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

2022-10-13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北师历史九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九年级历史(上)教学总结

201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上)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我第一次担任九年级历史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期世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知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由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中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1)、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2)、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五、提问设疑、加强指导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总之,九年级的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只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更新教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我的教学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证明(二)(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第一章 证明

(二)知识点

一、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SSSSASASAAASHL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 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

高、顶角的角平分线)

3、 等角对等边

三、 与等边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2、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 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1、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

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3、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斜边的平方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

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 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关的定理

1、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2、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

3、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较于一点,并且这

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六、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定理

1、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

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七、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

八、 角平分线的作法

第三章证明

(三)知识点

一、平行四边形:

1、性质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判定定理: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等腰梯形:

1、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判定定理:

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四、矩形:

1、性质定理: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判定定理:

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义);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菱形:

1、性质定理: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判定定理:

有一组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义);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六、正方形:

1、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判定定理

有一组临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七、中点四边形:

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代特征: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基础目标: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3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两个政权: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实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政策。 (3)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国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2.经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列宁领导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成功的无产阶级政权) 3.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三、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

经济上:1921年制定新经济政策:

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经济严重破坏。 (2) 措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治上:成立苏联

2、斯大林探索:

经济上:1928——1937年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目的——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模式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评价: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时代特征: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 、时间:1919年.1——6月

2、目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处置战败国,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

3、三巨头:英劳合·乔治、法克里蒙梭、美威尔逊操纵会议,其他弱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

4、核心条约:《凡尔赛和约》

(1)、是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它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其中一项是关于中国问题的: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5、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至1922年

2、原因: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操纵国:英、美、日。

4、核心条约:《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2)实际上:此公约实质上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它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时间: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 2范围:开始于美国,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严重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一)、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3、影响: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巩固与发展;C、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宏观控制与管理加强;D、美国联邦政府权

力明显增强;E、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1、德国:a、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b、罪行: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掀起了反犹狂潮。

2、日本:a、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内阁,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b、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意大利进一步强化了法西斯专政。

4、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并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特征:法西斯挑起“二战”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一、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是指:20世纪三十年代,英法等西方大国因害怕法西斯的战争讹诈、又想使德国矛头引向苏联而采取了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法西斯的做法。 (2)慕尼黑阴谋是指: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10天之内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3)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影响:A、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B、造成二战初期,西欧,北欧许多国家沦陷。

二、二战爆发的原因:

A、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C、凡华体系内部矛盾激化。D、绥靖政策的纵容。

三、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1)“二战”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瓦解)

(2)“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

(3)“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瓦解)

四、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联盟建立:标志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联合起来打垮法西斯国家(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性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作用)。

(2)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召开,美英苏三国首脑参加。决议有:战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向日本作战。

五、重要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2)诺曼底登陆战(1944年6月),英美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灭亡。

(3)攻克柏林战役(1945年5月),苏军占领柏林,德军投降,欧洲战场基本结束。

六、战争结束

(1)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2)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 单元特征: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变化

一、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迅速,一片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 70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经济调整、成最大债务国,发展受限

3、20世纪九十年代: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美国在经济上援助和扶持。(马歇尔计划)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三、欧洲走向联合:

1、过程: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促进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

2、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四、七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

1、20世纪70年代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是日本

2、20世纪70年代经济领域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美国、欧盟、日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代特征: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一、冷战中的对峙

1、对欧洲“冷战”

(1)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

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信号: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发表

(3)时间: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开始,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4)表现:

政治上: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

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1947年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西

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通过美国的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军事上: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根据

这项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对亚洲“局部热战”:50年代朝鲜战争;60年代越南战争

二、两极格局形成:

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开始。

三、美苏争霸的阶段:

1、50、60年代——美国占优势——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占优势——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3、80年代——相对缓和,有所收缩

4、结束: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争霸两极格局结束

四、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现状: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国,多强是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多极化趋势的原因: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强”

的实力不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格局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多极化趋势阻力: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政策,制定全球战略,利用历史矛盾挑起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例如:科索沃战争、两伊战争

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背景: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③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④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

3、影响:利: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

利地位

4、 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2001年,上海举办了APEC会议;加入世贸组织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时代特征: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

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特点: ①科技成果大量出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变短

②科技在各领域互相渗透、相互促进 ③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3)各国大力发展科技,增强各自的国际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四篇: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学习目标

1.依据时间顺序和类别,较好地把握世界近代史中的基本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2.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近代史时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了解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入手,对世界近代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去认识和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问题。二是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要着重培养和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观念:一是要树立旗帜鲜明的历史是非观念。二是要树立历史进步意识。三是要培养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四是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五是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一、本册教材概况

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活动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该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过程,但在知识点的分布上只选择了但丁的作品──《神曲》和地理探险家哥伦布发现新航路的主要活动,《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三部法律文献,华盛顿和拿破仑两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作为认识欧美主要国家从封建社会形态和殖民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变这一重大历史过程的切入点。

二、单元主线

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 “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思想文化的确立看做是一种社会形态完成转型的三大支柱性标志。当然,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只看到了欧洲在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度)和市场空间(新航路的开辟)三个领域取得了初步成功,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上述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全部说明,但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这样一种观点。

三、单元内容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

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 为争取“民主”“ 共和”而战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四、单元重点

1.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2.《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l7至18世纪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和理论旗帜,正确理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的影响,3. 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政治家。

五、单元难点

1.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3.资本主义在制度与封建社会相比其先进性的表现。4.世界近代史上的人物评价问题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一、课标要求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4)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5)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6)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7)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8)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9)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二、单元主线

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讲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的经济标志和矛盾表现,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外矛盾所引发的各种动荡与斗争。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70年代的历史。在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时,请注意编者的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但编者并没有说它是决定性的基础,为什么?因为按照各种因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价值观念等)综合转型的观点,我们并不认为这些因素中的哪一种因素的转变是决定性的,而是认为这些因素有序的、协调的、无一缺失的转变本身才是决定性的。这里渗透着一种系统的观念、一种整体变革与发展的观念,而不是为了某种需要而单独强调系统变化中的某一种转变是决定性的。

三、单元内容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9课

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 “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第13课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礼物”

四、单元重点

1. 为什么通过工业革命会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殖民地人民进行反抗殖民统治与压迫的正义性和合理性。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五、单元难点

1.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了人类生活的变化。2.殖民统治对殖民地带来的双重影响。3.《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一、课标要求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4)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知道本次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6)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作用。(7)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及相关条约的主要事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8)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9)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单元主线

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历史,其主线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近代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西欧、北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并将这一制度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如俄国、日本等。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即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从以蒸汽为主要生产动力、以棉花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迅速发展到以电力为主要动力,以钢铁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阶段。3.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些都标志着近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同时也揭开了结束近代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序幕。这一单元的难点是近代社会结束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这里要说明的是,近代社会结束的标志就像它的产生一样,不可能有一个截然分开的历史事件作为它的标志,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它的标志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历史时段。但历史学家为研究的方便,往往又要用一个点来说明这种转变的发生。那么,近代社会的结束都有那些指标呢?我个人认为,一是垄断组织的产生;二是世界体系与分工的基本形成;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领域和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变;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的本质性变化,尤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所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社会的世界格局;五是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成果;六是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现实批判主义流派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文学艺术的出现。以上六点是近代社会即将结束,现代社会即将来临的主要标志。

三、单元内容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到来

第18课

叩向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1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1课

追《根》溯园

四、单元重点

1.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进一步扩展2.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有了重大变化。3.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五、单元难点

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示。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四单元

构建文化的圣殿

课标要求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精神的进步与升华的过程。这种精神的进步与升华就集中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上,它包括科学技术、文学和艺术等。因此,人类精神的进步也可以说是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呢?从根本上说,人类的进步是在经济领域,即生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上的进步,因为没有这种物质上的发展,人类连生存也无法保证,因此也就谈不上其他任何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仅有经济领域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是不够的,人类的终极关怀从本质上说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且要在精神上,也就是在文化上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自然和他人的理解、看法和情感,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地追求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同时,人类也要不断地创造一切美好的精神产品或者是先进的文化成果来体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满足整个人类对美的追求。从历史上的发展实践来看,一切有形的、物质的成果都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只有那些可以表达人类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追求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才能永远成为人类历史宝库中的瑰宝。而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有形遗产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人们对这些文物、遗迹、遗址的保护与欣赏,只是为了从中获取巨大的文化信息,了解当时人类的审美情趣、聪明智慧、劳动技能和对生活的态度等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二、单元主线

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一单元的重点是了解人类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三、单元内容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第23课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第25课弹《命运》论《英雄》——贝多芬作品弹奏与欣赏

四、单元重点

了解人类在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所取得重要成果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五、单元难点

1.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

2.近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启示。 使用本册教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的关系。

二、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这个问题是在教学中准确贯彻课标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历史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从来是不可分的,要培养能力,就要通过历史知识来培养,而学习历史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是过去为了应试的需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削减了能力培养的内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记忆性的知识,而忽视了其中的能力培养。例如在第一课中,当我们讲到新航路开辟时,既要了解和记忆有关地理大发现的某些关键性史实,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概念,包括时间和地理方位、航海路线沿途的地理状况等,如果有可能,还要训练学生默绘某些重要的航海路线图。这样才不至于把一些知识仅仅知识化,而是变成一种理解,一种认识,一种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所学的历史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我们在课文后边设置了“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两个栏目,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历史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栏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如第三课的每课一得,我们介绍了英国的“不成文宪法”,这对学生来说,有些超过他们的理解力,但作为不考试的内容,它正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让学生自己阅读,并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图书去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在这种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整理有关信息的能力。在第14课的材料阅读栏目中,我们提供了俄国农奴制法令的部分内容,虽然其中有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读懂的,用这些资料去训练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内容属于附设性质而忽视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意义。

三、处理好常规课与活动课的关系。

学习与探究课的要旨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一种环境、气氛、思路和方法。以第四单元的“学习与探究课”——“‘弹’《命运》论《英雄》”一课为例,我们设计了四项活动目标,归纳起来就是: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探索学习和感悟历史真谛的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它们既是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命运》和《英雄》两首曲目的演奏、欣赏、评论和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同已经逝去的贝多芬进行心灵的对话,挖掘这位“乐圣”创作这两首名曲时对“英雄”的理解、期待与失望,感受他对“命运”的诠释和在“命运”面前的抗争与不屈,感受作者在创作这两首名曲时的历史氛围。这一系列的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历史的丰富内涵,掌握学习历史的多种途径,领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诸多方法。我们知道,要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对有些学校来说是有难度的,比如,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演奏这些曲目的乐器,有的学校可能找不到这些曲目的乐谱,有的学校可能没有能够演奏这些曲目的学生或教师,但我们想,这并不会影响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这一课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另行设计一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例如找到一些有关资料,由学生自己介绍两首曲目创作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和艺术特点等;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历史名曲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学习与探究课”设计的本质,根据本校实际,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手段和方法,上好这一类型的课程,为达到这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富有新意的再创造。

四、正确引导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学习者通过对历史活动的重要承载者的评判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过程。在历史人物评价过程中主要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1)要区分历史人物的活动性质,即一个人一生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种活动:一是历史活动;二是个人活动。前者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而后者是指仅对其个人生活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当然,有时这两种活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这要根据具体人物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一般说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根据其历史活动来对其进行评价。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和范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活动,而主要应限定在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活动范围内。(2)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说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肯定的评价,而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人物应当得到否定的评价。但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复杂的,历史人物的活动也是复杂的。有些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一方面在大的方向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其主观意图却是卑鄙的,使用的手段也是残酷与暴虐的。相反,有些历史人物的主观意图是高尚的,使用的手段也是符合道德的,但其结果却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对这一类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明确地向学生讲清其矛盾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好人” 与“坏人” 的判定,而是许多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矛盾体,理清这一矛盾体的过程,就是使人成熟和睿智起来的过程。(3)历史事实证明,大多数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都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使现代人对他们的评价充满着种种困难与分歧。这就要求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掌握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看其长远影响和后果,也要看其历史活动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依据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

世界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可以选择华盛顿、拿破仑、牛顿、托尔斯泰等历史人物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这四个历史人物中,两位是政治人物,一位是科学家,另一位是文学家。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各异,可训练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第五篇: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1500

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第13课 挑战“两极”

一、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要求,明确课本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欧盟形成的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

2、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试图能力。

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了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在政治上的要求及表现。

4、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欧洲联盟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在自主阅读教材、掌握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联盟的出现与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抗衡霸权等方面加以分析和归纳)。

2、采用对比学习法,用表格的形式将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相比较,分析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战后日本政府实行经济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国的援助;在朝鲜、越南战争中成为美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视教育事业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

2、知道发展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我们国家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顺应世界潮流。

3、理解全球化经济。

二、 教材分析

稳定、开放、联合、协作及科技进步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二战中日本和西欧诸国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

日本和西欧诸国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代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是在已掌握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美苏政治、经济发展

情况的基础上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那么对于挑战两极的“欧盟”和“日本”的形成发展过程想必会有一定的兴趣;而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异同,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的。

四、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1、要采用“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

2、 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要做注意把握,尽可能从知识层面,进行拓展 教学流程

导入语: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

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具体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局面形成、发展以及

欧盟与日本的简要情况。

第二环节——分组自学:将学生分成A(欧盟)和B(日本)两个组让他们

分别作为西欧和日本的“当权者”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分别去讨论、思考、决策,制定出能促使该地区或国家发展的政策。与此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第三环节——基础询问:通过小组互问的方式,检查、落实对本课相关知识

的记忆和概念的理解。若学生回答不尽准确,教师再作补充。

第四环节——组际交流:各组选出1-2名代表,宣布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和

地区研究制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及其理由。

教师小结以明确答案:(多媒体展示)

关于欧盟:

规模:1951年6个国家──2004年的25个

名称:欧共体──欧盟

性质:经济联盟──经济政治联盟──经济政治军事联盟

小结:目前欧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区,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GDP达到10 万亿欧元。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预计2007年建成12支精锐的作战群。欧盟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关于日本:

日本资源固然贫乏,但走的是高科技的发展道路;当然,这与他们长期注重

教育是分不开的,还别忘了日本民族是勤奋的;美国在战后的帮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经济强大后的日本将提高军事和政治地位作为其外交中心,2003年9月,日

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2004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于是,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听到了一个强者的声音,日本成为影响当今世界

的又“一极”力量。

第五环节——中心探究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观点结论:

集中讨论和交流: ①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② 它们的发展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③ 它们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

先是自由发言,在学生自由发言中,凡是观点明确者,每一条教师都进行副

板书,然后用课件展示要点,以帮助学生归纳成完整的知识。若副板书的观点与课件展示的内容一致,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观点结论。

启示:

1、注重以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2、加强区域的团结合作。

3、我国对内要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要加强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对话。

五、 评价操作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全面关注每个个体和群体,对于个人和小组的表现

给予记载,以备课后评价。

六、 教学反思

1、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历史教师尤为如此。只要你张开一双慧眼,你会发现许多生动而富有说服力的课程资源就在你身旁。历史教材中的每一张图,每一幅画你是否充分挖掘;历史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每一个学生的神情你是关注;历史资料中的史料和史实你是否注意应用挖掘。这些问题不仅能影响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更能有力而且非常实在地推动我们历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

2、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自身的教学主导资源,历史教师尤其不能默守陈规。通过充分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寻觅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一定能够惊异地发现学生其实有着我们教师无法可比的发现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学生这些能力的开发和挖掘不也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吗?但这种能力得以开发的前提一方面要看教师“导”的如何?另一方面是看教师“备”的如何?这无不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3、教师必须正视教学对象,善于挖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教学主体资源。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过程为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体验历史的过程。因而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学生间的探究、交互、讨论、争辩无疑应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的目标。

大连市第五十七中学

李迎军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学历

史教案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上一篇: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下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卫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