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2022-10-27

第一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心得体会

初中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在学习上面临较大的压力,遇到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有效性的指导,这对学生三年的中学学习,影响深远,现就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途径。 1、渗透指导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每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目标、课程标准、课型流程以及学生的状况,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在课题教学中,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最主要和最常用的途径。 2、专题指导

主要是指抽出一定的时间,借助特定的场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讲座。主要有:作业和试卷评讲;学科知识(章、节、单元等的)的总结;学科知识结构、重点和大型考试考前的复习指导;优秀学生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介绍。 3、交流指导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交流的平台,如:班会;某一问题的讨论和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书面总结予以张贴,以便全班交流。

交流的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 4、点拨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业错误率较高,或者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普遍性问题,如审题不仔细、思路不清晰、逻辑混乱、计算错误、习惯较差等问题,教师需要给予学习方法的具体点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初中学生容易出现学习高原现象,教师就更需要和学生一道分析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明确指出学生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学习方法。

5、示范指导

对学生学习概念、基本技能、解题步骤和思路,进行具体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进行具体运用。

二、学习指导的主要方面。

(一)课前预习

1、一般流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提供主要的步骤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具体的方法:

①扫除障碍法: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以及难点的方法。

②符号圈点法: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时,用一套能统一的、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划线、波浪线、三角等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预习和加深理解,符号圈点的步骤,即读、想、记三个环节结合进行。

③习题试解法:通过上述步骤,可指导学生提前思考或者通过试解教材(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后的思考练习题,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概念、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基本框架,以达到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④要认真做好预习笔记。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提供具体的步骤:一是每一课(或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二是每一课(或每一章)中概括的几个紧密联系的主要问题;三是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并注明出处;五是预习的主要心得体会。

(二)作业方面

1、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指导他们先做后看书,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检学习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当学生遇到难解题时,还可引起学生对解疑的需要,促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去看书,一旦从书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学会应用知识的方法。 2、对中等生,指导学生边复习边做作业,也就是先看懂书,弄明白道理后再做作业,这样既可以保证独立完成作业,掌握所学知识,又可以提高做作业的速度。 3、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先复习所学内容,适当弥补基础方面的欠缺,尽可能的独立完成作业,确有困难,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寻求帮助,以便顺利完成作业。

(三)复习总结

1、及时复习法。此种方法指紧随课堂教学,天天都采用的复习方法。复习贵在及时,这是由“先快后慢“的贵忘规律所决定的。这样致使所学的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受到破坏,时间一长所学的知识就会模糊、忘却,不系统,不理解的知识是最容易忘记的知识。 2、尝试回忆。在复习该课内容前,要求学生关上书本,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其好处有以下三点:第

一、能及时检查听课效果,以促使自己积极进取、聚精会神地把课听好。第

二、有得于动脑习惯的养成,并能增强、提高个人的记忆效果。第

三、能更明确复习的针对性。 3、复习教科书。要求学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圈点勾划。在复习时,把课堂学习中新出现的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重点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点部分,用红色笔勾划出来。第

二、提要。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少量文字,把书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结构简单地概括出来。第

三、学习心得、思维活动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或者另附纸张,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维活动。

4、阅读参考书复习法。在学生进行阅读参考书进行复习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步骤:一是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好的参考书。三是、要强调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四是对阅读参考书的心得体会,或者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进行适当的记录和摘抄。

5、章节复习法。通常,学完某一章、节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章、全节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形成一个清晰、简明的内容脉络,心理上形成定势。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复习,加深巩固。小结复习法也存在局限性。章节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小结困难,章节过多、过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容易使学生学习失去兴趣等等。

6、系统循环复习法。此方法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指导学生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要求学生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对所学内容不断有新收获、感悟、体验。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

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

(四)课后反思总结。 1、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主要包括:一是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二是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三是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 2、练后反思的习惯。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完成作业方面指导时,着重强调做完作业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指出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提出具体要求,主要帮助学生从五个层次反思:一是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二是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三是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四是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五是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3、错题记录本。

指导学生将每科的错题用一个专门的作业本进行记录,分析错题的原因,属于那一类,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和训练,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系统和拓展性地复习这部分知识,周末统计错题的数量,与上一周相比,其数量和内容有那些不同。同时,错题本还可以作为重要考试的主要复习内容之一。 4、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三、自我调控策略运用的指导。

1、自我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有意对自己学习成效的检查与评价。如,“我检查了自己的作业,没有出现错误”,或者“我复查了数学作业,发现有三道题有错误”。

2、组织和转换对学习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安排。如“我在写作文之前先列一个提纲”。

3、目标确定和计划制定,即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以及对与这些目标有关的程序、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具体行动。如“考试之前我制定一个相关的复习计划”。 4、寻求知识,即完成作业时,努力寻求与任务有关的知识。我在动笔之前,先去图书馆或者网上查找尽可能多的、与主题有关的资料。

5、记录与监督,即自己动手记录课堂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如“我记录小组讨论或其他同学发言、教师评价的要点、我自己动手建立自己的错题记录本或错别字表”。

6、安排环境,自己选择环境或安排学习环境,以利于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做作业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避开容易使自己分心的事”、“做作业时不一心二用,或者听收音机、CD、mp3,集中精力做作业或者预复习”。

7、自我结果预测,对自己学习成败所可能得到的奖惩进行想象和安排。如“考得好我就与几个好朋友出去玩”。

8、练习和记忆,通过多种途径、方法的练习记住学习材料。 9、寻求社会帮助,主动寻求同伴、教师的帮助。

四、检查反馈再指导。

(一)、检查 1、途径

1)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和发言、课堂练习等方面。 2) 学生的作业、试卷、练习册等。 3)其他学科教师的反映、同班同学的看法。 4)家长对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描述和反应。 2、内容

1)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分为五个方面:还没有基本掌握、基本掌握、完全掌握、熟练掌握、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2)学习策略方面。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学习了策略,具体掌握了那些学习策略,以及根据学科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分类。

(二)反馈

1、反馈内容。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现状,如学习方法掌握的程度、种类,以及存在的问题、阶段性努力的方向进行反馈。 2、反馈途径。 1)课堂教学。

2)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试卷。

3)本班其它学科教师的评价和班上同学的看法。 4)家长对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描述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三)再指导

1、总结。根据学生现阶段学习方法的情况,通过指导,使学生基本明确自己现在的学习方法的现状,正确对待这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具体的措施,以及学科学习方法的细化。 2、提升。在此基础上,学习方法的熟练程度,上升到策略水平,技能的自动化程度,进而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3、自我调控策略的构建和运用。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地指导和帮助建立起自己的自我调控策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既可以是部分地运用,也可以是较为完整和系统地运用。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封闭的教室、固定的教材书、单一强制的教学过程组成了基本的教学环境,书本、粉笔、黑板构成了基本的教学媒介。在这种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变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诲的容器,变成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帮手,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热情、创造兴趣、个性思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一味空洞的说教下,单调、沉闷和压抑充斥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无法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否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习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形成,直接关系到起未来发展的状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众所周知,新课改将促进教学策略的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有传统的重教师“教”向学生“学”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辅助者。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巨大的潜力、是否具有在信息社会轻车熟路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在的政治课由于应试的原因,课堂教学主体倒置,气氛沉闷,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明显。虽然我们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危害,也曾试图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但遗憾的是我们自身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有许多的迷惑和不解。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思想品德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巩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整教师的指导观念、行为,我们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研究的目标

为了寻求一种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寻求一种适合学生实际的培养学生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我们从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对教育负责的角度出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成因;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和方式;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及能力发展性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指导及原则

(一)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应有较强的指向性的情境设计,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教学材料。情境的创设,只有确实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使学生感到需要问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才算是成功的。第二个环节设计要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求,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自主探求,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第三个环节应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关注其学习的情感、态度。第四个环节要让学生对自己

的学习过程有自我认识,进行回顾与总结,从而产生新的矛盾、新的问题,教师要正确认识生成的重要价值,把握学生探究的最佳时机,鼓励学生开始新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身受益。我们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觉性学习行为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学会了自主创新地学习。通过研究,我们明确了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是:(1)多角度思考的习惯。(2)质疑问难的习惯。(3)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4)分工合作的习惯。(5)广泛吸取多方面信息的习惯。(6)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培养策略为:(1)正面鼓励。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很善于倾听”、“我们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法好吗?”、“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2)实践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必须注重发掘教材,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自主创新性学习习惯。(3)强化练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练习不断强化的结果。必要时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加星评比等,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4)分层实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不同的实施目标,在习惯培养期间,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区别对待。

(三)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可延伸至课堂外、学校外。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发现和获取有关的知识,并使技能、能力、情感、意志等得到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发展个性特长等。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为主的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1)兴趣性。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情、动心。如:在校内创办校报,举办好书好报推荐会,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访问等。(2)自主性。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选择,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唱主角,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树立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意识。(3)实效性。要注意考虑到活动所能达到的目的和运用何种活动方式去达到,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活动的准备。(4)灵活性。抓住课堂、学校、社会不同渠道,灵活开展活动,如排演课本剧、服务社区活动,开展学生小课题调查研究活动等。(5)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在人文环境上拥有一种宽松、合作、开放的学习氛围。

(四)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已经无法激励、帮助学生建构起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所要求的评价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所强调的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多元参与、和谐发展”的评价,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在性格、能力、知识结构等多方面是有差异的。我们提倡用多种尺子来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光的时刻,都有成功的喜悦。因此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式上强调多元。

评价内容的多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其学业内容的评价,而且特别关注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评价,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是乐于参加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能表现出积极、愉悦的心理倾向,以自主的姿态参加整个活动,在活动中有坚定的决心,能不畏困难,努力地克服、解决困难,使整个学习活动能有始有终。

(2)合作交流。合作意识在学习活动中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和同学配合,形成合力来开展学习。要学会认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能采纳他人的有益建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还要能积极交流,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结论,要能与他人共享成功的果实。

(3)方法技能。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必备的实际操作的方法、技能。如学生能采用实地观察、翻阅图书、上网浏览、访问人物、调查研究等一

系列方法来搜集、处理信息,能用文字来记录自己参加活动的所感所想,及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等。

(4)实践活动。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实效,追求实实在在,务必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学生在活动中要能灵活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来进行探究,能采用多种方式,在校内外进行学习活动。

5)学习成果。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学生存放的内容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出自己一定的学习水平。另外鼓励学生能通过作品展览、演讲表演等其它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评价主体的多元。我们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一起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促进发展。在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时,我们注意首先要多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这更有助于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而这是培养其创新性学习的基础。不同的评价主体所要关注评价的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如家长主要应该对学生家中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同学间的评价应该引导他们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另外,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多元主体评价,应该注意实效,而不是形式主义。

评价方式的多元。我们除了运用纸笔测验外,还采用了表格式评价、成长记录袋、研讨式评价、家校联系卡、展示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表格式评价(评价表附后)体现了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生评、师评。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看到教师、同学对自己的建议,由此产生自我内省,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时,采用星级评价的方法,即一星、二星、三星,分别表示一般、良好、优秀。

2、成长记录袋,利用这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展示自己的学习轨迹。

3、研讨式评价,研讨式评价是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的,教师、同学、家长等对学习者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及时采用语言、动作、表情等给予的恰当评价。

4、家校联系卡,每周的家校联系卡,密切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使评价的反馈更及时,能让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对自我及他人有了正确认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5、展示性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活动带给自己的愉悦与自信,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五、主要措施和体会

(一)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成因

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重“灌输”,轻“启发、引导”,更轻学法指导;重“记忆”轻“思维”;重“单一口授”轻“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重“研究教材”轻“研究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我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我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情况:

1、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喜欢参与小组形式或比赛形式的学习活动;

2、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计划性;

3、只有少数的学生在平时会刻意地留意身边的问题;

4、对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好奇心,很少有学生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书本内外的知识;

5、极少有学生在学习新知后会联系到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

6、学习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找的是家长、同学而不是老师,更不是自己找资料解决;

7、学习意志力普遍薄弱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和造成学生出现情况呢?

第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和“习惯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内驱力。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些学生如果喜欢上了某科课程时,会很渴望能经常上这科的课,而且都能保持很高的兴趣;当他们上不喜欢的课时他们可能会觉得在“受刑”。

第二:元认知水平高低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主体因素。我们知道,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我了解和调控。这种自我了解和调控在学习上表现为自我评价,独立思维,协作交流,表述学习过程等。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根据这种理论提出了“自我效能效应”,认为“学生强烈希望自己拥有某些能力时会愿意深入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

第三: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关键因素。学习策略决定着学习的方法性:是否有完整、周密的学习计划;是否能自觉进行复习、预习;是否善于提出问题;是否会主动探求知识的来源;是否会主动参与学习讨论活动;是否会适当借助课外书或参考书帮助解决难题;是否能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收获等等。而认知风格决定着学习的态度:是主动出击,争取学习机会还是被动学习、压力学习;是喜欢手、口、脑“三动”还是喜欢“一动、二动”;是囫囵吞枣式学习还是细嚼慢咽式学习;是否很容易受感染有体验等等。

第四:学生的性格、情感体验感也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方式强调的是自主性、主动性,学生的性格决定了学生个体的活动能力:通常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比内向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更能获得主动,表现出更明显的主动性、自主性。内向型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比外向型学生更深刻。

第五:老师或长辈的教导是自主学习方式形成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还需要在老师或长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在受教育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当然,除了上述几个重要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同学间的相互作用、外界学习环境等,都会对自主学习行为方式的形成产生好或不好的作用。综合上述影响自主学习行为方式形成的各因素,既有学生内在的动机、意识、性格、情感、认知策略等主体因素,又有各种外部环境如长辈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影响等主导因素。发掘出这些因素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方式的形成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为如何培养指明了方向:尽量发挥各因素的“正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和方式

学习方式牵涉到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被动学习是他助的学习,往往受到老师、家长、社会如高考等的压力,而且过去历来强调学习是个体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其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学习过程发生了变化: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在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最终培养有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有责任感的人,这导致学习品质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概括为:被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探究学习。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如设计一次献爱心活动等。

2. 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3. 小课题和长作业

这种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中,感知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现实意义,初步了解一些规律,学会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及解决办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困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纪律松懈。爱动、爱玩、爱说是学生的天性。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理论界提倡在课堂上越放越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爱怎么回答就怎么说,老师评价也是一律的赞扬、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插嘴,喜欢怎样坐就怎样坐,有的专家甚至主张上课时学生可以自由走动。特别是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中,学生可以满课堂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课堂气氛自始至终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自由。这样做,学生的天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年级的升高,这样的教育方法毫不留情地留给我们的困惑是:学生自由散漫,课堂纪律松懈。

2、学习热情减弱 。可以毫不忌讳地说,贪玩、散漫、懒惰是每个人(包括成年人)的天性。在轻松自由,没有什么约束的环境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容易一不留神就自主到做小动作、跟学习伙伴嬉戏打闹、滔滔不绝地讲跟学习无关的俏皮话上去。因为学生的意志力、自控能力还比较薄弱。通过调查测试我们发现:在热热闹闹、不乏浮躁的学习环境里,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烦,有点谈“学”色变的感觉。事实上这些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教育氛围中每天都在滥竽充数,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渐加大,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怕。学习的热情随之越来越弱。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支队伍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壮大。

3、两极分化严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成果不断凸现出来。我们清楚地看到许多学生正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以我们学校的情况为例,一部分学生不光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语文数学英语也门门出众,还是体育场上的健将。有些学生的自学能力几乎可以渐入“不用教”的佳境,是过去一板三眼、正襟危坐的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然而,在调查测试中我们也发现:像这样的学生不足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完整地读完过一本书;作业潦草,字写得龙飞凤舞;再简单的作业也偷工减料甚至拖拉不做;学习习惯越来越坏,成绩越来越差,班级中两极分化的情况日益严重。

解决以上这些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 那种一讲到底或以问推进的课堂结构固然陈腐;牵制力极强的训练式课型也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那种“一提问、二讨论、三总结、四质疑”的新的一成不变的走过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要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灵活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模式,每一堂课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特别在组织小组学习时,工作要做细做实,如:活动前每组民主选举好组长,由组长负责活动,并做好活动情况记载,使活动“活”而不乱;讨论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匹配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循序渐进,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全过程参与。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用及时评价增强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长期历练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要给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根据学生成长档案的记载和实际表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油,同时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一时还没有找到成功的体验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辅导,作出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这样他们也会及时找到学习的方法,受到鼓舞,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成长档案的内容有:①、在校表现: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上课时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②、在家情况: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对父母长辈的态度、参与家务劳动情况、课外兴趣爱好等;③、社区活动范围:经常去哪些场所玩耍、常去的亲戚家有哪些、最亲近的人是谁,最崇拜的是哪个人等。填写档案的工作应该有班主任、任课教师、部分同学、家长共同完成。至少每个月,由班主任跟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总结。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严格地督促,及时地点拨,耐心地指导和热情地鼓励。

3、加强家校联系,借用家庭力量激发学习源动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学习成绩最好的一般为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其次是上学时要求选择班级、选择老师的干部、老板的子女;最差的是外校转来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成效等跟家长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就越多,大多数的子女就能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长,这在心理学上叫“皮革马力翁”效应。相反,家长缺乏对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对子女的关注也不多,学生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关心,渐渐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当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学习阶段的时候,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还非常薄弱,这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父母对孩子

的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探索这条新路子的时候遇到一些困惑和走一些弯路,那是教育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只要我们能科学分析那些困惑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定会有很快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成绩

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及实践,初步取得如下的成效: 1.转变了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情景,选编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多彩网络,丰富的书刊等现代媒体来收集、筛选、整理、分析信息知识,使学生主动地寻找问题及问题的解决。逐步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讨论不活跃,依赖心理严重,问题意识弱,缺少探究意识,主动建构知识能力差,缺乏独立钻研的精神。培养自主探索问题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思想与交流成果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也增强了同伴交往的信心和能力,懂得理解他人、关心学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

2.改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增强了教师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更新了我们的教学观念,树立自主性教学理念,并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

3.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思想政治的教学实效

在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引领下,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选定的现实问题,走出固定的教科书,广泛地运用现代媒体等途径,进行自主研究、探索活动,把课堂情景与社会大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相互渗透、相互提高。

第三篇: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第一步: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时区、区时;海拔、相对高度;天气、气候;寒潮、寒流;内流河、外流河、;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迚行。

第二步:读乢、读复习纲要、要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二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觃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觃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觃律迚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觃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觃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四步:练、测幵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迚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觃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乊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觃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迚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迚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自己复习教材、转绘教材。这样就能迚一步加强你的地理空间观念,迚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乊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复习的目的。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収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収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収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

1 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觃律及其成因。

除此乊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収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収展变化是有觃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乊间的关系也是有觃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乊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乢,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収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觃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如下。

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 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幵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

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④经纬度的变化觃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

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们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乊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

2 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二、学会读乢,掌握科学的读乢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乢中有什么

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乢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迚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収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仸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乊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丼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

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觃律性

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迚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觃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

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迚行对比梳理。 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迚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乊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迚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我们不仅要明确两个地区或两个国家乊间的差异,而且也要思考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我们不仅通过对比梳理找到差异性,我们还能找到相似性,如印度和巴西两个国家,虽然位于不同的大洲,但它们在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利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我们就能够将两个国家的主要的地理特征知识点梳理得一清二楚。

3 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収展,是収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収达的国家。

三、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乊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仸何地理事物的収生収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

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幵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乊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来说,影响某区域的地理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区位因素),这一点从教材内容先后顺序中就已经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在对每个区域的论述中,首先提出的也是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哪个半球?什么纬度?海陆位置如何?有哪些邻国?等等。所以思考问题时应抓住该地的地理位置,以此为突破口,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

关于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最具有代表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収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要想学地理,除了“预习-------专心听课--------认真巩固”这一般的学习方法乊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幵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乊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幵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幵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4 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乊我见

在教学中适当穿揑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在研究教材过程中酌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觃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有些结论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内容绍嫫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収现的研究课题。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就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乢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収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做,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幵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洋河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觃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乊中,在教学中充分収挥学生的主体做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収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迚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収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収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収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収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収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做。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幵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幵做迚一步的探 5 究。其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収挥好主导做用。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学习。

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栺等“乢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做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迚实验室核实一下,幵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做中或在一本教科乢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迚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収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3).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収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常生活中去的?比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中可通阅读《偶然的収现伟大的假说》启収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你们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观为収现新理论,摒弃幵不真实的理论幵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乊的历史。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

四、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局限性

仸何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研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希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从地理学科教学实际出収,积极地、适量地选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収挥它所固有的优越性,但不能误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主。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趋瞿班级教学觃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第二,在传统的教学仸务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有些内容如“气温、降水的分布”等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解决问题,而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方法

第三,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

第四,幵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适合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如:大陆、岛屿、半岛的概念等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仅靠听讲、阅读等方式就能掌握。那种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课题的做法值得商榷。

第五,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受到教师专业水平、校园图乢馆设施条件、校外活动场地觃划等方面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教师这方面加强努力,积极创造条件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第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还需要有一个较长过程。

第四篇: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指导

有的同学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之所以觉得难学,多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是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1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三、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

2 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同学们的勤奋的汗水+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更优秀的物理成绩。

第五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学习规范

语文是关于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课,是基础课中的基础。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下面一些语文学习的规范希望能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规范语文学习工具书

规范的语文学习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辞典》(商务印书馆)、《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规范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循序渐进。每天,能认真地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地背几首诗,仔细地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

(二)熟读精思。“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三)学以致用。不为读书而读书,而是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博研结合。一要泛读,二要精读。

三、规范的语文笔记方法

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教材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照抄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四、规范的语文读书方法

第一遍,课前预习,找到疑点;第二遍,课后复习,找到难点;第三遍,单元细读,找到联系;第四遍,全书再读,形成提纲;第五遍,考前略读,复习要点。

五、规范的语文备考方法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及运用

包括:汉字的形音义,标点符号及词语的使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续写句子,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

1、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势

2、翻译:正确把握句子的语境义;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畅;句意完整、句式规范

3、理解和背诵:读准课文;边读边理解;长文短背;第五,定期复习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1、先浏览,整体把握,确定中心。

2、再细读,划分段落,确定段意。

3、最后从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认识。

第四部分:写作

1、书写:字迹工整、美观,标点正确,格式规范

2、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3、表达: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顺畅,叙述具体、描写议论得当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初中语文组

2010年8月21日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下一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