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2-12-16

1 问题提出

1.1 自强教育既是历史的, 又是现代的选择

《易传》的《乾·象》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中也说:“自求多福”。孔子赞赏“刚毅”的性格, 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的人。孟子则从反面强调:“自弃者, 不可与有为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 自强才能自立。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得好:“眼前多少难甘事, 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 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也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 社会上存在一股以“反传统”为时髦的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伦理首选滑坡和民族凝聚力涣散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说, 自强教育既是历史的, 又是现代的, 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现代表达。

1.2 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的实际呼唤自强教育

今天, 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正处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成长时期, 本应该是对人生充满惊奇, 喜爱、憧憬、自信、自立……然而, 实际上却有一些高中学生不思进取, 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 特别是一些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或敏感的学生, 则更深深地陷入得过且过、听天由命、自暴自弃的痛苦之中, 感受不到人生的意义, 找不到人生存在的价值, 更甚者放弃了年轻的生命。笔者对所在民族地区高中2185名在校生进行了自强意识问卷和访谈, 在与高中生共同探讨有关自强教育时, 他们的渴望、好奇之心令人激动和叹息, 他们热切盼望提高自己的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开发脑潜能, 取得学业上的进步。而这些正是自强教育的范围, 民族地区高中的实际决定了必须实施自强教育。

1.3 自强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马克思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种占有的结果, 就是“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 展示出自己的创造才华。”一个和谐自由发展的个性, 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完善的智力结构、道德意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 从而逐步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获得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广阔空间, 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真正践行“以实践促自强, 以自强促发展”的民族特色教育, 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信念、行为方式, 它以自我的自觉性、自主性、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劳动去获得不断认识、发展、完善、实现、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这与素质教育的架构是一致的, 在知、情、意、行的要求上也是统一的。

2 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所谓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 就是以引领民族地区高中生探索与认识自强的意义、欣赏自强、体验自强、传承自强, 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人生境界的提升的需要。2003年底, 我校承担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研究”。二年多来, 我们组织力量进行调查, 探索与实践研究, 确定了以树立理念为先, 铸造自强教育——民族学子当自强, 以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实践为主, 学科渗透为辅,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全方位体系, 探索构建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模式, 找到了适合民族地区高中开展自强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1 确立自强教育理念

“自强教育”是自身潜能开发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人的素质, 特别是现代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造历史的动力。民族地区高中教师担负着发展人、发展民族经济、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尤其要充分认识自我,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追求自我的价值力量、追求自我的个性和创造性, 并用自我的人格、个性、创造性去感染、催化教育对象的生命, 以便实现其自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动性, 最终达到使民族地区高中自立自强的目的。

2.2 挖掘乡土历史, 铸造自强教育

自强教育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它像血脉一样深深地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生活实践蕴含着一定时代的自强教育, 人类又在自觉地发展着这种教育。民族地区也不例外。

翻开乡土历史, 自古以来, 生活在萌渚岭这片土地上的瑶、汉同胞, 在恶劣的“边蛮之地”中, 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 而且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这里, 由于受自然环境和长期积淀的历史因素影响, 瑶、汉同胞靠山吃山, 饱受磨难, 保持着洒脱超然的心态, 保持着主体的独立性, 坚持主体的力量, 发展着“自强不息, 拼搏不止, 不懈追求”的大山教育。这种教, 规范和促进着大山人的社会持续性发展或得到调整。大山的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 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坚强不屈、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这是自强教育资源的真实体现, 是民族地区高中活生生的“校本教材”。

2.3 建构创新实践活动, 丰富自强教育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它通过探究、访问、调查、操作、服务等方式, 注重对活动过程的体验、感悟、突破教材的局限性, 提高学生兴趣, 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一, 每年的九月为自强教育月。学校举办了家乡英烈事迹报告会, 家乡名人自强故事会, 介绍了瑶族始祖——盘王;近代中国反侵略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王德榜;无产阶级的先锋, 劳工运动健将——李启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强悍正义的档案先驱, 中共创始人之一, 满洲省委书记——陈为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顾委常委江华同志等。

第二, 以生动形象, 图文并茂的形式举办大山民族自强民谣、诗文朗诵会和自强民艺、民俗摄影、剪报、图片展览会。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渊源, 传颂本民族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优秀品德, 激励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为建设和谐家乡服务。

第三, 根据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 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了《江华二中之歌》、《萌渚钟韵》、《舞动青春》等音乐电视作品, 诗歌、短剧。学生在观看、吟唱中起到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作用。

2.4 挖掘学科自强资源, 激活深化自强教育

学生的道德认识是从具体的人物形象开始的, 道德榜样具有直观形象的作用。自强人物的形象最能激起高中生的奋发激情。为此, 在开展自强教育研究过程中, 我们精选了中华民族美德故事、名言中“自强教育”的典范, 编写了《自强之路》、《青松傲雪》、《萌渚钟韵》等校本读本, 创办了《凤山教育研究》、《桂园》等内部刊物, 利用主题系列活动、周专项活动、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国旗下的讲话、重要假日活动、学科渗透活动、艺术周 (节) 、每日我自强等活动系列, 把自强教育融入高中生活, 对自强精神加以弘扬、培育, 进行融会贯通, 使之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生活性、民族性、教育性, 并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以学科学习和课题研究相统一的手段, 挖掘学生内蕴的巨大潜力, 传承弘扬自强精神, 发展自强教育。

自强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1) 针对民族地区高中及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自强教育活动课内容, 使学生受到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教育, 形成良好的道德表象, 达到自强教育的目的。

2) 课堂提问、练习成为自强教育的源泉。

3) 教师、学生交流用语要充满鼓动、自信、自强, 保护师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课堂气氛和谐、自然、民主。

2.5 环境文化熏陶,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自强教育网络体系

2.5.1 我们建立以学校文化为基点, 以管理者 (辅以家庭、社区) 、教师、学生为维度的“民族高中自强教育三维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 民族高中自强教育的发展环境“体积”大小, 主要取决于三个维度的“长度”。学生的自强教育发展受到民族高中自强教育发展环境和管理者、教师两个维度的影响, 即民族高中自强教育发展环境是感染、驱动着学生自强教育的条件, 管理者、教师的自强教育是学生自强教育的样榜和诱因, 学生的自强教育是管理者、教师自强教育的外在体现。因此, 学校通过画廊、壁画、标语、对联、诗墙、自强栏、板报、男子汉宣言、巾帼誓词、班级宣战书等方式, 营造一种“懒惰耻, 今日雪;黄赌毒, 永绝灭。敢上九重天、下海捉鳖。历经万难莫气馁, 笔底心雄洒热血。冠群英, 竞数代风流, 千秋业 (满江红·春绿凤山) ”的教育文化氛围, 使这种文化氛围所蕴含的自强精神因素、信息因素、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弥漫于师生之间, 似乎不见, 却处处可见。

2.5.2 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自强教育网络体系

1) 自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自强教育是整体的、完整的, 自强教育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校内, 整个社会环境是高中学生自强教育的大环境, 特别是社区应为学校开展自强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 通过家长委员会共同解决社区自强教育问题, 先后邀请了县老干所、县文化局、县宣传部、县政法委等单位的领导、专家来校向学生作自强教育报告, 与新华书店等单位一起组织开展《中国男孩-洪战辉》读书教育活动, 与县影剧院一起在假日举办“自强教育影片展映月”活动等, 这对弘扬、培育自强精神, 发展自强教育,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自强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品格的第一所重要的学校, 每个人都在家庭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最好或最坏的教育熏陶。为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 邀请了专家教授及本校有专长的教师向家长传授“自强教育”等知识和方法, 并要求家长做自强表率, 感染孩子。同时, 学校配备了《家校联系薄》, 每周定期与家长联系1次, 及时相互反馈学生家校自我自强教育情况, 促使学生成为自强教育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2.6 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模式

两年多来, 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 逐步形成了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模式, 即先师后生, 以生促师, 师生俱进, 高中自强。

2.6.1 教师自强教育

操作方法与目标: (1) 通过多元培训, 开发教师工作闪亮点,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一支奋发图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 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 激活自强构想; (3) 通过学科渗透, 挖掘自强教育资源, 实现学科自强、自立; (4) 通过教育手段、技能的改革, 改进教育方法, 激发好奇心、责任心、爱心, 增强教育服务自强意识。

2.6.2 学生自强教育

操作方法与目标: (1) 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了解认识了自身的价值, 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获得了自信、自强的体验、感悟; (2) 通过心理训练和心理暗示, 及时调整不良心理状态、排除心理障碍, 提高心理素质; (3) 通过体能训练, 增强健身意识, 提高身体素质; (4) 通过正确认识挫折, 增强自信, 促进自强。 (5) 通过参加综活实践活动, 拓展学习生活空间, 发展个性、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实现自强。

2.6.3 决策者 (辅以家长、社区) 自强教育

操作方法与目标: (1) 确立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用和谐环境感染人、教育人、发展人, 促进校本管理、科研自强; (2) 通过法制、校园文化家园建设, 优化学校人文环境, 营造自强文化氛围, 张扬自强风帆; (3) 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 完善自强教育网络体系, 营造大自强教育环境。

2.6.4 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模式框图

总之, 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仍属初级阶段, 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并以此作为民族高中教育的切入点, 使学生通过自强教育探究学习、训练, 学会自信自强自立,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 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可持续发展, 激活民族高中特色。

摘要:针对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自强文化缺位”和高中德育效能降低的现象, 提出将“自强教育”列为民族地区高中德育的切入点, 着重探讨如何在民族地区高中将“自强教育”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以期提高民族高中教育实效。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自强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庆茂, 余拱焰, 金雍城主编.成功教育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5第1版.

[2] 周楠丁等, 教师自能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湘当代教育论坛, 2004.10.67.

[3] 李垂庆.江华学子当自强, 凤山教育研究, 2006 (1) .

[4] 艾明, 冯会惠.解读安丘四中高分背后的信心教育, 中国教育师报, 2007.1.10, C4.

[5]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编写委员会,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第1版.

上一篇:宜宾县2005~2008年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回顾性分析下一篇:浅论二胡演奏中的想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