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家属死亡

2022-08-09

第一篇:犯罪嫌疑人家属死亡

浅谈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一)

摘要 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意外死亡 患者家属 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对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2.1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给予心理支持不同的病案,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反应,护士应该因人而异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对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死者的直系亲属、长辈、年老体弱者,应该暂时撤离现场,稳定亲人的情绪,使其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如其分予以解答,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富有同情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生硬冷漠。

2.2 注重患者家属与亲人的心灵沟通为死者家属提供倾诉情感的时间和空间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抢救患者允许家属在场时,应尽量让他们留在亲人的身旁。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医院当患者处于抢救或临终时允许家属在场已形成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家属在盲目等待时的焦躁情绪,以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可能死亡,而家属会因一直守候在亲人身边而减少遗憾,同时家属也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对亲人的死亡结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亲人去世后的悲痛。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常以大声痛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宣泄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压抑这些行为反而会延长其悲伤。因此,医护人员不仅不宜制止,还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或以肢体语言表示同情安慰,如轻拍他们的肩部,并引导他们把心理的悲痛倾诉、发泄出来。 2.3 让家属参与对死者的临终护理 提高对死亡的认识 老病死,天灾人祸,乃是自然规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总有一部分人因为伤势过重,无论怎么样抢救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要向家属讲明病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向亲人说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使他们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护士对患者作临终护理动作要轻稳,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应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让他们共同参与对患者临终前的护理,教会他们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尽到最后的义务,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不安与自责。另外,患者死亡后,情况允许时,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与亲人呆一会,应鼓励但不强迫家属用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在一起。许多家属感到握住死者的手或轻吻死者及用语言抒发情感,可降低过度的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适应压力,应付危机,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应鼓励其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外,护士应注重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最好安慰。护士要尊重家属的习俗,如有的家属提出要亲自为亲人更衣等,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2.4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亲人的突然死亡对家属来说是悲哀的高峰。面对亲人的逝去,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易疲劳、记忆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因此,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而忽略了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要给予他们有利的心理支持,必要时要协助其回避生死离别的悲愤场面。患者死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给予死者家属安抚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帮助他们接受死亡的事实,降低其悲伤程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护士可通过随访、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但注意不要在患者去世后最初几天里进行。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2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第二篇:脑死亡算不算死亡?

--一起工伤认定纠纷凸显法律空白外来工宋青云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宋青云入院时已经脑死亡,在家属的要求下医院用呼吸机等医疗仪器帮宋青云维持了呼吸和心跳。4天后,宋青云心跳停止,院方出具了死亡证明。这样,宋青云的“死亡”时间似乎就有了两个:一个是入院后医生判断的脑死亡时间,一个是死亡证明上的临床死亡时间。这就造成了在对宋青云的情况进行工伤认定时,死者家属和工伤认定部门之间的分歧。

依照《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章第十条,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宋青云的家属认为,宋青云在送进医院不久即被判定为脑死亡,所以应当视为工伤;而社保部门则认为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上,宋青云的临床死亡时间是入院4天后,已经超出了48小时,不能认定为工伤。

事件回放:打工妹晕倒工作台上

宋青云的丈夫占先生向记者叙述了宋青云从晕倒到被医院出具死亡证明书的经过。

宋青云是去年5月24日被石碣镇合泰电子电线厂录用的,入厂时的体检结果表明,宋青云当时身体健康。今年7月14日上午,宋青云和其他工友一起,像往常一样在车间工作。宋先生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宋青云已经连续半个月每晚加班到11时,身体非常疲劳。上午10时左右,有工友发现宋青云趴倒在工作台上,一开始,大家都以为她是因为疲劳过度而睡着了。大概过了10分钟,工友发觉宋青云的情况好像不大对劲,便推了她一下,才发现她已经昏迷不醒了。上午11时左右,宋青云被送到石碣镇人民医院。占先生回忆说,医生当时的诊断结果是:脑干出血,深昏迷,呼吸骤停,瞳孔散大,各种深浅反射消失,大脑已经死亡。但是,占先生实在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在他和其他家属的坚持下,院方对宋青云采取了心肺复苏术,约20分钟后,宋开始靠呼吸机恢复心跳,但仍无自主呼吸。主治医生当即明确告诉其亲属:病人大脑已经死亡,已无生还的可能。

医生意见:入院不久便持续脑死亡

为了进一步确诊,7月16日上午11时,院方从珠海医院请来了一位姓王的专家教授进行会诊,会诊结果与院方诊断的结果一样:病人大脑已经死亡,抢救已经没有意义。

占先生对记者说,当时王教授就劝他放弃抢救:尽管病人仍有心跳和呼吸,但这完全是机械作用的结果,并非自主呼吸,一停掉相关设备,病人的心跳就会马上停止。

石碣医院内科住院部副主任医生钟孜燕向记者透露,根据宋青云送进医院时的表现,可以判断,宋入院时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据当时的病情记载:宋青云在入院时,没有自主呼吸,自进院以后一直是处于脑死亡状态。钟医生认为,宋青云自入院以后就已经脑死亡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先不管法律上的死亡标准如何,但是从医学上讲,脑死亡实际上就等于这个人已经死亡了。

7月18日深夜23时45分,宋青云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院方于19日出具的《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上注明,宋青云的死因是由于脑出血导致心跳呼吸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宋青云“入院后虽经积极抢救,患者自主呼吸无恢复,持续脑死亡,最终经抢救无效于2005年7月18日23时45分死亡”。社保部门:只能参照死亡证明的时间

宋青云死后,亲属要求厂方作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占先生认为,宋青云在晕倒之前,已经连续半个月每晚加班到11时,每天工时长达14小时以上,她的晕倒,和工作过于疲劳是有关系的。而且,当时宋青云是在工作岗位上晕倒,送到医院不久就得出了脑死亡的结论,应当算作是工伤,厂方应当按照工伤的赔偿标准给宋的家属以相应赔偿。

占先生告诉记者,厂方并没有为宋青云购买社会保险。对此,该工厂一位姓袁的厂长给记者的解释是,由于宋青云当初入厂时用的是别人的身份证,所以厂方一直没有办法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厂方愿意支付给宋青云家属3万元人民币。占先生找到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是,社保局的认定结果和占先生所期望的正好相反。东莞市社保局认为,宋青云的情况不属于工伤,理由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而医院出具的《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上,宋青云的死亡时间是7月18日,距宋青云晕倒入院的时间已经超出了48小时,所以不能认定为工伤。

对此情况,占先生认为,石碣医院出具的《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中表明,宋青云的死亡时间有两种:虽然记载有7月18日23时45分这一死亡时间。但同时有记录表明,自7月14日进院到7月18日期间,宋青云已经呈现脑死亡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青云自入住石碣医院的时候,就已经死亡了,并没有超过48小时,应当视作工伤。

占先生向记者提出了他心里的疑虑: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将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但是,他的妻子确实是在工作岗位上晕倒,并很快就脑死亡的,社保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的时候,能否从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下他们的难处呢?

东莞市社保局工伤保险科副科长周海洋解释说,对宋青云是具体什么时候死亡的,社保局也没有办法判断,只能按照国家法规,以医院出具的临床医学死亡证明作为依据来进行工伤认定。周副科长认为,死亡有多种死亡状态,有脑死亡状态,也有脏器死亡状态,也有生物学死亡状态,也有临床死亡状态,到底以哪个为标准?作为社保部门,就只能看医院出具的临床死亡证明,死亡证明上说什么时候死亡就是什么时候死亡。

争议:该照章办事,还是人性化执法?

关于宋青云的情况,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东莞分所李晓海律师认为,此案例具有典型性,暴露出了相关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的某些缺陷。

李律师认为,《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均未对“工伤”的含义作出立法解释,而只例举了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以及不认定为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情形。关于宋青云的情况是否属于工伤,李律师认为,应当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宋青云在炎热天气情况下长期长时间加班是导致突然昏迷的诱因。第二,中国法律对死亡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遵循医学的解释,当前我国卫生部的确在草拟脑死亡法,相信今后脑死亡是判断一个人死亡的标准之一,我们应当看到这一趋势。第三,在国家对死亡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发生类似争议,执法者应当人性执法,以对弱势群体有利的解释为优先。

但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在国家没有明确确定脑死亡为死亡标准之前,社保局应当按章办事,严格依照医院出具的死亡证明上的死亡时间作为工伤认定时的标准。一位政府公务人员这样说:“就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48小时之内的这个限定来讲,合理吗?也不能说合理;不合理吗,但它是法规,相关部门就得严格遵守。”

到目前为止,宋青云的丈夫占先生仍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将就此情况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将脑死亡作为死亡标准,因此有关部门在工伤认定时只能以医院临床死亡证明作为标准。

第三篇:《论死亡和濒临死亡》读书笔记

《论死亡和濒临死亡》这本书是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对病人临终前的状况和心理活动的研究基础上所著。这本书,乍一听名字大家都觉得好像是本很恐怖的书。因为一般而言,我们对于死亡都是避之不谈的,而这本书却要告诉人们一些关于死亡的事。但是,看完之后,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很值得你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把它看完的书。是的,看完这本书,我用了一个礼拜,除去上课、睡觉、吃饭和其他必要活动以外,在这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日夜兼读。其实并没有觉得自己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值得称赞的,并不是在短时间内看完一本书就是好的。我觉得自己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很认真。首先,这是态度问题。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本身的态度是有问题的。因为有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里面。但在好几处,我都是看了两遍的,因为看过一遍之后觉得自己跟什么都没看一样。这一点,可能是自己这几年书看的比较少的缘故。而且,在看外国人所著的书时,也不太习惯他们的思维方式,所以要停下来想想他们在上一段说了些什么。这样看偶尔会觉得有点烦。但,这是态度问题,一开始就没有端正好看书的态度。不过,在看到一半的时候,自己好像已经习惯了无时无刻都捧着这本书了。所以,耐着性子,还是很快的把它看完了。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死亡仍然是可怕的,令人畏惧的。即使我们以为在很多层面上已经征服了死亡恐惧,但他依然普遍存在。”

这句话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关于死亡恐惧的一个强调点。在看这本书之前,在我尚且年幼的时候,我有想过关于死亡的事。常常在入睡前或是清晨醒来时挣扎在这个问题里:“我死后会怎么样”。在很多个失眠的夜里望着天花板想着自己死后是否还会有知觉;死后这个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自己是否还能看见死后的自己?我会自己给自己答案,死亡如同深度睡眠,只是睡眠有一个期限,而死亡是恒久。是恒久不醒的睡眠。所以就像睡觉一样,不会有明晰的知觉和意识来感知周遭,就更加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而自己的身体会化作一堆白骨,继而是一抷黄土,而身体的腐烂过程在脑海里被刻意屏蔽了。相对于白骨和黄土而言,身体慢慢腐烂发臭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而这个世界将再不会有我的存在。想到这里,总是会陷入深深的恐惧里,但那个年幼的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恐惧死亡。只觉得脑海里一片茫然,心都揪在了一起,然后立马打断思考,转移注意力,最后不知什么时候在空洞的黑暗里睡去。次日清晨想起昨夜在黑暗中挣扎的自己,呵,原来是个“怕死鬼”!但,这是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不是么?但在这本书里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多年前自己对于死亡的浅思

涌现在了脑海里。不太深刻,也不透彻。但却是自己在那个年纪里对于死亡的思考。随后的几年,我总是在提醒自己“死亡并不可怕,你是个勇敢的人,不用惧怕死亡,毕竟,现在的你,还好好的活着”!也不是什么富有积极色彩的心理暗示,但却相随多年。庆幸自己是个乐观开朗的姑娘。我不否认现在的自己仍对死亡有恐惧,尤其是听到重大灾难事故的伤亡数字时。但,相较而言,比刚开始产生的恐惧要浅淡的多了。所以才耐着性子 ,把这本直面“死亡”这个禁忌话题的书看完了。但起初,我只是想知道,罗斯要怎么写这本书,这本书里,在这本书里又是怎么写关于死亡的。但,看完书之后,发现,她并不是将过多的笔墨用在如何描述死亡上。而是着重在于对那些病人或者濒危病人在医院里或者是他们自身的感受和他们面对死亡的反应和态度。通过这些感受、反应和态度,她分析了病人面对死亡时的大多数普遍的状态。并就她与她的团队从病人那里了解的来的绝症期间病人的应付机制做了一个总结。

她把这个应付机制分为五个阶段:否认与隔绝、愤怒、交涉、抑郁和接受。在描述这五个阶段之前,她先给我们分析了人们对待死亡和临终的态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日新月异并没有减少人类对死亡的恐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新的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很多人们从前无法抵御的病痛。但是,也正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专业化。“人们关注的对象有个体转移到群体,这一点在人际交往的其他领域里表现的更为显著。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在近数十年里发生的变化,就能够发现这种转变无处不在,从前,一个人敢于直面他的敌人,能够正大光明地和一个看得见的敌人进行个人接触。而如今,不论士兵还是平民都必须严阵以待、提前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它不给任何人提供公道,甚至在来临时都不为人察觉。这种毁灭可以像晴天霹雳一样从天而降,如同广岛的原子弹那般,夺取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也可能以毒气或者其他化学战的隐蔽形式,无形中侵害人体,致人死地。人们不再是由个人为自身的权利、信念、家族的安全和荣誉而战,而是变成整个国家、包括妇女儿童都卷入战争,每个人直接或间接的被牵动,丧失生存的机会。科学技术就这样促成我们对毁灭、也由此对于死亡的愈来愈变本加厉的恐惧。”科学技术在造就福音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于突然变故的恐惧。所以“如果我们无法否认死亡,就会试图去征服它。我们会加入高速公路上的飙车行列,会一边为全国节假日期间的死亡人数震惊、一边庆幸不已——“死的是别人,又不是我。我没事。”人们会抱着这种态度来面对周遭的死亡而不是虔诚的感谢自己还活着。“认为现实受苦能换来天堂回报的信念早就不复存在了。苦难失去了意义。”人们会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然而,那些冰

冷的机器,维持的仅仅是心跳,却不去考虑那样拼命维持的意义。“如果科学和技术的用途不是错误的导向增加破坏性、使生命苟延残喘而不是使之更富人性,如果与科技相伴随的是为个体的人际交往释放更多的空间,那么我们真可以说这个社会是了不起的”作者在这里谈到很多她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度思考。医学的发展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不是机械的延续人类的生命而让其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意义的苟延残喘。在她的访谈过程中,所有的病人都给她传达了将心比心的重要性。我想,作为一个社工专业知识的学习者,我们也要深刻的意识到将心比心的重要性。用专业知识来说就是所谓的“同理心”。“临终关怀”是我们专业知识中的一部分,对于它的理解要在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更加深入。也算是提前接触一下“临终关怀”。

在其后的五个阶段叙述中,她给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病人之间的谈话内容,从这些谈话中总结出了病人和濒危病人对于死亡的反应,由最初的不愿接受和极力否认到中间的愤怒,然后是内心的挣扎和上帝讨价还价以及随后的抑郁,最终不得不面对死亡的事实,接受上帝即将带他离开人世的现实。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的不是病人与死亡相持不下的折磨,而是他们对于信仰的坚持,到死都还一直坚信上帝的仁慈。有一个病人是这样说的:“以前我就像一个机器人,相信别人告诉我的东西。我被教育成那个样子。我以前并不是真正的在崇拜上帝。我一直觉得我崇拜上帝,可如果有人说我不相信上帝,我一定会觉得受到了侮辱。但现在我知道了其中的区别。”这个病人是一个修女,一个一直信奉上帝的修女,然而从前她的那些崇拜都是别人教给她的。而在病后,她从另一个病人那里更加坚定了她对上帝的信仰。还有一个病人的家属在访谈中说道:“坚信圣经里说的,上帝无所不能”。“我确实认为,如果他真的不能好转,如果他的生命真的走到了尽头,那么我坚信这一定是上帝的意愿”。在她的丈夫生命垂危的时刻她依然没有崩塌她内心对上帝的信仰,甚至没有责怪上帝要带他离开她。这种信仰的坚定在这本书中处处可见。真让我觉得震撼。我想,这也是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吧?只是,我欣赏他们对于上帝,对于信仰的执着与坚定不移。很多时候,人是需要信仰来支撑意念的。

在总结了病人对于死亡的反应机制后,她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病人们是怎样面对死亡的,而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健康的人该怎么做才是对病人最好的看护;该怎样不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路途中感到悲伤和愤怒;该怎样让他们富有尊严没有遗憾满足而平静地离开人世。对于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在日后的实践工作中提供经验与借鉴。也让我们有了一个缓

冲的心态来从容的面对我们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死亡。

在本书中,有很多富有深思的句子穿插在作者的叙述和病人的谈话间。这些句子所告诉我们的不仅仅只对于病人而言的,在我看来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很多话一针见血刺到了我的心窝里。

“在你无法给予的时候,你就更加需要别人了”、

“死亡,意味着有价值的活动的终止”、

“我想说只要我还活着,就总有生的希望”、

“接受并不意味着幸福”、

“保持尊严,直到生命的尽头”、

“或许,当我们接近生命的尽头,在奋斗过,也付出过,笑过,也悲恸过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我们起始的地方,终点亦是起点,人生的旅途就此结束。”

“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价值观去判断某件事情对某人来讲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因为坦率,因为真诚,因为 ,不逃避问题,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听到来自每一个人的声音”

······

这本书,读完了。感受,也写完了。对于死亡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向着死亡更加靠近下去。

第四篇:死亡鉴定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死 亡

定 与 早 期 死 亡 时推 断

姓名:阿力木江·胡皮丁 学号:P091712550

班级:医学院09级临床(3)班

的 鉴 间 死亡鉴定与早期死亡时间的推断

【摘要】一般情况下, 出现非正常死亡的情况都需要对死者进行死亡鉴定, 以弄清死者的死亡时间和原因。死亡鉴定目前主要是用在医疗死亡以及法律案件死亡案例中, 其意义在于对死者进行一个准确的死亡判别。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法律案件中的死亡鉴定, 常常会给公安机关带来侦查破案的线索。本文重点论述了运用法医学知识进行死亡鉴定的相关内容, 并着重强调了对死亡时间鉴定的方法。

【关键词】法医学 死亡鉴定 时间推测

尸体 死后变化

【正文】法医学知识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综合性的知识学科, 它涵盖医学、生物学、化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学科知识。法医鉴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它涉及的内容繁多,在鉴定过程中所要运用要的知识综合性很强, 种类繁多。

一、死亡鉴定

死亡鉴定目前主要是用在医疗死亡以及法律案件死亡案例中, 其意义在于对死者进行一个准确的死亡判别。 1.法医学鉴定的具体内容

(1)精神鉴定

鉴定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精神病倾向的人群, 医学上可以对患者进行病情程度诊断,法律上对罪犯进行鉴定能够为审判机关的判刑带来一定的依据(法律规定: 精神病患者犯罪可轻判或无罪)。主要方法是通过鉴定人的智力高低、辨别能力、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判定。 (2)尸体鉴定

鉴定对象是已经死亡的尸体, 一般是鉴定死者的死亡时间、原因、致死物等, 以制定出一份科学的死亡报告资料。主要方法: 体表观察、尸体解剖、中毒判别等。主要方法是利用法医病理学理论为技术指导, 按照标准的步骤进行鉴定后开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3) 毒物鉴定

鉴定对象是出现中毒迹象的人体, 弄清出毒物的种类、中毒的程度以及中毒原因。主要方法与尸体鉴定大致相同, 都需要借助于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有一点不同的是, 中毒时间的鉴定必须要借助于现代仪器进行观察分析, 才能弄清楚毒物的具体成分。 (4) 损伤鉴定

鉴定对象是因为工伤事故或者交通事故而导致损伤或者死亡的人, 鉴定事故发生的原因, 为经济赔偿或者案情审判提供依据。主要方法是依靠医学知识和交通鉴定技术, 对伤者或死者进行伤势方面的鉴定, 这往往是伤者索赔损失补偿的依据。

2.死亡鉴定的内容与步骤

死亡鉴定作为法医鉴定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除了能够弄清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外, 更重要的是在一些刑事人命案件中帮助公安机关进行侦查, 为犯罪抓捕工作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法医在进行死亡鉴定时, 必须严格按照死亡鉴定的标准步骤进行, 以保证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死亡鉴定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 因为在鉴定过程中法医必须把每个因素都考虑在内,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和详实资料才能得出最准确的死亡时间。

死亡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1)死亡原因, 根据尸体的体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后初步判定造成死亡的原因; 死亡方式, 鉴定出死者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

(2)死亡时间,推断出死者的具体时间将会有利于公安机关的案件侦查工作; 致死物, 即弄清楚是何种物体造成死者的死亡或可能造成死亡的物体; 个体识别, 这是专门用于死亡时间过长的尸体,由于尸体腐烂造成无法识别死者身份, 需要进行鉴定识别。

死亡鉴定的步骤是根据死亡鉴定的内容而定的, 鉴定的具体步骤为: 弄清死亡原因、分析致死方式、推测死亡时间、判定致死物体、辨别损伤时间。法医在进行死亡鉴定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每一个步骤的要求进行。 二,死亡时间

死亡时间( PMI) 的推断,一直以来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死亡时间又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死亡时间是指尸体未出现明显腐败现象的时期,对于法医鉴定来说更常用也更重要。较为精确的早期死亡时间的确定,对于判断案件的性质、锁定犯罪嫌疑人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经典的利用尸体现象(比如尸冷、尸斑、尸僵、超生反应等) 、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尸食性昆虫的发展规律来推断,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等方法的应用,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

1.常用的推断死亡时间的手段

(1)早期尸体现象

尸体面部和四肢温度降低, 出现尸斑, 尸体开始僵硬, 其死后经过时间为1~ 2小时; 出现片状尸斑, 尸体大部分僵硬, 死亡时间在3~ 4小时; 出现大片尸斑, 尸体全身僵硬, 但瞳孔经过药液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死亡时间在5~ 6小时; 出现尸斑按压退色, 尸体僵硬程度增加, 眼结合膜逐渐自溶, 死亡时间在12小时左右; 出现尸斑能被压退, 口腔粘膜逐渐自溶, 死亡时间在24小时左右。

利用早期尸体现象(如超生反应、尸冷、尸僵、角膜混浊等) 是法医工作实践中最常采用的传统方法。其中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利用尸冷来推断PMI。但是死后尸体直接和外部环境相接触,环境温度、尸体接触物体的导热率等均会对利用尸温推断PMI 产生影响。

(2)玻璃体液的变化

和其它检材相比,玻璃体液较少受到污染和腐败的影响,发生化学变化的速度也慢,各种成分变化相对稳定。且玻璃体液的钾、钠、氯等化学离子浓度的死后变化规律性好,适合用于死亡时间的推断。

(3)遗传物质的变化

相对于尸体的其它部位而言,DNA 存在于细胞核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很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DNA 由于组织细胞的自溶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使得利用DNA 来推断PMI 成为可能。

(4)蛋白质的变化

蛋白质是机体的重要组分,生命终止后,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降解同样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5)蝇蛆状况推测 根据蝇蛆在尸体上的生活情况进行推测,这种方法常常被应用于死亡时间较长的尸体。苍蝇转变成蛆需要经过产卵、孵化、生长等过程, 先长成蛹, 再长成蝇。蝇破壳后会在尸体上留下蛹壳, 在生长过程中蛹壳的颜色变化为黄白色、黄色、褐红色、褐色、暗褐色, 每一种颜色转换都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法医可以通过观察蝇蛆蛹壳的颜色先判定蝇蛆的生长时间, 再推测出大概的死亡时间。

(6)眼部变化推测

眼压变化: 正常眼压为14 ~ 21mmH g, 眼压为10mmH g, 死亡时间为10 分钟; 眼压为7mmHg, 死亡时间为20分钟。对于颅脑损伤的尸体, 眼压下降速度快, 眼球硬度低。角膜变化: 出现斑块状混浊, 死亡时间为3~ 10小时; 浑浊程度为半透明, 死亡时间为12~ 24小时; 浑浊程度为高度浑浊, 死亡时间为36~ 48小时。法医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鉴定时需要注意, 角膜的变化情况会受到温度高低的影响, 生理盐水数、眼底镜进行观察。

(7)食物消化推测

在采用食物消化推测方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测之前, 必须要了解尸体内的食物种类和性质。以米饭和蔬菜为例, 研究范围为胃的内部。乳糜变少, 十二指肠进入的食物量较少,死亡时间为饭后的1~ 2小时内; 所有食物均变成乳糜, 留有极少量的饭粒和蔬菜残渣, 死亡时间为饭后4小时; 食物基本或者完全排空, 仅留有极少量的蔬菜皮, 死亡时间为饭后4~ 6小时。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把死亡时间相对增长一点, 如胃内留有不易消化的食物, 这种情况的死亡时间推测需要延长。

(8)超生反应推测

肌肉的超生反应: 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发生收缩反应, 死亡时间为2小时内; 打击处肌肉收缩, 死亡时间为2小时后; 无肌肉收缩, 死亡超过5小时。死后皮下出血: 死亡时间越长,被打击的部位形成皮下出血斑的概率越低。瞳孔反应: 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出现缩瞳、散瞳, 死亡时间为4小时; 药物直接注入眼房内呈现阳性反应, 死亡时间为20小时。汗腺反应: 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作用下出现汗反应, 死亡时间为30小时内。

综上所述, 死亡鉴定是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在进行死亡鉴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类知识, 以获取更多的死亡信息。而死亡时间作为死亡鉴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需要法医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推测方法, 以保证推测时间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Saukko P and Knight B. Forensic Pathology[M].The third ed.Arnold,2004:52-80. [2] 李桢,雷普平,曾晓锋,等.法医病理鉴定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探讨[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5):185-188. [3] 托娅, 徐小龙, 黄平,等.重大疾病遗传资源收集和保存、利用中的伦理学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5,10(5):32-33. [4] 樊栓良,方杰,张平,等.医疗纠纷与尸检伦理[J].中国医学伦理,2004, 12(6):18-19. [5] 周洋,黄平,张平.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2007,2(1):28-29. [6] 孙慕义,张金钟,边林.医学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58. [7]张少华. 法医学理论知识在死亡鉴定过程中的运用[ M ]. 扬州大学医学院校报,1999. 13( 10): 22- 24. [8]王学坤. 法医鉴定的具体内容与鉴定方法[ J]. 法学周刊, 2000, 40( 20): 181- 182. [9]李宏明. 死亡鉴定的相关知识分析与研究[M]. 浙江大学学报, 2003, 22( 12). [10]李忘言. 我国法医鉴定在公安机关侦查中的重要性[ J]. 法医与鉴定, 2007, 19.

第五篇: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

1950年政务院《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

收藏人:辽宁双拥优抚工作

2011-03-06 | 阅:

转:

|

来源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

政务院1950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同年12月11日公布

第一条

本条例系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之原则制定之。

第二条

凡人民解放军及人民公安部队中一切取得军籍的人员,其家属得享受本条例规定之优待。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革命军人家属(以下简称军属),系指与军人同居之直系血亲、配偶及依靠军人生活之十六岁以下的弟妹,或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第四条

军属需凭革命军人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文件取得军属资格,如部队证明一时无法取得者,得由村人民代表会或村人民政府证明,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暂按军属优待。女革命军人的娘家或夫家何方应取得军属资格,由女军人自定,于证件上注明,未注明者依群众习惯决定之。

第五条

革命军人牺牲业已取得烈士资格者其家属称烈属,得继续享受本条例规定之优待,并在同等条件下,应尽先优待烈属。

第六条

凡烈属、军属得享受下列各项优待:

(一)在土地改革中分配土地、农具、耕畜及多余的粮食、房屋时,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另有规定者外,对贫苦烈、军属应予以适当照顾;

(二)公有土地房屋、场所、器物,在分配、出租、出借、出买时,在与群众同等条件下,烈、军属有分得、承租、借用、购买之优先;

(三)贫苦烈士、穷苦革布军人的子弟入学有享受公费及助学金待遇之优先权;

(四)公营企业、商店及合作社、机关、学佼雇用员工时,在与群众同等条件下,应尽先雇用烈、军属;

(五)合作社廉价出卖货物时,在与群众同等条件下应尽先售与烈、军属;

(六)贫苦烈、军属到公共卫生机关治疗疾病时,经区以上人民政府介绍,应酌情减免医药费;

(七)政府举办社会救济或贷粮、贷款时,在同等条件下,贫苦烈、军属有领取与借贷之优先权;

(八)尊重并提高烈、军属社会地位,予以精神的安慰,如:贺功贺喜、挂光荣匾、重要节日慰问、开会设烈、军属席等。

第七条

对烈、军属生活的照顾,以组织其参加生产建立家务为主。在农村,可尽量组织其参加各种农、副业生产,对土地较少而又缺乏劳动力者,得采用代耕或其他办法帮助其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使其土地产量不低于当地一般农民的收获量。在城市,应尽可能地帮助其谋得职业,组织其进行各种手工业或其他副业生产。

第八条

对个别生活极端困难之烈、军属,除依前两条优待外,其不能自养之人口得分别依下列规定给予实物补助:

(一)家居农村者每人每月最多不得超过食粮十五市斤;

(二)家居城市者每人每月最多不得超过二十市斤;

(三)军龄在五年以上其家属生活特别困难者,得酌情增发补助粮,但最多不得超过本条

一、二两项规定的四分之一:

(四)对无依无靠而又无生产能力之鳏、寡、孤、独的烈、军属,经村人民代表会或村人民政府证明,报请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酌情加发补助粮,以能维持相当于一般群众生活为限。

第九条

凡享受前条规定优待之烈、军属名单及粮数,须经区人民政府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地方粮开支报销、所称食粮,系以各地之主要食粮发给之。

第十条

烈、军属迁移住址时,必须持有原籍县(市)以上人民政府证明文件,新址之县(市)人民政府始得予以当地烈、军属之同等待遇。

第十一条

烈、军属除依本条例享受优待外,其权利及义务与一般人民同。

第十二条

凡革命军人逃亡或被开除军藉者,应自接到部队通知之日起,取消其家属之军属资格,并索回军属证明书停止优待。

第十三条

烈、军属因犯罪剥夺公民权利者,停止其本人应享受之优待。军属将优待权利转让他人者,当作无效。

第十四条

享受供给制和包干制之革命工作人员,其家属得按稍低于军属之原则,享受本条例所规定之各项优待。

第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犯罪嫌疑人家属死亡】相关文章:

员工死亡家属接待04-23

犯罪嫌疑人家属权利08-10

死亡时刻范文05-17

死亡生命范文05-17

《死亡诗社》04-21

家属答谢词04-16

死亡的初中作文04-10

死亡报告怎么写04-11

死亡自我评估报告04-12

上一篇:副总监理工程师职责下一篇:法治镇创建工作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