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

2024-05-05

沁州黄(精选三篇)

沁州黄 篇1

1 科学规划扩基地

按照“丘陵沁州黄、山上种核桃、平川建大棚”的思路, 研究制定沁州黄产业发展振兴计划。严格执行“沁州黄谷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对沁州黄谷子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扩展。在全县建成集中连片“千亩 (1亩=0.067 hm2) 核心示范基地”10个、“良种繁育基地”2个, 发展种植大户180多户, 形成以东、西两山、漳河、圪芦河、白玉河为主的“五大种植区域”。2015年, 全县计划新发展沁州黄谷子1 333.3 hm2。预计到“十二五“期末, 全县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将突破6 666.6 hm2, 总产量可达到3 500×104kg, 比2014年增产900×104kg, 增长35%, 平均单产350 kg/0.067 hm2, 沁州黄产业总产值达到1.56×108元, 带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 300元, 比2012年的1 050元增收250元, 同比增长23.2%。沁州黄谷子产业将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2 项目带动壮龙头

围绕沁州黄产业开发, 先后实施了东、西两山小杂粮产业区建设等10多个重点项目, 累计投资达6 500×104元。在太长高速武乡出口4 km处, 规划建设了“山西沁州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目前已有16家企业入驻、21个项目落地建设。围绕延伸沁州黄产业链, 支持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实行“五统一” (统一地块标准、种植品种、技术规程、配方施肥、订单收购) 模式, 新上了“谷之爱小米系列产品”综合开发项目 (婴幼儿营养小米粉已建成投产, 中老年营养小米粉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 。引进建设了潞宝集团“百万吨小杂粮”、沁州黄醋业公司“万吨小米老陈醋”加工项目。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 全县基本形成以点带面、片区开发、项目带动的沁州黄产业发展新格局。

3 政策扶持解瓶颈

沁县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技术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 全力提供组织保障, 认真落实了沁州黄谷子种植基地补贴政策, 对有机沁州黄谷子种植基地实行谷子、土豆、大葱3年轮作倒茬, 倒茬期间, 对种植农户实施补贴, 并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积极帮助龙头企业进行市场融资, 通过有效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为沁州黄谷子基地打旱井4 200个, 灌溉面积达到1 333.3 hm2;新建一座1 000 m2的保鲜库;组建了沁州黄谷子种植百人耕作专业队, 为每个乡镇配备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 提高了沁州黄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4 科技支撑强服务

沁县与中国农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中国农科院谷子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专家郭顺堂、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陈瑛等权威专家, 开展了沁州黄谷子种植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工程。引进沈阳农业大学金忠华博士科研团队, 建立“三微生物五环有机产业沁县博士工作站”。同时还推进“科技入户工程”, 每户培养一名谷子种植能手。组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免费为沁州黄谷子种植户提供测土配方、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服务。实施沁州黄科研育种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发展富硒小米333.3 hm2、高钙小米200 hm2、高蛋白小米200 hm2、高叶酸小米333.3 hm2。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同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共同研发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谷之爱婴幼儿营养小米粉, 被营养专家称赞为“全价植物营养”。

5 市场引领创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和质量等次, 将沁州黄小米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普通”四个等级标准, 实施分类包装、分级销售。着力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引导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建立现代市场运营模式, 百万元高薪聘请营销总监, 组建优秀的市场营销团队, 在北京设立了沁州黄小米营销中心, 把市场指挥部放在了“第一线”。目前, 沁州黄小米及营养粉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180多个大中城市, 终端销售网点达到2 600个。通过市场洗礼和产品升级, 沁州黄小米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优质产品”等称号;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沁州”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沁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谷子标准化示范种植加工基地县”。

6 小结

发展农业生产,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全力打造特色现代农业, 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沁县充分结合该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 在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 扩张自己的优势, 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产业“坐标系”, 全力打造“沁州黄谷子示范基地县”, 提升“沁州黄”品牌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目前, 沁县继续以发展壮大沁州黄谷子产业为突破, 以创建全国有机食品基地为目标, 进一步盘活放大农业优势, 着重在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 在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区域品牌、推进特色农业多元发展等方面求提升, 努力把沁县打造成全省一流的“一县一业”示范基地县, 为促进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沁县充分利用自身自然气候环境优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中国小米之乡”品牌优势, 坚持把发展壮大“沁州黄”谷子产业作为培育“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文章总结了“沁州黄”谷子示范基地的建设现状及思路。

沁州黄 篇2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Qinzhouhuang foxtail-millet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4/5/9 【实施日期】2008/11/1 【修订日期】2008/7/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22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19503-2004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 2715,GB 3095,GB/T 5009.36,GB 5491,GB/T 5492,GB/T 5494,GB/T 5497,GB/T 5503,GB/T 5511,GB/T 5512,GB/T 7628,GB 7718,GB/T 8232,GB/T 11766-1989,NY/T 55,NY/T 83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沁州黄小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沁州黄 篇3

一、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 谷子白发病

(1) 表现症状白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在田间主要表现为“灰背、白尖、枪杆、白发、看谷老”等症状。从谷子发芽到抽穗陆续显现症状。谷子幼芽受害严重时, 变色扭曲, 甚至腐烂死亡;3片叶到抽穗前, 病叶下面出现黄白色条斑, 叶背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 称“灰背”;叶片变为黄白色, 称“白尖”;后变成褐色, 有时病叶不能展开呈“枪状”, 甚至扭折卷曲呈旋心状;最后叶片组织分裂为细丝, 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 留下灰白色卷曲的叶脉残余, 称“白发”。病株如能抽穗, 病穗缩短、肥肿, 小花内外颖变长、丛生、卷曲, 初为红色或绿色, 后变为褐色, 全穗蓬松如刺猬, 称为“看谷老”或“刺猬头”。

(2) 侵染途径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和附着在种子上越冬。越冬的卵孢子是每年发病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卵孢子系统性侵染病株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引起系统性的再侵染并产生大量卵孢子。

(3) 发病条件谷子白发病主要借土壤传播, 谷子幼芽期在3 cm以前是最适宜的侵染时期。因此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前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及有关播期、播种深度和播种质量等, 对侵染发病轻重至关重要。幼苗在土壤温度11℃~32℃时均能感病, 最适温度为18℃~20℃。土壤湿度在40%~50%间发病株率较高, 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易发病。苗期多雨时白发病发生严重;连作田菌源数量大或肥料带菌数量多, 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墒情差、出苗缓慢、播种深或土壤湿度低时病害发生亦严重。此外, 发病情况与栽培方式和品种都有一定关系。

(4)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同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拔除田间“灰背”、“白尖”等病株, 并带出田外深埋或集中焚烧;播种时用甲霜灵35%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

2. 谷子黑穗病

(1) 表现症状谷子黑穗病主要有粒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两种。粒黑穗病侵害穗部, 形成灰色, 一般出穗后不久即表现症状, 病穗短小常直立;通常是全穗发病, 也有少数半穗发病, 被害籽粒稍膨大, 卵形, 包以坚实的灰膜, 不易破裂, 里面充满黑色粉末。腥黑穗病侵害籽粒, 形成灰色, 通常一个穗上只有少数籽粒被害, 病粒和健粒大体相等或稍大, 散生, 后期病粒外膜破裂, 散出黑粉。

(2) 侵染途径该病属芽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 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萌发后病菌的双核菌丝主要从幼苗的胚芽鞘侵入, 并扩展到生长点, 随寄主发育不断扩展, 最后侵入穗部形成黑穗。

(3) 发病条件冬孢子在土壤温度12℃~25℃之间均可萌发侵染, 一般土壤墒情差, 出苗缓慢的地块发病重。

(4) 防治措施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田所繁育的种子。播种时用立克秀2%湿拌种剂, 或多菌灵50%乳油, 或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

3. 谷瘟病

(1) 表现症状谷子的叶、叶鞘、穗颈、小穗柄和籽粒各部位均可被害。叶片上典型病斑为棱形, 中央灰白至灰褐色, 边缘深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生灰霉状物, 叶鞘上病斑也呈棱形, 较大;严重时茎节变黑, 易折断。穗颈和小穗柄被害时均为暗褐色, 组织坏死, 致使上部谷穗或小穗失去养分供给而成为死穗或“死码子”。

(2) 侵染途径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主要靠气流传播, 可多次进行再侵染。

(3) 发病条件谷瘟病的流行程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生长季节的气温适于病菌侵染, 而降水量、湿度和田间结露量的波动, 往往对各年发病程度有重要影响。气温为18℃~20℃, 相对湿度大于80%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一般连续高湿、多雨寡照, 有利于叶瘟病发生;阴雨多、露重、寡照和气温偏低, 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谷子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湿度高和结露量大, 发病较重。病残体积累较多的连作地块、低洼积水地块、氮肥施用过多, 植株贪青徒长的地块, 发病都比较重。

(4) 防治措施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品种, 及时处理病草、病残体。合理密植, 避免氮肥过多, 发病重时应及时浇水, 预防早枯。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或抽穗期施药预防穗颈瘟。可选用春雷霉素2%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克瘟散40%乳油500~800倍液, 或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每间隔7 d喷1次, 连喷2次。

二、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地下害虫

(1) 为害特点为害谷子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 这类害虫种类繁多, 危害性大, 主要取食谷子的种子、根、茎、幼苗等, 经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

(2) 防治措施 (1) 深耕耙耢。在土壤封冻前1个月, 深耕土壤35 cm, 并随耕拾虫, 通过翻耕可以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 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早春耕耙, 也可消灭部分虫源。 (2) 灌水灭虫。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 可以采取灌水措施, 能收到一定的灭虫效果。 (3) 灯光诱杀。在成虫盛发期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进行诱杀。 (4) 药剂拌种。可用辛硫磷50%乳油0.1 kg兑水5 kg拌种50 kg, 或用甲基异柳磷40%乳油0.1 kg兑水8 kg拌种80~100 kg, 拌种时要充分拌匀, 阴干后才可以播种。 (5) 撒施毒土。用甲基异柳磷2%粉剂2 kg/0.067 hm2, 拌土30~40 kg, 拌匀后开沟施入垄内。 (6) 毒饵诱杀。用质量分数90%晶体敌百虫75 g/0.067 hm2, 先用温水将其化开, 再加水1.5 kg配成药液, 喷拌在炒熟的麦麸或粉碎炒香的豆饼上, 放置4~6 h, 制成毒饵撒入田间。 (7) 根部灌药。用辛硫磷50%乳油500倍液灌根, 也可采用甲基异柳磷40%乳油50~70 g兑水50~75 kg, 于下午17∶00灌苗根部。

2. 粟灰螟

(1) 为害特点粟灰螟以幼虫蛀食谷苗, 引起谷苗枯心死亡, 后期蛀食茎基部, 使茎杆易被风吹折, 营养中断, 造成秕穗。

(2) 防治措施秋收翻耕后耙耱, 使根茬露于地面增加越冬死亡率, 或拾烧根茬减少来年虫源。结合间苗和定苗拔除枯心苗, 并带出地外深埋。剥根茬看羽化, 羽化率达45%时撒毒土防治。每0.067 hm2用敌百虫2.5%粉剂0.5 kg, 或辛硫磷50%乳油500 m L拌细干土20 kg, 制成毒土撒于谷苗根际。也可在田间百株平均卵块达0.5块、卵粒有黑圈时用阿维菌素2%乳油或斑蛾清20%乳油2 000~3 000倍液, 或用快杀灵25%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粟茎跳甲

(1) 为害特点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刚出土的幼苗。幼虫为害, 由茎基部咬孔钻入, 导致枯心致死。当幼苗较高, 表皮组织变硬时便爬到顶心内部取食嫩叶, 顶心被吃掉, 不能正常生长, 形成丛生。成虫为害, 则取食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 形成条纹, 白色透明, 甚至干枯死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沁州黄】相关文章:

菊花黄,黄菊花诗歌05-12

黄灌区04-13

黄仙洞05-04

黄书记讲话04-16

黄路村简介04-23

穿黄工程04-28

黄旭华简介05-01

黄春香学习心得04-08

黄先进事迹04-09

特级教师黄爱华04-10

上一篇:早期收缩开裂下一篇:农民联结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