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2023-01-21

第一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正确理解命题作文的题意

2、学会在考试中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那英的《雾里看花》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那英看的是尘世中的纷扰,而我今天也想借给大家一双慧眼,让你们去看清楚考试中命题作文的含意。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作文的出题率呈增长趋势。而据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二、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等等。

2、材料式命题(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其实,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一些作文的审题

下面,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请同学根据这个题目,谈谈他们的审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审题指导: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三、方法点拨

1:以问领想法:即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这个方法可使考生多角度的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是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例: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如: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2、增补信息法(2008年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3、抓关键词语

标题以偏正、并列或动宾等结构形式出现,如“诗意地生活”“好奇心”“人之常情”等。这类文题往往有或隐或显的中心词的限制,在审题时要抓题眼,即抓中心词,以明确写作方向。

例: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4、展开想象,挖掘内涵。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寓意型的命题作文。如《门,一直开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含有寓意的命题作文题,我们要去挖掘“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还可以在它前面添加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例:07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你要怀想怎样的天空?“怀想天空”,“怀想”的意思是怀念、思念、想念、渴望,而“天空”这个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则十分丰富,可以从天空本身具有的特点引发开去,从而去联系生活实际,打开思路,再来很好地构思立意。)

同学根据提示,审题立意

明确:“天空”有博大宽广、包孕一切、包容万物、无论你到哪里它都在你身旁的特点,它多像自己的父母,我们完全可以从真切怀想父母这一角度去写作。

“天空”高远深邃,令人神往,象征自己的理想的王国,可以从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角度立意 。

“天空”中有无数星球,特别是夜晚,群星灿烂,而历史的星河中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亦如群星一样照彻天宇,可以从怀想伟人的角度立意。

“天空”广阔无际,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它是自由、无拘无束的象征,可以从渴望自由的角度立意。

“天空”多姿多彩,朝阳、白云、烈日、乌云、月亮等都可以点缀它的生活,是否可以从天空永远笑对一切风云变幻角度来立意构思?

四、课堂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以问领想法;增补信息法;抓关键词语法;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结束语: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五、课后作业

(2008年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第二篇: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及思路

命题分3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其中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强势重现

(一)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名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愿景》《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诗意的生活》《季节》《我能》《怀想天空》《一步与一生》。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提篮春光看妈妈》。

(二)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例: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 立意自定。2 文体自选。3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 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或套作。

3、半命题式作文

只提供题目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补写剩余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 例:请以“我凝视着 ”为题作文。横线上可以填写有意义的事物。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等。 2 不少于800字。

(三)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

1、 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如《谈意气》《说“安”》。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的意义,如《门》《路》。例: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想,令人神往。(江苏卷)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实力与凭借》《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人与路》《一步与一生》《数目“森林”气候》。 【审题思路】

A、 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B、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坎”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食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 如果“肩膀”虚指,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

①依靠;②承担责任(“身肩重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③ 团结协作(“并肩作战” );④基础(英国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C、 把握“题眼”,梳理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短语类命题作文的审题。 这类命题大致有偏正、动宾、主谓、并列几种。

(一)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外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1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二)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围绕“留给”,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象的空间。

1、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

2、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把口碑留给明天”、“把色彩留给明天”、“把记忆留给明天”、“把微笑留给明天”、“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三)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审题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四)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绝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事“索取”,什么是“贡献”。再如,《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关系,《欢乐与痛苦》是相反的关系,《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有在审题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D、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抛开表面意义去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寓意。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显然是指成绩、喜悦、爱意等、“妈妈”可以是指生身母亲,也可以是指我们的祖国,还可以是指待如妈妈般的人,比喻老师等等。另外,“提篮春光看妈妈”语言极其优美,这就暗示考生以此为题所写文章的,其语言风格应该和标题一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方法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综合运用的。

怎样是高考命题作文“符合题意”

1、“命题作文”审题的三原则

(1)在限制中求准。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限制相会在“爱”“不容易”,是写“爱”,但显然“不容易”是敘写的重点。

(2)在灵活中求新。无论命题限制多么严,总有未加限制的方面。如《我的一位老师》未限制哪位老师,只要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就都是“老师”,都可以写。比如,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这样就会有更多更新颖的题材。

(3)在隐含中求实。任何作文命题都有明言和隐含两个部分,如对《铺路石》、《桥》之类的题目,更要善于挖掘隐含于其中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方法指导 (1) 找题眼。作文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标记,如果我们能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1、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实现执行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双赢的智慧”,题眼是“智慧”。

2、 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3在主谓短语的题目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 了解范围和重点。

1、分析内涵。如全国高考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反面论点来批判,显然不妥当了。

2、分析外延。引申型命题,用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要求借题发挥,展开议论比喻类型、象征型命题。

3、分析关系。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走雨停》06重庆)等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

分析结构。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做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比如:

独词式: 《季节》 《传递》 《纪念》《愿景》 《读》 短语式: 《雕刻心中的天使》 单句式:《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复句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写作时理应“优”“乐”并举,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会给人以失重之感。

(3) 比较。如果一时对一个题目的写作重点把握不准,那么,不妨把另一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中明辨各自不同的议论重点,进而审清题意,也是一种好方法。 ①比较命题的关键词。 ②比较命题中概念的关系。

③比较题目的文体特征。通过比较,辨明评议型、引申型、考证型、感想型等命题的细微差别,如评议型要求评事议理,引申型要求借题发挥,考证型要求查核证实,感想型要求夹叙夹议。审题时如把握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议论时就能精确的体现命题意图。 ④比较命题的类型。如比喻类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象征型则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求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如《“绿叶”赞》、《路标》、《小草的风格》等。

⑤对相似题目的比较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懂得怎样排斥写那些不合题意的内容或材料,而且启发我们避开“相似题目”的雷同构思,把握住写作重点,并有可能在文章中议论出别人未觉察出的新意来。

扣题的魅力

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如果你不扣题,你天马行空,你“一行白鹭上青天”,你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

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要有材料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关键字眼需要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议夹论文体。

所谓“暗扣”,就是作文中不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

“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思想的花朵

高分作文必定有自己的思想。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你的做人的水平,考你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份量了。

雅的情思,亲近下层;清静、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禅味、禅思、禅境的思想。 1思想不要幼稚

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不了理想的彼岸,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份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裸裸的……

2、见解不要“皮相”

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

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数啊。 4.立意不能反动 高考作文中出现政治上反动的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之低,思想之庸俗却时有人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立意的角度

1、 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

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地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

2、 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心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材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

3、 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片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挥之不去,所以他们表现得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那就是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久唱之不衰;说其大气,那就有司马迁的《史记》“肠一日而就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5、境界角度

我始终以为人的漂亮在预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

6、忏悔(歉疚)角度

“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以此为文则能使文章。

7、哲理的角度

往往可以加以反方向,如《。。老师》为题,一般是讲人,但是可以《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当然要贴切,不能太牵强附会。哲理可以用5个方向想问题大中小,如老师大方向《西方是中国现代化的老师》,中方向《我的李老师》,小方向《青蛙是我游泳的老师》,其中,中方向是常人思维得平均分,扣主题大小方向是超常人思维容易出彩得高分;还又2个方向想问题正反方向,正方向平常《我的李老师》或者有新一点的《字典是我的好老师》,反方向《叛逆不是你的好老师》,《想当然的经验不是你的好老师》等等,但是反方向会有新意但是要把握主题不能反动不能消极不能牵强附会,只有这样的反方向文章才可能出彩。

词语不能太贫乏,至少1句诗词5个成语,成词语的积累就在于平时的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词语如果能够锦上添花要的,牵强附会的词语要不的,如果一针见血或者直接开门见山的点出主题是会出彩的。

第三篇: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季顺龙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

2、从“会联想、会概括”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概念”的审题方法,力求审得准。

3、从“会发问”的角度具体掌握“抓思路”的审题方法,力求想得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研读研讨范文01-03)

1、老师从三次考试作文中挑选了几篇“问题”作文,请同学们从“材料的运用是否围绕概念、文章的构思是否围绕概念”这两个角度分析评点一下,他们在审题上各自存在什么问题?

二、导入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高考作文的第一关,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它不仅仅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的成败,不可不重视。

三、明确审题任务——“审什么”

1、抓概念,保证不偏离,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材料围绕概念)

2、抓思路,保证想得开、想的深,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构思围绕概念)

四、讨论例文

1、01是“把握分寸”,02是“呼唤”,看看他们文中运用的材料有没有围绕“分寸”与“呼唤”?

2、03是“十字路口”,看看他在构思的时候,有没有围绕“十字路口”?

五、审题训练

(一)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审得准”

1、抓概念,明确“什么是转身”

2、怎么抓

①会联想: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作文提示语,做相关、相似、相反联想。(什么是转身、什么不是转身、你做过什么样的转身、你还知道有哪些人的哪些做法可以看作是转身,是不是只有人才好转身,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不会转身)

②会概括:从其动作行为本身的出发点、目的动机、形成的结果、带来的意义展开特征分析。(概括出“转身”有什么特征?“转身”的实质是什么?)

3、完成“是什么”的审题分析,并交流。

从目的看:转身的是转变、是调整与修正,是寻求新路、另找它法; 从意义看:转身是人的思维角度或生活态度、生活方向的改变。

(二)以“美丽的转身”为例,研讨怎样“想得开”(解决为什么、怎么办)

1、会发问才能想得开

2、怎么问?

①从结果、意义上展开因果问、利弊问,解决“为什么”(为什么要转身:转身带来了什么好处,不转身有什么弊端)

②从条件、方法上展开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问、方式问(他需要借助什么条件,这个条件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他需要运用什么方式,具备什么要素,这个要素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情况、才能转好身,转的美丽。)

3、接着刚才的“是什么”,完成“抓思路”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两个环节的审题分析,并将“转身的美丽”整合成有层次的整体,完成审题提纲。

(三)结合审题提纲的讨论,明确文章的结构安排、材料的选用

1、选用熟悉的、个性的、有思考的材料。

2、结构文章的方法

①同一层面的并列式或对照式 ②不同层面的层进式

六、作业

1、请依据刚才总结的方法,完成“留点空白”的审题过程,准备交流。

2、课外阅读,完成300字摘抄。

附录1 “命题作文的审题研讨例文”作文题目

一、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言谈交际,注意分寸;行事处世,讲究尺度;议论评价,考究适度„„ 请以“把握分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议论类文章要观点明确,材料典型,分析合理;写记叙类文章要主题鲜明,素材鲜活,描写生动。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三、我们常常要经过十字路口,红绿灯,交通警,车来人往多都市喧嚣„„方向和选择,混乱与规则,从众或坚守,瞬间的生活场景,往往也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感受和思考。

请以“十字路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训练题目

四、请以“美丽的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附录2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研讨例文

收集整理 季顺龙(100413)

01 把握分寸

要去做一件事或许不难,但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把握好分寸。因为往往细节决定成败,把握好分寸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

把握分寸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蔡元培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读书也十分刻苦。夏天蚊子多,他晚上读书的时候,就端来一桶水,把双脚泡在水里,这样,蚊子就不会叮咬他的脚了,他也可以专心致志的读书了。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几乎没有一日不读书的。”在他一生繁忙的生活中,除了工作,斗争,就一直专心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蔡元培抓紧了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读书,从未停止,从未懈怠。是啊,知识是无止境的,他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的海洋中。如果当初他三心二意,不抓紧点滴时间,把握分寸,还能饱读那么多书吗?

把握分寸是激人奋进的催化剂。三国时期,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锄地,突然金光一闪,从土中翻出一片黄金。管宁视而不见,任然不停地挥锄,可华歆却心中一动,拾起了金块,再转眼看看管宁,才依依不舍的扔掉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关键时刻要把握好分寸,就像下棋一样,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把握好分寸,用正确的理念去战胜自己,华歆虽然扔掉了金块,但他起初心有所动,而管宁的毫不动摇是他坚定的信念,催人奋进,最终才得以成就大事。

把握分寸使得生命更加珍贵。恩格斯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了一笔巨额财产,他的弟弟蛮横的要求他放弃继承权。恩格斯想到母亲正患重病,为不使母亲病情加重,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试想一下,如果恩格斯只图私利,而忘记了亲情,他的母亲会过得快乐吗?正因为他懂得把握分寸,知道轻重,才会让母亲得以安心。现实生活也是一样,我们要懂得如何去做好每一件事,怎样去有效的把握分寸,取得有效的成绩。假使我们做事情大大咧咧,不注重细节,很难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

名人做事,能把事情做得好,在于把握了分寸,我们做事情,也要学习他们,把自己的眼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在细节上超越他人。

02 呼 唤

清晨,天还未亮,黑幕依旧压着窗子,不见半丝半缕光亮。门口一串急促,而又欢快的脚步声,将我从梦乡中唤醒。

揉一揉睡意仍旧很浓的双眼,拿起床边的手表,失望如同爬山虎一样爬满了我的双颊,长叹一声,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不一会儿,卧室的门被轻轻的打开,随之而来的是父亲高音喇叭般的呼喊:“快点,好起床了,要迟到了。”但温暖的被窝总以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硬是拉着不让我起床,床头的闹钟一点一点地走着,也正如被子中的暖意一点一点流失。突然,灯亮了,伴着父亲一声严厉的呼喊,我一股脑儿钻出被窝,快速穿好衣服。

早餐桌上,对面是父亲,眼角的余光告诉我,父亲很“凶”,嘴角没有一丝笑容。只见他慢慢拿起了一个鸡蛋,在桌上拍了几下用手搓了搓,三下五除二剥掉了蛋壳,一个白亮的鸡蛋出现在他的手中,蛋被分成了两半,蛋黄上倒了些酱油,心知那是父亲剥给我的,但从小就不喜欢吃鸡蛋的我未免有些难过,无奈,我只能对父亲说:“你先放在这里,我等一会儿吃。”说完,我赶紧埋头吃饭,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害怕他又叫我吃那难以下咽的鸡蛋。“快点吃,别讨价还价。”父亲的一声呵斥,犹如大石头投进水里溅开的水花一样,震落了我手中的筷子,啪哒一声掉在了桌子上,翻滚着落到了地上。我噙着眼泪吃着那“讨厌”的鸡蛋,蛋黄似乎凝结了我口中的唾液,堵住了我的喉咙,引来了一阵干咳,脸涨得通红。 出门时,父亲为我系上围巾,系得很紧很紧,生怕会掉下来。而这时,难得一一丝微笑浮上了他的嘴角,宛如绽开的玫瑰。拍拍我的肩膀,附上一句说了十几年,但仍很亲切的话—“路上慢着点”。我纵身上车,骑上了上学之路,刚走了十来米,后边又传来了父亲宏亮的声音:“路上慢着点,小心车子!”我没有回头,也不敢回头看父亲,因为泪水已浸湿了我的双眼。

就要参加高考了,象鸟儿离巢一样,我就要离开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无微不至关心、关爱我的父亲,去远方翱翔了,一丝丝酸楚涌上心头,禁不住令我热泪盈眶;但内心又总是暖暖的、甜甜的。真希望父亲的呵斥多一些,再严厉些,父爱是威严的,父爱更是伟大的,父爱无边。

03 十字路口

面对选择时,爸爸喜欢走直路,因为那是捷径;儿子喜欢走弯路,因为那是延长。人生也是一条路,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有时直路未必是捷径。在大城市中打车时,计程车师傅会问你走近路,还是走最快的路。因为直路走的人多,便出现了塞车;而绕道的弯路,虽然不是最近的,却能够让你最快的到达目的地。因此,直路不总是捷径,生活也亦如此。当产品销售不出去时,降低价格可能是捷径,但产品升级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在弯路上我们会收获很多。许多人为了追求到达目的地,从直路上匆匆走过,却忽视了弯路上的鸟语花香。其实我们在人生路上只顾匆匆走过时,就会失去欣赏身边的风景的机会,也失掉了身边的潜在的机遇。太阳一直是我们身边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我们总是匆匆走过,却忽视它身上所蕴含的机遇。只有当太阳能产品相际出现时,我们才感到懊恼,懊恼失去了机遇。

有人说:“路是弯的,会让我迷失方向。”我会说路是弯的,但我有我的航向。司马迁说:“我的路是弯曲的,但我的航向是《史记》。”居里夫人说:“我的路是漫长而弯曲的,但我的航向是科学。”毛泽东说:“我的革命道路是曲折的,但我的航向是人民。”他们的道路都是弯曲的,但他们的人生都有着明确的航向。如果他们都选择直路,很难说《史记》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境界;毛泽东就不会再磨练中成就出大事业;李唐的文学画卷上就不会有李白、杜甫这两颗耀眼的明星。

弯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让你在挫折中成长。弯路不仅成就了伟人,弯路也让中国在前进中富强。没有八国联军的打击、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永远是头沉睡的狮子并将在沉睡中死去。因为这段不寻常的弯路,我们感受到了耻辱,我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我们奋勇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当我站在十字路口时,我一定要选择弯路,因为弯路上有更多风景,有更多机遇,有更多挑战。十字路口的人生的选择,让我们不要畏惧勇敢地选择吧!

附录三

教学设想

原以为“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会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真正着手寻找上这个课(或者是落实这个任务)的“突破”口时,才发现想当然了。这是一个很大也很难的课题,我迟迟找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角度,参照了网上的,作文指导材料中的许多说法,觉得过于理论化了,比如发掘寓意法、把握内涵法、虚实相错法,偏重于概念,对学生的审题立意缺少现实的意义,不能拿来就好用,所以,在方法的选用上,我避开一切参考,向学生求答案。

怎么向学生求答案?我首先挑选了年前镇江市的期末作文“呼唤”、常州市的“十字路口”、以及盐城市的“把握分寸”这三道试题,从中挑选了本班学生的10篇作文作为范例。

我拿学生被判定为不及格的作文问学生,让他们说说理由,他们的答案启迪了我,他们写的就不是呼唤、就不是把握分寸。说的多好,一切的疑惑揭开,审题准不准,问问是不是。

至于怎么才能知道准不准,什么才是是不是,那就需要老师做一点引导工作了。我想到的还是最切合实际的做法,辨词造句的方法,看看你能造出什么句子来,看看能不能这样说,能这样说的,说的通的,就是切合题意的,也就在造句的过程中解决了怎么知道是不是的问题。

作文的审题单单一两节课,是完不成任务的,单单解决审的准,是远远不行的,也是不能形成系统的。我觉得在解决了是不是在问题后,应该是帮学生从思路的打开和收拢上做整理。而造句本身也帮助学生打开了审题的思路,这也是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依托。我希望借助学生自己的作文,从他们失败或成功的教训与经验帮学生找到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方法,也许能对学生作文起到一点点推动作用,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二、技法指津

(一)忽略指向——审清限制 1.明确限制

(1)时间限制—《暑假记事》《童年往事》 (2)处所限制—《校园风景》《上学路上》

(3)数量限制—《班级趣事几则》《班级中有趣的一件事》《你是我的偶像》《你们是我的偶像》 (4)人称限制—《老师,您好》第一人称《妈妈的手》第三人称写,贯穿全文的人称是妈妈或她

2.理清结构:文题无论是短语或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题目可切割为“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成长的路上”限定写作范围,发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妈理清“”“”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题眼,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是手拉手,也可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她的牵手中成长,她给予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1、主谓关系2.偏正关系3.并列关系)

(二)游离中心——抓住题眼

1.抓题眼: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告别》《生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三、自学检查,实战演练

1.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2)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3)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4)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1)“一堂”暗示了行文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历,一次经历,一番观察,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天马行空来写

(2)题目中“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语文课,命题者的意图是让我们写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同时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1、巧用修辞手法,把细节写活

原文: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姆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重点:在对细节进行描写时,可巧妙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选好典型细节,把细节写细(加入人物、景物描写)

原文:小强迟到了,气喘吁吁,老师问,吃早饭了没有?没有。下课到办公室去,我办公室有面包。

评价:有的同学这样开头:教室安静的气氛被一声“报告”打破了。有的同学这样写小强说的话:于„„于老师,我„„我迟到了。这些描写都抓住了典型细节,读起来很生动形象。

例子:如在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物时,举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蹒跚”、“探”这些细节的细致具体描述,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这精炼的词语、深深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3、细致观察生活,把细节写真

原文:一个炎热的中午,小明帮助一位老奶奶把一辆装满西瓜的三轮车推上了坡,老奶奶高兴地对小明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评价:这样的描写,真实性很被人怀疑,细节描写也就毫无意义。 重点:真实是细节描写的基础。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也不能凭空想象。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故事,而是细节。

如何补充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填补前一部分空缺、填补后一部分空缺、填补中间部分空缺和填补前后空缺。

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2008年太原中考题:《我可以选择

吗》。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这事真让我______________》,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这些提示,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因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半命题作文中,命题者留下了一半的“命题”空间,由考生发挥,而当考生补题完整后,即为“全命题作文”,一些要求与技巧亦与全命题无异了。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

一、要指导学生做到补题要“合格”。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

填补题目空缺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学生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半命题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2006年浙江嘉兴中考题“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

二、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考虑到立意方向。 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 “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等,填题虽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等,填题就比较恰当,题旨积极向上。《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等等,这样的填题就不合适,立意错误。又如半命题《我这个

迷》,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但一定要求健康向上的痴迷,不允许低级庸俗的迷恋。再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

》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三、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

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我这个

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又如《

之风不可长》, “不可长”这词,表明是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

1、内容要健康 ;

2、搭配要正确;

3、要符合生活;

4、题旨要明确。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 具体事物补题法 抽象事物补题法 诗情画意补题法 巧用修辞补题法

如何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即在写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主旨。

【制胜绝招】

一、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永远》则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都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坚守诚信》一文就针对当今世人的思想,指出诚信不是人际间的交易,把文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思考百味人生。文章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亟切的期盼。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能力的提高应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为本。我们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世相。

三、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少有一些独特之处。《真我何在》或以呼告形式、或直接表明“我”的心中所想,活画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四、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五、变“角”

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回家吧,小妹》一文把大陆和台湾拟人化为兄妹,祖国比做妈妈;以充满童真与亲情的如泣如诉的语言,诉说着对“妹妹”湾儿的思念,呼唤“妹妹”回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深情的呼唤中,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台湾被荷兰与日本强盗两次劫走,又被祖国救回的历史,有力地表达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严肃主题以及那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第五篇: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

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

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

如:《这也是一种美》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 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

《一道风景线》

(“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

(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

( 文体、人称、范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 (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 (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

1 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

明确

深刻

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

《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

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

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

(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 b联想想像

《绿色》

自然的绿色:

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 c 展现个性

(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

d 聚焦时代

(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

四、练兵场

1.《我想握住你的手》

2.《翅膀》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

解析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 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形象,亦可是拟人化的事物。

“想”:说明还只是一种渴望,还没有实现。为何产生这种渴望应做重点写。

“握手”:表示两人的最后结局,“我”渴望中的最后结局,象征和解、求助、鼓励、崇拜等。

《翅膀》

本义:是昆虫、鸟类的飞行器官,昆虫、鸟类依靠翅膀从一个点快速地到达另一个点。

引申义:让人自由、超越,给人力量的事物,也可以称翅膀。 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

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

3 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

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

4 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三)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在没有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随意处理,这种现象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中居多,往往造成跑题这样的重大失误有些作文的命题意图,并不在外表,而在深层或题外,考生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这种命题,一般文字比较简洁,没有什么提示,审题失误率也最高。

如《心愿》: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要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如果只静止写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然也扣题,但只抓住外表,影响题目深度。 例:《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

5 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二、技法指津

可以说,应试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审清字数限制和保密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在这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就审清范围和体裁这两方面的内容,谈谈要注意的问题:

(一)忽略指向——审清限制

1.明确限制

(1)时间限制—《暑假记事》《童年往事》

(2)处所限制—《校园风景》《上学路上》

(3)数量限制—《班级趣事几则》《班级中有趣的一件事》《你是我的偶像》《你们是我的偶像》

(4)人称限制—《老师,您好》第一人称《妈妈的手》第三人称写,贯穿全文的人称是妈妈或她

2.理清结构:文题无论是短语或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题目可切割为“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成长的路上”限定写作范围,发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妈理清“”“”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题眼,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是手拉手,也可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她的牵手中成长,她给予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1、主谓关系2.偏正关系3.并列关系)

(二)游离中心——抓住题眼

1.抓题眼: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6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告别》《生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三)理解肤浅——挖掘深意

汉语词汇,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作文在考场取胜,还要细致审题特

7 别是一些文题是一个短语或句子,但是文题中会有一些词语语意多关,使文章出现内涵和外延上的多义性,是审题需要挖掘的题点。

如《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对阳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大自然的阳光,团结互助的或是一声声关切问候的似阳关温暖这心胸的人与人之间和善的阳光,校园中同学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传达着友好信息纯真友谊的阳光,家中,父母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美味佳肴,似真挚的亲情的阳光等。

再比如这个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再如文题《我长大了》,它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我”长胖了,长高了,更主要的是说“我”懂事了写作时明确了这一点,就会选择让“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过程,写出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三、自学检查,实战演练

1.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2)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3)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4)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

8 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1)“一堂”暗示了行文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历,一次经历,一番观察,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天马行空来写

(2)题目中“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语文课,命题者的意图是让我们写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同时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4、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点拨:

(1)审读提示语:首先“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却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提示语为作文设立了一个框,要“不同凡响”其次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上,具有一般的意义,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学生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于是,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

(2)审读题目: “记住这一天”:“ 记住”:让人铭记,值得铭记“这一天”显能是不平常的一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这一天”,也许是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也许是家庭的变化的?也许是社会的发展的?无论是一天的活动,还是某一时刻的事都可

9 入题写出为什么值得记住,以至如何记住都属扣题重要是从貌似普通和平凡的日子里,从一件寻常的事情中,看出“不同凡响”的意义来

“这一天”如离队的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誓言,听某此报告大家很激动的谈论和体会,去作社会调查,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家庭迁进新居的那一天,甚至就是小学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刻,或者去跟老师告别,大家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可以是“铭记”不仅清楚而且精彩的

上一篇:满天星花语是什么意思下一篇:秘书如何写好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