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教教学设计

2023-02-10

第一篇:人教版物理教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初三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二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

第三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

四、五节

第四周第一次月考

第五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

一、二节

第六周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

三、四节

第七周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

五、六节

第八周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

一、二节

第九周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三节

第十周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

四、五节

第十一周 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

第十三周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

二、三节

第十三周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

四、五节

第十三周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

五、六节 第十四周 第三次月考

第十五周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第十六周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

第十七周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二节第十八周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三节

第十九周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

四、五第二十周 复习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第二篇:高中物理《功》(人教版)教学反思

《功》教学反思

凯里三中 顾习华 授课班级高一(1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掌握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理解功的一般计算式W=FLCOSa,并能应用W=FLCOSa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道做功有正功与负功的区别,理解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能”这一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做功的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功”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为后面即将学习的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功”基础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但其对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力与位移同向、共线的情况。

2.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抽象思维虽有所提高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加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入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为他们提供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活动。

3.任教学生特点: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其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思维较活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其优点是踏实、本分、好学。

三、【目标分析】 1.教学三位目标

依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习引入初中有关功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情境、观察图片从物理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判断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及物理意义。

②通过对功一般表达式的探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物理思想方法;会对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进行相互转化.

③通过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功的判断,理解和掌握功的一般表达式W=FLCOSa,掌握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及有关总功的计算方法.正确利用功的公式W=FLCOSa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并理解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掌握有关多个力对物体同时作用时的总功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飞两个条件;知道W=FLCOSa的适应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计算;知道正负功的判断和作用;能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难点:关于W=FLCOSa在实际应用中a的判断,有关正负功的理解。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复习引入的教学模式.

教具:ppt教学课件

学生的学法突出观察、探究发现与讨论归纳建构知识网络

五、【教学过程】(略)授课班级高一(12)

六、【教学反思】:

据教学经历和学生反馈,本堂课教学设计操作性强,效果良好.课堂中学生通过魔术情景和实验观察讨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概念教学,对功的概念理解较深入,能判断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并能辨别W=FL与W=FLCOSa之间的区别,能很好识别和判断COSa的取值.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功的一般表达式W=FLCOSa和有关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功计算,让学生对其性质和应用的掌握更为牢固,如本堂课中应用实验启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功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分步讨论共同探究有关总功的计算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范例及变式的训练使学生对化归的物理思想方法理解更为深入,逐步形成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规范解题.综合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反思:

(1)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得与失:

根据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初中的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探究,易于在实践中明确事理,故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新课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进行探究、学生讨论等操作活动,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操作性、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问题,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掌握功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能运用其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由已知-----新知-----应用的学习过程。由于自己将学生的层次估高导致本节课未能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全部,缺乏关于总功的计算方法没有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本节课我认为缺乏学生观察,合作探究的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我本来想到了应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教学设计中对力对物体做功的判断、功一般表达式的探索、对功概念的“再发现”,和有关总功的计算,都预设了采用学生在物理情境中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在整个课堂.但真正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自己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过于估高导致在上课10分钟后,因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按我的设计完成导致耽误了一定时间,为了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于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有按原计划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3)注重物理思想的渗透

本课的设计注重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和化归的物理思想与方法.课堂中,关于W=FL与W=FLCOSa的关系,实验探究W=FL有限的应用范围过渡到任意角度a下W=FLCOSa结论的成立,充分体现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4)遵循概念学习规律

本课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规律,遵循“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形成概念——小试牛刀、辨析概念——应用概念、探究总功”的认知过程,利用学生自主复习初中物理相关知识引入概念,观察ppt图片分析形成初步感知,通过学生朗读概念、动手操作内化概念,小试牛刀、分步探究总功应用概念等环节达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以上4点教学活动的实现过程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和图片等信息资料,所以本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生动、具体地再现图片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成功之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搭好台阶将相对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和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

教学中的思索:由于我校学生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及自己刚刚进入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教学经验还相对缺乏,所以在教学中对知识学习的引导和教学手段方法的处理还存在一定问题。

第三篇: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课程改革为动力,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指导与评价,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物理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而努力工作。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我作为物理任课教师容易了解学生的情况,定能和其他班主任互相协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创造一个适易学生学习的环境。

教学工作是科任教师的主要工作,此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有必要作好教研、教改和教学工作。本期主要做好新课教学工作和中考模拟考试的训练工作。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学教改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些素材的使用,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由于九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八年级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九年级的教学紧张而繁杂,这些只是我的设想,在真正的操作中争取做到尽心,圆满。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李全仁

2011年8月29日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五个单元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在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让教师能更好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在实验、插图、练习中,设计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总目标:

1、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

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二)、各章节目标:

“声现象”单元分五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的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声的利用”。第

一、三节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和“声音的特性”,让学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和声音的特性,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本章在内容上,以大量的图片、想想议议、动手动脑等等感性材料使得形式活泼而且涵盖了多种的有益的信息,让学生更易掌握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光现象”单元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及光的色散等。本章中实验非常多,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强调了实验作用重要性。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透镜及其作用”单元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的拓展,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理解,开阔眼界,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的密切,物理是很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态变化”单元主要以实验为基础,讲述物态变化方面的热现象,这些现象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实验,定性地研究物

态变化的规律,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同时还运用了图像法,让学生更易认识物理现象变化规律。

“电流和电路”单元分为两部分,一为静电知识,二为电路知识。要求学生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充分培养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征”“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计的使用及物态变化”“电路的识别和连接”等知识点,它们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伏笔,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区分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是第一章的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且都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进行教学,实验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所以此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物态变化”中“研究海波的熔化过程”和“观察水的沸腾”等实验由于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图像法,通过描绘熔化、沸腾的曲线,使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变化的规律,这对于初

中段的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电流和电路”中“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连接”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去学习,需学生有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法和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4、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按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进行教学,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

1、声现象约6课时(1~3周)

2、光现象约8课时(4~7周)

3、透镜及其应用约8课时(8~11周)

4、物态变化约5课时(12~14周)

5、电流和电路约11课时(15~20周)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电能教案

物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电 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405400) 姓名:李 勇

一、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电能

二、设计思想

本节是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是围绕“电能”这个概念展开的,课文开始即用两幅图,从供电和用电两方面展现了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为尽可能体现出“探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与创新”,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教师组织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器并提出思考“电能在现代社会中有那些广泛来源与应用?” 以身边的实例丰满、深化学生对电能的认识,突出科学、社会、生活的关系。第二环节:探究与发现。通过探究发现电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电能转化的现象,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并把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及时引进课堂。第三环节:创新与实践。如何测量家用电器的电能(课后完成),变单一的技能培养为创新意识的建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小资料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本校新课程研究始于2004年9月,目标是构建具有“自主、协作、创新”等特色的课堂教学。本届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近一学期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学生还不是很清楚。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自主、协作、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从而领悟物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及方法上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②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③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㈡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②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从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各种应用来学习电能。

五、教学难点:电能表的使用

六、教学准备:

㈠教师准备:拍摄开县红花电站“水力发电”、开县白鹤电厂“火力发电”的场景,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㈡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各种条件收集整理有关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资料,记录家中电表铭牌上的信息。网上下载电能表图片,一张电费收据单。

七、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手边的一切资料,教材、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收集下面资料:①电能有哪些来源?②电能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应用?③收集下载电能表图片。④抄下家里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⑤用电缴费单。(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校内校外相结合。)  情景引入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我县红花电站“水力发电”、开县白鹤电厂“火力发电”,以及风能发电、火车运煤高压输电、管道输油、等场面。师问:刚才播放的片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答:都是能源知识。(从身边的电能拓展,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中丰富的物理知识。)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 导学释疑

㈠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电能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整理好,然后在全班展示你们组的成果。

 协作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合作精神,准备在全班展示和发言。师在小组间巡看,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与学生一起总结归纳电能的来源和应用并板书。) 来源:水力、火力、风力、太阳能、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应用:电灯—热能和光能,电风扇—动能,电视机—光能、声能,电炉—热能等。 ㈡电能的单位与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⑴电能的单位是什么?⑵电能表铭牌上的各种标注是什么含义?⑶电能表怎么读数?(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师:请同学们回答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电能的单位是什么?电能的不同单位是怎样换算的?生答: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和焦耳,其中千瓦时和度是一样的,它是千瓦时的学名,其符号是:kW·h,焦耳是物理学中最常用的能量的单位,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kW·h=3.6×10J。

 协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从网上下载的电能表图片拿出来,相互交流,选出一张交到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放出学生电能表图片:IC卡电能表、三相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单相电子式电能表、单相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等等。)

生甲:电能表用来测量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生乙:电能表读数时的单位是度,也就是千瓦时,读数时要注意,上面所显示出来的数字的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生丙:电能表并不能直接显示消耗的电能,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这一段时间前后两次电能表的读数的差。比如一周消耗的电能,应该用这个周末电能表的读数减去这个周初的读数。

师:说得很好,电能表的读数方法:一段时间内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去的电能。

下面我们再讨论电能表铭牌上各数据的含义。(强调指出“600r/kW·h”的含义) 例:一家庭用的电能表的盘面上标有“3000r/kW·h”的字样,当只接通一盏电灯后,6min转盘转过30r,那么该电灯消耗的电能是多少?(投影题目并为课后探究作业做铺垫)

解析 电灯6min消耗的电能是:

6㈢1 kW·h电的作用: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一组图片和数据。思考生活中浪费电的事例,如何节约用电?(打出多媒体投影,列出一组图片和数据,说明1度的电能和1J的能量各能做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意识,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  小结拓展

1、 提问式: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回家欣赏夜景,体会电能多我们的重要性。

3、 科技小论文:由1度电的作用想到的„„

4、 探究:回家利用电能表,钟表测量一样家用电器在某段时间消耗的电能。并思考探究过程要注意什么?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1、自主学习,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收集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各种应用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交流合作,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课堂踊跃发言,让学生了解电能对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3、探索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自主、协作、创新” 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协作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教学手段,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在屏上显示为主、黑板上书写为辅的展示方法,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和动态文字,显示重要的物理知识,对学生产生感观上的刺激,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5、反思不足,教学过程在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和合理运用多媒体等远程资源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如何做好组工信息工作下一篇: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