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2022-07-12

工作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工作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工作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工作汇报材料》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人才工作 汇报材料

2010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考核 目标责任制人才特色工作汇报提纲

(2011年1月11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的指导帮助下,全区人才工作以服务港闸跨越发展为总体目标,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载体支撑力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机制打造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港闸‚打造品质新城、建设四优强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下面就我区2010年人才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紧贴现实需求,促进人才集聚。一是创新引才模式。在大力推介‚江海英才‛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区配套引才奖励政策,吸引广大人才向港闸集聚。实行‚项目+人才‛捆绑式引进模式,先后举办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牛津科技创业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科院物理所-江苏蓝星玻璃战略研讨会‛和‚2010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会‛等活动,为高层次人才及项目与我区企业对接洽谈、深入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其中中科院微生物所高斌博士团队和中科院物理所俞立明博士已正式落户我区,并双双入选‚双创‛计划,其中高斌团队获100万资助、俞立明博士获50万资助。另外我区牛津(南通)科技园、润邦重机、黑狐网络、联邦信息、巍濠实业与4名海外人才达成项目合作初步意向,其中 1

生物医学博士冯映红已成功落户,高层次人才向优质园区集聚的态势正逐步形成。二是深入实施高校揽才计划,扩大‚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规模。将第二批‚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选拔区域由南京扩展到上海,并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全国知名高校纳入选拔范围,进一步扩大了‚5100‛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在专业设臵上也更贴切我区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了法律类、经济管理类、行政管理类、商务贸易类、城建规划类、环境保护类等10个门类。共吸引645名学生踊跃报名,最终10名优秀毕业生落户港闸,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三是依托产学研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港闸区-西安地区能源动力机械装备产业联盟洽谈会‛、‚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各类产学研活动12次。大力开展‚百名海外专家进百企‛活动,共组织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60余名教授、专家、知名学者与区内80多家企业开展洽谈活动,形成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共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6项。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才素质。一是探索‚研训一体式‛培训模式。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服务发展大局、研究重点问题、满足个性需求、强化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素质‛的思路,大力开展‚研训一体化‛培训,将‚研究式学习‛理念贯穿始终,要求干部在实践中做好研究成果的延伸思考和加工完善,实行培训心得交流制度和成果汇报交流制度, 2

建立成果共享机制,促进学员学以致用,提高成果转化成效。在‚城市规划与管理‛境外研修、正科职后备干部浙大研修班、第八期青干班等主体班次中,共确定《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快速提高我区服务业占比》等实践调研课题45个,形成相关调研报告93篇,培训干部计100余人次,促进了全区干部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今,‚研训一体化‛培训班已然成为我区各级干部争相‚抢‛读的精品班。二是深入实施‚四位一体‛锻炼工程。注重在重点、难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继续深化实施年轻干部‚四位一体‛实践锻炼工程。今年选派3名新提拔副科职干部和4名年轻干部到信访维稳、矛盾调处一线接受磨练,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基础群众和调处钝化矛盾本领。选派2批次100余名新提拔干部和机关年轻干部奔赴城市建设一线,为拆迁出谋划策,向群众宣传讲解拆迁政策,调解拆迁矛盾,督查推进速度,在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三是强化公务员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好全区公务员完成《创新能力》和保密工作的学习培训,依托网上平台完成自学和考试。

三、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探索构筑了‚3+N‛企业人才服务模式,‚3‛:即一支人才专员队伍、一本人才服务手册、一张人才服务专员联系卡;‚N‛:即每位专员重点联系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人才专员主要由区、街道组织、人事、科技部门的人员组成。服务内容做到按需设计。包括:人才政策咨询,人才资助项 3

目申报业务辅导,收集企业人才、项目需求,反馈人才工作、生活中需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服务方式实现无缝对接。明确要求专员服务方式为‚点对点服务、面对面交流‛,每名专员固定联系1-3家企业、1-3名人才,每月至少走访企业、人才一次。服务标准做到量化评估。建立专员季度交流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动态管理制度,量化各项工作要求,每次服务结束由被服务对象进行实时评价,年终对人才专员的服务成绩进行综合评估,组织评先推优。专员队伍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双走访‛、人才关爱行动、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等活动,共走访重点企业50家,重点人才40人,组织人才体检86人次,协调解决人才待遇、生活问题5个,辅导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计划52人次、科技计划132件。二是启动了‚‘十一五’港闸区科技英才‛、‚港闸区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港闸区2008-2009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共评选出4名‚十一五‛创业英才和创新英才,评选区优秀科技工作者8名,优秀学术论文28篇。

四、强化政策研究,深化人才职称评审改革。一是抓好规划制定。为进一步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上半年对全区企业人才情况进行了普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制定了《港闸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草案》,明确了我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以及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奖励政策,为开展好‚十二五‛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深 4

化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上半年对港闸区工程师评审委员会进行换届调整。新增建设工程专业委员12名,机械专业委员2名。并对新一届工程师评委会进行了评审业务培训。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我区船舶及配套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区船舶及配套工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区从船舶及配套企业中精心挑选11位机械热能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建了船舶初级职称评委会,于3月底进行了港闸区首批船舶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47名专业技术人员,33人通过评审。并举办了区重点企业职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年共办理并发布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278人;组织开展了两批乡镇中初级职称评审,评审通过初级职称450人,乡镇中级职称173人;初审并通过市职称办认定乡镇高级职称10人,国家中级职称73人,国家高级职称10人,通过高级经济师认定6人;通过相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计171人。 2010年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育中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人才工作考核难以量化,以上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第二篇:街道党管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党委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认真抓好人才资源的“培养、吸引、用好”三个重要环节,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素质,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对党管人才工作的认识

(一)党管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观。

党管人才是用好用活人才,而不是管住管死人才。坚持人才以用为本,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以人为本贯穿到人才工作的全过程。只有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使各类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二)党管人才要坚持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人才资源的价值在使用,人才培养、引进与配置、激励与保障的目的也是使用,人才使用是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要将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有效用好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并以此为支点,撬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的创新,形成多点聚焦,合力突围的机制建设格局。

(三)党管人才要坚持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党管人才要与市场配置有效相结合。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又要突出党和政府在人才宏观调控中的主体地位,变“管人”观念为服务观念,继续注重对各类人才的思

1 想政治教育,又要特别注重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做好人才的发现、选拔、使用、培养和保障,鼓励和引导人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学习,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各类人才基本信息,使人才基本情况一日了解,方便了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我街道提供了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二)优化环境,培养多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方面重视干部职工的能力培养。街道共有24名干部职工,58名社区干部,大部分的在职人员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通过参加自考、电大、党校函授的形式来提高学历和业务能力。街道党委对干部职工分类引导,加强培训和锻炼。在老同志中建立退居二线老干部作用发挥机制,发挥老同志作用;在年轻干部中健全学习培养机制,推出成长论坛;在社区干部中开辟绿色成长通道,推出成长五步法。选派干部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敢于放手压担子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掀起了爱学习、重学习的理念,从而积极推动了人才战略。

2 另一方面,强化社区居民技能培训。为提高本辖区居民就业技能与拓宽就业渠道,选派多名居民参加劳动就业培训,提升了科学素质。同时,不断完善和落实“推优入党”制度,完善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协助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管理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具备胜任更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到目前为止,街道1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6名脱颖而出,考取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三、强化培训,促使人才积极创业就业

1、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街道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多种培训,并对年轻干部进行了新人工作培训及帮扶、带动锻炼活动,还组织社区干部加强交流,以求更快、更好为人民服务,办好事、办实事。

2、加强高校毕业未就业人群的培训。

根据高校毕业未就业人群就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商业、服务业等专项技术培训或提供有关的培训信息、资料,通过培训使他们每人掌握1到2门实用技术,以帮助他们就业或创业。

3、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

认真实施大学生村官成长计划,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同时担任社区的团支部书、副书记,要求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利用时间,上挂政府学习锻炼,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全面提升村官素质。

4、辖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表彰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由劳动部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三是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信息和技

3 术,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来创业,用外地先进技术和经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三、下一步打算

街道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为人才的培养、吸引、用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强化责任,开发人才资源。一是街道党委继续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做好引才引智工作;二是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优化服务,营造良好氛围。首先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

第三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材料完成情况汇报

校监察室:

人才培养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我处高度重视。自接到通知以来,处室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学校安排和要求,严格实行“主管领导亲自抓,主要领导带头干”和“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专题研究,积极部署,狠抓落实

一是召开主题会议,认真研读评估表中我处所承担的各项任务,根据处室工作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对各项评估指标进行梳理和细化,并将各项细化指标落实到人,限期办结。二是经充分研究讨论,指定了处室评估工作联络员,负责有关通知和材料的上传下达。三是主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联络员定时不定时做好工作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安排,做好工作进度的督促跟进。

二、逐项对照,一丝不苟,齐心协力

为推进该项工作有序而严谨的进行,接到任务的同志,将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采取先分解逐步完成,再合拢逐项对照,查缺补漏,一丝不苟。对于拿不准把不严的材料,及时请示领导,多方查找材料,积极寻求其他部门的帮助,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处室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保障处室工作 1

正常开展的同时,加班加点,放弃双休,相互探讨学习,相互监督完善,让每项指标经得起考核,让每项材料经得起验收。

三、及时梳理,认真反思,加强改进

本次评估材料整理工作,我处一共承担48项任务(指标),除“7.1.2.2---2010年以来教育厅公布就业率排名”(原因:教育厅未下文,无法提供翔实材料)和“7.2.2.12--- 2010-2013年学院与医院及相关单位签署的就业协议”(原因:只有毕业生与医院及相关单位签署就业协议)两项任务指标外,其他经过反复推敲,认真返修,都已经全部完成。

经过这一阶段的评估材料整理,尽管我处已经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了任务,但是评估工作是一件几乎涵盖了学校各部门的大事,所以中间也出现了为保证材料的精准性而返工、在催促其他部门提交材料导致工作懈怠,少量材料的严谨性还不够等类似的情况发生。当然,在充分认识到这点,需要我们下一步加强改进工作的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归档工作的重视,提高了我们对评估工作的认识。在专家组即将到来的这段时间,我们也会积极按照学校的部署安排,不放松不懈怠,随时听候指派和调遣,确保该项工作善始善终。

此报告。

招生就业处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六日

第四篇:自治区人事人才工作督查汇报材料

汇 报 提 纲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2日)

尊敬的于厅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东胜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东胜区基本情况

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辖3个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0万,有蒙、汉、回、藏等21个民族。近年来,我区以建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东胜实际的“加快城市崛起、促进转型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和谐富民”的科学发展新路。截止2011年10月底,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5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实现191亿元(不含康巴什),同比增长34.7%;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55亿元,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000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0.2:39.4:60.4,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开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一) 着力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围绕党政人才、专业 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是严把人才准入关。规范人才招聘程序,行政事业单位需招录人员时原则上从其他单位抽调,确需面向社会招聘的,坚持“凡进必考”原则,按照“专业对口、择优录取”的要求,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优秀人才。今年为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教育系统等事业单位招录专业工作人员488名。

二是大力引进紧缺型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集聚,要求引进人才第一学历必须是本科及以上。其中,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且专业对口的,可不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第一学历为博士学位及以上,且自愿在我区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8年以上的,免费提供一套150平米的住房,并可安排1名第一学历在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子女或配偶就业,工资待遇实行年薪制。

三是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出台了•东胜区人才储备选拔办法‣,通过采取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等措施,积极吸纳各类人才集聚。截止目前,共储备各类人才3500人次,其中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900多人次,企业储备2000多人次,办事处社区储备大学生64人。同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将自治区招录的28名公务员、8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13名民生志愿者分配到岗,这部分学生在参加我区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招聘考试时,我区在分数上给予一定照顾。

四是加强现有人才培养。定期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积极创新培养内容和培训方法,采取院校教育、社会办学、行业培训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我区今年对所有公务员进行了轮训,培训率达到100%, 9个单位开展了公务员网络培训试点工作。

(二)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强区”理念,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突破口,按照引人才与引项目同步的思路,大力开展人才“高聚工程”。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机构的实施意见‣、•东胜区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政策实施细则‣、•东胜区科技创新专家顾问委员会管理办法‣、•东胜区科技创新企业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为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发展提供无偿资金支持,例如为高端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中心提供1000至2000万元无偿资金支持,为高端创业人才无偿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等,并为高端人才在住房、津贴、子女及配偶就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二是搭建良好发展平台。重点打造了集聚科技、教育、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鄂尔多斯科技教育创业园,开工建设了鄂尔多斯启迪孵化器大厦,目前项目已封顶,预计明年投入使用,计划将已引进的科研机构和项目集中搬迁入驻。注重人才与产业的结合,以发展装备制造、信息、物流等产业为依托,支持各类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培养、吸引、使用人才联动推进。

三是引才引智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启迪创业服务中心临时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开通了鄂尔多斯科技创业网,组建了专家顾问委员会和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引进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东胜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项目14个;引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30多名,包含8名海外高端人才,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先后建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

(三)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工作。我区积极采取多项措施 促进高校毕业充分就业。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结合城建、教育、公安、卫生等事业单位和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短缺实际,我区在公开考录的同时,积极开发社会公益事业等辅助性岗位,加大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力度。实行定工资、定岗位、定聘用期限制度,每月工资1500元,财政代其缴纳养老、医疗保险费用,聘用人员连续3年被评为称职以上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转正名额。今年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未就业大学生265名。二是鼓励企业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开创政府搭台,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筹资培训的模式,在企业录用东胜户籍高校毕业生时,政府出资对录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若企业自行培训,政府给予每人2000元的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模式。借助装备制造基地、物流园区、食品园区等项目的陆续投产,就业部门通过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方式,为企业招聘和培训技术人员。2011年,为奇瑞汽车鄂尔多斯分公司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2012年计划培训120名产业工人。2008年以来,我区在各事业单位和企业一共安置大中专毕业生4500多人,为25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并在见习期间每月给予一定生活补贴。截止10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提开发就业岗位2200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18人,完成各类培训5000人,转移农村牧区劳动力11000多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0万元,预计年底全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重点抓好民生保障标准提标扩面工作。

一是医疗保险工作方面。不断扩大参保范围,参保人数持续增加。截止10月底,共吸纳参保人员12.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万人,参保居民8.8万人,共报销医疗保险费3900多万元。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保证居民看的起病、看的好病。2011年,将城镇居民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由75%提高至80%,报销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至1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继续保持报销封顶线38万元、报销比例90%;将城镇居民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55%,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至6000元;将参保居民因恶性肿瘤、组织器官移植术后等重大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按照住院医疗费报销标准予以报销;将“文革”基残人员等医疗照顾人员门诊医疗费的补贴标准由每年1200元提高至2400元。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截至10月底,我区共有3.1万人(含被征地农民1825人,转移农民4338人)参加农牧民养老保险,6910人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累计发放养老金4850多万元。不断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由每月590元提高至800元,为1000多名被征地农民累计发放养老金780万元;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助保工程,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因经济条件不足而无力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特困人员设立了“助保金”,目前已有72名生活困难居民办理了助保手续;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我区在按照上级规定不断提高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养老保险金的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00元的生活补贴,年底每人发放慰问金3000元,在此基础上,2011年每人每月又增加养老金200元。

(五)稳步抓好劳动执法工作。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关要求,坚持把维护农民工合法利益、加强建筑市场秩序、完善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作为工作重点。按照•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鄂尔多斯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东胜区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3号),从制度和源头上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有效的规范了劳动合同,提高了农民工用工合同签订率。截至目前,共受理劳动纠纷案件157起,其中,立案解决72起,涉及工人约5400人,涉及工资额4900多万;调解解决85起,涉及工人10750人,涉及工人工资9800万元;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4847余份,结案率为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工人缺乏,劳动力不足。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现象,特别是企业缺乏高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同时,由于我区物价偏高、生活成本较高,如何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成为当前工作的难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单一。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行政事业单位,不愿到企业就业。出现了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各类人才缺乏、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等现象。

(三)就业培训工作存在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区存在有岗位无从业人员、有就业人员不能胜任岗位的现象,就业培训中实训少、培训与就业脱节、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

四、2012年工作重点

(一)人才引进工作。一是加快结构转型,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大力引进和储备适应我区发展需要的一线产业技术工人。二是加快引进创新性高端人才。启动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奇瑞汽车试验中心等科研机构,确保鄂尔多斯科技孵化器获得自治区认定,设立1至2亿元创投基金,年内计划引进高科技项目15个以上,引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30名以上。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任职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年内完成200名在职干部培训,安排40名干部到重点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二)就业服务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开发企业见习岗位、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式,加大未就业大学生的安置力度。促进创业工作有效开展,探索实行政府补贴租金、发放小额贷款等多种模式,切实帮助创业人员实现以创业促就业。抓好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总投资1.2亿元的人力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在新长途汽车站、装备制造基地选址新建2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全年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实现新增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内。

(三)社会保障工作。计划实行全民医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将不设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为60周岁以上东胜户籍城乡居民代缴医疗保险费,将参保人员因尿毒症血液透析等发生的门诊医疗费参照住院报销办法予以保险,将参保人员因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费纳入报销范围,为行政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全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四)劳动保障工作。站在“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真贯彻•东胜区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办法‣(东政发„2011‟53号)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农民工工资发放管理长效机制。一是严格建筑劳务企业资质管理,坚决杜绝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的包工头,对因使用无资质劳务队伍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有关企业。二是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打卡直发、月结月清” 制度,要求所有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和工资标准按月发放到工人手中,从根本上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三是严厉打击恶意讨薪、恶意欠薪行为,依法对发生恶意讨薪事件的开发企业、总承包单位、劳务公司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许可等进行限制。

第五篇:市环保局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近年来,按照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乌党办发[2004]3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全市环保系统工作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硬、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我局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

际,从挂职锻炼、继续教育、竞争上岗三方面入手,全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局人才培养工作上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主要做法

(一)抓思想,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工作中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见突出,环境保护管理职能不断增加,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面越来越广。为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要求,2003年以来,我局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特别要求全系统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资金作为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同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政策。通过典型引路、制度保障等措施,使全系统干部职工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有力手段。通过培养人才,加强环保队伍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管理管理水平,为我市的环境保护事业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二)抓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在学习方法上,抓载体,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采取了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二是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上半年自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下半年利用每周五下午学习日进行学习,学习中把较新的环境管理理念和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相结合,从学习中找差距、找不足、找努力方向。三是在学习措施方面,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分别由主要实施部门、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主讲,调研报告专题讲座由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环节干部主讲。已有12名同志上台讲座,专题学习了5部法律、法规,座谈研讨了9篇调研报告。新颖的理论学习方法,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每个人在学习上有压力、有任务、有目标,在全局系统形成了认真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使人才培养工作得以深入开展。

(三)抓培训,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家环保总局及先进地区环保局挂职锻炼。为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更新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理念,全面提高环节干部、业务骨干的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塑造一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有创新意识的环保队伍。在市委组织部、自治区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以来,已分两批从全市环保系统中选派了25名科级干部、业务骨干到南京市环保系统、2名同志到自治区环保局挂职锻炼。去年选派了两名科研骨干到国家环科院挂职锻炼,选派了60名干部职工赴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并与该学院达成协议,我局作为学院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20名实习生,学院每年为我局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今年还将选派两名监察骨干到国家环境监察局挂职锻炼,以此形成制度。同时要求每位挂职锻炼的同志都必须带着课题去挂职,挂职归来后,结合我市实际,每人编写一篇调研报告,并在回来后每人搞一次专题讲座。通过高标准的要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市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引进了先进的环保工作经验,同时也锻炼了队伍,并使未参加挂职锻炼的同志通过参加专题讲座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开阔了工作思路。通过挂职锻炼,不但达到了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目的,而且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局的政务公开、行风建设、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内部管理、考核机制等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二是在选派人员进行挂职锻炼的同时,积极鼓励干部职工继续进行大学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的脱产、函授学习,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报销全部或部分学费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市环保系统已有30多名同志正就读于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的环保专业的函授学习,有20多名同志已参加成人自学考试,有3名同志正研读研究生的函授学业。三是在系统内部举办模拟记者招待会,针对我们所掌握的和收集到的目前我市社会各界和公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质询和答辩的方式,由干部职工质询我局各级领导干部。目的在于让全体干部把这些突出环境问题时刻装在心里,增强干部职工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四是组建了我市环境形势宣讲团,结合部门实际进行主题宣讲。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深入企业、社区、学校宣传环保政策和环境形势,努力提高宣讲团成员的综合能力。与此同

时,我们采取定期轮换宣讲团成员的办法,使参加宣讲团的成员提高了自身素质。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抓实效,加大人才任用力度

近年来,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局党组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以实绩用人,积极选拔任用工作能力强的同志,以此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一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选人用人。于2003年4月开展了局

机关空缺的4个科级职位(含副主任科员岗位1个)的竞争上岗工作,共提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3人、副主任科员1人。2005年选拔任用了9名科级干部。二是积极任用高学历、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年轻干部,2003年在报请市委组织部审核同意的情况下,将1名任副科时间较短、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精通业务的同志破格提拔到了正科领导工作岗位,极大的调动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影响。同时将1名获硕士学位的工作人员按市政府人才使用有关规定列入局机关公务员序列,并在2005年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通过以上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即坚持了用人标准,又体现了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几点体会

目前,我市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倍加关注,对环保部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人才对于环保部门来说,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把人才培养作为环保部门提高工作水平,打造一流队伍的一个长效机制来看待。

(一)人才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时期,科技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环保系统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由过去传统的重视环保执法基础建设转变为更加重视环保人才和知识、科技、信息更新等发展要素,重视学习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环保队伍内部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不断推动环保工作迈向新台阶。

(二)人才培养是提高环保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提高环保队伍的综合素质是环保机关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其目的就是要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查处违法行为,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对环保部门在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措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加强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必须大力改善环保队伍的科技文化结构,造就一支复合型的高精尖环保队伍。

(三)人才培养是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最终目的。

当前,环保部门的服务环境,服务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职能也随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环保部门的服务要以优质为目标,管理要以法律为依据,协调处理好全方位服务与加强监督执法的关系。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发队伍内部的活力,发挥人才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最终实现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目的。

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的环境保护事业。

上一篇:群众教育会议讲话下一篇:求职应聘技巧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