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和coo两个词的区别

2023-06-21

第一篇:ceo和coo两个词的区别

CEO、COO、CFO、CTO、CIO等CXO的含义和区别[模版]

CEO、COO、CFO、CTO、CIO等CXO的含义和区别

首席运营官【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类似常务总经理

首席品牌官【CBO】 chief brand officer

首席文化官【CCO】 Chief Cultural Officer

开发总监【CDO】 chief Development officer

执行总裁、首席执行官【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类似总经理、总裁, 是企业的法人代表。

首席财务官【CFO】 Chief finance officer {金融事物}

类似财务总经理

人事总监 【CHO】 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

首席信息官【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主管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首席知识官【CKO】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首席市场官【CMO】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首席谈判官【CNO】 chief Negotiation officer

首席营运官【COO】 chief Operation officer

公关总监【CPO】 chief Public relation officer

质量总监【CQO】 chief Quality officer

销售总监【CSO】 chief Sales officer

首席技术官【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类似总工程师

评估总监【CVO】 chief Valuation officer

首席行政官【CAO】(Chief Administrative Officer)

这里总结CAO----CZO的代表意思,大家有兴趣看看! CAO: Art 艺术总监

CBO: Business 首席商务官,商务总监

CCO: Content 内容总监

第二篇:CEO和总裁区别

CEO和总裁

这是最容易产生混淆的一对概念,有关的论述也有很多,但看来看去,晕乎的时候多,明白的时候少。CEO是英文Chief Executive Offer的简称,中文译为首席执行官,有时也称行政总裁。在早年间其实没有这样一个头衔,这是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化,业务复杂化和经营全球化而出现的一个较新的称谓,基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企业的老大,握有大部分的最终决策权力。

总裁是一个相对古老的职位,在CEO没有出现之前,企业日常事务基本是由总裁说了算,重大战略决策是董事会说了算。但当在一个公司里两者并存的时候,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简单来讲,就像在一个家庭里,所谓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如是不是该买房、添置什么样的车子、投资理财、孩子的教育问题等,这是CEO的决策范畴;而像今天该吃什么、请小时工打扫房间、家里的被子是不是该晒一晒了,则属于日常事务,是总裁的职责。如果一张名片上印着“CEO兼总裁”,那么就意味着这位老大是大事小事一把抓,精力极其充沛。在两个职位由不同的人来担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裁是要向CEO汇报的。再直观一点,CEO是总书记,总裁就相当于总理。

COO

COO 是Chief Operation Offer的简写,我认为正确的译法应该是首席运营官。有的公司把其叫做运营总监,或者把运营总监译为COO,我觉得是不准确的,毕竟从职位定位上来看,COO肯定是核心高管之一,而总监的称谓则是低一个层级了。在一个企业中,有COO则一般也会有CEO,两者之间的分工和上面提到的CEO和总裁差不多,一个负责重大决策,一个负责日常管理,所以有的大公司不设总裁,而设COO,也有COO兼任总裁的,意思也都差不多。COO一般在CEO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CEO负责。

董事长

董事长英文译为Chairman of Board。在中西方的企业实践中,董事长的职能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企业一般还都由第一代创业老板来实际掌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还处于合二为一的状态,所以不管公司中有CEO也好,还是总裁也好,企业的最终话语权大多都在董事长手中。而在西方,很多的老牌企业都经过了几代的权力交接,第一代创业者的子孙们基本上都已经淡出了实际经营,而作为企业的股东独立存在。企业的具体运营都是由职业经理人团队来打理,所以我们才会说在那样的公司中,CEO的权力是很大的。董事长更像英国女王,一个权力的象征,而不过问具体的事务。 就像在黄光裕和陈晓的交锋中,是对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争夺。陈晓的职务虽然是国美董事局主席,其角色更像是CEO,总裁是向以他为首的董事会汇报的,也因为他的股权比例很低,其职业经理人的色彩就会更浓一点。而黄光裕虽然是第一大股东,因为身在狱中,不得担任公众职务,也无法干预企业的日常运营,所以只能通过往董事会中安插自己的代言人来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其角色更像是西方现代企业意义上的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前几年退出微软的具体管理职能后,仍保留了董事长的职位,这是一个明确的退居二线的举动,从具体的分工上,他不再插手实际的运营。如果他对现有微软的发展不满,只能是通过正常的董事会程序罢免CEO,换上自己中意的人选来执行自己的意志。但因为比尔盖茨是第一代创业者,其对企业的影响力和那些经过了几代权力交接后产生的董事长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CFO、CTO以及其他C某O

CFO 是Chief Finance Offer的简称,译为首席财务官,CTO是Chief Technology Offer,俗称首席技术官,其他如CMO、CIO等,都是指在某一领域的主要负责人。CFO是财务方面的老大,直接向CEO汇报,CTO是技术方面的老大,也向CEO汇报。这些职位都是企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产物。以CFO为例,如果一家企业的业务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公司,那么按照垂直管理的原则,这些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首先要向总部的CFO负责,在有关财务领域的决策权,CFO是要高于分公司的总经理或总裁的。CFO在很多的公司中都位高权重,在CEO退位后,CFO在不少的案例中都是当然的接替者。

有些时候我们还会看到CFO兼执行副总裁,或CTO兼高级副总裁,为了不至于混淆,我们可以大致认为一个是职能属性,一个是级别属性。就像我们在明清两代,巡抚一般都授侍郎衔,总督授尚书衔,如钦赐某某江苏巡抚授户部侍郎衔,钦赐某某四川总督授兵部尚书衔等。

EVP、SVP和VP

EVP 等于Executive Vice President,执行副总裁,或常务副总裁也说得过去,SVP等于Senior Vice President,高级副总裁或资深副总裁,VP就是Vice President,副总裁。同是副总裁,其中的说道还是不少的。在小公司中,一般没有这么多所谓VP、SVP或EVP的,统称副总裁就是了,但在大公司中,人多业务多,所以层级也多。通常情况下,我们记住EVP>SVP>VP就行了,很多VP并不直接向CEO或总裁汇报,他的直属上级可以是 SVP或是EVP。也就是说,你干到了VP,还仅仅就是登堂入室,慢慢混,年头够了,功劳够了,升SVP,再努力点,升EVP,才算是政治局常委了。早年间曾经有个朋友,原本是诺基亚中国区的SVP,后来跳到爱立信中国做EVP,算是升了半格。

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

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都是董事会成员,只不过一个参与公司日常事务,一个不在公司担任管理职务,只是提提建议,表个决什么的,不算是公司的正式成员。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业界比较资深的人士可能会在几家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大致相当于是一个战略顾问的角色。执行董事有时会翻译为Managing Director,在公司规模不大时,可能就是公司的一把手。

总经理、总裁和总监

这几个概念就像抗生素一样,是经常被滥用的。一个十几个人的公司,名片上印着个总裁的职务;一个小年轻,下面总共带了2个兵,头衔也是总监,未免有点贻笑大方。头衔就像学历一样,总是那么不值钱。应该说,各种职位的名称不同,是为了方便工作,但在我们“官本位”的土壤中,谁都怕因为头衔不够显赫而引不起别人的重视,也会有公司怕头衔不够无法吸引人才,把总监啊副总啊什么的打包批发,让我们的浮躁无孔不入地变本加厉起来。 其实职位可以很简单,如果是单一公司,公司老大就是总经理,下属部门老大就是部门经理。只有规模扩大,变成了集团公司,下面有若干分公司,为了区别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的不同称谓,那么这时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称总经理,而集团主要负责人称总裁,集团职能部门首脑是总监,下属分公司的部门领导是部门经理。就像我们的政府机构,省一级的叫公安厅,老大是厅长,国家级就是公安部,首脑叫部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的部长也是满天飞,那么就一定要仔细问问到底是公安部部长,还是小卖部部长了。

第三篇:轮值CEO只是扮演COO角色(上)

2012年08月13日 09:42 来源:《董事会》2012年第6期 作者:张天兵 高明华 程建岗 周君丽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2

对于华为轮值CEO的制度,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就其领导人的更替所做的一些尝试。当然,华为的做法和成熟跨国企业的做法有些不同,但毕竟是一种探索。

我认同华为这种尝试的态度。本质上说,尽管目前华为的实践被称为轮值CEO,但从操作层面来看,这个CEO还只是扮演了一个COO(首席运营官)的角色。因为CEO有短期和长期的两种责任,长期责任是制定战略、分配资源和安排人员;短期来说就是要平衡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出日常经营决策,以达到企业平稳发展,按照计划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

华为的轮值CEO制度每半年轮值一次,从具体操作来看,半年一次轮值不可能对企业中长期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责任,我也不认为在做轮值CEO的时候能够负责任地为华为做出有关长期的投资或长期战略决策。真是如此的话,前一任做满6个月,后一任就来轮值,恐怕难以落实协调;这仅仅能展现出后备领导人在解决短期的、日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的决策能力和领导力。所以,本质上来看,他们只是扮演了轮值COO的角色——尽管称呼不同。这种情况下,任正非恐怕还是长期战略的最终决策者。

轮值CEO制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轮值时做不做事关长期的重大决策?这个问题在目前的轮值制度下显得比较尴尬:如果做重大决策的话,这种决策的意义不大,6个月之后不知道将面临怎样的改变;如果不做重大决策,又体现不出轮值CEO在业务上的预见性,在执行层面,执行者也会变得犹豫不决。可以想象,在未来一两年的实践中,这会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如果这个轮值制度时间太长,可以说轮值者都无法做出大的决策或调整,只能做出一些小的决策,执行者也将失去主动性。

尽管是CEO,但在轮值的过程中体现的是COO的职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每个人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思路,以及解决短期问题的能力,但制定长期战略、分配资源及培养领导人的综合领导能力,在6个月的轮值中是没法体现出来的。如果真是从长期来培养华为的最高领导者,更为合适的方法是把集团业务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几块,让不同的未来备选领导人负责不同的业务,并真正担当一个CEO的角色。这会比在集团层面进行名义上的CEO轮值的做法更好一些。具体说,应该给各业务单元的CEO五到八年的周期,赋予其足够的权限、资源和时间,带领自己的业务单元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展现各自的领导力。集团可以依据各业务单元在各自市场中的表现,以及各CEO在平衡短期与长期,在战略决策以及日常经营能力方面对各CEO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选择出一个集团的未来领导者。如果需要排除市场因素更充分地考察每个业务单元CEO的领导能力,也可以对业务单元的CEO进行轮换——在一个业务单元成功的CEO可以被提升到更大业务单元,也可以轮换至一个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业务单元。

企业随着规模变大,管理复杂程度会成倍上升。而将业务按照客户群体、地域,或者按照产品、技术等分成多个业务单元,并且将各项决策分拆到每个业务单元,形成M型(多业务单元)组织架构,将可以大大简化企业的管理复杂程度,提升管理效率。这是所有大型企业转型的普遍规律。而这种架构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在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中培养多个业务单元CEO,最终为集团CEO培养后续领导。

很多企业都在从管理体制方面摸索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我认为华为轮值CEO制度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有益尝试,有着它自身的现实背景。但是,与其在集团层面进行一个表面上的CEO轮值,本质上的COO轮值,还不如放权到业务单元,在业务单元层面进行一个真正的业务单元CEO负责制,为集团内部有能力的领导者创造一个展现领导力的舞台, 为集团的永续经营培养一代代的未来领导人。

轮值CEO制度是伪命题

2012年4月23日,华为总裁任正非表示,华为将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每人任期6个月。这种轮值CEO是由一个小团队组成,他们的决策是集体做出的,这样是为了规避意外风险带来的公司运作的不确定性。

初看起来,这确实是一项大胆的制度设计,成功与否,还难下定论。笔者不敢妄断该项制度能否成功,但潜在的风险不得不重视,也算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首先需要了解,CEO是做什么的,如何履行职责?

CEO,翻译成中文是“首席执行官”。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首席”;二是“执行”。前者意味着CEO要对他及其下属的行为负有首要责任;后者则意味着CEO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EO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并非意味着CEO是没有独立意志的被动的“听话者”。果真如此,则这样的CEO就不需要费尽心机选择了,也不需要一个成熟的经理人市场了,听话的人可以随手拈来。

实际上,董事会的决策主要限于审查、审批财务目标,以及公司的主要战略和发展规划,而具体的日常经营决策则完全属于CEO的权力范围,相应地,CEO必须对他的日常经营决策负责。况且,董事会是会议体,它每年的会议次数是有限的,多则差不多每月一次,少则差不多一个季度一次,在董事会闭会期间,CEO在不违背董事会战略决策的前提下,是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的。也就是说,不仅董事会讲求独立性,CEO也讲求独立性。也只有独立,CEO才能为他的行为负起责任来。

那么,轮值CEO制度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按照任正非的设计,轮值CEO是集体决策,每人任期6个月。众所周知,一项决策的制定、执行和产生效果是需要一个较长周期的,对大多数决策(即使是日常决策)来说,短短的6个月是不可能完成这个周期的,在这种情况下,谁对一项失败的决策负责?是现任CEO,还是曾经的CEO,抑或是这个集体?如果是现任CEO,他会说,这项决策不是他负责制定的,他不应承担责任,即使承担责任,也不是主要责任。如果是曾经的CEO,他会说,尽管当初这项决策是他负责制定的,但后来他卸任了,他已不能保证这项决策按照他当初的意志完整地贯彻下去,因此他也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甚至不应该承担责任。如果是集体承担责任,那对个人的影响就不会太大,就难以调动起每一个人科学决策的积极性。可见,谁对决策负责将是轮值CEO制度的一道难迈的坎。如果这道坎迈不过去,那就不仅不会降低公司运作的不确定性,相反,可能会加大公司运作的不确定性。

任正非的“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轮值制度”是否成立?其实,从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与CEO的关系看,不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轮值制度”,还是“董事会‘领导下’的CEO制度”,都是不成立的,换句话说,董事会领导CEO是伪命题。

从公司治理的本质看,董事会和CEO之间是契约关系,不是领导关系。按照美国商业圆桌会议(The Business Roundtable)对董事会职责的描述,公司的CEO要对董事会负责。一方面,董事会负责挑选、定期评估和更换CEO,决定其报酬;另一方面,董事会要为CEO提供建议与咨询。CEO对董事会负责,并非意味着董事会要领导CEO,二者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从经理人市场上选聘高能力的CEO,而高能力的CEO是有谈判能力的。具体说,董事会聘请一位高能力的CEO,就必须支付与CEO高能力相对应的高薪酬。在这里,双方体现的是讨价还价关系,而讨价还价是基于契约原则,不是基于领导原则,领导的原则是服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强调董事会对CEO是提供建议和咨询(针对的是日常经营决策),而不是领导或指挥。董事会对CEO日常经营的建议和咨询,CEO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但如果是领导关系,CEO就必须听,但这却背离了CEO的权利(尤其是自由裁量权)。在CEO权利无法保障的情况下,CEO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董事会又如何使CEO负起责任来?

总之,轮值CEO制度可以尝试。但在责任难以厘清、又强调董事会对CEO具有领导关系的情况下,轮值CEO制度需要慎行。

建设性看待每一个管理创新

华为总裁任正非选择发布2011年度财报这样一个时机,为公司一项已经实施了一年的管理制度——轮值CEO制度辩护,并呼吁员工不要对它百般挑剔。这难得一见。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场沸沸扬扬的、关于华为公司轮值CEO制度的讨论中,真正站在华为这一活生生的公司个体的自身发展和传承的角度,站在企业领头人探索企业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制度创新的观点不多,而就事论事的表层讨论、批评、质疑比较多,其中甚至还不乏一些“阴谋论”式的揣测。

第四篇:CEO、总裁、和董事长的区别

首席执行官(CEO):

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执行董事会授予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利.是公司政策执行机构的最高负责人.通常由董事长兼任.总裁:

仅次于CEO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是行政负责人,所以总是裁人.一般由CEO兼任.

总经理、首席营业官(COO):

CEO的助手,公司的第三号人物.负责公司的日常营业.不是行政,所以他不裁人.董事长:

公司董事会主席,直接领导公司里的董事会,以及附设的执行委员会、任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一些专门委员会.是公司的老大.

总经理和总裁们纷纷改称CEO,这个缩写词比它的中译版"首席执行官"更简洁,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有神圣感,于是便出现了今天CEO满天飞的局面。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骄傲的在名片上印着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尔这样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企业总裁也要求别人称他CEO,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英文缩写词的实质内涵。董事长,总裁,CEO,这三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如果权力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连权力拥有者的称谓都变成了一种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顶。

董事长的英文是Chairman(准确的说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总裁是President,首席执行

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这是众人皆知的。但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称谓的微妙差异,

经常把President译成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CEO有时候又被译成总裁,情况十分混乱。

Chairman这个职务可能是现代公司管理层最早确定的职务之一,因为它是股东利益的最高

代表,理论上讲是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

会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东大会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东联名

呼吁召集,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论上讲

Chairman也可以随时解除他们的职务;不仅如此,Chairman可以随时解除任何人的职务,

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监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为董事和

监事不是公司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许多事情的

CEO被罢免,却依然保留董事职务;即使他没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东往往也会允许他在

董事会继续呆下去。

怎样设置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职位,以及如何界定他们的职责权限,是一个在实际上和法律

上都还没有公认标准的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美国的情况来看,也并没有一个公

认的联邦标准。美国绝大多数州规定上市企业至少要有三名行政官员:总裁(President),

董事会秘书(Secretary)和财务主管(Treasure)。除此之外,企业的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章

程(Bylaw)任命任何数量的其他行政官员,包括CEO,COO职位,但并非法定必设。

换言之,企业的行政长官的职权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两位

同样具有CEO头衔的行政长官的实际权力可能相去甚远。这是因为企业的法定权力机构是

董事会,而董事长的实际权力在不同企业之间相差很大。从美国实际来看,CEO,董事长在

什么情况之下可以或不可以代表企业,有很大差异。1973年美国American Express vs.Lopez

案例中,法院判决意见指出“董事长一职在其演化过程中在不同企业出现了不同的走向。在

有的企业,董事长一职由首席执行官兼任,他可能把日常事务都交付给了一位年轻的经理,

但仍然执掌大权;在其它企业,董事长由资深、退休的首席执行官担任,但实际只起咨询参

谋作用。在另外一些企业,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则成为权力大体平等的“双首脑制度”。还有

的企业则设“CEO办公室“,由几个高级行政长官共同执行企业权力。

因此,美国法律中对企业行政首脑(不管头衔是总裁,还是首席执行官或其它职称)的“明

显权力”(Apparent authority)和“实际权力”(Actual Authority)有很详细的讨论。一般来说,

在处理企业的一般业务时,企业首长被认为可以代表企业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而对于

特别业务(Extraordinary Business),如出售企业的重大资产,收购兼并其它企业,重大捐赠,

或为其它企业担保债务等等,则不能代表企业,而需由董事会决议。

因此,从实践来看,是否需要同时设CEO,总裁,COO,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种类、

总裁更替计划的需要来定。美国企业的通常实践是CEO作为一把手,而把总裁和COO作

为培养一把手接班人的过渡性岗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同时设这三个岗位。美国

管理最好的企业,通用电气就只设CEO,而不设COO。

目前中国敢自称CEO的至少有1.2万人。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公司治理结构

改革创新时的产物。

由于市场风云变幻,决策的速度和执行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传统的“董事会

决策、经理层执行”的公司体制已经难以满足决策的需要。而且,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

的信息传递时滞和沟通障碍、决策成本的增加,已经严重影响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

反应和执行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一点,就是让经理人拥有更多自主决策的权力,让

经理人更多为自己的决策奋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CEO在某

种意义上代表着将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营层手中。

CEO与总经理,形式上都是企业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

————大多数情况下,CEO是作为董事会成员出现的,总经理则不一定是董事会成员。

从这个意义上讲,CEO代表着企业,并对企业经营负责。

由于国外没有类似的上级主管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牵制,CEO的权威比国内的总经理们更绝

对,但他们绝不会像总经理那样过多介入公司的具体事务。CEO作出总体决策后,具体执

行权力就会下放。所以有人说,CEO就像我国50%的董事长加上50%的总经理。

一般来讲,CEO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①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

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的较少;②营造一种促使员工愿意为公司服务的企业

文化;③把公司的整体形象推销出去。CAO: Art 艺术总监

CBO: Business 商务总监

CCO: Content 内容总监

CDO: Development 开发总监

CEO: Executive 首席执行官

CFO: Finance 财务总监

CGO: Gonverment 政府关系

CHO: Human resource 人事总监

CIO: Information 技术总监

CJO: Jet 把营运指标都加一个或多个零使公司市值像火箭般上升的人

CKO: Knowledge 知识总监

CLO: Labour 工会主席

CMO: Marketing 市场总监

CNO: Negotiation 首席谈判代表

COO: Operation 首席营运官

CPO: Public relation 公关总监

CQO: Quality control 质控总监

CRO: Research 研究总监

CSO: Sales 销售总监

CTO: Technology 首席技术官

CUO: User 客户总监

CVO: Valuation 评估总监

CWO: Women 妇联主席

CXO: 什么都可以管的不管部部长

CYO: Yes 什么都点头的老好人

CZO: 现在排最后,等待接班的太子全称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执行官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

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4)任免经理人员;(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在国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并运转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一些企业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原有经营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它的权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长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及其薪酬制度。CEO虽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它对重大决策却有拍板权。在国外,对CEO的约束主要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一个称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这种战略决策委员会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经营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在许多国家,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人员大部分不是企业中的人,更不是企业的出资人,而是社会上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业的知名人士。所以说,是人力资本控制了企业,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的利益仅仅表现在产权的利益回报上。 CEO的设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人力资本合理定价的思想。我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现代生产正在由围绕机器转向围绕知识进行。人力资本由此取得了对货币资本的压倒性地位。人们不难发现,年薪制、股票期权以及其他类似的激励举措只不过是市场为合理定价企业家人力资本而顺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人力资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合理价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企业之后,已经引发了企业产权制度的巨大变革。人力资本除了获得工资之外,还应该获得产权回报。企业由出资人完全拥有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CEO的出现,也标志着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立的理论也已经有了重要修正。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让许多企业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忙着策划、调整,厉兵秣马,以应对世界市场的挑战。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国出现的。也应看到,我国一些企业的CEO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实际上还是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日常负责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应该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走上前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个企业总经理的称谓改称CEO,不能仅仅只是称谓上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让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应为更重要

第五篇:CEO、CFO、CTO、COO是什么意思?

CXO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产物,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一种制度表现形式,CXO中的X是一种代称,代表公司里的一种特定职务。其中C表示首席(chief),O表示官员(officer),中间的字母表示具体的分工类别,比如行政、财务、营销等。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

可以理解为是企业领导人和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通常也是董事会成员之一,在公司有最终的执行、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在较小的企业中CEO可能同时是董事会主席和总裁,大公司中通常不会由同一人承担以免权利过大。

近期很火的余佳文就是超级课程表的CEO,因为公司规模尚不大,所以余佳文身兼多职。因表示明年将拿1个亿分员工,他被网友们称为霸道总裁。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

又称财务总监,负责公司财务相关事务,如果公司上市就应当是由首席财务官全权负责。一般认为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CFO都要进行财务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上个月Twitter首席财务官安东尼.诺托(Anthony Noto)不小心发错了推文,其中透露出Twitter公司可能会开展业务并购的消息。由此可见,投资并购的事情也是CFO的职责所在。

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官

类似总工程师,是技术方面的专家,掌握公司的核心技术,并可以带领团队开发,或者使用新技术来帮助公司达到目标。当技术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时,CTO的地位也日渐提升,成为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特别是在互联网企业里,核心技术和核心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奢侈品电商寺库招揽向江旭加盟,担任CTO。向江旭曾在美国硅谷工作长达18年,从事过智能系统、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项目。

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首席运营官

又称运营总监,是公司里负责监督管理每日活动的人员,监管公司日常运作,直接向CEO汇报,常兼任副总裁职位。COO对公司经营进行计划、建议和调度,对于职能部门进行指导及考核。此外,COO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负有组织和推动责任。

比如联想名誉董事长柳传志之女柳青,她在今年下半年就加盟滴滴打车,并任首席运营官一职。

后记:此外,常见的高管职位还有CBO(首席品牌官)、CHO(首席人事官)、CNO(首席谈判官)、CPO(首席公关)、CQO(首席质量官)等,在公司中分管不同领域,发挥各自职能。

上一篇:e英语教程3unit2课件下一篇:windowsserver安装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