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流通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水果流通范文

水果流通市场调查报告

极探索水果销售新路子 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恭城瑶族自治县赴长沙、武汉、郑州、岳阳

四城市调查水果流通市场报告

为促进全县水果流通工作,解决全县水果销售问题,特别是橙类水果销售难的问题,及时掌握外地水果销售市场情况,畅通我县橙子销路,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销售经验及做法,2005年4月14日~19日,县委、县政府组织流通办人员及县内水果销售大户代表等一行人赴长沙、武汉、郑州、岳阳四城市进行水果销售市场调查和学习。现将调查、学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学习目的

这次调查学习的目的是在我县水果习惯于销售南方城市的基础上,尚未打开北方城市销售市场,为此对北方四城市的水果销售市场作一个调查。同时掌握去年我县水果大蓬车北方行反馈情况。目前,我县水果销售已面临严峻形势,特别是橙子销售,全县还有4万2千多吨未售出,习惯销售的南方城市现在市场不尽人意,很有必要拓开北方市常鉴于此,县委、政府果断决策,派出以水果流通办刘崇卿为组长,以县流通办人员和县内水果销售大户代表等为成员组合成7人的调查小组,赴长沙、武汉、郑州、岳阳等北方城市调查水果销售情况,及时掌握外面水果市场行情,针对我县具体情况,提出对我县水果销售的建议,解决全县水果(尤其是橙子)销售困难问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推动果农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

二、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这次活动,从4月14日早上出发,4月19日凌晨回到恭城,历时6天,到了三省(湖南、湖北、河南)四城市(长沙、武汉、郑州、岳阳),行程近万里。对四城市7个水果大批发市场的销售行情进行了调查。我们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当地市场的销售批发门面老板经营情况进行实地查看、询问;二是与当地销售大户座谈,请他们介绍情况;三是向当地摊位经销商发放我们恭城水果情况宣传资料,并对当地果商宣传我们的优质果品;四是请当地果商品尝我们恭城的橙子样品果,针对销售大户,我们还赠送橙子给他们做销售样品,在当地进行宣传;五是请当地市场管理部门人员、销售果商代表为我们提建议。

(二)16日上午至下午三时对武汉市的二大果品批发市唱—汉口区黄家墩华中果品批发市尝武昌区沙湖水果批发市场进行调查。两个市场上的水果品种基本与长沙情况类似,不同的是在这两大市场中潮州柑、胡柚好卖,销售量大。潮州柑价格达1.3元/斤,胡柚价格达到0.5元/斤,市场主导果品仍是苹果,西瓜。西瓜的价格已达2.1元/斤。在沙湖果品市场上有恭城椪柑销售,但品牌标明为永春芦柑,价格1.0元/斤,市场上也出现了恭城柿饼,价格1.3元/斤左右,但市面上仍未见新会橙销售。当地果商品尝了我们的样品果后,一样认为口味不错,就是果子没有看相,上不了档次,同时果皮难剥。建议我们要分级包装,并进行打腊装扮,同时他们愿意帮我们试销果品,余辉老板准备叫他弟弟过恭城购一车20吨样果回武汉试着卖,看能不能让市民接受,打开市场。-----调查报告------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调查报告X市X区城市居民低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落实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调查报告 一份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的反思结婚市场调查报告 平均花费超12万 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排行榜 高校学费涨落调查中国股票投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最新全球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范文网【】

第二篇:努力开创我县水果流通工作新局面

应对新形势采取新举措

努力开创我县水果流通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流通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副书记 奉海峰

(~年3月25日)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全县水果流通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表彰~-~年度在全县水果流通工作中涌现出的水果先进分子和水果销售大户,交流经验,动员部署今年的水果销售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水果流通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是广西的水果生产大县,~年全县水果面积达36万亩,产量超过41万吨,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水果,抓好水果流通工作事关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局,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事关生态农业的成败兴衰。为此,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始终把提升水果品质和抓好水果流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主要工作来抓,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对头,在全国水果市场日趋饱和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形势下,我县的无公害水果仍畅销国内市场,远销港澳台,出口东南亚和日韩欧美等国家。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水果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再上新台阶。我县认真分析研究形势,采取得力措施,营造宽松环境,不断开创我县水果流通工作新局面。

第一,把水果流通工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抓水果流通工作,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水果流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门人员,落实目标责任,动员全县上下的力量共同做好水果流通工作。

第二,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一是培育水果流通协会。为提高我县大宗农产品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了进一步发挥各乡(镇)农村产业协会的作用,成立了专门水果销售协会联合会,并建立健全了联合会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水果销售组织网络,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民成为专门从水果销售经营的专业户,部分村成为了专门从事水果销售经营的专业村。二是兴办水果流通企业。我们通过兴办水果流通企业,逐步把松散型的水果流通经纪人队伍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组织水果销售中的作用。

第三,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内引外联,共同做好水果流通工作。主要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客商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吸引鼓励县内外果商共同做好水果流通工作。

第四,巩固老市场,开拓新市场。巩固老市场,就是进一步巩固我县水果在南方省市和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开拓新市场,就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县有计划有组织地在郑州、沈阳和太原等北方大中城市进行推介,通过水果大蓬车北方行活动,提高了我县水果的知名度,为拓宽我县水果的销售渠道,扩大我县水果的销售量,促进我县水果的销售规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依托现代工业发展现代农业,搞活水果流通。主要是引进知名企业到我县搞水果规模加工,实现水果产业的升值增效,引进汇源集团落户恭城,在发展水果加工龙头企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鼓励我县的水果加工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现在我县的野木牌月柿果酒也已实现批量生产。

第六,抓好品质管理,确保水果销售。一是抓好水果无公害生产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流程进行生产,确保水果质量安全。二是抓好商品化处理,搞活水果加工。首先,以汇源果汁工厂上鲜果打蜡生产线为契机引导广大果农做好蔬花和采前肥水管理、完熟采收工作,强力推行采后分级处理。同时,扶持和引进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其次要根据不同果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不同要求,综合考虑标注标识、保鲜和贮运的需要,在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上搞好果品系列包装。

第七,加强宣传推介,唱响水果品牌。一是抓好水果推介。到郑州、沈阳和太原等北方大中城市水果主要批发市场举办推介会,到南博会举办了展示会,扩大了恭城水果的知名度。二是做好广告宣传。在全州、灌阳等邻县的重要交通路段和公共场所设立了广告牌,制作和广泛张贴宣传画和宣传年历,并抓住了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的机遇,在广西电视台推出恭城的名优水果广告。三是把握了北京汇源集团柑橙果汁加工项目落户恭城的机遇,实现恭城生态品牌与“汇源”品牌紧密结合,将恭城水果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八、狠抓流通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其重点是抓好了信息服务和整顿市场秩序。流通工作办和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掌握全国各大中城市场的水果供求信息,并通过县、乡、村三级网络向全县发布。乡(镇)、村所在地和农贸市场以及农村公众活动频繁的地方,都设立了信息公告牌。针对水果流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都制定了专门的治理工作方案,突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人身威胁、盗抢财物等不法行为,保护果农和客商的合法权益;严厉查处了水果流通中坑、蒙、宰、骗等恶性行为,建立和维护好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秩序;畅通流通渠道,完善交通运输道路设施建设,严肃查处运输环节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和各种不合理收费。

我县水果流通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总的来讲,全县的水果销售形势还相当严峻,不能盲目乐观。一是全国水果市场持续疲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二是目前所销的橙类水果只占全县橙类水果总量的极少部分,销售任务十分艰巨。三是市场经济难以预测,必须扎实抓好全县的水果流通工作。对水果销售的形势,不但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还要教育全县广大果农转变观念,克服惜售思想,适时适价销售,特别要避免烂果、倒果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努力促进我县的水果流通工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领导都要把水果销售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要充分发挥流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乡(镇)委书记、镇长要亲抓,分管领导专抓,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销售工作不失时机地顺利进行。

(二)加大水果宣传推介力度。我们要通过举办推介会、展销会、洽谈会

第三篇: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李志萌

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伴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经过市场化改革逐步演变形成的。目前,在农业发展由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形势下,市场流通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新时期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实质是保证农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的现代化,用优化的机制保证优质农产品的流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自1978年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方向改革。一是由计划调节向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过渡阶段(1979~1984年)。政府逐步减少统购统销和派购限售的品种和数量,缩小国家收购农产品范围。到1984年年底,国家对主要农产品量和播种面积下达的25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已基本取消。逐步放开了三类农产品的购销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实行议购议销。由于政策的放宽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实施,我国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曾被取缔、合并的农村集贸市场和传统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得到了初步恢复和发展。

二是合同定购与市场收购并存时期(1985~1991年)。在家庭承包制与先行放开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集市贸易相配合下促成的农村经济超常规发展,一举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应匮乏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改革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筹建国家粮食储备局,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并建立用于调节供求和市场价格的粮食专项储备制度。这标志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入了市场取向的大跨步推进阶段,对于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发育农村市场机制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三是农产品流通市场阶段(1992~1993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之相适应,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大大加快。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经过10多年来的改革,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已经结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购销体制正式形成。

四是回归双轨制时期(1994~1997年)。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并未顺利付诸实施,并由此导致1994年粮食供需缺口的扩大,并引发粮价大幅度上涨。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和其他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出台,国家再度强化了对市场的介入。实际上又恢复了粮价的双轨运行。1998年6月,国务院又出台了“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五是深化改革阶段。1999年以后,改革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体制,农业全面对外开放。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要求,我国对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国内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等方面进行改革,降低了农产品进口关税,取消了出口补贴,对大宗农产品采取配额制度,并逐步向关税化过渡。从2004年开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规,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这项改革意味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被攻克,农产品市场的改的重点将放在农村要素市场的发育上。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衍生发展,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与我国农业的这种以农产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相对应的“小规模、大群体”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过这一流通体系和格局目前已不再适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伴随着流通体制进行改革进行了完善及重建。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新问题出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文件中,赋予了“市场体系”建设更新、更详细的政策内容,主要政府措施。

(一)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生产、大流通”的市场流通模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扩大投入,加快发展。2002年国家计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全国骨干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连锁超市等其他流通方式为补充,以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结算、信息、检测、储藏、物流等技术为支撑,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以稳定、有序、规模化的农产品经销商队伍为主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二)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流通主体的培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建设,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2006年商务部将会同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目的就是要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拓宽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新路子。主要内容:一是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选择100家左右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全国性和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加强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仓储及活禽交易屠宰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而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带动和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面创新,设施完善,优化服务,规范经营。二是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市场营销及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流通合作组织”、“超市+批发市场”、“超市+社会化物流中心”等方式。通过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示范带动,完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及流通环节损耗;通过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使更多优势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营销网络。

(三)加快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200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一是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继续扶持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和检验检测、结算、信息、监控、废弃物处理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与冷链系统改造,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推动发展一批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等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推动和扩大订单生产,支持农产品“农超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农产品销售,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三是逐步完善和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引导财税、金融、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产品协会建设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五是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进农业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支持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交易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对接,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资供应及农技服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助农增收水平。

这些重建政策措施以及各地区的实践,有力地指导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指导和调控,加快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探索形式多样的物流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实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已势在必行。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与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国农产品基本上由国有商业部门垄断经营,因供求信号扭曲导致农产品流通一直不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尽管农产品流通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政府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足,对当时的形势判断不够准确,以及担心改革造成的影响过大,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除了水产、畜牧等鲜活农产品外,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体制改革都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形式了多重性、离散性、区域性和信息不公开性等特点,严重制约着“大生产、大流通”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

1、已初步形成了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期货市场为引导,以农民经纪人、运销商贩、中介组织、加工企业为主体农产品流通格局。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大体稳定在4300家左右,市场年成交额达到3600亿元;农产品超市的地位不断凸显,上海、北京、青岛等城市超市农产品销售量已占到当地农产品零售总量的1/3以上;期货市场稳步发展,国家2006年新批准棉花、食糖上市交易,使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达到九个,年成交额逾六万亿元。

2、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发育。我国农产品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主体竞争的基本格局。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产品经纪人已发展到500万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万个左右,他们主要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在引导和组织分散的农民进入市场、寻找农产品销路、增强竞争力、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300多家,这些龙头企业大多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产品购销渠道,在许多地方的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节政策等。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总的来看,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对生产缺乏导向作用。一是我国农产品流通虽已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枢纽的流通体制,但未能有效地健全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未能开展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存在地方市场分割和人为的阻断现象,影响了全国大流通的形成。二是各地普遍存在重农产品生产、轻农产品流通现象,造成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自发形成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产品民间流通组织普遍缺乏管理和指导,往往以追求利益为最大目标,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三是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建设落后。目前,中心城市市场建设较为完善,但基层特别是县乡市场建设落后,农副产品及综合性交易市场小,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为规模较小的圩集式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架设施,多数皆是露天交易。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伸延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2、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一是原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转制困难,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一些投资农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完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分配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影响了龙头企业的“羊头”带动效应”和自身的发展完善;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面对社会上各利益集团的权益侵蚀和不正当竞争,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分散、弱小、不规范的市场主体,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产品市场的发育。同时,由于存在多重中介主体,中间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落地倒运,致使流通过程不良成本很高,市场运行过程承负着很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

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薄弱 。一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由于经济效益差、信息意识落后等原因,一些市场采用传统的广播、板报等方式发布少量品种、价格信息,有的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致使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二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首先,缺乏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接起来的网络,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致使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不能很好起作用,而生产者与消费者处于被隔离状态,生产者不了解消费者需求,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其次,农产品流通中信息服务薄弱,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不能准确掌握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及时准确地把产销信息传递给农民,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四、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成

纵观国内外发展,一个现代、高效率的市场流通体系,必须具备规范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形式多样的市场主体、现代的流通网络信息体系和现代管理机制。

(一)规范和健全的市场体系是现代流通的载体

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以规范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基础的。应建立纵横交错的农产品市场网络:货物的集散,按产销流程、集散序列有序进行。在集货方面,有初级市场、中心市场和终点市场;在散货方面,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按成交方式分,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不同的市场类型对促进流通、合理定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最有效促进流通和合理定价的角度看,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尤其不可或缺。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大部分现货农产品都是通过批发市场成交,非现货农产品一般是通过远期合同,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

(二)形式多样的市场流通主体是现代流通的基础

参与农产品市场流通活动的个人和组织都是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实力和发育水平是农产品市场整体功能发挥的关键。流通市场主体包括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如农业流通龙头企业、代理商、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农民协会、经纪人队伍等,他们是农产品市场顺畅运行、市场机制运作所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系统。首先是农业流通龙头企业,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网络优势,在市场流通中起“领头羊”的作用。其次是市场批发商和贩运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批发、贩运大户,直接影响市场的辐射范围。第三是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发展起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网络信息体系和管理机制是现代流通的重要平台和保障

在信息网络化市场经济时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手段较好地调和或解决了人的多元化、广泛性需求与交易方式落后之间的矛盾,将市场延展到城市和农村的每个家庭、每个消费者的身边和案头,在商品交易已经采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手段的今天,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作支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必须建立现代管理机制,并以此为保障,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以标准化的农产品为通行证和标的物,保证现代交易方式顺利、高效进行。

五、构建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构建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顺应全球化国际竞争趋势、适应我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发展要求,用现代交易方式,围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者的相对利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目标来进行。

(一)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在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体系的建设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全国统

一、有序的大市场和流通体系,把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有:集贸易市场、零售网点、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及期货市场等。当前重点要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及农村市场的建设。

1、构建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货、交易、信息、价格形成和结算五大功能,将有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并对整个国民经济起着拉动作用。因此,要改造和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由初级市场向中高级市场转变。并以批发市场为中心,根据商品流向、交通、仓储设施等条件,合理布局,形成中央批发市场、地方市场、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农产品市场建设要因地制宜,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地引导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与发展。既要防止因缺乏科学论证而出现的有场无市“空壳市场”,又要根据各种农产品的不同流通特点以及不同产地的产业规模、交通条件等特点,规划新建市场,完善市场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二是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深化市场运行和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建立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广“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新模式,推进市场的企业化经营和市场的集团发展。积极推进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等新的流通方式。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一批外贸公司,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把名优土特农副产品更多的打入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经营机构的合作,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行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营销理念;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发达的外向型市场体系。

2、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期货市场是市场机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生产周期和生产规模等特殊因素的限制,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信息不对称最为典型,因此,市场和价格的波动最为频繁,价格的变动又成为引导生产者决策行为的主要信号。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农产品现货市场发育的基础上,必须引入期货机制,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锁定成本。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大豆、小麦、绿豆等品种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功能。黑龙江等地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这个风险管理工具,种植和销售大豆,尽可能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加了收入。但是,由于受到现货市场规范程度、市场信用、秩序等条件的制约,要向发达国家期货市场那样,成为流通定价的基准,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推出新的上市品种,如玉米、大米、棉花、白糖、豆油等;推出期货品种和标准化合约,不断完善期货市场。同时政府应利用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国内农产品的结构调整、价格预测和市场引导作用。

3、加快农村市场工程建设。在农产品产量大、交易集中的乡镇建立农产品交易专业市场。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开展“乡镇建连锁超市、村社建便民商店”的农村市场“双建工程”来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建设,着重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伸展,逐步形成以主城区或县城为批发配送中心,中心镇为配送结点,乡镇和村社为销售终端的农村现代流通经营网络。通过引导,鼓励相关商业企业在县级开设大型超市和商业街,改变当前农村商品流通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广大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过上现代消费生活。同时,农民通过便利的网络卖出自已生产的产品,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

(二)加大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的培育

1、做大做强农业流通贸易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组织农民的有效方式。凭借龙头企业自身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庞大的营销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系统,依靠对市场的超前预测与把握,依托品牌优势,主动出击寻找国内外订单,然后,或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规模生产,或以“订单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派出技术人员组织指导农民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生产,并对质量实施全程监控。成千上万的农户在龙头企业“头羊效应”的带领下,在利益纽带的连接下组织起来,带动农产品和农户进入市场。把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经加工增值后,在市场上实现价值补偿,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循环和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应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农村,农产品和劳动力出农村这两个关键问题,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2、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发展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等,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组织化程度,尽可能减少环节,有效地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有意识地优选和培育一批中介主体,增强吸纳和吞吐大批量农产品的能力。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区域由农民协会及县乡政府的农协、农会、农委等转化为支持扶助农民的公益性组织,组织代销农产品,形成直接配送销售系统。其次,加快对传统合作组织的改造,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中介作用。发挥供销社长期积累的人才、设备等优越条件,特别是供销社所具备的从中央到省,一直到市、县和乡镇最大的销售网络优势,构筑新型的农村服务网络,努力提升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改造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时,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包括民主的管理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三,要发挥经纪人带头作用。农村市场上农民经纪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技能,特别是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他们一手牵着市场,一手牵着农民,在搞活流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在农协合作社等组织尚未建立、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在农协合作社等组织尚未建立、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其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

农产品流通在其运行过程中具有环节众多、信息量大的特点。首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工程。加快各地农业数字化工程建设及农网的衔接,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设施、因特网、社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以信息的规模化、网络化、社会化为重点,搭建一个以市场为中心、面向全球的信息平台,以达到指导生产、促进流通、规范市场的目的。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农产品交易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新经济下电子商务等新型网络经济商务模式,把生产的末端延伸到零售商、甚至消费者,衔接成供应链,使销售、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逐步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由以即期交易为主向远期交易或远程交易为主的转变,改变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的状况。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的服务、调控作用

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政府的支持、服务、监督与调控作用十分重要。一是加大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把农产品流通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并且作为公益事业来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二是为农产品流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三是研究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农户提供准确信息,并为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度,特别要建立市场运行监测制度、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制度、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制度、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以保障农产品流通的正常运行。

参考资料:

①刘志扬:《建设综合的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对美国农业考察的启示》《发展论坛》2002年第 3 期

②牛若峰:《当代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年 ③李泽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④《大白菜的丰收悖论》中国经济时报 2004-12-03 ⑤《贱卖白菜不只是农民的悲哀》《世界商业评论》中华工商时报004-11-22 ⑥《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报告》2004-07-16 http://scjss.mofcom.gov.cn/

⑦李志萌:《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现》江西科技出版社2003年

⑧《商务部启动市场工程 连锁店将开遍“万村千乡”》中国网 2005 –08-23 ⑨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08]21号)

(11)韩一军:《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1月31日

第四篇:商品流通

(判)商品流通概念: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由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组成的。W-G-W简单的商品交换,目的:获得商品。G-W-G’发达的商品交换,目的:获得货币。

(选)商品流通未来发展趋势:液态多样化、全球化(国际化)、产销一体化、零售业功能主导化

(选)配送中心功能:运输、加工、整理、分拣、存储、采购

(小)2004年10月1日商务部颁布《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小)调研内容:1竞争对手:同类商品的销售价格进货价格品种2商品动态:畅销,新商品动向3消费者:偏好,需求变化,购买能力4供应商:几家质量管理信誉成本技术

(小)调研方法:实地调查 实地采访 问卷调查 网上查询

(简)采购合同的内容:1双方的名称 2商品的品名数量包装规格 3商品的价格 4合同签订的日期和到货的日期 5运输的方式和承担方运输的费用 6运输中的损耗率 7双方的责任义务 8合同变更的条件 9双方签订盖章

(简)购物中心的特征?答:1选址在商业中心或城乡结合处2多种业态,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3购物中心要以百货或超市为中心店,中心店营业面积不超过总的80%。4设有相应规模的停车场5是有计划的开发,设计并归开发者拥有的商业企业。(案)我国大型综合性超市分类与发达地区有何不同?带来什么问题?为什么?答:

1、我国超市设在商业繁华地区,发达国家设在城乡结合处。

2、带来问题:交通更拥挤,地价高,商品加价率高,价格高,网点分布不均,影响销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3、原因:最重要的是政府没有宏观规划,其次是企业短期行为造成恶性竞争。(案)北方欠发达地区为何没有便利店?答:

一、便利店的特征:1选址靠居民区,写字楼,火车站,医院附近,并且是十字路口交通便利的地方2营业时间是24小时,终年不休3商品结构以便利性食品,用品,杂志为主,价格略高于超市4营业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四面窗5目标顾客以单身的年轻人为主6连锁经营。

二、1天气原因:北方较冷,夜出的人少2经济欠发达,流通人口少,人情味浓3社会原因:欠发达地区家庭观念较强,单身人少4经济原因:便利店货物较贵。

第五篇:食品流通

特别提请注意:

1.申请人应当向具有许可管辖权的许可机关申请食品流通许可。

2.食品流通许可属于前置许可。申请人取得食品流通许可,但是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3.食品经营者以前领取《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原许可证继续有效。原许可证许可事项发生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提出申请,经许可机关审核后,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

4.原卫生许可证需要换发或变更的,一律按新办食品流通许可证处理,经审核通过换发新证。

食品流通许可设立应提交的材料

(一)《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二)《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四)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

(五)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六)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八)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和应当进行重点审查的其他内容。

食品流通许可变更应提交的材料

(一)《食品流通变更许可申请书》;

(二)与变更食品流通许可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

(三)原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

食品流通许可延续应当提交的材料

(一)原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

(二)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申请时提交)。

申请人应当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补办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登载遗失声明的报刊原件;

(二)补办申请文件。

申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食品流通注销许可申请书》;

(二)与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相关的证明文件;

(三)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

上一篇:散步教案范文下一篇:生活寂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