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简介

2024-05-01

黄旭华简介(精选7篇)

篇1:黄旭华简介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原籍广东省揭阳市(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名誉所长等职。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研制,分别获1985年和“国家科学技术提高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月25日,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篇2:黄旭华简介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广东汕尾人,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广东省揭阳县玉湖镇新寮村,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在研制核潜艇期间,淡化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若干年之后他的工作能够公开了,家里人才明白,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篇3:黄病毒简介及研究进展

1 黄病毒科简介

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由肝炎病毒属、瘟病毒属及黄热病毒属病毒3个属构成[1]。其中, 肝炎病毒属 (Hepatitis) 主要包括丙型肝炎病毒 (HCV) 、戊型肝炎病毒 (HEV) 及庚型肝炎病毒 (HGV) ;瘟病毒属 (Pestivirus) 包括猪瘟病毒 (CS-FV) 、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 (BVDV) 和羊边界病毒 (BDV) ;黄热病毒属病毒 (Flavivirus) 简称黄病毒, 是黄病毒科的最大家族, 包含8个血清学亚群, 由70多种病毒构成, 其中40多种病毒与人类疾病相关[2], 包括登革病毒 (DENV) 、乙型脑炎病毒 (JEV) 、蜱传脑炎病毒 (TBEV) 、西尼罗病毒 (WNV) 、Kujun病毒 (KUN) 和黄热病毒 (YFV) 等, 其中大多数为虫媒病毒。

这类病毒结构相似, 大多数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能够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但对节肢动物不致病, 可以通过昆虫叮咬传染给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通过对黄病毒科各成员基因组3'非编码区进行进化分析发现:在肝炎病毒属中丙型肝炎病毒为一种新型病毒, 与其他肝炎病毒病毒同源性较低, 而其他几种肝炎病毒之间的同源性则较高;在瘟病毒属中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与羊边界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近, 同源性高, 而这两者与猪瘟病毒的关系相对较远, 猪瘟病毒保持相对的独立性[3];在黄热病毒属中登革病毒的4个血清学之间有着不同的亲缘关系, 其中DV1与DV3亲缘关系较近, 而DV2与DV4则相对独立。另外, 登革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也有较高的亲缘关系[4]。

2 流行动态

黄病毒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 也对养殖业造成威胁。自2010年春季开始, 在我国中东部养鸭较密集区的鸭群中发生黄病毒病, 发病鸭群产蛋量急剧下降, 一些鸭群的产蛋量下降甚至超过90%, 患病鸭往往表现为协调功能紊乱、蹒跚而行, 采食量减少, 部分发病鸭发生急性死亡。截至2010年年底, 至少6个省、440万只鸭子患病[5]。微生物学家George Gao和来自北京中国科学院的同事分离出了一种具有侵略性的新型黄病毒[6]。

3 防控研究进展

黄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有媒介的控制和接种疫苗两条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疫苗研究进展情况。

目前使用最安全、最有效的虫媒病毒疫苗是于1936年开始使用的黄热病病毒疫苗, 但该疫苗还没有完全控制黄热病病毒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流行[7]。除黄热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和蜱传脑炎病毒外, 目前还尚无预防其他黄病毒感染的疫苗。

3.1 乙型脑炎疫苗

目前使用的乙型脑炎疫苗分灭活型和弱毒活疫苗两种。鼠脑纯化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在中国、印度、日本、朝鲜、韩国和泰国已准许生产[8]。而目前中国使用的原代仓鼠肾 (PHK) 细胞乙型脑炎疫苗是唯一用于人类的PHK弱毒活疫苗。在中国以外尚未获准用于疫苗生产。

3.2 蜱传脑炎疫苗蜱传脑炎灭活疫苗在使用

初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映的报道, 当将疫苗中的明胶和明胶肽 (polygeline) 成分去除并适当调整使用剂量后, 不良反应显著降低[9]。

3.3 黄热病病毒疫苗

黄热病病毒弱毒活疫苗是研制最成功、使用时间最长的疫苗。它已经成为研发类似其他黄病毒弱毒活疫苗的模型。全球现有6家疫苗企业生产该疫苗[10]。

3.4 登革病毒疫苗

由于需要在流行地区进行加强接种以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滴度较低, 所以登革病毒并不适合研发灭活疫苗[11]。而其弱毒活疫苗则在9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制, 现已有多篇文献报道其疫苗接种后的良好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等。

3.5 西尼罗病毒疫苗

在美国, 一种经福尔马林灭活的疫苗已经成功的用于马的免疫, 但是其结果在鸟类中并不理想, 推测可能存在宿主依赖性[12]。其他国家也在共同研制其灭活疫苗。以色列研制了兽医专用的火鸡脑膜炎病毒疫苗, 最近这种弱毒活疫苗已在以色列被用于幼鹅的西尼罗病毒预防[7]。

3.6 虫媒黄病毒嵌合疫苗

黄病毒基因组中E基因编码的E蛋白为糖基化蛋白, 该类蛋白是很好的抗原成份[9]。研究人员考虑将E基因嵌合到一种弱毒病毒的基因骨架中, 这样这个病毒就保留原有的弱毒特性, 而新增了嵌合的E蛋白的良好的抗原特性[13]。现已对森林脑炎嵌合体、登革病毒嵌合体、乙型脑炎病毒嵌合体及西尼罗病毒嵌合体进行研究。

4 黄病毒其他研究进展

4.1 黄病毒逃避先天性免疫的机制

病毒感染过程中刺激机体产生I型干扰素 (IFN) 及NK细胞, 是机体防御病毒感染的重要物质[4]。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黄病毒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机制来抑制机体的先天免疫。黄病毒的囊膜蛋白能够抑制I型干扰素的生成, 同时其非结构蛋白 (NS) 能够抑制I型干扰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因子STAT1, 从而逃避先天性免疫[14]。而且黄病毒还能够通过上调NK细胞的抑制机能 (MHC-I) 来降低NK细胞的活性, 逃避先天免疫[15]。

4.2 黄病毒检测方法

篇4: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创者

自冷战开始迄今,核潜艇以它巨大的战略价值成为大国俱乐部的准入证,而战略核潜艇更成为大国权杖上最夺目的一颗宝石。作为大国之一,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核潜艇专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从1958年开始,他便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黄旭华院士不仅带头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对我国核潜艇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成为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第一人。

立志中国国防事业

黄旭华原籍广东省揭阳县,1926年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经过在战争时期颠沛流离的青少年生活,194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同时又成功地考入了他理想的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

青年时代的黄旭华有满腔的爱国热情,1949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开始了他为党的事业贡献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就开始从事舰船研制工作,负责苏联舰艇转让制造和仿制的技术工作。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船舶工业,已远落伍于时代。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尝到了核的威力,人们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广泛地认识核能的威力。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在当初苏联的刺激下,中国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弄出自己的核潜艇,作为一名学船舶制造专业的学者,黄旭华明白如果中国没有核潜艇这一第二次核打击的力量来做威慑,祖国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为此,他立志要为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刻苦钻研换来丰硕果实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当时困难之大,今天很难想象。但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这“三件宝”,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仍在科研之道上艰难爬涉着。

首先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决定选择难度很大,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最后,黄旭华选择了风险最大的途径——一步到位。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从1958年国家刚开始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开始,年仅32岁的黄旭华便与一批科研人员告别家人,隐姓埋名,来到一个与世隔绝,名叫“葫芦岛”的孤岛上,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了发挥核动力运用于潜艇的优越性能,他们采用适合于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围壳舵与尾水平舵相结合的操舵方式,获得水下高、低航速下的良好运动稳定性和机动性,特别是在水下发射导弹时较好地解决了导弹对艇体严格的技术要求;在艇体结构方面,推导出直径比常规潜艇大一倍的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耐压艇体结构和首段大直径耐压平面舱壁等等重大技术难题。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场战役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虽然困难一个接着一个,劈头盖脑扑过来,但黄旭华和同事们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中国首艘核潜艇诞生了!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朱德总司令登上指挥舰专程检阅了“长征一号”,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元帅庄重地抬起右手,向那条钢铁巨龙、也是向制造这条钢铁巨龙的科学家们敬礼,表示了人民军队的敬意。

核潜艇研制工作加快进行。每次重大技术决策,基地的同志就会听到黄旭华的声音:出了问题,我当“总师”的负责。

核潜艇工程涉及航海、核能、导弹、计算机等几十个专业,被称为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堡。在这个尖端科学工程中,黄旭华负责总体设计。在研制工作的紧要关头,他曾连续在外奔波,整年不登家门,被同事们称为“飞翔着的人”。

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在解决研制疑难问题上有着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人们被疑难困扰时,他总能把大家从“山重水复”引入“柳暗花明”。核潜艇这样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极缜密的调度,那时,工程上得急,不少项目是边设计边施工,总体最后设计,一计算,艇的重量逐渐膨胀,对艇的均衡产生不利影响。人们为此绞尽脑汁。黄旭华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核潜艇顺利地下水潜航了。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辛,黄旭华仍会动情地说:“我们的同志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这荒山野岛上,吃苦受委屈,却没有一个人叫苦,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当逃兵,是什么支撑我们坚持下来的呢?也许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我们靠的是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荣誉感。”

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第一人

1988年,核潜艇进行了最后两个大的试验,算是总鉴定。第一个是深潜,反应堆全功率航行,水下大深度发射鱼雷。这个试验是在南海进行的,然后又到北海,做洲际导弹发射试验。

试验前黄旭华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他甚至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此次深潜试验成功之后,他诗兴大发,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中国走出了独立自主研制核潜艇的成功之路,不但在研制时间上比美国短,而且艇员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等方面都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黄旭华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核潜艇之父”,但他本人却一再否认:“中国的核潜艇是一项群体事业,它是一大批科研人员集体创造出来的。我不是‘核潜艇之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值得我自豪的是,我作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从1958年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在岗位的则只有我一个人。”

“中国的脊梁”

作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历尽千难万苦的人,黄旭华对人生有着独特的阐释:“在事业上,我是永不满足,寸步必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个人生活条件物质待遇方面,我的座右铭是十六个字——与世无争,知足常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正是这高尚的情操,成为黄旭华力量的源泉,成功的保证。

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的实际工作,也由于研制工作实在太紧张,从1958~1986年,他没有回过一次海丰老家探望双亲。直到近年,他的事迹逐渐“曝光”,亲友们才得知原委。

篇5:黄旭华的简介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黄文秀事迹观后感

★ 黄大年事迹观后感感悟

★ 学习余旭事迹心得体会

★ 王华事迹心得体会

★ 黄大年事迹感想

★ 黄大年观后感

★ 百团大战事迹观后感

★ 黄大年观后感500字

★ 黄大年观后感600字

篇6:黄旭华作文

这个问题让我困惑了许久。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让我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的理想是否远大,能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道路。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黄旭华爷爷在读小学的时候正巧遇到“七七事变”,他读书的学校被炸了。于是,他不断的换学校。

为换学校甚至走了四天的路,脚上都有血泡了。终于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可以学习。然而让他震惊的是日军的飞机竟找到了这里每天当警报响起时,他们都要逃出来,跑向山里的山洞中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如果,警报不停,他们就要在山洞里躲一天。

他就想:为什么中国这么大,竟然比不过一个日本帝国?因为这件事导致他改变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当一个好医生,治病救人,因为他父母都希望他当一个医生),决定进入有关国防科技的学校,他想研究学习国防科技保卫祖国。因为他生活在海边,所以,他报考了上海交大造船专业。后来因为毛泽东的一个重大决定,使他走上了核潜艇研究的道路,并当上了核潜艇总设计师。黄老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核潜艇,打破了苏联的技术封锁,为国家立下了大功。黄旭华爷爷一生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理想是否远大关乎着他未来的人生道路。

我们再说说周恩来总理。可以说周总理是从小就有很伟大的志向。他在上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的老师问他的学生: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发家致富”等等,只有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反应了他从小就有了很远大的志向。所以,有了远大理想的他,长大后才能担任国家总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极大的贡献。他的名字也是妇孺皆知。

篇7:黄旭华诗歌

黄,炎黄子孙的黄,或者黄土地上的黄

旭,旭光的旭,指早晨的太阳,意指希望

华,指中华,华夏

我可不可以解读为

黄土地上的人类的希望在华夏

上一篇: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下一篇: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