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2024-04-19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共9篇)

篇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课堂的和谐,应是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教与学的和谐,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都必须体现以生为本,学生主体,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从学生身边情景入手,与学生一起在情景中体验中学习无疑是一条佳径。

运用本案在教学实例中明显感觉到,如在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主体差异性特征时如采用本班发生的个例为情景,效果更佳。如在A班上课时,正巧,A班学生就班主任要求学生早起这件事情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并因某些同学迟到,班级同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发生了小小的矛盾。我在讲课过程中讲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及其意义、主体差异性特征时果断的舍弃备课教案,引导学生分析刚刚发生在学生中间的这件事,不仅让学生兴趣大增,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而且我进一步学生分析对一事件的不同评价的是是非非,从班任立场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让学生理解、知道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不存在利益的冲突,这时产生的不同意见,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老师,在高考与早起有点苦之间比较、在学习与贪睡这间之间权衡,很自然地让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要求,缓和了师生之间的矛盾,深化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收到了备课之中想不到的教学奇效,更彰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但要注意在个案分析基础上加以深化,要再运用恰当的情景分析把学生情感引入到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来。教无定法,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为高中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奇、趣的元素,在实际教学中务必要灵活处理。

篇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宁晋中学 李青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掌握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掌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从知识构成上,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为学习本框题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能力上看,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对社会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从情感角度看,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价值冲突事件时仍比较盲目,缺乏理性思考。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学习难点: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堂展示、课上小练习等完成

5、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学生们熟知的、身边的事例,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们思考到底要不要取缔“出租三轮车”这一载客工具。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一:展示宁晋县交通警察大队的处理办法及通报。【讲授】

一、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事实判断: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两者的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练习】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活动】小组谈论、展示.探究二: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飞行员李剑英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由于飞机撞鸟发生意外。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的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三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殉难。

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讲授】

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马永顺的事迹材料 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1)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向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2)为什么他砍树与栽树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都得到了赞扬?

得出: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结论一: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活动】小组讨论、展示.探究三:

四人遇大雪,避于庙中有人提议对雪咏诗:(秀才)大雪纷纷落下,(官员)那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乞丐)放的全是臭屁!

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1)农民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地主害怕因下雨而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2)造成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

【讲授】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探究四:有维纳斯的塑像,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出)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探究五:范美忠,人送绰号:范跑跑,都江堰光亚学校语文教师。在5.12地震发生那一刻,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出了教室。

5月12日地震中,谭千秋都是用双臂将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讲台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讲授】 结论二:我们想问题,做工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活动】小组讨论、展示

探究六: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成

为国家的法律。

这一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究七:有习马会和袁世凯复辟得出什么结论?

(2)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活动】小组讨论、展示.在生活和学习中,你的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发生过冲突吗?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来保证自己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讲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

篇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一、课文“语用”价值的人文遮蔽

《水》原题《饿水》,是一篇人文性极强的作品。面对这样的作品,有人读到了“乐”,有人读出了“苦”,有人体会到了“珍贵”,有人感受到了“爱心”,也有人认识到了“环保”。那么,《水》一文蕴含哪些“言语秘密”呢?

1. 严谨的结构

紧扣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描写,是本文结构上的特点。作者开篇就展示了人们挑水的艰难,运用比较,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接着紧扣这一中心展开描写。其中雨中洗澡和舀水冲凉的场景写得尤为生动、细腻,显示了人们对水的渴求与珍惜。结尾引用母亲的话,用“饿”来形容“渴”,一语双关,和开头形成呼应。

2. 鲜活的画面

画面感强,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文章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远足挑水”“雨中洗澡”“舀水冲凉”三个场景。这些场景既有群体的白描,也有个体的特写,鲜活地再现了在缺水环境中人们的独特生活。水的珍贵、情的真切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汩汩流淌。

3. 失重的笔调

文章既写了缺水的苦,也写了有水的乐。但纵观全文,作者将大部分的笔墨都用在写“乐”上。这种失衡的写法,凸显的不是苦,而是乐。“也许这一切都缘于我们在困顿生活中并不曾泯灭对生活的热爱吧?以苦为乐、找乐,我们便不觉得苦。”(马朝虎)这样的言语内容与言语方式体现着作者内心别样的情思。

4. 反常的表达

文中有顺应常情的,也有反常之处。如:“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众所周知,酒比水贵。按照常情,请人喝酒比请人喝水来得客气。“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身处南方多雨的我们,对雨的情感绝不会用“喜欢”来形容。“你们真的饿坏了。”不说“渴”,却说“饿”,意味无穷。反常之点必有正常之处,反常之处自有正常之理。

5. 对比的手法

《水》一文中人物“苦”与“乐”的矛盾,是有层次和侧重的。在侧重上,“乐”为主,“苦”为辅,揣度“苦”,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乐”。在层次上,其一是表现手法上的两大层次,孩子们天真放肆的“乐”和大人们成熟内敛的“乐”;其二是情感上的两大层次,质疑作者笔下的“乐”和坚定自己心中的“乐”。无论是哪一层次的“乐”,都要落实在语言文字的推敲与表达中,才能让学生的“思”与文本的“情”真正交融。

6. 生动、细腻的描述

文章第1小节,高密度地运用了四个不同的数量词来写村子里的缺水之苦,还原了村民们真实而独特的日常生活;第2小节,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再现了众人雨中洗澡的欢乐场面;第5小节,调动所有的感官,拉长、放大了一勺水冲凉的全过程。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7. 反衬的写法

每次读《水》,心中总有不可名状的滋味——“含泪的微笑”——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冲凉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时的难受。这种以“乐”衬“苦”(反衬)的写法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

二、课文的“语用”价值判断

一篇陌生课文摆在教师面前,可教的语文元素有很多,语用价值的判断成为解读文本的第一要务,尽管方式方法、使用教材版本有着差异,但在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还是有所遵循的。

《水》与《望月》《灰椋鸟》两篇课文共同组成“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单元。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鲜明,内容理解不是教学上的难点,教学的重点应落在各异的表达上。《望月》侧重想象,《灰椋鸟》侧重写景与抒情,那么《水》的教学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水》是一篇叙事散文,具备了散文的一般性特点——形散神聚,体现在严谨的结构和鲜活的画面上。散文的一般性特点,并非这篇散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叙事散文的个性特点主要在于文章以描写和叙述为主。《水》一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生动、细腻地描述了挑水之苦、洗澡之欢和冲凉之爽。尤其是文中对于一勺水冲凉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作者采用特写的方式,运用慢镜头的方法无限放大了一勺水滑过全身的轨迹:头顶、脸、脖子、胸、背、大腿、膝盖、脚板……在这样的语言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推敲的是思想情感。因此,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主题,就成为这类课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文中反常的语言、对比的手法等教学内容,虽然非这篇文章所特有,但由于跟教学核心价值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在核心目标的统领下自然达成。

从学段特征来看,《水》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在整个高年级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作为这一特定位置的教材,一方面应继续深化表层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文本,注重文本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要在文章表层结构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揭示文章蕴含的深层结构,承接下一阶段的学习。从《水》全文来看,文章主要的内容不是写如何的“苦”,而是写“洗澡”“冲凉”的舒服与快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课后练习3也提示了这一重点: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是苏教版教材第二次出现“反衬的写法”,第一次出现在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文中,着重学习“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来反衬主要人物的形象”。而本次学习侧重从篇章结构的独特安排中体现反衬写法的表达效果。这个语用知识最终需要向写作迁移,不过这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作为五六年级,这个知识点可以教学三次、五次,像敲钉子一样把它敲实。因此,在深化文章表层结构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反衬的写法体现其表达效果应该成为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

当我们把两项核心目标放在一起进行整体考量时,发现两者之间又存在关联,前者指向阅读方法,后者指向写作方法,因此两项目标可以整合为“在体会作者怎样生动、细腻地描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这一整合结果是合乎文体、学段和单元目标要求的。

三、“语用”教学功能的优化

当前,语用教学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但一种新的“语用焦虑症”也开始蔓延。如有人认为“语用”,就是注重“表达”,强调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认识显然窄化了语用的内涵,削弱了语用的功能。

1. 直接之用

直接之用即语用表达,就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让学生实际使用语言文字。直接之用的基本表现形式便是“写”,有时也包含“说”。当这种形式成为主流的时候,课文教学的阅读功能就大大被弱化,“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有可能演变成“学习语言文字写作”。因此,直接之用不在于“用”的数量,而在于“用”的质量,有语境、有储备、有层次是直接之用的前提。从这一点上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的知识和方法,对于“怎样进行生动描述”这个目标学生到底达成度如何,可以通过“写”的观察进行检测:从第2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运用“抓动作、写感受”的方法将它补写生动、细腻。

2. 储备之用

储备之用即语用构思,就是根据文本的语用特征和个性,让学生感受、理解一些基础的语用知识和策略,积累一些基本的语用材料和碎片,但不一定实际使用语言文字。储备之用的表现形式通常为两类:储备语用材料、储备语用知识。《水》一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反衬的写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衬,运用反衬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是“此时此地”教学的重点。实现储备之用的基本途径是“听”与“读”。当前的阅读教学尤其要关注学生听读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聆听课堂提问,能迅速捕捉重点进行有目的的阅读与思考;聆听教师范读,能正确记取聆听内容的细节与要点等。

3. 无为之用

篇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本框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十二课第二框内容。本框共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共介绍了四个问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特征,判断标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掌握正确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三、教学重点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四、教学难点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媒体设计

本课教学中主要选择的多媒体以PPT为主,将文字、图像及大量抽象的知识,现场给学生演示,以此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食堂食物的浪费现象,引入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的原因?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之所以会浪费食物,在此之前,要做一番思想斗争,觉得食物好吃,粮食珍贵,就会吃完;觉得食物不好吃,就会剩下或者倒掉;其中的食物好吃、粮食珍贵和食物不好吃这是一种认知叫价值判断,而吃完和倒掉,则是一种行为叫价值选择。

(二)讲授新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板书)

1.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板书)价值判断: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课件展示)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取向。(课件展示)同学总结回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表现。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板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材料:“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标准的变化”

学生活动:看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后回答。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板书)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课件展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A、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B、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板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略)。

以《观祈雨》这首诗作为引导。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表现之一: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教師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以医生、艺术家、老学究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个雕塑的不同见解的漫画为例,引出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表现之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会不同。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略)。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的看法,以小煤窑主、矿工、乡镇领导、矿工家属、国家安全管理局等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不同看法,引出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表现之三:人们站在不同的(利益)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探究活动一:(多媒体显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不同,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思考: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没有标准?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3、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课件显示)(板书)

(1)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2)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活动:多媒体图片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后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二: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的个人利益和他人、集体的利益发生过冲突吗? 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来保证自己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2,思考以上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问题。

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P102(第一自然段)(板书)

(1)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立场);(3)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角度)(4)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统一)

九、教学反思

篇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价值判断的含义,掌握如何做出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特征。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培养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能力、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奉献意识,热爱人民的情感,在价值冲突中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重点】

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难点】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欣赏诗歌,导入新课: 不能在我的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 在为人的生活里我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这个原则我们应该时刻放在心中。

——徐志摩

人活在世就是要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幻灯片展示资料《道德的拷问》: 大货车侧翻在地,路人哄抢西瓜 由此对比得出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生命最有价值 救人

西瓜可以解渴,最有价值 抢西瓜 前者是价值判断,后者是价值选择

由此得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及其含义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材料展示:中央电视台曾经搞了一个调查活动:你幸福吗?有人说幸福;有人说不幸福;有人说曾经幸福;有人说不知道。你知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的幸福观吗?

“吃上一碗白白的大米饭”就是当时人们一种幸福的愿望。今天我们会不会说“我感到幸福因为我吃上了白米饭了”?请从哲学角度解释原因。学生谈自己看法。

教师小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打油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这是皇家瑞气 财主:下它三年何妨 穷人:放你娘的狗屁

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价值选择就不同。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引导学生探究材料:24小时饥饿体验网上评论

得出结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认识角度不同)4.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图片展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地铁抢座打架 问:他们作出的选择为什么不同?

得出结论: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三、如何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展示四组图片,结合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

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根本的衡量尺度;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101页的探究,并回答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四、课堂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五、课堂练习

1.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 答案:C • 2.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答案C 3.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司。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全党要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贯彻新发展理念 ①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②就找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就可以避免人们对同一工作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4.(2014天津文综,4分)“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D.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答案选D.5.近年来,全国性文艺评奖存在过多过滥、奖项重复交叉,标准不科学、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出现作品脱离群众、只为评奖而创作的现象。为此,文艺评奖必须

①防止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②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④顺应市场规律,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6.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参考答案: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不同,人们对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出现了分歧。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于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篇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接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鲜活素材,设疑添趣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合作、加强交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而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能力目标: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初步具有进行正确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遵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使得学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标准

难点: 认同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方法: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启示我们,要寻找人生的真谛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旅途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正确价值观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判断我们所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正确与否?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

播放乐张杰的《看月亮爬上来》,出示幻灯片“假如张杰本周日来焦作开演唱会门票最低180,你去不去”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分析:在大家的回答中其实就包含了两种价值选择:去与不去,还有两种价值判断:值与不值,而去与不去是在值与不值得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价值判断不等于事实判断。(出示二者关系的幻灯片)设置问题检验学生能否正确区分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这些水果真香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三者之间有关系没有?得出学生肯定回答后总结: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不同。思考回顾:

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属于什么领域? 社会意识有什么作用? 价值观有什么作用?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价值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都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而社会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那么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呢?请大家看这幅图片:出示秦始皇与袁世凯对比的幻灯片,问:为什么后人对秦始皇和袁世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有不同的评说?

学生讨论分析(„„)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师归纳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袁世凯则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

学生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教师进一步引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标准一)

那么这个提的答案应该是: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们是否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师: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为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会有差异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呢? 出示幻灯片: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

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

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

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

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教师问: “为什么马永顺砍树时能成为伐木英雄,栽树时又能成为植树模范”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结论。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特征一)(1)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教师:与唯物论辩证法知识相链接得出承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坚持主观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重新设疑:处于同一时期的人们的价值观是不是就一样呢?

二、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出示幻灯片: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教师:在这首诗里体现出几类人的几种价值观? 学生:两种,农民和地主官宦

教师:为什么农民在“盼雨”而地主官宦却在“怕雨”? 学生:(„„)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

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

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于衣食富足的剥削阶级来说,恐怕不是“愿天寒”而是“怨天寒”了。这说明:

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只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不同阶级的人的价值观不一样,那么同一阶级的价值观就一定相同吗?出示幻灯片:维纳斯雕像以及众人评价。老夫子:“有伤风化”;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品”;医生:“一个废人”

教师:为什么大家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评价? 学生: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他们的认识角度不同 教师归纳总结: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还会受那些因素制约呢? 出示幻灯片:《湖北大学生救人溺亡 附近渔船见死不救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十五名见义勇为大学生搭人梯救落水儿童,但“人链”断裂,前面的9人瞬间落水,最终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大学生不幸牺牲。湖北大学生救落水儿童当日,有渔船停留在离落水者不足5米的地方。参与施救学生曾下跪请求帮忙,但渔船老板说“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甚至连救生圈都未给。

陈及时、方招、何东旭3名大学生牺牲后,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追授他们“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教育部也追授3人“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教师:在这则材料中又出现了几类人,他们对有人落水又分别持什么态度?

学生:两类人,一类是大学生,积极救人;一类是渔船老板,等着捞尸。为什么他们会有不同的态度呢?

学生:他们的立场不同,一个是站在救人的立场,一者是站在钱的立场。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立场不同而不同。

根据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我们可以得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特征二)

教师:面对主体差异性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呢?我们应该站在谁的立场上呢?

学生:人民群众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我们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标准二)

教师:为什么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 引导学生:

从哲学生活角度:这是由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从政治生活角度: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并进一步进行情感引导,我们现在所享有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广大人民为我们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之上的,那我们就应该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实现人民的最高利益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目标。应该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根本衡量尺度。

而人们在日常行为过程中是否都遵循了这个标准呢? 出示幻灯片:

1).《金晶——守护祥云的天使》 2).温州轮车男 姓名:郭小亮 性别:男

籍贯:河南省沁阳市人。

昵称:“抡车男”“自行车侠” “单车侠”“2009中国第一纯爷们”

2009年12月19日清晨6点多,一女子走到温州市东游路新南亚大酒店附近时遭遇飞车抢劫。路过此地的骑自行车男子将自行车砸向飞驰而来的摩托车,两名歹徒应声落地,一名歹徒被保安及周围群众合力擒下。事后,砸车勇士将包递给受害者后,提着变形的自行车默默离去,酒店监控拍下了全过程.3)这些企业的价值选择你赞成吗?为什么?

在这三幅图片中,你比较的赞成谁的行为,为什么?不赞成谁的行为,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

面对利益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教师归纳:

①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②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③当个人利益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④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的把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 材料一:2008年5月12日,灾难突如其来,谭千秋老师扑向一张课桌,张开双臂护住身下的四个学生。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张米亚老师用双臂紧紧楼着两个孩子,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僵硬的双臂锯掉才将仍然活着的孩子救出。

材料二:从中国文科最高学府毕业的教师范某某,因为在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抛下学生,独自一人逃生,并且在博客上声称“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而被网友口诛笔伐,戏称为 “范跑跑”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把握其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

2、主体差异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重点)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之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篇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课标解读】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什么叫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学生思考讨论吴斌司机的精神体现了什么的价值观,学生思考讨论。

<二>讲授新课

老师总结,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真正价值,这节课我们在深入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受意识的支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理性的做出价值判断,更好的做出人生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食堂食物的浪费现象,引入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的原因。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之所以会浪费食物,在此之前,要做一番思想斗争,觉得粮食珍贵,就会吃掉;觉得食物不好吃,那就倒掉;其中的粮食珍贵、食物不好吃这是

做出的价值判断,而吃掉和倒掉,则是做出的价值选择。所以:

价值判断含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含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取向。

同学总结回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表现。

吴斌事例填空,学以致用,检测这部分知识的运用。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1、学生看书思考问题:人们的同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一直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比如武松打虎,在宋代就是打虎英雄,而在当今则是捕杀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一种犯罪

老师播放林业劳动模范马永顺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并把握其意义。

2、以《观祈雨》这首诗作为引导。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是由于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以医生、艺术家、老学究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个雕塑的不同见解的漫画为例,引出问题,老师总结,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的看法,以小煤窑主、矿工、乡镇领导、矿工家属、国家安全管理局等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不同看法,得出结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主体差异性。

进行一下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或者是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三、(1)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让学生看课本P101,找学生回答问题,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

提出思考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找学生回答问题

(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让学生看课本P102,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总结

四、本课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五、课后精练

篇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学校为学生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内容,犹如餐馆用什么样的饭菜招待顾客。如果饭菜可口,色香味俱全,顾客自然皆大欢喜,以后还会伺机光顾;如果技艺欠佳,饭菜难以下咽,则兴致大减,此后自然也无回头之意。与此同理,地方师专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胃口”,着力凸显教学内容选择的价值判断标准。

过去,学校和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么教”(教学方法)和“教什么”(中小学强调依“纲”扣“本”),又因为“教什么”没有什么悬念(即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的教学必须忠实于教材。),人们只好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上煞费苦心。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国家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一命题。对这一命题的思考,自然牵涉教学内容的价值判断标准问题。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这是一个事关人才培养全局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判断标准,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方式。

人们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往往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地方师专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在比较中凸显如下价值判断标准:

(一)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贴近实战的教学要求,远远胜过课程名称的花样翻新和对课程性质的争论不休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师专比较注重探讨开设什么类型的课程、课程的性质如何,甚至在课程名称上动了不少心思,以求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眼球。此种务虚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关注与课程名称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选择。如果只是课程名称花样翻新了,变得时髦了,教学内容却还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要严重脱节,如此折腾下去,学校教育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人质疑:从理念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从过程到效果,从方法到评价,现今的高师院校中,有多少教师能够引领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抑或有多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新要求和新问题,反映到了地方师专的课堂教学中?试问,如果一些地方师专对改革、发展中的小学教育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是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不沾边、不跟踪和不研究,那么,开设什么样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又该从何谈起呢?远离服务对象,闭门造车,其恶果必然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勿庸讳言,一些地方师专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式和人才评价标准等,远远落后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现实。人们有理由认为,在教书育人的问题上,就算开设的课程名称与时俱进了,但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标准等还是涛声依旧,且教师的教案多少年来处于超稳定的状态,这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由此,地方师专小学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实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据笔者调查,地方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有其准确的判断和清晰的定位,位居前四位的主张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劳动就业需要;既教给学生谋生的本领,还教给他们为人的真谛;体现专业特色,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专业适应性与社会适应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们的这些诉求,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高度吻合。这提醒我们,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实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不去,实践下不来”,到头来损害的还是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发展前景。

(二)以深邃的教育思想和厚重的精神产品引领学生的成长,远远超过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文化品位的差异。文化品位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大学对人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认为,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认识引领、方法训练、思维启迪和人格塑造。可我们常常把大学的使命丢在了一边,而把一般的课程知识和专业技能看得很重,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依然把某本教材当作金科玉律。殊不知,良好的用心不一定换来可喜的回报。有一种日渐突出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那就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离专业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期待似乎越来越远,集中表现为:有知识没文化,有学问没智慧,有理论没实践,有认识没行动,有专业没专长。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与我们过于侧重于学科和书本知识的教育,忽视专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无关系。我们常常从十分功利的视角出发,要求学生以短平快的方式获得这证书那奖项,却很少关注那些制约学生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深层次因素,如道德境界的递进、精神追求的提升、策略技巧的把握、人生睿智的锤炼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视行为,是社会浮躁、浮华、浮夸等不良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人们担心,今天的师范生会越来越多地患上“营养不良症”。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今天的师范院校,有多少学生潜心阅读过几本教育名著名篇、揣摩过中国顶尖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和成长轨迹?有多少学生更多是在图书馆、阅览室和因特网上(以查阅资料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度过了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某师专图书馆搞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不读书是一种普遍现象,全校图书借阅排第100名的学生,一年总共才借阅了6本书。大学生远离书本,沉湎于诸如“超女”之类的快餐文化,他们以后能够走多远?还有,有多少学生在阅读、听课、技能训练或完成作业时,想到过质疑、批判已有的结论,并暗暗发誓要超越老师和书本?而所有这些,对于一个有心、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该是多么重要。不想、不屑、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学生日后如何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反过来说,学生没有做好的,又有多少高师院校的教师率先垂范了呢?自古以来,没有伟大的教师,难有伟大的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管外部世界如何变迁,教育必须有自己的操守,师范院校必须始终是书香校园。师范生只有持之以恒地与大师对话,与书本对话,与前人对话,与社会实践对话,与灵魂深处的渴望对话,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进而以纯净的灵魂和丰富的学识滋养年轻一代。

(三)教给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策略和制胜的技巧,远远高于思维方式的循规蹈矩和行为方式的按部就班

干任何事,包括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都是有捷径或诀窍可循的。教师需要丰富的知识,但更需要大智慧、大手笔,需要高瞻远瞩地引领学生又好又快地成长。自古以来,学生都是“亲其师,信其道”。要赢得学生的心,教师必须有令人信服的学识和品格。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此感同深受。在见习、实习时,在与小学生一次次的试探、摸底、对峙和较量中,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无奈。他们认为,专业知识不一定是他们对接社会的软肋,需要恶补的是“方法”、“策略”和“智慧”,包括:“求职应聘的技巧和相关准备”“关键时刻的随机应变和出奇制胜的临场发挥”“把握、抓住机遇的战略眼光和行为准备策略”“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技巧”“学以致用,书到用时方恨少”“人生规划”等。学生们的这些感悟和期待,警示我们必须全力培养学生“教、学、做合一”的意识和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三会”能力至关重要,即“会说”(说话有分量,“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语惊四座”)、“会写”(言为心声,一气呵成,富于真知灼见)、“会做”(说到做到,实干巧干,工作业绩让人刮目相看)。要达成“三会”目标,功夫须下在平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必要要求师范生说话、做事“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

(四)激发学生对农村、农民的眷恋乃至敬仰之情,远远优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政策和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专业思想教育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在中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培养面向农村的合格小学教师,应是绝大部分地方师专办学定位的必然选择。地方师专一般处于地级中心城市,而地级中心城市肩负着带动、辐射广袤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使命。既然如此,培养学生的“乡村情结”就显得弥足珍贵。人们发现,乡村的那份悠远和宁静,是喧嚣和躁动的城市无法比拟的。陶潜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或许,拥有“少一点功名利禄,多一份恬静淡然”的心态,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是太重要了。此种心态的拥有,源于教师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对农村和农民的心心相印、对回归自然的怡然自得以及挥之不去的闪闪的童心。很明显,一个对农村和乡村文化抱有偏见的人,无论其专业基本功如何,最终不可能献身于乡村教育事业。今天,在建设新农村,求解农村教育之困时,依然不要忘了,对于发展乡村教育而言,教师的待遇问题固然不可忽视,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篇9: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关键词: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5-0025-04

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简言之,就是人们对特定事物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就是指编辑对自己的劳动对象——作品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

1、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辩证关系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不同于普通人的价值判断,这是由学术编辑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普通人的价值判断因人而异,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的价值观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其特点更多表现出的是个性。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虽因个体差异表现出微小的不同,但由于其社会地位和劳动对象以及劳动产品需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因此其价值判断呈现趋同性,更多表现出的是共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与普通人的价值选择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差异。之所以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与普通人一样,都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之所以有诸多差异,也可说是本质上的差异,是因为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具有“替人选择”的性质,更多地承担着社会责任。如果脱离了社会责任,学术编辑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价值判断是学术编辑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反过来又是其价值判断的体现。这种关系循环往复,使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接近或达到正确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个学术编辑个体对一篇篇学术论文能否满足读者需要以及满足程度的判断,学术编辑的价值选择正是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是对稿件承载的信息与读者需要的关系作出的判断,这种对“关系”的判断必然需要考虑发生关系双方的因素,即一方面要考虑稿件这一客观事物的性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因此,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既具客观性又具主观性。学术编辑价值判断的结论一般不会是惟一的,但这并不排除其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衡量学术编辑价值判断正误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致。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不同于学术事实判断,学术事实判断是对稿件学术价值自身性质的认识,一般不涉及编辑的需要、喜好等主观因素,而且往往是要排除编辑的主观因素干扰才能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结论,一般是惟一的。衡量事实判断正误的标准,是看学术编辑的认识与稿件学术价值是否相符合。

2、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有正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够使学术编辑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编辑的社会功用,使编辑的劳动产品最大限度地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错误的价值判断会使学术编辑作出错误的价值选择,其后果不但使编辑的社会功用难以发挥,使编辑的劳动产品成为垃圾,而且严重的错误还会使其劳动产品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因此,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是编辑的生命所在。

2.1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的部分,其发展具有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人的能动性、选择性体现为能动地认识世界并能动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们只有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才能获得行动上的自由。学术编辑作为社会中人,必然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才能有所保证。这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上的具体体现。当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符合客观规律时,其价值判断与选择就是正确的。当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与客观规律不相符合时,其价值判断与选择很可能是错误的。

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要求,在尊重社会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学术编辑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指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前提与基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坚持真理。坚持真理是编辑思想的应然要求,是编辑人格的意志品质,是编辑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编辑作風的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术编辑而言就是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创造和积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和倡导文化精神。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价值原则。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学术编辑从事的是文化工作,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术事业站好岗、把好关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正确的价值决断与价值选择是必需的。

2.2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具有社会历史眼光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转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这就要求学术编辑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独到的社会历史眼光去发现价值,进行深邃的理性思辨,增强价值判断的正确性,达到正确的价值选择。

学术价值有时候会像金子一样被埋在沙子里面,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人们对某一学术价值的认识,大多要经过发掘、清理、关注、观察、分析、评估、确认的认识过程。不同的人对其会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认识。达尔文的进化论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1858年夏天,达尔文收到学者华莱士的一篇关于自然选择理论方面的论文,征求达尔文的意见。达尔文看完论文后很震撼,因为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这之前关于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在朋友赖尔和虎克的建议下,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压缩成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林奈学会的学报上,但当时未有多大反响,直到后来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自然进化理论才闻名于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学者对进化论表示了怀疑。对于自然进化理论,人们无论赞许也好,怀疑也好,都无法遮掩其光芒四射的学术价值,我们不得不叹服当时学术编辑超凡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历史目光。

学术编辑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助于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

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编辑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符合历史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判断,达到正确的价值选择。学术编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其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学术编辑必须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我国的出版原则之一,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条原则,就必须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针相结合。这就要求学术编辑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符合社会主义出版方针和原则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因为,学术编辑所从事的学术出版事业是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从不同的阶层看,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从不同的个体看,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人们对同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存在差异。基于此,能否真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能否真正为我国学术理论发展把好关就成为衡量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尺度。学术编辑不同于普通大众,主要在于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为了满足广大学术理论者的需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本质而言,具有为社会服务的性质。所以,学术编辑个体必须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只有在这种价值观的统领下,才能保证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性的实现

学术编辑的劳动价值是在浩如烟海的稿件中发现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理论,然后通过编辑加工过程,最终将之推向社会,使之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从创造的角度看,是学术编辑劳动价值的实现过程;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只有学术编辑个人劳动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才能实现编辑的劳动价值。总的来说,编辑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的,如果离开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一切将无从谈起。

3.1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劳动中实现

编辑勞动是种极其复杂的特殊劳动,具有从属性、创造性和非重复性的特点。编辑劳动依附于劳动产品之中,劳动对象大都是作者已经完成的作品,如果离开作品而谈编辑劳动,则毫无意义。学术繁荣离不开编辑的劳动,编辑劳动价值的体现更离不开学术繁荣,这就是编辑劳动的从属性。编辑劳动的创造性既有原创的成分又有再创造的成分。原创表现在编辑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发现社会的学术理论需求,设计、策划学术理论选题,开拓和发展学术理论的新领域:再创造表现在编辑根据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优化具体的学术作品,或者把优秀的学术作品组合起来,创造学术作品整体效应。社会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编辑的劳动对象学术作品更是千差万别,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然随之改变,才可能保持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保持其正确性,这就是编辑劳动的非重复性。从属性、创造性和非重复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编辑劳动特点,正确的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始终贯穿在这些特点之中。

3.2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实现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学术编辑价值观主导下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相一致是判断其正确性的惟一标准。在当代,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术编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契合是其正确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学术编辑面对各种学术作品及其所包含的学术观点时,在坚持“双百”方针的同时,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统领之下,惟有如此,才能在编辑实践中确保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有同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一致,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学术编辑在工作过程中,基于编辑素养形成的编辑风格干差万别,对同一学术问题的认识也可能困人而异,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可能有所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学术作品能否出版问世,也必然涉及作者、读者和编辑自己的利益。如果学术编辑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正确的,符合读者需求的优秀学术作品必然会顺利出版。这对作者而言。其创作目的将会实现,并会因此而获得个人劳动价值的实现;对学术编辑而言,其内化于作品中的编辑劳动会使编辑个体得到心灵和精神的满足:对读者而言,学术作品中蕴含的学术观点,会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启发人生的智慧,使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更加成功,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对社会来说,学术作品的问世,不但丰富了学术文化的内容,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学术编辑作出了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作者而言,其作品或困无法发表而达不到研究目的,或发表后因观点不正确遭受质疑,进而给作者带去难以承受的烦恼,使作者处于焦虑与迷茫之中:对读者而言,编辑在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下产生的劳动产品,只能给他们带去错误的信息和消极的影响;对社会来说,不但损害学术文化,还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学术编辑只有将此意识内化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中,才能实现其正确性。

3.3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在自我砥砺中实现

学术编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作为价值观的具体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活动,有一个逐步深入、逐步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客观因素外,主观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学术编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更离不开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砥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术编辑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劳动价值的实现是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只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来自于日复一日的默默耕耘和年复一年的成功、失败,来自于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文化追求。

上一篇:偏食漫画作文400字下一篇:议论文题型及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