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点

2024-05-06

发展观点(精选十篇)

发展观点 篇1

2010年的3G发展有什么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

观点一:竞争的焦点是终端

在2009年, 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对于运营商来说, 2010年的3G之争不仅仅是iphone、ophone、黑莓之间的竞争, 在应用还无法驱动消费的时候, 3G之争将是终端之争。对于电信来说, 卖出一个机子就是收获一个客户, 对移动来说, 卖出一个机子也可能会少流失一个客户。

今年1月中旬, 运营商公布了自2009年1月7日3G发牌以来的数据。中国移动TD用户总数达到551万, 中国联通3G用户为274.2万。中国电信虽然没有自己公布数据, 但根据1月26日赛迪顾问统计报告1141.4万3G用户的总数来推算, 中国电信3G用户数应该在526.2万户。

从这些数据看, 三大运营商均有斩获, 似乎3G形势一片大好。其实, 不管是电信的526.2万, 还是移动的551万, 数字还是大有玄机的。试问一个TD固话用户能算得上我们期待已久的3G吗?一个低端天翼手机如何能带我们畅游3G?所以, 对喧哗的3G统计数字还需要冷静对待。

但终端作为3G推广的重要手段则是毋庸置疑的。数据显示, 截至2009年11月2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核发497张3G终端进网许可证。其中TD终端218款 (含101款手机、94款数据卡、23款固定无线终端) ;CDMA2000终端145款 (含76款手机、69款数据卡) ;WCDMA终端134款 (含90款手机、44款数据卡) 。由此可见, 在3G的美丽蓝图下, 3G终端运动正在高歌猛进, 随之而来的将是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

观点二:发展的方向是物联网

去年, 当中国移动王建宙宣扬物联网的时候, 很多人并不看好它近期的前景, 认为物联网仅仅存在于概念层面, 过于超前, 甚至有人说, 这只是王建宙在为移动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理由而已。事实上, 物联网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3G需要物联网去推动, 无线城市需要物联网去建设。在手机用户已经到了7亿这样一个关口的时候, 信息产业需要如何发展, 行业蛋糕应该如何做大, 这是最大的问题。作为行业领导企业的掌门人, 王建宙主动思考未来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在客户规模已经达到一定极限, 应用却还无法真正驱动市场发展的时候, 让“物”成为客户, 是做大蛋糕的唯一出路。信息化的应用不单单有手机, 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能被信息化, 物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认识。

观点三:决定成败的是内容

将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信息化, 这是对移动信息服务的终极期望。但对于物联网的推动者运营商们来说, 真正的利益驱动来自于物联网经营所带来的数据业务收入。在3G时代的初期, 手机是信息服务产业中最为核心的终端应用形式。所以, 在目前这个阶段, 手机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手机的应用收入, 将成为运营商最为核心的利润来源。

在不久的将来, 当物联网真正普及开来, 物联网的终端载体真正丰富起来的时候, 物联网将成为一个通道, 客户真正需要的、真正能为我们创造价值的还是内容;真正主导物联网的, 是内容的整合提供商。那个时候, 客户很可能会因为信息服务去选择终端, 而不是因为终端去选择运营商。哪家运营商推出的物联网应用内容更成熟、更能符合消费者需求, 谁更会整合各行业的信息内容, 谁就会在3G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物联网由概念到产业, 由终端到内容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互联网的移动化 (手机化) , 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移动互联网。根据易观国际产业数据库发布的《2009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IM市场季度监测》数据, 去年年底我国移动IM活跃账数已经达到1.36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第二阶段是手机的终端化。在这个阶段, 手机只是众多终端中的一部分, 电脑、PSP、家用电器、监视器等也是其中之一。手机终端化现阶段的推手主要是三网融合。今年1月13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预计2013年至2015年,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三网融合的目的是推动信息服务的优化和产业之间的整合, 而三网融合最直观的体现则是终端的融合。在三网融合的时代, 客户能够感受到的都是基于终端的——一台可以看电视的电脑, 一台可以打电话的电视。

第三个阶段是物联网的通道化。信息互通是终端开发、终端设计的常规内容, 所有需要信息植入的物体都将纳入物联网之中, 我们不需要思考这个东西会不会联网, 我们只需要考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因为, 人一出生、产品一生产、管理制度一建立, 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信息网络。这将是物联网全面普及阶段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时代, 是一个以内容制胜的时代。

综合上面的三个观点, 2010年3G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 三大运营商将进一步加快终端普及, 终端竞争将由单一手机生产厂商演变成为以运营商为主导、互联网延伸企业、广电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角逐的多元化竞争新局面。

第二, 以三网融合为代表, 以运营商向上下延伸为特点, 将有更多的内容服务厂商被纳入整体的信息服务产业链之中, 从而推动产业链的整合, 内容竞争将主要围绕行业应用、百姓民生等相关方面展开。

第三, 个人市场将逐步走向行业化, 客户的圈子化管理和有组织运动将成为市场的鲜明特点, 集团客户、集团营销的概念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发展的观点 篇2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

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

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

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

冲突,激活思维。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以实诱思:读图评价老师的做法,理解来龙。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去脉”)(3)以境诱思: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走进新时代,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板书)(1)以诗引入,知识迁移:冰心的《繁星》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确定我们的态度。

(2)以议诱思: 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

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3)以境诱思: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

(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应该怎样站?

(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

(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我的中国心 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科技创新。

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两个推销员。

刻舟求剑。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巩固练习(5分钟)2005北京高考题。

九、作业布置:

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指导——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师生间双向沟通和学生的横向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架设思维的阶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求。

以多元的、发展的观点评价作文 篇3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教学评价观对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导向。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首先必须能够发现学生的潜能,其次必须有效地促进其发展。评价在这两项任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登纳认为:“发展的含义:每一种智能本身的自然发展;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发展;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在教学评价功能观上要从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侧重学生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应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针对语文课程特点,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改变以往“一言堂”“单一化”和“套话”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

一、打破“一言堂”,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认为:评价不是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测量与“描述”,而是要对整个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他们把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

教育评价要让受教育者从评价中获得对自己学习方法、技能、成绩的自我认识,学会自我评价,以更好地修正自我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后续学习的效率。作文训练之关键在于写作者自身的练习提高,单靠教师的指导较难使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写作指导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学会通过与人合作来提高自我。这种能力也会促使学生日后写作的持续发展。

其实学生渴求作文成就感的体验。大多数学生作文的读者是教师,而教师在评改、给分时,常常缺乏客观的标准,评分的度掌握不一,而且打分中存在的趋中的倾向,这样水平不一的作文很难拉开距离。因此学生在作文之后很少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就感的长期缺乏,会使学生失去为写出成功作品而努力训练的,直接动力,作文的兴趣之门也就慢慢关闭了。

同时学生渴求来自外界的反馈。学生渴望能够得到来自外界的对自己作文的及时反馈。但是由于他们的作文缺乏读者,“作者(学生)——读者(教师)”的格局注定了这种心理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由于各种原因,教师也不可能对所交上来的作文都进行精批细改,而且在时间上也存在着不能及时将改过的作文交到学生手中的现象。这样学生的作文经过较长时间的周转后,得到的反馈只是一个读者的一个分数,一个“阅”字或一些不关痛痒的空洞的评语。因此这种期待心理也就成了学生心里“永远的痛”。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应该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群,建立新型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是关系到学生作文价值是否实现、成就感是否得以体验、反馈及时广泛与否的重要环节。建立多元性的集体评价反馈系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文,或自写评语,或同学互评,或家长评价等等。为些,我就建个作文网站“聚沙成塔”,只要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自我感觉不错的,希望得到他人意见的,不管是署名还是匿名的,我都把他们的作文放在上面,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回复的、跟贴的搞得热闹非凡。这样一来,学生在作文上的心理需求才会得到满足,他们的作文兴趣才会被激发,作文的积极性才会增强,作文能力才会提高。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在这样评论中得到解决,有时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些学生对个别教师有过激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表露在文章中,有个学生在《课休600秒》中描写一位任课教师(隔壁班的班主任)偏心,对待他们简直像个“后娘”……我作为一个教师对此很难作评论,弄不好就有“官官相护”之嫌,正好这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描写也很生动形象,我就建议她把这篇文章上网。结果不少的同学表示深有同感,然而更多的人在换位思考,指出了这篇文章过于偏激。事后,这个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看法有失公允。

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种倾向,那就是对形式的追求超过了对内容的关注,用美丽的辞藻抒写着缥缈的情思,初读感觉很美,过后想想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有时还常给人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的感觉。我在批改时在肯定语言优美的同时也曾指出内容的空洞,要求他们留心一下周围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但收效甚微。有个学生把这样的作文放到网上去,结果大家的评论让他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致命弱点,就很自然地改正过来了。

二、教师以多元的、发展的眼光评价作文,实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我们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横向的比较,把目光投射到学生作文的水平上,但是我们更因考虑学生的潜能,必须有效地促进其发展等诸多因素:

1.作文态度。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我们有些学生语文功底不好,但一直在努力,平时积极地积累材料,自觉坚持练笔,认真完成每篇作文,认真修改作文,认真对待作文自评和互评,尽管作文水平不高,但我们应从上述方面予以考虑,看到巨大的潜能,应予以鼓励,以求更大的进步。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学生在毕业留言时写道:“老师,我知道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你在写评语时指出我的作文态度认真,我觉得你看到了我的努力,说明我的付出也得到了一点肯定,学习动力就更大了……”作文态度看似与作文水平无关,如果你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掘。

2.作文学习。学生能否学习他人文章的成功之处,能否分类整理所积累的材料,能否多角度分析所积累的材料,能否客观评价和有效调控作文学习。我们在批改作文的时候这一方面也应注意到。我们常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了那么多优秀的文章,那些好的写作方法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来,比如在描写人物时也会来个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记叙事件是也会采用一些欲扬先抑法等等,我们在评价作文时应看到这些方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

3.作文水平。能否准确地理解题意;立意是否准确、深刻;材料是否准确、丰富、典型、新颖;结构是否合理巧妙;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标点是否得当;有无个性,有无创新精神等等。如果有一个方面做得好我们就应予以表扬,不能让立意“千钧重担系于一身”还应考虑构思、语言、章法、韵致乃至规范、标点运用等等。一位学生曾经写过《在路上吃棒棒糖》的随笔,说她自己也得了当时在学生中流行的怪病“返老还童”症,怎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吃棒棒糖以及受窘的点点滴滴都描绘了出来,很形象、很生动,也很生活化,仅看作文立意根本谈不上什么高度,但文章的其它方面都不错,所以我仍判它为一篇好文章。

4.作文进步。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的上述方面的点滴进步应予以指出,这样就为他们今后的前进和发展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还有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应采取纵向的比较,而不应是横向的比较。尽管这个学生的作文在同学中并不出色,但比起他自己以往的作文来说还是有进步的,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会获得发展。我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随笔保存起来,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看看,到时候他们就发现了自己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进步的动力就更大了。

由于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改进,所以评价的结果不能只给学生作文一个等级就完事,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学习过程和结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作文技巧、作文态度、作文学习过程、作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进策略。因此,通过发展性评价,学生不仅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作文学习情况,而且能更好地把握作文努力的方向。

三、教师的评语要着眼于发展,凸现人文性。

在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上,要变终端定性型评价为过程式、发展式评价;要以正面肯定、鼓励提高为原则;要及时看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对于写得好的地方要充分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尽量不定性化,不一棍子打死。应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作文评语应该针对性、情感性、启发性、文学性、鉴赏性、个性化,凸现人文性。

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多,他们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心理上的欲求;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拼命封闭自己真实的心灵世界,只能在困惑中忍受煎熬。语文教师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也是他们最信赖的人。他们有许多真情实感,不敢跟家长谈,不愿对同学讲,只想在作文中尽情挥洒。学生笔下流淌的微妙心理,细腻感情,浓浓哀怨,低低哭泣,来自他们心灵深处不愿向常人打开的隐秘世界,让语文教师为学生承受如此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困扰而揪心、痛心。面对学生的信任,教师须及时像朋友似的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偏激、甚至不良的心理状态。

写作有时候是为了抒发情感的需要,“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一位学生在随笔中谈到自己的家中情况:父亲早亡,母亲又开始寻找新的生活伴侣,她明知这一切是应该的,但又忍不住对母亲不满,对此她自己也很苦恼,在不断地自责。我就在评语中首先肯定了她自我反省意识,同时劝她不必自责,她有这种想法也属正常,毕竟父女情深,只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多多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想想她的辛苦,想想她的不易……等下一次随笔上交的时候,她特地在里头夹了张小纸条感谢我,说自己心情好多了,和母亲的关系也融洽多了。

高中学生特别注重友情,有时把握不好这个“度”,经常会弄巧成拙,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许多困惑。学生的随笔中经常会有此类的话题:有学生说自己对好友是真心付出,但就是得不到回报,甚至会被人所利用;还有学生说自己的好友对自己过分地好,关心自己的一切,但也限制了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自由;还有的学生诉说明明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却被人误会,把友情和爱情混淆起来……鉴于这种情况的普遍性,我不仅写了评语,还在班级里组织讨论,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做铺垫。

随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社会大舞台演绎的纷繁复杂的世态百相都会进入学生的视野,而这些无疑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思想已悄悄地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已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尤其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学生会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我就以自己积极健康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参照对象,学生看到人性的善良,生活的美好。及时调整心态,以审美的理性思考面对一切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保持群体情感,乐于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发展。在性格、品德即审美情趣等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避免心灵的走失,塑造健全人格的极好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给语文教学天地吹来了一股最具活力的风,这是一种有着浓重人文色彩的理论,它第一次提出了每一个个体的智力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观点。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这是现代教育的真谛。我们提倡以多元的、以人为本、人文融合的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作文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多元世界、多元生活、多元解读、多元评价,在多元之中,让每个生命去绽放它独有的色彩。

行业发展领域核心观点 篇4

2014年, 全球基础电信业呈转折性复苏态势, 基础电信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同比增长0.7%。全球互联网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市值高速攀升。受移动话音和移动增值对收入增长贡献首次双双由正转负、快速下滑的影响, 我国基础电信业可比口径增速由去年的8.7%大幅下滑至3.7%。信息通信业收入增速随之下滑至12.0%, 总收入规模近1.7万亿元。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激增11家, 拉动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翻番。

2014年, 信息通信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是信息通信业呈现3个50%的显著转变。基于互联网的业务收入在全行业中的占比首次突破50%, 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首次超过50%, 移动非话在移动ARPU值中的占比接近50%。二是新一轮投资并购热潮持续, 重绘全球行业竞争版图。全球基础电信业并购交易规模达到十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互联网投资并购呈“交易大手笔频现、涉足领域广泛、抢先移动端布局”三大特点。三是基础电信企业加快转型创新, 通过加强流量经营、生态经营和拓展新业务经营等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四是信息消费加快推进, 预计全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 拉动国民经济相关行业新增产出1.18万亿元。

2015年,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 全球信息通信业将持续反弹。我国信息通信业呈现六大发展趋势:一是随着4G网络部署全面加速, 拉动基础电信业增速止跌回升, 同比增长5.4%;信息通信业增速随之提升至16.5%。二是移动数据业务规模首次超过移动话音。三是4G用户高速发展, 移动宽带 (3G和LTE) 用户占比突破50%。四是移动户均流量高速攀升, ARPU触底回升。五是数据资费进一步下降, 普惠民生激发消费。六是4G成为投资重点, 网络设施水平持续提升。

科学发展利大于弊观点 篇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国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只有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发展经济有利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我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

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没落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进步中,人类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华。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脆弱的,他没有庞大的身躯,没有牛似的力气,没有乌龟的硬壳。但上天给予了人类一颗聪慧的大脑,一双勤劳的双手,人类没有坐享其成,而是选择了不断进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科学

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目前存在的东西,就有他的合理之处。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人类只要将双足深扎于大地母亲的怀中,他就能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长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反驳

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

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请问对方辩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程,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请问对方辩手,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

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法拉第、达尔文、孟德尔、扁鹊、李时珍,他们一生都是在为科学而献身,对方辩手一直强调弊大于利,如果弊大于利,那么大人们为什么还让学习这些科学家?

你错了,我们今天的日子都是那些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对方辩手不要在狡辩了,科技改变历史,我们探讨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是不

需要质疑的,因为就是利大!没有了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对方辩友,你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你说人类坚持发展科学错了?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你怎能说人类错了?

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们在研究科技的时候,不也在保护环境吗,那有怎么能说研究科技就一定破环了环境呢?

这并不能说明弊大于利,这只是个别现象,是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这并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虽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类,环保家园的科技发展理念,无关痛痒,只要有弊端,科学家们同样会想办法去解决,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科技发展,无可厚非,就是利大,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狡猾的诡辩,笼统的只言片语,无理的胡搅蛮缠都改变不了这个真理。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

不是的,科学技术其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

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我们的生活方式又是如何呢?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地位,同时把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增大了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了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结果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法国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怎能说弊大于利呢?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小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现在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有该怎么说?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网络虽然会引起一些人整天沉迷于网上

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但这完全出自于他本身的问题,是不能完全否定网络的功能.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

发展观点 篇6

关键词:物理概念;材料;教学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和创设必要的物理环境对物理概念进行引入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抽象概括,教师要讲清概念,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或实验出发,使学生首先对物理现象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事物本质,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牛顿就是充分利用在当时已取得的关于运动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如伊壁鸠鲁等速原子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证明了惯性存在的可能性和笛卡儿对伽利略的物理平面直线运动推广到空间的直线运动等才把“惯性”作为物体的一个单一模式。教师在进行类似“惯性”概念的讲解时可根据历史概念建立的过程给予必要的历史补充。

二、逐步加深概念,形成概念体系

对概念的认识只能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扩大,不可能使学生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完整概念的阶段性,使每一堂课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其教学目的。例如,力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把力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物体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指出了不同力的性质。由宏观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的直接作用到通过场的间接相互作用逐步加深。再如,讲解静摩擦力这一概念时,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对运动趋势”,讲了平衡后,分析了平衡状态下静摩擦力的特点,如此步步拓宽,层层深入。可见,物理概念的教学要依教材和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巩固、完善。

三、善于把数学语言用于物理概念的描述中

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到了它能够真正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因为它为科学提供了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为科研提供了推理工具和抽象能力。特别是随着近代物理的发展,原来对物理概念的形象定义方法已不再适合,越来越多地被数学化的定义形式所代替。如统计物理中的“几率”概念,原子学中“宇称”的概念,就必须借助数学语言才能说明它们的真实物理意义。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用数学式定义概念的例子是很多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语言时,一定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物理意义的讲解上,而不能把定义当作数学的纯运算。如:比热的定义式是c=Q/mΔt,而若说成比热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质量和温度变化成反比,则完全扭曲了比热的真正含义。

物理概念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自然观的变化,可以说自然观是和概念并肩成长起来的,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同步进行,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活动中。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中学“以生为本-问题引导”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果(课题号GSGB(2013)LZ0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对新疆校园足球未来发展的观点 篇7

2015年9月10~11日“谁是球王”校园足球总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馆进行。小学组总决赛, 乌鲁木齐第五小4-0大胜重庆辅仁浦辉夺得冠军。初中组总决赛, 武汉十二初梦想队最后时刻上演绝杀, 4-3险胜乌鲁木齐三中队问鼎冠军。高中组人大附中5-2大胜喀什黑马队拿到总冠军。从进决赛的队伍可以看出小学, 初中, 高中组都有新疆校园足球队伍。这些骄人的成绩引起了全国球迷和人民的瞩目。

这些好的政策和新疆校园足球优异的成绩及新疆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一系列活动, 表明了新疆一直在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决心和所做的工作, 但是新疆校园足球有着让人思考的一面, 这些优秀成绩可持续性不好, 出现高中和大学成绩不是特别好的状况,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让人值得思考。

1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资料法:该文利用数据库 (中国知网) 的高级检索系统, 以校园足球关键词, 检索2010—2016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论文, 根据文章的内容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筛选, 最终得到研究自我的论文54篇。在认真查阅原文的基础上, 对所检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

(2) 专家访谈法:利用参加2016年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 (西安分营) 和新疆足协实习的机会咨询一些教练员和相关人士, 了解他们对新疆校园足球的看法及意见, 了解新疆校园足球现状的动向及新疆校园足球开展情况。

(3) 实地调查法:去往乌鲁木齐, 喀什等多地。观察当地校园足球训练和比赛。通过记录, 录像获取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状况, 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训练情况, 教练员水平, 竞赛赛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校园足球现状

近几年, 新疆校园足球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不少好的成绩, 比如乌鲁木齐五小, 喀什六中在“谁是球王”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乌鲁木齐五小4次获得国际性比赛冠军, 9次获得全国性比赛冠军。这些骄人的成绩, 被全国球迷们和人民有所熟知并且引起了全国球迷和人民的瞩目。笔者在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 (西安分营) 测试和比赛中发现和观察到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非常喜欢和热爱足球。测试中他们表现出色, 身体素质非常好, 足球技术水平比较突出, 得到了去测试的专家和教练员高度认可。

但是新疆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新疆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比如高中和大学成绩不是特别好的状况。还有足球教练员基础水平不高、学校经济条件较差、场地设施不好、本地教练员继续教育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将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深思。

2.2 新疆校园足球面临的问题

通过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发现新疆校园足球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资金投入少; (2) 场地数量少; (3) 本地教练员数量少、水平低; (4) 校园足球竞赛体制不够完善。

这些问题中尤其是教练员数量和水平是影响最大的因素。足球教练员在训练安排和比赛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练员是一支足球队伍训练和比赛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亚足联教练员培训理念中有“教练员先行”的理念。这个表明了要提高当地的足球水平, 提高教练员水平是起很大作用的。新疆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好, 技术好, 个性突出, 但是由于高水平教练员缺乏, 严重影响优秀苗子的改造和提高, 所以影响到新疆足球的持续发展, 从而出现了新疆校园足球小学, 初中成绩突出, 高中, 大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状况。所以现在校园足球面临着如何提高本地教练员水平的问题, 将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深思。

2.3 新疆校园足球理念体系和竞赛赛制

校园足球理念体系包括学生足球理念、家长足球理念、官员足球理念、校长足球理念和教练员足球理念, 而且指出了“阳光体育、快乐足球”是我国校园足球的核心理念。校园足球让青少年在快乐成长中, 接纳了“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理念。近年来新疆建立了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机构, 不断推动校园足球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建立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 并且在全疆15个地州市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由专人专职负责校园足球普及工程的开展任务。

新疆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联赛体系, 让学生掌握基本足球知识, 掌握基本足球技能。让学生培养足球运动兴趣, 达到增强学生身体体质目标, 在增加足球青少年运动员数量的基础上, 发现具有天赋的足球运动员并且重点培养, 从而提高新疆足球运动水平。其重点在普及, 主体在校内。

新疆校园足球建立四级联赛中, 以竞赛体系视联赛开展为关键, 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 水平提升视竞赛体系为核心。足球运动最基本的就是要训练和比赛, 在比赛中检验训练的效果, 通过训练达到比赛的要求。因此新疆校园足球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训练、竞赛体系。如何建立完善的竞赛体制, 我们要积极举办比赛, 以疆内的比赛为主, 让更多的学校和队伍参加比赛, 比赛中得到锻炼和学习, 并且积极举办和申请全国性和国际性比赛, 让新疆队伍得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让教练员得到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3 新疆校园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了新疆校园足球的现状。可以看出新疆校园足球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这是可喜的一面。同时, 新疆校园足球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1) 新疆校园足球现状面临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让每所学校有1块足球场, 有足球训练专项经费, 配备1名足球教练员并且保证每周至少2次足球训练, 每周进行1场比赛。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疆校园足球面临的现状。新疆校园足球面临的问题依旧非常严峻。我们要认清新疆校园足球面临的问题:经费严重短缺, 场地奇缺, 教练员配备严重不足。加强经费的投入, 建设更多的新场地, 丰富训练器材。

加强对本土足球教师的培养。通过鼓励和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参加专业足球教练员培训班, 并且通过招聘专业足球教练员, 提高本地教练员水平。邀请足协精英讲师、优秀教练员以及海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到新疆进行讲课和培训, 并为本地退役运动员转岗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

(2) 完善新疆校园足球的正确理念体系和竞赛赛制。坚持“阳光体育、快乐足球”校园足球活动的核心理念, 加大宣传力度, 逐步提高家长、教师、校长、教练员、学生等人群对于足球活动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科学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形成正确的足球理念。

继续更加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 扩大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数量和质量, 形成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竞赛制度, 并且加强监督和管理。在新疆举办国家性, 国际性足球交流比赛, 达到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的目的。让教练员和学生得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在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中, 继续加大对校园足球的资金投入, 尤其是对场地、训练器材、教练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加大与中国足协等单位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浓厚兴趣为出发点, 推行大课间足球操、足球游戏和校园足球文化节等活动。举办国家性, 国际性足球交流比赛, 让教练员和学生得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为新疆足球日益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努力实现“为国家做贡献, 为新疆争光彩”的目标。

摘要:近几年, 全国校园足球中新疆校园足球队伍出现不少好的成绩, 比如乌鲁木齐五小, 喀什六中, 新疆师范大学在全国性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骄人的成绩, 被全国球迷们和人民有所熟知并且引起了全国球迷和人民的瞩目。新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常喜欢并且热爱足球这项运动。他们的身体素质好, 足球技术突出, 具有非常高的足球天赋。但是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比如新疆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高中和大学成绩不是特别好的状况。还有足球教练员基础水平不高、学校经济条件较差、场地设施不好、本地教练员继续教育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将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值得深思。

关键词: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重视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50年) 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6]780号) [Z].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251450/n1251465/n1252727/n1252890/3843466.html.

[3]新疆校园足球迅速[EB/OL]. (2016-09-23) .http://tyj.xinjiang.gov.cn/tyxw/2014/217401.htm.

[4]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12) :77-83.

[5]陈军, 李献青.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构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7) :81-85.

[6]李卫东, 何志林, 董众鸣.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 :87-92.

[7]陈辉.我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运行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14 (9) :50-54.

发展观点 篇8

党的“十八大”对如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提出了“一个提高, 四个着力, 五个更多依靠的要求。 即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发展协调互动,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1

流通业是服务行业, 服务于生产和消费。 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战略任务, 不可离开这个宏观全局“自拉自唱”。 其次, 根据张自刚研究, 需要认真审视并转变本行业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做法明确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具体方向和工作内容, 这又需要“自找问题”、“自我革命”。2

二、流通业的质量和效益效率

“十八大”报告提出, 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 张自刚认为, 这个要求不仅是针对整个经济讲的, 也切中流通业的时弊。 多年以来, 与生产部门一样, 流通业一直也实行的是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发展模式。 其表现是, 以销售额的增长为最大关切, 很少关注销售额背后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政府部门最关心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流通业增加值, 流通企业最关心的是营业额和毛利率。

近年来, 国内专门研究流通质量或流通效益的文献不少, 这方面撰文研究较深入的是宋则。 另外, 今年黄国雄题为“流通效益是社会效益, 流通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的文章, 也具有代表性。

质量和效益是流通业的“生命”。 张自刚认为, 客观地看, 在这方面我们离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期待仍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 流通业必须转变发展的立足点, 要转变过分追求销售规模、轻视服务和效益的偏向, 使销售额的增长与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合理的利润率保持同步。

关于流通效率的研究, 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还有荆林波 (2013) 《中国流通业效率实证分析和创新方向》一文, 该文利用我国流通业2004-2011 年的年度数据, 利用行业人均年销售总额、行业人均年毛利、总资产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指标对中国流通业效率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流通业在体制、 机制、 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方向。 高铁生 (2013) 《 完善匹配机制, 提高流通效率 》 一文, 该文提出“机制设计”比那些尊重市场和政府干预的政策建议更加具有缓解供求不一致矛盾的意义, 这是国内第一篇用 (匹配) 机制设计理论分析流通问题的文章。 此外, 还有一些对我国农产品、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文章, 代表性的学者有欧阳小迅 (2011) 、张磊 (2011) 、柳思维 (2012) 。

三、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杨耀、张自刚等学者指出, 中央已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目前, 流通业在参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存在着服务能力不足和自身进取不够的情况。 例如, 为什么海尔、联想要自建物流体系? 为什么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却无法有效进入城市市场? 说明流通业确实存在能力和进取心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流通业的总体规模已经很大, 但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角度看, 流通产业内部的结构并不合理, 重商品销售、轻服务供给的倾向比较明显。 商品销售在全部消费中比重高达80%, 购销业即批发零售业竞争十分激烈, 不少地区存在总量过剩、竞争过度现象;而生活性服务业在总消费中比重畸轻, 发展水平偏低, 不仅主体“小散弱”, 一些行业经营不规范, 而且有许多居民需要的生活服务项目未能有效提供。 此外, 生产性服务业中咨询、设计、创意等商务服务发展不充分, 物流业存在着专业化物流供给不够、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供应链管理水平低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中认真分析研究, 妥善加以解决。3

近年来, 国内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的研究, 成为学者们关注的新焦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研究方向:一是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总体研究, 如高煜等 (2011)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内涵与方向》、王晓东等 (2011) 《新时期流通结构优化升级之再认识》、田伟 (2012) 《我国流通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对策初探》。 二是从一个角度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进行研究, 代表性文献如马龙龙 (2011) 《中国商品流通虚实结构演进研究 》、孙敬水等 (2010) 《流通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探析》;其他文献有丁润健等 (2012) 《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龚晓菊 (2011) 《贸易强国视角下的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王晓东等 (2010) 《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李明义等 (2010) 《以流通产业结构创新促京城老字号腾飞》等。

四、 流通业与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

张自刚认为, “十八大”强调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拉动, 提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在扩大消费中流通业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仍有着不小的“用武”空间, 主要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更称心、更便利、更实惠、更诚信、更多选择的消费环境, 改善消费欲望和交易预期, 从而满足现实需求, 释放潜在需求, 创造未来需求。

近年来, 国内对流通与扩大内需关系 (消费需求) 的研究, 比较以往有了较大增加。 其代表性的文献有刘晴等 (2013) “贸易成本、异质性企业与扩大内需:理论框架与中国经验”一文, 该文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一个异质性企业选择模型阐述了贸易成本对内部需求的影响机制, 该模型表明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国内外市场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 依绍华 (2013) 《流通业对扩大内需的促进机制及对策研究》、毛中根等 (2012)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还有对流通与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 某个具体主体的研究, 如李骏阳等 (2011) 《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汪旭晖 (2010) 《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梁雪松 (2009) 《扩大内需中旅游业独特贡献的探究》等。

五、流通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 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微观细胞。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显然, 这个要求不仅是针对生产企业的, 也适用于流通企业。 张自刚认为, 客观地看, 虽然我国流通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有一些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 但与跨国连锁零售巨头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中国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充其量在国际上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零售公司。 但这并不是最令人忧虑的毕竟中资大中型零售企业在“与狼共舞”中不断地成长壮大, 形成了与外资商业良性互促的竞争局面。 张自刚认为, 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于中资连锁商业的经营模式, 基本上是从外商那里学来的, 完全是模仿追赶型的发展方式, 缺乏通过创新形成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这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 国内对流通企业的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其代表性的文献一是纪宝成 (2010) 《流通竞争力与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文, 该文认为流通竞争力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 微观层面的流通竞争力主要包括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流通竞争力;宏观层面的流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拥有重要商品的定价权、渠道网络的控制权, 从而赢得国家竞争优势。 从微观层面看, 流通企业提高竞争力需要切实转变盈利模式, 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渠道的合作竞争以及服务竞争, 从分享价值转变为创造价值。 二是吴小丁 (2010) 《对零售业过度竞争解释的理论缺陷》一文, 该文指出, 用现有理论即低利润率和激烈竞争手段这两个判断标准, 来解释零售业的过度竞争, 既无法体现零售服务价格的复杂性, 也无法衡量零售业集团化和多元化背景下的问题, 甚至无法解释在进入成本和退出成本都比较低且地域竞争明显的领域也会出现过度竞争。 其他这类题目的研究文献还有霍淑娟 (2012) 、卢美丽 (2009) 、谷晓等 (2009) 、薛峰 (2009) 等学者的文章。

六、 商业活动中绿色低碳流通问题

张自刚指出, 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推动”, 是党的“十八大”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又一项要求。 流通业在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落实这项要求, 促进生产和消费节能降耗;同时流通业在经营活动中体现资源节约和低碳化, 也是自身转变运行方式的重要行动。 张自刚认为, 近年来, 流通业在节电、节水、简化包装、限制塑料袋使用、产品回收再生利用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努力, 零售企业还出现了一批节能店, 总的来看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 大部分中资企业这方面工作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措施不系统、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开展节能降耗, 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 更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新途径, 从而把这项工作真正摆上重要位置。 特别是在节能店的发展上, 我们看到, 一些外资零售企业起点高、步伐大、进展快、措施也是系统化的, 而中资企业往往投入少、起点低、措施也多是局部性的改造, 由此形成与外资商业在节能效果上的明显差距。

近年来, 国内对绿色低碳流通的研究, 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其代表性的文献, 一是中国商业联合会课题组 (2012) 发表在《经贸参考》上的文章《绿色商业与消费发展研究》, 文章从绿色商业的概念入手, 分析我国发展绿色商业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是杨浩哲 (2012) 发表在《财贸经济 》上的 《低碳流通:基于脱钩理论的实证研究》一文, 该文使用IPCC2006 的测算方法对中国流通产业1996-2009 年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并基于脱钩理论对流通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低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有研究总体的, 如欧阳泉 (2011) 、张国玲等 (2011) , 有研究具体方面的, 如李爱华 (2012) 、 徐旭 (2011) 、 周培红 (2011) 、 洪涛 (2011) 等。

张自刚指出, 按照中央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中资流通企业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快补上一些工作缺项。 例如, 开展绿色采购引导生产部门制造低材耗、低排放、易回收、可再生利用的生活用品;经营低碳绿色产品, 引导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 物流运输的节能减排和降低空驶率, 商业建筑的节能等, 也都有待深入研究, 加快实施, 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七、流通业的创新驱动

张自刚指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 这一要求的实质, 是要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为集约型的发展方式, 而做到这一点, 从经济理论上说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具体来说, 粗放型的生产流通主要靠增加资本和劳动, 而这两方面的要素虽然可以增加产出, 但却无法提高效率, 甚至可能出现边际效益递减。 而强调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之外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等所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增进, 这就为我们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发展指明了三个方面的切入点。

近年来, 国内对流通业的创新驱动问题的研究呈快速上升趋势。 其代表性的文献, 一是丁俊发 (2013) 《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 》一文, 该文提出了进行理论、制度、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结构调整生活与商务服务、就业、消费、市场、商业文化等十大创新驱动的思考。 二是荆林波等 (2012) 《中外零售企业在农村市场创新扩散的比较研究———基于沃尔玛与苏果的案例分析》一文, 研究发现, 成功的零售企业都充分重视城镇在城乡中心地流通体系中的链接作用, 在引入和成长阶段采取传染扩散模式, 并充分利用规模、范围和密度经济实现公司的低成本扩张。 三是从流通创新的某个方面作用来分析的论文, 如丁宁 (2013) 《流通创新与中国居民消费率提升》、徐从才 (2011) 《坚持流通创新, 构建生产者服务体系》、周长富 (2011) 《基于流通创新的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内在机制分析》。 此外, 这方面的文献还有刘刚 (2013) 、盛朝迅 (2012) 、郝爱民 (2012) 、朱丽萍 (2011) 、张宏等 (2010) 等撰写的论文。

张自刚认为, 与传统流通企业不同, 现代化的流通企业一般都具有技术密集化、人才高端化和创新常态化三大特点。 从世界范围看, 最先实行信息化并在应用上达到各行业领先水平的, 正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现代零售商。 近三十年来, 全球流通业特别是零售业的管理创新, 无论是就其频繁程度还是丰富性比较, 都不逊于甚至超过了工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商务中的网络购物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实体流通企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在此种情势下, 实体流通企业确有一个如何转变固有的发展模式, 以适应网络购物电商挑战的问题;而网络电商也面临着如何转变“烧钱”血拼价格的非理性发展模式, 回归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的问题。

除张志刚关于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专文外, 国内有不少学者也对同一命题撰写专文加以论述。 其代表性的文献, 一是黄国雄 (2010) 《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文, 该文认为, 流通发展方式转变应从七方面入手: 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 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二是刘海飞 (2010) 《对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思考》一文, 该文提出了发展理念、评价标准、流通功能、技术路线、制度供给、环境建设、节能减排、行政职能等八个转变。4三是俞晓松 (2011) 《‘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一文, 该文提出, 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通过六方面进行, 即做大做强连锁经营、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建立流通业征信体系、构建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培养流通业人才和开展流通科技研发与推广等。 其他文献有, 上创利等 (2013《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郭馨梅等 (2011) 《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基于资源利用视角的研究》、 孙敬水等 (2010) 《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经验及启示》等。

总之, 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是一场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的大变革, 既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能否顺利转型, 也关系到流通业未来的行业发展前景中国转变流通发展方式不仅势在必行, 而且已进入进行时。

摘要:流通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显而易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流通业的积极参预, 而流通业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进取, 转变自身的流通发展方式。近年来, 国内商业经济理论界围绕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进行深入的讨论, 形成了许多理论观点。其中,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做好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一文, 具有较强的理论系统性和实践针对性。下面, 我们主要以张志刚提出的研究侧重点和基本观点为主线, 分七个问题进行述评

关键词: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观点综述

注释

1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

22 张自刚.做好转变流通发展方式这篇大文章[N].中国商报, 13-04-23.

33杨耀, 孙杰, 吴永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N].内蒙古日报 (汉) , 2012-12-14.同2.

发展观点 篇9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 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 这一严峻的现实, 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 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 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 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 从整治国土, 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

程绪珂同志对生态园林的定义是:生态园林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园林的经验, 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 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学原理来发展园林, 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筒而言之, 生态园林是按生态学原理, 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目的而规划设计的某一绿色空间。是对以造景观赏为主的东西方传统园林理论的重要发展和延伸。

生态园林的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 能够美化环境, 创造宜人自然景观, 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 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 调节小气候, 防风降尘, 减轻噪音, 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 净化空气和水体, 维护生态环境;

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的观点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 生态化建设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以城市绿地为核心, 建立一种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系统是当前城市化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城市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类型, 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及城市周围的农业、田地、山丘等。城市森林被称为“城市绿色之肺”, 可想而知城市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 具有以下作用:净化空气、水分, 土壤;改善城市环境, 调节气候, 降低热岛效应, 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降低辐射、降温, 降尘、防火等;提高城市美感, 缓解人类工作压力, 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等等。总之, 生态园林的观点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从质和量上改善城市的钢筋水泥外貌,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城市化面积不断加大, 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越来越重的负担。所以, 必须运用生态园林的理念可以改善城市绿化的结构,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3.1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科学的指导。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受个别人为主观因素干扰过多, 发展不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 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时有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的现象。

(2) 缺乏完善的量化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需结合本城市实际, 进一步研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指标确定、规划方法以及城市绿地质量效果评价等问题。

(3) 城市绿地面积不足, 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绿地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 绿地之间也缺少足够的连接。而且在绿地面积中, 草坪占的比重较大, 大乔木等绿色植物下的硬质铺地较多, 绿化面积不足。

(4) 植物总类单调, 生物多样性缺乏。部分绿地乔、灌、草比例失调, 大树少, 草坪多, 速生乔木少, 慢生小树多。人工植物群落结构单一, 景观效果差。

(5) 地带性植物运用较少, 市花特色不明显, 古迹周围无高质量的城市绿地。位、居住区绿化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单位和居住区、城中村绿地不足, 违章占用城市绿地、乱砍乱伐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

3.2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原则

城市绿化发展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 尊重自然形态;弘扬城市历史文化, 展示城市风貌;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协调统一;坚持全民共建共同管理监督等原则。

3.3 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 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引人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园林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 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3.3.1 改变发展观念, 精心设计

该观点城市绿化建设来说相当重要。现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将森林引入城市”, 从设计上把关, 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 大胆地、大手笔地把森林生态设计到城市绿化建设当中, 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佳的效用。对于设计人员和规划人员来说, 不可以只重视“艺术性”而忽略了其他的基本功能。

3.3.2 合理选择树种, 营造生物多样性

适时适地的选择绿色植物, 依据城市类型, 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 提出科学决策, 选用合适的绿化植物。加强植物苗木和林木检疫力度, 严格控制引种。

3.3.3 加强宣传教育和城市生态管理

园林绿化法制建设, 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 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 严整侵占绿地、乱砍乱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 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提高城市环境管理队伍素质, 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对现有的人员, 要抓紧培训,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结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城市的拥挤、嘈杂, 环境急剧恶化, 这与他们要求返璞归真, 要求接触大自然, 返回大自然, 要求呼吸新鲜空气, 要求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和享受大相径庭。因此, 我们要对城市的现有环境加以改造和提高, 使城市环境能部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生态园林就能够承担这方面的任务, 能为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环境服务, 能帮助城市这个还较脆弱的非独立人工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条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在当今城市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 有效保护生物资源, 坚持控制环境污染, 合理利用自学、艺术为一体的园林建设, 更符合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对环境综合需求的准则。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秉洛.城市绿化--城市绿地系绕园林城市[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麓展论文集[C].北京:2006, 162-166.

[2]王亚军.郁珊珊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城市问题, 2007, 144 (7) :16-20.

[3]刘颂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 2010, 8 (1) :17-20.

[4]姜夕奎等.建设生态园林, 创建宜居环境--用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绿化[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6) .

发展观点 篇10

关键词: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心理发展水平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德育思想是认知心理学派沿着皮亚杰的思想开展道德教育研究而产生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观点主要包括:①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②道德判断发展的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科尔伯格经过12年的研究,以社会习俗为标准,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理论。三级水平为前习俗水平(9岁及9岁以下)、习俗水平(10~20岁)和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每一级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它们分别是:服从与惩罚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社会契约定向、普通的伦理原则定向。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学校德育有这样一些启示:

一、学校德育必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做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校对于学生是否能够从言行两方面都符合道德规范并不能实时进行控制,这样就需要学生具有自我判断能力。而这种自我判断的核心是道德判断,有效的教育需要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影响其言行。在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让学生知荣辱、明是非就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注意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影响,比如通过一些实际的行动和一些教育活动。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老师自身的不迟到、早退,主动做一些细节的事情,比如在培养学生做值日的过程中自己行动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在平时的一些教育活动如公益劳动、班会活动中树立正面的榜样,等等。学生的道德判断形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平时的点滴教育和正确引导。

二、学校德育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有如下特征:第一,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第二,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第三,它们出现的顺序不变;第四,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学生的认识和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且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发展中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难想象一个连服从都做不到的人能够有更高的道德水平。一个不能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定的人是无法做到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这样就使我们在德育过程中注意制订恰当的目标,比如学生的道德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首先要他们做到遵守纪律,如不旷课,不迟到、不打架、不骂人等,在这个基础上再制订更高的目标,如社会责任感等。如果忽略这种阶段性,会使德育工作欲速则不达。

三、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德育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顺序不变,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以同样的进度发展着,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作为德育的对象,本身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很大的差异性,客观存在的情况就是有些学生道德水平较高,而有些则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对待学生应该因材施教,在其自身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制订目标,最终达到让每个学生德育水平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目的,最终实现大的德育目标。比如对于一个能够遵守纪律的学生,应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而对于一个身背处分、劣迹斑斑的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让他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及社会规范,在实现的前提下再进行下一步的教育工作。

四、学校德育应该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

上一篇:小区容量规划分析下一篇:智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