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2022-08-21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简介》 教案

学校:柘城职教中心 教师:李艳秋

《农作物生产简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

2.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深知农作物生产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生产发展的基础。 2.理解农民的重要性进而体会父母的不容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农作物概念及分类 2. 耕作制度和种植制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农作物的分类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俗语“民以食为天”,表达了人与食物的关系,食物的自给自足,才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这些食物怎么来的呢?对,我们都知道农民们田地里种植的一些俗称的“庄稼”,就是这些食物的来源,而在我们专业里呢,我们称他们为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科技生产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作物生产简介这一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学习 农作物的概念及分类 农作物生产技术 耕作制度

下面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引导讨论、分析并回答。本节课我提出的问题是: 【板书】(1)什么叫农作物?(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常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芝麻、棉花、烟草、水稻等等,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注:有些农作物可能有几种用途) (3)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的概念。

师:好,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请用15分钟时间仔细的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的答案。 15分钟后,师生结合问题和重难点共同深度探究,归纳总结。 农作物 【板书】

(一)概念

师:先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什么是农作物及其分类,找一学生回答。

生:农作物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 师:想一下刚刚的第二个问题,农作物有几种分类方法呢?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等,这些农作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板书】

(二)分类

生:两种,一种是通常的分类方法就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还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

师:对。第一种分类方法又可以分为4类,而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来分类,也可以有5种不同的类别。具体的内容在课本的1~2页,好,在课本上画出。 【板书】1.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麦类、水稻、玉米和高粱等)、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和蚕豆等)和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和山药等)。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棉花和大麻等)、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和红花等)、糖料作物(甘蔗和甜菜等)、嗜好性作物(烟草、咖啡、茶叶、薄荷和可可等)和其他作物(桑、橡胶和芦苇等)。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旱生的豆科、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和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主要有三

七、天麻、人参、枸杞和何首乌等。 2.根据农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来分类(略) 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等一系列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下面我们再看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农作物生产技术。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师:我们刚刚知道了农作物的概念,那什么是农作物生产技术呢?下面看一下课本第三页,在课本上画出来。 生:...... 【板书】

(一)概念

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使用安全规范,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如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施肥、灌排水、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师:那农作物生产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接着往下看课本,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了解)

师:了解了特点后,再接着看一下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板书】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师:在课本上画一下,一共两条。 生:„„

【板书】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师:第四个问题作为了解的一个内容,我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 【板书】

(四)我国(省)农作物生产概况

师:简单的来说,给你一块地你是不是得先解决种什么农作物,确定后在考虑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最后不同生长季节或不同年份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好,等你种上之后,又要考虑锄草,施肥,灌水问题了,这就是最后要学的一个知识点,耕作制度。 【板书】

三、耕作制度 师:先说什么是耕作制度,在课本第4页找到划一下。在划的时候找出耕作制度包括几部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其中,种植制度是中心,养地制度是基础。 师:很好,在课本找到各自的概念划一下。

【板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其中,种植制度是中心,养地制度是基础。

师:这就是本节课的所有内容,现在来回忆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注意本节的重点内容,下节课我提问,另外,本节课的作业是:

作业:1.名词解释:农作物耕作制度养地制度种植制度 2.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3.试述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第二篇: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教案

《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

教 案

教学题目: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统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农作物种植业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与农作物产量统计,为学员成为优秀的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及农村基层干部等在农村工作的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农作物总产量的统计原则 教学难点:粮食作物占用耕地面积计算的单产 教学过程:

导言:采用动画导言的方式,提出统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切入主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它的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以信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农业生产统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教学过程:

一、 作物分类

农作物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通常有下面两种分类方法

(一)按农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

按产品主要经济作物分类,分为粮食作物、油类作物、棉花、麻类、糖类、烟火药材类、瓜类和其他作物。

(二)按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分类

其中分为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夏收作物是指上年秋冬播种当年夏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小麦、大麦、蚕豆、豌豆、油菜、草籽等。

2

秋收作物是指当年春夏和夏秋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作物,主要是稻谷、玉米、棉花、烟叶、芝麻等。

二、 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

指实际播种或移栽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通常用市亩或公顷表示。①反映农业生产规模②耕地的利用情况③各项作业劳动量④生产资料投入量⑤总产量。

特殊情况,按下列规定计算播种面积:

1.补种、改种的面积

播种季节结束之后补种或改种,原种植面积仍计算播种面积,新补种或改种作物按复种作物计算播种面积。

2.作物秧苗生长不齐(不全)时的面积

作物秧苗疏落不齐或缺苗断垄,不论是否补植(补苗),均按全部面积计算播种面积。

3.移植作物的面积

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甘薯、烟叶等,应按移植后的面积计算播种面积,原秧畦(秧田) 不应计算为播种面积。

4.非耕地上种植作物的面积

在非耕地上种植或间种作物,要按实际情况计算 播种面积。在园地、林地的空隙地上间种的作物,播种面积可按用种量折算或估算。

5.间种、混种作物的面积

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同一亩耕地间种、混种不同作物, 各作物播种面积之和只算一亩,要根据所占面积的比例分别计入各该作物播种面积内。

6、复种、套种作物的面积

复种是指在同一年内,在同一耕地上,

3

先后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作物。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第一种作物收获之前种植第二种作物。复种或套种作物应各算一次播种面积。

7.多年生作物的面积

指播种一次连续多年生长、多次收获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如苎麻、大黄、元参、苜蓿等。两种计算方法:按实际播种时间计算全年总播种面积时,只计当年各季新植面积之和;按收获产 品时间计算全年总播种面积时,等于当年新植面积,加上留存在 当年成活面积之和。

8.再生作物的面积

指作物收割后,从根茎上再度萌发生长的作物,如再生稻、再生烟、再生高粱。再生作物即使有产品收获也不另算播种面积。

9.蔬菜作物的面积

专业性菜园或固定菜地上种植的蔬菜面积单独统计。单种或套种的蔬菜,按实际播种面积计算;韭菜等多年生蔬菜,年计算一次播种面积;间种或混种的蔬菜,按占地比例分摊或按用种量折算。蔬菜和大田作物套种或轮种,播种面积分别计算。

(二)农作物收获面积

农作物收获面积

指在播种面积中实际收获产品的面积,也用市亩或公顷表示。

收获面积的计算

一般是收获一次, 计算一次收获面积;但对再生作物,只计算一次收获面积;对分期分批收获产品的同季作物 (如甘蔗),亦不能重复计算收获面积。

全年总收获面积

就是本日历内各个季节农作物收获面积 之和。

4

三、农作物产量统计

(一)农作物总产量

指实际收获的农作物产品总量。通常用市斤、公斤或吨表示。

农作物总产量统计原则:第一,农作物总产量是指全社会的总产量。不论产量多少、计划内外、合同内外及经济类型,也不论是商品量还是自用量,都要统计产量。第二,农作物总产量只能是某种或某类作物的总产量。必须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和《农作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统计。第三,农作物总产量一般是晒干、扬净、入库的实际总产量。只能收获新鲜产品的作物,则按新鲜产品计算产量,未入库的产量,要加以匡算。

(二)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简称单产,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农作物产品数量,通常用市斤/亩或公斤/公顷表示,前者又称亩产。

农作物单产指标:

1.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单产是农作物总产量与相应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之比。

2.按收获面积计算的单产是农作物总产量与相应的农作物收获面积之比。

3.按粮食作物占用耕地面积计算的单产粮食耕地每亩平均年产量

简称粮食耕地亩产。指全年粮食作物占用的耕地面积上平均每亩所生产的粮食产量。粮食占用耕地面积有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根据当年粮食作物种植情况,由基层生产单位逐块核实,

5

逐级上报、层层汇总来确定粮食占用耕地面积。间接计算法: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由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经过调整的耕地复种指数,反推出粮食占用耕地面积。

(三)果茶桑生产统计

果树、茶树、桑树在植物学上属于木本植物,但其生产集约化程度很高,现行统计制度规定,果、茶、桑生产属于种植业生产。

1、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

(1)果园面积是指成片种植果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面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不包括苗圃面积;零星果树不计算面积。

(2)水果产量是指从果树上采摘的全部水果产量。不论自食还是出售,一律统计在内。水果产量按鲜果重量计算,已加工成干果的,如葡萄干、柿饼、桔饼、干枣等必须折算成鲜果产量。

2、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

(1)茶园面积

是指成片种植茶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面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不包括苗圃面积;零星茶树也不计算面积。

(2)茶叶产量

指从茶树上采摘的全部茶叶产量。包括从茶园和零星茶树上以及荒芜未垦复的茶树上所采摘的茶叶。茶叶产量按干毛茶重量计算。

3.桑园面积和桑叶产量

(1)桑园面积

指成片种植桑树的土地面积。按调查时实有的面

6

积计算,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当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也包括以桑造林、水土保持桑林面积和以收桑为主的桑林面积。零星桑树不计算面积。

(2)桑叶产量

指从桑树上采摘的全部桑叶产量。由于桑叶采收量大、采收次数频繁,不便于直接统计产量,可根据单位鲜茧产量耗用桑叶量和桑蚕茧总产量进行推算。

小结: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需要大家了解的是农作物种植业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和收获面积统计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农作物的产量统计方法。

作业: 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收获面积作用与内容有何不同?

第三篇:《第一章粮食作物生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薯类作物生产

2、理解: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

3、识记:豆类作物的种类。

4、应用: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

二、教学重难点

禾谷类作物栽培的环境条件和栽培要点

三、教学过程

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作物。

在这一章里主要介绍这样几个方面: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生产。

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既是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养殖业的基础。所以首先要非常明确粮食生产对国家的意义。

1、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所以有所谓粮食安全问题,还开过多国首脑会议。我国粮食生产成就举世公认,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 %(新土壤普查统计数据耕地面积13253万公顷,占世界10%),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2%。这样少的耕地,养活了这么多的人口,成就的确很大,但不能盲目乐观,粮食生产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人口的发展、耕地的减少(耕地面积从1957年以来,每年平均减少49万公顷,近几年,平均年减少有所缓和,但减少是总趋势)、土地的恶化(减少的往往是质量较好的土地)、环境的污染等都给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解决。粮食生产不稳定将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价格体系的紊乱和经济波动。政府一向重视粮食生产,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国家大幅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粮食连年增产,不少地区取消了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1985~1989年,播种面积减少,总产下降并连续四年徘徊。到1990年后,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投入、资金及政策方面采取多种办法鼓励粮食生产。1995年实行的“粮食省长负责制”,在保障粮食面积、投入、供求区域平衡乃至推动区域间粮食市场发育等方面,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1995年,国家实行稳定粮食定购数量和价格,议价粮坚持实行市场收购的政策。1996年,国家再次调高了粮食收购价格。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5.045亿吨。粮食丰收后,数次出现农民卖粮难,而且粮价低,投入高,使得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200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5264亿吨。粮食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今年,特别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粮,比如给直接给农民种粮补贴,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在农业部制定的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中,对主要粮食作物中的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等的发展都有明确的预期目标、主攻方向及要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将解决制作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专用小麦品种缺乏问题,解决现有小麦品种出粉率和面粉色泽等磨粉品质普遍偏差,附加值低的问题。专用玉米重点是培育优质饲料专用、工业加工专用的玉米新品种。高油大豆培育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含油量和提高单产。

2、实现粮食安全标准是什么? 实现粮食安全的标准: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3、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弱化;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粮食供给的结构矛盾;优质、专用农产品数量不足;加工能力不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劳动者素质偏低。因而在生产中抓住时机,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新品种的生产,切实保证它们的优良质量,是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4、粮食生产的潜力和对策

粮食生产的潜力和对策包括:低产田改造、复种指数提高和新技术推广;资源保护、加工增值、科技教育和资金投入。

5、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有两种形式,即农户储藏和国家储藏,特别是国家实行了粮食储备制度,国家储藏尤其重要。

粮食储藏安全的环境:低温、干燥、

6、加工

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正在有机地结合,成一种全新的工业部门。当然农产品加工业也可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这是要特别注意防止的。另外在食品工业的生产、转化、包装、储存和运输等阶段,都可能出现食物被微生物污染及防腐剂、添加剂和其它物质的不适当使用,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生产者必须注意。

(二)禾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中总产量最高的就是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水稻要扩大北方稻区恢复南方稻田面积;坚持多熟制技术;实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旱育稀植、抛秧、直播、再生稻等技术;实施“品种更新与种子优质”技术;实施培育地力和科学施肥技术;实施“化学调控”技术;实施“植物保护技术”,特别注意无公害生产技术;实施低产田改良工程;实施吨粮田工程。直至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依然停留在200公斤左右。“三系法像包办婚姻,两系法是自由恋爱,超级稻是独身主义”,这是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演变过程的形象比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800公斤,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面积不足,关键是优良品种比例较小,要继续推广小麦高产技术和优质品种。玉米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和适于深加工的工业原料作物。近几年,我国玉米出口量较大。其他禾谷类作物,大麦、燕麦(燕麦片)、荞麦、黑麦、高粱(酿酒)、谷子、黍、薏苡等,有些属于有一定保健价值的小杂粮,有些属于生育期短,可用于灾后补种的。

1、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

根为须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有些象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所以把它称做为须根系。它是由种子根和不定根组成的。所以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例如小麦就算是须根系。由胚根生长形成的一条主根就是种子根,在幼苗期起吸收水分和支撑作用,一般在不定根形成以后就逐渐枯死。不定根是从茎节上生出的,在每个未伸长节间的茎节上都会长出若干条不定根,且越向上的茎节上长出的根越粗,数量也越多,伸长节间的茎节上不再长根。以水稻为例,水稻根系主要集中在0~20厘米的耕作层内,占总根量的90%以上。在生育前期根系主要横向发展,生育中期根系才穿过犁底层,伸入土壤下层,迅速向下发展,到抽穗前后就基本停止生长。浮根在幼穗分化期形成,分布在5厘米的表土层中,在抽穗后继续伸长,直到成熟。稻根的颜色有白色、黄褐色和黑色之分,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根系活力。白色根的活力最强,黄褐色根活力下降,而黑根已基本失去活力。这和我们人的头发从黑发到花白再到白色的变化正好相反。通过栽培管理,保持根系活力,减少黑根的发生,是获得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水稻根系与地上部生育有密切关系。只有根系发达,地上部器官生长才能旺盛,“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那水稻根系有些什么重要作用呢?它除了有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向根际分泌氧气等主要功能外,还有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后两者都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节间密集不伸长,中上部节间伸长。叶互生,每节着生一叶,禾谷类作物的主茎叶片数目是比较稳定的。

花序有总状、穗状、圆锥、肉穗花序等,通常称为穗。穗由小穗组成。 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成几个生育阶段或生育期。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土壤 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几乎所有农业土壤都可以种植,但要获得高产,需要有良好的土壤条件、丰富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

养分 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三要素的要求,虽然不同作物需要量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看都要求较高。

水分 禾谷类作物的需水量,黍和粟最少,高粱次之,水稻最多,但也随栽培技术、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温度小麦、大麦、黑麦等是典型的耐寒作物,其生物学零度一般在0℃左右,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是喜温作物,其生物学零度在10℃以上。

光照小麦、大麦、黑麦等属长日照作物;玉米、水稻、谷子、高粱等属于短日照作物,缩短光照时间可以加速植株发育,使穗提前分化。

3、产量形成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这三个因素,即:

单位面积产量(kg)=(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00×1000) 产量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逐步形成的。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动调节。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并随着个体发育的进程而降低的。

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中补偿能力最大的。分蘖的发生或成穗或死亡,都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有效调节。小穗和小花最后的结实,也反映了自身的调节,粒数和粒重是最后可适应调节的因素。 可见,禾谷类作物产量因素的自动调节作用,是生长后期的产量因素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根据不同的地力条件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调节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禾谷类作物高产的关键。

4、栽培要点

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主要是在轮作与整地、播种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浇水等方面。

(三)豆类作物

本章介绍豆类作物的主要栽培种,有大豆、豌豆、绿豆、小豆、蚕豆、饭豆等。豆类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位置。各种豆类作物的加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豆类的种植和加工,也是农民致富的方式。

1、形态特征 食用豆类作物是双子叶显花植物,属于豆科。

根为圆锥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根组成。茎为草质或木质,多数柔软易倒伏。茎秆大多呈圆筒形,内部充实,如大豆、小豆等;有四方形而内部中空的,如蚕豆、豌豆等。叶为豆类作物的叶群由阔叶组成,遮光性强,群体内部透光差,光的利用主要在群体的上层叶内进行。花及花序为总状花序,花朵排列较密,蝶形花,自花授粉,也有异花授粉的。果实为荚果,多呈扁平或圆筒形。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食用豆类作物对光照的反应有两种类型。豌豆、蚕豆等属于长日照型,大豆、绿豆、豇豆等属于短日照型。

温度食用豆类作物分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喜凉作物(如蚕豆、豌豆),可在南方秋播,北方春播。喜温作物(如大豆、菜豆)一般用于晚春播。

水分豆类作物种子富含蛋白质,吸水膨胀后体积可增大一倍以上,因此发芽时需水较多,在整个生育期中也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 养分豆类作物在生育期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尤其对钙的需求显著高于禾谷类作物。 土壤豆类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较耐瘠薄,但以疏松、保水性良好的土壤为宜。

3、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包括间作轮作、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内容。

(四)薯类作物

共同的特点是:地下部具有特别膨大的块根、块茎或球茎等。薯类作物中我国重要的栽培种有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头等。 本章主要介绍薯类作物中的甘薯和马铃薯,

世界甘薯的栽培面积在亚洲最大,亚洲,我国的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而且分布较广,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马铃薯在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中,总产和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我国的马铃薯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二位。近年加工业(如甘薯脯、淀粉、粉丝、酒精、葡萄糖等加工)的发展促进了这两种薯类的栽培。

薯类作物食用部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同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特别是维生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粮食作物。

薯类作物主要是无性繁殖,常用块根、块茎或球茎繁殖。甘薯喜温暖而对低温反应敏感,最怕霜冻,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2:1:4。

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后,气温超过5℃即可萌发,马铃薯植株正常发育的土壤湿度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在砂壤土中栽培比在粘土中淀粉含量高,马铃薯是高产块茎作物,需肥多,吸钾量大。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与甘薯同。

栽培要点主要包括轮作、间作、整地、播种或栽秧、田间管理几方面内容。

四、复习思考题

1.禾谷类作物的播种技术包括哪几个方面?注意些什么问题?

第一是播前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晒种、选种、药剂拌种等,最好是选用包衣种子。第二是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秋播和春播作物主要根据温度确定播期,夏播作物的播期则由前作收获期确定。第三是确定播种量,播种量主要根据地力水平、品种特性而定。瘠薄田和高产田都应适当稀植,中等肥力田应适当密植。 2.说明禾谷类作物如何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的原则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要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足基肥是禾谷类作物丰产的前提,主要用有机肥作基肥,也可适量加些化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基不同作物,不同产量水平等合理施肥。 3.说明如何对水稻合理浇水。

水稻需水的一般原则是:插秧后,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幼穗分化前排水晾田;长穗期灌好孕穗保胎水,抽穗前晾田;抽穗开花期保持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蜡熟期干干湿湿,以干为主。水稻采用旱种或旱育稀植技术,既节水又高产。 4.简要说明禾谷类作物的栽培要点。

栽培要点从轮作和整地、播种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四方面考虑。禾谷类作物一般可以连作,播前要精细整地。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确定适宜播期、播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降水情况和作物生育需要来确定。

第四篇:农作物小麦生产技术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是

A 小麦的一生B 小麦的生育期

C 小麦的生育时期D 小麦的生活年史

2、小麦的一生被划分成多少个生育时期

A3个B 10个

C12个D 8个

3、小麦的三叶期50%以上主茎第3片叶伸出

A1CMB 2CM

C3CMD 4CM

4、小麦的灌浆期是50%以上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

A70%B 80%

C75%D 100%

5、小麦越冬期的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下

A5B 10

C3D 0

6、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B 水分

C 光照D 养分

7、小麦没通过阶段发育时不能

A 分蘖B 结实

C 长根D 长叶

8、小麦的某一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条件是温度0-7℃,时间15-35天,则这一品种是

A 冬性品种B 春性品种

C 半冬性品种D 反应敏感型品种

9、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

A 引种B 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

C 肥水管理D 确定适宜收获期

10、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 穗数B 株数

C 粒数D 粒重

11、小麦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A 30-50%B 40-60%

C 60-80%D 50-70%

12、用尿素做小麦种肥时每亩用量一般为

A 1.5-2.5公斤B 1-2公斤

C 5公斤D 3-4公斤

13、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A 60-70%B 70-75%

C 75-80%D 80-90%

14、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可播种

A 冬性品种B 半冬性品种

C 春性品种D 半春性品种

15、小麦主要播种方式是

A 点播B 撒播

C 条播D 精播

16、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是

A 1-2CMB 3-4CM

C 5-6CMD 7-8CM

17、小麦播后镇压能起到的作用是

A 提墒B 促进种子萌发

C 除草D 保温

18、小麦的前期生长阶段不包括

A 三叶期B 越冬期

C 返青期D 分蘖期

19、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因素中没有

A 温度B 水分

C 光照D 氧气

20、小麦幼苗的转折期是

A 二叶期B 三叶期

C 四叶期D 五叶期

21、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是

A 1-2℃B 15-20℃

C 30-25℃D 5-10℃

22、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A 40-50%B 50-60%

C 60-70%D 70-80%

23、小麦的分蘖节多处于地表下

A 1CMB 2CM

C 3CMD 4CM

24、正常分蘖发生的规律是当主茎伸出长7片叶时,主茎长出

A 第一分蘖B 第二分蘖

C 第三分蘖D 第四分蘖

25、冬小麦的分蘖高峰期一般在

A 越冬前B 拔节前

C 返青前D 起身前

26、小麦分蘖消亡的顺序为(多选)

A 自内而外B 自外而内

C 自上而下D 先死叶后死心

27、小麦的成蘖规律是

A 主茎成穗率高B 冬前大蘖成穗率高

C 冬前晚蘖成穗率低D 低位蘖成穗率高

28、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是

A 3-5℃B 13-18℃

C 18-20℃D 10-12℃

29、小麦分蘖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

A 40-50%B 50-60%

C 60-70%D 70-80%

30、对促进小麦分蘖最有效的营养元素是

A 氮B 磷

C 钾D 钙

31、小麦90%的根分布于地表下

A 0-20CMB 0-30CM

C 0-40CMD 0-100CM

32、小麦的茎生叶组多数是

A 3片B 5片

C 7片D 9片

33、 有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时间应在

A 出苗前B 二叶前

C三叶前 D 三叶后

34、小麦株的适宜株高是

A 50-60CMB 80-90CM

C 60-80CMC 100-120CM

35、小麦穗的分化始于

A 分蘖期B 越冬期

C 起身期D 拔节期

36、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

A 小穗分化期B 小花分化期

C 护颖原基集分化期D 四分体形成期

37、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

A 孕穗期B 分蘖期

C 开花期D 起身期

38、小麦孕穗水的浇水时间为

A 拔节时B 拔节后15天

C 孕穗时D 起身后拔节前

39、小麦后期生长中心集中到

A 穗上B 子粒上

C 茎秆上D 花上

40、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是时的最适温度是

A 9-11℃B 18-20℃

C 13-18℃D 30℃

41、小麦开花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

A 40-50%B 50-60%

C 60-70%D 70-80%

42、小麦完熟期其小麦子粒含水量降至

A 12%B 20%

C 25%D 40%

43、“硬仁”是小麦什么时期的表现

A 子粒形成期B 面团期

C 蜡熟期D 完熟期

44、小麦收获的最适时期是

A 面团期B 蜡熟期

C 蜡熟末期D 完熟期

45、小麦灌浆期的最适温度是

A 20-22℃B 13-18℃

C 25-30℃D 18-20℃

46、灌浆期要求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

A 60%左右B 70%左右

C 75%左右D 80%左右

47、灌浆水的灌溉时间一般为

A 抽穗后B 开花时

C 开花后5天 C 开花后10天

48、小麦中期的主攻目标是

A 养根护叶B 提高光效

C 穗大粒多D 增加粒数

49、一个麦穗花期通常为

A 1-2天B 3-5天

C 6-8天D 10天左右

50、种用小麦一般收获时间是

A 面团期B 蜡熟期

C 蜡熟末期D 完熟期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小麦在播种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说明小麦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3、怎样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

4、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

5、结合小麦前期的主攻目标提出前期的管理技术措施。

6、小麦前期如何查苗补种?

7、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什么?

8、小麦前期、中期、后期的的生育特点分别是什么?

9、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0、如何浇好小麦孕穗水施好小麦孕穗肥?

三、计算题(10分)

种粮大户王某有麦田12公顷,土壤肥力条件好,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公斤以上,他今年选择的小麦品种是济南17,该品种分蘖力强,单株成穗数为3.5左右,千粒重为40克,每穗粒数30粒左右,播种前测得发芽率是96%。

(1)如果想达到每公顷7950公斤的产量,计划基本苗数应为多少万?(保留一位小数)

(2)如果田间出苗率为90% ,他需要准备多少公斤种子?(保留一位小数)

(3)收获前取样调查结果为每平方米730穗,每穗粒数的27粒,计算每公顷理论产量。(保留

一位小数)

四、综合分析题(30分)

1、做好小麦播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生产中要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

(1)整地标准是什么?棉茬地的整地工作如何进行?

(2)在严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浇底墒水?

(3)如何做小麦的发芽试验?

2、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做到对症下药,因苗管理。

(1)小麦壮苗的标准是什么?

(2)对于旺苗应如何进行管理?

(3)分析形成的各种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3、小麦后期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分析小麦早衰与贪青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

(2)防止青干逼熟的方法有哪些?

(3)防止小麦倒伏的措施有哪些?

(4)小麦控旺转壮的措施有哪些?

六、说明单位行长调查法调查小麦基本苗的步骤并写出出苗率计算公式(10分)

第五篇:农作物安全生产

作物安全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性

新华网洛杉矶2月19日电(记者高原)美国植物病理学家、俄克拉何马州州立大学教授杰奎琳·弗莱彻近日呼吁美国政府加大对农作物的保护,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武器对美发动袭击。

为期5天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19日在旧金山闭幕。弗莱彻在向年会分会之一农业安全研讨会提交的报告中说,恐怖组织利用生物武器袭击美国农业系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保护农业系统的安全直接关

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她说,植物病原体已经对世界一些地区的农作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美国目前没有发现这种病原体,但恐怖组织很容易获得这种病原体,并有可能利用它来袭击美国的农作物。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美国的农作物将要减产,农产品质量将会下降,生产成本将会提高,农产品短缺将导致价格上涨,市场将会丧失,民众将失去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美国社会将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她指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广阔,要对其进行监控十分困难,而且从病原体侵蚀农作物到被发现,需

要一个过程,这就使恐怖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她建议美国政府未雨绸缪,加强防范措施,如严格边境检查、加强对农田的监控、开发快速检测植物病原体的工具以及找到有效遏制病原体蔓延的办法。

1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耕地不能少于15.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2.7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2玉米是主要饲料、其地位不可替代特别是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的需求,提高肉、蛋、奶的供给水平,无疑是需要在玉米生产方面做大文章,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近年来玉米常产在1.2亿吨左右,有9000万吨用于饲料转化,仅有少量玉米直接用于膳食结构的品种粮调剂,由此不难看出玉米生产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生产1.2亿吨玉米,至少需要120万吨玉米种子,这就要求玉米良种化科技贡献份额要有稳定的安全保障,从而保障玉米能够安全生产相对稳定,至少不出

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持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 “园艺作物有害生物控制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于2008年2月24日在京召开。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杜永臣所长、胡鸿处长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植保所、郑州果树所、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浙江省农科院植保与微生物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的43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课题主持人李宝聚研究员介绍了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技术方案、任务与分工、保障措施、预期成果等;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表示: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同心协力,扎实工作,拼搏创新,圆满完成课题任务。

该课题针对制约我国设施园艺作物可持续发展的病虫害问题,以目前设施蔬菜(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花卉(月季、百合、蝴蝶兰、大花蕙兰、非洲菊)、瓜果(草莓、西瓜、甜瓜、葡萄、桃)的主要病虫害为控制对象,从设施土壤节能、环保、无害化消毒技术、主要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新技术、环境友好型抗病诱导技术、病虫害早期预测技术,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研究主要园艺作物有害生物控制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主要设施园艺作物安全生产技术模式,在主产地进行效果验证,并建设设施园艺作物病害诊断与防治网站。该课题对于促进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设施园艺作物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水平,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危害,保障园艺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环境安全,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要意义。

由浙江省农科院牵头,联合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市农科院等单位承担的省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项目“基于生长模型的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日前已结题并通过验收。项目围绕现代化设施蔬菜栽培和管理,运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了农作物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多方面推

动作物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

一、研究了番茄生长模型、拓扑结构模型、器官几何模型的关键算法与植物器官可视化绘制与渲染技

术,开发通用植物器官的可视化模拟系统。

二、开发了由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病虫害数字图像辅助诊断数据库及系统、农业设施远程视频与自动监控系统、蔬菜安全生产质量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应用平台等组成的系列化农作物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系统,涵盖了我省20余种主要农作物的3000余份种质资源、2000余种常见病虫害的彩色标准图谱、300余种常用农药及肥料产品的安全性信息,为农作物生产安全的源头环节控制及农产品质量安

全溯源奠定了基础。

三、研究了传感器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与远程网络传输技术集成,设计开发了基于公用网络的温、光、水、肥及视频图像的农业设施远程自动监控系统。

四、研究了作物模型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从多方面推动安全生产,包括基于农作物生态适应性模型与长势指标动态模型的农作物苗情资料和环境信息安全评估,可实现生长安全预警;基于水肥模型的精确化肥料管理实施低污染施肥和高效肥水耦合技术,从而实现安全施肥;基于模糊聚类与案例推理技术的病虫害诊断防治,实现合理安全用药(包括农药安全间隔期)的预警,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长、对生态环境低释放、农产品低残留,实现安全、生态、低碳、环保。

该项成果在基于上位机模型控制的温、光、水、肥及视频图像的农业设施远程自动监控系统、模型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方面有创新,己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11件,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篇。建立示范基地2个,实际推广面积34万多

亩次,经济效益达8000余万元。

上一篇:啤酒节活动方案报告下一篇:乒乓球社团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