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proe模具设计

2023-06-03

第一篇:第八章proe模具设计

第八章 组织设计

一、填空题

1.组织设计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在---------的基础上进行_____和__。 2.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___。 3.随着外部环境条件的日趋复杂,必须以___、___的观点来理解和重新设计新的组织。 4.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设计清晰的___,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确定组织中___、___、___的活动范围并编制___。

5.组织结构可以用___、___和___三种特性来描述。

6.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___,横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___。 7.组织设计的原则有___、___、___、___和___。 8.___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9.部门设计根据的是--------标准,层次设计则是根据___的原则。

10.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___、___、___、___和___ 11.伍德沃德等根据制造业技术复杂程度把技术分为___、___和___ 12.技术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即工作的___与___

13.奎因和卡梅隆吧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和___ 14.劳动分工要求组织活动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协调的有效方法是______ 15.在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按___进行组织分工是理想的部门划分形式。

16.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___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17.动态网络结构是以___为中心的,动态网络型组织有时也被称为“___” 18.有效的___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因素。 19.管理幅度是指___。

20.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称为___

21.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___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___的组织结构形态。

22.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紧密相关,跟___无关

23.管理层次受到___和___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___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___比。

24.组织层级化设计的核心任务是___。

25.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和___ 26.环境包括___和___

27.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 28.组织中的职权分为___、___和___

29.职权是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___。

30. ___和___是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相反的权力分配方式。 31.授权的含义有___、___、___。 32.授权的一般过程:___、___、___。 33.授权的原则有___、___、___、___。

34.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___和___分工。

35.管理中的组织职能就是在___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___及其之间的关系 36.矩阵组织是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___;横向的是为了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___。

1 / 9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常规型技术的是___

A.战略计划的制定

B.会计做账技术

C.服装业的设计技术

D.汽车装配部门的装配技术 2.下列属于工程型技术的是___

A.战略计划的制定

B.会计做账技术

C.服装业的设计技术

D.汽车装配部门的装配技术 3.下列不属于工艺型技术的是___

A.工程设计技术

B.烹饪师的烹调技术

C.服装业的设计技术

4.下列属于非常规型技术的是___

A.服装业的设计技术

B.银行出纳部门的出纳技术

C.战略计划的制定

5. ___是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来划分的。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地域部门化 6. ___是按照工作的结果标准来划分的

A.职能部门化

B.流程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职位紧密相关

B.职权跟个人特质紧密相关

C.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

8.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程度和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的某种职权,是___

A.职能职权

B.直线职权

C.参谋职权 9.影响有效管理幅度的因素不包括___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

B.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C.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报酬

10.下列因素中有助于管理幅度扩大的因素是___

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较高

B.计划制定的详尽周到

C.下属的工作地点在地理上比较分散 11.规模的扩大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包括___

A.分权化

B.集权化

C.规范化

D.复杂性提高 12.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___

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 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13.下列___不是扁平结构的组织所具有的优点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有利于下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D 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14.矩阵式组织的主要缺点是___

A.分权不充分

B.多头领导

C.对项目经理要求高

D.组织稳定性差

15.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 2 / 9

考虑按___因素来划分部门。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矩阵结构 16.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_

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B和C 17.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___原则

A.权责对等

B.命令统一

C.集权化

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 18.在下述___--情况下,管理幅度可以适当加大?

A.所处管理层次较高的主管人员

B.工作环境不稳定

C.计划完善

D不同下属工作岗位的分布比较分散 19.组织设计的任务是___

A.研究与开发

B.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C.分析财务构成

D.编织职务说明书 20.在各组织中,管理层次要受到___的影响。

A.组织成员

B.组织规模

C.管理幅度

D.组织层次

2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___管理组织结构形态

A.梯形

B.方形

C.扁平

D.锥形 22.组织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即___

A.有利于人的能力的提高B.有利于人的发展C.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D.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23.过分集权的弊端包括___

A.降低决策的质量 B.降低决策的频率 C.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D.降低组织成员的热情

三、简答题

1.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2.用哪些指标可以描述组织结构?

3.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组织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的特点是什么?

5.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什么是职能部门化?其优缺点是什么?

7.简述矩阵型结构的优缺点。

8.什么是组织的层级化?

9.试比较扁平式组织结构与锥形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10.管理中的职权来源于哪几个方面?

11.法兰西和雷温把权力分成那几种类型?

12.何为授权?它与分权有何不同?

13.要想使授权具有充分而理想的效果,组织必须提供哪些要素条件?

14.有效的授权必须掌握哪些原则?

四、问答题

1.组织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组织设计者应如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

4.梅尔斯和斯诺是如何总结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类型的?

5.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6.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 9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职务设计,横向的管理部门设计,纵向的管理层级设计

2.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3.系统,动态权变式

4.组织结构,职能和职权,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职务说明书

5.复杂性,规范性,集权性

6.决策的层级化,组织的部门化

7.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柔性经济原则

8.专业化分工

9.相关性或相似性,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

10.环境,战略,技术,规模,生命周期

11.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技术,流程生产技术

12.多变性,可分析性

13.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

14.组织的部门化

15.职能

16.矩阵型结构

17.项目,虚拟组织

18.管理幅度

19.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20.组织层级

21.扁平式,锥形式

22.职位,个人特质

23.组织规模,管理幅度,正,反

24.确定完成任务需要设定的层级数目

25.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

26.一般环境,特定环境

27.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工作条件

28.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

29.决定权

30.集权,分权

31.分派任务,授予权利或职权,明确责任

32.授权诊断,授权实施,授权反馈

33.重要性原则,适度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级差授权原则

34.横向,纵向

35.管理劳动分工,管理职务

36.职能系统,项目系统

二、选择题

1.D2.B3.A4.C 5.A 6.C7.B8.A9.C10.B11.B12.B13.B14.B 15.C 16.A 17.B 18.C19.BD 20.BC 21.CD22.AB 23.ACD

三、简答题

1.组织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 4 / 9

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当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

复杂性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分工越细、组织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大、组织的复杂性就越高;组织的人员部门越多,分布越散,人员与事物之间的协调就越难。

规范性是指组织需要靠制定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性的引导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容既包括了以文字形式表述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各项指令,也包括了以非文字形式表达的组织文化、管理伦理以及行为准则等。组织中的规章条例越多,组织结构也就越正式化。

集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度。当组织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层,问题要由下至上反映并最终要由最高层决策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一些组织授予下层人员更多决策权力时,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较低,这种授权方式被称为分权。

3.(1)规范化程度。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和实现标准化作业,员工和部门的业绩也容易考核,因而组织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相反,小型组织可以凭借管理者的能力来对组织进行控制,组织显得比较松散而富有活力,因而规范化程度也比较低。

(2)集权化程度。在大型官僚或层级组织中,决策往往是由那些完全具有完全控制权的高层主管做出的,因而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比较高;事实上,为了快速响应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组织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分权化;而在分权化程度较高的组织中决策更多的是在较低的层级上做出的,决策速度越快,信息反馈也就越及时。

(3)复杂化程度。大型组织的高度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横向和纵向关系的复杂性,大型组织经常需要建构新的部门来应对由于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新问题;同时,随着组织中部门规模的扩大,部门管理者控制力也不断减弱,部门又会产生新的再细分压力,结果造成部门林立的臃肿格局;另外,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控制幅度条件下,管理的层级数也必然增多,这都会大大增加管理的成本,减低管理的效率。

(4)人员结构比率。“帕金森定律”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激励的管理者往往会增加更多的管理者,包括建构自己的帝国大厦以巩固他们的地位。研究表明,在迅速成长的组织中,管理人员的增幅要比其他人员的增幅大得多,在组织衰退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减幅小得多,这说明,管理人员最先被聘用而最后被解聘。也有研究表明,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比率是下降的而其他人的比率则是上升的。总体而言,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之间的结构比率应当是均衡配置的,任何不一致都应当通过积极主动的变革来加以调整。

4、(1)创业阶段。起初,组织是小规模的、非官僚制的和非规范化的。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结构框架并控制整个运行系统,组织的精力放在生存和单一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上。随着组织的成长,组织需要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这就必然会产生调整组织结构和调换更具能力的高层管理者的压力。

(2)集合阶段。这是组织发展的成长期。一般情况下,组织在调换了高层主管后便会明确新的目标和方向,此时进入了迅速成长期,员工受到不断激励之后也开始与组织的使命保持一致,尽管某些职能部门已建立或调整,可能也已开始程序化工作,但组织结构可能仍然欠规范合理。一个突出的矛盾是,高层主管往往居功自傲,迟迟不愿放权,组织面临的任务是如何使基层的管理者更好的开展工作,如何在放权之后协调和控制好各部门的工作。

(3)规范化阶段。组织进入成熟期之后就会出现官僚制特征。组织可能会大量增加人 5 / 9

员,并通过建构清晰地层级制和专业化劳动分工进行规范化、程序化工作。组织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内部的稳定性和扩大市场。组织往往通过建立独立的研究和开发部门来实现创新,这又使得创新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高层管理者不仅要懂得如何通过授权调动各个层级管理者的积极性,还要能够不失控制。

(4)精细阶段。成熟的组织往往显得规模巨大和官僚化,继续演化可能会使组织步入僵化的衰退期。这时,组织管理者可能会尝试跨越部门界限组建团队来提高组织的效率,组织进一步官僚化。如果绩效仍不明显,必须考虑更换高层管理者并进行组织重构以重塑组织的形象。否则,组织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5.(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6.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职能部门化的优点主要是: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职能部门化的缺点主要是:由于人、财、物等资源过分集中,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同时,这种分法也可能会助长部门主义风气,使得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部门利益高于企业整体利益的后果可能影响到组织总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职权的过分集中,部门主管虽然容易得到锻炼,却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多面手”式的人才成长。

7.矩阵型结构的优点是: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所组成的项目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以跨越各个职能部门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矩阵型结构的缺点是:组织中信息和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之间势必会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权力不平衡而发生矛盾,这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的更多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另外,一些项目成员需要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成员之间还可能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这同样会影响到组织效率的发挥。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绩效,并在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将是此类组织机构运行的关键。

8.组织的层级化是指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的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

9.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因而信息的失真度也比较低;同时上级主管对下属的控制也不会太呆板,这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缺点是: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形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的幅度比较小,每一管理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另外,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这有利于工作的衔接,同时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其缺点是: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ui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因而信息的失真度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 6 / 9

沟通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10.(1)在层级组织中居于某一特殊职位所拥有的命令指挥权;(2)由于个人具备某些核心专长或高级技术知识而拥有的技术能力职权(3)由于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领导和影响他人而拥有的管理能力职权。

11.(1)强制权力是一种通过恐吓、威胁等生理上或安全上的压力控制手段对他人施加的一种权力,如肉体上的制裁、精神上的磨难等。(2)奖励权力是一种通过报酬、晋升、工作表彰、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等奖赏手段对他人施加的一种权力。(3)合法权力是指一个人在正式层级组织中由于占据某一职位所相应的到得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具有命令权和指挥权,要比上述两种权力的影响范围广的多。(4)专家权力是指通过个人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获取的一种影响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专家权力越来越成为组织中一种有效权力。当组织中的工作变得更加专门化、知识化和复杂化后,管理部门越来越需要更多职能专家来实现组织目标。 (5)感召权力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独特智谋或个人品质对他人产生的一种独特影响力。它能够使他人产生一种深刻的倾慕和认同心理。拥有这种权力的人往往被称为具有领袖魅力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上级、同事及下级的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12.所谓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分享内部权力,鼓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这些权力或职权委派给了下级之后,下级可以在其职权范围自由决断,灵活处置问题,但同时也负有完成任务并报告上级的责任,上级任然保留着对下级的指挥和监督权。

授权与分权有所不同,孔茨认为,分权是授权的一个基本方面。授权的含义略大于分权,授权是上级把权力授予下级,分权是上级把权力分配给下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

13.(1)共享的信息。组织中的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共享性,组织如果能够使员工充分的获取必要的信息资料,就会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

(2)知识与技能。组织必须对员工进行及时有效地培训,以帮助他们获取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培训能够有效的帮助员工进行自主的决策,提高他们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并为组织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3)权力。组织若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就必须真正的放权给团队中的各个专家和基层人员,使每个成员都能根据工作过程进行适当的安排,这样,各种类型的权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对绩效的奖励。组织应该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估和奖励系统,对组织成员的绩效贡献给予奖励。这种奖励系统应该包括工资和利润提成,也包括一定的股权比例,如职工持股计划(ESOPs)等。

14.(1)重要性原则。组织授权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所授权限不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要敢于把一些重要的权力或职权放下去,使下级充分认识到上级的信任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具体任务落到实处。

(2)适度原则。组织授权还必须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授权较少往往造成主管工作量过大,授权过多又会造成工作杂乱无序,甚至失控,所以不能无原则放权。

(3)权责一致原则。组织在授权的同时,必须向托付人明确所授任务的目标、责任、权利范围,权责必须一致,否则,被托付人要么可能会滥用职权导致形式注意,要么会对任务无所适从,造成工作失误。

(4)级差授权原则。组织只能在工作关系紧密的层级上级进行级差授权,越级授权可能会造成中间层次在工作上的混乱和被动,伤害他们的负责精神,并导致管理机构的失衡,进而破坏管理的秩序。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1)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管理劳动的专业化分工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劳动 7 / 9

生产率,而且有助于对需要履行不同职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组织设计,就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部门设计是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标准对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分工,层级设计则是根据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的原则把与资源配置方向或方式选择相关的权力在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或岗位间进行纵向的安排。

(2)统一指挥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要求上下级之间形成一条清晰的指挥链。如果下属有多个上级,就会因为上级可能存在彼此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而无所适从。虽然有时在例外场合必须打破统一指挥原则,但是,为了避免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组织的各项活动应该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应该明确上下级的职权、职责以及沟通联系的具体方式。

(3)控制幅度原则。控制幅度原则是指一个上级领导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控制限度,并且应该是有效的。

(4)权责对等原则。组织中每个部门和部门中的每个人员都有责任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职权与职责要对等。如果有责无权,或权力范围过于狭小,责任方就有可能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而导致无法履行责任,甚至无法完成任务;如果有权无责,或权力不明确,权利人就有可能不负责任的滥用权力,甚至于助长官僚主义习气,这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健康运行。

(5)柔性经济原则。所谓组织的柔性,是指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织内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动的。组织的结构应当保持一定的柔性以减少组织变革所造成的冲击和震荡。组织的经济是指组织的管理层次和幅度、人员结构及部门工作流程必须要设计合理,以达到管理的高效率。组织的柔性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柔性的组织必须符合经济的原则,而一个经济的组织又必须使组织保持柔性。

2.答案要点: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环境、战略、技术、规模、生命周期。 (1)环境: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到组织现行的管理实践。特定的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个组织而言是不同的,并且会随着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具有互动性。

(2)战略: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法。钱德勒的研究认为,新的组织结构如不因战略而异,就将毫无效果。具体来讲,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应有和之适应的组织结构:数量扩大阶段、地区开拓阶段、纵向联合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阶段。

(3)技术: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那么,组织的设计就需要因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技术范式的重大转变,往往要求组织结构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4)规模:布劳等人曾对组织规模与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认为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即大规模会提高组织复杂性程度,并连带提高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

(5)生命周期:组织的演化成长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目标在各个阶段都可能是不相同的。

3、答案要点:(1)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2)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3)根据组织结构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4)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5)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4、答案要点:(1)防御者型。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决策者通过高度的集权和专业化分工以及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活动使组织稳固的发展,并据此 8 / 9

防御竞争对手。这类组织由于具有严密的层级控制系统和高度的部门分工差异性,组织的目标稳定而富有效率。

(2)探险者型。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都处于动荡不变化的环境之中,决策者需要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组织的目标可以灵活的加以调整,这必然要冒更大的市场风险。组织必须依靠建构更为柔性、分权化的组织结构,使各类人才和各个部门都有充分的决策权自主权,最终能够对市场的最新需求做出灵活的反应。

(3)分析者型。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所处的环境也是动荡不安定的,但决策者的目标比较灵活,尽可能使风险最小而使收益最大。这类组织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即需要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保证市场供给;另一方面,组织又需要跟踪分析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及时跟进,这时,需要通过构建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随时对外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4)反应者型。采用这种战略类型的组织一般也是处于动荡变化的环境之中,但限于决策者的市场判断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主动应变能力,组织者很难及时对外在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只好采用被动反应的战略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战略很明显是低效率的,组织往往面临强大的变革压力。

5、答案要点:(1)工作能力。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则可以迅速的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适当的指导建议,并使下属明确的理解,从而可以缩短与每一位下属在接触中占用的时间。同样,如果下属具备所需要的能力,受过良好的系统培训,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符合组织要求的主见去解决,从而可以减少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的幅度可以适当宽松些。

(2)工作内容和性质。这又可以从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及非管理事务多少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下属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则管理幅度可以大一些。如果计划不完善,也会减少有效管理制幅度。非管理事务对管理幅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3)工作条件。可以从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工作地点的相近性来分析。 (4)工作环境。组织环境稳定与否会影响组织活动内容和政策的调整频度与幅度。环境越不稳定,各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越受到限制。

6、答案要点:(1)组织规模的大小。组织规模增大,管理的层级和部门数量就会增多,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就会减低。因此,当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组织需要及时分权,以减缓决策层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事务。

(2)政策的统一性。如果组织内部各个方面的政策是统一的,集权最容易达到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然而,一个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灵活应对这种局面,组织往往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政策,这虽然会破坏组织政策的统一性,却可能有利于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如果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都能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组织可以更多的分权;组织如果缺乏受过足够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其基本素质不能符合分权式管理的基本要求,分权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4)组织的可控性。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大多不同,有些关键的职能部门,如财务会计等部门往往需要相对的集权,而有些业务部门,如研发、市场营销等部门,或者区域性部门却需要相对的分权。组织需要考虑的是围绕任务目标的实现,如何对分散的各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在组织成长的初始阶段,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组织的运行,组织往往采取集权的管理方式;随着组织的成长,管理复杂性逐渐增强,组织分权的压力也就比较大,管理者对权力的偏好就会减弱。

9 / 9

第二篇:第八章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辅导八:第八章教学评价设计

一、内容提要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和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步骤,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档案评价的方法,多元智能评价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的确认,以及对评价活动的设计。 1. 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和种类

⑴教学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会直接影响评价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对相同内容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学又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教学设计的内涵中,包括了对设计过程、成果进行评价的内容和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种系统过程,一种特定的持续性活动,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做出决策等步骤。教学设计的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的方向进行。

⑵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五方面: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又可以简化成四方面:教学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控功能。

⑶教学评价的种类

依照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 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四条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⑵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不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它不仅是一个设计环节,而且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过程的需要决定的,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

②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初始的决策过程,另一种是优化的决策过程。每一次评价活动都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的状况,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促使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更好的适合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有了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增加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使教学设计成果达到真正完美。

③评价能调节人的心理因素。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者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中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会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⑴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资料方面各有特长。例如,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动作技能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此外,调查和观察还经常被用来收集教学过程的各种资料。前者适宜于收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的反应资料,后者适宜于收集设计成果的使用是否按预先计划进行的资料。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基本步骤是:

①向被试者说明须知。开始试用前,应向被试师生说明试用设计成果的有关情况,像试用目的、试用活动程序和试用所需时间,被试者将参与的活动类型及其注意事项,收集哪些资料以供分析用,应该以什么态度和方式做出反应等。。

②试用。试用活动一般采用一对

一、小组和班级三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评价就可能获得推广的价值。为保证教学过程能重复展开,必须确使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方案可遵循的,同时,教师应该保持“教态一致”、教学活动的环境也应尽量避免过分的人为设置,以免造成为试用而试用的气氛。

③观察教学。组织评价人员在适当的地方观察教学过程,并对有关情况做好记录。尤其注意教学有没有背离设计规定的内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性质和问题间的相关性;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内完成的练习、作业;在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反应、主动参与性、思维活跃程度等。

④后置测验和问卷调查。 前者主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资料;后者主要收集有关人员对教学过程的意见。测验题和问卷表可以分别印制,也可以都印在一起。这项活动通常紧接着教学设计方案试行后马上进行。如果要了解试用后对知识的保持情况,收集成绩资料的测验可适当推延一段时间进行。

⑤归纳和分析资料。根据需要将资料制成图表,以便于分析。制成图表后,评价者应对资料作一次初步分析:用各类数据与评价标准作比较,考察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经过分析,可能会发现一些重要问题,随即应对它们尝试解释,并通过恰当的途径证实自己的解释。这种趋势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悖时,将予以特别关注做出说明。如果有困难,可以用这些问题咨询有专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或与被试师生进行个别面谈或集体座谈。这些访谈的目的是让各方人士对初步分析结果和改进意见加以证实。当受到激烈批评时,应耐心冷静,使所有被访者都能毫无保留地谈出意见。最后,可将访谈结果与初步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对评价资料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如果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酝酿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⑥报告评价结果。把试用和评价的有关情况和结论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以简明扼要为宜,具体资料如各种数据、访谈记录、分析说明等可以作为附件。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设计成果的名称和宗旨、使用的范围和对象、试用的要求和过程、评价的项目和结果、修改的建议和措施、参评者的名单和职务,以及评价的时间等。

4.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

⑴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反思、学习方法、学生个性化发展等。

⑵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

结果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的评价。它被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的评价。结果评价包括技能测试、书面测试、成绩认定等方面的内容。

5.档案评价的方法

⑴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包含3种类型分袋:第一种,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第二种,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第三种,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按照不同的成果建档案袋,档案袋可以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成果型和过程成果型3种分袋:第一种,精选成果型分袋中的内容,用于说明广泛的学生成果。它要求学生提交他们感到最困难的成果例证,其时间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使之成为深刻反映学生成长的概要和高度揭示学生一般成绩的证据。第二种,过程成果型分袋中的内容,用于保存发展性成果的证据,它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检查他们在一定领域中取得进步的成果。同样地,提交内容的类目也许由教师确定,但学生仍负责收集必要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他们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第三种,最佳成果型分袋中包括各学科选入档案袋的内容:一是语言艺术,即一系列写作类型的最佳作品—说明的、创作的(诗歌、戏剧、短篇故事)、报刊的(报告、专栏作品、评论)、广告副本、讽刺作品或幽默┈等等。二是科学,即学生做的最佳实验室成果—开发的最佳原创假设;对教师提出的科学问题的最佳解决;对科学问题阐明自己主张的最佳论文(用那些能在科学家的讨论会上展示的风格写成);对科学杂志或期刊上的文章做的最佳评论;从学生长时间的实验中所做的最佳记录或日记。三是社会研究,即学生写的最佳历史研究论文;学生参与的一定量的最佳争议和讨论;学生提出的最佳原创历史理论;关于历史问题的最佳议论短文;关于当前事件的最佳评论;对学生所读历史传记的最佳评论。四是数学,即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最佳解答;学生开发出的最佳原创数学理论;对数学期刊的最佳评论或学生写的数学家传记;对问题解决的最佳描写(描写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探究过的数学理念的一张照片、图解或概念图。

学生档案袋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是对学生课内学习情况记录和课外学习情况记录。课内学习情况记录有:实验观察记录袋(包括课外)、小组(学生)评议袋,教师对我的评议袋、特殊表现袋等分类袋。课外学习情况记录包括课外科学资料的收集袋,课外学习活动的情况记载袋,采集实验物品的情况袋、课外新发现袋等分类袋。

档案袋可以按一定标准细分为专门的分袋,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情况资料分门别类地放入各个分袋中。要做到分门别类,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即用课外阅读档案袋展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反映他们的进步。这个收获可以是学生读书时的摘录、感受、反思,甚至是一幅画、一个剪贴等等。二是形成性的评价,即以档案袋记录家长、教师、同学、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的进步。

⑵制作评价表

为配合档案评价,应该制定每月(或单元)的评价表。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表》、《知识技能评价表》、《探究评价表》等类型。

⑶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档案评价挂钩

应该保证(或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与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紧密结合,使师生便于评价、乐于评价,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动机、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相关方法有:一是观察与轶事记录法,即教师将观察到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反映学生超常表现、创意、独特的见解等要及时记录在案。二是测验与考试要改变以往的知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式,注意新情境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书面考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课后纪录,归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三是设计评价定量表,既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它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或等级,表册形式可根据需要设计。四是作业法,考查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五是互评法,在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案。

⑷以月或半学期、学期为阶段,开展档案袋交流展示会

经常召开档案袋的交流展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介绍自己档案袋中的作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给每一个学生已展露才华的机会。

实施档案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现实性、多元化、易于操作性和全面性。

6.多元智能评价的原则

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第一条,评价应是长期的。学习档案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作品长期观察的有效工具,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作持续的反省。第二条,评价是多维方式的。可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除等级或分数之外,应使用描述性的评语,兼顾认知、情意和技能的评价。第三条,评价为教学提供信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被评价者哪些方面表现很好,哪些方面需再加强。第四条,重视非正式评价。教师可利用简易的检验表记录学生平日的生活表现,也可举行讨论会让学生评论作品的好坏。第五条,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师应提供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并评价自己的成就。

二、自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教学评价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

),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2. 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

),或给以价值判断。

3. 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

)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

4.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

)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5. 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

)与终结。

6. 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

),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不高,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

7. 教学设计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

),因为进行评价不但涉及测验法的使用,像调查法和观察法等也都是重要的评价工具,而且测验仅是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评价包括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等进行价值判断。

8. 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五方面:(

)功能、改进与形成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9.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

)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10.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

)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1.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

)评价和定量评价。

12. 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

)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13. 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几项工作。

14. 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

)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

15. 在新的评价理念中,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

),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6. 学习评价的改革,就是要改变那种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而着眼于发现和(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17.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

18. 档案袋是学习的(

),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反省。这些材料由学生与工作组成员一起来收集,集中反映学生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

19. 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展示学生的收获和进步;二是(

)性的评价。

20. 学习目标的评价是(

)最为普遍使用的评价方法,常被用于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

21. 小学生的成绩认定采用“等级+(

)”的方式给予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并通过“家校联系卡”反馈给学生家长。

22. 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带给人们的启示是:(

)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3. 教学评价的指标是对于教学目标的分类目标的细化编目,具有标准(准则)性和(

)性。

二、单选题

1. (

)指教育评价的第一个时期。即自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的八十多年,教育测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考试的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A. “心理测验时期”

B. “目标中心时期”

C. “标准研制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2. (

)指教育评价的第二个时期。即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泰勒(R· Tyler)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原理,即教育评价的泰勒原理,把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区分开来。

A. “心理测验时期”

B. “目标中心时期”

C. “标准研制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3. (

)指教育评价的第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70年代,以布卢姆为主的教育家,提出了对教育目标进行评价的问题。学者们把1967年界定为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转折点。

A. “心理测验时期”

B. “目标中心时期”

C. “标准研制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4. (

)指教育评价的第四个时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非常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和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给予个体更多的被认可机会。因此,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A. “心理测验时期”

B. “目标中心时期”

C. “标准研制时期”

D. “结果认同时期”

5.“发展以观察法为重点,采取多样化方法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考试,发展成为以创造性及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评价;改变过去那种只由教师进行的评价,提倡由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等。”这是(

)。

A.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现代人才评价的基本思想

B. 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C.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D. 20世纪50—70年代评价的基本思想

6.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A. 语文

B. 数学

C. 美术

D. 体育

7.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参与合作意识、实践行为。特别是参与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校内语文性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其他语文性的合作实践活动、完成作业情况等。

A. 数学

B. 语文

C. 美术

D. 体育

8.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动手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精神、收集整理素材能力、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等。

A. 数学

B. 语文

C. 生物

D. 体育

9.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行为表现与合作精神,如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在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情绪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等。

A. 数学

B. 语文

C. 美术

D. 体育

三、简答

1. 自身评价(或自我评价)

2. 诊断性评价

3. 形成性评价

4.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5. 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6. 简答学习评价改革的主要内容?

7.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有哪些基本步骤?

8. 试分析按照不同的成果建档案袋的方式和内容

9.为使课堂教学活动与档案评价挂钩,教师可以采用那些方法?

10.简答对学习目标评价的认识

11.简答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

12.实施档案评价的原则

四、论述题

1. 试述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试述教学常规检查的评价体系改革

五、实践题

1. 试编写一份档案袋评价的方案

2. 试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案

第七章网上自测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采集 2. 媒体 3.非线性 4.仿真 5.流程 6. 表达 7. 局限

8. 系统 9. 流程 10. 模拟 11. 协作 12. 书写 13. 设疑

14. 情境 15. 学生

二、单选题

1.A 2.A 3.B 4.C 5.C 6.A

三、简答题 1. 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形式主要有: ①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 ②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程教学形式 ③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形式 ④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

⑤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形式 2. 现代教学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

⑴从微观上讲,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

⑵从中观上讲,教学媒体的应用方式灵活多变、既可以用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又可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将大大改进学校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行;

⑶从宏观上讲,教学媒体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业余学习和终身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影响传统教师、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发生改变,并将推动教育内容结构、教育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结构的深刻变化。 3. ⑴固定性:指教学媒体可以纪录和储存信息,在需要时可以再现出来。如印刷品将文字符号固定在书本上,电子媒体将语言、文字、图像经过声、光、电、磁讯号间转换,固定在磁带或磁盘上。 ⑵扩散性:指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类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出一定距离,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再现信息。如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同时使用三颗同步卫星可以覆盖整个地球),并在瞬息之间将信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诺大的世界范围的联系变成像在一个“村落”中,有人将它比喻为“地球村”。

⑶重复性:指教学媒体可以重复使用,或生成复制品,而且再现信息的质量稳定、可靠、不失真。

⑷组合性:指媒体之间可以组合使用,相互促进、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传播信息的质量。如声画同步幻灯、交互视频系统(计算机与光盘或录像机的结合)等。 ⑸工具性:教学媒体是人们获得信息、制作信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⑹从属性:既使是功能强大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它依然是由人所创造,受人操纵的,与人相比,教学媒体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学媒体能够扩展或模仿教师的部分行为,而教学媒体却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间的言语和情感交流,只是人精心设计、制作的产品。

⑺能动性:指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例如,录像教材可以传送预先录制好的教师授课实况,基于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机会。 4.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媒体的依据一般采用以下5条。 ⑴教学目标 ⑵教学活动内容 ⑶教学对象 ⑷资源环境条件

⑸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5. ⑴多媒体(Multimedia)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或管理技术),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组合在一起。多媒体可以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拟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再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显示。使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可以方便地查询、检索、编辑、管理、获取、制作及应用信息和开展多种学与教的活动。

⑵超文本(Hypertext)是一种模拟人的联想思维方式连接信息的技术。超文本可以把多种信息以非线性的组织、呈现方式构成特殊的学习资源。超文本非线性结构中的多种媒体不仅包含具有纯文本的信息对象,还包含图形、图像、表格等静态的非文字信息对象。

⑶超媒体(Hypermedia)是在超文本和多媒体基础上的综合,代表着一种多媒体化的非线性的信息结构,所以,一般认为,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超文本和多媒体的关系如图所示。

6. ⑴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人为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环境。这种人工环境是一种让人有身临其境真实感的虚拟世界。 ⑵一般倾向于将虚拟真实作为一种技术来看待。但是不可否认,虚拟真实也具备承载信息的功能,因此,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媒体。与传统影视媒体比较,传统影视媒体只能按照录制的顺序播放,参与者不可改变其播放顺序,缺乏交互性;而虚拟真实使参与者可以自己控制体验的进程和顺序,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环节而略过其他部分。

⑶进入虚拟真实通常需要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head-mounted display),它可以使你对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的虚拟人工环境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仿佛进入到虚拟的真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这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 7. 教育家戴尔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经验之塔”,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理论要点如下:

⑴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其经验的具体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⑵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⑶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阶段发展,把具体的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

⑷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提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⑸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 8. ⑴算法型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⑵同时假定,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认识程度,通过不同的媒体方式传送,所需的信息量是相同的,这是因为信息的多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根据上述基本思想,可以用媒体选择决策模型图所示的模型来表示媒体的最优选择区和可选择区。

9.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这是是教学设计中的策略问题之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媒体的依据一般采用以下5条。 ⑴教学目标 ⑵教学活动内容 ⑶教学对象 ⑷资源环境条件

⑸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 10.

注意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性:

⑴选择性。注意有高度的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因此在用各种媒体呈现教学信息时,应当突出主题,突出最主要的特征

⑵新颖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据此,媒体设计中为了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不需要完全使用新的刺激,只要前后刺激有明显的对比和差异即可引起注意。如某段文字有闪烁或下划线;言语中改变音量或音调;屏幕中开窗口、画箭头、加边框......等等。但运用新颖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颖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 ⑶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如无必要尽可删除,类似于使用奥卡姆剃刀规则(the rule of Ockham` s razor)。 ⑷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太简单的内容,学习者往往不屑一顾;太困难的内容,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吸引注意。

⑸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在呈现要教的内容之前,先提出教学目标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能使学习者对后来呈现的刺激产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对后来呈现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11.

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

⑴整体性。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无组织的刺激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媒体设计者必须对呈现的内容加以精心组织,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负担。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等,这些都是组织呈现内容的常用方法。

⑵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

⑶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12. 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

⑴组块性。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因此教学媒体设计者,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语义分类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

⑵有限性。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例如一组概念或规则)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记忆的这种特征对媒体设计的启示是: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一般应限于7±2个,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的(可适合所有学习者的记忆容量);当遇到步骤繁多,例如有20个步骤(大大超过7±2)的复杂过程时,可将20个步骤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将该过程先分为4个分别包含5个相关步骤的组(改变组块形式),即把原来需要呈现20个较小的组块改为呈现4个较大的组块,每个较大的组块中由于只含5个步骤而且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不会造成记忆上的困难。这样,通过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把原来超出短时记忆容量因而很难记忆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记忆的问题。 13. 教学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 ⑴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概念的学习则应相反,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⑵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⑶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难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⑷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所以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冗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遗忘。 14. 协作学习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⑴要建立协商群体。协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多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这样的群体中,学生们共同探索、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形成一个协商群体在协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如果协商者之间基础相差悬殊,则无法进行协商,协作学习自然失败。所以,一定要构建一个层次相当的协商群体,以达到互相启发、促进的作用。 ⑵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分歧看法,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如果问题是已经存在真理或本身无意义可言,则学生根本毋须讨论,亦不值得协作。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的可争论性的重要性。 ⑶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协作学习是在学习者共同讨论协商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返回到主题上来。在学习过程中要讲究效率,如果一旦讨论失控,即可能发生吹牛皮侃大山的现象,也就达不到协作学习的目的。 15. 创设情境可采用以下几类: (1)问题情境 (2)真实情境 (3)模拟真实情境 (4)合作性教学情境

(5)具有网络学习资源的情境 16. 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宜于不良结构的学科内容。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学习情境的创设宜用于知识的学习,还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既情境创设的可行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任务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最优化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是否准备了条件和可行性。

四、论述题 1. 教学媒体的具体使用方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保证完成教学目的,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更高的效率,有以下原则需遵循: ⑴教学性原则。这是使用教学媒体最基本的原则,教师选择或设计媒体的目的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用于传输教学内容和满足学生学习的多种需要,如果不是因为教学目的和教学活动需要,再漂亮的媒体也不能有助于教学,不存在使用的价值。

⑵标准性原则。教学媒体中涉及的媒体种类繁多,各种媒体又有很多种格式,为正确选择和应用他们,教师选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标准。例如,国家教育部最近出台了网络教学资源标准。选择和设计相关教学媒体时,就要依照标准进行,这是有效使用教学媒体的基本保证。 ⑶技术性原则。在遵循教学媒体资源标准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新的技术,使教学媒体更有效地传送教学信息。例如,当前网络教学采用的流媒体技术、新的压缩技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和矢量图形技术等,不仅能提高效果、扩充内容,还能减少占用的网络资源。

⑷艺术性原则。在满足教学性、技术性的前提下,还应满足艺术性的原则。例如,网页设计的简洁明快、色彩搭配合理;使用技术合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分类科学新颖、内容组织精巧、案例引人入胜等。 ⑸实时性原则。许多新教学媒体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更新,传播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学习活动的发展情况,这为教育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提供了更大的利益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利用网络教学媒体可以随时将最新信息发布于网上供学生选择,并且提供师生、同学之间实时的多向交流机会。 ⑹参与性原则。许多新教学媒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充分的交互活动条件,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得到更多机会和更大操作空间。例如,使用语音教室或使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增加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别指导、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按照个人进度学习的机会和空间。使用网络教学媒体,可以要求学生更多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观点,提出设计建议,以及起监督、评价作用等。

⑺整合性原则。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往往一种媒体很难表现教学内容,需要使用多种媒体组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同时,有效的整合可以获得“整体大于分部之和”的功能,实现“最优化的”效果。 ⑻目标控制原则。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例如,外语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境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境的动画和语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⑼内容符合原则。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语文学科教学中,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以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媒体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⑽对象适应原则。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媒体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媒体的选择或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媒体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因此,用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媒体对其教学特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一种教学媒体,其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⑴可适应性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 ①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教学媒体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由教学活动在何种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形式来决定。例如,为集体授课而选择媒体,人们会选择那些展示教学信息范围较大的媒体,如扩音、幻灯、投影、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等;而用于小组学习的媒体其传播信息的范围应与小组人数、教学场所的大小相适应;对于远距离教学,人们只能选择诸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网络之类的教学媒体;而对于自学系统,人们可选择收录机、复读机、微型幻灯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经久耐用的媒体;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情境,可选择那些表现力强且有特殊时空特性的媒体。例如,人们可以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媒体,利用它们的慢放、快放功能来展示一些特殊的技能动作,以利学习者的学习理解与模仿。

②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对不同的学习者特征,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同样是班级授课,小学低年级学生与中学高年级学生以及成人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的水平远不及中学高年级学生,因此在选择媒体时,我们应首先考虑那些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像画面对比度大、易于分别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部分之类的媒体。如幻灯、投影、模型、录音、图片等;而对于成人教育,由于成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选择媒体时可考虑那些表现手法较复杂、展示教学信息连续性强的媒体。如电视录像媒体、电影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系统等。而对自学的学习环境来说,人们选择媒体时,更应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与能力大小,对低龄的学习者由于对媒体应用能力的限制,人们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媒体(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媒体)供其使用学习。而对年长的学习者(如成人或中学高年级的学生、大学的学生)则可使用较贵重、操作较复杂、功能较强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系统、高档录音机、笔记本电脑、网络教学系统等。

③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人们应该考虑根据任务的类型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认知类的学习任务可选择动画、图片模型、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交互课件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的教学内容,人们应该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像人们可以选择电视录像、电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课件、影碟(VCD、DVD、MP3等)、数字音响等;对于技能训练类的教学,人们应选用电视录像、电影、人工智能、虚拟环境、模拟训练器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媒体。 ⑵可利用性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

②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 ③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在选择媒体时,首先应考虑教师对该媒体的利用能力,如果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则人们可选择一些功能较全、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的媒体。如果教师对媒体应用能力较差,选择了操作较复杂的高档媒体,则上课应用媒体时,教师可能出现操作失控,直接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进行,反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反作用。

根据学习者对媒体的利用能力,合理选择媒体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例如,在班级授课或小组学习的情况下,要考虑在媒体利用时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注意该媒体是否适宜于学生的操作?是否适宜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对于个别化的教学,应注意学生自行操作利用媒体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暂时不会使用该媒体,就应考虑学生学会使用该媒体所花的时间与精力。

对教学场所或办学单位是否能有效方便地提供可利用的教学媒体,也是选择利用媒体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某多媒体阶梯教室上课,该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机、银幕、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施,无须再从别处搬来幻灯机或投影仪,直接利用已经具备的幻灯机,播放教学幻灯片或投影仪演示教学投影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应考虑到所利用的媒体是否是信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过程即可利用,而不应考虑那些学校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 ⑶低成本性

媒体的利用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注意它的低成本性,该特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 ①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 ②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如果在进行某种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有多种媒体可供选择利用,则首选的应该是那些能达到同样教学效果而购置与安装成本较低的媒体设备(即价格不太昂贵的那些)。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媒体操作比较简单,连带的操作可靠性也较强,而与这些硬件设备相配套的软件材料的购置或制作成本有可能也低。例如,在教学时需要提供一幅静止的彩色画面,考虑到成本与效果,人们应选择幻灯、投影或挂图,而不必选择录像、电影等手段,理由是除了硬件设备的价格差别很大以外,软件制作的成本相差也较大,而教学效果并不与成本成正比。其次,考虑媒体使用成本问题时,如果挂图与录像这两类媒体具备相同的教学效果,则应该选择使用成本更低的挂图手段,而不选择需要消耗电能的录像媒体。 ⑷高效能性

任何一种媒体,在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的时候,都有它的特殊功能和效果,没有一种媒体对任何一种教学情境,任何特征的学习者都相当适合,都能发挥最优的教学功能与效果。因此,对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和学习任务,以及具体特征的学习者,要区别不同情况,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功能独特、效果良好的教学媒体。一般情况下,高效能应该与前三个因素一起考虑。特别是成本因素,要求与功效因素综合考虑,贯彻“低成本、高效能”的媒体选择原则,优化教学环境。

第三篇:室内设计教案教案第八章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第八章 商业购物空间设计

第一节 商业空间概述

一、 商业空间的沿革

商业空间就是提供有关设施、服务或产品以满足商业活动需求的场所。

人类从事商业活动可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生产时期。开始时是以“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不定期交易方式进行的,后来发展为定期的集市形式。集市的形式与宗教节庆、农事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集市逐渐以“赶集”和“庙会”等形式固定下来,而聚集于渡口、驿站、通衢等交通要道处的相对固定的货贩以及为来往客商提供食宿的客栈成为固定的商铺的原型。

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副农产品的大量增加,季节性的农产品交易、性畜交易及手工艺产品的加以也形成了专业的交易场所。

商业活动从非定期发展到定期,由流动发展到固定,由分散发展到集中。商业空间 的演变成特定的空间。商铺的固定聚集了不同的商品行业类型,市镇或商业区便由此产生。

固定化的商业空间必然配备一定的商业设施,以便利来往客人的出入活动。配合商业交易,相应的车辆、交通、旅馆、其他的休闲设施及货运、汇兑、通讯等服务性的行业也随着商业活动的需求而产生。

随着商品经济及科技的发展,现代的商业空间无论在规模、功能和种类等方面都远远超出过去的范畴。而且商品交易的双方(销售商和顾客)都对商业的空间的环境提出了进一 步的要求。

第 1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这些要求除了功能行方面的设施、条件和环境等,还包括各类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需求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需求。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前提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就应当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二、 现代商业的分类

作为商业空间主要形式的各类商店,近百年来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商店的形式演变成各种不同的样式,依年代先后分述于下:

• 百货店( Department Store )

1856 年巴黎的孟玛榭百货商店,首先推出有别于以往的杂货店,一货物齐全、附有标价、不还价,并采用信誉卡制,免费包装送货,一时颇受好评,成现代百货商店之先河。百货商店产生的背景:欧洲进入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急增,消费能力、大众交通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现代大规模的百货业才应用而生。

2 、邮政( Mail Order )

邮购是有别于其他商业空间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商业形式, 1880 年开始于美国,起因是因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分散、购物不便,有善经营的商人以商品土录和价格标识的方式,使消费者有机会参考选购,风行一时,是一种零售业的新形态。 3 、连锁店( Chain Store )

缘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借助于日趋完备的通信与运输,小型商店利用本身的 经营经验,在各地设立分店,并建立企业形象,推广业务,连锁店的大批量采购、相对统一的设计风格和服务标准,使顾客对连锁店企业获得一致的印象同一商店的服

第 2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务空间范围得到延伸。连锁店的经营方式甚至影响到餐馆、酒店的经营。商店的设计 CI ( 企业识别形象 ) 设计的结合也是连锁店经营的特征。

4 、超级市场 ( Super Market )

超级市场亦是美国的产物,起源于 20 年代末的经济大恐慌时期。超级市场以不需要高成本的门面装饰、店内货物由顾客自取而降低经营的费用。低廉的货物受到经济不景气市场的消费者的欢迎,超市风行的另外因素有:

• 一般家庭拥有汽车,可以使用一般家庭能够到较远的超市一次性采购较多的生活用品,并有运输的便利。

• 冰箱家庭化,使得冷冻食品和饮料的保存时间延长,使得食品在超级市场内的销售成为可能。

• 包装技术的进步,罐装食品、真空包装和防腐技术以及各种工业产品的包装技术使得包装食品和大批的工业产品适合在超市销售。

最初的超市以销售食品为主,多设置在郊区。近年来,超市已由 郊区进入市场,货物也由食品扩展到日用品、日用器皿、家用电器等应有尽有,成为综合性商场。有些超市也成为大型商场的附属区。

5 、购物中心( Shopping Center )

20 世纪 60 年代,是二战世界经济起飞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欧美等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期,购物中心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它集百货、超市、餐厅和娱乐于一体,并在

第 3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规划中设置了步行、休息区等公共设施,方便购物。这类商业空间可分为两大类:

( 1 )单体型——在单建筑内,在不同楼层区域中规划不同的商品种类,并有休息、娱乐设施。

( 2 )复合型——由多个建筑组成,各自经营不同项目,有天桥、地道等设施联系各单体建筑、整个区域划停车、休息、步道、景观等空间。

6、商业街 (Shopping Arcade)

“ Arcade ”指带拱的廊,这里指在一个区域内(平面或立体)集合不同的类别,构成的综合性的商业空间。所有公共设施,如街道、店铺门面和招牌、休息设施等均按统一的标准设计,而且有统一管理的组织(如上海的港汇广场、中信泰富等)。

7、量贩店( General Merchandising Arcade )

简称“ GMS ”亦称仓储式超市,采用顾客自助式选购的连锁店方式经营, 20 世纪 60 年代末出现在美国。一货物种类多、批量批发销售、低价为特点。利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大批采购商品,亦自行开发自己的品牌,以货物种类多、批量批发销售、低价为特点。利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大批采购商品,亦自行车开发自己的品牌,以其低成本经营的优势对零售业及超市造成巨大的威胁,如上海德资的“麦德龙”等。 8 、便利店( Convenient Store )

这是一种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出现的新型零售业,在巨型化和连锁化经营的超市和“ GMS ”的缝隙中,以 24 小时营业的方式方便了社区生活,并为夜间工作者提供服务,这种以食品饮

第 4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料为主的小型商店也兼售报刊、日用百货、文具、药品,并经营一些社区服务的项目(如代付水、电费等),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如各地的“罗森”、“快客”等。 9 、专卖店

这是近几十年来出现的以售销某品牌商品,或某一类商品的专业性零售店,以其对某类商品完善的服务和销售,针对特定的顾客群体而获得相对稳定的顾客。大多数企业的商品专卖店还具备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传达功能。

三、商业空间的构成

商业空间是由人、物、空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人与空间的关系是空间提供了人的活动,其中包括物质的获得,精神的感受与信息的交流。

人与物的关系是一种交流的功能,物质提供了使用功能,并传达相关信息(包括识别、美感、知识等)。

空间与物的关系是:空间提供了物的放置(陈列、储存等),同时集合的物也构成了新的空间(设计的必须考虑商品的陈列后形成的“新”空间)。以上三个关系的表述似乎不够理想,意思不明确,需要考虑调整。

所有关系中,人是活动的,并具有相对的主动性;空间和物是相对固定的或被动的。

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 5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1 .展示性( show )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商品陈列,商业的空间还可以包括舞台上动态的表演、各种形式广告的发布、 POP 等有关商品自身以及附加信息的传达。

• 服务性( service ) ——商业空间提供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服务:包括购物 . 休闲 . 咨询 . 汇兑 . 寄存 . 修理 . 餐饮 . 美容等。

• 娱乐性( amusement ) ——提供影院剧场 . 儿童游乐 . 电子游戏 . 运动休闲等调剂身心的活动。

• 文化性( culture ) ——无论是商品成例或娱乐活动,其本质均是文化活动,包括各类流行也是一种文化。 四 消费心理与购物环境

1. 消费心理

顾客消费行为的心理过程活动,是设计者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人们的消费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认知过程 :认识商品 . 了解服务是消费行为的前提。商品的包装 . 陈列以及商业空间的装饰等,对消费者的进一步行动起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本身和空间环境起诱导作用。如舒适 . 美观的空间装 .

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 . 生动别致的橱窗展示 . 商品的陈列 . 品牌以及广告宣传效应等,都应使消费者感到身心愉悦,产生消费的欲望。

第 6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 情感过程: 在认知的基础上消费者经过一系列的比较 . 分析 . 思考直到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

• 意志过程: 通过认知和情感的心理过程,使消费者有了明确的购买目的,最终实现购买的心理决定过程。 2. 购物环境

不同消费者会有各种购物行为,但对环境的要求大致相同。 • 购物环境的舒适和美观性: 购物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能提高消费者光顾次数和停留时间,也就为接触商品提供了机会。创造美观舒适的购物环境,主要体现在:视觉的愉悦感 . 身体触觉的舒适感 . 优雅的声学效果等。

• 购物环境的安全性: 商业空间在设计上追求舒适性的前提是保证商业空间在使用上的安全性,国家对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有明确的的规范和要求,达不到规范就一票否决。首先,要考虑设备安装设计的安全性;其次,空间设计中要 避免可能对顾客造成伤害的系列问题:第三,设计时避免顾客心理恐惧和不安全的因素。

• 购物环境的方便性: 就近购物,方便快捷,省时省钱,这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因此,交通便利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往往作为商场业主“选址“的首要选择。因此,交通便利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往往作为商场业“选址”首要选择。此外,商业空间内部交通线路设计的合理性也决定了购物环境的方便性。

• 购物环境的可选择性: “货比三家”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也说明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比较、选择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满足则能够促进消费的形成,这说明购物环境中存在着比

第 7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较、选择可能的重要性。所以大型的购物环境中应具备多家商店、多家商店、多方面信息等,以便产生商业聚集效应。

• 购物环境的标识性: 在同一个区域,经营同一 种商品的商店,只要设计独特的商店标识和门面、富有创意的橱窗和广告和富于新意的购物环境,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正因为每个商店的独特性、新颖感和可识别性,才形成商业街的丰富的商业氛围。各种形式的展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化活动。

第二 节 营 业 厅

营业厅是商业建筑中的核心与主体空间,是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对商店留下环境整体印象的主要场所。应根据商店的经营性质、营业特点、商店的规模和标准,以及地区经济状况和环境等因素,在建筑设计时确定营业厅的面积、层高、柱网布置、主要出入口位置以及楼梯、电梯、自动梯等垂直交通的位置。

一、设 计 要 求

(1) 营业厅的室内设计应有利于商品的展示和陈列,有利于商品的促销,为营业员的销售服务带来方便,最终是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

(2) 营业厅应根据商店的经营性质、商品的特点和档次、顾客的构成、商店形体外观以至地区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室内设计总的风格和格调。

(3) 营业厅的室内设计总体上应突出商品,激发购物欲望,即商品是“主角”,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的手法应是衬托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讲,营业厅的室内环境应是商品的“背景”。

第 8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4) 营业厅的照明,在展示商品、烘托环境氛围中作用显著。厅内的选材用色也均应从突出商品,激发购物欲望这一主题来考虑,良好的空调,特别是通风换气,对改善营业厅的环境极为重要。 (5) 营业厅内应使顾客动线流畅,营业员服务方便,防火分区明确,通道、出入口通畅,并均应符合安全疏散的规范要求。

从商业建筑室内设计的整体质量考虑,美国商店规划设计师协会 (1SP) 提出了对商店室内设计评价的五项标准,可供借鉴,即:

商店规划——铺面规划、经营及经济效益分析,客源客流分析等; 视觉推销功能——以企业形象系统设计 (CIS) 、视觉设计 (V1) 等手段促进商品推销;

照明设计——商店所选照明光源、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灯具造型等;

造型艺术——商店整体艺术风格,店面、橱窗、室内各界面、道具、标识等的造型设计;

创新意识——整体设计中所具有的创新。

二、经营方式与柜面布置

营业厅的柜面布置,即售货柜台、展示货架等的布置,是由商店销售商品的特点和经营方式所确定的,商店经营方式通常有: 闭架——适宜销售高档贵重商品或不宜由顾客直接选取的商品,如首饰、药品等;

第 9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开架——适宜于销售挑选性强,除视觉审视外,尚对商品质地有手感要求的商品,如:服装、鞋帽等。

由于商品与顾客的近距离直接接触,通常会有利于促销,因此近年来,许多商店在经营中常采用开架方式,自选商场商品全部为开架;

半开架——商品开架展示,但进入该商品展示的区域却是设置入口的;

洽谈——某些高层次的商店,由于商品性能特点或氛围的需要,顾客在购物时与营业员能较详细地进行商谈、咨询,采用可就坐洽谈的经营方式,体现高雅、和谐的氛围,如销售家具、电脑、高级工艺品、首饰等。

除小型或专业商店外,营业厅内根据经营商品的特点,通常采用组合上述几种不同经营方式的布置。售货柜台与陈列货架是销售现场的主要设施,柜台供营业员销售时陈列、展示、计量、包装商品及开票等活动所用,柜台同时又是顾客看样品和审视挑选的场所;货架主要供陈列和小量储存商品所用,货架通常靠墙或相背而立,或根据平面布局予以组合,这些设施的尺度以及它们之间间距位置的确定,都取决于顾客和营业员的人体尺度、动作域、视觉的有效高度以及营业员和顾客之间的最佳距离,销售现场设施除柜台、货架之外,还有收款台、新款商品陈列展示台、问讯、兑币等服务性柜台等。上述营业厅内各项设施,除了尺度、体量主要与人体及使用功能相关之外,在同一商店营业厅中的各项设施的用色、用材、造型格调也应有整体的、形成系列的设计。

柜面布置应使顾客流线畅通,便于浏览、选购商品,柜台和货架的设置使营业员操作服务时方便省力,并能充分发挥柜、架等设施的利用率。

第 10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商店根据自身的经营性质和规模,常把不同类别的商品分成若干柜组,如百货商店中的化妆品、文化用品、家用电器、食品、服装、鞋帽、五金交电等等

商品柜组在营业厅中的具体位置,需要综合考虑商店的经营特色、商品的挑选性和视觉感受效果、商品的体积与重量以及季节性等多种因素。例如许多商店常把化妆品柜布置于近入口处,以取得良好的铺面视觉效果,把顾客经常浏览、易于随机激发购买欲的一些商品置于底层,而把有目的购置的商品柜组置于楼层,重量较重和体积较大的商品有可能时,常置于地下室商场。

现代商业建筑的营业厅,通常把柜、架、展示台及一切商品陈列、陈设用品统称为“道具”。商店的营业厅以道具的有序排列、道具造型、色彩的创意设计来烘托和营造购物环境,引导顾客购物消费。

三、动线组织与视觉引导

营业厅内平面布局的面积分配,除楼梯、自动梯、收款台、展示台等所占的面积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柜架及其近旁营业员操作、接待活动所占面积 ( 闭架经营时为柜、架所占面积及柜内营业员活动面积;开架经营时营业员操作活动面积与顾客选购活动面积有重叠 ) ;顾客通行、停留以及浏览、选购商品时的通行活动所占面积。

( 一 ) 动线组织

顾客来到商店营业厅,需要经历下述一些过程:

顾客通行和购物动线的组织,对营业厅的整体布局、商品展示、视觉感受、通达安全等都极为重要,顾客动线组织应着重考虑:

第 11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1) 商店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和宽度以及通道和楼梯的数量和宽度,首先均应满足防火安全疏散的要求 ( 如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每 100 人疏散宽度按 0 . 65 ~ 1 . OOm 计算 ) ,出入口与垂直交通之间的相互位置和联系流线,对客流的动线组织起决定作用。

(2) 通道在满足防火安全疏散的前提下,还应根据客流量及柜面布置方式确定最小宽度,较顾客的停留、周转。

(3) 通畅地浏览及到达拟选购的商品柜,尽可能避免单向折返与死角,并能迅速安全地进出和疏散。

(4) 顾客动线通过的通道与人流交汇停留处,从通行过程和稍事停顿的活动特点考虑,应细致筹措商品展示、信息传递的最佳展示布置方案。 ( 二 ) 视觉引导

从顾客进入营业厅的第一印象开始,设计者需要从顾客动线的进程、停留、转折等处,考虑视觉引导,并从视觉构图中心选择最佳景点,设置商品展示台、陈列柜或商品信息标牌等。商店营业厅内视觉引导的方法与目的主要为:

(1) 通过柜架、展示设施等的空间划分,作为视觉引导的手段,引导顾客动线方向并使顾客视线注视商品的重点展示台与陈列处。

(2) 通过营业厅地面、顶棚、墙面等各界面的材质、线型、色彩、图案的配置,引导顾客的视线。

(3) 采用系列照明灯具、光色的不同色温、光带标志等设施手段,进行视觉引导。

第 12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4) 视觉引导运用的空间划分、界面处理、设施布置等手段的目的,最终是烘托和突出商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即通过上述各种手段,引导顾客的视线,使之注视相应的商品及展示路线与信息,以诱导和激发顾客的购物意愿。

四、营业空间组织与界面处理 ( 一 ) 空间组织

商店营业厅的空间组织,涉及营业厅层高的高低、承重墙之间和柱网之间间距的宽窄,以及中庭的设置等等,是在建筑结构设计时确定的。室内设计时对商业空间的再创造和二次划分,则是通过顶棚的吊置,货架、陈列橱、展台等道具的分隔而形成,也可以以隔断、休息椅、绿化等手段进行空间组织与划分。是以货架组织营业空间的眼镜店营业厅, 是以展示柜组织营业空间的服装店营业厅 ( 自室外向里观看 ) 。

在营业空间中,也常以局部地面升高 ( 以可拆卸拼装的金属架、地板面组成 ) 或以几组灯具形成特定范围的局部照明等方式构成商品展示的虚拟空间。 ( 二 ) 界面处理

商店营业厅地面、墙面和顶棚的界面处理,从整体考虑仍需注意烘托氛围,突出商品,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

地面——商店营业厅的地面应考虑防滑、耐磨、易清洁等要求,近入口及自动梯、楼梯处,以及厅内顾客的主通道地面,如营业厅面积较大时,可作单独划分或局部饰以纹样处理,以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对地面选材的耐磨要求也更高一些,常以同质地砖或花岗石等地面材料铺砌。商品展示部分除大型商场中专卖型的“屋中屋”等地面,可以按该专门营业范围设置外,其余的

第 13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展示地面应考虑展示商品范围的调整和变化,地面用材边界宜“模糊”一些,从而给日后商品展示与经营布置的变化留有余地。专卖型“屋中屋”的地面可用地砖、木地板或地毯等材料,一般商品展示地面常用预制水磨石、地砖大理石等材料,且不同材质的地面上部应平整,处于同一标高,使顾客走动时不致绊倒。

墙、柱面——由于商店营业厅中的墙面基本上给货架、展柜等道具遮挡,因此墙面一般只需用乳胶漆等涂料涂刷或喷涂处理即可,但营业厅中的独立柱面往往在顾客的最佳视觉范围内,因此柱面通常需进行一定的装饰处理,例如可用木装修或贴以面砖及大理石等方式处理,根据室内的整体风格,有时柱头还需要作一定的花饰处理。

顶棚——营业厅的顶棚,除入口、中庭等处结合厅内设计风格,可作一定的花饰造型处理外,在商业建筑营业空间的设计整体构思中,顶棚仍以简洁为宜。大型商场自出入口至垂直交通处 ( 自动梯、楼梯等 ) 的主通道位置相对较为固定,顶棚在主通道上部的部位,也可在造型、照明等方面作适当呼应处理,使顾客在厅内通行时更具方向感。

现代商业建筑的顶棚,是通风、消防、照明、音响、监视等设施的覆盖面层,因此顶棚的高度、吊顶的造型都和顶棚上部这些设施的布置密切相关,嵌入式灯具、出风口等的位置,都将直接与平顶的连接及吊筋的构造等有关,由于商场有较高的防火要求,顶棚常采用轻钢龙骨、水泥石膏板、矿棉板、金属穿孔板等材料,为便于顶棚上部管线设施的检修与管理,商场顶棚也可采用立式、井格式金属格片的半开敞式构造。

五、照明与标志

第 14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商店营业厅的照明、标志和各类设施的合理布局与配置,也是商店营业厅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 一 ) 照明

营业厅除规模较小的商店白天营业有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外,大部分商店的营业厅由于进深大,墙面基本上为货架、橱窗所占,同时也为了烘托购物环境,充分显示商品的特色和吸引力,通常营业厅均需补充人工照明,而大型商店主要依靠人工照明。

商业建筑基本照明的照度,根据我国《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推荐照度值, 。近年来由于商店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商店室内照明的照度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如上海新世界商城、浦东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和中丝依都锦服装公司等大型商场的室内环境照明均在 500 ~ 7001x ;表 14-4 为日本 1969 年修订的 ( 照度标准 ) 。商店营业厅内照明的种类有: 1 .环境照明

也称基本照明,即给予营业厅室内环境以基本的照度,形成整体空间氛围,以满足通行、购物、销售等活动的基本需要。通常把光源较为均匀地设置于顶棚或上部空间,或有节奏地布置于厅内通道及侧界面附近。

环境照明应与营业厅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线型等处理紧密结合,协调和谐,常采用荧光灯间接照明。荧光灯为节能型灯,近年投放市场的有色温在 3500 ~ 5500K 的中色温节能型荧光灯,光色较通常的荧光灯 ( 色温 6500K) 稍暖。2 .局部照明

也称重点照明、补充照明。局部照明是在环境照明的基础上,或是为了加强商品展示时的吸引力,提高商品挑选时的审视照度,

第 15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或是在营业厅的某些部位,如自动梯上下登离梯处,需要增加局部场合的照度时采用。营业厅局部照明常采用投射灯或内藏式光源直接照明,也可采用便于滑动、改变光源位置和方向的导轨灯照明。 3 .装饰照明

装饰照明通过光源的色泽、灯具的造型以及与营业厅中室内装饰的有机结合,营造富有魅力的购物环境,诱发顾客的购物意愿,也能表现商场或商品展示的个性与特征。室内装饰照明可采用彩灯、霓虹灯、光导灯、发光壁面等。营业厅中装饰照明的设置,在照度、光色等方面需注意不应影响顾客对商品色彩、光泽、质地的挑选,除了儿童用品、附设的娱乐游戏与餐饮等部分的照明处理可以具有自身的特点外,装饰照明的使用仍需注意与营业厅整体风格与氛围相协调。

商店营业厅除上述几种照明外,大型商场还应设置遇停电等事故时可继续营业的事故照明,其照度不低于一般照明推荐照度的 10 %;规模较大的商店还应设置供火警及紧急事故发生时安全疏散的应急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 0 . 51x ,应急照明不使用常规电网电源,可使用独立的充电蓄电设施。 ( 二 ) 标志

商店标志起到介绍商店经营内容,指示营业厅经营商品种类的层次分布,标明柜组经营商品门类,指引通路路径以及标明房间使用名称等作用。此外,商店标志作为确立企业形象和显示现代商业环境的氛围也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商店的标志应根据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整体构思统一设计,在用材、用色、字体等方面均与室内商业环境相协调,有的标志还

第 16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应与照明相结合。.标志衬底与文字色彩的配置,较为醒目和易于辩认的,有黄底黑字、白底绿字、白底红字、黑底黄字等。

第三节 店面与橱窗

商业建筑的外观,即建筑物的形体和立面,是在建筑设计阶段根据规划整体的布局要求,建筑物所在地区、地段的位置和文脉特点,商店左邻右舍的环境状况,以及商业建筑具体的行业与经营特色等因素设计确定的。商店的立面设计和装修可以由建筑设计完成,也可以由后续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完成,但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充分了解建筑物的整体功能、结构构成和风格特色,应尽可能理解原有建筑设计的意图,使建筑立面及外装饰与整体风格相协调,一些改建或原有建筑设计有不足之处的,也可以通过外装饰设计予以调整和改善。不少商店的店面,由于城市环境改造对建筑外观的要求,商店功能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由于店面装饰样式过时,外装饰材料老化等原因,常常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店面设计,是以店面的造型、色彩、灯光用材等手段,展示商店的经营性质和功能特点。店面设计也应具有个性和新颖感,以诱发人们的购物意愿。

一、店面设计的要求和措施

商店的店面设计和装饰,应满足下列要求,并考虑相应的措施:

(1) 店面设计应从城市环境整体、商业街区景观的全局出发,以此作为设计构思的依据,并充分考虑地区特色、历史文脉、商业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例如上海的南京路商业街和豫园商城,由于地区商业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不同,店面设计与装饰风格也显然会有所不同,通常南京路商业街的店面可采用溶中西文化于一体的海派风格或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豫园商城的店面,则以采

第 17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用具有我国传统建筑韵味的装饰较为协调。类似的状况,又如南京新街口的现代商业环境和夫子庙地段较具传统的文脉氛围,都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口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具有海派建筑风格的新世界商城;上海豫园商城老街原有建筑和新建的具有我国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的豫园商厦。

(2) 店面设计在反映商业建筑显示购物场所、具有招揽顾客的共性之外,对不同商店的行业特性和经营特色也应尽量在店面设计中有所体现。

例如外部造型相对封闭,立面用材,精致高雅,以小面积高照度的橱窗和窄小的入口来体现珠宝首饰店商品的珍稀贵重。

又如立面外形通透明亮,以大面积落地玻璃橱窗展示新潮服饰,同时,透过橱窗呈现店内开架的各款衣着,显示服装专卖店的个性。

(3) 店面设计与装修应仔细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构架作为店面外装修的支承和连接依托,使店面外观造型与建筑结构整体有牢固的连系,外观造型在技术构成上合理可行。店面外装修与房屋结构基本构架的依附连接关系,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在原有结构梁、柱、承重外墙上刷以外装饰涂料或贴以外装饰面材,基本保持原有构架的构成造型;另一种是把原有构架仅作为外装饰和支承依附点,店面装饰造型则可根据商店经营特征、所需氛围较为灵活地设计,后者的店面装饰犹如在基本构架上“穿一件外衣”,为今后更新时仍留有余地,但须解决好构架与材料之间连接的构造问题。

二、店面的造型设计

店面造型从商业建筑的性格来看,应具有识别与诱导的特征,既能与商业街或小区的环境整体相协调,又具有视觉外观上的个

第 18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性,既能满足立面入口、橱窗、店招、照明等功能布局的合理要求,又在造型设计上具有商业文化和建筑文脉的内涵。

店面的造型设计具体地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立面划分的比例尺度

商店立面雨篷上下、墙面与檐部等各部分的横向划分,或者是垂直窗、楼梯间、墙面之间的竖向划分,都应注意划分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对尺度,有些部分虽然在建筑结构主体设计时已经确定,但是店面外装修设计时往往可以作一定的调整,入口、橱窗等与人体接近的部分还需要注意与人体的相应尺度关系。 2 .墙面与门窗的虚实对比

商店立面的墙面实体与入口、橱窗或玻璃幕墙之间的虚实对比,常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3 .形体构成的光影效果

商店立面形体的凹凸,如挑檐、遮阳、雨篷等外凸物,均能在阳光下形成明显的光影效果,立面装饰凹凸的机理纹样,在阳光下也呈现具有韵律感的光影效果,给立面平添生机。荷兰鹿特丹市德尔·莫依林百货商店具有凹凸形体,形成光影效果的示例。 4 .色彩、材质的合理配置

商店立面的色彩常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外装修的色彩,除粉刷、涂料类及彩色面砖等,可根据需要选色外,一些常用材料及天然材质,常与选用材料的类别有关,例如水泥本色 (7 . 5Y7 / 2) 、白水泥 (N9) 、铝合金本色 (N7) 、清水砖 (7 . 5R ~ 2 . 5YR4 — 4 . 5 / 2 — 3) 、柳安木 (5 ~

第 19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10YR6 — 7 / 4 ~ 5) 。同时色彩给予人们的视觉印象,与不同色彩及其各占份额的配置关系密切,结合商店销售商品的类别,巧妙地选择立面的色彩和材质,能起到很好的视觉效果,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专卖店、连锁店,常以特定的色彩与标志,给顾客传递明确的信息。

三、人口与橱窗

入口与橱窗是商业建筑立面设计与建筑装饰的重点,是商店外观招揽和吸引顾客的主要设计内容。 ( 一 ) 入口

商店立面入口设计应体现该商店的经营性质与规模,显示立面的个性和识别效果,入口设计着眼于达到吸引顾客进入店内的目的。店面入口由于安全疏散要求,门扇应向外开或作双向开启的弹簧门,门扇开启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 入口门宽参见本章第一节动线组织的相应内容 ) ,商店入口应考虑设置卷帘或平推拉的金属防盗门。 入口设计常用的手法有: 1 .突出入口的空间处理

即在立面上强调与显示入口的作用,将入口沿立面外墙水平方向后退,使入口处形成室内外空间过渡及引导人流的“灰空间”,或使与入口组合的相关轮廓造型沿垂直方向向上扩展,起到突出入口的作用。

2 .构图与造型立意创新

第 20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通过对入口周围立面的装饰构图和艺术造型,也包括对门框、格栅的精心设计,从而创造具有个性和识别效果的商店入口。 3 .材质、色彩的精心配置

粗犷与精细的加 52 / I~ 艺,玻璃与金属、玻璃与石材的材质配置,以及黑与白、红与黄等的色彩配置,突出了商店入口作为视觉中心的效果。 4 .入口与附属小品相结合

商店入口造型可以与雨篷、门廊相结合,也可以与雕饰小品连成一体,使店面具有个性,图 14-50 为商店入口与雨篷造型相结合;哈尔滨市某商店立面入口与金属装饰花饰的结合,以显示商店造型的特色与个性。 ( 二 ) 橱窗

橱窗是商业建筑形象的重要标志,商店通过橱窗展示商品,体现经营特色,橱窗又能起到室内外视觉环境沟通的“窗口”作用。

橱窗的尺度应根据建筑构架、商店经营性质与规模、商品陈列方式以及室外环境空间等因素确定。就橱窗陈列及顾客观看橱窗而言,橱窗的最佳陈列范围的参考尺寸。

橱窗的设计应考虑防止橱窗内展品被晒以及防止橱窗玻璃面产生眩光 ,通过设置倾斜的橱窗玻璃或在近橱窗前种植树木以消除眩光。

橱窗设计常用的手法有: 1 .外凸或内凹的空间变化

第 21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在商店立面前空间允许的前提下,橱窗可向外凸,并可将橱窗塑造成具有一定的型体特色。当商店的入口后退时,常可将橱窗连同入口一起内凹,这种适当让出空间“以退为进”的手法,常能起到引导顾客进店的效果。 2 .地下室或楼层连通展示

有地下室或楼层的商店,可以适当调整楼地板的位置,使一层商场的橱窗与地下室或与楼层的橱窗,从立面上连成整体,从而起到具有特色的商品展示的作用。 3 .封闭或开敞的内壁处理

根据商店对商品展示的需要,可以把橱窗后部的内壁做成封闭的 ( 仅设置可进入布置商品展示的小门 ) ,也可以后壁为敞开的或半敞开的,这时整个店内铺面陈列的商品能通过橱窗展现在行人面前。

4 .橱窗与标志及店面小品的结合

结合店面设计构思,橱窗可以与商店店面的标志文字和反映商店经营特色的小品相结合,以显示商店的个性,曲面橱窗造型与店面标志及文字的结合; 为几个具有特色的橱窗造型示例。为使橱窗内的展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在白天或晚上,因日光或街道环境照明形成橱窗玻璃面的反射景象,不致影响展品的视觉感受,橱窗内的照明需要有足够的照度值,参照我国照明设计标准,通常可取 300 — 500ix( 指展品所处的平面上 ) ,对重点展品,通过射灯聚光的局部照明可提高到 10001x 左右的照度标准,从减少照明光源的热量和节约能源考虑,橱窗内的一般照明可使用节能型荧光灯,局部照明仍以白炽灯为主。

四、招牌与广告

第 22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商店的招牌和广告具有最为直接地向顾客传递商店经营范围和商品特色信息的作用。招牌和广告设置的位置、尺度、造型等都需要从商店的形体和立面,以至街区的环境整体来考虑,招牌和广告要求具有醒目和愉悦的视觉效果,力求设计精心、造型精美、选材和加工制作精细,由于设置在室外,因此在耐候、抗风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要求。

一个好的招牌或广告,往往在整体协调中又有个性,点明主题,易于识别,它们是商店外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招牌和广告都需要认真研究人们在人行道上、在街上,或者在行驶中的车里的视觉感受,有时店名招牌还需要在店面房檐上部和贴近入口、橱窗处分设,以适应人们从远处和近处以不同的视角、视距的观看要求。

商店的招牌和广告,根据连接和固定的构造方式,通常有下列几种:

悬挂——招牌或广告直接悬挂于商店外墙面或其他构件上;出挑——招牌或广告从商店外墙面悬臂出挑;附属固定—— 1 : 2 招牌或广告的字体图案 ( 或连同底板 ) 直接固定在外墙、面、雨篷上或建筑物的檐部上端;

单独设置——招牌或广告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独立设置于商店前的地面或屋顶上。

五、店面照明

商店为使晚间人们能够易于识别,并通过照明进一步吸引和招揽顾客,诱发人们购物的意愿,因此店面照明除了需要有一定的照度以外,更需要考虑店面照明的光色、灯具造型等方面具有的装饰艺术效果,以烘托商业购物氛围。

第 23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商店室外照明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纳为: 1 .整体泛光照明

主要是为了显示商店建筑整体的体型和造型特点,常于建筑周围地面或隐藏于建筑阳台、外廊等部位,以投光灯作泛光照明,也可以自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对商店建筑进行整体照明,但需注意尽可能不使人们直接见到光源。 2 .轮廓照明

以带灯或霓虹灯沿建筑轮廓或对具有造型特征的塔楼、立面花饰等轮廓作带状轮廓照明。 3 .橱窗、入口重点照明

一般以射灯、投光灯等对橱窗照明。对入口以投射照明,或以歇顶、发光顶等对入口的顶部照明。对招牌广告等则以霓虹灯或灯箱等照明。

六、店面装饰材料的选用

店面装饰材料选用时,应注意所选材质必须具有耐晒、防潮、防水、抗冻等耐候性能。由于城市大气污染等情况,店面装饰材料还需要有一定的耐酸碱的性能,例如大理石 ( 主要成分为 Ca003) 不耐酸,通常不宜作外装饰材料。店面装饰材料也要考虑易于施工和安装,如有更新要求则还应易于拆卸;外露或易于受雨

水侵入部位的连接宜用不锈钢的连接件,不能使用铁质连接件,以免店面出现锈渍,影响整洁美观。

第 24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由于店面设计具有招揽和显示特色和个性的要求,因此在装饰材料的选用时还需要从材料的色泽 ( 色彩与光泽 ) 、机理 ( 材质的纹理 ) 和质感 ( 粗糙与光滑、硬与软、轻与重等 ) 等方面来审视,并考虑它们的相互搭配。目前常用的店面装饰材料有:各类陶瓷面砖,花岗石片页岩等天然石材,经过耐候防火处理的木材,铝合金或塑铝复合面材,玻璃、玻璃砖等玻璃制品,以及一些具有耐候、防火性能的新型高分子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等。镜面玻璃幕墙的装饰造型上具有特点,与金属面材等的恰当组合较能显示时代气息,但大面积玻璃幕墙 ( 特别是隐框式 ) ,由于对连接、粘结工艺与安装技术有极高要求,一些构造方案在节能方面也还不够理想,大片镜面也可能对城市环境带来光污染等因素,因此对大面积镜面玻璃幕墙的选用,应综合分析建筑使用特点、城市环境、施工工艺、使用管理条件及造价等情况后予以谨慎对待。

第四节 商业空间色彩设计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影响审美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物体的形态、质感、色彩、光影等,而色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设计师对商业空间内气氛的营造,常常采用色彩的魅力来增强艺术氛围,色彩几乎可被称作是空间设计的“灵魂”。而色彩的特征决定着:在设计的范围内,任何色彩是不分美和丑的,就如印派大师凡·高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

随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任职不断深入,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设计在是内实际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经验的设计师十分注重色彩在是内设计的作用,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来创造富有个性、层次、秩序与情调的环境,从而叨叨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 25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通过人们的视觉感受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类似物理的效应,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如冷暖、远近、轻重、大小等,这不但是由于物体本身对光的吸引和反射不同的结果,而且还存在着物体相互间作用的所形成的错觉。另一方面,色彩在对人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如庄严、轻快、刚强、柔和、富丽、简朴等,造成不同心理反应。认识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的现象,是进行色彩设计必不可少的工作。 ⒈色彩的物理反应

色彩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反映在物理性质方面,如温度、距离、尺度、重量等,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特性,将会赋予设计作品感人的魅力,并使商业空间大放异彩。

温度感:在身材学中,把不同色相的色彩氛围暖色和冷色,从红紫、红、橙、黄到黄绿色称为暖色,以橙色最暖。从青紫、青至青绿色称为冷色,以青色最冷。这和人类颉颃器的感觉经验是一致的,如红色、黄色,让人似看到讲河湖海、绿色的田野、森林,感觉凉爽。

距离感:色彩可以使人感觉远近的不同,一般暖色系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前进、净尽的结果,而冷色系和明度较低的色彩则具有后退、远离的效果。商业空间设计中常利用色彩的这些特点去改变空间的大小和高低。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前进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后退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重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与明度和纯度,明度和纯度高的显得轻飘,如桃红、浅黄色、嫩绿色等。反之则显的庄重。

第 26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尺度感:色彩对物体大小的作用,包括色相和明度两个因素。暖色和明度高的色彩具有扩散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大,而冷色和暗色则具有内聚作用,因此物体显得小。 ⒉.色彩对人生的生理作用

康定斯基认为:“绿色具有一种人间自我满足的宁静,这种宁静具有一种庄重的、超自然的无穷奥妙。”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绿色使人宁静、心旷神怡。另外,红色象征热情,使人激动和振奋,黄色是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则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和愉快的色彩。色彩有着丰富的含义和象征,不同名族对色彩表现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从此也和人的年龄、性格、素养、习惯分不开。例如看到红色,联想到太阳,万物生命之源,从而感到崇敬、伟大、活力希望、发展、和平等等。看到黄色看到黄色,似阳光普照大地,感到明朗、活跃、兴奋。 ⒊.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

色彩本身不具备感情,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象征,也就是使色彩具有了某种情感与含义。它使人的心理对色彩产生不同联想,主要是色彩的色相在起主要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分辨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譬如:

暖色可以使人产生热烈、兴奋、紧张的心理效应。冷色使人感觉到宁静、幽静、安定。黑、白、灰则为中性色,不含任和情感倾向,起到调和作用。

红色,是所有色彩中对视觉具有最强烈冲击力的色彩,它炽热似火,壮丽如日,奔放如血,常常是生命和热情的象征。由于它的波长特点,因此产生了红色具有前进、靠近的视错觉。红色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高纯度时的效果,当其明度增大转为粉红时,就戏剧性地变成温柔、顺从和女性的特性了。

第 27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橙色,比原来色红要柔和,但高纯度的橙色仍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兴奋性,浅橙色常常使人联想到生命活力、精神饱满和积极交往等,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也没有消极的象征或感情上的联想。

黄色,是明度等级最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光芒四射,生机勃勃,具有温暖、愉悦的效果,长为积极向上、进步、光明的象征。但当它的彩度或明度降低时,就会显现出其他相反的效果。

绿色,是大自然中植物最常见的色彩,常常是植物生长、清新宁静、生命力和自然力量的象征。从生理上和心理上,绿色都能令人平静、松弛。

蓝色,从各个方面都是暖色的对立面,从心理上蓝色是冷的、安静的、清高的;对人还有一定的生理作用,蓝色能减低血压,使人安静、清新、舒适和沉思。

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是一种冷红色和沉着的红色,它具有精致富丽,高贵米人的特点。偏红的紫则,华贵艳丽;偏蓝的紫色,沉着高压,常象征尊严、孤傲或悲哀。

色彩不同的心理特性常有相对性或多义性。设计师要善于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人们对色彩的这种由经验感觉到主观联想,再上升到理智的判断,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我们在进行选择色彩作为某种象征和含义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决不能随心所欲。 二.商业空间色彩设计的原则

色彩的设计在室内实际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

第 28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去理解形成。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室内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更好地使色彩服务于整体的空间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境界。 • 整体统一的规律

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新月的节奏与和声。在室内环境中,各种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空间气愤的关键。色彩的协调以为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昌盛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

色彩的对比度是指色彩名度与色彩的距离疏远,在室内装饰过多的对比,则给人眼花不安,甚至带来过分刺激感。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在此显得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手段,一定要认真分析和谐与对比的关系,才能使室内色彩更富于诗般的已经和气氛。 • 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心理带来不同的感觉,所以在确定居室与饰物的色彩时,要考虑人们的感情色彩。比如,黑色一般只用作点缀色,试想,如果房间大面积运用黑色,人们在感情上恐怕难以接受,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觉也不舒服。如老年人身心健康;青年人适合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 与生活节奏的快捷;儿童适合纯度较高的浅蓝、浅粉色系;运动员适合浅蓝、浅绿等颜色以接触兴奋与疲劳;军人可用鲜艳色彩

第 29 页 共 30 页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用 纸

调剂军营的单调色彩;体弱者用橘黄、暖黄色,使其心情轻松愉快等。

• 满足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

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来创造气氛。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得光彩夺目的室内空间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馨之感。室内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往往具有一个长久性概念,如办公、居室等这些空间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人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气愤。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啊额可获得一种欢乐、活泼与愉快的空间气氛。 4 .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室内色彩培植必须符合设计在构图上的需要,充分发挥室内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顶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愤中起主导、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基础上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同意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的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到达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重下轻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欺负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起伏性,否则就会使空间变得杂乱无章,成为败笔。

第 30 页 共 30 页

第四篇:通用技术教学设计(第八章第二节)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节: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第一节 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课 时: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2) 懂得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3) 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阅读、使用产品说明书切身理解说明书的结构与形式。 (2) 以设计、编写某一产品的简单说明书为实练学以致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道我们的设计产品和成果都是为人而设计的,我们对产品的正确表达将会影响人们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我们的设计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

2.产品说明书的结构与写作要求。 3.编写简单的产品使用说明书。

三、教学难点

产品说明书的编写。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练习、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这单元的内容是有关“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的学习,包含“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两个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与参与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站在作为产品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的问题,总结获得的设计和生活体验。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特点,我们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章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制定产品说明和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学中作和作中学,在完成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和一般结构,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或用户手册,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动手能力。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产品说明书及产品说明书的作用、编写产品说明书时的一般要求。课本一开始就指出,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产品说明书的功能。产品说明书是为用户服务的,也是为产品销售服务的,接着课本,课本以指出产品说明书说明不准确的危害。在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这部分主要介绍产品说明书要写什么,怎样写。课本逐次给出了产品说明书的结构,由标题、正文及标记组成。接着课本又给出了产品说明书的书写形式,并给出了相应案例。如用电冰箱的产品说明书目录作为条款直述式书写范例,用手机的使用指南作为自问自答式书写范例,相应的还配图逐一说明。在学生接触、回忆了一些具体写法与案例后,之后才给出“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考虑用户需求、体现设计特点、有所侧重、语言通俗简洁准确等,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尝试写一种日常用品的一份产品说明书”来让学生巩固加深对产品说明书的认识。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内容展开——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

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技术产品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产品说明书的作用、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提高规范使用产品的安全意识。难点在于如何编写产品说明书。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产品的使用说明与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之间的联系,感受设计工作的整体性。

3.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过各种各类的产品说明书,对产品说明书其实并不陌生。相对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会觉得简单易懂,但对产品说明书的编写就会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想办法通过多种形式让课变活起来使学生乐于探究,突破难点。

4. 教学策略设计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是什么帮助了他们?是什么给他们造成了困惑?要渗透“利用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针对本节内容难度不大的情况,主要设计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实物图片来增加感性信息,再通过案例来增强购买或使用产品时对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意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有两点 :一是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的相关知识,包括产品说明书(用户手册)的作用和一般结构,;二是关于产品常用的维护方法和服务途。本设计是第一个课时,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从课程的安排来看,还是比较充实的。从实际问题入手:“如何使用万能电视遥控器?”“如何用手机发短信?”“我该吃多少药?”,从而引出了产品使用说明书的主题。接下来,通过课堂讨论、说明书编写等环节,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的后段时间安排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思想进行应用和实践,应该给学生创造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他人观点。让学生小结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及其一般结构,教师补充。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万能电视遥控器、手机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以直观的实物和图片再配合相关文字来说明,使理论更直观化,难点更简单化。

七、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情景问题1:万能电视遥控器的使用。

教师: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有电视机原配的遥控器损坏或遗失的情况,有时我们会购买具有兼容性质的万能遥控器来代替的情况,那么,他的使用界面和原来的就有些不同,我们如何能快速掌握他的使用方法的?

学生:„„(看说明书)

情景问题2:我们如何用手机发短信。

教师:现在的手机有许多功能和款式,它们发短信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是怎样知道如何才能用我们的手机发布短信的?

学生:„„(凭经验、看说明书、向别人请教)

情景问题3:我该吃多少药。

教师:我们经常在生一些小病的时候去买药来服用,但是确常常发现药品的用法用量使用了许多我们难于计算和测量的单位,让我们不知如何确定我们要吃多少才合适!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教师口述课本P161页的“该吃几片药呢”)

案例:李梅半夜发烧,需要吃退烧药。李梅的妈妈匆匆忙忙到药店买了退烧药,回到家却犯了愁,该给李梅吃多少药呢?原来说明书没有明确标出用法用量,只是标出每片药含有有效成分0.125g人体每千克服用30-50mg。李梅的妈妈花了半天时间也没有搞明白要给李梅服用几片药,心急如焚的她只得出门再去药店询问。

教师:李梅妈妈不知要服多少片药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很明显是药品的说明书没有把要说明的内容说清楚导致不知怎样用药的!

(二)内容展开

产品说明书的设计是产品设计活动的组成部分。消费者通过产品说明书可以了解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方法等。科学地使用、维护和管理技术产品,不仅是每个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技术产品应具有的基本素养,而且也是衡量人们技术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

1.产品说明书及其作用:

教师:产品说明书也称为用户手册。它是指导用户了解产品和使用产品的文书。

【案例分析】请同学们阅读。

说明书表述错误引发的卡式炉爆炸。(课本P158页)

【课堂讨论】

教师:说明书有何作用?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说明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重要性】

2.产品说明书的编写:

(投影一份药品说明书)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说明书【药品名称】

通用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商品名:快克 英文名: 汉语拼音:FuFang Anfenwan’an jiaonang 【主要成份】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盐酸金刚烷胺10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2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咖啡因15毫克。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的小丸。

【药理作用】本品为复方制剂。以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盐酸金刚烷胺为主药之一,不仅能消除伤风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而且能针对病因,阻断或延缓病毒对宿主细胞之穿透,抑制病毒的繁殖,达到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适应症】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粒,一日二次(早上一粒,晚上一粒)。 【注意事项】

1. 按规定剂量服用,每日用量不可超过2粒。正常服用情况下,少数病例可有轻度胃肠道反应或嗜睡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2. 新生儿与1岁以内婴儿不用;1—9岁小儿,每12小时服用1次,每次1/4—1/2粒;9岁以上小儿,同成人量服用。

3. 哺乳期妇女不用,孕妇慎用或遵医嘱。

4. 服用本品期间不宜饮酒或其它含醇饮料,以免增强副反应。 【包装】每小盒一板,每一板10粒。 【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6020636 【有效期】三年。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生产企业】(中外合资)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

教师: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由标题、正文和产品标记几部分组成。

(具体说明请看课本P159页表格)

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和自问自答式

【课堂提问】

教师:以上两种产品说明书的有什么特点?怎样区别?举例说明! 学生:„„

教师:在编写产品说明书时一般要考虑到下面几点:

(1)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2)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3)不求面面俱到,应有侧重;

(4)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

【课堂实践练习】

修改修正产品说明。(具体请看课文163页练习题 1)

【课后作业】

请为自己设计的作品编写一份使用说明或用户手册。

(学生在此之前应该有设计作品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1. 教学中的成功体验。

通过课堂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把教师和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把握互动中的情景契机,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奋发上进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地进步。

把教学的问题情景设置在学生身边经常遇到的例子,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尽量去掉易使学生厌烦的信息,留下学生能够参与和感兴趣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减少教师的活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使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调控、自主发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2. 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

我们不能仅仅经常问学生“为什么”,还要努力促进学生被动的回答教师的“为什么”转化发展为经常向自己提出“为什么”。这个转化过程的引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3. 需要提高的能力。

在课堂的互动中,所有学生都应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为求最佳解答方案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而教师则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技术和社科知识,提高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水平。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及领土范围。 2.记住澳大利亚几种特有的动物名称,分析得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特点及成因. 3.利用地图找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及重要城市分布。

【重、难点】

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

2.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特点及成因。

【授

课】

1.激趣导入(播放一组照片)

师:我们利用分分钟时间去大都市、小县城、太平乡间小道溜达了一圈儿,感觉不错吧?今天我们要出国旅游,终极目的地---澳大利亚,出发吧!

2.温故而知新

师: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哪个半球?(东、西/南、北)

生:东半球/南半球

3.展示学习目标。

【新

授】

一、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及领土范围? 1.师:出示地图---图8.35 生:位置东邻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北邻亚洲、南邻南极洲。 2.师:出示地图

生:领土范围由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组成。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难点)

1.师:播放视频,找出澳大利亚几种特有的动物? 生:回答,在课本中找出并划出答案。 2.师:出示图片,再次认识这些动物的特征。

3.师:出示图片(澳大利亚国徽)他们国家的国徽和其他国家与众不同,有本国两种特有的动物?

生:动物界跳远名将---袋鼠,形体庞大的---鸸鹋,别称澳洲鸵鸟。

4.师:出示问题(澳大利亚有哪几种特有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古老) 5.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①特色:生物具有古老性、独特性(活动,教师引导、生合作完成)

②成因:

师 :出示幻灯片 (大陆漂移)

生 :与其它大陆长期隔离,生物进化缓慢。

三、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重点)

1.师:出示地图---澳大利亚的地形图 (活动,生独立完成) 生: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西部:高原---西部高原

中部:平原---中部平原(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里) 2.师:①在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②在图中找出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

- 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第八章proe模具设计】相关文章:

第八章服务范文05-19

第八章肺炎范文05-19

第八章学生范文05-19

第八章强制措施07-31

社区第八章范文05-21

第八章文本构成范文06-08

第八章教学下讲义06-25

第八章退休养老规划08-06

上一篇:2008年高考作文预测下一篇:工作思路公路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