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

2022-08-2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

《认识万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冯丽 2015.3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的认识”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万以内的数的知识,有的甚至能够读出万以内的数,只是尚未形成系统的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难点有三个: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

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

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在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时候,学生容易出现不用“0”占位的错误。例如三千零三写作:30

3、三千五百写作:350、三千三百写作:330等问题,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分析原因还是由于对数位的理解不够透彻,重点指导在读数写数时先分析这是一个几位数,然后在读数写数,读写后数一数数位,这样就不会出现缺少数位了,就知道没有数的数位要用0来占位。

本节课下来,我发现的有些不足就是教学中第一个练习题浪费了一些时间,致使第二题没有做,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时间。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3--7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来自动作发端。”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学具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数感。皮亚杰说,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整节课采取“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豆子、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引导学生从身边情景,谈感受、估人数、提问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师:那你们来估一估今天会场上的有多少位老师? 师:刚才大家估的数都比一千怎么样呢?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一千大的数。

[评析:数学是生活的数学,学生学习的数学素材就在身边,教师巧妙的利用会场上听课教师的人数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猜”数的活动而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有效。]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一) 估豆子活动,认识一万

1、 先估测后参与感知一千粒豆子所占的空间。

师:孩子们,在每个组的桌面上有这样的一袋的豆子,看这是一粒,(师拿出一小袋豆子)那么这有几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师又拿出一袋稍大些的豆子)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这样的一袋豆子,你估一估这里有多少粒? [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估] 师:你们想知道这里有多少粒吗?告诉大家有一百粒。刚才谁猜对了?估得真准。(拿出一大袋豆子)现在谁来估一估这一大袋又会有多少粒豆子呢?(很多学生举手)

师:有没不同意见?(没人举手)看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估得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来验证一下,请九个小组的小组长带上一百粒的豆子上台倒入杯中。看,我这里有一百粒的豆子,将它倒入杯中,现在杯中有多少?(小组长继续倒)大家一起数,二百、三百„„一千。

师:杯子里现在有一千粒的豆子,我将它倒入袋子里,看来大家都估对了。孩子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数出一千粒豆子的,是一十一十地数还是怎么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评析:千以内数的数值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是学生的旧知,也是学生拓展认识万以内数的认知基础,对于学生的认知背景教师不是采用简单的抽象提问导出,而是引导学生在经历参与估不同的豆子数以及数豆子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引出旧知,既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有效的为下一个数学活动提供感知的基础。]

2、感知一万粒豆子

(1)结合包装的豆子,经历数数活动认识“一千一千”数的方法,感受用“一千一千”数大数的必要性。

师:我将这一千粒一袋的豆子放入这大罐子中,如果每组都放进来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师穿梭于各组之中,小组长陆续将袋子放入罐子里。) 师:孩子们,刚才老师走了一圈,现在罐子里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一千一千地数,大家都会数了吗? 师: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 (电脑逐个出示数射线: 1000 0 一千 二千 三千 四千 五千 六千 七千 八千 九千 一万 师:刚才我们一千一千地数,数出了几个一千? 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一千一千地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评析:让学生在实际的数豆子活动中感受到对于比一千大的数还可以用一千、一千的数的方法进行数数,并通过数豆子使学生初步感知到一万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学生已有对千以内数的拓展认识。]

(2)、进行一千到一万以及一万到一千的数数,感知“万”的数数活动。 a、“一千一千”的顺数与倒数

师:看来大家一千一千地顺数到一万一点困难都没有,那谁会从一万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吗?(生数)你们都想数一数吗?好,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数,从一千开始一千一千地数到一万,再从一万开始一千一千地倒数回一千。 (活动后生互评)

b、穿插“一百一百”的数,重点解决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的难点问题。 师:看来一千一千地数是难不倒大家了,如果老师这有更大的数,但它不是整千数你还会一千一千地数吗? 师:一百一百地数你们会吗?我们试试,从一千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谁会? 师:他数对了吗?谁会从一千五百开始,一百一百地数到二千五百? 师:他数得怎么样?

师:我发现刚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数起来,可见,这样的数数都难不倒大家,想不想来点挑战的?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在计数器上有哪些我们以前认识的新朋友呢? 师:我要在计数器上拨珠了,仔细看,这是什么数?

师:你能从九千五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万吗?(师边演示生边数) 师:九千九百后会是多少呢?看,九千九百再加一个百就怎样? 师:这个一该向哪一位进?千位进一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师:那这时该向哪一位进?

师:这个万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板书:万以内数)

【评析: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予以重点解决,是有效的而又必须的;利用计数器的辅助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万”这一新的数位的认识,而又在形象的从几千九百满十进一到整千乃至于整万的数数认知过程掌握了万以内相邻数位的进率。】

(3)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参与拿指定数量豆子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

师:孩子们,看来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数到一万这里还有一个连续进位的过程,你们都会吗?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大数它既不是整千数也不是几千几百的数你会认识它吗?我

们试试,在讲台上,我准备了10袋一千的豆子,10袋一百的豆子,10袋十粒的豆子和一些零散的豆子,我说一个数请一位同学来上台拿豆子,拿出多少呢?谁会?(板书:四千三百二十一) 师:下面的的同学当小裁判,对的用掌声给他鼓励,有问题的请举手,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生拿出4个大袋,3个中袋,2个小袋和1粒豆子)你说说你是怎么拿的?

师:他拿对了吗?(对了) 我这还有一个数,它可特别了,它会是谁呢? (板书:九千九百九十九) 师:你会拿吗?你打算怎么拿? 师:她拿对了吗? 师:哦,你有什么好方法?

【评析:学生能否对于数进行正确的组成与分解,是数概念是否建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采用问答式的抽象提问,而是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拿豆子活动中进行检验,既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无疑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

(4)引导进行感知抽象活动,结合数轴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主表达整千数的大小关系

师:现在我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数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在这条数射线上看到一个数六千,你看到哪一个数? 师:它在六千的哪一边?

师:真好,你都能想到它们的大小关系了,你们还能看到什么数?

师:太好了,你能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关系。孩子们,接着我请你们闭上小眼睛,将这条数射线记在脑海中,睁开眼睛。你还能看见它吗?(电脑上的数射线消失)

师:现在你能想到什么数? (生各抒己见)

【评析:数概念建立的另一个指标是能否理解掌握相应的数大小的关系与比较,教师设计让学生在数射线上认识万以内整千数,并让学生对整千数之间的方向、位置、大小及简单的关系进行表述认知,有助于学生从对万以内数的形象感知向抽象认识进行过渡。】

(二)、体验感知“一万” (1)感知“一万”字 师:在我手上是一张的报纸,估估看,这样一面有多少个字 师:想知道吗?怎么办? 师:你想怎么分呢?

师:好,看我先把它对折,对折,再对折,现在,有谁知道有几个字? 师:想知道吗?看,这样的一面,我数了数大约是一千字,这样(二千)(师慢慢张开报纸)多少?

师:这样的一面报纸大约有八千个字。 (2)感知“一万”粒

师:这有一个大正方体,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有两个大正方体,会有几个小正方体拼成?

师:5个呢?(五千)一万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几个大正方体?

【评析:结合实际事物采用估测与比对的方法,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而又适时渗透合理估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1)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图片,感知大数,培养数感。

师:孩子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电脑出示东方明珠)这是哪儿?去过吗? 师:它有多高?

师:是吗?(电脑出示)四百六十八米,他的知识面挺丰富的。四百六十八米有多高呢?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大约20米)也就是大约23幢教学楼那么高。(生“哇”声一片)

师:这没什么,还没有一千米呢,我带你们去看一座桥(电脑出示南浦大桥)这是哪里?

师:太著名了,它有多长?你总算举手,你说说 师:你去过吗?有什么感受?

师:他用了两个很字来形容,如果我把南浦大桥立起来有多高? 师:有这么高的地方吗?

师:(电脑出示)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有多长?看(电脑出示)八千八百四十四米有多高? 师:你说得太好了,就这样大家想象一下有多高。

[评析: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对想象活动,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2)回归课堂升华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会场大约有多少人?

师:今天这个会场坐满了,大约可以坐六千人,现在你们有所了解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万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

四、深化拓展 数字游戏(作业)

以一万元人民币的不同拿法,让学生感知万以内数的大小,深化理解万以内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后反思】:

在学习《认识的万以内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因此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在课的开始,估会场的人数,再利用黄豆,让学生进行数数。把对数值的理解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理解10个10地数,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再者,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万的数位是哪个地方,表示的是什么,来感受万的大小。这个环节,我觉得计数器可以由课件改成真的计数器,通过拨一拨进行直观形象地感受。

通过同桌数一数,师生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数数,加深万以内数的认识。联系生活,截取生活中用到的数字素材,让学生去感知数的大小,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能够正确估计。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得加强。 【总评】: 本课的教学有如下的特点:

1、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多次的让学生进行比对性的估测活动,并让学生说出估测的依据,这些无疑将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

2、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如现场的人数、数豆子、东方明珠以及南浦大桥等都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应当说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的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的对于万以内数的正确“建构”,教师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从而通过上述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使学生清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位值及其关系,懂得数的组成与分解。这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所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

第三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数数 数的基本含义

总课时:10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要求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能够正确地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3、 通过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以促进数学

教学方式的改革。

重点: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感受“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二、教学例题1

1、导入。

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

2、出示全景图

数出23根小棒,把它摆在桌子上。

思考:怎样摆能看得出很清楚?

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明确:因为23可看出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的数,所以摆成2捆带3根能看得出清楚。

进一步明确:二十几的直观表示方法。

3、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

24 29

4、教师提问:29添上1是多少?

学生讨论

重点突出:因为原来的9根与添上的1根合起来是1捆。而1捆和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9添上1是30.

提问:(1)39添上1是多少?

(2)49添上1是多少?

(3)59添上1是多少?

„„„„

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

5、追问: 99添上1是多少?

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6、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想想做做

1.第一题

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第二题

2.5根5根的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指导学生: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

3、第四题

学生仔细看图,明白题意。

学生讨论 明白数的合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第5,6,题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内容:

第24---2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18-9 15-8 14-7 17-8 15-9

12-6 18-9 11-3 12-5 14-6

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

从0开始10个10个地数到100

二、揭示课题

1、出示非整十数的图,让学生知道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的组成和读写”

对于“几十几”的写法和读法,由开始教师的演示引导到后来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和读数,很好的体现了例题由扶到放的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景中自己领悟到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俩位数的组成。

2、出示例题2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拨一拨,写一写,

学生讨论

明白: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教师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写下来

4、怎样写100呢?

突出:个位和十位是一个数也没有,所以100的个位和十位是写0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

5、

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 想想做做 第六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黄集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案 主备人:刘荣春

第四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1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一百大的数,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能够一个一个地、一十一十地、一百一百地、一千一千地数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计数单位”与“数位”。

3在数数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以及“百”与“千”、“千”与“万”之间的十进关系。

2会数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突破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张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1、二(2)班有39名学生。

2小刚跑60米用了8秒。 3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9个小时。

1 4中央广播电视塔塔高四百零五米,是中国第三高塔。

5 八达岭长城全长六千七百千米,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这些数学信息中都有数,前三条信息的数是以前我们学习过“百以内的数”,后两条信息中的数与前面比,你们觉得怎么样?今天我们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大数。板书:万一内数的认识

二、 新授:

1(出示)小方块 问:有几个小方块 ,接着数.数完10个小方块 ,你知道什么?(板书: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数方块问:你又知道什么?(板书:十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数方块问:9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百是多少? (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数方块问:90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千是多少? (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 2(1)以前我们学习过计数单位“个、

十、百”,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边说边板书)请同学说说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几个一千是一万. (2)同桌合作拨珠子 从1拨到10,拨了多少次? 从10拨到100,拨了多少次? 从100拨到1000,拨了多少次? 从1000拨到10000,拨了多少次? 2 (3)在拨珠子时,你发现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计数单位所一一对应的位置叫数位,那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第三位呢? 第四位呢? 第五位呢? 3(1)(出示计数器) 101 问:这是多少?接着数到10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111百十个位上都是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2)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3)9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4 3652的组成. 问: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 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十位呢?个位呢? 四闯关游戏

1青蛙看海:青蛙要看海,努力在跳台阶,已经跳到298级台阶,后面该跳多少级了?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 2摘苹果 从796摘到805 3运香蕉

一百一百的数,从970数到1150 4摘葡萄

一千一千的数,从9500数到10000 5填一填

3 八百二十九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四千五百二十七。

4398的千位上是(

),表示(

)个(

);“3”在(

)位上,表示(

)个(

) 一千里面有(

)个百。 6猜一猜

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大数,读一读,写一写.

第五篇:苏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word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2、数的组成和读写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练习五

5、数的顺序

6、比较数的大小

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8、练习六

9、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使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从而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

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1人、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2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24根的?2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29根的?

3、讨论: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二十九添上一是三十,那么三十九添上一,四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4、让学生从85一个一个地数到99,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5、思考:99添上1是多少?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99,想添上1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99添上1是一百?

6、让学生十根十根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老师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从70数到100怎么数?

①一个一个数;②2个2个数;③5个5个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看看图上的羽毛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把小球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回家后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有多少岁?

五、课后反思:

2、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及这3个数位的顺序。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百以内数的读写,充分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 教学难点:

“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

十、百”三个数位的顺序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计数器,并把计数器下方的数位名称用纸遮住,引导学生回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数位?第二位呢?

根据回答揭示“个”、“十”。

边讲述边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一位?启发学生说出它在十位的左边一位。由此在计数器下方揭示百。

告诉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个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百。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摆20 (1)学生摆一摆,拨一拨。

(2)提问:拨出的2颗珠在哪个数位上?十位上的2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20吗?

2、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吗? (1)拨出40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拨一拨。

(2)讨论:十位上为什么要拨4颗珠?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40吗?

追问:你在十位写几?个位上呢?你是怎样想的?

3、再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45,互相说一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4、让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展示。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拨?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计数器上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写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读一读。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37和73,理解3和7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从图中圈出10颗星,提问:你能根据这圈出的10颗星估计这里大约有几十颗星吗? 学生初步估计后,再圈出2个10,4个10,再估一估,如果有困难,可以圈出所有的10颗之后,说说一共有多少颗星。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后反思: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

10+5

6+10

15-5

12-2

19-9

18-8

19-10

3+10

4+10

0+10

2、口答:

2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8个十加8个一是多少?6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

二、借助直观、学习新知:

1、看图列式,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30+4 =

4 +30 =

34-30=

34-4=

2、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呢?你是怎样想的? 需要小棒帮助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34-4”你会算吗?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小结板书: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同样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并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他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每列各表示什么?已知什么,求什么?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相邻的两个数,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6、解决实际问题:第

6、7题。

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今天的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五、课后反思:

4、练习五

教学内容: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100以内的读写法。

1、第1题。

(1)左图:看小棒图先填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填出合起来有多少。 (2)右图:看图先填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再填出这个数的组成情况。

2、第2题。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位?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填空,指名口答。

提问:第3小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确定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再根据自己的确定写出这个数;也可以先确定一个两位数,再根据这个数写出十位和个位上分别是几。)

3、补充练习:

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84里面有几个一和几个十?6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2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二、 计算练习。

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2、口算练习。出示预先写好的口算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70+4=

27-7=

50+20= 20+9=

100-50=

86-80= 75-5=

8+80=

98-8=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表格里画了什么事物?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填表。

(3)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你知道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吗?让学生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课后反思:

5、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

41、

42、

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

1、

2、

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5、完成30页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一想,找一找:(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按顺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表格,读一读给出的数,想想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你能把空白处按顺序填一填吗?

3、“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比69大1的数在它的哪里?比100小1的数呢?40比它左面的数怎样?比它右面的数呢?

4、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你从“现在要看第35号病人”这句话能知道什么? (3)你认为已经看过了多少病人,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五、课后反思:

6、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继续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拾贝壳了,听听他们说什么?(小松鼠:我拾了46个贝壳,小兔:我拾了38个贝壳)

提问: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要比较小松鼠和小兔谁拾得贝壳多?也就是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46与38)46与38,哪一个数大?你是怎么比的呢?请小朋友思考一下,谁来把自己想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1、用数的组成比较;

2、利用百数表比较;

3、四十几比三十几多。)

(2)观察思考:小萝卜和小番茄想的和我们是不是一样呢?(挂图出示:小萝卜说:“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小番茄说;“从小到大数,46在38的后面,46大。)”

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大家能把小番茄的方法检验一下吗?从小到大数数看。

生:

38、

39、40……46。 46比38大,38比46小。

师:老师可真佩服你们,会用这么多种方法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那比出来的结果可以怎样表示呢?

38小于46,46大于38。(师板书:38<46,46>38。)

2、反馈练习:

你会比较她们的大小吗?出示:23○34

76○65

3、小结: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大。

4、完成书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5、你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吗?出示:32○38

67○60 小结: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要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大。

6、比较她们的大小:100○70

91○100 小结:100比任何一个两位数都大,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比100小。(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玉米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什么是两位数?

(2)请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并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指导学生用□>□>□或□<□<□来连接。

(4)请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来连接这两个数。

5、“想想做做”第5题。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五、课后反思:

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 “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情境图)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做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二、唤醒经验,学习新知:

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2)教师小结出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板书) (3)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交流: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1)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狗做了多少个?(10个) (2)你觉得小狗做的和小猴比怎么样?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为:小狗做的比小猴少得多。(板书) (4)那小猴和小狗比呢?(板书)

三、练习交流,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1小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2)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

(3)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

第2小题。 (1)小芳和小明在拍球,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2)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第3小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多一些,多得多。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交流:所谓比较合适是指车辆的座位数要比人数多,但只适合多一些,而不适合多得多。

5、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书的高度,再根据20本推算右边书的本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课后反思:

8、练习六

教学内容: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会判断单数和双数的方法。

3、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理解“差不多”的含义,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相差程度。 教学重点:

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会判断单数和双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这些词语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相差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顺序和比较数的大小。

1、第1题。

(1)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律,独立填出方框里面的数。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口答: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更接近90?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

2、第2题。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同桌互数,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4、第4题。实际生活中的比大小。

(1)你能从图上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从哪里看出的?(景物、衣物、动作、温度计)

(2)谁能介绍一下怎么看温度计?

(3)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5、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找出规律,然后填写在书上,指名汇报展示,全班交流、订正,并说一说规律是什么。

二、教学单数和双数。

1、第7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

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2)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小结:个位上是

2、

4、

6、

8、0的是双数,个位上是

1、

3、

5、

7、9的是单数。

(4)游戏。教师报数,学生判断:单数拍一下手,双数拍两下手。 (5)你能说出几个单数和双数吗?

2、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第6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思考:53号住在哪边?68号呢? (3)说一个门牌号码,让同桌猜猜在哪边?

三、体会“差不多”。 (练习六第8题)

1、学生读题,小明说“我校一年级有80人”,小红说“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

2、提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交流。

3、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呢?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划“√”。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反思:

9、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方法和数的顺序。

2、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1、写一写,读一读。(复习第1题)

(1)复习计数器上的数位。提问: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十位呢?百位呢? (2)让学生看计数器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第2题

提问:上下两组数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第1组数是一个一个的数,

第2组是是十个十个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把数轴填完整。

3、数的组成和顺序。(复习第3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出示类似的题型进行练习: 5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个一和(

)个十组成32。 83接近90还是接近80(

); (

)最接近100。

4、数数填填。(复习第4题)

(1)在生活中,我们认识了钟面,你知道钟面上有哪些东西吗?

(2)齐读白菜先生的介绍。说说一大格和一小格指什么? (3)再观察钟面旁边的“5”和“10”指什么? (4)说说你是怎么填的?用什么方法填出来的?

(5)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二、复习计算和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一说排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1、第8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2、第9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对本单元的知识,哪些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要努力?

五、课后反思:

上一篇:让字理彰显识字活力下一篇:人事行政年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