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机构发展规划

2022-10-13

第一篇:保险公司机构发展规划

河南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河南省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障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稳健经营,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促进河南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依法在河南省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和营业部。

本指引所称营业部,是指由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持有《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营业部。

本指引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注册地设在河南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法人机构及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是指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决策权或者重大影响的下列人员:

(一)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二)保险公司支公司经理、营业部经理;

(三)公司制保险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合伙制保险中介机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保险中介机构分支机构负责人。

(四)其他具有相同职权的负责人。

第四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南保监局)依法对辖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和管理,并对其履职及培训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

第五条 高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保险监管制度及公司章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声誉,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经营管理能力及相应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

河南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实行核准制和报告制。

分公司、中心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适用核准制。 支公司、营业部经理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报告制。 河南保监局对辖内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及保险公估机构在辖内的分支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实行核准制;对辖内保险经纪机构及保险公估机构法人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负责受理,经初步审核后报中国保监会核准。

第七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适用核准制的高管人员,在任命前应由省级保险分公司向河南保监局申请核准任职资格;适用报告制的高管人员,在任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由省级保险分公司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任职。

保险中介机构任用高管人员,在任命前应由任命机构向河南保监局申请核准或初步审核任职资格。

第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应当使用由中国保监会制定统一格式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任职报告表。填表应准确、完整。

第九条 申请机构和接受任职资格审查的高管人员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任职资格的,河南保监局不予受理、不予核准任职资格或者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上报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在1年内不再受理对其的任职资格申请。

第十条 河南保监局自受理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属于核准范围的,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决定核准的,颁发任职资格核准文件;决定不予核准的,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属于初步审核范围的,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上报保监会。

第十一条 已核准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在任职机构内部调任、兼任同级或下级高管人员职务,无须重新审核,但省级保险分公司应在任命的10个工作日内、保险中介机构应在任命的5个工作日内报河南保监局备案。

第十二条 高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任职资格自动失效,拟重新担任高管人员的,需再次经过任职资格审查:

(一)从原任职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离职的;

(二)在原任职机构由低级别职务向高级别职务晋升的;

(三)受到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的;

(四)出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因特殊情况需要指定临时负责人的,临时负责人应切实履行负责人职责,其任职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自任命决定作出之日起,省级保险分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分支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分支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保监会报告。

第三章 履职管理

第十四条 高管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监管政策及公司章程,认真落实监管意见,确保经营决策及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五条

高管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并确保有关规定在任职机构内部得到执行;

(二)主持任职机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任职机构经营计划及公司决议;

(三)负责建立、实施和完善任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正确引导员工树立依法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员工执业行为,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

(五)遵循适度、有序竞争原则,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合作,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六)重视信访投诉工作,研究解决信访投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化解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投诉问题的发生;

(七)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八)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参加监管部门组织的有关会议及培训,培养自身的业务能力;

(九)其他法律、法规及保险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 第十六条 各省级保险分公司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上一本系统市级(不包括县级市)以上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

履职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高管人员出具的考评结论及相关意见;

(二)高管人员上一接受奖惩情况;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认为应报告河南保监局的其他情况。

第四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七条

高管人员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类培训,按需施教。根据培训对象职务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分级分类地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训内容紧扣保险业的特点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面实施,保证质量。培训面向所有高管人员,实现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对拟任高管人员进行任前培训。

任前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险基础知识;

(二)保险法律法规;

(三)保险监管政策;

(四)与保险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有关的业务知识。 河南保监局以书面测试形式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拟任高管人员任前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及时向省级保险分公司反馈。对于书面测试成绩不合格的高管人员,各公司应对其继续进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提交培训情况总结, 河南保监局将对其重新进行测试。

第十九条 高管人员任职后应继续接受培训。 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监管法律、法规;

(二)保险监管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保险市场发展情况;

(四)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保险中介机构规范运作实务;

(五)高管人员应掌握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河南保监局直接或委托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河南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法人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

各省级保险分公司负责组织分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

保险中介机构法人机构负责组织下属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培训。

第二十一条 高管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全年集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

保险中介法人机构对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

第二十二条 省级保险分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应于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上一高管人员的培训情况。

河南保监局通过测试、检查培训档案等方式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管人员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入监管档案。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河南保监局建立和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系统记录高管人员信息。

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任职资格审查材料、职务变更等记录;

(二)行政处罚、保险行业纪律处分等不良记录;

(三)履职、培训情况等信息;

(四)离任审计报告;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四条

任职资格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任职资格申报资料;

(二)考察谈话内容;

(三)核准或取消任职资格的文件;

(四)其他重要资料

第二十五条

不良记录信息应包括:

(一)任职机构对本人作出的警告、记过、降级等处分;

(二)非正常原因被任职机构免职的记录;

(三)行业自律组织对本人的处理意见,或对其任职机构作出的但应由本人负责的处理意见;

(四)监管机构对本人实施的,或对其任职机构实施的但应由本人负责的行政处罚及非行政处罚监管措施;

(五)司法部门、纪检部门、工商部门、税务机关、审计机关、征信机构对本人及其任职机构违法违规或不诚信等行为作出的记录。

高管人员出现上述情况的,省级保险分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事件发生起15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河南保监局。

第二十六条

履职、培训信息参见本指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及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七条

高管人员档案将作为河南保监局实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及其高管人员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高管人员任职期间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管理规定或未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未按照要求报送有关材料的或报送虚假材料的,河南保监局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临时负责人管理工作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指引由河南保监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划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划

在学校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我校20xx年秋季已顺利开学了,本学期将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学亿教育在20xx年学亿教育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确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学校工作计划。同时,作为一名负责人,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确立“服务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的思想。

2、抓好学校稳步发展,争取把班级的留生率保持在90%以上。

3、在办名校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尽自己的能力去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亿教育学习。

4。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课堂,并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工作重点。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充分利用好课堂,我们内部老师要起到一个监督,督促的作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成绩的提高才是我们学校最好的宣传。任课教师必须将学生的作业批改,按时发放,让家长能够看到学生在我们这里学习的学习成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关心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2)关心和帮助新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以指导和帮助。安排新老师听课,试讲,帮助他们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并且多给新老师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强化日常工作规范

(1)按时交工作周计划,学期个人工作总结等。

(2)认真检查晚托日志并做好统计工作,提高留生率。

(3)搞好各个老师工作的的安排和评定工作。

(4)希望能够有时间到其他校区去学习经验,提高新安和勺湖两个校区的办学质量。

4。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要求自己经常阅读相关的报刊杂志、通过上网浏览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使自己始终能够拥有新鲜的血液。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

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得,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学习的引导者。此外,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是学生人品学习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所以,我自己要先学会怎样快乐地学习、生活,从我做起,而不是说一套做另一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会从我这学到一些他们所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做到了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而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是师生,生活中是朋友,对学生的信任,从而也使他们信任自己,这样就能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2)提高教学能力,并带动新老师。

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单位中新生力量,对他们积极培养,让新老师听课,同时听新老师的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把课上好,把学生留住,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三.具体活动安排

(1)20xx年9月份

全面开展秋季学期的招生工作

安排好秋季学期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保障秋季学期课程的顺利开课

(2)10--11月份

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与其他老师分工合作,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初步规划寒假学期招生计划(校长)

做好期末各项事宜

④做好期中各项事宜,准备期中家长会

(3)20xx年12月份--20xx年1月份

稳定现有生源

出台寒假学期招生计划,并开始接受报名

准备结业典礼的相关事宜

④做好期末各项事宜

(4)20xx年2月份--3月份

稳定现有生源,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顺利上好课,做好教材准备工作,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

安排好现有老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让老师们能够开心的在学亿教育工作。

准备好2月初的搬迁工作,准备3年级全部搬入新安校区。

(5)20xx年4月份

开始筹划幼小衔接班和小升初的招生办学计划,做好课程安排和教师联络工作。

逐步开展市场调研和招生工作。

为即将开设的班级选取适当的教材。

④做好期中各项事宜,准备期中家长会。

(6)5月份

月初出台具体的暑假招生计划。

(7)6月份

20xx春季学期即将结束,做好结业典礼的相关工作。大力宣传暑假课程。

并全面开始招生工作

(8)7---8月份

做好暑假教师工作安排与部署

做好任课教师的责任,保障暑假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好秋季学期的招生计划,并开始续班。

④争取趋于稳定发展的学亿教育学生人数达到新的高点。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划

作为基础教育补充力量的校外培训机构,从早期以课程为中心的授课模式(笔者把这类机构,称为第一代培训机构),到十年前以学大教育为代表展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升级(笔者把这类机构,称为第二代培训机构),使培训机构的定位和功能越来越清晰,即立足于国家评价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弥补校内学习遗漏和差距。这就明晰了学生校外学习的流程,先评价,找差距找问题,再实施个性化针对性教学。这种本质上的升级是校外机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更好的诠释了校内外的协同作用,降低了学生的重复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样来说,学大教育应该是第二代培训机构的定义和领军者。

不过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更加依赖优质教育资源,局限于中国基础教育资源的薄弱,第二代机构虽然目标是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受制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力量的约束,使得实际运营出现人才需求大,成本较高,利润偏低的特点,远远不及第一代以课程为中心的机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了校外培训行业快速发展。如何规模化的提供优质教学服务,成为突破这个行业瓶颈的关键因素。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被称为教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对脑力劳动的解放,更加贴合了教育的服务特征,也可以说,教育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的解决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化的难题。在这里,笔者大胆的,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技术,以学生学习数据为中心,展开精准教学的机构,定义为第三代培训机构。技术的介入,可以有效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的难题,降低对人才的依赖,使类似于中医治病的第二代培训机构,升级为类似于西医治病模式的第三代培训机构。

这里就建设第三代人工智能培训机构进行探讨,笔者认为第三代培训机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升级为以学生学习数据为中心。

新课标中,国家提倡用知识、技能、能力多维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所以最新的考试改革也进行了新的评价体系建设。云计算最擅长的就是对数据的快速分析和统计,这可以高度解决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统计与分析过程。特别是现代培训机构,学生入学前,需要准确的掌握学生在全日制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快速的评价学生的问题,也成为校外培训机构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而借助学习评价云计算,帮助教师对学生快速评价,并且形成直观的评价数据报告,就会降低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并且依据评价数据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教学的设计,可以为后期高品质的教学服务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互联网的功能是链接,所以近年来,有很多教育公司想借助这个属性推进校内市场,把商业的培训带进全日制学校,垄断市场,号称“打通校内外”。笔者认为,校内校外的两股力量,只有协同作用,才能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价值,简单的互联网链接是不行的,必须以学生的个体数据为中心,利用教育评价云计算技术,分析学生校内学习成果,找出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以此为基础展开校内外的链接,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问题,这种评价结果,也是家庭在校外学习投入的最好依据。

第二,教研云计算帮助教师教研和自适应成长。

过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是解决优质教学资源不足最主要的方法。但是由于投入和教师先天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以及我国人口基数所决定的对优质教育资源庞大需求,培养的速度始终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这个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一直是个待解的难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云计算的使用,使得教师的自适应成长称为现实可选的有效途径。校外教研的逻辑不同于全日制学校,首先要评价学生,找到学生的差距和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准确的评价是校外教师的第一大能力。但是评价却是教师技能中最难培养的部分,而有了前述的评价云计算,就可以降低对教师这方面能力的要求。

校外教师教学,主要面临的还是学生应试的需求,所以教学法应该是应试教学方法为主,和全日制学校教学思路也不能完全相同。应试更多的是对考试的认知和训练,包括考试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重点、热点、考点的把握,考试角度和方法的研究等。用云计算的逻辑,把校外的教学按照应试最好的解决方案程式化,问题-讲课-考点-考法,形成教学与教研云计算。教师使用云计算的过程就是最佳考试解决思路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自适应成长的过程。在日常的教研中,依据这样的思路进行区域考试的分析和整理,依据考试数据建设校本考试教材,机构就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第三,学生学习云计算工具的使用。

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是教学服务的基础,围绕着课前、课中、课后的服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学服务的关键。借助于云端数据库的师生信息链接、课前课件的预习和评价云计算的反馈,使翻转课堂的实践有了推广普及的基础。课后学习过程的记录,形成智能学习方案,延伸课堂效果,并且按照学科规律和学生遗忘规律进行智能反馈与提醒,帮助学生整理和规划学习,从技术上降低教师服务难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品质。

第四,学校管理和家长参与下的服务云计算应用

简单的互联网程序,在各个行业早期的管理应用中,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校外培训行业也出现了很多工具,对学校的招生、财务、人事、教务等管理给予支持,降低学校运维成本。但是对更有效的解决学校管理难题,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作用不是很大。学校管理服务的云计算,在专业的学校管理角度,提供数据反馈,包括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及时发现服务问题和形成直接的监督管理,学校的学生数据,学生的问题数据,教师的备课数据等等,能让管理者直观、快速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过程管控,推动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规划

内容:近年来,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往往会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加餐”。再加上现今社会竞争压力增大,校外教育培训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因素促进了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目前,全市有校外培训机构170余家,大体分为特长类培训和学科类培训两种。理论上讲,校外教育培训作为在校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我市校外教育培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监管真空

校外教育培训一直是多部门审批,按照“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很多机构由于职能交叉出现了监管的“真空”。如学生托管服务机构,因为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它兼有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它到底属于教育机构还是属于家政服务,是教育还是工商领域的主管范围,都有待明确。同时还涉及到收费、安全、消防、卫生等一系列领域的管理,目前还找不到专门规范托管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出现实际上的监管缺位。

二、无证经营

我市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无证或者不挂牌,无证教育培训机构打起了擦边球,逃避监管。一些规模小的培训机构设施简陋,管理松懈,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中小学课后托管机构”,大都未经审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三、水平不一

大多机构都设立在学校的周边,依托教育集群效应招揽生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聘请的绝大多数是退休教师和公办或私立学校的教师,一部分是大中专院校在读或毕业的学生。刚毕业或在校的大学生,要么知识体系趋于陈旧,要么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教学规律,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2018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要求“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课外负担都有强烈呼声。可以说,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已经成为我市民生大事要事。

建议:

一、整顿规范全市的培训机构

由市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消防、价监部门,对全市的培训机构进行审核、督查,对超范围经营的提出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严厉打击无证培训、借咨询之名搞教育培训等行为。对市场上各类培训班予以清理整顿,特别是对无证无照者予以坚决取缔。

二、严控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关

严把培训机构(培训班)准入关,加强监管,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全面发展。

三、建立培训人员档案

对培训学校人员实行实名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培训人员素质,确保培训质量。同时防止在职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对谋求个人利益,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以此规范公办教师的从教行为,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第三篇: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对于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为指导全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确保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实施,根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中区级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依据,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管理、深化宣传,积极推进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开展,逐步改善公共机构用能现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不影响机关工作效率和干部职工生活质量的原则;坚持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原则。

二、区级公共机构用能现状

近年来,全区公共机构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较好地控制了能耗不断增长的势头。据调查统计:XX-2011年间,区级公共机构的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基本相当,人均用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从总体上看,全区公共机构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公共机构节能还有着较大的潜力。目前,区级公共机构在节能管理工作上还有一些深层次、普遍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节能意识不够强。二是节能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三是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四是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

三、主要目标

(一)2011年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培养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通过加强日常节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

(二)2011年目标:不断夯实区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区级公共机构节能量化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区级公共机构节能制度、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区级公共机构节能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区级公共机构节能长效机制;加强节能技改,全面完成区级公共机构节能灯具、节水型器具更换等改造工作。初步形成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保障区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节能指标:区直各相关单位在2011年基数上,到2011年,每年实现节电5%、节水5%;公务用车耗油量,实现节油4%以上。区直各相关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节能目标,并贯彻落实。

四、工作重点领域和环节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用能范围广,节能管理跨度大。区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扎实开展能耗统计工作。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是节能工作的基础,因此,能耗统计工作要先期开展,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是进行分户计量改造。区直各单位的办公建筑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2011年年底前,集中供电、供水的办公楼,有条件分户改造的,要按单位加装独立的水电表,实现一户一表,保证用能数据准确完善。二是开展能源消耗调查。区直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的填报要求,认真开展本部门能耗普查工作。三是建立能耗统计信息管理制度。依据区直各单位能耗普查取得的数据,建立区级公共机构能耗数据库,逐步提高区级公共机构用能管理效率。

(二)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应用。抓好节能工作,加强技术节能是根本。只有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在节能中的运用,才能保证节约的效能最大化。一是积极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公共机构“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包括t12直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具;楼梯、走廊、厕所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安装节能技术较为成熟的延时开关或感应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逐步更换公共机构办公区内的水龙头、洁具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二是抓好新技术、新能源试点。完善政策,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扩大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鼓励区级公共机构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逐步减少和杜绝使用自来水进行绿化和环境用水。

(三)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的全过程监管。区级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积极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在新建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中的试点和示范。

(四)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公共机构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对网络机房、食堂、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空调、取暖器、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五)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要通过公务用车各项节能制度、标准、措施的实施,降低公务用车油耗。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辆出行路线和用车人员搭配,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派车登记制度,严禁公车私用。车辆维修费用和油耗实行单车核算,建立“一车一帐”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六)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采购管理。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为保证我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实施,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区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成立区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二是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一要加大节能宣传力度。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能意识,增强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人人崇尚俭朴节约,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二要做好节能培训工作。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篇:销售公司机构改革

销售公司组织机构改方案

一、目的

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构建分品系的营销模式,强化商务管理,优化管理流程,结合销售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现状,特制订此方案。

二、总体方案

(一)撤销销售公司原销售技术科、市场科,新设立轻中型柴油货车销售科、重型柴油货车销售科,原CNG业务科更名为NG汽车销售科;

(二)另外三个科室销售运营管理科、服务科、商品车发送科不变,其中销售运营管理科承接原销售技术科、市场科部分职能,同时强化和明确销售运营管理科信息统筹和商务管理职能。

三、职能划分及岗位设置

合计:39人

四、科室职责

服务科、商品车发送科两个科室职能不变,销售运营管理科增加订单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职能;轻中型柴油货车销售科、重型

柴油货车销售科、NG汽车销售科的职责如下:

附件:《销售公司各科室2012年KPI指标分解方案》《销售公司各科室业务信息定期输出方案》《分品系管理办法》

二0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五篇: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2008-07-2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青保监发〔2008〕120号

辖内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

现将《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各财产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实施分类监管对于促进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从防风险、促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监管部门实施的分类监管,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实施好该办法。

二、各财产险公司要认真组织好所属机构自评工作,并统一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各所属机构上自评报告。2008自评工作在各省级分公司间进行,各公司应于10月30日前完成2007自评报告上报工作。

三、各财产险公司在该分类监管办法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向青海保监局反馈,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

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监测财产保险公司在青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预警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保险监管的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增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根据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评价办法(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分类监管是指青海保监局在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风险自评的基础上,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分支机构相关信息,开展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估分支机构风险状况,并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分支机构划分类属,实施差异化监管的方法。

第三条 分类监管的类属评定由青海保监局按本办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章 分类方法

第四条 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的类属以本办法确定的内部控制、市场行为、经营情况、承保理赔管理等四个部分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确定。

内部控制。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财务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指标。

市场行为。包括信息披露与对外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访投诉、经营合规性、中介业务管理、条款费率、机构与高级管理人员、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等指标。

经营情况。包括经营稳定性、成本及费用支出、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

承保理赔管理。包括评价承保管理和理赔管理。承保管理包括单证与印鉴管理、销售管理、核保流程、业务记录与归档管理、承保信息系统等指标。理赔管理包括制度建设、实务操作、车辆理赔、信息系统、合规管理等指标

第五条 分类监管类属分为A、B、C三类。

A类机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依法经营意识较强,财务管理严谨规范,业务发展诚实守信,综合管理较为完善,服务水平高,市场反映好,风险水平低。

B类机构:综合评分80分以上90分以下。有一定的依法经营意识,财务管理基本规范,业务发展良好,综合管理基本规范,服务水平良好,市场反映一般,风险水平中。

C类机构:综合评分80分以下。依法经营意识较差,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业务发展波动大或不连续,综合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差,信访投诉较多,风险水平高。

开业不满一年的分支机构不参加类属评定。

第三章评定程序

第六条分类监管评定按照分支机构自我评价、青海保监局评价两个步骤进行。

自我评价是指待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本办法确定的评价内容对自身风险进行评价,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

青海保监局评价由初步评价、反馈与调整、形成评价报告等三个阶段组成。

第七条 应纳入分类评定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本办法确定的评价内容对上风险状况进行自评,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纳入分类评定的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上自评报告由其省级分公司统一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青海保监局。

第八条自我评价报告应包括该分支机构基本情况、风险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自我评价报告应客观、真实,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虚报、拒报。

第九条 青海保监局可以通过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作出初步评价的过程形成初步评价结果,并将初步评价结果通知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公司接到通知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青海保监局反馈书面意见。

各待评分支机构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应提供新的信息材料,青海保监局予以审定。如有重大信息遗漏、重大判断失误等情况,青海保监局对原评价结果作出调整。

第十条 青海保监局根据评价结果形成青海财产险市场分类监管报告。

第四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一条 分类监管类属是规划监管工作和配置监管资源的主要依据。青海保监局对不同类属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监管。

(一)A类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和信息支持,促进其业务上台阶、服务上水平,做大做强,一般不安排固定的现场检查计划。

(二)B类机构:日常监管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该类机构尤其是高管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适当关注业务发展,引导提高服务水平,视情况安排现场检查计划。

(三)C类机构:重点予以关注,列为监管重点,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依法经营意识的培养。根据风险状况

及违规情况确定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规模,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经营情况陈述制度。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根据青海保监局的要求,陈述经营管理及整改进展情况,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第十二条 对于开业不满一年的分支机构,重点督导,侧重监管法规教育和风险提示。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 分类监管评价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相关材料和风险评价结果仅供监管工作使用,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披露或宣传,违者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产保险公司在青各分支机构。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青海保监局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毕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