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2024-05-12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精选六篇)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篇1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5-07~2007-10,疑有或需排除泌尿系疾病的患者中,选择年龄≤65岁、肾功能正常并经其他检查未见尿路梗阻的病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利尿剂CTU和非利尿剂CTU检查,经CTU检查后发现肾排泄功能异常或者尿路梗阻性疾病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利尿剂CTU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9.8岁;非利尿剂CTU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8.6岁;两组间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检查方法

应用设备为16排螺旋CT机(Lightspeed Pro16,GE Medical Systems, Milwaukee, Wis),检查前30min所有患者饮水500~600ml以保证体液充足,检查前约15min给利尿剂CTU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尿剂(速尿,10mg)。扫描范围及延迟时间: 平扫覆盖双肾、输尿管与膀胱,肾实质期(延迟90s)覆盖双肾、输尿管与膀胱,排泄期(延迟8min)覆盖双肾、输尿管与膀胱。主要扫描参数: 120kV,200~250 mA,螺距1.375~1.5:1,球管旋转一圈时间0.8s, 层厚5~7.5mm,间距5~7.5mm,注射造影剂100ml(优维显,300mg/ml),造影剂注射速度3.0ml/s。重建模式为标准方式,重建层厚1.25mm,应用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tion ,AW4.2)进行三维后处理分析,三维后处理方法为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和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ted image, CPR)。

1.3 评估方法

由2位经验较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不知病史的情况下分别对利尿剂CTU法和非利尿剂CTU法的后处理图像如三维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建(CPR)图像并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观察肾盏、肾盂和输尿管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对解剖结构和连续性的显示效果及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评估。将每一侧肾盂及输尿管单位作为一个观察对象,每例含有2个肾盂输尿管单位即为2个观察对象。

1.3.1 尿路解剖结构显示效果评估

只对三维VR和MIP图像中的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解剖结构显示情况进行评估,不涉及尿路系统显示的连续性,具体方法: ⑴ 优(5分): 没有伪影,图像清晰,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充盈良好,表面光滑柔和,能很好地显示细微结构与输尿管管壁情况,作出较精确的影像学诊断。⑵ 良(4分): 有一些伪影,大部分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显示清楚或表面结构略微模糊,仍能够区分较细的形态结构,较好地显示输尿管管壁情况,并作出影像学诊断。⑶ 差(3分): 伪影较多,表面结构模糊,难以区分较细的形态结构,难以显示输尿管管壁情况,无法作出影像学诊断。当同一观察对象的VR与MIP图像质量不一致时,则选用优者;当2位观察者评估的结果不一致时,经反复讨论决定。

1.3.2 尿路连续性评估

只对VR和CPR图像中尿路系统的连续性分别进行评估,全程包括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具体方法: 全程显示为5分;显示75%以上为4分;显示50%以上为3分;显示25%以上为2分;显示不足25%为1分;完全没有显示为0分。VR与CPR图像评估方法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VR图像中尿路连续性差的部位,经CPR图像得以补充显示则按评分法得以加分。当2位观察者评估的结果不一致时,经反复讨论决定。

1.3.3 输尿管平均最大径对比

通过对输尿管直径测量,来评估尿路系统充盈程度;测量方法: 将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与输尿管膀胱入口处之间的输尿管平均分为3段,分别测量各段的最大径,并取其均值作为该输尿管的平均最大径,然后将2组间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4 应用软件SSPS10.0行两组独立样本

t检验。

2 结果

2.1 后处理图像的总体评价 三维VR图像立体感好,直观清晰,对肾盂、输尿管显示效果好,但对肾盏的显示效果不及MIP图像与CPR图像;此外,比如前向后观察时由于充盈的膀胱会遮盖下段输尿管,需采用多个不同角度去观察。三维MIP图像: 图像直观清晰,立体感不如VR图像,对肾盂及输尿管显示效果与VR相当,对肾盏的显示效果优于VR。VR与MIP的不足: 均不能显示输尿管管壁及管腔内结构,对输尿管连续性显示效果不及CPR。CPR图像特点: 可以显示输尿管管壁情况及管腔内结构,对输尿管连续性显示效果好。

2.2 利尿剂CTU与非利尿剂CTU的VR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显示效果对比,利尿剂组的显示效果优于非利尿剂组(P<0.05;表1)。

2.3 两组间的尿路连续性显示效果对比,非利尿剂组与利尿剂组CPR图像的尿路连续性显示效果均优于其VR图像(P<0.05;表2;图1~6);利尿剂组VR图像尿路连续性显示效果优于非利尿剂组(P<0.05);利尿剂组的CPR图像尿路连续性显示效果优于非利尿剂组(P<0.05);但非利尿剂组CPR图像与利尿剂组VR图像的尿路连续性显示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间输尿管平均最大径(尿路充盈程度)对比(表2),利尿剂组的输尿管充盈效果优于非利尿剂组(P<0.05)。

2.5 对尿路全程的显示比率 非利尿剂CTU组VR图像仅有54.2%(26/48)的显示尿路全程,72.9%(35/48)的非利尿剂CTU组CPR图像显示尿路全程,75.9%(41/54)的利尿剂CTU组的VR图像显示尿路全程,81.5%(44/54)的利尿剂CTU组的CPR图像显示尿路全程。

3 讨论

3.1 影像学方法比较

目前,尿路系统的显示手段主要有IVP、水成像MRU与排泄性MRU和排泄性CTU。IVP需要作肠道准备和输尿管中段加压,再加上组织重叠因素,对尿路显示效果往往受到限制。静态水成像MR尿路造影(static-fluid MR urography)不依赖于肾脏排泄功能而显示泌尿路系统,适用于IVP检查不显影或对含碘对比剂过敏的尿路积水患者以及超声无法显示梗阻水平的患者[2],但腹腔内液体聚集、十二指肠、胆总管和胆囊有时会与肾盂、输尿管相重叠,从而降低肾盂输尿管以及膀胱的观察效果。排泄性MR尿路造影(excretory MR urography)克服了这些缺点,不仅能清楚显示尿路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根据造影剂的排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肾脏功能的情况,但检查时间较长。

CTU 检查速度快,不需作肠道准备和输尿管中段加压,三维重建图像立体感好、直观清晰,能够很好地评价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疾患[3,4]。当输尿管出现梗阻、扩张不明显、出现收缩时或机体体液不足而充盈欠佳时,CTU对泌尿路系统的显示效果并不理想。文研究对比分析了CTU与利尿剂CTU的结果提示,使用利尿剂可以提高CTU图像质量和尿路显示效果。

3.2 速尿的作用机制

普遍认为,将空腔脏器扩张后有助于评估管壁增厚情况和管腔的异常[1],本研究利用利尿剂的目的是扩张肾盏、肾盂及输尿管等尿路系统来提高尿路系统的显示效果。首先,口服500~600ml水主要是为了增加体液量,同时也起了轻微的利尿作用。由于大量水的摄入降低了渗透压,从而抑制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5]。本组使用的利尿剂为速尿,其机制是抑制肾曲小管升段对氯化钠的再吸收,从而降低了肾髓质区对水的再吸收,同时速尿也增加了尿流的速率,增加了尿路系统如肾盏、肾盂与输尿管的充盈程度[6,7]。

3.3 应用利尿剂CTU的效果

结果显示: 应用利尿剂后,CTU图像中的尿路解剖结构与尿路连续性的显示效果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而且尿路的充盈程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因输尿管扩张不明显、出现收缩或者充盈欠佳时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观察困难或判断失误,提高了CT对尿路系统解剖结构的综合评价能力。

3.4 后处理的综合应用

本研究发现3种重建图像各有所长,相互补充。三维VR图像立体感好,直观清晰,图像处理简便,对肾盂、输尿管显示效果好,但对肾盏的显示效果不及MIP与CPR图像,比如前向后观察时由于充盈的膀胱会遮盖下段输尿管,需采用多个不同角度去观察。三维MIP图像直观清晰,但立体感不如VR图像,对肾盂及输尿管显示效果与VR相当,对肾盏的显示效果优于VR。VR与MIP均不能显示管壁及管腔内结构,对输尿管连续性显示效果不及CPR。CPR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管壁情况、管腔内结构以及管腔的周围结构,对输尿管连续性显示效果好,图像处理繁琐费时。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各种重建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3.5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的主要缺点是CTU检查时所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所以低辐射剂量CTU的开发和应用有着较广阔的前景。其次,对肾脏功能的评估同排泄性MRU一样只能是较粗略的评估,没有任何新的突破。此外,当患者怀疑有电解质紊乱、年龄较大或患其它系统严重疾患时,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地使用利尿剂。本次选择观察对象的条件是肾功能正常而且无尿路梗阻,然而当有尿路梗阻时,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

3.6 结论

利尿剂CTU对尿路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如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利尿剂CTU法,只需重建出三维VR与MIP图像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尿路显示效果,其图像后处理快速简便,一般不需要使用较为繁琐耗时的二维曲面重建技术。对于不宜于使用利尿剂或者不宜接受较长时间检查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非利尿剂CTU检查,通过曲面重建图像来弥补三维图像的不足,同样可以提高尿路的显示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利尿剂与非利尿剂CT尿路造影(CTU)对尿路系统的显示效果并探讨利尿剂CTU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将观察对象分成使用利尿剂组和未使用利尿剂组,然后进行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建(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尿剂CTU组的VR和MIP图像中的尿路显示效果均优于非利尿剂CTU,尿路充盈程度也优于非利尿剂CTU组;CPR能够弥补VR和MIP对尿路连续性状况显示欠佳的不足,提高尿路的总体显示效果。结论:利尿剂CTU对尿路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不宜使用利尿剂的患者,CPR有利于提高尿路系统的总体显示效果。

关键词:CT尿路造影,利尿剂

参考文献

[1] Silverman SG,Akbar SA,Mortele KJ,et al.Multi-Detector Row CTUrography of Normal Urinary Collecting SystemFurosemide versus Salineas Adjunct to Contrast Medium.Radiology,2006,240(3):749

[2] Sigmund G,Stoever B,Zimmerhackl LB,et al.RARE-MR-urography inthe diagnosis of upper 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PediatrRadiol,21(6):416

[3] Caoili EM,Cohan RH,Korobkin M,et al.Urinary tract abnormalities:initial experience with multi?detector row CT urography.Radiology,2002,222(2):353

[4] Vrtiska TJ,King BF,LeRoy AJ,et al.CT urography:description of anovel technique using a uniquely modified multidetector-rowCTscanner(abstr).Radiology,2000,217(P):225

[5] Parikh C,Kumar S,Berl T.Disorders of water metabolism.In:JohnsonRJ,Feehally J,eds.Comprehensive clinical nephrology.New York,NY:Mosby,2003,87

[6] Rose B.Clinical physiology of acid-base and electrolyte disorders.3rded.New York,NY:McGraw-Hill,1989,211

第三框 商品的价值量教案 篇2

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理解:三组概念: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两个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提高生产率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由于价值量的决定对于理解商品自身以及价值规律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应作为该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有所不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联系社会现实师生共同探究,采用阅读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陈中夺冠)陈中战胜法国选手巴维尔,获得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冠军,夺得了中国在雅典奥运会的最后一枚金牌。巴维尔获得亚军,夺得银牌。我们说为什么冠军得的是金牌而不是银牌?(学生可能会讨论说金比银值钱,贵。)可是,在19世纪中后期,俄国的门捷列夫因为编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受到沙皇的表彰,奖给他的是一只杯子,而这只象征最高荣誉的奖杯是一只铝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要涉及到我们今天所学的商品的价值量问题了。

讲授新课:

(显示幻灯片,本框的大体内容,主要是两个: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量的定义

量即大小、多少的意思,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既然有大小,那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

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要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应当看凝结在该商品中劳动量的大小。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劳动量的大小呢?——劳动时间,这是衡量劳动的天然尺度。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劳动

劳动量

劳动时间

价值量

据我所知,我们江阴的服装厂办的比较好,如苏派、欧福、华西等公司,我们假设生产一件衬衫,苏派用了4分钟,欧福用了3分钟,华西用了2分钟,那么他们生产的衬衫的价值量是不是一样大的?

如果学生回答其中一个大,那么就是说哪一个生产者的劳动时间长,他的价值量就大,社会上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花费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商品价值量就越大。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与事实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我们把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

(如果学生回答是一样大的,就问:那么是由什么时间来决定的?那为什么不能由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来决定呢?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就是说哪一个生产者的劳动时间长,他的价值量就大,社会上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花费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商品价值量就越大。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与事实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我们把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我们知道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既然不是个别劳动时间,那么是由什么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呢?这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在课本上P10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

在这个概念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什么呢,比如,我们江阴的服装厂生产一件衬衫,有的用手工,有的用电脑,而绝大部分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那么,使用的机器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什么呢,在同样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态度等是不同的,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商品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生产同样一件衬衫,苏派用4分钟,欧福用3分钟,华西用2分钟,而社会上大多数生产者用了6分钟,那么,决定这一件衬衫价值量的就是这大多数生产者所用的劳动时间6分钟,这也是生产一件衬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那么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分钟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非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也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某种使用价值”,这是指代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

根据以上分析,同一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商品价值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正比

由此,我们得出两对关系: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

既然一件衬衫的价值量是由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毫无意义的呢?当然不是,这个内容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给大家讲到。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门捷列夫获得的是一只铝杯,而不是金杯,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在当时生产等量的铝要比生产等量的黄金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得多,所以是等量铝的价值量比等量黄金的价值量大。而现在的铝很便宜,到处可见,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生产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了,也就是说,铝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我们把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叫做劳动生产率。刚刚说铝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它是指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生产效率。与劳动时间相对应,它也可以分为两种,另一种就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即某一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如:6件衬衫/1小时;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10分钟/1件衬衫。如果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就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则降低。

所以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是成反比关系: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我们同学都很喜欢上网,我也喜欢。可是相对来说,电脑还是蛮贵的。那么要让电脑便宜下来,让人人都能用上电脑,就要提高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了,商品价值量就会下降,可得出:

反比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量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电脑的价值量就越来越低,在市场上越来越便宜,这时候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个生产者,你要怎样才能继续盈利,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呢?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在同样多的时间里你要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商品,在市场交换中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因为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量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商品的数量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乘积叫做商品的价值总量。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商品价值量指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正比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

请大家做课本P11的算一算: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某一服装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就是说他的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也就是说做一件衣服他只用4小时,8小时他可以做两件衣服,售出后得16×2=32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张表格:根据讲解。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关系?请同学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无关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上面的学习中知道,虽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不断的降低其个别劳动时间的原因。那么,他们是怎样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呢?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其实大家讲的就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使获利增加,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否则就会亏本,甚至倒闭。

各个商品生产者争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者之间就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从而带动全行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社会向前发展。

本课小结:

三个概念

二个关系

一个原理

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练习检测:

根据所学内容填下面表格。

(注;表内数字不属实,只为计算方便。)

社会劳动

生产率

单位商品所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2双鞋/1小时

0.5小时

假设0.5小时价值0.5元

0.5元

0.5元×2=1元

4双鞋/1小时

(提高)

0.25小时

0.25元

0.25元×4=1元

个别劳动生产率

单位商品所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4双鞋/1小时

(与上面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相比提高)

0.5元

0.5元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篇3

关键词: 经济知识 计算题 解题方法

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属于高一《经济生活》知识,在高考政治中,有关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计算,很多学生感觉很难把握,不知道怎么下手,没有头绪。原因是没有理解“价值量、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等有关概念,没有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没有掌握其解题方法和公式。要想做好这类计算题,必须先理解相关概念、相关联系、相关方法和计算公式。我从多年的教学摸索中,归纳出以下几种情况,希望能对高三考生有所帮助。

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

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生产效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部门或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价值量与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只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对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来说,价值量只能有一个。价值量通常是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或某一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其次,要弄清几种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把以上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下表:

再次,要记住计算法则。

正比用“×”,反比用“÷”;增、升用“+”,减、降用“-”;若成正比,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若成反比,则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计算方法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计算。

下面分析这类计算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几个企业个别劳动时间简单的相加再除以企业数,而是某生产部门生产商品的总时间除以商品的总件数。其公式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但是若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占社会生产的产品的绝大多数,其个别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例:假设某国生产A商品的只有甲、乙两家企业。甲企业的产量为5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8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4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2小时。如果2014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了20%和25%,其他条件不变,则2014年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7小时 B.8小时 C.8.5小时 D.10小时

【解析】:

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A商品的总时间÷A商品的总产量

A商品的总时间为:8×5+12×4=88万(小时)

2014年A商品的总产量为:5×(1+20%)+4(1+25%)=11万(件)

由于题中注明“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14年A商品的总时间依然为88万小时。根据公式: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A商品的总时间÷A商品的总产量=88÷11=8(小时),故选B。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用百分数表示,做题方法如下: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做好这种题型,关键要弄清楚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还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公式: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率,成反比用÷,提高用+,降低用-)。

例:去年某商品的价值量为11元,今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多少?

【解析】:根据公式: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0(元)

所以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10元。

(2)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倍数表示,解题方法如下:

例:若原来“1台电脑=2台彩电”属于等价交换,现在电脑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现在1台电脑可以换几台彩电?( )

A.3 B.1 C.1/3 D.4/3

【解析】:本题考查等价交换的知识。这是一道很难的计算题,难就难在对“提高3倍”和“提高1倍”的理解。这种题型要抓住等价交换,提高3倍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倍,也就是原来的4倍,同理,提高1倍就是原来的2倍。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在电脑行业劳动生产率不变,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的情况下,按原来的等价交换,“1台电脑=2×2=4台彩电”,但由于现在电脑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1台电脑=4÷4=1台彩电”。故选B。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法计算。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台电脑=2台彩电,说明生产1台电脑与生产2台彩电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可任意设时间。比如都是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时。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减少),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减少)。

其公式: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总量×(1±x%)×单位商品的价值量,x%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例:去年某企业生产A商品,年产量为10万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1元,今年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今年A商品的价值量是( ),该企业生产A商品的价值总量是( )。

A.11元 120万元 B.10元 120万元

C.10元 110万元 D.11元 110万元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0(元)

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产品总量×(1+x%)×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0×(1+20%)×10=120(万元)。故选B。

4.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例:假定某国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00元。如果生产者甲、乙生产一件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和4小时,那么,在一个8小时的工作日内,甲和乙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差额分别为( )

A.6 300 600 B.6 0 0 C.6 0 600 D.6 300 0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最后的设问。本题要解答的是甲和乙的三个差额。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甲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差额为0,首先就排除了A、D两项。我们先看使用价值总量的差,使用价值总量就是商品的数量。甲的个别劳动时间是1小时,所以8小时内生产8件商品,乙的个别劳动时间是4小时,8小时内生产2件商品,甲乙的差是8-2=6。根据价值总量=单价×商品数量的公式,甲的价值总量是100×8=800;乙的价值总量是100×2=200,甲乙的价值总量差额为800-200=600。故选C。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通过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共63例, 其中非腺瘤33例, 腺瘤30例。患者年龄为25~7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5.0±2.0) 岁。非腺瘤患者中转移瘤共15例, 嗜铬细胞瘤共17例, 皮质瘤共1例。

1.2 检查方法

对于本文所有患者采用GE Hispeed CT进行检查, 扫描前半小时均口服复方泛影葡胺200 m L, 1 min时再口服100 m L复方泛影葡胺。患者采取仰卧位, 对其自T12~L1进行平扫。扫描参数设置如下:120 k V, 220 m A, 层厚3~5 mm, 间隔为1.5 mm, 扫描速度为1层/秒, 矩阵为512×512.平扫过程中, 对肿瘤大小与密度进行测定, 并观察其轮廓、形态以及内部密度是否均匀等[2]。平扫完毕后, 对患者的肿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根据其具体体重, 按照1.2 m L/kg的剂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注射速率为2.5 m L/s。并从注药1 min起进行扫描, 分别于2、3、5、7、9、11、13、15、17、20、25、30、35、40、50、60 min进行动态扫描, 测定各个时间点上的CT值[3]。

1.3 评价标准

对于肿瘤的平扫值与强化CT绝对值进行记录, 并计算绝对开始廓清率与相对开始廓清率, 计算方法如下:相对开始廓清率=100.0%- (延时开始值/开始强化值) ×100.0%, 绝对开始廓清率=100.0%- (延时强化值-平扫值) / (开始强化值-平扫值) ×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文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组间差异使用t检验, 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肿瘤均于注药后1分钟达到强化峰值, 腺瘤的平均CT绝对值为 (62.0±22.8) , 非腺瘤的平均CT绝对值为 (86.9±20.9) , (P<0.05) , 但当以68 HU作为阈值时, 对于腺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平扫时以10HU作为阈值更差, 一次1 min内以CT绝对值来诊断腺瘤与非腺瘤具有一定的限度。延时3 min后, 腺瘤与非腺瘤的相对开始廓清率与绝对开始廓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以绝对开始廓清率为36.0%作为阈值, 或以相对开始廓清率为35.0%作为阈值, 对于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最高, 前者敏感性为83.0%, 特异性为92.0%, 后者敏感性为76.0%, 特异性为100.0%。

3讨论

肾上腺肿瘤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对于肾上腺肿瘤的性质的鉴别过去主要依靠穿刺活检与手术检查, 两者均具有创伤性, 且容易造成并发症。CT技术在腹部检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也对肾上腺肿瘤的发现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价值。由于肾上腺肿瘤缺乏形态特征性, 因此对于其鉴别主要依赖平扫与增强CT值变化进行判断[4]。根据研究显示, 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毛时, 腺瘤的CT值明显低于非腺瘤的CT值,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5]。而更多资料显示, CT绝对值、绝对开始廓清率与相对开始廓清率可以作为鉴别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重要依据[6]。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增强扫描1 min内测得的CT值对于鉴别腺瘤与非腺瘤无实际意义, 但增强扫描3 min后, 腺瘤的绝对开始廓清率与相对开始廓清率与非腺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以绝对开始廓清率为36.0%作为阈值, 或以相对开始廓清率为35.0%作为阈值, 对于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最高。因此本文认为, 在基于平扫的CT值的情况下, 对肾上腺肿瘤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 能够就腺瘤与非腺瘤的廓清特点, 联合CT绝对值进行鉴别, 以此来增加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准确度, 提高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动态增强CT检查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价值与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通过手术确诊为肾上腺腺瘤共30例, 非腺瘤共33例, 对其先使用常规CT扫描, 再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 对比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增强CT图像特征, 并对肿瘤的绝对开始廓清率、相对开始廓清率以及CT绝对值进行对比, 以区分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结果 延时3 min时, 绝对开始廓清率为36%, 相对开始廓清率为35%, 与CT绝对值58HU进行结合分析, 能够准确诊断腺瘤, 并与非腺瘤进行区分。结论 动态增强CT对于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通过结合廓清率与CT绝对值, 能够准确鉴别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

关键词:动态增强CT,肾上腺腺瘤,非腺瘤,鉴别价值,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刘永强, 方春.CT值在肾上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阈值选择[J].放射学实践, 2009, 24 (10) :1114-1116.

[2]王小宁, 朱晓梅, 徐怡.肾上腺囊肿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 2008, 23 (6) :664-666.

[3]田丽, 郭燕, 伍尧伴, 等.109例肾上腺腺瘤的CT征象分析[J].癌症, 2008, 27 (1) :66-70.

[4]王庆兵, 汪登斌.肾上腺无囊变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腺瘤的CT动态增强特征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 2012, 2 (1) :770-773.

[5]田丽, 郭燕.肾上腺大腺瘤的CT征象分析及大小腺瘤的病理特征对比[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12) :1624-1626.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13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随有发热的患者103例,白细胞水平上升的患者126例;发病的时间在3 h至5 d,平均(11.6±7.2)h。根据是否发生穿孔分为非穿孔性阑尾炎组76例和穿孔性阑尾炎组56例。非穿孔性阑尾炎组中有男41例,女35例;年龄18~57岁,平均(32.7±8.3)岁。穿孔性阑尾炎组中有男34例,女22例;年龄19~54岁,平均(33.4±8.7)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我院现有的64排螺旋CT对所有病例进行检查,方法采用螺旋扫描,范围在膈面到耻骨联合之间,螺旋CT的层厚、层间距均设为0.625 mm,重建图像的层厚、间隔为5.0 mm。13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60~80 ml,速率控制在2.5~3.0 ml/s,注射完成之后延迟60 s进行静脉期扫描。由影像科室中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开展阅片工作,对于存在异议的征象经过讨论得到统一的结论后确定。选择以下征象用于鉴别非穿孔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阑尾位置(判断标准为阑尾的周围与回肠末端等组织之间的关系)、直径、腔内粪石、腔外粪石、阑尾腔内气体、腔外气体、周围脓肿、周围炎、周围淋巴结增大(右下腹部或阑尾周边存在单个或多个淋巴结的短轴面直径在5 mm以上)、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以及盆腔炎改变[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1)阑尾位置:76例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有回肠前位50例、回肠后位4例、盲肠后位11例、盲肠下位8例、盆位3例,56例穿孔性阑尾炎中有回肠前位36例、回肠后位7例、盲肠后位7例、盲肠下位4例、盆位2例。构成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阑尾直径: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患者阑尾直径为(9.64±3.64)mm,低于穿孔组患者阑尾直径为(13.86±3.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阑尾腔内粪石: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有42.11%(32例),穿孔性阑尾炎组有44.64%(24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阑尾腔外粪石:非穿孔组76例患者中有0.00%(0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例中10.7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阑尾腔内气体: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有22.37%(17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30.36%(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阑尾腔外气体:非穿孔阑尾炎组有0.00%(0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中26.79%(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阑尾周围脓肿:非穿孔组有0.00%(0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17.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阑尾周围炎:非穿孔组有51.32%(39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100.00%(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阑尾周围淋巴结肿大:非穿孔性阑尾炎组有19.74%(15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28.57%(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非穿孔组有0.00%(0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19.64%(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盆腔炎改变:非穿孔组有39.47%(30例),低于穿孔性阑尾炎组有75.00%(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急腹症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其中35%左右患者会发生穿孔,伴随有伤口感染、肠梗阻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尽快确诊和及时治疗是保证急性阑尾炎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4]。穿孔性阑尾炎属重症阑尾炎的一种,主要原因在于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坏死进而引发穿孔,在年幼患儿和老年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中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病史和实验室检查[5]。本组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发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直径大于非穿孔组、阑尾腔外粪石、腔外气体、周围脓肿、阑尾周围炎、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和盆腔炎改变的检出率更高(P<0.05),以上指标对于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是有研究表明,单一指标的敏感度较低,需结合其他征象进行综合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浩,魏冉,王兰云,等.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06-110.

[2]黎喜.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4):267-269.

[3]乌斯曼·乌甫尔,敬文波,齐玲俊,等.回顾性分析112例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多排螺旋CT表现[J].新疆医学,2015,45(1):57-58.

[4]梁振家,罗敏.临床症状体征及CT在穿孔性阑尾炎方面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1,33(9):1150-1153.

价值量与非价值量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男性专科确诊的无精症患者48例。无精症定义:3次以上精液检查, 以3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渣用显微镜观察无精子存在。其中行睾丸活检按能否找到精子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OA) 组26例,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NOA) 组22例;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30岁, 健康男性生育组25例 (对照组) 。

1.2 方法

1.2.1 仪器:

Cobase411。

1.2.2 试剂:

定标液、质控品及试剂均由罗氏诊断产品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1.2.3 测定方法:

按试剂说明书设置好上机参数, 用校准液定标后, 每天使用正常值、异常值质控血清在生化分析仪上分析1次, 当质控血清检测数值在质控范围时, 再进行空腹血清FSH检测 (因为FSH呈脉冲式分泌, 每20min采血1次持续3h, 标本混合后检测, 以减少样本误差) 。参考值:0.7~4.3U/L。

1.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OA患者的FSH水平为 (8.82±0.87) U/L明显高于OA的 (3.01±1.00) U/L和对照组的 (2.89±1.03) 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OA患者的FSH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下丘脑脉冲性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作用于脑垂体使其合成和分泌FSH。FSH主要作用于精子成熟的最后阶段, 促进次级精母细胞发育为精子细胞和精子, 刺激支持细胞发育, 并促进其产生一种能结合雄激素的蛋白质, 通过这种蛋白质, 使生殖细胞获得稳定高浓度的雄激素, 促进生殖细胞发育分化为成熟的精子[3]。FSH受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素的负反馈调节, 当支持细胞—曲细精管复合体受到损伤时, 抑制素分泌减少, 对FSH分泌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 使FSH水平升高, FSH升高程度与支持细胞—曲细精管复合体受损程度成正比, 即损伤越严重, 患者FSH上升程度越高, 超过正常值上限甚至在2倍以上。而OA是指睾丸有正常的生精功能, 因输精管道梗阻使得精子无法进入精液中, FSH无明显异常。NOA患者的FSH水平明显高于OA和对照组 (P<0.05) , 而OA患者的FSH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因此可根据FSH检测对无精子症作初步鉴诊, 并据此可指导睾丸活检。无精子症患者若FSH水平升高, 尤其是升高达2倍以上, 提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 考虑为NOA;若FSH水平无明显异常, 应怀疑输精管道梗阻, 提示为OA, 因此FSH是无创鉴别非梗阻性与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主要临床指标。总而言之血清FSH对准确快速鉴别无精子症的类型, 病因查找及治疗方案制定, 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玉杰, 赵艳, 郭晓静, 等.睾丸穿刺取精术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性功能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3, 19 (1) :94-95.

[2] 王雨新, 刘晓红, 焦永凤.无精子症患者血清中FSH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7 (17) :114.

上一篇: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下一篇:健康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