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23-05-09

第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传统教法和现代教育理论存在争议甚至矛盾。如语文教师需不需要就课而备课?语文课堂上老师该不该讲?讲多少?什么时候讲?语文课堂如何实现人文性教学?等等。本文中,就上述问题谈谈笔者的思考和认识。关键词:备课;讲授;人文教育

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然而在漫长的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清规戒律不少,包括过去为适应需要,由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条条框框,也包括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语文教学理论。下面就语文教学环节中的几个要点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备课

一般认为,备课由三部分组成: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材是实实在在的,教师可以将每一点落实到书面上;教法,则需要伤些脑筋,孔子的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教师手中至高无上的法宝;而学生,教师在备课中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与“实”的教材相对的,是“虚”的。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和状况,是不能预料的,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去猜测,从而设定可行的教学方案。正是因为这样,教师的备课任务才显得严峻。语文教师的备课究竟该备到什么程度呢?

一位语文教师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当讲到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经历时,有个学生突然插问道:“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他自己只要做个好官不就行了吗?还可以为百姓做事。为什么陶渊明辞官不干了,就是情操高尚了呢?”当老师正揣摩这话的含义时——“是啊,他这是逃避。”“要是所有人都自命清高,那不是放着官场让贪赃枉法的人占领吗?~也太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吧?”“不善周旋,就用‘不为五斗米折’来开脱,这种人心理脆弱,也不配做领导!”……

教室里笑声一片。此情此景,所谓的备课已经土崩瓦解。那么,顺势引导,即兴发挥,才是正确的选择。而沉下脸来,对学生这种以现实来曲解历史的做法加以斥责的“教条主义”做法是教师们首先要摒弃的。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的同学们以及老师似乎还不能平静下来。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他们谈到了人生的选择,谈到了儒家的“穷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谈到了心系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谈到了陶冶性情的大自然……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只是作为讨*群体中的一员,甚至,教师的思路在学生的带动下,已经违背了教材的框框。笔者认为,这种违背和超越正是教改所迫切需要的。

显而易见,学生活跃起来的课堂才是素质教育的标志。同样,这堂课的备课量是惊人的。事前备课的内容基本没用上,这堂课是该语文教师用他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备下的课。

二、授课

语文教学改革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这也是所有学科中最受非议的一种做法。为了让教学改革的成果更加显著,有些学校甚至教育部门干脆制定各学科统一的教学模式,并制定成套的教学程序。弄的谁来上课都一个样,甚至严格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讲课不得超过多少分钟,要掐算好时间,时间掐得好,掐得准,是一堂课成功的条件之一。最典型的有一所学校追求和倡导“哑巴上课”的境界,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就会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从教育理论上讲,“不讲”或“少讲”,充分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老师不讲”的课堂,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真的是最可取的吗?语文能力的培养,着重在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学生的这些能力,要靠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系统的培养和锻炼,不仅离不开教师的“讲”,反倒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学生需要语文教师语言逻辑的熏陶,需要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感染。善“说”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善“说”才更体现语文教师的才华和智慧。 既然“说”是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的“说”呢?某位老师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课时,一番深情的朗读把学生带人了淡淡的忧伤之中,之后他用整节课时间给学生讲徐志摩、林徽茵以及陆小曼的恋情,学生似乎在老师的讲解中进入了徐志摩的世界。末了,该老师在下课前将自己的理解和内心感受传达给学生:“人们都说,《再别康桥》是抒写诗人对母校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我看他表达的其实是对流逝的岁月和永不再来的恋情的一种心痛。”下课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去查阅了徐志摩的相关资料,生平、爱情、诗集,并在课间延续了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讨论。在语文课堂上,尤其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学生需要感染。深情的朗读以及真实的内心交流,这位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成功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教师盼讲,宗旨是引导和启迪。学生学习需要充分的背景和广泛的想象空问,这需要教师去说,去提供,去引导;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高屋建瓴,一语破的,需要启迪。

三、“大纲”中的人文教育

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到授课再到辅导检测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最基本的参照。它对于教师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近年来,大纲中增添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但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教条地执行大纲,生拉硬套“人文性”,反倒会扼杀很多宝贵的东西。

某教师上《活板》一课时,准备了许多辅助教具:塑料模型、胶泥等等。课堂上,边看课文,看沈括的叙述介绍,边组织学生动手模拟,让学生在现代课堂中再现古代印刷的情景。尽管课堂秩序有点乱,一会儿查书中的交代,一会儿跟老师要材料,一会Jfl又去参与他人的操作过程,但是,所有的学生都兴致盎然,没有一个学生不参与,不动手。之后,老师请大家谈谈操作的感受,学生们都有了亲身的经历,可以有理有据地表达了,虽然很好,但古代的雕版印屉4太麻烦,哪有现代技术快捷方便?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活字印刷的弊端,当然,他们是以现代印刷技术为参照听到这里,老师神情凝重,大声纠正道:“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有些同学却不了解这些,实在是太缺乏民族自豪感了!”接着,老师便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民族灿烂文明史的回顾和陶醉中去了。这样的结局,叫人哭笑不得。

《学记》上说,“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强调的是教学要顺其自然。对《活板》而言,不一定非要上升到民族自尊心的高度。难道学生动手的过程就不是人文性?活板的科学性严密性就不是人文性?生硬的强调显得狭隘,反倒束缚了学生的想象,遮挡了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大纲中的人文导向,我们教师应做必要的分析,恰当的理解。人文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不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或内容。教师应做的是拓展要自然,升华要巧妙,在关键时候、恰当地方,教师那么一点,能钻进学生的心窝。

总之,在语文教改实践中,不能人云亦云。教改无论形式怎样,宗旨是面向未来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培养人才,必须突破一些陈腐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教育改革。改革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唱高调。所谓改,所谓革,就是兴利除弊。正确的做法是,传统的东西,凡是好的、科学的,我们要继承;新兴的思想和理论,也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切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讲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篇: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的几点思考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理论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的严谨性。相对文科而言比较枯燥。如果在传承知识的同时紧扣知识的产生过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为什么要引入某一物理概念,同时也通过科学家力透纸背的真实经历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巨匠们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通过物理学史可以完成多方面的德育功能,今天我仅就“质疑、激趣、求是”三个方面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体验物理学的质疑、批判精神。

在现实的物理教学中,由于以灌输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仅立足学生记住公式、定律并能够熟练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无条件接受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历史性的、进化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致使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家和科学理论永远怀着一种崇敬心情,这种心情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而物理学家的批判精神充溢着整个物理学发展的进程,是促使物理学向前发展的动力。

这一点在《原子的核式结构》一课中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时候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这本身就是批判了从古希腊人那里流传下来的“原子不可分割”的理念。而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汤姆逊那时完全缺乏实验证据,于是他展开自己的想象提出了所谓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的学生卢瑟福想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来确认那个“葡萄干蛋糕”模型的大小和性质。但是,极为不可思议的情况出现了:有少数粒子的散射角度如此之大,以至超过90度。对于这个情况,卢瑟福自己描述得非常形象:“就像你用十五英寸的炮弹向一张纸轰击,结果这炮弹却被反弹了回来,反而击中了你自己一样。”

卢瑟福发扬了亚里士多德前辈“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优良品质,决定修改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次年卢瑟福发表了他的这个新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使他导师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成为了历史。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这些物理学批判性发展的精彩事例,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这样一条真理:有条件的、有怀疑的思考,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灵性和聪慧,使他们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永不闭塞怀疑的目光。

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爱因斯坦说过:“有许多人之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如丁肇中教授在实验室仪器旁一守就是几天几夜。当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的回答是:“一点也不苦。正相反,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秘密。”可见,好奇心、兴趣和事业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传统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而物理学史恰好可以弥补其不足。物理学史是一幅理论与实验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逻辑与非逻辑思维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物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演变、物理学发展跳动的脉搏,都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奋发向上的激情,引起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

例如,在《光的干涉》一节课中就有戏剧性的事例:就在微粒说与波动说互不让步之时,新的突破出现了,在法国科学院的一个征文竞赛中,一个不知名的法国年轻工程师——菲涅尔向组委会提交了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菲涅尔采用了光是一种波动的观点,并以严密的数学推理,极为圆满的解释了光的衍射问题。评委会成员之一泊松并不相信这一理论,对它进行了仔细的审查,结果发现当把这个理论应用于圆盘衍射时,阴影的中间将会出现一个亮斑。这在泊松看来是十分荒谬的,影子中间怎么会出现亮斑呢。这差点使得菲涅尔的论文中途夭折。但菲涅尔及其支持者在关键时刻坚持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发现真的有一个亮点奇迹般的出现在圆盘阴影的正中心,位置和亮度和理论吻合得相当完美。(被误导性的称之为泊松亮斑)这是物理学史中将反对者的观点转化为支持自己的证据的典型事例,充满了的趣味性。

物理学史记载了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同时又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能独立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在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材料,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自觉主动的学习环境,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知识的发现历程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一个自然奥秘破释了,又一个新的难题提了出来,在这种好奇心永无休止的满足中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样,我们就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并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物理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希望每个学生能够具备的,也是每个物理学家的共同之处,物理学家们正是从对实验和现象的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精神,才不断地发现物理学新的理论和规律。例如牛顿的治学态度是很严谨的,可通过《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体现:牛顿在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到正式发表中间整整间隔了20年,在得出平方反比规律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引起了牛顿的困惑,种种观测数据表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好像是从地心发出的。这一问题困扰着他,在这二十年的研究中,他创设了数学《微积分》,证明了两均匀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r等于球心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定律才得以公开发表。牛顿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体现了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所持的科学态度,意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中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实施到物理教学中去,做到育德育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最后我用物理学家劳厄的话结束我的发言:“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

第三篇: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低效无效,我从平时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分层次教学,取舍教学,小步子低难度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几个方面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力图改变这种教学现状。

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小学,初中和普高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我们职业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却面临着低效,无效教学的现状,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我从自己平时教学谈几点心得。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2 .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对于直接面对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来说,英语的教学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工作就业需求,先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好坏多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误用或滥用一些教学方法往往让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a.低效教学的表现

表演作秀。为追求师生互动,在45分钟内,安排太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老师忙着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无取舍。中职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所有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取舍,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教学效果不理想。

疏于纠错。很多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课堂教学节奏的流畅,对于学生的错误甚至教师自己的错误都不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发音随便发,单词自己造”的不良习惯。

b.无效教学的表现

忌用母语。很多教师上课拒绝用母语,认为用母语就不是英语课了。职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上课不用母语,让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课,不明所以。

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许多教师上课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用的太多,太滥,节奏也太快,学生在眼花缭乱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3.怎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因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白眼”,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好的人。因而,作为任课老师,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做起。

a.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习成功的源泉,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没自信。那么我会在入学时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出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职业学生的毕业的前景:入学升造或就业。从而引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顺势我再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学好英语,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上大学深造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内容分层和作业分层。 学生分层

我将每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英语学习积极主动。B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但在学习上有进取心。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

教学目标和内容分层

例如在中职英语基本版第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 ,Speaking部分为例,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以学生的教学实际,工作就业的需要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置为:

A.掌握问路的基本句型,基本短语。

Excuse me, but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where„? How far is „? Sure/Certainly. Follow me, I’m going that way too. Turn left/ right at the „ crossing. Go straight for„before/ past/ across/ from the„ B.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问路的基本句型。 C.实际问路表演练习。

A层学生不仅会用问路句型短语,也能在交际中灵活运用。B层学生只要求会运用问路的句型短语。C层学生要求记住不会基本短语。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分层

我以中职英语教材基本版第六单元 Getting Around 为例,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阅读训练来巩固所学,B层次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填空,复述来巩固所学,C层次学生以抄写,朗读为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英语课上有所收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英语的抵触情绪也会随之减弱。我以中职英语基本版一册,第六单元Getting Around 的作业布置为例。

Homework:

A.Write a composition of 60-80 words about how you get around in a strange place. The following patterns and expressions may be useful to you. B. Choose a suitable word to fill in the blank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The students all went straight home after school. 2. The polite boy offered to show me around the village. 3. He preferred to stay at home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4. The post office is just across the river. 5. I don’t believe that the chair is 100 years old. 6. The boy led us through the fields to the village. C. Try to remember th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take a map Prefer to ask for directions lose one’s way have a good time learn a new language meet new people go straight down have no idea measure distance give direction follow me lead „ to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c.大胆的取舍

根据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取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掌握,服务于所学专业,实际有用的进行精讲精练。例如中职教材基本版第一册,我把对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七单元作为精讲精练课,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第九,十课 Success and famous people 进行情感,人格培养的教育素材来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d.小步子,低难度。

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因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放慢步子,减慢速度,哪怕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句型或短语,这都是收获。但不能一味讲求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基础,老师一节课准备的内容充实,活动丰富,但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无法参与,这样老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是没有一点点的收获的,这样徒劳无获得事情我们最好少干不干。

在我的教学中,我切合我们小学汉语学习时的方法,把每篇文章中的常用短语让学生划出,并摘抄在小本子上随时随地的背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这样学生坚持了半学期就有了效果,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想写的用英语如何表达了,写作得心应手了很多,做选择,改错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进步学习兴趣也浓了。

e.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有效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在第一册Getting Around 这课 Speaking中,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层次的布置了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小组讨论,并明主选举代表,代表各小组在教室前表演我们的情景练习,在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同时还增强其自身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总结

我们教师面对的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基础差,学习态度差,行为习惯差的现象。因此对待中职学生时,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搭一些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要因材施教,小步子,低起点,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中职英语的有效教学。

第四篇: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搞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一轮,但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繁琐地分析讲解,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以听为主,以记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

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堂上也没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了事,负担重不说,质量也上不去。

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偏执地理解启发式教学,课堂以问答为主,问题大都价值较小,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善于表达的学生又不多,表面热闹,但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学生是老师上课的陪衬,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教育成了奴隶”。

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师生关系又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

六、是从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导致社会人“奴化、被动、虚假”和社会缺少“人文、科学、创新”,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

七、是一谈到搞教研,就是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备课听课,教师是被灌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八、是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是“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却常常把学科活动(像古诗背诵、口算比赛)、音舞绘画、教师学习、表演课堂、教研活动等说成是课改,实际是假课改,没有触及课改的核心内容。

课改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 “有效教学”的做法

1、全员洗脑,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所以全体教师要进行洗脑,首先涉及的内容就是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对课堂来说,教学不是讲授而是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2、角色要转型,方式要转变,目标要多维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淡化教师讲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包办代替。课桌改成“圆桌式”,讲台撤掉讲桌,教室只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帮助,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和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帮助者。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依靠课后作业向当堂完成转变。

3、做好日常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学习要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为行动策略。在学校要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在学习、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几件事中,学习用的时间应该最多,学习应该成为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写教案、不是讲课、不是批改,而是学习。

二、是建立方法和模式。我们课题的名称是:“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我们课堂的两种基本课型是:“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任务方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全面评价”。“问题发现课”就是预习课,怎样预习则要教给学生一套预习方法,“问题解决课”的流程是“回顾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合作—课内练习”。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程序是“回顾预习——问题发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倾听教师小结——问题解决”。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由“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变为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组成。学生按照“学案”学习,课堂不是教师“执行教案”,而是“互动生成”。教师的“导学预案”主要是“时间预设”、“教师行为预设”、“期望学生行为”、“本节核心问题”等。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习惯方面,主要是预习的习惯,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学习要动笔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的习惯,倾听、追问、表达的习惯。

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 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像“读、画、写、记、练、思”等。

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 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建两个文件夹,搞“两个结构化”

建立教师课程文件夹和学生学习文件夹,取代传统的教师教案本和学生作业本。这是方法更是策略。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有效教学”的教师备课,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课时计划”,现在是基于合作学习机制、一定的学习流程基础上的“互动生成”。备课在生活中,生活就是备课。课堂学习流程,一会儿李显义老师会重点交流。

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5、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内容赵凤云老师会重点交流 指标有四个方面:

学生学习:主体、方式、兴趣、交往、思考、生成; 师生教学: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 教师素养:情绪、技能、组织、方法、策略、设计; 外部观察:真实、思想、技术、任务、智慧、艺术。

以上24个课堂导学观察点,在实践上我们有时合并成八个角度:“预习效果、合作机制、学生状态、教师角色、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习效率、整体效果”。有些东西如“课堂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教案”、“讲授基本功过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结构严谨”等都不再列入其中。

搞“有效教学”会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靠近课改目标。

2、其他收效,大概有七个方面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某种程度的“敌对”关系变成今天的朋友关系,校园意外地没有了训斥和体罚,教室充满和谐和绿色;(2)教师校本研修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为了搞课题主动学习。这种人本化的学习,目的上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内容上瞄准最新课改成果,形式上随时随地不拘一格;(3)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现实,他们的进步真是相当快,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岗位研修意识比较强;(4)学生人格得到丰满,他们快乐,他们真诚,他们努力,他们自信,他们心里安全,比原来懂事儿多了,综合素质提高多了;(5)校风与学校管理得到改善,“要想地上不长草,只有侍弄好庄稼”,抓好业务是一把“双刃剑”;(6)家长与社区的认可得到提升。像奈曼四小,今年四五月份成功地承办了“奈曼旗中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现场会”,得到了参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之后全旗有三分之二的小学、三分之一的初中到这所学校观摩学习;(7)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加强,职业倦怠有所削减,老师们说“很忙很充实,很累很成长”,教师工作更加主动,过去领导督促教师,现在教师督促领导,再回到从前的教学,教师们会不同意。

第五篇:少儿书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汤志平

【摘 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汤志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炎黄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石鼓路69号;210004;18913930099

连续参加了三届由江苏省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全省少儿书画大赛书法作品的评审,每一届南京主赛场将近2700幅作品,还有两三个报名人数多市增设的分赛场500多幅作品,可以感受到家长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全省少儿书法教育的丰硕成果。当然,也有值得思考的一些方面。

大赛的简单情况。参赛的小选手有上幼儿园五岁左右的孩子,也有高中生。可以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经过几年刻苦的训练,在书法技法和总体把握以及熟练程度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书体来看,楷书以写颜勤礼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大字阴符经为多;隶书以曹全碑为最,也有写《礼器碑》《张迁碑》和《石门颂》的;行书以写《王羲之圣教序》为主,还有有一些写米芾、智永和赵孟頫的;也有一些写魏碑楷书的,如张猛龙和始平公造像记;写篆书的以小篆为多,有写吴昌硕的,也有写当代人的;写草书的多写章草和书谱。作品的形式以竖式条幅和对联为主,尺寸最大的六尺整纸,有擘窠大字,也有蝇头小楷,可谓应有尽有。

评审主要是分场次看作品打分。每场100人左右,每一场评委都会到书写现场查看书写情况,发现可能出现高分的会做一些记录,在打分的时候用作参考。现场有三个评委,经过几个回合打下来以后,评判标准是基本一致的。看到一些好的作品会进行商量,也会和前面的比较;对一些比较差的作品,也会商量一下打分。打分采取不管年龄段一视同仁的计分方法,最后按年龄段进行评奖,这应该说也是相对公平的。 我们评分的标准一般是按照以下几点来考量的。一是要看作品字体风格的来历,是否出于古人经典;二是看他用笔结字是否能熟练掌握;三是看他作品的份量是不是够;四是看它整篇的章法以及落款是否合理、完整、和谐。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因其还不能掌握书体的特征,写得比较稚拙,有时也会适当的照顾一些。对于一些楷书行书还没写好就急着写草书的孩子,就会适当的降低一些分数,以示不倡导这种做法。从评审结果来看,那些年龄比较大一点的孩子,由于训练的年限比较长了功底也比较好,作品的水准相对比较高,成绩也自然好。 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对字体字形的理解不够准确,在书写时不能够掌握某一种书体的特点,自由发挥的成份太多。二是对各种字体的章法特点掌握不正确,如写行书时候也采用方格的形式,写隶书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字距大于行距的特点,篆书好多都是临摹了当今展览作品集中的一些作品。三是落款不协调,有的作品正文写得很好,但一看落款很不搭调,有的看上去不在一个书写水平上,还有落款的位置不合适,偏下或偏高,那么就会适当扣一些分。四是有些作品夸大了某些书体的特点,如颜体的捺脚、隶书的蚕头燕尾等,不免产生了一些习气。五是书写内容雷同的太多,看得出来大家都使用了一些出版的集字字贴。六是使用加工制作工艺纸的倾向比较普遍。

从书写现场看到的主要问题,一是书写姿势不正确,趴在桌上的、歪着头的,各种姿势的都有。二是描字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使用粉签纸的孩子(粉签纸不氤墨给描字提供了方便)。三是现场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干扰,有的小动作不断,不能安静地完成一张作品。

因此,给家长和老师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书法的目的。我想这个目的首先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要了解书法是汉字的演变、美化过程,要了解书法为什么是美的,每一种书体自身美的特征。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适合不同风格的书体。从而使孩子在美和兴趣的指引下练习书法。

第二是锻炼孩子的性格。有些孩子生性好动,那么它在写书法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他安静下来,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书法作品,这对将来保持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是有好处的。有些孩子天生比较细腻,胆子比较小,那么在练习书法时就要有意识地让他放开胆子来写,增加孩子的胆气。写字尽量一笔写成,不要描,写出自信。从而使书法练习有益于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书写能力包括身体姿势和具体的用笔、结字和章法等,还有书写内容、作品形式的选择等等,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明白书写能力,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的结果。长期的积累,要有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正确,那么他越努力偏差就越大,具体讲临帖一定要写像。从大量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孩子写得都不到位,没有对原帖进行很好地理解、分析和临摹。关于写的像,依我的经验来看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可以将写像当作孩子的一个努力的目标。要掌握书法用笔方法技巧的规律性并要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就字论字,更不是总是练那么几个字以应付比赛。从而使好的书写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第四是要培养孩子坚持的精神。对于一个帖或者是一种书体,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它的特征和情趣。自古以来著名的书家,很多都是以擅长某一种字体为主,将一种字体写到如火纯青的地步,不管遇到什么字写出来都是这个面貌,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评审中可以发现,某一个老师擅长于某种书体,那么他的学生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在这种书体上书写的水平较高,这也是平时老师在这种书体教学上所花的时间精力多的原因。

第六是正确处理好大赛和书法学习的关系。为了参加大赛取得好一点的成绩,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必须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时持之以恒的书法训练,提高孩子的综合审美能力,掌握书法特有的审美特点和技法。只有注重平时书法相关综合素质的训练,打牢了基本功,才能在现场书法创作时发挥出稳定的水平。

再讲几个具体问题。一是关于书写内容。整个大赛,孩子们书写的内容过分集中于几首比较有名的古诗,真正切合大赛主题(评委会考虑适当加分)的内容很少。二是关于书体。写颜勤礼碑和曹全碑的占了绝大部分,实际上适合青少年的书体,大部分都集中在楷书、隶书和行书这个三种书体,这三种书体不同风格的古代经典范式是很丰富的,加上还有一些比较规整一点的魏碑和篆书,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三是关于用纸。非常多的小朋友都选择了现成的加工过的一些工艺纸,这些纸不适合写书法作品,适合写美术字,偶尔用用不反对,但真正有表现力能的高分的还是写在宣纸上的作品。四是关于用墨。市场上的一得阁墨比较稠,很多孩子不知道兑点水,也是平时在临帖时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重视,让孩子知道要兑水、兑多少水。五是落款问题。落款的字体要和正文的字体相匹配,大小要适合,位置不能够脱离正文太多也不能靠得太近。落款很重要,往往能判断孩子其他书体的书写水平,是加分和减分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有六是关于用印。很多孩子用的是电脑刻制有机玻璃的印章和会计印泥,这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家长可上网找到篆刻家(中国书协会员)定制印章,质量有保证,价格也比较合理。

关于硬笔书法也提几点建议。参加这次硬笔书法比赛的大都是些年龄偏低的孩子。硬笔书法的审美范式源自于毛笔书法。限于硬笔的表现力,硬笔书法的书体大都是楷书和行书,且尺幅也比较小。写好硬笔字,有着更多的实用价值,也可为今后写毛笔字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我主张,硬笔书法的临帖一开始就要用毛笔字帖。比如楷书可以写欧阳询、褚遂良,更多的可以临一些古代经典小楷字帖,如钟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文征明《草堂十志》等。行书就可以写集王圣教序和米芾、赵孟頫等的字帖。提倡硬笔和毛笔书体相一致,这样容易形成统一的审美观,可以比较一致地来掌握书法的用笔和结构,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硬笔书法比较适合使用现有经过加工的一些专门用纸,也可使用笔头稍软一点美工笔,以弥补硬笔书法的单调性。硬笔书法还要为平时在学校写作业服务,低年级时写楷书为主,到高年级就可以写行书。硬笔毛笔书写始终要保持良好的习惯,而不是为了写书法作品才刻意把字写漂亮,平时就应该把字写得很美观。

上一篇: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试卷下一篇:医药化工设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