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

2023-03-05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我们总是在和过去告别,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做好计划,那么该如何书写计划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市种植业发展工作计划

来宾市兴宾区“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种植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种植业发展有了较大的跨跃。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了种植业生产效益的较快增长。

1、粮油种植面积和总产都稳中有升

粮油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一直维持在99.8—100.6万亩之间,产量由2006年的26.7万吨递增到2009年的28.37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7.5—7.9万亩之间,总产由2006年的1.09万吨递增到2009年的1.15万吨。“十一五”规划的前四年,蔬菜、水果生产稳中有升,蔬菜年均产量31.5万吨,水果年均产量10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2、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

一是突出发展良种良法,稻谷良种覆盖率达到98.66%,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9.03%;二是经济作物得到长足发展,粮经比重由2006年的37.4:62.6变为2009年的33.7:66.3,种植业结构以粮为主的特征逐步向效益型转化。

3、特色产业稳步推进。

蔬菜产业板块发展形势较好,良塘四季豆生产基地、良江青椒生产基地和城厢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得到稳步发展,四季豆面积由2006年8000亩扩大到2010年20000亩,青椒由2006年的5000亩扩大到2010年的15000万亩,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50%和200%。

4、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基地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优化布局,优势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区已经形成了四个特色商品化生产基地,即:良塘四季豆生产基地2万亩;良江、寺山青椒生产基地2.5万亩;城厢、凤凰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三

五、大湾、陶邓优质谷生产基地 3万亩。

5、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生产技术含量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区继续加大力度推广良种良法,适宜我区种植的新品种超级稻、玉米正大6

19、太平阳9

8、迪卡00

7、玉美头168等高产优良新品种在我区得到普遍推广,粮油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粮油单产分别达到282.1公斤和145.2公斤,分别 比2006的提高13.2公斤和11.5公斤,年均增加3.3公斤和2.87公斤。

(二)“十一五”种植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种植业生产正在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产量型生产向精细化、效益化生产转变,生产对新科技的要求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区农民科技意识和市场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农业比

较效益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增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难度增大,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在桑蚕发展上,受国际市场影响,蚕茧价格波动大,再加上大量劳力外出务工,劳力矛盾突出,桑蚕生产起色不大。

(三)基本经验

1、 加强领导,搞好引导与服务,是种植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把农业工作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通过落实一系列的优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规划与引导,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品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通过搞好服务工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水平,推进市场农业和发展,使种植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增加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是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十一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对农业服务体系,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技术推广项目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种植业生产水平,通过重点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水平,粮食单产和油料单产平均每年保持较好的增长幅度。

3、抓好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大示范片的示范效应,是快速推进种植业新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

“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向上申报争取以下农业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东桑西移”桑蚕基地建设项目、甘蔗“双高”产业化项目、桑枝栽培食用菌示范项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推广项目、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项目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粮、油、菜、蔗等各种示范基地等50多个。示范片点多面广,技术含量高,通过以点带面,拉动我区农业生产和各种科技的推广,极大的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步伐。

回顾“十一五”种植业的发展,成就与困难同在,展望“十二五”,挑战和机遇并存。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十二五”种植业发展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空前;二是通过“十一五”种植业的发展,我区种植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积累了发展的宝贵经验;三是农业新技术储备丰富,广大农民效益观念深入人心,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

有所提高,这些将对“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能够使我区种植业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十二五”种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生产目标

(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生产效益;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产销联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工作职能,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展思路——总的方向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稳粮、提质、扩桑、增菜,上名新特,实现特色产业多元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实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产业,提升农民基本素质,实现生活基本保障,扎扎实实

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发展目标——按照“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做强做优粮油、糖料蔗、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桑蚕、水果、食用菌等新兴优势产业,以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形成各具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

1、粮食——稳定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优质稻比例要稳定在75%以上。通过高产优质品种和超级稻以及高效配套栽培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确保粮食单产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33万吨以上。

2、蔬菜——稳定种植面积34万亩,年均增长10%,预计产量达到38万吨。重点发展秋冬菜、夏秋反季节蔬菜、城区菜篮子、城效特色无公害蔬菜、外向型创汇蔬菜。

3、桑蚕茧——计划桑园面积10万亩,预计年产鲜茧 1.5 万吨。

4、食用菌——规划期末发展食用菌 250万平方米,食用菌产量达到 2.5 万吨,年均增长20 %,重点发展双孢蘑菇、香菇等大宗食用菌优势品种,适当发展珍稀和药用菌类品种。

5、油料—面积稳定在12万亩,重点抓好花生、芝麻油葵等油料作物生产,加大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到“十二五”期末,使我区油料总产达到 2.1万吨左右。

6、水果—发展优质水果5万亩,力争全区水果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其中柑桔类8万亩、葡萄2万亩、柿子3万亩、桃2万亩、李2万亩、杨梅1万亩、板栗2万亩、其它水果5万亩)。产量达15万吨。

二、重点产业发展战略

(一)高产优质粮食产业

兴宾区是全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区重点发展的高产优质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规划发展则以高产优质的水稻和玉米为主。

1、产业定位——水稻和玉米是我区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全区消费群体稳定。近年来,我区水稻和玉米的高产优质品种得到迅速发展,面积逐年扩大。目前优质稻播种面积已占水稻播种面积的75%左右,高产优质玉米种植面积已占玉米种植面积的80%以上。并且水稻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不断提高,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2、重点项目——继续抓好无公害高产优质稻(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稻(玉米)新品种和高产节本配套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降低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二)蔬菜

1、产业定位——近年来,蔬菜产业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区蔬菜生产自然和

社会资源丰富,生产技术集成比较完善,具有较好的蔬菜生产基础。

2、重点项目——(1)建设2个区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特色产品,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规程,搞好专业化技术服务,提高蔬菜产品质量;(2)调整排灌条件较好的3万亩耕地来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值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种植蔬菜品种以青椒、西红柿、美国甜豌豆、四季豆、食用菌、马铃薯、叶菜类、瓜类等品种为主。

(三)桑蚕

(1)产业定位——我区桑蚕生产区域优势比较明显,种桑投产快,蚕茧上市早、收市迟,亩桑产茧量高,劳动力丰富,成本低,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依靠资源、科技和比较优势,“十二五”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继糖料蔗产业之后农民增收的新兴支柱产业。

(2)重点项目——优质桑蚕基地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桑蚕产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引导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整体推进蚕茧质量,增强竞争力。

(四)食用菌

(1)产业定位——我区有适宜食用菌栽培的气候,有丰富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突出,潜力大,效益好,前景广阔。

(2)重点项目——(1)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区域代表性、技术先进性、模式指导性、运作可操作性、发展可持续性和为基本要求,建设2—3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食用菌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的开发工作;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现代食用菌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积极引进项目,加大农业投入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要勤跑项目,善跑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我区农业。一是要积极向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财政厅、科技厅争取项目,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农业重点项目申报、争取和衔接工作。二是加强在建项目管理,严格督办,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项目争得来、放得下、建得好、收效高,真正能促进农民增收。

(2)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开辟农民就业增收新途径、新领域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增加对农业的投放,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

(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

首先要抓好高产优质水稻和玉米、精细蔬菜、薯类等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使大宗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其次,要加快优质高产生产技术的推广,重点推广配方施肥、模式栽培、机械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综合技术,努力提高优势作物的单产和效益;第三,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实用技术覆盖率,逐步提高科技在种植业中的贡献率。

(三)构建农资市场监管机制

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加大关键农时季节农资打假力度,以种子、农药、肥料为重点,重点抓好区、乡农资市场整顿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专项治理,坚决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四)强化三大体系建设,切实为农服务农技推广体系:深化农技推广模式改革,稳定乡镇农技队伍,转变服务方式,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改革用人制度,放活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企业、村场承包,为农业科技人员投身第一线服务“三农”营造环境。

农业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信息预测和分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上联农业厅、区委、区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下联各主要乡镇农技站、的广域网络系统。基本形成队伍健全、手段先进、制度规范的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于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信息闭塞问题,为引导农产品产销、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政策、市场、价格、新品种、新技术等服务。

农业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法制和综合执法机构,选配一批政治素质好、法律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工作作风实、敢于碰硬的人员进入执法队伍,认真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和假冒伪劣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坑农害农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依法治农的步伐。

第二篇:**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农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我县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体系网络的优势,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全面推进我县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为辅。全县耕地面积约10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以上(统计局口径),其中,小麦70万亩,水稻49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2.5万亩,山芋1.5万亩。实际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约50万亩,小麦79万亩,玉米18万亩。全县粮食总产2007突破10亿斤大关,达51万吨,2012年突破12亿斤大关,达60.59万吨。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水稻、玉米、小麦单产水平分别达到600公斤、410公斤和400公斤以上。近年来,除2013年发生重大旱涝和病虫灾害情况下略有减产外,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全县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超历,分别达到154万亩、479.22公斤和73.8万吨。2007年、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被省农林厅授予2004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集聚资源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

1.成功创建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加强基础配套,扩大园区承载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860万元,新建水泥路21.2公里,桥19座、泵站3座、渠涵闸165座,架设电力线路4千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产业园区。二是坚持产业定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其中在优质稻米区,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以南粳9108为主推品种,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基地规模化建设。

2.创新建设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一是制定《**县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规划》。集群内已建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6个,经营面积约7300亩,集群南紧邻北窑沟以南还有3个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约4300亩。二是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惠丰家庭农场现有条件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开工建设占地约15亩的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为周边15-2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及粮食、农资、农机存放等提供服务,服务面积约1万亩,解决园区内水稻不能及时收割、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矛盾。

(二)打造特色产业,做优稻米产业

积极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极力打造泗阳优质稻米品牌。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为目标,在卢集、高渡、裴圩等沿湖乡镇重点试种南粳9108共1.5万亩、在新245省道沿线乡镇推广宁粳4号和连粳7号6万亩,全县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比例达到85%以上,优良品种种植实现全覆盖,2014年水稻平均单产达600公斤以上。高渡于家龙家庭农场试种南粳9108,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300亩,打造“泗水明珠”品牌,每亩增收200元,并与连云港米厂签订26万斤订单。

(三)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证粮食生产面积。从2003年以来,**县粮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整合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优质稻米基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等项目资金,强化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强耕地质量,做好高标准粮田建设。2013年完成高标准粮田建设规模1.6万亩,总投资800万元。2014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5.93万亩。

4.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新建电站2座,过路涵、桥共6座,防渗渠27.78千米,景观沟780米,水泥路6.1千米,砂石路4.5千米,平田整地700亩以及其它配套实施。

(四)培育新型生产主体,提高粮食规模经营水平 1.注重家庭农场培育。根据中央及省市要求,我县加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鼓励扶持当地农民、返乡青年流转土地,创办家庭农场,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到2014年底,全县共注册各类家庭农场1271个,实质性运作的有903个。其中粮食种植、园艺种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分别为492个、196个、52个和142个,分别是54.5%、21.7%、5.8%和15.7%。

2.搞好家庭农场服务。在城厢、卢集境内设立了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探索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模式、规模、扶持的方式、方法,推动全县家庭农场的发展。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添置12吨仓容烘干机组12台套,建成以粮食烘干和粮食、农资家、农机存放等服务内容的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烘干机房和农资、农机库基础建设,预计5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 3.加强示范家庭农场培育。2014年,按照“运营管理规范、家庭劳动为主、经营规模适度、产出效益较高、生产技术先进、质量安全可控”的标准,培育上报省市示范家庭农场1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5个。

(五)推广普及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1.利用项目为载体,推广农业“三新”。一是实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增效项目。实施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7个,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片12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片1个,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52公斤/亩,639.1公斤/亩和804公斤/亩,使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稳步提高。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14年采样土地样品355个,稻麦完成试验示范28个,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稻、麦、玉、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万亩次,平均亩增产35公斤,亩增收83.3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减少不合理用肥每亩2公斤,亩节本增效8.2元,累计节本增效12169.5万元。三是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及耕地质量综合示范区(有机无机复混肥)补贴建设项目。2014全年计划补贴有机肥6000吨,完成5300吨,农户每购1吨有机肥,省财政补贴150元,已完成补贴79.5万元。四是实施2013-2014年农业科技“三新”展示基地项目。布置了小麦新品种试验24个、新技术项目5个、新产品展示3个以及1个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个百亩高产示范方。引进的多个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如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

19、济麦22等,水稻品种徐稻4号、徐稻5号、连粳7号、Ⅱ优

42、两优培九等,玉米品种郑单9

58、苏玉

29、江玉501等、大豆品种如泗豆288。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50多项。

2.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利用农民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大篷车送技术入乡进村。2014年举办技术培训88场次,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二是通过12316短信平台、电视网络媒体、培训教材、明白纸等方式发送农业技术信息。2014年发放培训教材2万多本,技术明白纸9万多份,通过泗阳电视台发布农情农事信息电视预报17期共160多次,通过泗阳农业网发布农情农事信息80余条。三是通过稻麦科技入户对农民进行入户到田指导。县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对象示范户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跟踪指导,做到田间考察指导常态化。2014年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时间在150天以上,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3.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机械化水平。一是积极推广先进农机装备。2014年落实中央及省财政农机购机补贴1848.2万元,全县各类农机具保有量达5万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25%。机耕、机播、机电排灌、机植保、机收、机脱粒水平分别为98.8%、80.6%、94.2%、74.5%、85.9%、98%。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二是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2014年我县夏季小麦种植总面积75.59万亩,据第三方核查夏季还田面积为64.12万亩,还田率达84.83%;秋季水稻种植面积为47.53万亩,实际还田面积达38.997万亩,还田率达82.05%。三是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县拥有实体化农机服务组织80家。

(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农民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水稻、玉米、棉花、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民种地补贴。2014年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资金达1亿元,惠及全县近20万农户,增加了农民政策性收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小麦“一喷三防”,完成中央财政“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04万元,发放补助物资到位,实施面积79.8万亩,有效地控制了小麦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和早衰,实现我县有史以来小麦产量最高水平。

(七)加大农资监管力度,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深入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教及服务指导工作。2014年3月20至3月27日,组织开展了**县“2014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出动执法及科技人员共计86人次,举办现场咨询培训4场,接待咨询群众0.35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0.75万份,挂横幅标语、拱门9条,受理群众举报2起,展销优质种子近1000公斤,货值超万元。

2.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种子“双打”工作。到目前为主,种子“双打”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种子企业数13个/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数602个/次,专项整顿种子市场35个/次,立案查处经营违法违规种子案件11起,结案11起,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起,共查获违法违规种子7247公斤,货值金额5.466万元,没收种子147公斤,没收违法所得0.68万元,罚款5.25万元。

3.强化监督抽检,确保种子质量安全。2014年抽查种子样品41个,常规检测样品(水分、发芽率、净度)32个,对近似品种名标注TM的水稻、玉米及小麦种子送省质检中心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9个,经检测不合格样品3个,全部抽检样品合格率达95.12%。

4.深入开展种子生产基地巡查,强化种子田质量检验。一是加强种子生产规范化管理,及时核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生产地块等信息,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核查授权情况、委托制种合同、亲本(基础种和原种)来源、生产面积、隔离情况等情况。二是加强种子田质量检验,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全面加强种子田田间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生产档案记载、防杂保纯措施、田间纯度,逐田逐品种进行检查,坚决淘汰不合格种子田。2014年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企业13个/次,检查生产基地面积达5500亩。

5.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在去年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清查,进一步健全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动态监管机制。重点检查了持证企业经营资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发证机关档案文件。通过到省级发证的江苏省泗棉种业有限公司检查,其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三、存在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有相当部分沟、渠、涵、闸年久失修,不能发挥灌排作用,旱作田块基本上不能实现自由灌排,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整合资金,实行区域治理,提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实施进展缓慢

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例,近三年实施的25个项目中,尚欠17个项目资金近2600万元,严重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有些已经影响到项目的申报和争取,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较慢 目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大部分为“6038部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影响到粮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同时,由于农村养老体系还不健全,留守人员仍以土地为生,不求多收,但求有事做,制约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影响到粮食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力量薄弱

1.农技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目前,我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相当比例的技术人员年龄偏大,接近退休,而年轻技术人员数量少,流动性大,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农技人员数量偏少,人手不足。农业农村工作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业务量大,农业战线各部门都存在缺编情况,有些部门还存在农技人员被借调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人手严重不足,仅有的农技人员常常处于“疲于奔命”状态。

3.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农技人员由于年龄较大,知识结构陈旧,对于农业方面的新技术,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一些新思路、新模式不够了解,知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条件不足,生产水平与经营规模不匹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对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相应配套设施与经营规模不对称,如机械配套不足,晒场、仓储等设施受经济、用地指标的制约不能配套到位,致使不能及时收割、播种,不能发挥经营土地的最大产出率。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市委扩大会议观摩点项目为抓手,抓好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1.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承载能力。完成南卜路西延与成子湖旅游公路对接及防渗护坡工程(2.6×1×0.07m)1950米建设;完成联迎路硬质水泥路260米×5米(南卜路至吴洼河堆段)及城南蔬菜基地道路建设;完成园区牌楼建设。

2.卜湖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完成卜湖家庭农场集群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在惠丰家庭农场原有基础上从南卜路向南新建六米宽水泥路,与新建服务综合体大门相连,大门东侧新建成东西向烘干房及配套设备设施,西边新建成东西向钢架结构农资(机)库,完成12台套烘干机组安装、调试;院内空白地建成水泥晒场,将院内东侧粮仓及西侧、南侧办公生活用房统一刷白,院内环境整洁到位。

(二)以优质稻米产业为抓手,扩大产业规模,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巩固发展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成果,新扩建1万亩南粳9108种植面积,新建500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个。重点在卢集、高渡、裴圩三个乡镇和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优质稻米高产创建工程,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加大“成子湖”、“泗水明珠”牌大米宣传营销力度,初步形成集品种引进、栽植推广、加工销售、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

(三)以壮大培育家庭农场为抓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规模经营发展

1.重点培育家庭农场。严格按照省、市示范家庭农场标准,重点培育发展以粮食种植、果树栽培为主的家庭农场6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个。

2.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植保、农机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服务带动作用,年内各乡镇(街道)新增农机、植保合作社各1家,培育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19家。 3.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企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服务组织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做好产业规划,带动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增收致富。

(四)以项目申报为抓手,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为我县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1.积极申报争取项目。重点抓好2015年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申报。

2.扎实推进实施项目,以项目推动农技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①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②认真做好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项目建设,做好有机无机复混肥推广补贴工作;③做好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监督与管理工作;④继续做好小麦、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工作;⑤做好稻、麦“三新”基地项目工作;

3.对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头,目标到田头。实行绩效管理,实行会办制度,及时查摆问题,纠正问题,抓好项目档案资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扎实推进,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不折不扣实施完成。

第三篇: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

情 况 调 查 汇 总

2018年4月16日以来,九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全镇种植业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将全镇农业种植业分为九大产业,分别是:粮食规模种植、稻虾共作、食用菌生产、乡村旅游、药材种植、油茶种植、林果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和苗木花卉生产。各产业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粮食规模种植情况:

全镇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45户,经营面积10671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

二、稻虾共作:

全镇有稻虾共作或池塘养虾面积的26个村,67户,已投苗面积852.7亩;虾池已建好待投苗面积500亩,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计划发展面积150亩。其中,养殖面积10—99亩的有15户;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有4户,分别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石门集村、九仙观村,其他面积均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

三、食用菌生产:

全镇有食用菌种植面积的13个村,19户,今年已种植总规模100.2万袋,计划发展1.5万袋。具有10万袋以上种植规模的基地位于泗堵河村、沈家湾村、曾家畈村、双泉村、汤家咀村。其他面积为农户分散种植。

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全镇目前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家,年接待能力18万人,年产值8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

五、药材种植情况:

全镇共有药材种植经营主体24家,药材种植面积554.2亩,主要药材种类有元胡、丹参、薄荷、艾草等。种植面积较大基地位于邓家集村、施家沟村。

六、油茶种植情况:

全镇目前有油茶种植经营主体9家,已栽植油茶面积2416亩,主要面积位于双泉村、彭家营村、尤家岗村;计划栽植面积1000亩,位于吴家集村。

七、林果业生产情况:

全镇有林果产业经营主体32家,种植面积5398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桃、梨、葡萄、猕猴桃、核桃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位于九仙观村、方家庙村、王花园村、尤家岗村、古林坪村和邓家集村。其他小宗林果如甜柿子、山楂、桑葚等由各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

八、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全镇有蔬菜、瓜果生产经营主体57户,种植面积640亩,主要品种有草莓、黄瓜、辣椒、莴笋等,生产面积较大的位于九仙观村、泉水堰村、良种场村和方家庙村,其他面积由各户分散种植。

九、苗木花卉生产情况:

全镇有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主体26户,各类苗木种植面积1630亩,面积较大的村有染坊湾村、方家庙村、邓家集村、县沟村、曾家畈村。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紫薇、红叶石楠、桂花、香樟、国槐等。

九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2018年4月26日

第四篇:发展中药种植意向

关于发展中药材种植的设想

近几年,随着人们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渐渐的意识到天然植物药的重要作用,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纯天然的中药材制品,这使得中药材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平均每年都在快速度增长,中药材市场发展的空间逐渐变大,所以中药材种植的前景非常看好。

我部对景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进行了细心地勘察,并咨询专业人士,结合当地野生药材资源认为:柴胡、远志、桔梗、防风、射干、白术、黄氏、黄芩、知母等几种中药材是最适宜品种。这几种中药材,既有观赏性极强的花卉,又是市场用量较大、销售畅快、经济效益可观的大宗药材。它们不仅可以药用,而且有保健、食用功能。我们可以更据它们花色、花期的不同,进行规划种植。这样可以美化景区环境,给游客视觉的震撼,又能激发游客的玩赏兴趣;药材本身还能作为当地特产,对游客销售,如果公司今后建设酒店,所产的药材产品为酒店经营特色药膳提供了原材料。 建议在我公司已流转的土地大段试点种植,由于该区域内核桃干果树分布较多,而且大部分在盛果期,农作物耕种收获较少;果树下进行药材种植,合理的利用了耕地,上下为立体式经营;并且此区域近几年工程占用的可能性小,因此建议该区域做为药材示范区来管理。由于我部缺乏药材种

植技术和经验,所以需要和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有广泛销售渠道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这样我们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学到了技术、经验,又获得了一些经济收入,并为景区今后其它区域自行种植药材奠定了基础。

我部多方联系有实力的中药材种植合作伙伴;经人介绍,介休市地满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搞农业标准化种植多年,尤其在中药材种植具有丰富的经验、精细的专业技术和广阔的产品销路,愿意和我公司合作,并详细的计算了多种药材种植投入的费用和收益。我部计划双方共同在大段种植药材100亩,总投入预计75万元。平均第一年每亩种植费用在7500元左右(其中包括耕地和用水的费用),如果药材当年不起挖,以后每年费用在3000元左右 ,多年生药材每年的产量在前一年的基础上递增30%,时间越长药材品级越高相应的价格就越高 。以射干为例:每亩种植的费用在7500元左右,当年亩产量约为500斤,以目前市场保守价格每斤20元计算,总收入为10000元,去掉成本的投入,净收入为2500元,如果当年不起挖,二年以后进行起挖销售,目前市场保守价格每斤25元,去掉总成本的投入,净收入共计为5750元。

我公司和对方合作期间,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因种植中草药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双方一起承担,费用的支出需双方共同认可,方可进行。生产中草药产品的收益,按双方投入费

用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我方负责提供耕地、用水、用电和无偿提供所需工作场地、库房以及临时住所,我部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监督管理与学习;对方负责提供中草药品种的种植信息与品种的选择,提供中草药种植所需用的种子、苗木、微量元素添加剂、农药,种植技术等,并负责全程田间经营管理和中药材产品的市场销售工作;在合作期间,如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和市场行情突变,造成的损失由双方协商处理。

以上是我部发展中药种植的初步设想。

附:合作模式一

合作模式二

生态经管部二0一三年一月二日

第五篇:种植屋面行业发展报告-

种植屋面应用及推广难点

1.政策及标准规范

1.1国内地方性政策

目前,在国家层面上鼓励发展屋顶绿化,但是没有具体的推广办法也没有强制推行种植屋面,但是,部分省份规定达到要求的建筑必须建造种植屋面。 1.1.1杭州

2007年杭州市建委、市绿化委员会、杭州市园林局等单位联合出台了关于屋顶绿化发展的政策,要求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进行屋顶的绿化美化,而且屋顶绿化与主体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屋顶绿化被计入小区的绿化率。使得杭州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推出屋顶绿化强制性政策的城市。 1.1.2成都

1994年四川省颁布地方标准《蓄水覆土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2005年3月成都市特别规定:成都市城区新开工的楼房,凡是12层楼以下,40米高度以下的中高层和多层、低层非坡屋顶建筑必须按要求实施屋顶绿化。凡成都市范围内建筑竣工时间在近20年以内、产权明晰、满足房屋建筑安全要求的建筑均应根据条件实施屋顶绿化。屋顶绿化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并由市、区、社区三级组织开展“优秀屋顶花园”等评选活动。 最近,成都发布实施了《成都市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技术导则(试行)》,借鉴了德国经验,从设计报建的源头抓屋顶绿化,政府利用了政策导向。新建的低层房地产项目90%以上都实施了屋顶绿化,屋顶绿化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光荣称号。 1.1.3重庆

重庆市08年10月制定了《重庆市种植屋面技术规程》,作为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明确了主城区屋面防水工程、绿化植物选择、屋面工程验收等内容,并首次列出适宜重庆主城区屋顶生长的46种植物。以保证主城区屋顶绿化质量,提高城区绿化率。 1.1.4上海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02年6月1日发布了《关于上海市静安区屋顶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从2002年起,凡列入当年屋顶绿化实施的项目,每完成1平方米奖励10元。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02年11月发布了《关于组织编制屋顶绿化三年实施计划的通知》。2006年十月上海市将屋顶绿化写入《上海市绿化条例》从法律方面支持屋顶绿化的推广,要求新的住宅和商务楼,在规划之初就要做出屋顶绿化设计。上海市要求在2009年到2011年建成30万平方米屋顶绿化。 1.1.5深圳

深圳市政府提出三大政策扶持屋顶绿化:在产业政策上明确提出发展屋顶绿化,使之作为住宅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政策上运用税收、减息等经济杠杆,扶持引导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等发展屋顶绿化;在技术政策上研究、发展一套屋顶绿化的技术标准,解决屋顶绿化所产生的防水、防腐等一系列问题。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的屋顶绿化面积超过了100万平方米。

1.1.6北京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文件指出: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把发展屋顶绿化作为“十一五”期间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05年5月北京制定并发布了地方标准《屋顶绿化规范》。同年北京市市政府把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列入“为民办55件实事”之一。06年、07年每年完成的屋顶绿化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指出以后新建高层建筑30%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要求60%要做屋顶绿化。 1.1.7郑州市

郑州市从2008年2月起,对于申请屋顶绿化的单位或个人,验收合格后,原则上每绿化1平方米,财政补贴50元至100元。 1.1.8海南

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屋顶绿化首次纳入立法,鼓励发展屋顶绿化等多种新式的立体绿化,立体绿化面积可以折算成建筑项目的绿地面积。

1.2国外鼓励政策分析

屋顶绿化政策在欧洲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初步划分为四种类型:

——直接的财政鼓励 ——间接的财政鼓励 ——城市规划(发展)法 ——其他方法

(1)、直接的财政鼓励政策

在德国,财政补贴直接发放到建造屋顶绿化的业主手中,而补贴的额度根据实施屋顶绿化的目的和类型而变化,一般每平方米补贴10-20欧元,或者按建造费用的10-50%给予补贴。 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波特兰市政府规定:

①所有建筑项目,其非透性屋顶面积在46平方米以上的,必须安装雨水截留和流量控制装臵,而屋顶绿化是其中的选项之一。给有屋顶绿化的业主减免征收的“屋面雨水费”。

②当新建筑的屋顶绿化率达到至少60%的时候,给予容积率奖励。 ③所有新的政府机构建筑必须有70%的屋顶绿化面积。

直接财政鼓励政策的最大限制就是,对政府的财力是个考验,所以,在前东德地区,很少实施这一政策。 (2)、间接的财政政策

间接的财政政策一般涉及到废水处理费用的征收,即建设屋顶绿化的屋面可以减免或者部分减免雨水处理费用。一般雨水费的减免率多在50%的左右。这项间接的鼓励政策,在德国被认为是最成功,也是最公平的一项政策。

(3)、纳入城市发展规范

鼓励性政策的作用一般会有自身的局限,因此,在某些情形下,强制性的法律和规范的制定是必须的。把屋顶绿化纳入城市发展的规范中也是一种增加屋顶绿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这种规范与鼓励政策一同构成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政策的基础。在德国的某些城市,规定所有的公用机构的平屋顶做屋顶绿化,以对私人业主起示范作用。 (4)、其他非政策手段

主要包括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屋顶绿化的公益效益、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技术更新、在政府建筑上建立屋顶绿化的样板、开展屋顶绿化设计和优秀工程评选等活动。另外,还要建立一套对屋顶绿化运营成效的评估系统,以确认其对环境的公共效益是否稳定,进而促进政府的决策部门和大众认识屋顶绿化的价值,并积极投资屋顶绿化项目。

1.3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

1.3.1.《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是建设部于2007年7月颁布实施的,主要介绍了种植屋面的分类、基本规定、各层材料的选择、及种植屋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要求。

1.3.2. 《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JC/T 1075-2008是参照欧洲标准prEN13948:2006《柔性防水卷材—沥青、塑料、橡胶屋面防水卷材—耐根刺实验的确定》制定的,由发改委与2008年2月发布,7月实施的。主要规定了种植屋面用耐根刺用防水卷材的分类和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及包装、运输、储存要求。 1.3.3.另外,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天津发布《天津市屋顶绿化技术规程》,泸州发布《泸州市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技术导则》,国内很多城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布相关技术标准,从屋顶绿化设计、选材、施工、养护上给出建议。 2.国内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研究屋顶花园和屋顶绿化技术。开展最早的是四川省,60年代初,成都、重庆等一些城市的工厂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建筑,利用平屋顶的空地开展农副生产,种植瓜果、蔬菜。1970年,广州东方宾馆10层楼顶建造的面积900多平方米屋顶花园,标志着我国屋顶绿化事业的开始,它是中国建造最早,并按统一规划设计,与建筑物同步建成的屋顶绿化工程。1983年,由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处在长城饭店楼顶上建造了北京第一座屋顶花园(后来漏水严重),这是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露天屋顶花园。1986 年,湖南省南县为发展农村经济,推行了一套庭院屋顶立体种植方案。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将其列入国家星火科技计划,但是,由于始终没能解决屋顶防渗问题,最后不得不放弃。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环境恶化的诸多问题面前,人们逐渐对屋顶绿化认识上有了转变,在建筑材料上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全国如北京、重庆、成都、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屋顶绿化以各种形式展开,政府也认识到屋顶绿化的重要性,一些大城市也相继出台了鼓励措施和相应的政策法规。

屋顶绿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园林、建筑、园艺等相关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哪个部门监管没有明确,造成绿化建设过程中监管缺失,再加上国内屋顶绿化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施工单位凭借自己的经验设计、选材、施工,随意性太强,施工质量也良莠不齐,造成很多工程,建成后不到一年就出现质量问题,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协会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建成的工程中,除了国家重点工程外,普通工程中实际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耐根刺防水材料的不到十分之一。好多排蓄水板抗压强度不够,耐久性差,造成屋顶绿化使用过程中排水不畅,导致漏水,最终不得不拆除。另外,好多屋顶绿化建筑公司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随意施工,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等现象很常见,还有的工程防水和绿化分别由不同公司做,绿化施工过程中破坏了防水层,造成漏雨。屋顶绿化行业急需国家出台相应规范和监管措施,这样屋顶绿化才可能健康发展。

由于人们对屋顶绿化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屋顶上做绿化,屋顶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时间长了肯定漏水,到夏季屋顶植物易引来蚊虫,导致有的楼盘建设屋顶绿化的比什么也不做的还便宜。因此,开发商很少有自己主动建屋顶绿化的,为了更好的推广屋顶绿化,国家和政府还要积极宣传,让人们认识屋顶绿化。

目前,国内外屋顶绿化通常分为三类。一种是屋顶草坪,一般是不上人的屋面,荷载轻,适合种植管理粗放的景天科、多年生地被植物,国内使用最多的是佛甲草,北京、上海等都把佛甲草作为首选植物。一种是空中花园,是乔灌花草搭配,亭榭花架、小桥流水、体育设施综合在一起的供人们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另一种是组合式,以草坪为主,兼有少量的乔灌木。 山东

现在山东省内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效果,同时又不过多的占用公共土地,常采用拆墙透绿的方法,要求把原来办公和住宅小区的水泥混凝土墙拆掉,全部换上栅栏围墙,在栅栏里面做好绿化。 临沂是山东省内发展屋顶绿化最好的地区,目前,他们主要选取市园林局、建设局等单位的办公楼顶做屋顶绿化,针对不同的房屋建筑形式,提出不同方案,做成屋顶花园或者草坪。截止到2009临沂市城区共建成屋顶绿化140万平方米。2006年临沂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为了迎接全运会的召开,最近几年济南每年拆墙透绿1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10万株,但是一直没有大力推行种植屋面。不过,最近几年济南也建设了像舜耕山庄部分楼顶、交通学院艺术楼楼顶、四季花园楼顶、三箭·银苑停车场屋顶等屋顶绿化工程近万平方米。 深圳

据了解,深圳曾在1999年下发通知,对种植屋面进行部署,要求屋面尤其是中低层建筑屋顶都要种植植物,在技术研究方面,深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已开发出了“轻型屋面绿化系统”,如果屋顶做草坪种植,种植介质可以减少到5-7厘米,大大减轻了屋顶绿化的荷载。但由于没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来扶持和引导这个产业,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截止到2010年深圳市可绿化屋顶面积达13526.75万平方米,目前已绿化的仅141.95万平方米,占1.05%,深圳屋顶绿化推进缓慢。 北京 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市加大了城市绿化的力度,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拆迁建设绿地的费用每平方米1万以上,因此北京园林局把屋顶绿化确定为增加城市绿化的方法,并确定2005年为屋顶绿化年。并规定高层建筑中30%要进行屋顶绿化,低层建筑中60%要进行屋顶绿化。目前北京市屋顶绿化面积仅100多万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为了更好的推广屋顶绿化,加强行业自律,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于2006年3月12日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非营利的屋顶绿化组织,另外,北京市园林局了推出了地方标准---《屋顶绿化规范》DB11/T 281—2005,对屋顶绿化的设计、选材、养护给出建议。佛甲草是北京奥运首选的屋顶绿化植物。 上海

上海市现有可绿化屋顶1900万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已绿化70万平方米,到2011年底计划再种植屋顶绿化30万平方米。在2010年5月7日—10日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上海闵行区因建成3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其中屋顶绿化18.82万平方米,获得了唯一的“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 2010年5月13日,上海市地方标准《屋顶绿化技术规范》通过过了专家组的评审,目前正在报批中。 成都

成都市是目前国内屋顶绿化推广最好的城市,经过努力,已建成屋顶绿化200多平方米,成都屋顶绿化目前已经达到人均1平方米,新建的房地产项目九成以上都实施了屋顶绿化,由于绿色文明的理念领先,屋顶绿化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并因此获“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 武汉

早在1998年武汉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屋顶绿化开始引起重视。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到2006年武汉园林会议宣布,用5年时间奠定武汉生态园林城市基础,按照当年计划,武汉市每年至少新增29座屋顶花园,到2008年,武汉再度掀起“楼顶绿化”的高潮——当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府投入2760万元启动屋顶绿化,据称可绿化屋顶9万平方米左右。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鼓励措施和指导性的实施办法,让武汉市楼顶绿化仍然停留在“倡导”层面。截至到2009年武汉屋顶绿化仅有1万多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广屋顶绿化,武汉市正在武昌区进行试点,对建造屋顶绿化的建筑给予资金鼓励,对于已经建成的绿化给予水费补助,为了筹集资金,武汉市倡导义务植树节 “以资代劳”,即每人每年缴纳12元义务绿化费,养护屋顶绿化。

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立体绿化在我国还未得到普及,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支持,逐步培育屋顶绿化市场。

3.国外应用情况分析

3.1德国 世界上屋顶绿化发展最早的是德国, 在新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1958年德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开始建造屋顶草坪和屋顶花园。2003年末,总的屋顶绿化面积接近一亿平方米。屋顶绿化占屋顶总面积14%。 到目前德国的屋顶绿化率已达80%以上, 是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他们有专业的组织如国际屋顶绿化协会(IGRA),在促进屋顶绿化的大力发展,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德国现行的政策还规定:新建或改建项目申报规划设计必须同时报屋顶绿化设计,否则不予受理;在德国通常每绿化1平方米面积屋顶将得到1O~20欧元的补助。另外,实施屋顶绿化可减免50%-80%的排水费;实施屋顶绿化可得到政府50%-80%的屋顶绿化工程款补贴;屋顶绿化项目可享受政府无息或低息贷款;而对于现存建筑,则多通过直接的财政补贴来推动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业主会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受到社区群众的赞扬。

屋顶绿化在德国大面积推广,不只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原因,另外,德国还有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德国园林研究协会(FLL)发行的《绿色屋顶的设计、安装以及后期养护技术指南》主要针对的是屋顶绿化工程相关技术指导,涉及内容包括:屋顶绿化的设计,屋顶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屋顶绿化产品安装的技术,以及屋顶绿化完成之后养护工作的规定和技术指南。这项指南是当今屋顶绿化领域内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一项指南,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园林绿化行业都需遵循这项规定。 德国还对在屋顶绿化上的材料进行验证,形成了各种屋顶绿化 系统,对耐根刺防水材料及排蓄水板的验证超过了10年,在德国,只要是在屋顶上做绿化,必须选用耐根刺防水材料。

德国屋顶绿化的80%是屋顶草坪,大部分为非上人屋面,这种屋面建造简单,荷载轻,后期养护简单,建设费用少,易于推广。但是中国早期建造的屋顶绿化很大一部分是花园式绿化,造价较高,维护费用的高,最近,各地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草坪绿化逐渐增多。

3.2日本

日本政府鼓励建造屋顶绿化建筑。东京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想提高它的植被覆盖率相当困难。2001年5月,东京在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并且规定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屋顶必须有20%为绿色植物覆盖,否则要予以罚款。在建设前提交绿化计划书进行申报。项目完成后,还必须提交“绿化完成书”。另外,还给予一些政策法规上的扶持。如将屋顶绿化记入建筑绿化总面积以及贴补体积率、给予赞助金、低率融资等优惠政策。

3.3美国

在美国,私人住宅屋顶绿化可获5000美元补贴,每栋商业大楼可获1万美元。新建筑屋顶绿化的项目审批从简。必要时政府还可以给予低利率融资等补贴。 4.1传统耐根刺做法的缺陷 国内缺乏对根阻拦材料的研究和生产,对于根穿透问题处理的手段,常采用的做法就是在防水层上加一道的刚性保护层,以此希望能够对植物的根进行一定的阻拦作用。但是根系发达的植物所产生的应力仍然能够破坏混凝土层,何况混凝土材料本身几乎不可能不产生裂缝。

总之,防止植物根穿透防水层是屋面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种植屋面上选用合适的根阻拦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耐根刺防水材料与其它防水材料的优势是明显的。

4.2蓄排水层

传统的蓄排水层使用使用鹅卵石、碎石、陶粒作为滤水层,这种材料优点是抗压性强、耐久性高、价格便宜、取材方便、可重复使用、环保等。缺点是自重大,用在种植屋面上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重量,现在较少使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高抗冲聚苯乙烯排水板,一般每平方米20元左右,这种材料的优点是重量轻,可以减轻整个屋顶系统的重量,施工简单,缺点是抗压性不好。因此,地下车库顶等有可能承受很大压力的地方较少使用。

4.3种植介质

根据屋顶种植实际情况,种植介质常选用重量轻,营养丰富,不易板结的改良土或者草炭土等,改良土是普通种植土加入蛭石、草木灰、锯末等轻质骨料,再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加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及有机质,配成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介质。草炭土是由沼泽植物残体构成的疏松堆积物或经矿化而成的腐殖质,草炭土的特点是含氮素养分和矿质元素高,呈微酸性,分解程度高。如果种植地被植物北方地区种植土厚度应在12cm以上,常用的种植土每公斤0.5元左右,一般湿饱和容重每立方米700-900千克。目前,屋顶绿化也有做无土种植的,将植物种植在提前配制好的营养液内,这种种植方式价格较高,后期需要专业人员维护,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开。

4.4植被层

植被层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选用耐干旱、耐贫瘠、不易滋生病虫害的植物,尽量避免选用速生乔木、灌木和植物根系穿刺性强的植物,目前使用量比较大的是佛甲草,其叶、茎表皮的角质层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性。佛家草生长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抗病虫害,易成活,是各地屋顶绿化植物的首选,由于,最近佛甲草使用量较大,价格从去年的每平方米2元左右上涨到现在的6-8元。

5.屋顶绿化工程造价(使用普通防水层)

屋顶绿化按照绿化形式和建造复杂程度分为:花园式、组合式、草坪式。

花园式——根据建筑屋面荷载,选择小型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进行屋顶绿化。常设臵园路、座椅、亭子、水池、桥和假山等园林小品供人们休憩、观赏。每平方米造价一般在300元至500元。

组合式——指根据建筑屋面荷载,在屋顶承重处进行绿地配臵并利用容器苗摆放的屋顶绿化方式。每平方米造价一般在200元至250元左右。

草坪式——指根据建筑屋面荷载利用地被植物进行屋面覆盖,具有施工便捷、效果好、保养维修方便等特点。每平方米造价一般在150元至200元。

草坪式屋顶绿化年养护费用每平方米5-8元,花园式年养护费用每平方米8-12元。

6.种植屋面推广难点

屋顶绿化是解决城市绿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已经是寸土寸金,如果算上拆迁费,建设一平方米绿地费用需要1万元以上,但是,屋顶绿化却便宜的多,因此屋顶绿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屋顶绿化的发展遇到很多难点。

6.1屋顶绿化配套法规缺位,相关部门虽大力提倡但无具体支持的政策措施,屋顶绿化受政策的影响的特别大,如果国家没有鼓励政策,没有开发商愿意建造屋顶绿化,如果建造屋顶绿化,需要增加整幢楼房的荷载,楼的基础承载力需要相应增加,再加上屋顶绿化需要增加费用,就会增加整个楼的建造成本,但是在楼房销售过程中,建造楼顶绿化的楼房并不比普通楼房价格高多少,再加上屋顶绿化增加了屋顶漏水的可能,一旦漏水处理起来非常麻烦,增加了业主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纠纷,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开发商不会主动做。

6.2宣传推广工作不够深入,对对屋顶绿化认识不足,很多业主认为屋顶绿化易漏水,并且滋生蚊虫,后期养护还需要费用,不愿意背上养护绿地的费用的包袱,同样的销售价格,他们会选择未做绿化的房屋。

6.3产权不明确。很多商品房的屋顶是整幢楼业主的共有财产,产权归属于所有业主,一个业主不同意,屋顶绿化建设就很难实施。

6.4屋顶绿化使用材料缺乏统一标准,工程技术缺乏统一规范,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产业链不成熟。

6.5部分屋顶绿化条件不完善,绿化施工困难。很多建筑物因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如部分屋顶承重荷载不足,缺少上水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等,甚至有的没有留出上下通道,致使绿化施工困难较多,增加了绿化工程和施工、养护难度和费用。

6.6资金来源不明确。屋顶绿化的建设资金由谁出,养护资金由谁出?很多业主物业费尚且不愿意交,他们更不可能出资建造和养护屋顶的绿化,如果这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屋顶绿化是政策主导型产业,国内外每个城市屋顶绿化的推广都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目前国内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是制约屋顶绿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6.7山东省内种植屋面推广中的问题

具体到山东省内种植屋面技术推广的难点问题,它不仅包括以上几点中提到的共性问题还具有当地性。

上层政策方面,山东省建设厅房产处、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对种植屋面持中立态度,他们认为种植屋面容易引起房屋漏水,甚至可以损坏主体结构,容易引起纠纷,因此,他们对于推广种植屋面比较慎重,而市园林局,考虑到,种植屋面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减少公共绿化的压力,因此鼓励发展屋顶绿化,但目前山东省内还没有关于屋顶绿化的统一的政策或标准规范。 工程技术方面,省内的示范工程数量相对较少,针对种植屋面专门设立的研究机构在目前的调研中还未发现。校企联合研发的形式就更是无从谈起。技术的欠缺加剧了推广的难度。

总体来说,山东省内尚未形成对推广种植屋面大为有利的市场基础,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薄弱,对省内种植屋面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作用。

7. 我们的对策

目前山东省内种植屋面市场的空白和种种制约有可能正是我们发展的优良时机。抢占一个未成型的初级市场远比逐鹿于一个成熟市场要容易的多。因此,如果要进入种植屋面市场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1)多做考察,选定切入点。有限于研发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我们不可能在初期就介入到种植屋面行业的各个层面。因此需要多了解相关企业。在充分理解产品划分和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先选定一个主攻方向,以点带面。方向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才好开展。 (2)技术储备,不打无准备之战。前期我们已经对屋顶绿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结合我们的主攻方向,深入到技术层面,真正的去了解产品,搞懂技术,将其作为试验田先做出一定的成绩。

(3)资质先行。按照相关法规与规范,获得种植屋面施工及设计等的相关资质。这必须是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争取在省内行业中较先获取资质。有了行业资质就等于占有了市场的上游资源。

(4)寻求上层机构支持,屋顶绿化是将来发展方向,可以寻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但是难度较大。

上一篇:素质拓展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数字信号处理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