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2024-05-05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精选十篇)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篇1

兴趣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深入细致地钻研, 更不可能有所创新。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须先培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开启学生创新意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所了解的知识不满足, 希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对此, 教师要把握时机, 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激发其求知欲。例如, 在学习“空气有压力”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可利用变魔术的手法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先出示一张纸和一杯水, 然后说:“大家相信一张纸能托住一杯水吗?”学生摇头。教师快速进行操作。结果, 当学生看到教师手中的一张纸可以完全托住一杯水时, 便大呼。此时, 学生的兴趣高涨, 都想一探究竟。与此同时, 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探究, 验证空气有压力。生活中好多现象都来源于空气的压力, 如何利用和解决空气的压力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 这样就逐渐培养起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创设良好的环境

课堂上, 教师要保持幽默感, 对学生乐观、温和, 营造开发创新思维的氛围。无论是面对哪一位学生, 无论是上哪节课, 教师都应该和学生平等相待, 进行心灵的沟通, 并给学生以表达想法的自由, 让他们畅所欲言。不管学生言论正确与否, 教师都要耐心倾听, 不打断学生思路。只有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才会把无忧无虑的第一直觉思维表现出来, 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例如, 在三年级科学课上, 学到动物的分类时, 学生通过多种动物的特点, 总结了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 有个叫沈友好的学生直接举手提出个人的看法:人, 不也是哺乳动物吗?像这样容易引起课堂轰动的问题, 若没有自由宽松的氛围, 恐怕学生有想法, 想说, 但往往是“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了”。

(二) 鼓励学生多提问

质疑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 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 有疑才能思考, 有疑才能进步。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要大胆提出问题。学生的质疑是开放的, 随机的, 有的在课前, 有的在课中, 有的在课后。但不管哪一种情况, 都应对问题的提出者给以肯定。这样, 学生的思维是敏捷的, 创新思维都高于其他学生。例如, 三年级学生学习了“风的形成”后, 有的学生就提出:怎么我们这儿一刮西北风就变天要冷, 而一刮东南风就气温回暖?学了电的知识后, 有学生就问:小鸟在电线上落着怎么就不怕电呢?像类似的问题太多了, 都说明学生在积极学习知识, 思考问题。

(三) 多应用启发式教

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拓展性解决问题的条件, 引导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开拓思路, 重视想象和联想的训练, 还要鼓励学生猜测抢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可暂时保留, 不做评价, 继续深入地诱导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做出更好而有创新的回答。但启发的问题一定把握深度, 符合儿童的思维能力, 并选择恰当的时机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三、注重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进行课外实验拓展活动

首先, 除了正常的课内实验外,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拓展活动, 如配合课堂教学的补充实验、趣味实验等。其次, 要拓展实验的空间, 将实验由课堂向课外、教室向家庭延伸。教师还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实验小组, 开放实验室, 放手让学生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这样, 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能够自主发展, 并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动手实践, 学生创新的能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

(二) 进行小考察活动

利用有利条件, 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公园、河流沿岸等处进行实地考察, 把课堂搬到大自然, 使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自然环境获取知识, 同时使学生开阔眼界, 受到大自然的熏陶。这样,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培养。例如, 教师可让学生考察自己生活周边的水源情况, 分析如何改善水源, 消除污染。这样的考察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 对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

(三) 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科学课中开展小制作, 小发明的内容很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随时去搞这项活动, 如制作动植物标本、风筝、风车、土电话、简易望远镜、交通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模拟电路等。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既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以科学名人为榜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造精神, 是创造活动的支柱和动力。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科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学生树立创新的志趣, 并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大发明家、科学家, 如哥白尼、张衡、牛顿、伽利略、爱迪生等名人的故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向这些科学家学习, 学习他们百折不挠, 顽强拼搏的毅力, 以使他们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成为小小“发明家”或“科学家”。这是创造活动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 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积极扶持学生的创造萌芽, 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玉清.小学科学课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生之友, 2009 (8) .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篇2

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教育部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小学科学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些纲领性文件非常好,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可是,农村的小学科学教育创新现状却不容乐观,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良好创新习惯的养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不够重视。由于科学课在小学教育中是一门新课程,并不能一时之间就能够得到全体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中国的教学传统中,考试几乎是检验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的手段,而且考试的形式比较单一。这几乎限定了我们教学的目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多少作为评比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别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即使要有分数,也不能按照传统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要在学生具体的操作中去评价。可以采用平时和考试两种成绩去评价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既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中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可以看出该小组同学的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二、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科学教师的问题。

农村小学迫切需要能够承担科学这门综合课程的合格师资。而现承担此课程教师多半是课程改革实施前的自然课教师,由于我们小学教师教育没有对应的科学专业,教师队伍非专业并且老龄化。大多数小学科学课教师都是临时抽调,甚至还有一部分是不能教主科的就来教科学这种现象也有。当然,这些教师有许多是经过短期培训,而且许多是要求持证上岗。但是这一部分教师中有一部分是年龄比较大的,接受知识上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之遗忘现象比较大,在教学中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即使有刚毕业的理化专业大学生愿意教科学课,也都是教两年科学,就转教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或改当班主任,应该说这支队伍现状还不能满足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所以,师资得不到较好的保证,要搞好小学科学课程的创新教育要多走许多弯路。

三、实验室设备的问题。

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由于小学科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实验仪器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实验器材也限制了实验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要学生能够做好

实验,配备好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做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创新教育了。特别是农村学校,显得更困难。同时,农村学校实验室也存在不够用的现象。

四、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教师、校长还是把提高学生高考的升学率放在首位,对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知之甚少,对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理念、方法更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主动参与创新教育的意识。

(2)缺乏具有小学科学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3)缺乏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学校管理体系。

(4)缺乏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校园环境布置。(5)缺乏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教学的评估体系。(6)缺乏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班级气氛。

(7)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方面还没能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8)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所获得成果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农村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还很多,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初步制定了发展农村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对策,内容如下: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所得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高层次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重要的指导方针。因此,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创造性人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加大对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宣传力度。

要让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等扎根于全乡小学校长、教师的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新教育的行列中来,以实施创新教育为荣,以培养创新性人材为己任。

(三)努力营造好实施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学校环境。从创新的视野看学校教育启迪之一,创新性的学校环境是开展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基础。要实施小学科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创新性的学校教育环境,一个创新的氛围,否则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创新性的学校环境是指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学校因素,包括校长、学校管理、校园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

1、创新性校长。校长可以说是任何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校长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教师进行小学科学创新教育教学;不受常规限制,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小学科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为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实施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气氛,使师生在其感染下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学习。

2、教学评估体系。以往的小学教育,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小学科学创新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的教育,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有优良的传统,就是重视双基的训练,这个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实际上,中小学的任务确实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指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而且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学校小学科学教育中上上下下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主要任务,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实施才有根本的保证。小学科学创新性的教学评估体系决定了学生的创新性,而这些因素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与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性的环境中,身心才能得到愉快、健康的发展,科学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前提是必要有创新性的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创新性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个性特征等。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进行科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性教师应形成以下四个基本的信念。

(1)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3)坚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当然,这里所讲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4)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性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艺术。很多具有较高创新素质的科学家在描述他们的老师时,认为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的老师具有以下这些特点: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言传身教;热情,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精于个别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等。

(五)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新课改的来临,给小学科学创新教育带来了春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课改理念,不仅给原来的创新教育赋予了时代的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给原来的创新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更为上层的基本要求,即我们的小学科学创新教育要在传授创新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体验创新过程和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做出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六)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的探索 篇3

【关键词】科学课 思维拓展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36-02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小学科学教学落实创新教育的要求,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认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产生注意力、激发丰富的想象、产生积极的思维。就会乐而不疲地去探索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学生产生了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知识趣味化,可以编写顺口溜,强化学生记忆兴趣。开展实验、质疑、辩论、竞赛……保持学生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亢奋状态。学生视科学课为“快乐”,认为“上科学课玩得开心,学的有趣”。在“玩”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丰富了想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要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纺织材料》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到老师搜集有关纺织材料资料建成的网页中去了解纺织材料的发展史,去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纺织材料的知识,收集、整理起来,与同学交流、探讨。最后鼓励学生在金山画王中设计未来的不同材质衣服,并将设计方案上传到网上。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网络学习之后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了很多未来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能在海、陆、空三地都可以穿的衣服;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利用太阳能的衣服,这样的纺织材料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些多功能的……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解放思想,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敢于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盡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特别是学困生也要给他们说的机会,并且适当给予鼓励。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获取。

四、坚强沟通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思维有很大盲目性和狭隘性,表现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对所学知识不能够纵横沟通、灵活运用。因此,在学生新知识形成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系统进行整理,优化学生的认识结构,使学生形成驾驭知识的能力,能够全方位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浅析小学生科学课中的创新教育 篇4

一、营造和谐的创新氛围

科学活动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教与学方式交流、思维交流的过程。创设一种师与生、生与生心理交融、民主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是促进学生创新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有利保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很多老师忽略了表达和交流, 对表达和交流缺少应有的重视, 常常只是走个过场, 得出了结论, 就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一节课的探究学习也告一段落。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广泛交流, 放下教师的架子, 与学生共同参与观察探究活动, 在交往中提倡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合作、帮助,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多运用鼓励性评价。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 是学生的朋友。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传统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单边性、模式性活动较多, 让学生积极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多边性、主动性活动较少, 课堂活动总是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素质教育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活动,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这样一来课堂不再单是教师主宰着学生的活动。大量的事实证明,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积极探究和应用知识,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对科学的奥妙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情绪。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求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

三、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我们可以设立学生自制标本展橱。在橱窗下面及实验室门前陈列一些文竹、君子兰等植物, 还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观察、实验、小课题研究和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在实验室将学生制作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摆放进橱窗去。科学课就是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发展学生个性, 发动学生不断为它“添砖加瓦”, 也可以喂养蚕、小金鱼等, 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 放置实验和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活动纪录卡等。实验室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 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开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如皮筋、气球、乒乓球、各种弹簧、橡皮和硬纸板等都由学生自主筹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拓宽并延伸科学教学内容, 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展橱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机会, 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去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去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利用, 让学生利用课前课后时间尽情观察, 从而增强学生对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并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 这些是学生们很喜欢做的事情。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疑才能有思考, 这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灵魂。如在教学《观察蚕宝宝》时, 可以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蚕宝宝喜欢吃什么, 它为什么会蜕皮, 它的一生要经历几次变化等许多问题。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 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有疑才能进步。质疑问题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多问个为什么, 要大胆提出问题。另外老师应该在科学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习惯。

五、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与智能的结合。要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教师应尽量少干预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真正去观察, 真正动手做,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带领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经历,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的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客观事物的体验, 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充分相信自己,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学生喜欢丰富的教学资源给他们带来学习的愉悦, 发展思维, 放手让自己动手实践, 学生愿意参与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然后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 而不是将科学探究活动只停留在课堂上。

总之, 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 开发智力, 提高素质, 增加锻炼的机会, 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而其在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劳韵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

[2]袁立煌.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篇5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

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

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实施创新教育 促进科学发展 篇6

关键词: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 教学体系 评价体系 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主要强调对已有知识经验的重组和再发现,具有探索、求异、求是和求佳的特征。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它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应试教育下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也能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我就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

教育管理以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创新型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是:竭力鼓励教育教学的改革、开放,竭力鼓励教法和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艺术化,竭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学术研究,竭力鼓励师生员工开展活动和发明创造。因此我对现有制度结构、内容、形式的规范性、适用性进行剖析,提出制度创新的观点和思路。比如教育教学工作制度:首先建立一个协助中心(由主任、教研组长组成)1、协助中心的成员每天都要进课堂,并确定一帮一的帮扶计划。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带入课堂。2.参加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理顺年级组、大队部、班主任和学生四级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加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学校教育工作。4、努力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每学期,带头学好一本理论书籍、上好一堂研究课,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写好一份教育工作论文。5、对每周五的行政调研课进行点评并及时给与指导。

二、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

近几年我校致力营造创新人才成才的环境,实行灵活、弹性的管理,树立多元质量观。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教师要树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主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的教学改革。具体做法是:1.加强现代化教育设施的装备,为教师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2.全面考核,择优聘用,不断优化教师结构。3.借鉴名师名校经验,创建自己的教学风格4.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我校一人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0人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正是由于我们注重了教师队伍的培训,我校拥有了河北省“三三三”人才6人,保定市学术带头人13人,保定市名师5人,拔尖人才一人。

三、课堂教学体系的创新

1、发扬教学民主,实施开放教学,拓展创新空间

课堂教学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人格,提倡标新立异,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其成就感,从而形成进一步创造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教育需要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因此我校在教学上将单向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为多向主动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如:育心为本,愉快教学模式、主动探究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从课型上看,拓展为教读课、自读课和活动课;从内容上看,课堂教学有了多种衔接,首先是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其次是学科与生活的衔接,第三是学科与学科的衔接。

2、注重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应抓住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两个重点。由于我们小学现在开设的科目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给学生提出一些新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决。如在数学实践课《污染问题》中,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现在污染严重,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现在我们的垃圾桶有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以的回收的,不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创新兴趣,认识了知识的价值,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双重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还要求教师设计灵活性、多变性和创新性开放性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一式多说。一式多说能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一题多问。它有助于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提出多种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一题多变。在练习设计时采用变式的方式,让学生补充条件,构造不同的练习,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一题多解。即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好方法。一式多填。由于条件的不确定,可以产生许多变量。让学生在这些变量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经过几年的实施我校获得国家级公开课比赛一等奖二人,省级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二人,20几位教师的课分别获得了市级公开课、观摩课、说课、研讨课评比一二等奖。

四、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有力杠杆。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是树立教育创新思想、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引导力量。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实施了“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的评价体系。“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这一学生评价体系,是根据我校办学理念“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而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一套崭新学生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培养学生发展个性为出发点,发现每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为目的,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愉悦、充满自信地成长的校园环境为根本点,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是自信的、快乐的,生活也是自信的、快乐的。该体系通过“自信成长记录袋”这一平台来实现创新性发展性评价,“自信成长记录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主要用于班级管理信息,各班级设立自信展示台。学生的又分设为:自信成长记录册、自信成果、自信课堂三大块内容。档案袋评价,不仅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水平,还关注它们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五、学校发展方式的创新

学校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它的发展方式。学校发展的创新性表现在它能吸纳世界先进的办学思想,根据创新教育目标确定各个时期的办学结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篇7

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必须首先做创新型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造性, 体现在备课要新、目标要明、方法要活、反馈要快等方面。这就要求科学课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 还要吸收新的信息, 如电视、杂志、网络和多媒体软件等, 从中挖掘出更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东西来, 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研究整理教材的过程中, 既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又要团结合作,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从中产生出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 本校的做法是进行集体备课, 共同找准讲课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切入点, 找准新知识的生发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学前准备。每个教师在集体讨论备课的基础上,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 科学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挖掘学生的潜能, 指导学生去认真研究、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的规律。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1. 阅读自学课中要精心设计问题, 提高思维能力

“阅读自学”的目的是要理解知识。学起于思, 思缘于疑。质疑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学生只有找出了疑点, 才能有他们独立的思考, 才会有创新。产生“疑”,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敢于设疑, 敢于释疑, 敢于探索, 在科学课中, 这种“疑”对学生活跃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指导学生阅读自学“叶的结构”一节时, 教师首先可出示如下问题:阵雨过后, 为什么常看见莲、蓖麻等宽大的叶面上有水珠滚而不渗透到叶片的内部?为什么露出地面上的白萝卜常呈绿色?为什么树叶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比背面的深一些?教师从这些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进行质疑,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 让结论在讨论中得出。当学生的意见分歧很大时, 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点拨, 引导他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对于学生们的争议, 教师要全面衡量, 既鼓励求同存异, 又要注重最佳结论的选择, 最后达成共识。

2. 改革实验教学,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阵地。实验教学贵在打破常规, 勇于探索新的科学知识, 努力实践科学规律。同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型实验教学法。首先, 要改革实验材料。如“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 教材中所列实验材料是活的鲫鱼, 但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 可以用泥鳅代替小鱼进行观察, 这样不仅容易寻找, 方便保存, 而且实验效果比用小鱼要好得多。其次, 改革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讲的步骤去做实验, 不随意违反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上, 适当考虑如何改进, 也就是换一种方法操作, 能更有利于实验, 因为教科书上所介绍的操作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例如做“鉴定骨的成分”实验时, 将燃烧后的灰烬再放入盐酸中, 观察灰烬物的溶解情况, 将在盐酸中溶解变软的骨再去锻烧, 观察它们是否能够基本燃烧尽。第三, 鼓励学生设计新型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手段, 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是科学课的重要内容。科学课不仅要利用课堂, 还需要走出去,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我们可以成立科学兴趣小组, 在开展兴趣小组的过程中, 给学生讲一些奇闻趣事, 开设“奇闻趣事”活动;也可以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开设“动手”实验园地, 丰富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学期本校科学兴趣小组举行了“鸡蛋碰地球”的趣味活动, 要求学生自设装置, 使鸡蛋从五楼落到一楼的水泥地上而不破。学生各施各法, 大显神通,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 我们还可以讲一些科学史上的奇思妙想, 开辟“异想天开”小栏目, 刊登科学家的奇思妙想, 如用绿藻生产氢作为燃料、人造细胞等, 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

总之, 教师只有从思想意识上、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上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组织和教学, 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学习, 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探索出更加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成长为创造型的人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 篇8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作为教师,要清楚地知道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看到或感受到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科学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灌输的,而是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带着问题去探究与感悟,通过细致观察与思考,了解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令书本知识更有说服力。既动手又动了脑,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形成生动活泼、氛围和谐、妙趣横生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双重进步。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科学知识

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科学知识,就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会发现以前很多没有发现的秘密,激起了学生的神秘感和探究欲,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科学实验往往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学生独立地探究实验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成功概率不高。如果学生们共同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教师再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实验过程会更加顺利, 成功率会更高。待实验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对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也会更浓,他们就会爱上科学,善于运用科学了。

小学科学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程,发展现状,创新策略

在当前的世界发展之中,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世界各个强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无论是国家之间的政治竞争、军事竞争, 还是经济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大比拼, 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国家科学技术实力的较量。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保持领先位置, 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科技实力, 而科技实力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相关的教育文件已经明确指出了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都着重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 更是为孩子们的日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含义

“科学”这个词, 主要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 其含义为知识与学问。科学的英文表述为“science”, 是自然科学的简称, 主要指的是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 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19世纪初, 我国著名学者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一词, 在这以后, “科学”一词开始在国内广泛运用。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 教师以3—6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 通过讲解、实验、探究等教学方式, 引领学生学习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一) 学校管理者安排方面

一般来说, 教务处在对小学生每个班级的课程进行安排的时候, 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先安排任教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 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作为谁都可以兼任的备选学科, 只是为了开全课程, 同时为了平衡教师的课时工作量, 所以很多小学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 有的学校甚至安排体弱多病的老教师担任科学课教学和管理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小学的教研活动很少开展, 即便是开展说、讲、评活动, 也主要安排各个年级的语文、数学科目进行。学校的常规业务检查, 主要检查并总结教师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备课、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对科学学科要求较低, 有备课且节数够就行。

(二) 科学教师教学质量差

大多数科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参考依据是教材和教参, 只有少数教师了解课程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在实验教学上, 教材中的很多演示实验, 教师只是对着书上插图讲内容和现象, 并不演示, 而学生分组实验常常会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干脆不做, 教师只是让学生背步骤、记结论。

(三) 家长对科学课的忽视

当前有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和生活, 对孩子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表现出了一定的忽略, 即便部分家长过问学生成绩, 往往主要看语文、数学和英语分数, 科学课成绩的好与差并不放在心上, 很少有学生家长有时间和兴趣陪学生一起做科学小实验。

三、小学科学课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 加强对小学科学课的宣传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长对科学教学的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开放日、家长会和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渠道向家长宣传科学课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评选学生优秀小制作、小发明、实验报告、观察报告和优秀指导家长等活动促使学生家长提高对科学教学的认识, 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鼓励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中去。

(二) 构建科学新课堂教学模式

其教学思路主要可以归结为:情境导入、自主合作、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归纳总结、目标检测。

1. 情境导入。

在新的一课开始之前, 科学老师需要通过小魔术、小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针对问题情境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进而明确新课学习目标, 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自然而然引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使学生愿学、乐学。

2. 自主合作。

首先, 教师要明确新课学习的内容范围及时间要求, 学生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注意记录学生自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学生在自学中记录经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 学生分小组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组内交流, 形成小组对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在对子间或小组内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留待班上解决。最后, 教师根据对小组交流的巡视指导情况, 及时掌握小组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以备点拨。

3. 展示交流。

在班级范围内, 各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将小组对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同时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点评和不同意见。对于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可以在班内对该环节公开求助, 以便实现班内“兵教兵”的效果。教师在该环节注意倾听小组代表的发言, 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和不完整之处, 鼓励其他小组纠正和补充, 对所有的学生发言要给与赏识性的评价, 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创新教育 篇10

一、加强领导, 形成合力, 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

学前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此, 我市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突破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学前教育工作汇报, 明确要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紧迫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市长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学前教育发展问题, 同时, 还建立了教育、发改、财政、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目前, 我市已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设有组织机构、专职幼教干部和专职教研员, 构建了以市区管理为主, 镇 (街道办) 共建的组织管理体系。去年, 市人大代表论坛围绕“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主题进行研讨, 市政协组织开展学前教育课题调研, 为学前教育进言献策,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督促和推动市、区政府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统筹规划, 优化布局, 整合学前教育发展资源

我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制定了《海口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实施意见》《海口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海口市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 明确了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 针对我市幼儿园数量多、优质少, 城区多、农村少, 民办多、公办少的现状, 提出了“统筹规划, 整合资源, 分步实施, 示范带动”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 把学前教育布局与镇村规划建设相结合, 与校安工程及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相结合, 与新扩建幼儿园及改造薄弱园相结合。在农村重点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闲置的教育用地和富余校舍同步推进学前教育, 在城区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撤村建居, 加大力度落实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 新建小区未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安排幼儿园的, 不批准建设, 擅自改变幼儿园用地性质和用途的, 限期整改。目前, 利用闲置教育用地兴建的东山镇中心幼儿园已开工建设, 美兰南方明珠小区、秀英泉海河家园小区等一批配套建成的小区幼儿园有效解决了周边“入园难”问题。

三、完善机制, 增加投入, 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

我市目前注册幼儿园中, 公办幼儿园比例为5%, 民办幼儿园比例为95%。针对发展不均衡、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缺乏等实际情况, 我市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机制, 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一是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学前教育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和土地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仅2011年投入学前教育经费达6000万元, 其中幼儿园建设经费4577万元, 设备改造费752万元。二是启动公办幼儿园三年建设计划, 按照城区“东西南北中”各建1所公办幼儿园及每个镇至少建1所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布局, 到2013年, 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32所公办幼儿园, 总投入达2.5个亿, 可提供1万多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目前, 2011—2012年的20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立项和可研批复, 2013年项目正在准备立项。市机关幼儿园改扩建项目、东山镇和永兴镇的中心幼儿园已开工建设。2011年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5300多万元已全部安排到位, 2012年12所公办幼儿园建设资金8930万元有2000多万元已安排到位。三是坚持多元化办园原则, 从2005年开始, 每年至少拿出了100万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 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民办幼儿园给予经费、人员等方面支持, 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同时, 我市还计划研究出台利用财政资金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 积极探索“名园引进”“名园办分园”等多种办园模式, 如引进布朗幼儿教育品牌, 开展公办园帮扶民办园工作等等, 不仅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而且有效激发了办园活力。

四、规范管理、示范带动, 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

我市把规范管理、示范带动作为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完善并落实幼儿园年检, 对未注册幼儿园进行排查整治。去年暂缓通过年检幼儿园17所, 年检不合格8所, 吊销办园许可证1所, 查处103所未注册幼儿园, 净化了办园环境。二是规范收费管理。对幼儿园收费开展专项督查, 实行收费公示, 拟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 加大对幼儿园收费调控监管。三是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开展“平安园”建设, 定期对幼儿园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 特别是加强对食堂、校车、消防设施以及宿舍等重点部位的排查整治。2011年, 针对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 我市安排37.8万元专项经费为21所幼儿园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 还专门召开了2次校车安全工作会议和1次校园安全培训工作会议, 与全市幼儿园园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育、公安、卫生、交警、消防、城管、工商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部分幼儿园购买的新国标校车也已经上路。同时通过发放《致幼儿园园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一封信》以及挂图、出黑板报、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 从政府部门外部层面以及幼儿园内部层面等建立起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四是优化队伍建设。将幼师队伍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每5年完成一轮全市幼儿教师和园长培训。在规范管理的同时, 大力开展示范园与薄弱园、城区园与农村园“结对帮扶”活动, 充分发挥优质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市中心幼儿园发挥精细化管理办园优势, 与金鹿幼儿园结成对子, 互派人员跟班学习和蹲点, 有效促进薄弱园办园理念更新, 办园水平得到提升。

五、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上一篇:科技金融理论下一篇:电化学阻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