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黄小学作文

2024-04-17

阿黄小学作文(精选7篇)

篇1:阿黄小学作文

阿黄和兔子一样,也是我的舍友,这里就不说她的真实姓名了,原因是她强烈要求保密,在这里我举两件她的趣事来说说:

某一天放学,我和她回宿舍洗澡。当时我正在洗得舒服的时候,忽然听到旁边卫生间传来一声尖叫,声音之大,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我还以为她怎么了,急忙问:“阿黄,怎么了?”只听一阵颤抖的声音说:“没什么,只是水有点冷。”当时我就被震到了:“阿黄你真成,不就是洗个冷水澡吗,至于叫得这么大声吗?好象有多么惨绝人寰[注: 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一样。”阿黄委屈地说:“你不知道我洗不惯冷水吗。”我无语。一个字,汗!小学生作文网t262

还有一次,也是在洗澡的时候,当时我洗得正投入的时候,突然,一条裤子甩了过来。悲剧的是两条裤脚还直挺挺的垂下来,我急忙问隔壁是谁,原来是阿黄,

篇2:阿黄小学作文

有一天,天正下着大雨,我无意间走到家门口一看,呀!一只小狗正一动不动地趴在我家门口。只见它浑身湿淋淋的,还不停地打着哆唆,不时用一种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我。我仔细一看,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毛色黄白相间,长得非常可爱。

我看着小狗那可怜样儿,想:“它肚子一定很俄吧。”此刻我仿佛已经听到它的肚子在咕咕的叫了,于是我马上去厨房拿了一块肉给它吃,可那只小狗胆怯地不敢靠近我,我就轻轻地把肉扔了过去,只见它一拐一拐的走了过来,看了看我,马上迫不及待地一口就把肉给吞了下去,于是我回家又拿了几块肉扔给它吃。

我默默地看着那只小狗,想了又想,轻声地垦求妈妈把它留下来。妈妈认真地对我说:“不行,家里已经有一只狐狸狗了。”说完就拿了扫把去赶它,可那只小狗任凭你怎么赶,它就是一动不动的趴在那儿,怎么也不肯走,妈妈这才勉强答应留下了它。

一天天过去了,小狗的脚好了,走路不再拐了,我们之间也成了亲密无间的好伙伴。有一天,爸爸说:“给它起个名字吧。”我想了想,小狗长着一身黄白色的短毛,就对爸爸说:“就叫阿黄吧。”

阿黄可乖啦!每天它都会早早的蹲在大门口守卫着我家。如果有客人来了,它会不停地摇头摆尾的去迎接。但是,一旦是陌生人来了,它就会汪汪地直叫,不让进我家,除非我们主人去迎接,阿黄这才肯放他们进来。阿黄也温顺极了,每次我们全家去逛马路,阿黄都会一路守护着我们,跟随着我们,如果我们外出回家,阿黄就会老远的跑过来迎接,还不时用嘴亲热的舔我们。有时候呀,阿黄也会撒撒娇,它会在我身上不停地蹭来蹭去,要我去抚摸它几下,然后静静地趴在我的身边。

半年多过去了。一天清晨,我突然听到阿黄喔的`一声惨叫,连忙跑出门外去寻找阿黄,却从此再也没有看到过我的阿黄。后来听邻居家的爷爷奶奶说:“这几天经常看见盗狗的在这附近出现,阿黄是被他们盗去了。”我听了心里又气愤又难过,忍不住留下了眼泪。心想:这些盗狗贼真是太贪财了,为了填饱自已的腰包,专门盗别人的狗去满足那些贪嘴的食客,把狗儿去做餐桌上的美食,真是太缺德了!狗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我们忠实的伙伴,我们理应去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篇3:阿黄小学作文

一、写作与观察相结合, 有感而发, 写出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时, 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 生活中的每一事物, 每一个细节都能成为写作的内容, 关键在于作者能否发现和用心去感受、体悟。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也是儿童语言表达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因此,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的观察能力,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和发现者。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亲近自然和生活, 观察社会与生活, 用心去感悟生活和表达生活。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观察到的、听到的东西写下来。我们知道, 儿童认识世界, 总是从生活开始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指出“美是生活”。的确,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并进行思考,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心童趣, 从而实现孩子们的写作梦想,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 学校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自己的同学站在了赛台上。此时, 他的表情是怎样的, 老师和同学们又以怎样的目光望着他, 当时自己的心情怎样, 等等, 这些都应该引导儿童观察体验。

二、写作与积累相结合, 日积月累, 丰富写作词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 学生要想写好作文, 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 而好词佳句又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教学实践证明, 朗读和背诵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标准规定:“要重视背诵”。这完全符合儿童精力旺盛, 时间充裕, 模仿性强, 记忆力好的特点。见于此, 我引导学生有意识, 有目的地积累词汇、佳句、名段、名篇。既要整理好课文里的, 又要搜集好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要求学生无论课内课外, 只要阅读就要做好读书笔记, 摘抄优美句段, 积累写作素材。课本中的课文, 大多是经过挑选的好文章, 我充分利用早读课, 课堂教学时间, 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且要求在家每天必读。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读两篇好作文, 并进行摘录整理。每次作文之前要先读范文, 再进行写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诵读的习惯, 几年下来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丰富了。

三、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范文引路, 激发写作激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把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 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就写论写, 越写越难;以读促写, 大有可写。通过一定量的阅读, 熟记语言点, 扩大知识面, 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有关写作技巧, 以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帮助和引领学生从阅读的“范文”中, 读出自己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和感受。并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加阅读, 在阅读中就能学到写作方法, 并能写出好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以各种文体和课文为范例, 对一些所给情景写的文章, 写好后要对照一些范文, 找出差距, 然后再去练习, 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写作技巧, 还能锻炼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因为阅读教学中的许多文章更能使学生产生写作冲动。他们也能从阅读中汲取写作技巧, 体会到表达方法。相同体裁的篇目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力, 使他们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美, 体悟美。在阅读中学生讨论所读的文章好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是自己又该怎么写, 写什么。“阅读引路”会让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写作角色, 激发学生潜在的习作激情。

四、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感知, 引起创作冲动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 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如野炊, 踏青, 游戏, 访问, 科技观察, 比赛等。并组织学生写成文章, 编成相声, 话剧, 小品等, 并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中, 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进而积累写作素材。比如, 让学生跟爸爸妈妈一同参加秋收劳动, 要求他们观察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 体会挥汗秋收的情景。一位同学在《秋收》一文中这样写:秋天的田野, 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你看, 玉米地里, 一个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绽开了笑脸, 爸爸正在忙着收玉米, 汗水从爸爸紫红色的脸上流淌下来, 脊背上流下来的汗, 把爸爸的衣服都湿透了, 但是他却顾不得擦一把。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疲惫的身影, 我才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这段文字内容丰富, 情真意切, 这正是小作者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的艰辛劳动, 才产生了这真挚的情感。

五、写作与讲评相结合, 深情赞美, 品尝成功喜悦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作文评讲重在鼓励, 要着重表扬肯定。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气氛中, 接受老师的作文指导, 及时的赞扬、鼓励, 学生会增强作文的信心, 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我在讲评中, 在指出存在的不足、问题之后, 总是大加赞美之辞, 深情的表扬, 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把激情冲动的表达欲望深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也许只是一句话, 正是他们内心的激情冲动, 孩子们就会迈上创作之路, 翱翔在语言的天空里。

总之,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利用课本和其他教学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坚持“五个结合”, 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系统写作练习, 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努力创造写作的环境和写作实例, 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学生一定能写出文法正确, 语言优美, 语感地道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儿童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关于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

[3]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小狗阿黄作文

阿黄的两个耳朵,尖尖的,耸立着,很像两个三角形,看起来很像警犬。一个长长的尾巴,平时没事,就把尾巴弯起来,很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打架的时候就夹起来,紧紧的。打架输了呢,就用腿夹着尾巴逃走,表示投降。阿黄还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和一个黑鼻子。你别看小狗的鼻子黑,但它的作用很大的,它能闻到200万种气味呢!无论你藏在哪里,它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你。

每当我放学回家,阿黄总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扑到我的怀里,用舌头不住的舔我的脸,尾巴像拨浪鼓似的来回摇摆,一副很亲切的样子。 可阿黄碰到不熟悉的人或动物,却又凶猛无比。记得有一回,我刚走出家门。突然,一只凶猛的大黄狗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眦着锋利的牙对着我狂叫。我吓呆了!这时,只见阿黄“嗖”地从我背后扑过去,张嘴就咬大黄狗,大黄狗也不示弱。它俩就像两条毒蛇一样撕咬在一起。最后,大黄狗哀叫着,夹着尾巴逃跑了。我抚摸着伤痕累累的阿黄,一把把它搂在怀中,对它说:“阿黄,谢谢你,你真棒!”

阿黄不但能看家守院,而且还能帮家人做事。有一次,我们全家上集买菜,在半路上,得知姥姥到我家来做客。由于路程比较远,不能及时赶回去,又担心姥姥等的着急,怎么办呢?我一低头看到了阿黄,顿时有了主意。我在阿黄的耳朵旁说了几句,它便叼起钥匙,飞快地向家跑去。等我们回到家,姥姥激动地对我们说:“你们家的狗真乖,能给我拿钥匙了,简直神了!”

篇5:阿黄趣事作文550字

阿黄和兔子一样,也是我的舍友,这里就不说她的真实姓名了,原因是她强烈要求保密。在这里我举两件她的趣事来说说:

某一天放学,我和她回宿舍洗澡。当时我正在洗得舒服的时候,忽然听到旁边卫生间传来一声尖叫,声音之大,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我还以为她怎么了,急忙问:“阿黄,怎么了?”只听一阵颤抖的声音说:“没什么,只是水有点冷。”当时我就被震到了:“阿黄你真成,不就是洗个冷水澡吗,至于叫得这么大声吗?好象有多么惨绝人寰一样。”阿黄委屈地说:“你不知道我洗不惯冷水吗。”我无语。一个字,汗!

还有一次,也是在洗澡的时候,当时我洗得正投入的.时候,突然,一条裤子甩了过来。悲剧的是两条裤脚还直挺挺的垂下来,我急忙问隔壁是谁,原来是阿黄。我说:“阿黄你真成,我正洗得专心呢,你一条裤子甩过来,人吓人是会吓死人的。”阿黄却呵呵笑着说:“没关系啊,看你太投入了,让你清醒清醒。”我说:“你呀,下次你洗澡的时候我把盆扔过去扣在你头上。”阿黄也不甘示弱:“下次我把我自己扔过去。”“你能扔你自己吗?再说万一你摔坏了,这个责任我负不起,还得出医药费,我亏大了。”我们俩就这样一边斗嘴一边洗澡。

篇6:阿黄历险记作文600字

阿黄是一条可爱的小公狗。它的爸妈是一个美国人的猎狗。它们的主人经常带着它们去打猎。可是阿黄却不可以去。因为它太小了。

有一天,阿黄偷偷的溜了出去。它走呀走呀,走进了森林里,但是它不小心迷路了。正在找回家的路时,一只猫头鹰发现了它,猫头鹰便问道:你是谁?我怎么从来都没有见过你?阿黄向上一看,说:我是阿黄,是一条猎狗,住在附近的一个大房子里,可是我迷路了,找不到家了,呜呜呜呜呜。哦,原来是这样的呀,怪不得我不认识你。哦,对了我叫通仔,是森林里的万事通,森林里的事我全都知道。猫头鹰说道,阿黄一脸难过的样子,说道:我回不了家了,今天晚上在哪里住呀?这好办,你就住在树洞里吧。那里是我的`仓库,可以给你当家住。阿黄听了,高兴的又蹦又跳,紧紧的握着通仔的手,说: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好人,我一定会报答你的!报答就不用了,只要你记的有我这个朋友就可以了。好了,先去看看你的新家吧。于是,阿黄住进了一个新的家了。

篇7:阿黄小学作文

一、积累素材,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笔, 是习作, 不是创作, 是为将来创作打基础。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笔“说”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有话可说, 只有积累大量素材, 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 要悉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1]。 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事物, 对身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 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 自己知道得具体详细;别人知其然, 自己知其所以然。

2.每天课前一分钟“说说我的见闻感受”。

要想让学生用笔写出来, 首先要让学生用嘴说出来。 每天我让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看到的人事景物, 也可以说听到的奇闻逸事, 还可以说想到的风土人情等。 每个人每天说的都不能与他人说的相同, 同样是说看到的人, 他说了自己看到的人的外貌, 你可以说看到的人的外貌, 说法绝对不能相同。 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3.每天选读一篇课外文章, 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阅读做基础, 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 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 是‘流’不是‘源’, 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 还学习了写作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推荐好的书目,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让不同学生读不同的书, 防止抄袭偷懒现象。 每天随机选取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丰富学生的积累,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背诵经典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好文章, 凡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一定让学生背熟练, 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选择精美语段让学生背诵。 通过背诵名家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使他们写作文时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词句, 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写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一定要勤动笔、多练习, 放手让学生写,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 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 是不可能形成很强作文能力的。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 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

1.培养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 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写读书笔记、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 开始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 每天评比,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会主动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逐渐养成习惯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 评出优秀的在全班赏析。

2.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在阅读之后进行小练笔活动。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写作手法明确, 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好范例。 结合阅读的每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方法不待教而会, 不待学而能。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感到写作文有“法”可依, 没什么难的。

三、互动交流, 注重练习, 解决写好的问题

1.先说后写, 成竹在胸。

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 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 根据先分后总, 或先总后分, 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等进行写作。 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选取素材, 进行构思, 打好腹稿, 做好说作文的准备。 在说的过程中, 同学们互相补充, 共同修改, 先把作文说具体, 做到成竹在胸。 只有说具体, 才能写具体。 在学生说完之后, 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分类指导, 各个击破。

对于写人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特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具体描写。 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是人物内心的流露, 是人物品质的反应。 写人离不开写事, 写人的关键是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比如, 要写一个爱学习的人, 就要选择他早起学习或学习时忘了时间等事例, 也可以把张三做的事和李四做的事放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这不是胡编乱造, 而是艺术真实, 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作文不是生活的翻版, 而是对生活原形的加工提炼, 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对于写事的文章,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写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特别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 适当运用插叙、倒叙的方法, 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 教给学生一些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比如, 写柳树时, 要求学生从树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描写。 描写时,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运用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这样指导, 学生不再感到空洞, 写作时心中有数。

3. 教师写下水作文, 打消学生恐惧心理, 为学生提供参考。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所说的抄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2]。 有的优美的名言佳句, 我们初看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细细品味却是同中有异, 究其原因就是得其精髓, 变化自如。 教师的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参考, 学生在仿写中摸索写作文的方法, 通过训练, 就能在今后写作中运用自如、自由发挥。 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 开始总要扶着他走, 扶一段时间后, 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走, 虽然开始走不好, 但经过反复练习, 都会奔跑自如,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写作文也是如此, 要先扶后放。

4.认真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使每个学生都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并能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爱修改作文, 在他们看来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 实际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修改中不断提高的。 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反复推敲, 不仅提高作文能力, 而且锻炼思考能力, 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其实, 作文并不难, 难的是头脑中空无一物, 不知写什么。 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大量作文素材, 掌握了作文技法,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再面对作文题目时, 就不会愁眉不展。 我用我笔写我心, 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头脑中都会有无数符合作文要求的素材涌现出来, 有无数名家名篇展现在眼前, 到那时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1]王兰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J].作文与阅读, 2014 (1) .

上一篇:中学教职工考勤办法下一篇: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的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