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3-01-18

第一篇: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之光,照亮人生

各位评委老师们,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之光,照亮人生!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句老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一个人要是没了理想,即使活到一百岁,也是浑浑噩噩的,如同行尸走肉;一个人要是有了理想,即使生命很短暂,人生也会轰轰烈烈,灿烂而辉煌!

是理想召唤着你,让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是理想指引着你,让你获取成功,走向辉煌。有了理想,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理想是石,敲出希望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点亮人生!

不知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则寓言: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 三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很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盖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这三个石匠,虽然做着同一样工作,人生的境界却不可同日而语。理想是美好的,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期望,是对自己人生的美好规划。但是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树立

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理想。当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当我们失败而痛苦的时候,当我们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前进的时候,就想一想这盏理想之灯吧,它会赐予你力量,驱散你眼前的黑暗,点亮我们的人生!

当然,只有理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勤奋学习。因为,勤奋铸就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罗马并非一日造成,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不错,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因为只有努力,才有收获。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请看,爱因斯坦,花了整整七年时间,才建立起了“相对论”基础;请看,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电灯丝的材料,通宵达旦地工作,摘寻了四万多页资料,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最后才使电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更是花了27年时间,才编成了100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同学们,实现理想的过程是艰苦的,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得住命运考验的人,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理想催人奋进,指引着我们为之努力拼搏。我们的人生,因为有了理想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的生命之花也因为理想的存在而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起远大理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我相信,我们的青春必定轰轰烈烈,我们的人生必定辉煌灿

烂!让我们为我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上)

(一)又一个7月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迎来更多朝圣者。95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展览结束处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陕西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有人展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脚步从这里启程。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北京,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大街小巷飘扬的党旗上,镰刀锤头格外醒目。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95年,3句话。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有人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95年过去,就让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踏上那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二)亿万万人家国,九十五年拼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奔向新中国,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相信,“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是有组织、有信仰、有觉悟的人。”2008年5月,瞿永安的11位亲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在满地瓦砾的家门口,这位北川县副县长泪流满面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投入抗灾一线。在那场特大地震之后,从80后女警察蒋敏、组织部长王理效,到参与援建的干部崔学选,定格下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汶川震区考察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95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们相信,“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在这真理里,凝聚着智慧与知识的结晶,也蕴藏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路径。沿着这条真理之路,沉沦的中国才能走向复兴,亿万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视追寻这样的真理为理想,他们以实践这样的真理为信仰。

他们秉承,“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在这条道义之路,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95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行的足迹,构成了一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心灵史。真理之光与道义之光交相辉映,让这一段历程群星闪耀,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

(三)并非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时候,信仰是选择的结果。回到他们思想的源头,才能理解共产党人95年来的选择,才能发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是第一个把世界作为政治、经济、科学和哲学的整体来理解的人。这位“现代社会思想之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人类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正如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克斯所言,“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

对于有识之士,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有志之士,马克思更开掘出广阔的精神空间。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经济批判、政治批判中,“人的解放”是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他终生奋斗的使命。从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信念,到对人的命运的客观探讨,再到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直至追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个人和人类追求超越性价值的道路。

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正是一个完美例证。他出身富裕家庭,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贵族小姐,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却抛弃了这一切,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一贫如洗、儿女夭殇,直到1883年3月在办公桌前永远地睡去。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马克思一生的际遇,正实现了对“人”的定义。

一部人类文明史,产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分别体现着人类对真与善、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则努力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把科学的真理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的东方,吸引如此众多信仰者的根本原因。

(四)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人最早知道“共产主义”,是在江南制造局出版的《西国近事汇编》中。为什么这个国人并不熟悉的概念,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奠定无数人信仰的基石?

一本中文初版《共产党宣言》,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1926年,这本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书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曾因国民党搜查、日伪军“扫荡”而被埋进锅灶、藏在粮囤、塞进鸟窝。然而,那位“大胡子”却让刘集村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人看到还有一条革命的道路、还有一种解放的理想、还有一种自由的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总是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这个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一经播撒便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以95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改天换地的豪情,推动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4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到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得出的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被一次次验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社会理想不断探索。晚年张学良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曾经这样追问: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67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经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这样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强国,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

(五)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95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

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血雨腥风,我们现在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多了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相比于建设年代的激情澎湃、质朴单纯,我们现在少了封闭与孤立的困境、匮乏与贫穷的难题,多了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甚至,相比于三十多年前,我们现在也还需面对更多声音的鼓噪喧嚣,面对更为复杂的全球语境。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和担当。一些人崇尚“实用主义”,热衷“及时行乐”,把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把私欲看作人生的目标。一些人对群众感情淡漠,习惯高高在上,淡忘了鱼水关系,割裂了血肉联系。翻阅贪官忏悔录,总能看到在权力、财富、美色的诱惑之下,信仰的城池如何失守、精神的旗帜如何变色。

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上。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不断线的思想教育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打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无形的墙”;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彰显“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决心;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一振,更试出了人心向背。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守“人民”这一核心价值,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到深化改革、转型创新、脱贫攻坚,既有发展路径的选择,也有发展价值的坚守,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思考,也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道义性的追求,在创造震撼人心的“中国奇迹”同时,也努力书写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1925年,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毛泽东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1世纪的今天,走过95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信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六)每一个国家民族,每一段历史时空,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要怎样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

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去魅”。我们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主张利益、保护利益,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时代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错位,在一些人那里,物质利益成为唯一“价值”,精神追求被彻底放逐。于是,责任能够淡漠、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放眼全球,这是一种颇具世界性的“现代病”,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里的人民,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虚与沉沦。”

方此之时,回望我们党近百年为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有现实意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道义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与民族的勇敢担当,在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同时,也为中国构筑起一个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几代共产党人积累的精神基因。那种超越个体与小我、献身整个人类的理想和情怀,至今依然令人敬仰。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得到净化。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者不惜向死而生。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过高等教育;葬身渣滓洞的英灵,70%出身富裕家庭。这些信仰的献身者、理想的殉道者,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亿万人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获得方向。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薪火相传,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将国家民族带到更好的境界。焦裕禄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沈浩扎根小岗村,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杨善洲放弃退休后悠闲的生活,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永恒的丰碑上记录着这些时代的先锋,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力或者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觉悟,也是一个集体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汲取力量。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风从影随,紧紧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休戚与共、生死相随,共同书写下“中国奇迹”。农民的手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林县的乡亲们,在悬崖上开凿出红旗渠;无数劳动者全力打拼,开创国家的未来。这是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建设人民共和国的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召唤,让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高远的世界,绘就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会发现,在物质之外、利益之上,个人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生命还有担当。

(七)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有历史学家提出三种历史时间——“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而“结构”才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95年风云激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中国历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基本的制度体系,也是根本的思想体系,更是耀眼的信仰光芒。

95年来,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这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国家,已经从低谷走向复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潮平海阔,千帆竞发,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入人类的历史,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未来。

以真理之光引领复兴征程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下)

(一)1922年春节,嘉兴南湖上,中共一大红船荡起的涟漪还未散去。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2016年春天,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者在歌曲中描绘的“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的情怀,点亮许多人“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的激情。

一个是共产党人李立三,一个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的90后女孩。曾经的“1890后”、今天的“1990后”,时隔近一个世纪,为什么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客观的真理、都把马克思作为时代的偶像?

95年,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为什么能在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矢志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不仅将中国送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95年,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曾经历革命失败的惨痛,曾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也曾走过十年内乱的弯路,又是什么力量,使得它总能从危难中奋起、于困顿中重生,最终带领一个5000年古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当西方在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中,惊呼必须“重新发现马克思”;当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逆势上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两大“世界历史性事件”,西方和东方都在思考:该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这个世界第一大党95年的非凡征程,该如何重新认识那些执着的共产党人,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和力量?

(二)一个半多世纪前,摩泽尔河畔年轻的马克思不会想到,他所献身的那些“批判性思想”,会给世界带来真理的光芒,形成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力量。

对于人类自身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现代人类来说,最重大和艰巨的理论问题,莫过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的贡献正在于此。1883年3月,在马克思的葬礼上,挚友恩格斯这样评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新大陆的发现、运河的开拓、奔驰的火车与轮船,以及欧洲大工业时代的工厂:通红的炉火、轰鸣的机器、挥汗如雨的工人、剥削与压迫,以及“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那些伴随着电光石火的文字,让一代代读者目睹了“世界制度”的形成与动摇,更唤起从西方到东方整个世界“为真理而斗争”的革命激情。在古老的中国,信奉“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的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如今,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已被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所证明。“两大发现”不仅使人类自觉到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使人类自觉到“现实的历史”即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从而为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伟大的社会理想,揭示了现实的发展道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之所在。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即使在马克思主义并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也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慨叹,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就会“出场”。这也是为什么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因此也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

作为一种“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世界、打开未来的一把钥匙,也提供了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解其道路追求的一把钥匙。因为“在亚历山大胜利的根源里,人们总能找到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伟力,深刻体现在这个东方古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命运中。

(三)许多年来,一个问题让很多人疑惑:二十世纪的中国,所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都被拿来试验过,几乎没有一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

95年前,诞生伊始的中国共产党,不过是当时中国300多个政党中的一个,今天却已成为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无数人把探寻的目光投向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共学”成了海外中国研究中的“显学”,每个月都有大量论文和著作面世,试图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这些回答中,最为贴近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已经有无数人概括和论述。“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成功的唯一正确的方针”,这是78年前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得失做出的深刻判断。“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这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党人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依靠科学理论的力量,95年来,共产党人奋斗在真理的道路上,完善了人类制度文明的新形态。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走上强盛的道路;一个“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迎来复兴的曙光;亿万“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社会主义中国,这个曾遭遏制、封锁、包围、孤立的崭新国度,以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创造出一种举世瞩目的制度模式,被马克思眼中那些与无产阶级“势不两立”的人,不无敬意地称为“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让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改写中国命运的政党”,更推动“人类发展的重心开始东移”。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曾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何谓王道?就是人间正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这个人间正道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真理。

(四)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但并未终结真理本身。

1991年,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0多年,印有镰刀、锤子和金边红星图案的苏联国旗缓缓降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土崩瓦解。而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改旗易帜。

关于共产主义,马克思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画像。他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制定“小餐馆的未来食谱”,正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对我们来说,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明确无误的状况。或者说,不是一个削足适履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上,所遭受的挫折与所赢得的光荣一样多。但即便是最严苛的指责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共有超凡的自我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机械的教条,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他们眼里,多元矛盾并存而又互相转化的复杂世界,不能用一种教条式理论来把握;高速变化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不能用一种静态的思路来指导;十几亿人参与其中的创造活动,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模式来裁决。再好的理论,也需要根据现实不断创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共产党认定,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95年艰辛奋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主线,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提出党应该“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到写入“毛泽东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从清除“左”的错误走向改革开放,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曾16次修订。95年历经风雨,我们党始终敢于面对挫折、直面错误、总结教训,也从不畏惧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有人说,“姓马”容易,“信马”不易,就是因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从这个角度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教条主义和僵化体制的失败;反过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在于让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中国大地生根,成为生机蓬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曾幽默地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

(五)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

上世纪末,因解构主义而享有盛名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郑重推出了《马克思的幽灵》一书。在这部轰动西方世界的著作中,德里达疾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今天,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贸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让人类社会的每一秒,都像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们忽然发现,这个时代竟与《共产党宣言》中的预见如此相似。2008年,金融危机如海啸般从华尔街向全世界蔓延,纽约百老汇大街的书店前人们排队购买《资本论》,海报上写着:“马克思所说的都应验了。”

事实是,对金融危机林林总总的解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之类的新鲜词汇,《资本论》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外交政策》杂志一篇带有马克思画像的封面文章写道:“他在一百多年前准确预言了当今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出现及其后果——这次金融海啸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他还为此预留了解救的‘药方’。”这篇文章,标题就是《完全摩登的马克思》。

被西方“重新发现”的马克思,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走出困境的“良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强化对经济的调控,以政府和市场的“双轮发展”取代纯粹的自由竞争;另一方面,更多国家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对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福利津贴等作出具体规定,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和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会对自己所怀抱的真理如此自信。无论是“走近马克思”,还是“回到马克思”,今天的人们正可以从资本主义借重的“马克思的头脑”,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马克思的脚步”,来判断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来思考为什么“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六)在美国学者库恩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续写这个“伟大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有关当代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即便预示了全球化图景,马克思也不会想到,一架飞机的生产可以由几十个国家协作完成;即便揭示了社会运动规律,他也不会想到,如此多的人会被虚拟的网络连在一起;即便关注着现代科技进展,他也不会想到,人类的征程已经迈出了太阳系。

95年,中国共产党这个“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让这一理论始终充满活力。当代共产党人需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去思考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永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魅力来自实践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

2012年11月17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成为集体学习的内容。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运用”。如果不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不掌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不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掌握辩证唯物论的根本方法,就不会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不会懂得“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就无法化解前进中遇到的挑战、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就无法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十八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宏大棋局中,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五位一体”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科学引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是在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国富民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传奇性贡献”,外国观察家曾如此评价。反过来说,把一个人口比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数还多的国家带入现代化,又是多大的挑战?在革命年代,我们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依然相信,依靠真理的力量,可以“创造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衰落后再度复兴的奇迹”。

(七)1852年,潜心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设专栏,其中十几篇文章论及中国。他借助黑格尔“两极相连”规律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应具有胸怀世界的眼界和抱负。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责任以独特的政党理念、治理模式和世界意识,丰富人类文明的思想库。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打破了政党活动的历史局限,让世界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政党品格。有外国学者曾经感叹: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国家治理得如此成功,而其精英却在不停反思。只有真正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才能理解这种“反思”。67年执政兴国,为改革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政策调整幅度超过近代任何国家。中国共产党崇尚“自信、自觉、自省”的政治品质,以对自己的“不满”,不断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相对于西方民主的异化和弊端,提供了一种兼具公平与效率的治理模式。这个6月,全世界都在关注英国公投“脱欧”。然而“脱欧派”胜出之后,剧情却出现反转,超过300万英国人表示“后悔”。这就是西方民主的尴尬。2014年,英国《经济学人》一篇文章,追问“西方民主出了什么问题”,分析“伴随着民主制度也常常出现政府负债严重、内政处理效率低下、过度干涉他国内政等问题。”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架的政治制度,以其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担当,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让世界感受“中国温度”、产生“中国震撼”。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顺应了当今世界的趋势,在新型义利观下,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提出,要构建作为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和人的本质的“真正的共同体”,它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归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反对一切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僵化思维,反对一切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强权逻辑,站在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推动马克思这一宏大构想,打开了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

当中国大幅增进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30%,“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当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福山感慨,“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我们想起了邓小平的论断——

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

(八)英国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墓地,埋葬着马克思、斯宾塞、法拉第、艾略特等近百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访客常年络绎不绝的马克思墓地。因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95年前,在旧时代余晖中,中国共产党先驱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今天,在复兴的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理论与伟大的政党,在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奋斗中,必将写下新的伟大篇章。

第三篇:申论:以人性化之光照亮科技之路(大全)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范文:以人性化之光照亮科技之路

纵贯古今,人类发展的历史都伴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石器的打造和使用,开启了农业革命的曙光;青铜器、铁器的发明和运用,创造了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蒸汽机、电力的创造和推广,让人类急速驶进工业文明的时代。方今之时,由互联网技术引领的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类已迈进人工智能时代。由此可见,人类科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进化史,科技就像生命一样不断演进。有鉴于此,以人性化之光助推科技发展,是必然趋势,关系到人类的需要,关乎到人类福祉。

科技的人性化是发展的必然选择。赋予科技以人性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之路。在人类的发明史上,塑料可以说是一个“奇特的创造”,时至今日,它无处不在。从购物袋,到垃圾袋;从生活用品到建筑材料。塑料类物质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塑料的使用无疑也是人类的一个灾难。使用过后的塑料成为垃圾,成为病虫害滋生的温床,污染到地下水,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如果一个科技创造不具备人性化,它就会超出人类的控制及为人服务的特质,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化力量。故此,只有有人性化的科技,才能符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人类造福。

从根本上说,科技的人性化,将赋予科技感情,符合人类的需要。著名未来学家凯文.凯利认为:人类将会赋予科技感情,他在其新书《科技想要什么》中强调: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诚哉斯言!随着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基因工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发展的深水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新科技领域的创新,伴之而来,是人们对超人类科技的各种焦虑、质疑、恐惧。有预测称目前60%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正是为了回应民众的疑虑,凯文.凯利以其深邃的眼光和犀利的智慧揭示出科技将会被人类赋予感情,科技将越来越符合人类的需要,从更深层次造福人类。

从更高的层次上看,人性化的科技是一种平衡之美,展现了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态度和智慧。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科技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当人类赋予它正面的价值时,科技就能造福人类;当人类灌输它负面的价值时,科技就变成了人类的杀手。故此,用人性化的特质去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能塑造科技的人性,把科技导向正途,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宋代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技术,后随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历经几代人改造,火药成为可怕的力量,在人类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它狰狞的面目。时至今日,我们在用火药发展航天科技,探索宇宙的奥秘;用核能发展能源,实现低污染的发电。一言以蔽之,人性化将为科技注入新的灵魂,决定科技的发展方向,实现人与科技的共生。

沧海桑田的人类发展史历程中,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一直未变,人类对科技的探索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总有人问科技将驶向何方?新的发展征程,我们要用人性化照亮科技发展的未来之路,用人性化去启迪科技的本性,这样我们才不会为科技所遮蔽,用更人性化的科技造福人类。

第四篇:人民日报任仲平--以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以信仰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一)又一个7月来临,时间从未改变前行的脚步。

上海兴业路的一栋小楼,迎来更多朝圣者。95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这里,革命的星火,燃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这一过程如此艰辛也如此辉煌,正如纪念馆展览结束处悬挂着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陕西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有人展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脚步从这里启程。会场墙壁的旗座上,写着八个字——“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北京,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大街小巷飘扬的党旗上,镰刀锤头格外醒目。从苦难中来,朝复兴而去,一个古老的民族向着百年梦想迈进。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告诫全党——“勿忘人民,甘作奉献”。

95年,3句话。源于德国小镇特里尔的种子,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灵中孕育成长。红色的激流汇入黄色的土层,掀起汹涌壮阔的狂澜,汇聚成光耀中华的绚丽日出,它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荡涤风雨如磐的暗夜,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彻底改造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彻底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彻底改写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版图。

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有人说,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95年过去,就让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踏上那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翻阅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

(二)亿万万人家国,九十五年拼搏。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无数人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历史会记录下每一代人的奋斗与牺牲,也会给他们的选择一个肯定的回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935年8月,方志敏在就义之前慷慨陈词。这位赣东北苏区的创建者,过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却“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只因他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坚信“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

“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1950年2月,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写下这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那一年,华罗庚、朱光亚、邓稼先、叶笃正等1000多名留美学生不畏艰辛奔向新中国,很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相信,“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是有组织、有信仰、有觉悟的人。”2008年5月,瞿永安的11位亲人在汶川地震中丧生。在满地瓦砾的家门口,这位北川县副县长泪流满面磕了三个头,随后起身投入抗灾一线。在那场特大地震之后,从80后女警察蒋敏、组织部长王理效,到参与援建的干部崔学选,定格下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在汶川震区考察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

95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汇聚于信仰的旗帜之下。在他们身上,有着这个群体的心灵密码,有着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基因——

他们相信,“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在这真理里,凝聚着智慧与知识的结晶,也蕴藏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路径。沿着这条真理之路,沉沦的中国才能走向复兴,亿万中国人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视追寻这样的真理为理想,他们以实践这样的真理为信仰。

他们秉承,“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走在这条道义之路,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95年来,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行的足迹,构成了一个国家为强大而探索的思想史,也构成了一个民族为复兴而奋斗的心灵史。真理之光与道义之光交相辉映,让这一段历程群星闪耀,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天空。

(三)并非每个共产党员,都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多时候,信仰是选择的结果。回到他们思想的源头,才能理解共产党人95年来的选择,才能发现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是第一个把世界作为政治、经济、科学和哲学的整体来理解的人。这位“现代社会思想之父”,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是人类智慧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正如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希克斯所言,“大多数希望弄清历史一般进程的人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或者这些范畴的某种修正形式,因为几乎没有其他的范畴形式可用”。

对于有识之士,马克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于有志之士,马克思更开掘出广阔的精神空间。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基础。在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经济批判、政治批判中,“人的解放”是一以贯之的核心,也是他终生奋斗的使命。从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信念,到对人的命运的客观探讨,再到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把握,直至追求“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个人和人类追求超越性价值的道路。

这位共产党人的精神导师,正是一个完美例证。他出身富裕家庭,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一位贵族小姐,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却抛弃了这一切,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一贫如洗、儿女夭殇,直到1883年3月在办公桌前永远地睡去。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马克思一生的际遇,正实现了对“人”的定义。

一部人类文明史,产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思潮,分别体现着人类对真与善、实然与应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则努力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把科学的真理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世界的东方,吸引如此众多信仰者的根本原因。

(四)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人最早知道“共产主义”,是在江南制造局出版的《西国近事汇编》中。为什么这个国人并不熟悉的概念,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精神支撑,奠定无数人信仰的基石?

一本中文初版《共产党宣言》,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深深的精神共鸣。1926年,这本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的书辗转成为山东广饶刘集村党支部的学习材料,曾因国民党搜查、日伪军“扫荡”而被埋进锅灶、藏在粮囤、塞进鸟窝。然而,那位“大胡子”却让刘集村成为“红色堡垒”,190人走上革命道路,有据可考的烈士就有28人。这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人看到还有一条革命的道路、还有一种解放的理想、还有一种自由的力量。

伟大的思想,总能诉说时代深藏的心曲,总是属于人类永恒的历史。“阶级斗争”“无产者”“社会主义”这些概念,深刻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脉搏;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理想,更与沉沦日久渴望复兴的精神诉求相通。这个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一经播撒便在中国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以95年前的7月为起点,一代代共产党人汇入信仰的洪流,不屈不挠的奋斗、义无反顾的牺牲、改天换地的豪情,推动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他们信念执着、从不消沉;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无数志士仁人凝聚在真理的旗帜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4000多万人流离失所,到让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从铁钉、火柴都造不出来,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并用他们的意志唤起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的惊雷》中,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得出的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被一次次验证。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鼓舞数十亿人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斗,指引人类社会向着伟大社会理想不断探索。晚年张学良回忆当年和红军作战,曾经这样追问:谁能在缺衣少食、围追堵截中把这样的队伍带出来,而且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强悍的战斗力?67年前,司徒雷登总结国民党失败原因时,曾经这样分析:“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这样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700多万党员、世界最大的执政党,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迈向社会主义强国,正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套新的政治制度、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让一个政党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重生融为一体,在动荡的百年历史中写下不朽的传奇。

(五)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95年,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保持“赤子之心”,何其之难。

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血雨腥风,我们现在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多了深水区的“改革阵痛”、转型期的“两难烦恼”。相比于建设年代的激情澎湃、质朴单纯,我们现在少了封闭与孤立的困境、匮乏与贫穷的难题,多了不同利益的纠结交汇、不同观念的激荡交锋。甚至,相比于三十多年前,我们现在也还需面对更多声音的鼓噪喧嚣,面对更为复杂的全球语境。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

一些人视马克思主义为雾里看花,以共产主义为空中楼阁,丢弃了理想与方向,忘记了信念和担当。一些人崇尚“实用主义”,热衷“及时行乐”,把权力变成谋私的工具,把私欲看作人生的目标。一些人对群众感情淡漠,习惯高高在上,淡忘了鱼水关系,割裂了血肉联系。翻阅贪官忏悔录,总能看到在权力、财富、美色的诱惑之下,信仰的城池如何失守、精神的旗帜如何变色。

如果说,信仰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共产党人,更需把信仰写在全面小康之路、伟大复兴之路上。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不断重申信仰、强调理想,视理想信念为共产党人的“钙”,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共产党人的“总开关”,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告诫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人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不断线的思想教育反“四风”、改作风,严规矩、强纪律,打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无形的墙”;惩治腐败不手软,打虎拍蝇无禁区,彰显“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决心;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扎牢制度治党的铁笼子„„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不仅让党心一振,更试出了人心向背。

正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守“人民”这一核心价值,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到深化改革、转型创新、脱贫攻坚,既有发展路径的选择,也有发展价值的坚守,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思考,也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道义性的追求,在创造震撼人心的“中国奇迹”同时,也努力书写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1925年,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毛泽东写道:“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21世纪的今天,走过95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信仰,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六)每一个国家民族,每一段历史时空,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那些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要怎样化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之源?

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相伴随的,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转型。当今中国,利益的正当性早已“去魅”。我们走出了“耻于言利”的时代,主张利益、保护利益,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时代也出现了令人忧心的错位,在一些人那里,物质利益成为唯一“价值”,精神追求被彻底放逐。于是,责任能够淡漠、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放眼全球,这是一种颇具世界性的“现代病”,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说:“从来没有那么多国家里的人民,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虚与沉沦。”

方此之时,回望我们党近百年为信仰而奋斗的光辉历程,更有现实意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对真理与道义的不懈追求,以对国家与民族的勇敢担当,在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同时,也为中国构筑起一个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几代共产党人积累的精神基因。那种超越个体与小我、献身整个人类的理想和情怀,至今依然令人敬仰。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得到净化。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被吸引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本应顺风顺水者偏向荆棘而行,本可锦衣玉食者不惜向死而生。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过高等教育;葬身渣滓洞的英灵,70%出身富裕家庭。这些信仰的献身者、理想的殉道者,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铸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让亿万人呼吸到了“英雄的气息”。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获得方向。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薪火相传,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将国家民族带到更好的境界。焦裕禄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沈浩扎根小岗村,积劳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线;杨善洲放弃退休后悠闲的生活,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永恒的丰碑上记录着这些时代的先锋,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力或者财富,而是因为他们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觉悟,也是一个集体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从这样的信仰中汲取力量。唯有把握这样的信仰,才能理解,为什么95年来,如此多人风从影随,紧紧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休戚与共、生死相随,共同书写下“中国奇迹”。农民的手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林县的乡亲们,在悬崖上开凿出红旗渠;无数劳动者全力打拼,开创国家的未来。这是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建设人民共和国的理想,实现“中国梦”的召唤,让人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高远的世界,绘就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回到马克思主义,回到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会发现,在物质之外、利益之上,个人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生命还有担当。

(七)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有历史学家提出三种历史时间——“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对应着历史中的“结构”“局势”和“事件”。“事件”只是“闪光的尘埃”,而“结构”才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95年风云激荡,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人为中国历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是基本的制度体系,也是根本的思想体系,更是耀眼的信仰光芒。

95年来,这个成立时只有几十人的党,已经成为拥有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规模执政党;这个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国家,已经从低谷走向复兴,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这个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力量。潮平海阔,千帆竞发,我们的工作已经写入人类的历史,我们的工作还将继续改变人类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29日 01 版)

第五篇:让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

原来,我们说过最多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我们认为,科学家象征着无穷的智慧。

一、二级时,我又希望自己是一名老师,因为老师值得让人学习,让人尊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

现在的我上五年级了,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不一定要伟大。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类拔率,倾尽全力来回报为我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父母,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幸福。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却不卑微。

不过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得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为这个小小的理想努力奋斗。俗话说“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也得知其中的道理。

以前,我比较胆小,没有自信,遇事总是缩手缩脚,心中的想法不敢向老师诉说,压抑的心情不敢向父母说,胆小让我失去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我失去了不计其数的机会,胆小让我与成功擦肩而过,胆小是我的克星,而我则是胆小的俘虏,胆小让我完全失去了自信,多少理想,多少舞台,多少机会,都从我身边飘然而过,好像这样,那样的成功不是属于我们,而是属于我的朋友们。每当看到同学们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我不知道是该鼓励他,还是该嫉妒他,这时我给自己下定了一个信心:大胆些,说错了不要紧,只要你敢,就是好样的。这一句话,使我的勇气增加百倍,让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愿望。正应了这句话,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理想,就是我们的那盏灯!点燃理想之灯,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能迎着风雨前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我始终把理想紧紧的抱在怀里,贴在心坎。

只有奋斗,只有拼搏,理想之灯才会亮出绚丽的色彩,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他人。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们,都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变成天鹅是需要多么强的坚持和努力,没有任何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够难到我们的!我会为实现理想而实战到底,再多的曲折和痛苦也阻止不了我前进。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我相信我的努力会换来命运的奖赏。

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为一时的失败而痛苦时,便想想自己的理想,你就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向前的时候,想想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它一直为你照明„„

过去的光阴再也不会回来,我为以后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指引我去奋斗和创造,

没有人可以帮我,除了为理想战斗,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为理想艰苦打拼的人们,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们一样,用心血浇开人生绚烂的花。

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再黑,再远,再难的走路我们都不会胆怯了!我们的青春会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给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吧!

上一篇:旅游产品营销工作计划下一篇:旅游电子商务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