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要坚持“五个统一”——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2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 是垫江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蓝图和总体方略, 是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最佳路径。全面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 把垫江建设成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 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光荣使命。

古人曰: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在区县教育百舸争流求发展、千帆竞发谋跨越的新形势下, 教育发展必将演变为“百舸争流, 善楫者先”。当前, 垫江教育要抢抓新机遇, 破解新矛盾, 谋求新跨越, 缺的不是思想, 而是求实奋进的策略;差的不是信心, 而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少的不是勇气, 而是超凡脱俗的方式。因此, 要很好地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 实现垫江教育跨越式发展, 必须坚持近期与中期、务虚与务实、宏观与微观、速度与质量、传承与创新这“五个统一”。

一、近期与中期相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要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示范县、打造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县 (区) 行列, 也必然既是长期艰巨的, 又是循序渐进的。“后发先至”战略提出, 垫江教育发展的近期目标是,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跨越为工作主线, 切实把握十大切入点、努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全面完成2010—2011学年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在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建设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中期目标是, 在2014年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框架体系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框架体系, 初步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县跨越;远期目标是, 在2020年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 进入人力资源强县 (区) 行列。可见, 这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战略部署, 也是一个步步为营的实施策略。因此, 全县教育系统既要有长远眼光, 更要立足当前实际, 尤其要着力把抓近期和抓中期统一起来。实践中, 无论是县教委及机关各科室 (中心) , 还是各片区、乡镇及各级各类学校, 重点要把握三点:一是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要着眼未来, 明确方向, 瞄准目标, 理清思路。树立长期作战、持久奋斗的思想,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 避免步伐紊乱。多抓促发展、利长远的大项目, 少搞急功近利、一锤子买卖的小动作。二是要有统筹谋划。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垫江教育“后发先至”战略, 结合片区、乡镇和学校发展实际, 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分阶段落实目标任务、推进发展项目, 使全县教育近期发展和中期发展有机融入、有序贯彻到各片区、各乡镇、各学校和各类教育中去。三是要有现实行动。无论近期目标还是中期目标, 任务都重、时间都紧、要求都高, 这就需要把握工作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作风, 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 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争创发展中的实际成效。要多做打基础的事, 少干只求眼前利益的事。只要脚踏实地, 稳扎稳打, 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目标任务都是能够实现的。

二、务虚与务实相统一

马克思曾形象地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 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样。这里的“图样设计”与“房屋建筑”, 其实就是指务虚与务实。一般来说, 务虚, 就是在工作前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 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务实, 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 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我们拟定战略研究报告、开展“后发先至”大讨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等等, 是务虚;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五个校园”、实施“三名工程 (名师名校长名学校) ”, 等等, 是务实。但有的同志认为, 务虚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务实才是真功夫、办实事。其实, 这是对务虚与务实的误解。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必要的务虚, 那么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 只能盲目瞎转;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一言以蔽之, 务虚与务实是“后发先至”战略全面实施的两个轮子, 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必须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统一。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 都要正确处理务虚和务实的关系, 都要全面掌握务虚与务实这两个基本功, 从而提升素质, 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后发先至”战略。一是要加强学习。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要深入调研。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了解一线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摸清问题症节、探寻客观规律、提出对策建议, 从而牢牢把握对教育工作的话语权,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三是要讲究方法。无论是机关工作还是学校工作, 都可谓千头万绪, 纷繁复杂。如果不分轻重缓急, 眉毛胡子一把抓, 必将事倍功半。这就需要抓主要矛盾, 抓关键问题, 讲虚实结合,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以实为本。教育发展, 重在务实。在做到虚实并重、兼容相济的基础上, 一定要以实为本, 鼓实劲、办实事、下实功。

三、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毛泽东有句名言, 叫“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中国还有句老话, 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强调的其实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把握和始终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宏观指全局、整体、系统及面上的大的方面, 微观指局部、个体、部分、点上的小的因素。一般来讲, 宏观反映的对目标和趋势的大方向认识, 具有定位、指导和引领作用, 强调高瞻远瞩;微观反映的是对眼下实际情况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盘算, 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强调脚踏实地。由此可见, 宏观与微观就是整体和部分、虚与实的关系, 是俯仰视角的配合状况。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点:一是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后发先至”战略相对于“三名工程”、布局调整规划等文件方案, 是宏观;相对于国家和重庆教育规划纲要, 又是微观;教委相对于各科室 (中心) 和各片区、乡镇、学校, 是宏观;相对于县政府以及全县大局来讲, 又是微观。二是宏观是由微观构成的。微观是宏观的现实基础。既然相对于全国、全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工作全局, 教育工作及教委是微观, 那就需要我们不尚空谈, 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唯有各个微观实体“低头拉好车”, 宏观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三是微观须在宏观指导下工作。任何宏观的思路韬略都依赖微观行动来实施, 任何微观的行动缺乏宏观的指引必然方向迷失。因此, 我们必须把握自身特点, 了解宏观全局、抬头看好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后发先至”战略中, 必须立足全局, 着眼宏观, 以微观为切入点, 切实把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起来。一是要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谋划上超前思考, 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中预见和把握发展大势, 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做到领先一步, 高人一筹。二是要坚持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正确处理两者间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立足宏观, 高屋建瓴地谋思路、寻对策;立足微观, 脚踏实地地抓落实、求突破。三是要坚持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善于把握客观规律和工作特色, 在虚实之间寻求结合点, 搞好规划部署, 做好安排调控, 落实具体任务, 切实把宏观理论转化为微观操作, 使微观项目巩固宏观战略基础。

四、速度与质量相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发展问题时曾强调:“质量效益上不去, 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 最终也会掉下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 说的也是质量和速度的问题。“好”是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快”是对发展速度的强调。质量和速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速度是质量的体现, 质量是速度的保证, 质量是大前提, 速度处于从属地位, 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但无论是用“纵尺”分析、“横尺”比较, 还是用“国尺”衡量, 还存在教育经费缺口较大、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优质资源严重不足、高中教育差距明显、职教振兴压大巨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等突出问题。因此, 加快实现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 必须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整体实力。在“后发先至”战略中, 我们提出“提速提档、奔跑前行”, 要的就是速度;我们实施“三名工程、质量兴教工程”, 要的就是质量, 也就是把“好”与“快”有机结合起来, 把速度与质量统一起来, 把两者贯穿于改革发展、教育教学、工程项目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去。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 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更是推动垫江教育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践中要注意四点: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 从而引领全县以及一个片区、一个乡镇和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机制改革为重点, 立足县域、片区、乡镇和学校实际, 大担探索和试验,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教学方式, 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把握核心任务。始终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注重学校及教育内涵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 在培育名教师、名校长和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上做文章。四是注重均衡发展。把均衡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致力职业教育优先发展。

五、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谓传承, 是指对旧事物的或者传统的事物中的优良的事物进行继承, 是否定中的肯定, 克服中的保留;所谓创新, 是指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是“扬弃”, 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传承与创新的哲学内涵, 揭示了两者之间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此构成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永恒运动的前进过程。教育事业不是化石, 是活的生命, 是在创新中传承的, 又必然在传承中创新。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既有千年古县的沃土, 又有文化大县的滋养, 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上世纪, 垫江教育曾领跑周边地区近20年;本世纪初, 由于诸多因素制约, 垫江教育发展速度渐缓;近年来, 通过谋划实施“后发先至”战略, 垫江教育迈入了跨越发展的轨道。但与渝西地区以及主城区相比, 垫江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优质资源、学校核心竞争力等, 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怎么办?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忠县高考质量何以多年雄居渝东区县榜首?因为他们通过多年的品牌打造, 拥有了适合自己县情的“三驾马车” (忠县中学、拔山中学和忠州中学) 驱前、五所高完中紧随其后的合理布局, 以及实行划片招生政策、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态势。涪陵教育为何后来居上?因为通过人事体制机制创新, 大量吸纳了各路教育精英。垫江教育如何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从传承方面看:党政重视教育、社会关注教育、群众支持教育、教师爱岗敬业, 这些优良传统不能丢;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务实、奋勇争先的工作作风, 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应当发扬光大!近年来形成的坚持战略思想引领发展方向、依靠规范管理提升教育形象、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倡导务实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秀经验务必大力弘扬。对于一个片区、一个乡镇、一所学校来讲,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 也必然形成了一些传统和经验。对此, 各地各校也要坚持批判性、动态性和发挥优势原则, 大力传承和弘扬本地本校的优良传统, 全面打造和推广本地本校的典型经验, 深入挖掘本地校的丰厚资源, 并赋予新的内涵。从创新方面看:我们谋划实施“后发先至”战略, 是创新;推行校长“考选制”、探索实施教委机关和学校优秀干部职工交叉挂职锻炼制度, 也是创新;建立镇域均衡教育试点、培育素质教育改革示范点, 等等, 还是创新。对此,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予以贯彻, 以求真务实作风予以落实。创新无止境, 也不是无源之水。要善于把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以制度机制创新为重点, 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投入、干部队伍、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改革, 促进学校发展、教育跨越的活力充分涌流。

上一篇:疏浚工程的环境监理下一篇: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