面推行分类环保垃圾箱,在箱体相应位置上标识投放物的具体名称或对应图案,通过形象明确的说明指示来引导游客树立生态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改造景区厕所。景区处厕所全部实现星级标准的改造和升级,厕所全为生物发泡智能免冲水式生态厕所,可将尿液和生态药剂混合成为无臭冲洗液,用来冲洗粪便,排出物可作为植物所需的绿化肥料。改造污水排放系统,公园内铺设污水管网,全部污水进入城市管网,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与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云台山;管理研究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业的渗透和衍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对传统旅游粗放经营模式的根本性扬弃。现阶段倡导低碳旅游,首先应从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旅游景区入手,将旅游景区建设作为低碳旅游的战略抓手,着力培育低碳旅游景区,坚持低碳开发理念,确保景区内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2009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明确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第一次正式提出低碳旅游,对旅游饭店、景区景点的节能减排提出要求,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着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优势,而且可以成为低碳旅游业发展中的先锋和领跑者。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经营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伴随着景区的人工化建设、商业化运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都遭到了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因此,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既能益智益体,放松心身,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又在环境资源承载的范围内。本文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对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主管部门等多个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更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协调统一的旅游消费和旅游生产方式。

(二)低碳旅游景区

低碳旅游景区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在景区建设、改造与经营中加入低碳经济理论与低碳化的发展理念,利用各种新能源、新技术与新管理以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健身科考等需求的独立空间区域。低碳旅游景区所具备的多个特征中,其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而景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则是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长远目标[2]。低碳旅游景点一般是指那些具备低能耗、低污染、环保措施完善的景区景点,属于新兴旅游方式。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我们提倡低碳经济下的低碳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需要大家身体力行。

三、云台山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云台山景区概况

云台山景区位于河南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太行山南麓、豫晋省界交汇处,总面积240 km2。云台山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被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等。

(二)云台山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1.低碳的建设及运营成本高昂

景区从传统的方式中转变到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大批的资金支持。首先,替换能源和交通工具需要大批资金。其次,由于很多国内节能等方面的技术并不成熟,不少低碳方面的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并需要国外技术的支持,这极大增加支出和运营成本。再次,大规模的投资增加了融资成本,这些因素都使低碳景区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极为高昂[3]。

2.低碳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技术难度大是景区低碳建设的首要难题。建设低碳旅游景区,要求景区能源消耗和污染程度要达到最低,如运用低碳技术改变能源的消耗方式,大量使用绿色能源,如生物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淘汰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交通工具,改为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或者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增加低碳旅游服务,如饮食、住宿服务同时对垃圾的处理要进行分类回收等。这些改变对景区来说,需要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

3.游客低碳旅游意识淡薄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很多游客还不能适应低碳旅游这种全新旅游方式,没有形成低碳意识。低碳景区与传统景区相比有较多的改变,这些改变都需要游客进行适应,如云台山景区的低碳化发展,不允许游客自带的以汽油作为燃料的交通工具进入景区,一定程度会让游客感觉不便。这些改变对游客的适应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有些游客在没有形成低碳理念的情况下,很可能不喜欢这种方式,对景区的满意度降低。

4.现行景区体系相对滞后性

随着景区的低碳化发展,原有的景区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现在的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工业化标准,在对景区评价时,所采用的传统景区评价标准中不同程度地缺失低碳评价方面的标准,现行景区的评价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四、云台山景区低碳化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一)重科学规划与有序开发并进

云台山景区开发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支撑,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始终严格按照主体规划进行合理、有序的开发。

1.净化景区空气质量,优化景区环境

景区投资4000万元购买了70 部达到欧III标准的豪华观光大巴,专门用于景区内往返交通。2002 年云台山子房湖发现了珍稀动物桃花水母,为了给桃花水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景区关闭了湖水上游几十家餐馆、饭店,实行配送式快餐制;把景区内的2 个自然村迁出景区,切断一切可能污染水质的污染源,有效保护了桃花水母的生存环境。

2.淘汰落后产能,多措并举保护景区生态资源

云台山景区拥有多种独特的景观地貌: 太古宇基底的片岩、片麻岩,寒武系馒头组下部的页岩夹薄层灰岩,奥陶系底部的页岩等软弱岩层以及赤壁丹崖等。为保护景区原始的地形地貌,当地政府对全县采矿业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画出3大禁采区,取缔了117 家采矿点。采用澳大利亚喷播技术对景区内遭受破坏的山体进行了植被修复。鉴于当地出产的岩石具有重大的科考价值,景区道路设计放弃了“就地取材、减量利用”的原则,选用了一些普通石材铺设游步道,有效规避了旅游开发对地质遗迹的破坏。

3.坚持低碳环保理念,健全基础服务设施

景区每天雇佣300 余名环卫工人负责景区卫生,红石峡景区安排专职环卫人员巡游,捕捞水体垃圾杂物,确保水体景观资源的质量。为了从根源上治理景区的垃圾污染,景区先后购置了500 余个垃圾箱,合理分布在各个景点内,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景区建有5000个停车位的大型绿色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内实施全天候电子监控和24 小时保安巡逻制度,确保车辆安全。改造、新建星级厕所12 座,购置环保式厕所6 座,给游客提供温馨、舒适的旅游环境。在各个乘车点建设了高标准的极具人性化的吸烟点,采用绿色长廊式设计,使吸烟点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

4.立足本地资源,开发旅游土特产品及纪念品

云台山依托当地特有的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资源,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 鸡头参和茱萸果等。土特产品实行就地采摘、现场售卖,减少了外销运输环节和人力成本,客观上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商品加工成有机产品后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引领了健康、环保的低碳消费趋势。

(二)云台山景区开创低碳与高效的管理模式

云台山景区面积广阔、景点众多且分散,给景区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为此云台山创新管理模式,对景区实行数字化智能管理,成为全国首批18 家数字化景区建设的示范点。

1.电子门禁票务系统

原先云台山景区的票务管理采用人工模式,门票的印制、发售、查验与统计都是人工操作,成本高而效率低,是一种典型的粗放静态管理方式。电子门禁票务则有效地规避了上述缺陷,门禁系统主要由条形码门票、指纹认证、电子道闸、中央管理计算机四大部分组成。景区实行通票制,所购门票两日内有效,分景点指纹验票,每个景点不能重复进入。首次进入景区需要认证门票的条形码和指纹,进入下一景区时只需核对指纹即可。条形码门票小巧轻便,易于携带,同时结合电子、条形码、指纹认证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集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功能于一体,对各景点内的旅游流实施全方位监控和动态管理。另外条形码和游客指纹的唯一指向性也解决了逃票、假票、人情票等问题,减少了由于票款流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了管理成本,使管理更精细化、决策更科学化。

2.智能监控系统

云台山自然资源禀赋较高,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掌握生态变化,保护景区环境,景区配备了完善的旅游环境监控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预测预报系统定点、定时、定位监测水文、地质、森林、空气状况。通过对监控到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及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景区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景区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LED 资讯传播平台

在营销宣传上,云台山景区摒弃了传统的印刷品、宣传册,代之以先进的LED 显示技术与卫星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电子系统,有效节约了纸制资源,同时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山门两侧设置了2个大型LED 大屏幕,在旅游道路沿线建设了3 个跨路LED显示屏,是景区动态、法律法规、通告和旅游知识等信息的展示平台。LED 显示屏全天候地滚动播出反映云台山风貌的影像资料、科普知识、生态教育、购物须知以及温馨提示等内容,可帮助游客深入了解景区,对提高景区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作用,还能达到生动地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安全旅游、健康旅游的目的。

五、结语

低碳旅游是实现旅游景区综合竞争力提升和创新发展的要求,是景区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旅游景区低碳发展的水平受多重指标共同决定,但云台山景区低碳化发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来喜,桑海洋.低碳旅游发展展望.2010 (3):41-43

[2]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 (2) : 34-36.

[3]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 (9)18-22

低碳景区创建中的政府制度设计研究 篇4

关键词:低碳景区创建,成本—收益,环境成本,环境收益,政府制度设计

1 引言

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指出低碳经济是利用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1]。目前国际社会已将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低碳经济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2]。2009年11月26日, 我国政府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3], 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4]。

作为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的旅游业, 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现象[5], 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2008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 (UNWTO) 研究报告表明, 旅游部门对人为因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占5%—14%, 并预测如果按照现有的旅游业发展方式, 到2035年旅游部门的碳排放量会增加152%, 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6]。为此, 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 在报告中提出了“低碳旅游”这一概念[7]。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的全部环节 (食、住、行、游、娱、购) 中, 旅游产业链上的各类旅游企业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 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8]。作为旅游产业链上支柱性的产品供给者, 旅游景区成为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战场。景区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或可定义为一个小规模的地理区域, 具有可进入性, 并能吸引大量远途游客在其闲暇时间内在此地进行短期游览[9]。作为旅游市场中的主要旅游客体, 景区功能是实现旅游者在景区内停留的需要, 景区需要承担旅游者在景区内游览过程中所需的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各项服务。各国学者针对各类旅游活动, 包括旅游交通[10,11]、旅游住宿[12]、旅游食品[13]及除食、住、行之外的其他旅游活动[14]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 表明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等各个环节均存在着大量的碳排放问题。因此, 创建低碳景区, 促进景区在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时采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 对降低旅游业的碳排放, 实现低碳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景区是指在景区的建设和经营中, 利用各种新能源、新技术与新管理体制使景区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变, 从而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5]。

目前对低碳景区的研究主要是:①低碳景区的评价指标体系[16,17,18,19]。②低碳景区的创建方法, 包括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设计[20]、配置低碳旅游设施[21]、构建低碳化的旅游服务体系[15]、培养游客的低碳旅游意识[22]。③低碳景区的创建动力, 包括市场需求的拉动力[23]和景区的内生动力[24]。目前的研究已意识到低碳景区创建中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可能导致景区自身的动力不足, 因此提出了低碳景区创建需要政府的推动力[8], 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扶持[25], 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资金补助[26], 宣传景区的低碳建设理念[27]等。但这些研究均没有从低碳景区创建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即利润的角度进行展开。低碳景区的创建是否具有主动性和长期性, 关键取决于景区的内生动力, 即能否给景区经营者带来利润增加, 而利润是否增加又取决于低碳景区创建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本文将从成本—收益角度探究低碳景区创建行为的产生, 并基于该角度为政府支持低碳景区创建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

2 低碳景区创建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是项目评价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比较直观地反映某种经济行为产生的结果, 为经营者提供是否实施该项经济活动的依据。低碳景区的创建会耗费景区经营者一定的成本, 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收益。作为理性经济人, 经营者只有在创建低碳景区的收益大于成本时, 才会自觉地产生该行为。因此, 为了促进低碳景区的创建, 有必要弄清楚创建低碳景区所需的成本和创建低碳景区能给经营者带来的收益, 并通过政府的制度设计来减少成本和放大收益, 让创建低碳景区的经营者认为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从而实现景区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1 低碳景区创建的成本分析

与发展低碳经济一样, 创建低碳景区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是指景区通过节能减排, 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CO2数量。具体包括:①节约能源, 降低能耗。即景区通过采用节能材料, 节能设备和技术来降低经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 如使用节能灯和建筑节能材料、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②努力减排, 减少污染。即景区通过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来降低景区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如景区内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废水的净化处理、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等。增加碳汇是指景区通过利用生态系统 (主要指森林) 的固碳作用, 提高从大气中消除CO2的能力, 如增加景区内的植树造林面积。按照上述创建低碳景区的路径, 在低碳景区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均需增加一定的成本投入。按照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十五次会议对环境成本的定义[28], 这里将低碳景区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景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 以及景区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需要付出的其他成本称之为创建低碳景区的环境成本。

根据以上的分析, 这里将创建低碳景区的环境成本分为三类:①节能成本 (C1) 。节能成本是指由于节能设备或技术的购买价格一般要高于耗能设备的购买价格, 从而使低碳景区为节约能源比传统景区支出更多的购买费用。假定市场上有两类景区需要的设备, 分别为耗能设备 (用H表示) 和节能设备 (用L表示) , 这两类设备各方面性能、使用寿命、维护费用相同, 为游客提供的服务质量也相同, 那么节能设备价格 (PL) 和耗能设备价格 (PH) 的差额即PL-PH就是景区的节能成本, 即C1=PL-PH。②减排成本 (C2) 。减排成本是指景区为了降低经营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而配备的新设备购买价格与其维护成本之和。其中, 设备的购买价格 (PN) 是在期初发生, 而维护成本 (CM) 在设备使用期限内的各年都会发生。因此, 减排成本应等于设备的购买价格加上各年将要支出的设备维护成本的现值, 即 (n为设备的使用年限, r为利息率) 。③碳汇成本 (C3) 。碳汇成本是指景区进行植树造林而产生的造林成本 (PT) 及各期的养护成本 (CT) 之和, 即

2.2 低碳景区创建的收益分析

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和创造价值。如果单从成本的角度考虑, 景区经营者毫无创建低碳景区的动机, 只有将这种动机与收益结合起来, 低碳景区的创建行为才会找到支撑的理由。美国学者Buat认为, 企业的环境管理能给企业本身带来显著的环境收益[29]。环境收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是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所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结果[30]。创建低碳景区自然也能给景区带来相应的环境收益:一是通过节能投资即采用节能设备与工艺, 降低景区的能耗量, 从而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景区带来能源的节约收益;第二是通过减排投资 (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减排投资) , 降低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相对污染度, 从而降低景区环境的相对污染度和提高景区环保形象为景区带来的相应收益;第三是通过增加碳汇, 景区内森林面积增加, 固碳功能增强, 也可带来景区环境相对污染度的降低和环保形象的提高而产生的相应收益。第一种环境收益在景区的环境管理中可直接量化和用货币衡量, 这部分收益可被称为“直接环境收益”;第二种和第三种环境收益是景区进行环境管理所获得的综合效用, 是景区生态环境发挥作用的结果, 这部分被称为“间接环境收益”。

直接环境收益 (TR1) 来自节能设备或技术给景区带来的能源消耗成本下降。节能设备或技术的投资给景区带来的节能收益有一个较长时间跨度的投资回报期, 因此节能投资给景区带来的收益并不仅仅是某一期收益, 而是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用T表示节能设备和耗能设备的使用年限 (年) , 且TL=TH=T;F表示两类设备的年耗能量如耗电量 (度) , 且FH>FL;Pt表示第t年的能源价格, 如电价 (元/度) ;R表示贴现率。与耗能设备相比, 节能设备每年节约的能源耗费成本即每年的收益为:PtFH-PtFL (t=1, …, T) , 则T年内节能设备节约的能源耗费成本即直接环境收益为:

间接环境收益 (TR2) 来自于低碳景区通过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 改善景区内环境和提高景区的环保形象给景区带来的收益。间接环境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因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31], 低碳景区的环境改善, 可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从而带来游客人数上升和景区收益增加;二是因为企业的环境管理能改善企业形象[32], 低碳景区所拥有的良好环保形象会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带来游客人数上升和景区收益增加。减排和增汇投资给景区带来的间接环境收益同样也不是即时性的, 而是景区环境改善和环保形象树立后给景区带来的各期增加收益的现值之和, 即。式中, △TRt为各期增加的收益;R表示贴现率。

2.3 低碳景区创建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创建低碳景区需要投入一定的环境成本, 同时也能给景区带来相应的环境收益 (图1) 。其中, 节能成本的投入对应着直接环境收益, 减排和碳汇成本的支出对应着间接环境收益。作为理性经济人, 景区的经营者只有在创建低碳景区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大于环境成本时才会自觉地产生低碳景区的创建行为。反之, 如果创建低碳景区的环境成本大于环境收益, 那么景区进行低碳创建将缺乏必要的内生动力, 低碳景区的创建行为将没有长效性。因此, 要想促进低碳景区的创建, 就必须要使其环境收益超过环境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景区发展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推动低碳景区创建的政府制度设计建议

低碳景区的创建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 这可能会导致景区自身的建设动力不足, 因此创建低碳景区需要政府的推动力。政府在推动低碳景区创建时, 关键是通过制度设计使创建低碳景区的环境成本下降和环境收益上升, 让创建低碳景区对景区经营者是一项可增加利润的经济活动, 从而实现低碳景区创建行为的自发性和长效性。

3.1 通过制度设计降低节能成本

创建低碳景区的节能成本:C1=PL-PH;直接环境收益:。只有当TR1>C1时, 景区才会产生节能动力, 且差距越大, 景区节能动力越强。从式中可见, 创建低碳景区的直接环境收益与节能成本之间的差距受以下因素影响:①两类设备之间的价格差异。节能设备价格PL与耗能设备价格PH越接近, 低碳景区的节能成本越低。②两类设备之间的能耗差异。节能设备的能耗量FL越低于耗能设备的能耗量FH, 低碳景区的直接环境收益越大。③能源价格 (如电价) Pt及其波动的影响。能源价格越高, 上涨趋势越大, 低碳景区的直接环境收益越大。④贴现率的影响。R越小, 每年节能设备节约的能耗成本转换成的现值越大, 节能投资的直接环境收益上升。

政府可通过制度设计来影响这些因素, 从而降低创建低碳景区的节能成本, 提高直接环境收益。具体包括:①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购买的节能设备进行补贴。通过对景区购买的节能设备进行补贴, 缩小同普通耗能设备之间的购买差价, 降低低碳景区的节能成本。管理部门在确定具体的补贴金额时, 依据的原则是补贴之后的节能成本低于直接环境收益。②政府鼓励节能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备的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进一步提高节能设备的能源节约率, 扩大景区使用的节能设备和普通耗能设备之间能源消耗的差距, 以此来增加低碳景区的直接环境收益。③政府进一步提高能源价格。随着能源价格的提高, 景区使用节能设备所产生的能源节约费用就越多, 低碳景区的直接环境收益也就越大。④政府降低节能设备使用中的不确定性, 以此来降低贴现率。景区使用节能设备节约能源费用, 这一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的贴现率除受市场利息率高低的影响外, 还要受到未来能源价格、设备质量、设备寿命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越具有不确定性, 景区对节能设备的心理贴现率就越高;如果景区经营者以高贴现率衡量节能设备, 会认为以后各期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现值太低, 就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耗能设备。因此, 要想放大景区使用节能设备后的直接环境收益, 政府还应降低节能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类不确定性。

3.2 通过制度设计降低减排和碳汇成本

创建低碳景区的减排和碳汇成本分别为:。由此带来的间接环境收益为:。从式中可见, 创建低碳景区的间接环境收益与减排和碳汇成本之间的差距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景区购买的减排设备价格PN及各期的维护成本CM。②景区的植树造林支出PT及其养护成本CT。③利息率r。④景区环境改善和环保形象树立后所带来的景区各期增加的收益△TRt。景区各期收益的增加幅度取决于旅游者对景区环境状况和景区环保形象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越高, 低碳景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强, 低碳景区的旅游人数增加越多, △TRt就越大。⑤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的贴现率。除了利息率, 旅游管理部门可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来影响这些因素, 从而降低低碳景区的减排和碳汇成本, 放大其间接环境收益。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购买减排设备和植树给予补贴。通过政府部门的补贴, 降低低碳景区的减排和碳汇成本, 增加创建低碳景区的利润。二是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检测低碳景区内的环境质量情况, 并向社会公布。通过增强公众对低碳景区内环境状况的了解程度, 提高旅游者对拥有良好环境的低碳景区的偏好, 低碳景区的旅游人数上升, 各期收益增加。三是旅游管理部门宣传低碳景区, 树立低碳景区在公众中的环保形象。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通过政府对低碳景区的宣传, 旅游者对具有环保形象的低碳景区的需求增加, 低碳景区的旅游人数上升, 收益增加。四是旅游管理部门加强教育和宣传, 降低低碳景区未来增加收益的贴现率。低碳景区未来增加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会影响贴现率的大小。不确定性越高, 贴现率就越大, 未来增加的收益转换成的现值就越低, 间接环境收益就越小。因此, 旅游管理部门应通过“碳教育”, 加强旅游者对低碳景区的偏好, 同时通过宣传让景区意识到随着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发展, 低碳景区将会拥有更好的市场前景, 从而降低低碳景区未来增加收益的不确定性。

4 结论与讨论

低碳景区的创建需要支出一定的环境成本, 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环境收益。对追求利润的景区来说, 只有当环境收益超过环境成本时, 景区经营者才会愿意进行低碳景区创建。在低碳经济发展初期, 低碳景区创建动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可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来降低创建低碳景区的成本, 放大创建低碳景区的收益, 以此来促使低碳景区创建后利润的形成和增加, 实现低碳景区创建行为的自发性和长效性。

湖景区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实施意见 篇5

湖景区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实施意见

平天湖景区目前有**路、碧水路、青山路、齐山游步道、包家山游步道等一、二级景区道路,总里程约44公里。随着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外来游览、摄影、健身以及景区居民出入人次逐年增加,年出入量在100万人次以上,车辆日出入量达2000多车次,车辆乱停乱放和堵塞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景区景观,破坏景区生态环境,对景区游人和居民安全出现存在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管委会参考外地景区先进做法,结合平天湖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发展景区绿色低碳交通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游客车辆在游客接待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停放,换乘电动或者欧Ⅲ标准的环保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净化景区生态环境。

2、增加景区交通安全性。开通旅游观光车,大幅减少景区道路上的车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避免道路堵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游客通行安全、顺畅。

3、提升景区景观。通过交通管理景区内的.停车数量大幅减少,可以增强景区旅游秩序,增加游客游览空间,有效提升景区景观。

二、管理模式

1、二级游路封闭管理

在二级游路2个入口处设置栏杆,禁止机动车辆驶入。在二级游路入口处规划建设停车场、公厕、游客管理服务用房,配置电瓶游览车,游客进入游玩需换乘电瓶游览车进入,适当收取费用,票价暂定5元/人次。

2、一级游路交通管制

景区一级游路限制机动车辆通行,除重要公务接待车辆和景区公交外,其它车辆不允许通行。

3、开通景区公共班车

为方便景区一级游路游人及居民出行,景区一级游路开通景区公交班车,从8:00-18:00按半小时一班的车次定时发车。行车路线为:平天湖广场-**路与青山路交界口-二级游路北入口-**路与碧水路交界口-平天半岛大酒店-**路与青山路交界口-万**路-齐山胜境-齐山大道-清溪河景观带-秋浦东路-**台-平天湖大道-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天湖广场。

三、运行方式

景区绿色低碳交通运行管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平天湖管委会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负责景区旅游开发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行和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公司法人由平天湖管委会派员兼任。

四、实施步骤

根据平天湖交通现状,景区交通管理采取分步实施的原则

1、完成对景区二级游路实行封闭式管理。需建设2处管理服务用房,采购6部电动或者小排量11座景区游览车。据初步测算,6部电动车30万元,管理房和停车场建设费用约50万元(2个小型停车场,2座木质徽派管理房);景点建设费用约100万元(提高封闭区域的可玩性,修建一些游乐设施);人员工资每年约30万元(2个路口,每个路口6人实行24小时当班制),总投资约210万元。

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

低碳旅游, 是借用低碳经济理念,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模式。它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 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

“低碳景区”的内涵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内涵两部分。自然内涵是指, 把对景区的开发建设与低碳理念紧密相连, 在开发和运营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人文内涵是指, 低碳景区的建设要有一个良好的倡导低碳旅游的社会环境, 要有对建设低碳景区的深度意义充分理解的广大参与者 (包括建设者和游客) , 把建设和保护低碳景区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和本能行动。

二、低碳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 是旅游吸引力根本来源和旅游消费原动力, 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 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 同时又是社会文明的窗口、地方形象的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个好的景点就是一张名片, 就能形成市场影响。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是要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它关系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经济增长。

在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 我们不难发现, 资源的开发利用、设施的建设、环境容量、旅游能源的利用、污染控制各方面都应积极引入低碳发展的理念, 只有真正理解了低碳旅游是旅游发展的未来, 低碳景区是景区建设的未来, 是旅游业谋求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 才能帮助景区提升综合竞争力, 有效控制污染, 走上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低碳旅游景区建设的建议

第一, 重视编制景区的《低碳建设专项规划》, 合理规划旅游区环境承载力。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摸清景区低碳家底, 为打造景区低碳产品, 完善低碳设施, 优化低碳服务和塑造低碳品牌提供参考。九寨沟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 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过去十几年的旅游业发展中, 景区普遍存在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 破坏严重。有的景区开山炸石, 砍树毁林, 导致水土严重流失, 有的景区盲目进行旅游设施建设, 导致原生态严重破坏。要建设低碳景区, 就要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先规划, 先环境评价, 后开发的理念, 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 充分挖掘景区内资源的旅游价值, 提升质量。景区应多策划推出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还应注意通过生态化的技术手段, 修复受损的景观, 营造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综合型低碳旅游吸引物。

第三, 建设低碳旅游设施。1、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 使用低碳交通工具, 建设低碳道路等途径, 发展低碳交通设施。2、通过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 建设生态厕所, 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 发展低碳环境卫生设施。3、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技术, 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4、通过使用低碳建筑材料, 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5、通过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旅游休闲、观光、娱乐体验设施。

第四, 实施低碳智能管理。通过完善景区监控网络系统, 实现景区资源数字化网络管理, 实现资源保护、规划建设、旅游服务、规范管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科技投入, 集视频监控、电子防控和高效应急反应于一体, 通过游客中心的屏幕, 监控景区各景点和路段, 用科技支撑低碳景区的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思考 篇7

在环保事业逐步发展的背景下, 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进入到了公众视野。低碳型旅游景区作为环保事业在旅游行业中的直接表现形式, 它的出现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也将旅游业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扶持、景区主动改造以及游客需求增大的影响下, 许多景区都已经开始向低碳型景区转型, 这为我国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1 低碳型旅游景区及其特点

1.1 低碳型旅游景区

低碳旅游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9年11月1日的“2009·两岸三地旅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旅游的概念是在传统景区旅游业基础上, 以低碳化经济理论与低碳化发展理念为指导, 通过利用新能源、新技术以及新管理体制来实现对旅游景区建设、经营的改造, 使旅游景区的整体模式实现低碳化发展, 让景区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当代旅游业的发展, 社会能源、环境的具体角度分析,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低碳旅游系统的内容, 还能提升旅游在环保事业当中的作用, 并实现对局部地区气候条件的改善, 这对于促进区域化低碳产业的整合开发, 提升旅游业地位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1.2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点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低碳旅游景区的重要特点, 其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所应具备的核心特征。如果景区在低碳建设过程中, 没有得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标准, 那么其低碳建设都是不成功的。

(2) 制度、技术、观念创新。制度改革、能源技术发展与发展观念的转变是低碳旅游建立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旅游景区在低碳事业中发挥作用的支持。在景区低碳建设过程中, 如果制度、技术与观念有一方面缺失, 那么旅游景区的低碳发展建设都将无法完成。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型景区的发展目标, 也是指导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针。在当前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 旅游景区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重要渠道, 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低碳发展目标。

2 旅游景区低碳建设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紫溪山是我国云南省楚雄著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著名。在我国低碳旅游景区发展建设初期, 紫溪山景区响应政府号召, 率先开展了低碳景区的建设。但在低碳景区建设初期, 由于经验不足、游客缺乏认识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使得紫溪山景区的低碳建设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2.1 景区经验不足引起的低碳建设问题

在紫溪山景区开展低碳建设初期, 因其经验不足, 导致真正的低碳景区难以得到有效建设, 其具体表现有: (1) 景区为保证游客饮食, 在餐饮服务的数量上有所增加, 这种行为的初衷是好的, 但由于餐饮服务单位并没有采取低碳经营模式, 因此其在经营过程中排出了大量污水, 这些污水的排放造成了紫溪山景区及其周围民居的饮用水轻度污染; (2) 景区为实现低碳出行, 在畜类车 (以马为主) 的数量上有所增加, 在马匹数量的增加的同时, 景区并没有为其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 这使得马匹管理常常出现问题, 这使得景区中心集散地的草坪出现了大面积被马践踏或是啃食的情况, 这为紫溪山景区的绿化环境与原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2.2 游客意识不高引起的低碳建设问题

游客作为景区的服务对象, 他们对低碳景区认识的不足,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紫溪山景区的低碳建设发展。其具体表现有: (1) 自驾游的游客数量有所增加, 汽车所排放出的废气对景区空气造成污染。 (2) 部分游客到松林里进行野餐, 但餐闭后并没有将垃圾带走, 而是乱扔在松林当中, 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给紫溪山的旅游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影响了景区的低碳建设与发展。

3 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对策

3.1 树立牢固的低碳环保理念

旅游景区要想真正的实现向低碳型发展模式转变, 就必须要先树立起牢固的低碳环保理念, 因为只有理念转变才能带来行为的进步。为此, 景区必须要加大对低碳环保理念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手段使每一个景区工作人员都能够建立起低碳理念, 并将其视为旅游景区的唯一发展途径。旅游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内容, 其想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化发展, 仅靠旅游景区的低碳化理念是完全不够的, 为此政府部门也应该树立起低碳化旅游景区建设思想, 并通过政府的公信力来影响游客, 让游客也能够建立起低碳旅游理念, 并愿意为低碳旅游做出改变, 使低碳旅游能够真正的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大环境, 进而更好的实现旅游景区的低碳化发展。

3.2 景区规划融入低碳环保内容

景区规划质量是影响景区展现自身特色、吸引游客观光水平的重要标准, 景区要想真正的实现低碳发展, 就必须要先从自身的规划行为入手。低碳景区规划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景区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为此景区可以在理解和围绕低碳理念的基础上, 通过对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的使用, 来构建起低碳景区环境。例如可以实现景区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在取暖和制冷方面可以选用节能设备与技术, 装修时尽量使用环保材料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的环保型建筑来突出景区的特点, 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完成对低碳旅游的有效融入。在景区的交通方面可以建设期自行车、行人的低碳交通环境, 减少机动车对低碳景区的影响, 真正的实现景区规划的低碳型发展。

3.3 落实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是帮助景区尽快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 健全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可以指导和约束景区人员的工作行为, 还可以定期对景区的低碳运行境况进行检查, 在检查中不断的总结和发现新问题, 并将其予以解决, 帮助景区尽快实现全面化、科学化的低碳发展。在当前的景区低碳化建设与发展当中, 有部分景区存在着以低碳为口号, 以高碳为方法的“表面低碳化”建设,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景区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而这也正曝露出了景区低碳化制度不够科学, 落实不够全面的问题。景区想要真正的发展下去, 就必须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 将低碳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实下去, 而不是让其成为一纸空谈。

3.4 推行低碳旅游服务业建设

推行低碳旅游服务业建设是旅游景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景区可以通过推行低碳服务, 来实现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发展。 (1) 低碳餐饮。在景区当中餐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一方面景区可以通过营造低碳型餐饮, 来实现景区在餐饮方面的低碳发展。食材方面可以选择绿色食品, 餐具、桌椅可以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 能源可以采用低耗能灯具等。 (2) 低碳交通。景区要想实现低碳发展, 就必须要在交通环节做好控制。为此景区可以推广低碳交通, 以电车、自行车、步行作为交通方式,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机动车对景区低碳环境的破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我国旅游景区来说, 低碳型景区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旅游景区必须要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理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并且能够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景区发展与建设当中,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将低碳理念与景区建设融合起来, 从而建立起低碳旅游景区, 推广低碳旅游, 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为节能环保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低碳景区创建 篇8

随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却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低碳旅游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话题,提出了低碳旅游这种全新的旅游模式。而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也日显突出。为此,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行低碳旅游,指出加强旅游景区的节能环保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酒店是旅游景区的必要设施,加强旅游景区低碳建设必须在酒店中实施低碳化。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一种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旅游。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理解:

(一)低碳化的旅游生产

从行业的角度看,低碳旅游实际上是旅游业在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即旅游生产企业如宾馆酒店、景区景点、度假酒店、乡村旅游经营户等都应充分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旅游地广泛实施节能节水减排,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提高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逐步实现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下的经济发展。

(二)低碳化的旅游消费

从旅游消费者角度看,低碳旅游首先应该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游客在旅游中自觉养成减少乱扔废弃物,减少碳排放的习惯。其次,低碳旅游是旅游者对新技术、新理念的一种体验,比如参与低碳旅游活动,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能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三)低碳化的旅游理念

从旅游认知角度看,低碳化的旅游理念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逐渐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减少了能源资源浪费。这就是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文明旅游行为来减少碳的排放,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如果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有不文明行为,如乱扔果皮、乱写乱画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大环境污染,对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低碳旅游背景下景区酒店管理的涵义

(一)低碳旅游赋予了景区酒店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酒店属于服务业,传统酒店为客人提供的产品无论是有形的实物产品,还是无形的服务产品,都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以人为本”为酒店的经营理念,以“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就没有满意的顾客”为酒店的管理模式。然而,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与传统酒店的经营管理相比,又赋予了新的涵义,即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景区酒店管理应该以传统酒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为根本,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节能环保的服务方法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成为旅游景区酒店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低碳旅游概念对景区的酒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旅游景区酒店内部营造清洁、环保、绿色、安全的工作环境,搞好旅游景区酒店与景区环境开发保护,以及社会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好景区酒店的低碳管理,关注酒店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以“绿色环保理念”引导“绿色服务”,树立“绿色旅游酒店的形象”。完善从生产设计、能源与原材料选用、设备管理等环节,使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合理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人与环境的危害最小化,强调景区的生态保护。

四、旅游景区酒店的低碳开发途径

(一)旅游景区酒店餐饮的低碳开发

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是景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低碳旅游景区酒店开发不可缺少低碳旅游餐饮的开发。

1、景区酒店餐饮食品采购低碳化

景区酒店食品原料采购低碳化的要求是节能、环保、无污染。其做法如下:

(1)景区酒店食品原料主要在本地采购。本地采购相对于外地采购会大大缩短交通,这将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因此,景区酒店的食品原料以就近采购为原则,尽量在本地采购,因为到远离景区的地方去采购食品原料,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并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量,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2)餐饮食品采购应多以蔬菜类、豆类膳食等为主,肉类为辅。因为肉类食品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大高于蔬菜类、豆类膳食。

(3)餐饮食品采购多以时令果蔬为主,反季节果蔬为辅。反季节果蔬的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化肥、农药,因此多采购季节性的果蔬能减少污染,降低碳排放。

(4)景区酒店采购还应有计划的实行集中采购或食品材料供应商送货上门的方式,以减少外出采购的次数来减少碳排放。

2、景区酒店餐饮食品加工低碳化

食品的加工是景区酒店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控制。从有利于人体健康角度讲,餐饮食品制作应注意少油、少盐、少糖、少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能源,降低排放,促进低碳发展。从节能、节水角度讲,酒店可以引入利于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大量使用感应节水龙头,使用沼气等清洁燃料都可较大程度的降低能耗、节能减排。

3、景区酒店餐饮食品服务低碳化

餐饮服务是指景区酒店餐厅为客人提供的餐前、餐中、餐后的一条龙服务。餐饮服务低碳化不能单方面依靠景区酒店完成,需要从酒店和游客双方采取措施。如用餐前,景区酒店服务人员要根据游客的人数控制其点餐数量,并引导游客合理点餐,尽可能减少浪费。用餐中,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和快餐盒等,建议客人使用餐巾保洁,不使用或少使用餐巾纸,同时提醒客人节约不浪费,倡导光盘行为。用餐后,快餐容器按环保要求处理,游客的剩余食物,建议客人打包带走。

(二)旅游景区酒店住宿低碳开发

实现低碳景区酒店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景区酒店住宿低碳化,它涉及的范围广,难度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景区酒店设计开发低碳化

景区酒店设计开发要达到低碳化目的必须有专业机构参与。因为实现景区酒店低碳化比较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要考虑酒店的采光和通风效果;考虑废水废渣的处理;考虑隔音效果;考虑照明、空调、电梯等能源节约问题;考虑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考虑酒店房间面积和布局的合理性等;如果酒店能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就会减少酒店的能耗,更重要的是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景区酒店建造装修低碳开发

旅游景区酒店建造装修是景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景区主要把使用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作为景区酒店低碳化的重要渠道。比如酒店采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来修建,能增强酒店的保温效果,减少空调的能耗;建筑材料的采购尽量以就近为原则,减少中间环节;酒店建筑的装修应以适用、节能为主,多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反对过度装修,减少墙体多涂的外装饰。

3、旅游景区酒店设备设施低碳开发

酒店的设备系统涉及的支出在景区的各项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大,通过景区酒店设施设备低碳开发既能为景区节省支出,又能减少污染。酒店设备低碳开发可以从节水和节能两个方面进行。节水方面,酒店应加强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建设,使用感应节水龙头、采用无泄漏节能疏水管阀,建议客人洗浴采用淋浴方式,不采用盆浴方式,加强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的建设等。节电方面,酒店应采用中央空调,并根据季节合理设置温度,同时提醒客人在房间时尽量少用空调,离开房间时要随手熄灯;酒店内所有照明灯采用节能灯,走道灯都使用感应灯,人到灯亮人走灯灭;大堂的吊灯、外墙灯统一自动化控制,定时开关,减少电能消耗;酒店应使用热回收型冷水机,在提供冷气的同时,利用回收的废热将水加热。此外,酒店应对所有设备设施系统制定详细合理的保养维修计划,增长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节省费用开支。

4、景区酒店消耗品低碳开发

酒店住宿每天会消耗很多物品,所以加强酒店住宿消耗品低碳开发是酒店节能减排的主要方面,具体可从减少用量、重复使用等方面考虑。为了环保,酒店应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塑料等易耗品,如客房内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垃圾袋;客房内各种布件如床单、被子、毛巾等不选用化纤制品,而选用棉制品;引导客人减少客房布件更换次数,减少洗涤次数,从而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酒店不为客人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或采用付费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方式鼓励游客自带牙膏、牙刷、浴液、拖鞋、梳子等;清洁剂尽量使用可天然易分解的。

(三)景区酒店低碳教育与宣传

加大低碳旅游宣传教育,提高酒店员工和游客的节能环保意识,是实现旅游景区酒店低碳管理非常重要的途径。首先要求酒店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低碳知识和技能,对酒店员工进行低碳教育和培训是景区酒店低碳管理的重要内容,这种教育培训要列入景区酒店常态化管理中。其次,加强本地居民和游客两方面的低碳宣传教育。宣传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酒店道路旁设立低碳旅游宣传栏;设置大型户外电子屏滚动宣传低碳生活;景区酒店网站专设低碳旅游专栏;举办低碳旅游论坛和活动等方式。总之,旅游景区酒店应运用多种形式来引导低碳管理,指导自身进行低碳开发,引导住店客人自觉参与低碳活动,从而实现景区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低碳景区创建 篇9

一、低碳旅游的相关概述

低碳经济主要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积极运用低碳技术、倡导低碳旅游消费的方式来发展旅游业,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最终推动旅游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低碳行动,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能耗,进而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旅游。但是低碳旅游不仅仅停留在绿色旅游的理念上,更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来降低旅游业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具体的措施有:制度的调整、观念的转变、技术的创新等。

二、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现状

(1)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现状。表现为将低碳旅游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方式来作为研究,首先提出了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其次,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旅游的规划,加大低碳化生活的宣传等。(2)低碳旅游的实践现状。当前我国部分的旅游景区已经开始推出了低碳旅游的实践活动,比如有台湾的低碳旅游示范区坪林低碳型旅游景区、北极低碳旅行项目、携程旅行网推行的“碳补偿”项目,以低碳为主体的“杭州低碳科技管”,等等。

三、低碳旅游时代下景区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相关的政策建设和行业支持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相关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本质要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2)根据低碳旅游发展的行业要求,完善低碳旅游的相关规划,明确低碳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3)完善低碳旅游管理的制度,对低碳旅游管理职能的制度、条例进行相应的完善与改正,促进低碳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进行低碳景区科学的目标定位

低碳景区的目标定位对景区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进行旅游景区的建设时,首先要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融入到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树立低碳经济的观念,进而指导景区建设的科学规划,有利于景区持续、长久的发展。

(三)低碳景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科学的设施建设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作为景区规划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指的是根据景区内的土地利用、资源分布以及项目设计的状况来对景区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关系着景区后期的建设与发展。具体来说,低碳景区的功能分区主要是对景区建设的住宿区、餐饮区、交通线路、集散中心以及核心景区的位置进行明确。一般来说,景区的功能分区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和集中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指的是景区要根据自身的地形地貌、采风通风的情况来进行景区的布置,尽量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建设,以减少工程量,通风采光良好的地区可以减少景区照明、空调的使用率。而景区的集中原则可以降低景区设施建设的成本,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进而减少景区建设的工程量以及碳排放量。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景区的餐饮店、宾馆、接待设施以及购物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尤其是宾馆和饭店每日的垃圾产量和能源消耗量,产生了巨大的碳排放量,影响景区的低碳建设。因此,景区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在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的地方进行选址,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材要积极采用新型的材料与减排的技术。具体来说,景区宾馆的饭店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的管理方式,广泛地利用节能节水的技术,积极实施高效照明的改造,创建绿色环保的产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景区的交通要尽量选择公共交通,使用非机动车工具,减少小轿车的使用量,以实现低碳排放。比如:九华山、黄山等景区已经采取了统一交通的方式来避免自驾游的污染。

(四)推行低碳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旅游物、旅游纪念品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旅游产品的发行与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低碳、节能、环保的原则,主要有:旅游纪念品减少包装,并尽量采用当地原材料制作;景区的人造景观要与服务的设计建设相一致,并采取专门的低碳措施;景区线路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并适当地增加徒步旅游的线路以及自行车旅游的线路。比如:九寨沟推出的栈道徒步旅游,在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前提的基础上,也让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了保障。

四、结语

低碳景区创建 篇10

低碳旅游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理念和低碳经济。低碳理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1]。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来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全新旅游方式。然而放眼当今全球的旅游发展与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还相差甚远。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2]。这足以说明发展低碳旅游刻不容缓。尽管低碳旅游的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最根本的则是旅游者低碳消费意识的提高。当今,在国家坚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节能减排越来越坚决的形势下,民众的低碳意识显得愈加重要[3],具体到旅游行业,则说明了旅游者低碳意识的重要性。而旅游者低碳意识的提高依赖于长期坚持不懈的低碳教育。对旅游者而言,旅游全过程的低碳教育对旅游者低碳消费意识的提高都很重要,其中,景区作为旅游消费的主要场所,景区的低碳教育是起核心和主导作用的。笔者认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是指景区通过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和其他形式,向旅游者传播有关低碳旅游的知识,以达到教育旅游者,提高其低碳意识,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的目的。因此,可以认为,景区的低碳教育系统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低碳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构建低碳景区。

低碳旅游的概念推出后,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旅游作了研究。通过Science Direct Online外文期刊数据库(www.sciencedirect.com)检索表明,国外低碳旅游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态度、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定及旅游业减碳措施等三个方面[4]。国内方面,魏小安指出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旅游业虽为“绿色产业”,但仍存在较大的碳减排空间[5]。蔡萌、汪宇明也认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6]。因而国内学者在低碳旅游方面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低碳旅游的概念、发展思路、评价体系以及应用的研究。从国内外低碳旅游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更注重于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学术界的研究重点放在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及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上,尤其是从景区主观方面出发采取的措施及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的研究,少量涉及到低碳意识的宣传,没有学者探讨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构建,所以目前关于景区低碳教育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总的来说,景区低碳教育系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加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来指导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既是对低碳旅游理论研究的贡献,也将推动低碳旅游的持续发展。本文将在分析旅游者低碳意识及低碳行为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各景区的发展状况,从点到面,以小见大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希望在发展景区低碳教育这块有所建树。

1 旅游者低碳意识调查分析

在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之前,有必要对景区旅游者的低碳意识进行调查,从而更好地了解旅游者是否了解低碳旅游,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程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能否做到严格执行低碳旅游的义务,在此基础上指导景区低碳教育的构建。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以及景区对旅游者低碳意识所发挥的作用,2011年8月-9月课题组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对九寨沟、千岛湖、秦淮河、黄山、汤旺河、桂林等旅游景区进行了关于景区旅游者低碳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这几个旅游景区兼顾了多种景区类型,集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一体,从而使这次调研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课题组在6个景区发放了关于景区低碳教育及旅游者低碳意识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76份。问卷的基本情况为:女性46.94%,男性53.06%;职业中比例最大的是学生和企事业人员,其次是教育、卫生及科研人员;教育水平基本上是本科程度……这次调研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旅游次数以及居住地的旅游者进行调查,问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用来分析。

1.1 旅游者低碳旅游认知状况

旅游者对低碳旅游认知的状况主要从旅游者低碳旅游信息渠道的选取,旅游者对低碳旅游主体的认定,旅游者对现阶段发展低碳旅游主要困难的认识,实现低碳旅游的方式,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旅游者了解低碳旅游方面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旅行社的宣传单页、网络、旅游杂志、户外广告牌、朋友口碑等方面(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低碳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绝大多数旅游者都是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到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信息,而其它的宣传媒介所占比例相差不是很大,这说明旅游者认识到了这些宣传媒介所做的关于低碳旅游信息宣传方面的工作,而作为旅游景区这样一个旅游者最终实现旅游目的的场所,旅游者没意识到它在宣传低碳旅游中起到了作用,这些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景区在低碳旅游方面的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没能让旅游者受到很好的启发和认同,景区在低碳旅游教育这一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景区低碳旅游教育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旅游者对低碳旅游主体的认识能够反应他们是否真正具备低碳旅游意识和低碳旅游理念。在这次所调查的旅游者中有29.08%的游客认为低碳旅游的主体是社会公众,这和认为是政府的26.49%的旅游者呈持平状态。而认为主体是旅游者本身的占19.59%,这说明游客对于低碳旅游主体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重视旅游者自己这个主体在低碳旅游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这容易造成旅游者在旅游中忽视了自己应尽的低碳旅游职责。所以在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过程中,应该要唤起旅游者自己作为低碳旅游主体的意识,自发地实现真正的低碳旅游。

在统计调查问卷时,有62.5%的旅游者认同宣传教育在实现景区低碳旅游中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旅游者认为现阶段实行低碳旅游的主要困难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不够,这表明旅游者认识到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低碳旅游意识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景区构建低碳教育系统的迫切性。

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旅游者对旅游景区低碳情况的认知状况,从而从旅游者的角度来构建真正实用的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有必要对旅游者对景区低碳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查。表3反映了在所调查的旅游景区中旅游者对这些景区在低碳提示及宣传教育方面的看法。

从表3中可以了解到旅游者认为旅游景区在低碳提示及宣传方面远远未能达到低碳教育的目的,所以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应该着力从提示系统、解说系统入手,真正使游客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从而成为真正的低碳旅游者。

1.2 旅游者低碳行为意愿状况

旅游者在进入景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景区都可以进行低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提示解说都是起到一个宣传强化的过程,使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有所提高,而旅游者在景区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来体现其低碳意识。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可以分析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愿意来参加与低碳有关的活动,这表明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可以通过设计低碳产品,把低碳的理念深入到产品中,使游客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执行低碳旅游。

在表4中,可以看出旅游者对于在旅游过程中所带来的“碳排放”是愿意采取补救措施的,而真正存在的问题是景区没有给旅游者提供这样一个低碳教育的平台。因此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就必须基于旅游者这样一种低碳行为意愿设计一系列低碳产品形成一个低碳产品系统,使旅游者通过这个系统更好地了解低碳旅游,带动更多的旅游者成为低碳旅游者。

基于这次的调查结果,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需要对旅游者在景区进行系统的低碳意识教育和引导,增强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并逐步使旅游者符合低碳旅游的要求。

2 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构建

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是指景区通过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和其他形式,向旅游者传播有关低碳旅游的知识,以达到教育旅游者,提高其低碳意识,进而形成低碳旅游的目的。从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重点是充分调动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为旅游者实践低碳旅游提供平台。从这个目的来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应该将低碳贯穿到旅游者在景区的整个活动过程,先从提示系统入手,让旅游者从视觉上受到低碳意识的熏陶;然后是把低碳理念融入到解说系统当中,进一步从听觉上强化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最后是低碳产品的设计,将低碳真正贯穿到行动中,使旅游者在前面的意识启发下进一步将这种低碳意识付诸于行动。整个系统是一个连贯的,层层递进的整体,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2.1 低碳旅游提示系统

2.1.1 内容

旅游景区低碳提示系统的内容是以简洁明了的语句提醒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行为上的为与不为,从而达到低碳旅游的目的。一是提示的内容具有独特性,在考虑到科学、合理的同时与景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设置景区特色的低碳提示系统。如在黄山风景区设置的提示牌可以结合黄山的迎客松,将迎客松的形象融入到提示系统中,这样加深旅游者的印象,凸显出景区的独特魅力。二是提示内容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的形式表达出来,内容应该考虑旅游者的心理感受,引导游客在实现低碳旅游上应该怎么做,提醒不应该怎样做。例如在桂林风景区垃圾桶上的一条标语:“环境美不美?美!维护重不重要?重要!爱心有没有?有!”,以这种幽默的口吻向旅游者传达低碳的理念,使旅游者在内心更容易接受,也更乐意接受。三是内容表达的简洁准确性,提示内容是否用最简洁的文字、最醒目易懂的图像来适当地传达信息非常重要[7]。

2.1.2 设计形式

低碳提示系统的设计是为了在景区给旅游者提供低碳教育,这个系统的设计是连贯的、完整的贯穿于旅游者在景区整个游览过程中。系统的设计形式是统一、规范的,包括提示系统设计要运用到的色彩、文字、符号、大小等都要进行统一规范,使整个提示系统具有连贯性。首先,从标志系统选材上,材料最好能就地取材,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能和景区环境相协调。景区的低碳提示系统标志牌的制作材料大多以木材,方便文字以及图表的显示。其次,设计的图形符号应该采用国家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旅游者一目了然。最后,应该在重点注意事项方面用特殊颜色标志,起到提高旅游者警惕的作用,如“禁止吸烟”等标志牌宜采用红色标出。

2.1.3 位置选取

作为提示系统,位置选取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低碳提示系统位置选取包括两大块:一是景区交通要道,这是主要部分,因此提示应具有鲜明性的特点,如在景区的出入口、道路交叉口及景区标志性景点等游客必经之地。这样的位置选取方便游客迅速捕捉到低碳信息,深化景区的低碳教育。二是非要道处的提示系统,这一类往往是需要对景区的珍稀动植物或特殊地貌景观进行特殊保护而设置的提示。从整个景区来看,提示系统位置选取应该连续性设计,均匀分布于整个景区,使旅游者在整个游览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景区的低碳教育,寓教于乐。

2.2 低碳旅游解说系统

景区的教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解说系统。“解说系统”的涵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8]。服务和教育是解说系统最基础的两项功能,其中解说系统的教育功能是指向有兴趣的旅游者及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解说服务,使其对旅游区的资源及其价值、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等有较深刻的理解,充分显示旅游的户外教育功能。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构建离不开解说系统中关于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因此在构建低碳景区时要着重考虑解说系统中关于低碳知识的穿插。景区可以将有关低碳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向旅游者宣传低碳生活的好处。从信息传递方式上可以将低碳旅游解说系统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向导式解说系统是通过导游员向旅游者提供信息传导、引导游览、进行导游解说、传播知识;向导式解说系统导游与旅游者进行面对面的双向信息传播。它要求导游员在具备一般导游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较系统的低碳旅游知识,从而能够向旅游者倡导低碳旅游[9]。自导式解说系统是由图文、语音、声像导游等设施、设备向旅游者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基于低碳旅游解说系统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

2.2.1 导游解说

导游的解说可以针对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探讨解说低碳旅游,增进旅游者对景区低碳旅游的理解和欣赏。同时导游解说互动性比较高,可以让旅游者参与进来,使旅游者更深入地了解景区低碳旅游的特色。景区要注意培养专业的低碳解说导游:首先是导游词的编写,应该综合景区的生态、地质及环境,对景区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结合低碳知识,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游客易于接受和理解。其次要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从业务上要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导游员对低碳知识的了解与认同,开设专门的课程来加深低碳旅游方面的知识,进行低碳专项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从而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最终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低碳知识。

2.2.2 景区解说牌

在景区解说牌的设计中注重引入低碳理念,旅游者在了解景区资源状况及特征、价值的同时获取低碳信息,提高了旅游者的旅游质量也将低碳理念传输给景区旅游者。首先,在内容方面,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以生动的语言向旅游者传达景区的低碳理念;其次,位置选取和放置方式,在位置选取方面与提示系统相似尽量选取景区中位置比较鲜明的地方放置解说牌,在放置方式上应该多样化。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采用了蹲式、躺式、悬挂式形式,使解说系统在无形中成为公园的旅游吸引物,增加公园的吸引力,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致[10];最后,解说牌要使用多种语言,确保各个国家的游客都能看懂。

2.2.3 电子解说系统

在构建景区低碳教育解说系统中要将现代高科技产品和手段运用进来。旅游者对电子解说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便携式数码解说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和传媒电视荧屏等在各个景区迅速传播开来。景区低碳教育解说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解说媒介将低碳旅游只是贯穿在电子解说器中,增加旅游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3 低碳旅游产品系统

2.3.1 低碳体验活动

低碳体验活动是旅游景区利用高科技手段让旅游者真实地感受低碳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向旅游者阐释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这种低碳体验活动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使旅游者处处感受到低碳时代的来临。美国馆将旅游者徜徉在2030年的美国城市;澳大利亚馆使旅游者探讨如何缔造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11]。低碳体验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一,创新性原则,利用高新低碳技术设计低碳体验活动,让旅游者体验到低碳的无处不在。二,全面参与原则,开展低碳体验活动让旅游者真正参与进来,体会到低碳的真正意义,如开展“三不”低碳体验活动,即参与者在旅游景区不用塑料袋,不开空调,不乘坐电梯,从而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识。

2.3.2 低碳补偿活动

景区开展相应的低碳补偿活动,呼吁旅游者积极参与。推出环保宿营、无车度假等低碳旅游方式。景区向游客分发环保购物袋,提倡自驾游的游客进行拼车旅游等方式促进低碳旅游。倡导游客进行“碳补偿”,又叫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游客计算自己在景区直接或间接制造的CO2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CO2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参与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CO2量[12]。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旅游景区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游客可以因此获得相应的门票折扣、旅游纪念品等奖励。低碳活动是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娱乐过程中,提高游客的低碳意识,使低碳意识深入人心。

2.3.3 低碳旅游商品

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强化旅游者的低碳体验,旅游者在景区吃、住、行、游、购、娱都应该达到低碳教育的目的,在购这个层次要设计开发相应的低碳旅游商品,与低碳这一主题相符,首先在设计上尽量取当地的资源,突出低碳商品的环保性和实用性,其次在产品的包装上力求简洁、环保、无污染。

3 结论与讨论

在对旅游者低碳意识进行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上,分别对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低碳行为意愿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景区低碳教育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各系统之间是紧密联系并层层递进。低碳提示系统是旅游者进入景区在视觉上的低碳教育,从设计的内容,设计形式,位置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低碳解说系统是在提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者进行低碳理念的灌输,用旅游者乐于接受的形式来阐述低碳的理念。低碳产品是整个低碳教育最终实践的环节,在前面两大子系统的辅助下使旅游者践行自己的低碳意识。三大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建旅游景区低碳教育系统,为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构建低碳教育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发展模式。为确保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必须创造并保持适宜的环境,构建适合旅游景区的低碳教育系统,以实现景区低碳教育的目标。

本文揭示了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景区低碳教育的具体目标,建立了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模型,以此系统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景区低碳教育系统的低碳提示系统,低碳解说系统,低碳旅游产品设计,并对三大子系统下面的具体实施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景区低碳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旅游者低碳意识的培育对低碳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景区低碳教育系统作为培育旅游者低碳意识的主体是构建低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目前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出发,综合考虑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从景区的低碳提示系统、低碳解说系统、低碳产品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景区的低碳教育系统,从而为低碳景区的创建提供支撑,也为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提供支持。

关键词:低碳教育,低碳意识,低碳景区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峰.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153-160.

[2]廖先旺.更新中的旅游理念[N].人民日报,2010-02-26(22).

[3]周群峰.推行低碳经济需强化公众意识[N].中国环境报,2009-12-10(2).

[4]曹超学,文冰.低碳经济下经济增长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1(2):83-84

[5]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1-30(2).

[6]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7]王昕.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导引”设计探讨———以都江堰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3):45-46.

[8]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9]于德珍,谢佳.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探讨———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1):43-45.

[10]常艳新,陆诤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标志系统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73.

[11]顾阳.低碳世博,催生自愿减排新路径[N].经济日报,2010-05-05(5).

上一篇:车身轻量化下一篇: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