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新乡地区的探索与实践

2023-02-07

十八大以来, 创新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提高至56.2%, 研发经费投入 (R&D) 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提升至2.1%,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20.5万件, 2016年全国研发人员总数超过380万人, 有效促进了我国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 在重大科技领域, 如:高铁、北斗导航、天眼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球同行业中并跑或领跑。于此同时, 通过大力推动创新发展, 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探索改革、转型的主要路径, 成为各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变化。这其中, 首先是需求的变化。人民的需求已经从物质文化层面扩大到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层次, 追求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其次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发展水平上看, 我国生产力已经摆脱“落后的社会生产”局面, 总体生产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但与增长迅速的社会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 存在明显短板, 例如医疗、养老。从区域发展上看, 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相对较快。所谓发展不充分, 则主要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由于传统动能效力减弱, 而创新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源泉, 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引擎作用, 持续发力。于是乎, 中国经济今天的发展总体上对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纵观世界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也不难看出, 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于是就实现了其经济、科技、国防和国际影响力等实力的快速增强。近代以来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如何实现迈向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问题。

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2009年3月, 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北京中关村落地。自主创新示范区以着力打造创新引领高地为目标, 通过在科学技术上突破、制度上先行先试、管理模式上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发展, 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有效增长极。截至2017年, 全国共成立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7个。就目前各自创区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东部沿海及苏南地区自创区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 而相比之下, 中西部的自创区建设相对缓慢, 还存在高新技术引进滞后、政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还主要集中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主, 自主创新、全产业链创新推动发展较慢。

以郑州、洛阳、新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例:作为中部地区较大的一个城市群体, 可以说郑州、洛阳、新乡三座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中处在核心位置, 相较于其他自创区, 郑州、洛阳、新乡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城市规模较大、人口密集度最高, 也是中部地区承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核心与枢纽, 是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但是, 通过调研和对比却发现, 面对创新发展这项重点工作, 其推动强度、发展意识、政策服务、产业布局都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

首先, 推进工作不够强劲。从自创区推进情况来看, 某些政府部门或企业仍然存在“等靠要”的被动现象, 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主动创新的劲头稍显不足。相较于精准扶贫等百年大计而言, 对于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远远不够。

其次, 思想认识不够长远。自创区建设对郑州、洛阳、新乡以及河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由于思想认识的禁锢、固守成规的习惯使然, 导致在思考问题时满足于短期目标, 缺乏为推动发展谋长略、求长盛的战略眼光。这一问题在中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显得尤其突出, 不敢不能大刀阔斧的先行先试。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应具备示范区先行先试的胆略, 应站在全省、全国, 甚至是站在世界的格局上审视和定位长远发展。不能有政策时“求稳妥”, 没政策时“等靠要”。比如:对一些重大人才 (团队) 的招引, 在人才细则没有出台之前, 宁愿人才流失也不“一事一议”;对一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面对各项烦琐审批事项, 不敢突破常规、特事特办, 极大限制了其快速扩张和辐射作用的发挥。

第三, 政策服务不够及时。发展需求层面, 以人才引进为例:科技创新靠什么?靠人才!但是, 由于配套服务的不及时, 系统性政策出台迟迟不能到位, 造成了高端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流失的现象, 严重影响自创区以及整个地区的发展进程。

第四, 产业布局不够优化。与发达地区较为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发展相比, 在产业布局上存在优势领域不强壮、发展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是个别“重量级”产业项目, 虽然局部比较优势鲜明, 但放在全国看, 力量不够强, 体格不够壮, 尚未真正成为具有话语权的行业翘楚, 也未能形成发挥引领附属产业的带动力量;而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型产业、研发平台发展同质化, 由于统筹不力, 各市、各区为追求各自的经济发展各自为战, 同类型项目和实验室在不同地方同时存在。因此,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内部竞争只会无谓的消耗资源, 造成浪费。而这也是中部城市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平台, 更是机遇。面对当前中国复杂的发展形势, 可以说“创新力”已经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关键之所在, 也同样是国内各个地方实现提质增效发展的关键依托。只有通过加快推进创新驱动, 在产业发展、经济推动中充分践行创新的发展理念, 转变成为主要依靠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内涵式发展。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针对这些问题在推动自创区建设发展, 城市创新发展方面, 通过对比, 对大力推进自创区建设, 切实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要解放思想“谋长远”。“不谋万世者, 不足谋一时”。纵观中关村、浦东、武汉、苏南等地的创新发展, 没有五到十年的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功成不必在我”。南京高新区集全省之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北斗导航基地, 得到国家总参、总装备部、江苏省委支持, 避免同质化竞争;苏州工业园“十年磨一剑”, 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国最好。这些经验告诉我们, 创新发展成效绝非一蹴而就, 更不能一哄而上, 务必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来抓。

第二, 要突破资源要素的地域限制。作为中部城市, 资源禀赋等先天条件相较于东部沿海等地优势较弱, 因此借势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不仅要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的机遇, 还要借助发达地区成熟园区之势, 密切与这些主导产业与本地相同的发达园区, 不仅可以“拾漏”一些与发达园区不相适应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借助发达园区的高端平台、成熟的渠道,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为本地企业提供便利和服务。

第三, 创新发展的产业、研究机构等载体的建设要统筹布局, 不能只是拼数字、要形式, 关键是能否发挥孵化作用、能否行之有效、落到实处。遵循“产业在哪、平台在哪”的原则, 集中力量打造, 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推进。

第四, 要营造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的打造是个系统工程, 首先是要对于创新型企业、技术、人才一定要优先开发、优先投入和优先保障。要不断完善各项奖补政策措施, 激励机制, 要让创新人才、科研队伍引得来、留得住, 从而为创新发展营造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基础环境。其次, 要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为“创新”在中原大地上持续发力保驾护航。例如:构建创新综合性服务平台, 通过深度整合各项创新配套政策、投融资项目、地区审批渠道等资源, 让各种创新要素在这里集聚, 为创新人才、科研团队提供全方位保障性服务, 没有后顾之忧, 从而为创新发展营造一个强有力的软环境。

习总书记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科学指南。因此, 在经济发展中更要沿着这个指导路线, 明确重点, 强力推进, 继续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 建好、用好自创区这个创新平台, 以自创区为契机, 着力提升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 将创新发展切实转化为能够带动中部地区经济转型提质发展的强大引擎。争取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和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真正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家自是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创新示范区, 作为实施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 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既是荣誉, 更是机遇。在全国各地普遍采用土地优惠、税收奖励、人才资助等趋于同化的支持政策吸引下, 如何抬高服务视野, 延展服务理念, 前伸服务触角, 优化服务功能, 既能体现地方独特、契合创新需求, 又能有利于持续发展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是实现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创新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建设,政府服务

上一篇: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应对策略分析下一篇:关于民政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