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2023-06-08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_认识100以内的数

数数 数的基本含义

总课时:10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第21--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要求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能够正确地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3、 通过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以促进数学

教学方式的改革。

重点:能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按照一定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

难点:感受“百”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二、教学例题1

1、导入。

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

2、出示全景图

数出23根小棒,把它摆在桌子上。

思考:怎样摆能看得出很清楚?

学生讨论

在讨论中明确:因为23可看出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的数,所以摆成2捆带3根能看得出清楚。

进一步明确:二十几的直观表示方法。

3、你会摆一摆,数一数吗?

24 29

4、教师提问:29添上1是多少?

学生讨论

重点突出:因为原来的9根与添上的1根合起来是1捆。而1捆和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9添上1是30.

提问:(1)39添上1是多少?

(2)49添上1是多少?

(3)59添上1是多少?

„„„„

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

5、追问: 99添上1是多少?

十根十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6、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想想做做

1.第一题

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第二题

2.5根5根的数,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指导学生: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

3、第四题

学生仔细看图,明白题意。

学生讨论 明白数的合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第5,6,题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内容:

第24---2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18-9 15-8 14-7 17-8 15-9

12-6 18-9 11-3 12-5 14-6

从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到100

从0开始10个10个地数到100

二、揭示课题

1、出示非整十数的图,让学生知道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的组成和读写”

对于“几十几”的写法和读法,由开始教师的演示引导到后来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和读数,很好的体现了例题由扶到放的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景中自己领悟到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俩位数的组成。

2、出示例题2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拨一拨,写一写,

学生讨论

明白: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教师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写下来

4、怎样写100呢?

突出:个位和十位是一个数也没有,所以100的个位和十位是写0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 想想做做 第6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主备人:尤蔚钰 ??? 教学内容 :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2-33页。 ???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的态度。 ??? 教学重点、难点: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 教学过程: ???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

1、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1)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2)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4)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

1、教师创设情境。 ???

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旁白)小明可喜欢桃子啦!由于这些天小明的表现特别好,妈妈就答应带小明到商场去买桃子。 ???

师: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筐桃子,又拿给小明4个。 ???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

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

2、解决30+4,4+30。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一个问题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桃子?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4=34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4+30=34) ???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小组里交流,再指名回答)

???[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4合起来,计算30+4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4个一组成34]

3、解决34-4,34-30。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4个桃子,小明吃掉了4个后,还剩多少个? ???

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4-4=30。 ???

师: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师:看着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减法算式吗?(同桌互说,交流汇报)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4里去掉4,计算34-4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4里面有3个十和4个一,去掉4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4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4,从34中减去4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1)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字的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吗?——加数。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叫什么呢?(和)(板书) ???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

(2)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谈话:在34-30=4里,减号前面的数叫什么,你知道吗? ???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 ???

减号后面的数又叫什么?(板书:减数) ???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差) ???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别是不爱发言的学生,同时还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1)先摆5捆,再摆6根。

(2)先摆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1)先摆8根,再摆2捆。

(2)先摆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想想做做”第2题。 ???

(1)让学生自己看图列式计算。 ???

(2)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

3、“想想做做”第3题。 ???

(1)学生独立计算。 ???

(2)指名报得数,全班学生共同订正。 ???

(3)提问:每组题目中的4题算式有什么联系?你能再说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

4、“想想做做”第4题。 ???

(1)让学生根据每个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

(3)在班内共同订正。 ???

5、“想想做做”第

6、7题。 ???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目意思。 ???

(2)各自列式计算。 ???

(3)在班级里交流、订正。 ??? [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在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逻辑判断推理能力。]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29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

(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

5. 按顺序填数。

(1) 出示教科书第30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

29

3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

28、29和33分别改成

48、

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30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

8、97和93分别改成7

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二、 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选几行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

1、

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2. 继续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排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排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

1、

2、3„„9;每一排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0,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0等等。

3. 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全又快。

(1) 写出1~100中个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个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2) 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十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猜一猜: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十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

4. 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去医院看病,他排到的号码是一个两位数,而且个位上与十位上数的和是8,看着“百数表”猜一猜,他可能排在多少号?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能确定他排在多少号吗?如果告诉你他的号码的个位上是5,你知道他排在多少号吗?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联系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因为第35号病人还没有看,所以已经看了34个病人。

(3) 在“想想做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除第35号病人外,还有5个病人没有看,你知道最后一个病人排多少号吗?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

三、 利用“百数表”,开展框数游戏

1. 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3.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4.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5.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

6.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7.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情境。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

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

11、

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

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评析:教师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10个进行比较,并尝试猜一猜它们做的个数。通过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4.练习反馈。

让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做的纸花吧!(多媒体呈现)

提出要求:先比一比,再说一说"谁比谁做的纸花多一些"、"谁比谁做的纸花多得多"。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点。

5.体会"少一些、少得多"。

(1)谈话:我们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猪多一些,那么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小猪做的星星比小猫怎么样?

⑵板书:小猪比小猴做的少一些。小猪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3)用这样的说法再来比一比小动物做的纸花的朵数。

[评析: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自然顺畅。]

6.比较选择。

(1)下面,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一看!(多媒体呈现)

苹果树上的苹果真多呀!小熊数了一数,说:苹果有40个。小兔神秘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v"。学生在书上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

(2)小朋友们真棒!幼儿园的明明和红红也有一道题想请教大家。

明明说:"小班共有38人。"红红说:"大班人数比小班少一些。"小朋友,大班可能有多少个人呢?先让学生独立选择答案,然后再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内化,巩固提高

1.延伸拓展。

(1)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的多少。除了比多少,我们还学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等。你能用刚才的说法来比一比老师与壬军军(班内一男生)、李援援(班内一女生)的高矮吗?

(2)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一次到商店买文具,售货员阿姨说:"钢笔的价钱比练习本贵多啦!"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评析:描述两数大小关系除了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术语,如"大多啦","贵多啦"等,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比一比,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我们来玩个比较数的大小猜获得金牌数的游戏。怎么玩呢?两人一组,分别说一个数,再分别说一句话,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小组内其他同学做裁判,看看他们谁说得好。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3.估一估,猜一猜。

(1)想想做做第5题教师拿出两堆本子。说明矮的一堆有20本。要求猜一猜高的一堆有多少本。(高堆的本数大约是矮堆的2倍)先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估计的理由。教师再拿出一堆本子(比40本略少),估计一下这一堆大约有多少本。

[评析:练习设计,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多样,比一比、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选一选等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推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简单的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数感。]

三、猜数游戏,结束全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不同说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介绍游戏方法:甲想好一个两位数,让乙猜。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多媒体示范游戏。"学生自由分组游戏。

?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第二篇:苏教版数学一下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word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2、数的组成和读写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练习五

5、数的顺序

6、比较数的大小

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8、练习六

9、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使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结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使学生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从而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意义

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1人、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2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24根的?2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29根的?

3、讨论: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二十九添上一是三十,那么三十九添上一,四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4、让学生从85一个一个地数到99,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5、思考:99添上1是多少?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99,想添上1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99添上1是一百?

6、让学生十根十根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老师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从70数到100怎么数?

①一个一个数;②2个2个数;③5个5个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看看图上的羽毛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把小球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回家后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有多少岁?

五、课后反思:

2、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及这3个数位的顺序。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百以内数的读写,充分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 教学难点:

“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

十、百”三个数位的顺序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计数器,并把计数器下方的数位名称用纸遮住,引导学生回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数位?第二位呢?

根据回答揭示“个”、“十”。

边讲述边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一位?启发学生说出它在十位的左边一位。由此在计数器下方揭示百。

告诉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个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1颗珠表示1个百。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摆20 (1)学生摆一摆,拨一拨。

(2)提问:拨出的2颗珠在哪个数位上?十位上的2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子?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20吗?

2、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吗? (1)拨出40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拨一拨。

(2)讨论:十位上为什么要拨4颗珠?个位上为什么没有珠?你能在计数器的下面写出40吗?

追问:你在十位写几?个位上呢?你是怎样想的?

3、再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45,互相说一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4、让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展示。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拨?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答案,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计数器上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写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读一读。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别37和73,理解3和7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从图中圈出10颗星,提问:你能根据这圈出的10颗星估计这里大约有几十颗星吗? 学生初步估计后,再圈出2个10,4个10,再估一估,如果有困难,可以圈出所有的10颗之后,说说一共有多少颗星。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课后反思: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算:

10+5

6+10

15-5

12-2

19-9

18-8

19-10

3+10

4+10

0+10

2、口答:

2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8个十加8个一是多少?6个十加5个一是多少?

二、借助直观、学习新知:

1、看图列式,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30+4 =

4 +30 =

34-30=

34-4=

2、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呢?你是怎样想的? 需要小棒帮助的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34-4”你会算吗?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小结板书: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同样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并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第一组的4个算式,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问:你能根据60+3=63想到其他三个算式的得数吗?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每列各表示什么?已知什么,求什么? (2)计算表中的得数并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相邻数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相邻的两个数,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6、解决实际问题:第

6、7题。

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计算今天的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五、课后反思:

4、练习五

教学内容: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100以内的读写法。

1、第1题。

(1)左图:看小棒图先填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填出合起来有多少。 (2)右图:看图先填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再填出这个数的组成情况。

2、第2题。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数位?它们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填空,指名口答。

提问:第3小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先确定十位上是几,个位上是几,再根据自己的确定写出这个数;也可以先确定一个两位数,再根据这个数写出十位和个位上分别是几。)

3、补充练习:

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84里面有几个一和几个十?6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2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二、 计算练习。

1、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2、口算练习。出示预先写好的口算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70+4=

27-7=

50+20= 20+9=

100-50=

86-80= 75-5=

8+80=

98-8=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问:表格里画了什么事物?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填表。

(3)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第5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信息?你知道小猫钓了多少条鱼吗?让学生列式解答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课后反思:

5、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

41、

42、

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

1、

2、

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5、完成30页试一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一想,找一找:(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按顺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表格,读一读给出的数,想想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你能把空白处按顺序填一填吗?

3、“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比69大1的数在它的哪里?比100小1的数呢?40比它左面的数怎样?比它右面的数呢?

4、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你从“现在要看第35号病人”这句话能知道什么? (3)你认为已经看过了多少病人,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五、课后反思:

6、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继续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拾贝壳了,听听他们说什么?(小松鼠:我拾了46个贝壳,小兔:我拾了38个贝壳)

提问: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要比较小松鼠和小兔谁拾得贝壳多?也就是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46与38)46与38,哪一个数大?你是怎么比的呢?请小朋友思考一下,谁来把自己想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1、用数的组成比较;

2、利用百数表比较;

3、四十几比三十几多。)

(2)观察思考:小萝卜和小番茄想的和我们是不是一样呢?(挂图出示:小萝卜说:“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小番茄说;“从小到大数,46在38的后面,46大。)”

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大家能把小番茄的方法检验一下吗?从小到大数数看。

生:

38、

39、40……46。 46比38大,38比46小。

师:老师可真佩服你们,会用这么多种方法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那比出来的结果可以怎样表示呢?

38小于46,46大于38。(师板书:38<46,46>38。)

2、反馈练习:

你会比较她们的大小吗?出示:23○34

76○65

3、小结: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大。

4、完成书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5、你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吗?出示:32○38

67○60 小结: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要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大。

6、比较她们的大小:100○70

91○100 小结:100比任何一个两位数都大,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比100小。(三位数比两位数大)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玉米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什么是两位数?

(2)请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并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指导学生用□>□>□或□<□<□来连接。

(4)请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来连接这两个数。

5、“想想做做”第5题。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你是怎样比较数的大小的。

五、课后反思:

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 “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情境中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情境图)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做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二、唤醒经验,学习新知:

1、学习“多一些、少一些”

(1)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做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2)教师小结出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一些。(板书) (3)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交流:小猴做的比小猫少一些。(板书)

2、学习“多得多、少得多”。

(1)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狗做了多少个?(10个) (2)你觉得小狗做的和小猴比怎么样?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小结为:小狗做的比小猴少得多。(板书) (4)那小猴和小狗比呢?(板书)

三、练习交流,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1小题。

(1)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2)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

(3)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

第2小题。 (1)小芳和小明在拍球,小芳说:“我拍了50下”小明说:“我拍的比你少一些”。

(2)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第3小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多一些,多得多。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交流:所谓比较合适是指车辆的座位数要比人数多,但只适合多一些,而不适合多得多。

5、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书的高度,再根据20本推算右边书的本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课后反思:

8、练习六

教学内容: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会判断单数和双数的方法。

3、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理解“差不多”的含义,会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相差程度。 教学重点:

认识单数和双数,学会判断单数和双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这些词语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和相差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顺序和比较数的大小。

1、第1题。

(1)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律,独立填出方框里面的数。 (2)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口答: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更接近90?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

2、第2题。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同桌互数,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4、第4题。实际生活中的比大小。

(1)你能从图上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从哪里看出的?(景物、衣物、动作、温度计)

(2)谁能介绍一下怎么看温度计?

(3)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5、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找出规律,然后填写在书上,指名汇报展示,全班交流、订正,并说一说规律是什么。

二、教学单数和双数。

1、第7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

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2)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小结:个位上是

2、

4、

6、

8、0的是双数,个位上是

1、

3、

5、

7、9的是单数。

(4)游戏。教师报数,学生判断:单数拍一下手,双数拍两下手。 (5)你能说出几个单数和双数吗?

2、生活中的单数和双数。(第6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思考:53号住在哪边?68号呢? (3)说一个门牌号码,让同桌猜猜在哪边?

三、体会“差不多”。 (练习六第8题)

1、学生读题,小明说“我校一年级有80人”,小红说“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

2、提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小组内讨论交流。

3、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呢?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划“√”。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后反思:

9、复习

教学内容:

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方法和数的顺序。

2、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1、写一写,读一读。(复习第1题)

(1)复习计数器上的数位。提问: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十位呢?百位呢? (2)让学生看计数器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第2题

提问:上下两组数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第1组数是一个一个的数,

第2组是是十个十个的数。然后让学生独立把数轴填完整。

3、数的组成和顺序。(复习第3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出示类似的题型进行练习: 5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

)个一和(

)个十组成32。 83接近90还是接近80(

); (

)最接近100。

4、数数填填。(复习第4题)

(1)在生活中,我们认识了钟面,你知道钟面上有哪些东西吗?

(2)齐读白菜先生的介绍。说说一大格和一小格指什么? (3)再观察钟面旁边的“5”和“10”指什么? (4)说说你是怎么填的?用什么方法填出来的?

(5)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二、复习计算和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一说排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

1、第8题

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2、第9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对本单元的知识,哪些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要努力?

五、课后反思:

第三篇:《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认识一百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初步感知一百以内数的组成方法,能够数数、理解数的基本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的方式,导入本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一根一根的数小棒,数出10根小棒后捆成一捆。提问: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小棒来学习一些更大的数。(回忆10个一就是1个10,并为后面探究几十几奠定基础)。第二个环节让学生依次用小棒摆出

23、24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2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1。接着要求他们从24一直数到29,边摆边说,数到29,提问:再添上1根变成多少?继续追问:39添上1是多少?49添上1是多少?接着要求学生摆出85,并指出一名同学上台演示,是怎么摆的,说一说85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一。继续要求学生一边数一边摆,摆到99.提问:99添上1是多少?明确:99添上1是100.要求学生将小棒扎好,摆在桌面上,提问:几个10是100?100里面有几个十。第三环节:完成练习题。第四环节:全课总结并布置作业

反思不足:1.操作比较单一,且有效性不足。2.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3.作业的层次没有体现出来。4.语言的训练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第四篇:《四 认识万以内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51页例5-例9及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1、万以内数的读写。

2、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

3、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4、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5、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准备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2、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认识一万。 (1)观察图中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例5。

(1)教师拨出7253,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七千两百五十三。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7253。)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5、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二)万以内数的读写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空调大约是3500元,学校学生人数为1206人,爸爸的工资一个月2630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三、讲授新课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教师分别拨出430

5、3003。

(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

十、( )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3、在 228

7、650、80、28

5、6

51、79这几个数中: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有( )。最小的数有( )。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聪聪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电器,聪聪和妈妈看中了空调和电视机。售货员说空调的价格是由3一个千、四个百和三个十组成的。你知道空调的价格吗?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示学生“多一些”、“多得多”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1)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 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小组汇报结果1430大于980。因为1430是四位数,而980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不同数位的数比较,数位多的数就大。

谁来说说聪聪和妈妈能买到什么电器?你是怎么想的?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比较出数的大小。

3)探究四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件,聪聪正在和另一个小朋友比赛谁读数的速度快,聪聪得了3864分,另外一个小朋友得了3529分。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 的大小?

汇报得出:因为3864大于3529。所以聪聪获得胜利,是先比较千位一样大,所以比较百位,3864的百位是8比3529的百位5大,所以3864大于3529。

师生总结: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教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汇报比较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5850和863 7239和7007 2133和3144 5488和5458 独立比较,集体订正。 近似数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

8、( )、( )、( ) 999

7、( )、( )、 ( ) 49

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 )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1)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整百、整千加减法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如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求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两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 +6000= 1500 -600= 1500- 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第五篇:冀教版二年级《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案

《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案

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会写千以内的数。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数方块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一百和一千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检验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理解知识,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 难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

教具学具

计数器,足够多的小正方体块、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题:按规律填数。

1.100,150,200,_____,_____,____,_____。 2.80,100,120,140,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汇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数位“千”。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小方块认识“千”。

(1)课件出示一堆小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方块有多少块?为什么? 可以怎么整理?

课件演示:前面摆出的1×1×10的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它们又挨在一起成为一个1×1×10的大长方体。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个“百”。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

10、20、30„„90、100。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屏幕上显示:10个一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一十。

(2)小组合作,请大家快速数出1000颗瓜子或豆豆。

较快的方法:分工合作,100颗100颗地数,10个100颗就是1000颗。 (3)课件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呢?一下子看得出来吗? 怎么整理最容易看出来?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把刚才整理的包含有100个小正方体的1×10×10的大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让它们像一片一片的面包一样挨在一起,摆成一个10×10×10的大正方体。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100、200、300„„900、1000。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课件显示: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千”。

(1)用计数器拨珠来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数,学生跟着拨珠的动作一起数数。 提问:9个一百过了是多少?(10个一百) 10个一百就是多少?(一千)

“千”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 哪些计数单位呢?(个、

十、百) (2)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个、

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各自所在的数位:从右边开始,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请学生联系写两位数的经验,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和所在数位,试着写出“1000”。 汇报:千位上有一颗珠子,写“1”;百位、十位和个位上没有珠子,都写“0”。 3.写数。

出示例题(写出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 师引导生观察: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位的顺序是什么?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师:每个数位上分别有几个珠?

生:百位上有5个珠,个位上有3个珠,十位上没有珠。 学生试着写出这个数。

师强调:十位上没有珠,要写“0”占位。 学生写出下面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

师生共同小结:写数要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这位上写几,没有珠子的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7页第

2、3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7页第4题,强调分类时应做到不重、 不漏,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 3.出示题:每个数中的“5”表示多少?用线连一连。 573

305

250 5个10

5个100

5个1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巩固数位顺序表及1000以内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

上一篇:清明节踏青作文350字下一篇:秋季运动会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