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s在航空航天的应用

2023-06-08

第一篇:sls在航空航天的应用

超塑性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新型材料课题论文

课题论文题目: 超塑性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姓 名: 刘萍

学 号: 2011509291 院系专业班级: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11机制

(二)班 联 系 电 话: 18607905649 指 导 教 师: 魏敏 填 表 日 期: 2012年12月8号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组 2012年11月26日

超塑性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摘要: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在航空航天、舰艇、化工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阐述了航空航天用钛合金盘件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性能钛合金盘件的制备工艺,包括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成形和超塑性等温锻造成形。分析了钛合金盘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航天航空用钛合金盘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钛合金;超塑性;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

1,超塑性合金的定义:

超塑性合金是指那些具有超塑性的金属材料。超塑性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具有超塑性的合金能像饴糖一样伸长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既不出现缩颈,也不会断裂。金属的超塑性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森金斯在1982年发现的,他给这种现象做如下定义:凡金属在适当的温度下(大约相当于金属熔点温度的一半)变得像软糖一样柔软,而应变速度10毫米秒时产生本身长度三倍以上的延伸率,均属于超塑性。根据金属材料的结构和变形条件(温度 、应力),可超塑性合金大致划分为微晶超塑性合金,相变超塑性合金2大类。由于钛合金在超塑状态具有异常高的塑性,极小的流动应力,极大的活性及扩散能力,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应用。

2,钛合金的结构特点:

钛合金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们不仅有良好的高温强度,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而且密度较小,因此是理想的航天和航空材料。当前世界上研究较多的钛合金有TiAl、Ti3Al等。然而,这些材料的室温塑性和韧性一般较差;加工性能较差。在其主要优点不受很大损失的前提下,改善其塑性、韧性及加工性。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添加合金元素以形成塑性较好的第二相,超塑性钛合金的实现一般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变热处理以得到等轴细晶显微组织。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钛合金可以获得很高的超塑性水平——Ti3Al合金的伸长率超过1000%;TiAl合金的伸长率达470%。发展起来的超塑成形技术,改善了钛合金难以成形的状况,因而充分发挥了钛合金的优势。超塑性钛合金正以它们优异的变形性能和材质均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品制造、仪器仪表壳罩件和一些复杂形状构件的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超塑性成形工艺:

超塑性成形工艺主要包括了气胀成形和体积成形两类。超塑性气胀成形是用气体的压力使板坯料(也有管坯料或其他形状坯料)成形为壳型件,如仪差壳、抛物面天线、球型容器、美术浮雕等。气胀成形又包括了Female和Male两种方式,分别由图1和图2表示。Female成形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其零件的先帖模和最后贴模部分具有较大的壁厚差。Male成形方式可以得到均匀壁厚的壳型件,尤其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具有优越性。

超塑性气胀成形与扩散连接的复合工艺(SPF/DB)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钛合金飞机结构件的SPF/DB成形提高了飞机的结构强度,减少了飞机重量,对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超塑性体积成形包括不同的方式(例如模锻、挤压等),主要是利用了材料在超塑性条件下流变抗力低,流动性好等特点。一般情况下,超塑性体积成形中模具与成形件处于相同的温度,因此它也属于等温成形的范畴,只是超塑性成形中对于材料,对于应变速率及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这种方法利用自由运动的辊压轮对坯料施加载荷使其变形,使整体变形变为局部变形,降低了载荷,扩大了超塑性工艺的应用范围。他们采用这样的方法成形出了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的大型盘件以及汽车轮毂等用其他工艺难于成形的零件。

4,超塑性成形及扩散联接(SPF/DB):

超塑性成形及扩散联接(SPF/DB)是航空领域多年来重点发展和应用的一种近无余量先进成形技术。通过在一次加热、加压过程中成型整体构件,不需要中间处理,能有效减轻结构重量和提高材料利用率,可为设计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本原理是:利用金属及合金的超塑性和扩散焊无界面的一体化特点,在材料超塑温度和扩散焊温度相近时,采用吹胀或模锻法在一次加热、加压过程中完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两道工序,从而制造高精度复杂的大型整体构件。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成形压力低/变形大而不破坏 (2)外形尺寸精确,无残余应力和回弹效应 (3)节省装备,缩短制造周期

(4)改善结构性能,提高结构完整性,延长机体寿命 (5)降低制造成本,减轻结构重量

从以上特点分析,SPF/DB简化了零件制造过程和装配过程,减少了零件(标准件)和工装数量,消除大量连接孔,避免了连接裂纹及疲劳问题,有利于提高结构耐久性和可靠性,尤其适合于加工复杂形状的零件,如飞机机翼、机身框架、发动机叶片等。对于钛合金,SPF/DB解决了钛合金冷成形和机加工难的缺点,促进了钛合金整体构件的使用(如图3),相对常规金属结构,夹层结构具用足够的疲劳强度、良好的塑性和断裂韧性。英国、美国是世界上开展SPF/ DB 技术研究及应用较早的国家,目前已建立了专业化生产厂,如英国TKR 公司、罗罗公司、Superform 公司和美国RTI公司等都具有很强的钛合金SPF/ DB 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另外,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日本对钛合金SPF/ DB 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具备了较强的钛合金SPF/ DB 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国外SPF/ DB 钛合金结构件在飞机上的应用广泛(见图4),如民机A300、A310/ 320的前缘缝翼收放机构外罩,减重10%,A330 、A340机翼检修口盖、驾驶舱顶盖、缝缘传动机构等采用SPF/DB结构,减重46 %,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此外,A380飞机吊舱舱门结构采用了SPF/DB工艺。国内开展钛合金SPF/DB研究已多年,已逐渐用于主承力结构,取得了一定的减重效果和经济效益,图5为某飞机TC4钛合金SPF/DB腹鳍结构,已通过了全尺寸静力试验考核,结果证明满足设计要求,成本降低16%,减重11%,但国内还未开展该技术在民机上的应用。

SPF/DB在国外已比较广泛的应用于军民用飞机,显示出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但在国内还处于应用初期,没有充分发挥这一技术的优势。针对民用飞机使用要求、主要结构特点等,要实现该技术的工程化成熟应用,需要尽快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SPF/DB结构设计技术,目前,SPF/ DB 技术多用于层板结构,这种板结构在强度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大力发展体积成形与扩散连接结合的新型SPF/ DB 构件。

(2)SPF/ DB制造控制技术,包括成形过程组织演变和变形机制,工艺过程控制与加工过程自动化,结构完整性及应力与变形控制,实现组织与性能匹配。 (3)SPF/ DB质量评估与检测技术,建立设计用性能数据库,研制低成本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制定质量控制程序和检验标准。

(4)SPF/ DB结构静力与疲劳考核验证,以适航标准为依据进行符合性验证,确保民用飞机安全可靠使用。

5,高性能钛合金盘件的研究现状:

对于航空航天用发动机压气机盘、涡轮盘等转动部件,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高温热强性,还要求在高温条件下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因此,制备高性能钛合金,要综合考虑合金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与性能及可加工性等因素。只有制备洁净度高、成分和组织均匀的铸锭,并在先进涡轮盘锻压技术和热处理工艺的配合下,才能保证钛合金盘件流线形态的完整性、盘件组织的均匀性和性能的高可靠性。目前制备高性能盘件的主要方法有超塑性等温锻造成形工艺和粉末冶金热等静压成形两种,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粉末冶金钛合金盘件在热处理时,盘件内部存在温度梯度,会产生较大的残余热应力。这些残余应力对盘件保持完整性和机加工性能的影响很大,当局部残余应力足够大时,盘件就可能开裂。而小的残余应力,也会影响盘件的加工性能,如加工变形等。因此,粉末冶金钛合金盘件的热处理工艺极为关键。对于大规格高性能钛合金盘件,由于钛合金导热率低,盘件规格较大,不同部位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容易造成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性,则主要采用等温超塑成形的方法。

超塑性等温锻造是利用钛合金在高温及低应变速率下材料具有异常好的塑性及变形抗力低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锻造方式。通常采用近卢或准卢热模锻造两种锻造方式。这种新工艺能获得尺寸精确度高、组织均匀、性能稳定、形状复杂的高精度锻件,而且可用小吨位的液压机锻造大型锻件,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减少切削加工量。等温锻造有以下特征:①在整个锻造过程中,锻模与锻件始终保持在同一加工温度;②锻造速度很慢,应变速率很小;③为防止氧化,锻模与锻件有时需置于真空或惰性气体环境中。等温锻造可通过控制加工温度、应变率、变形程度等来控制微观组织,以实现组织优化的目标。结合优化的调质热处理制度,使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满足不同零部件的应用需求“。等温锻造的薄壁钛锻件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综合性能,是用于宇航加工中最经济且简易的成形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树桓. 英国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航空制造工程, 1994 [2] 王向民等. 钛合金SPF/DB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 钛工业进展, 1998, No1 [3] 白秉哲等. 美国超塑成形技术及应用. 航天技术与民品, 1999, No1 [4] 超塑成形/扩散焊接组合工艺数值模拟初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9, Vol31, No3 [5 ] 李曙光等. 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应用现状分析. 航天制造技术, 2004,Vol6,No3 [6] 李志强等.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航空制造技术, 2004, No11 [7] 于卫新等. 材料超塑性和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技术及应用. 材料导报, 2009, Vol23,No6

第二篇: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及发展

胡军 材料08A-1 08108010205 2011年12月14

日 先进复合材料在在航空领域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材料的发展史,并且介绍了材料的分类,主要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现状。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发展。航空领域应用的新进展,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国防;先进复合材料

1.1 前言

材料是人们生活和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里程碑。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分、分子或原子机构、微观及宏观组织以及加工制造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门边缘新科学,主要一固态物理和固态化学、晶体学、热力学等位基础,结合冶金化工及各种高新科技术来探讨材料内在规律和应用。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可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工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品等,一般都不算作材料。

1.2材料可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为电子材料、宇航材料、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

实际应用中又常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质为基础,用以制造以受力为主的构件。结构材料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能力、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等,根据材料用途不同,对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现象等对外界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而制成的一类材料。如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材料的发展简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

1.4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1.4.1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它高性能纤维相比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模量。特别是在2000℃以上高温惰性环境中,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此外,其还兼具其他多种得天独厚的优良性能:低密度、高升华热、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高震动衰减性、低热膨胀系数、导电导热性、电磁屏蔽性、纺织加工性均优良等。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同样具有其它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被应用于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光辉业绩,尤为世人所瞩目。2005 年世界碳纤维的耗用量已超过2 万吨,图1 为21 世纪前十年碳纤维需求量的统计预测情况。航空航天领域的碳纤维需求情况见表1 所示,约占总消耗量的20%左右。

图 1: 世界碳纤维需求量(单位:吨) 可维的需求量有所减少,2002 年约减少20%,2003 年则减少约9 %。2003 年以后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2006 年与2001 年相比将增长约40 %,2008 年将增长约76 %,到2010 年和2001 年相比预计增长超过100%。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新进展[2]

表 1: 世界碳纤维按应用领域需求的统计和预测

1.4.2 航空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T300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在飞行器上广泛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为拉伸强度达到5.5GPa,断裂应变高出T300 碳纤维的30%的高强度中模量碳纤维T800H纤维。军品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生产武器装备的重要材料。在战斗机和直升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战机主结构、次结构件和战机特殊部位的特种功能部件。国外将碳纤维/环氧和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应用在战机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显的减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数据显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机身段,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1.5%,减少零件61.5%,减少紧固件61.3%;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减轻质量32.24%。用军机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结构重量系数来衡量,国外第四代军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已达到27~28%。未来以F-22为目标的背景机复合材料用量比例需求为35%左右,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主体材料。国外一些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已实现了结构的复合材料化。目前主要使用的是T300级和T700级小丝束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图 2: 美国F-22 军用飞机

民品

在民用领域,555座的世界最大飞机A380由于CFRP的大量使用,创造了飞行史上的奇迹。飞机25%重量的部件由复合材料制造,其中22%为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 3%为首次用于民用飞机的GLARE纤维-金属板(铝合金和玻璃纤维超混杂复合材料的层状结构)。这些部件包括:减速板、垂直和水平稳定器(用作油箱)、方向舵、升降舵、副翼、襟翼扰流板、起落架舱门、整流罩、垂尾翼盒、方向舵、升降舵、上层客舱地板梁、后密封隔框、后压力舱、后机身、水平尾翼和副翼均采用CFRP制造。继A340对碳纤维龙骨梁和复合材料后密封框――复合材料用于飞机的密封禁区发起挑战后,A380又一次对连接机翼与机身主体结构中央翼盒新的禁区发起了成功挑战[3]。仅此一项就比最先进的铝合金材料减轻重量1.5吨。由于CFRP的明显减重以及在使用中不会因疲劳或腐蚀受损。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燃油的经济性比其直接竞争机型要低13%左右,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座英里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飞机的低15%--20%,成为第一个每乘客每百公里耗油少于三升的远程客机。

图 3: 空中客车A-380 1.4.3 航天领域的新进展

火箭、导弹以高性能碳(石墨)纤维复合材料为典型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功能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构件材料,在导弹、运载火箭和卫星飞行器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水平和规模已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跨越式提升和型号研制的成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推动了航天整体技术的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和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件上,碳/碳和碳/酚醛是弹头端头和发动机喷管喉衬及耐烧蚀部件等重要防热材料,在美国侏儒、民兵、三叉戟等战略导弹上均已成熟应用,美国、日本、法国的固体发动机壳体主要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如美国三叉戟-2 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大力神一4 火箭、法国的阿里安一2 火箭改型、日本的M-5火箭等发动机壳体,其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美国赫克里斯公司生产的抗拉强度为5.3GPa 的IM-7 碳纤维,性能最高的是东丽T-800 纤维,抗拉强度5.65Gpa、杨氏模量300GPa。由于粘胶基原丝的生产由于财经及环保危机的加剧,航天级粘胶碳丝原料的来源一

[4]直是美国及西欧的军火商们深感棘手的恼头问题。五年前,法国SAFRAN 公司与美国WaterburyFiberCote Industries 公司以有充分来源的非航天级粘胶原丝新原料开发成功名为RaycarbC2TM 的新型纤维素碳布,并经受了美军方包括加工、热/结构性质及火焰冲刷试验在内的全部资格测试,在固体发动机的全部静态试验中都证明该替代品合格,2004 年十一月,该碳布/酚醛复合材料已用于阿里安娜V Flight164上成功飞行。

图 4: 法国阿里安娜V 型导弹

卫星、航天飞机及载人飞船高模量碳纤维质轻,刚性,尺寸稳定性和导热性好,因此很早就应用于人造卫星结构体、太阳能电池板和天线中。现今的人造卫星上的展开式太阳能电池板多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而太空站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上的一些关键部件也往往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主要材料。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被作航天飞机舱门、机械臂和压力容器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热瓦,十分关键,可以保证其能安全地重复飞行。一共有8 种:低温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LRSI;高温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HRSI;柔性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FRSI;高级柔性重复使用表面绝热材料AFRI;高温耐熔纤维复合材料FRIC―HRSI;增强碳/碳材料RCC;金属;二氧化硅织物。其中增强碳/碳材料RCC,最为要的,它可以使航天飞机承受大气层所经受的最高温度170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碳纤维的产量不断增大,质量逐渐提高,而生产成本稳步下降。各种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航空航天中,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在某型机上自90年代初得到应用以来,已生产了350余架次,实现了工程化的目标。通过原材料的开发、辅助材料的国产化研究、共固化工艺的优化、性能测试项目的优化和修补技术的研究,将一套完整共固化技术应用于批生产的同时,又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低成本共固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通过该材料的工程化应用,我们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1)金属-橡胶组合式芯模用于盒形结构受力部件的共固化成型,能够实现均压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2)国产化辅助材料的应用,能够满足复合材料制造使用工艺要求,降低工程化制造成本;

(3)工程化生产的随炉试样(片)性能跟踪测试项目,可以进行优化选择,以降低生产成本;

(4)工程化生产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修补技术研究,既可解决生产过程中超差品的修补问题,也是产品使用过程的有效保障,技术经济及社会效果兼得;

(5)降低热压罐成型法制造成本的其他有益研究还有待不断开发。

结语

先进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比模量高 耐高温性能好 、耐疲劳性能优越等独特优点获得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真空袋成型,热压罐成型技术的成熟发展更是极大的推动了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目前较多的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设备,存在成本过高,制件尺寸受限制,真空袋成型工艺由于具灵活简便高效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热压罐成型工艺原理研究,提出了几种降低成本及改进工艺性能的方案,先进复合材料共固化技术成型的产品,从材料开发、工艺优化、性能检测到售后服务等环节,以低成本为主导线,详细描述了一个热压罐共固化技术工程化的范例,达到了在热压罐成型方面明显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第三篇: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题目:

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学 生: 南冬冬 学 号: 201103020121 院 (系):

资源与环境 专 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 指导教师: 王秀峰

2013年6月10日

材料是人们生活和生产必须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里程碑。材料科学主要研究材料的成分、分子或原子机构、微观及宏观组织以及加工制造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门边缘新科学,主要一固态物理和固态化学、晶体学、热力学等位基础,结合冶金化工及各种高新科技术来探讨材料内在规律和应用。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按物理化学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实际应用中又常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质为基础,用以制造以受力为主的构件。结构材料也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要求,如光泽、热导率、抗辐照能力、抗氧化、抗腐蚀能力等,根据材料用途不同,对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物质的物

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现象等对外界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而制成的一类材料。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航天大多是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对材料的要求很高。经过几十年的航空航天材料研究,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炸药、碳纳米管高硬度材料、铝氧纳米管材料和新型密封材料、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新型“热塑料”材料以及原子级硅记忆材料和铝-硅合金等,并发现了纳米孔隙网材料等。而且新材料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温轧法、粉末冶金法、非晶复合技术工艺、急速凝固法、树脂膜浸渍法和等温化学气相浸渗法制造出了高强度合金材料、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抗损伤复合材料编制机等。与此同时,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上也有重大进展,形状记忆合金、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箭尾喷管应用纳米复合涂层、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盘;采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制燃料箱;采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以及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出电子器件等

复合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碳纤维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导电和导热等性能,因而使其成为一种兼具碳材料强抗拉力和纤维柔软可加工性两大特征的化工新材料,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目前,碳纤维不仅广泛应用军事工业,而且在汽车构件、风力发电叶片、核电、油田钻探、体育用品、碳纤维复合芯电缆以及建筑补强材料领域也存在巨大应用空间, 而其在航空领域的光辉业绩尤为引人注目。

碳纤维应宇航工业对耐烧蚀和轻质高强材料的迫切需求发展起来,它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是继玻璃纤维之后出现的第二代纤维增强塑料碳纤维的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它高性能纤维相比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模量。在2000℃以上高温惰性环境中,碳纤维是唯一一种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此外,它还兼具其它多种得天独厚的优良性能,更可贵的是,碳纤维与其它材料具有很高的相容性,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并且容易复合,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这就使得碳纤维成为纤维增强材料中发展最迅速、应用范围很广、适于不同领域要求的纤维材料。 研制大型飞机要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其中一项是“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技术”, 这项技术离不开碳纤维。世界碳纤维的需求在各用途领域都不断增长, 特别是急速增长的航空航天领域拉动了碳纤维全体的增长。 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结构材料。自玻璃纤维与

有机树脂复合得到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而且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钛合金、合金钢一起成为飞机机体的四大先进结构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具体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独特、卓越的性能,在航空领越特别是飞机制造业中应用广泛。统计显示,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小型商务飞机和直升飞机上的使用量已占70%~80%,在军用飞机上占30%~40%,在大型客机上占15%~50%。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具有质量轻等一系列突出的性能,在对重量、刚度、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以及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具有很大优势。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已成为生产武器装备的重要材料。AV—8B 改型“鹞”式飞机是美国军用飞机中使用复合材料最多的机种,其机翼、前机身都用了石墨环氧大型部件,全机所用碳纤维的重量约占飞机结构总重量的26%, 使整机减重9%,有效载荷比AV—8A飞机增加了一倍。数据显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机身段,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2.24%。用军机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结构重量系数来衡量, 国外第四代军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已达到27~28%。未来以F-22 为目标的背景机复合材料用量比例需求为35%左右,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主体材料。国外一些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已实现了结构的复合材料化。

直升飞机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用量更是与日俱增。武装了驻港部队并参加了2007 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俄罗斯反恐军演的直-9 型直升飞机,是我国先进的直升飞机。该机复合材料用量已占到60%左右,主要是CFRP。此外,日本生产的OH-1 “忍者” 直升飞机,机身的40%是用CFRP,桨叶等也用CFRP 制造。 在民用领域,世界最大的飞机A380 由于CFRP 的大量使用, 创造了飞行史上的奇迹。这种飞机25%重量的部件由复合材料制造, 其中22%为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由于CFRP 的明显减重以及在使用中不会因疲劳或腐蚀受损,从而大大减少了油耗和排放。燃油的经济性比其直接竞争机型要低13%左右,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座英里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飞机的低15%~20%成为第一个每乘客每百公里耗油少于三升的远程客机。

纳米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而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纳米材料这些独特的性质。可对传统材料进行改性,进而开发出更高性能的材料.开辟出新的材料生产途径.以满足传统材料所不能达到的要求.尤其是满足航天航空领域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应用纳米材料可减小航天器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和质量.并提高其可靠性。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有功能纳米材料及结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在航天器结构材料上的应用 1.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晶粒细化是提高金属材料强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利用添加纳米陶瓷来增强金属合金基材料的方法,就是把纳米陶瓷粉体均匀分散于合金中.以提高合金的成核速率.同时抑制晶粒长大.从而起到晶粒细化的作用。抑制材料使用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提高产品的强度。例如,将纳米碳化硅、纳米氮化硅、纳米氮化钛、纳米硅粉添加到金属基体(铝、铜、银、钢、铁等合金)中。可制造出质量轻、强度高、耐热性好的新型合金材料。

(1)纳米氮化钛应用于合金钢、铁纳米氮化钛具有硬度和热稳定性高、粒度小,以及分散性好的特点。在钢水冷却结晶过程中.纳米氮化钛成为晶核相.可大大增加成核数量,减小晶粒尺寸.达到细化合金晶粒的效果.使合金的综合性能大大改善。

(2)纳米碳化硅应用于银基复合材料通过向基体中加入均匀、细J.J,具有良好稳定性的颗粒.达到弥散强化合金的目的.是制备高强高导合金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纳米碳化硅对于银合金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增强相.当纳米碳化硅的质量百分含量为l%时.强化效果佳.材料的抗拉强度可达39IMPa.相对电导率为60.2% ,强度和耐磨性均有所提高。 (3)纳米碳化硅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在集成电路的引线框架 各类点焊、滚焊机的电极、触头材料,电枢、电动工具的换相器等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但铜合金的高强度和高导电性一直是一对互相矛盾的特性.一般只能在牺牲电导率和热导率的前提下改善铜的力学性能,以获得高强度。采用纳米碳化硅稳定弥散强化铜基材料是解决 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 通过向基体中加入均匀、细小,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纳米碳化硅颗粒以达到弥散强化铜合金的目的.已成为制备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

(4)纳米碳化锆应用于硬质合金纳米碳化锆是一种重要的高熔点、高强度和耐腐

蚀的高温结构材料 纳米碳化锆用于硬质合金材料中.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纳米材料用作涂层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抗剥蚀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表明,用纳米碳化硅、碳化锆、碳化钛、氮化钛、碳化硼等粉体作为金属表面的复合涂层.可获得超强耐磨性和润滑性.其耐磨性比轴承钢高100倍.摩擦系数为0.06~0.1.同时还具有高温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中应用纳米技术.可大大延长这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4.特种密封材料发动机出现故障最多的是各种密封面的失效.密封面的表面质量是决定密封性能好坏的主要因素.和用纳米材料改性密封零件基体或在密封表面覆盖一层纳米粉末极大地改善其密 性能。目前。密封橡胶所用的增强剂多为纳米级炭黑.若改用纳米氮化硅使其拉伸强度提高1 4倍.并改善其耐磨性和密封性。

将纳米金属粉添加到固体火箭推进剂中.可显著改善固体推进剂的燃烧性能。例如,在固体火箭推进剂中添加纳米级铝粉或镍粉.推进剂燃烧效率可得到较大提高、燃速显著增大。含有纳米金属铝粉的固体推进剂燃速比含有常规铝粉的固体推进剂的燃速高5 20倍。

总而言之, 材料的不断发展可以极大的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航空材料也变得多种多样,例如现在的智能材料。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要现代飞机和卫星的制造材料应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先进复合材料的独有性能使它成为制造卫星和飞机的理想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航天用符合材料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Prospect and Application of Composites in Aviation and Aerospace

Abstract

Nowadays, the material of producing planes and satellites should be light, strong and should resist high temperature, corrosion and so on. Because of the unique peculiarities, advanced composites become the ideal material of producing planes and satellite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applied research on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aero-space application in China are given. Key words composites; aviation and aerospace ;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rends

1

0 前言

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型材料则是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新材料技术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的现代工业关键技术,新材料技术一直是各国科技发展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与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一起被公认为当今社会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揽人类全局的高科技技术。复合化是新型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新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生命力的分支之一。复合材料已发展成为与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的四大材料体系之一。今天,一个国家的复合材料工业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先进复合材料是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源泉。预测到2020年,只有复合材料才具有潜力获得20-25%的性能提升。

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有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与协同,从而获得原组分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与一般材料的简单混合体有本质的区别。所谓先进复合材料是指用碳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相增强的复合材料,对于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综合性能上与铝合金相当,但比刚度比强度高于铝合金。

1 应用现状

1.1 飞机机身上的应用 1.1.1 飞机机身结构上的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用于加工主承力结构和次承力结构,其刚度和强度性能相当于或超过铝合金的复合材料。目前被大量地应用在飞机机身结构制造上和小型无人机整体结构制造上。

以典型的第四代战斗机F/A-22为例复合材料占24.2%,其中热固性复合材料占

23.8%,热塑性复合材料占0.4%左右。热固性复合材料的70%左右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简称双马)基复合材料,生产200多种复杂零件,其它主要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此外还有氰酸酯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等。主要应用部位为机翼、中机身蒙皮和隔框、尾翼等。近10年来,国内飞机上也较多的使用了复合材料。例如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研制并生产的QY8911/HT3双马来酰亚胺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已用于飞机前机身段、垂直尾翼安定面、机翼外翼、阻力板、整流壁板等构件。由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PEEK/AS4C热塑性树脂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断裂韧性、耐水性、抗老化性、阻燃性和抗疲劳性能,适合制造飞机主承力构件,可在120℃下长期工作,已用于飞机起落架舱护板前蒙皮。

1.1.2 飞机隐身上的应用

近几十年来,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正朝着“薄、轻、宽(频谱)、强(耐冲击、耐高温)”方向发展。美国最先将隐身材料用在飞机上,用隐身材料最多的是F-117和F-22飞机。F-117的隐身涂层十分复杂,有7种材料之多。

2000年,美空军对F-117的隐身材料进行更新,将原来的7种隐身材料涂层更换为1种,全部F-117将具有通用的维修程序和雷达波吸收材料,技术规程的数量减少大约50%。改进后F-117的每飞行小时维修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全部52架F-117的年维护费用从1450万美元降至690万美元。F-22 不采用全机涂覆吸波涂层的方法,但在机身内外的金属件上全部采用了铁氧体吸波涂层,它是一种有韧性的耐磨涂料,较之F-117的涂料易于喷涂且耐磨。专家预测到本世纪30代,导电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掺杂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和智能隐身等复合材料将实际用于飞机,它将使飞机的航电系统及控制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2 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1.2.1 涡轮发动机上的应用

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高温等

2

固有特性,复合材料在航空涡轮发动机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且比例越来越大,使航空涡轮发动机向“非金属发动机”或“全复合材料发动机”方向发展。

(1)树脂基复合材料

凭借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疲劳与耐腐蚀性好,阻噪能力强的优点,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冷端部件(风扇机匣、压气机叶片、进气机匣等)和发动机短舱、反推力装置等部件上得到广泛应用。

(2)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 凭借密度小(有的仅为镍基合金的1/2),比刚度和比强度高,耐温性好等优点,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钛基复合材料在压气机叶片、整体叶环、盘、轴、机匣、传动杆等部件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3)陶瓷基复合材料

目前主要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产品是以SiC或C纤维增强的SiC和SiN基复合材料。凭借密度较小(仅为高温合金的1/3~1/4),力学性能较高,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好等优点,陶瓷基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发动机高温静止部件(如喷嘴、火焰稳定器),并正在尝试应用于燃烧室火焰筒、涡轮转子叶片、涡轮导流叶片等部件上。

1.2.2 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由于火箭发动机喷管壁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刷,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因此C/C最早用作其喷管喉衬,并由二维、三向发展到四向及更多向编织。同时火箭发动机设计者多年来一直企图将具有高抗热震的Ct/SiC用于发动机喷管的扩散段,但Ct的体积分数高,易氧化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CVD、CVI技术的发展,新的抗氧化Ct/SiC及C-C/SiC必将找到其用武之地。

目前为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承载问题,美国和法国正在进行陶瓷纤维混合碳纤维而编织的多向(6向)基质、以热稳定氧化物为基体填充的陶瓷复合材料。SiC陶瓷制成的喉衬、内衬已进行多次点火试验。今天作为火箭锥体候选材料的有A12O

3、ZrO

2、ThO2等陶瓷,而作为火箭尾喷管和

燃烧室则采用高温结构材料有SiC、石墨、高温陶瓷涂层等。

1.3 卫星和宇航器上的应用

卫星结构的轻型化对卫星功能及运载火箭的要求至关重要,所以对卫星结构的质量要求很严。国际通讯卫星VA中心推力筒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铝后减质量23kg(约占30%),可使有效载荷舱增加450条电话线路,仅此一项盈利就接近卫星的发射费用。美、欧卫星结构质量不到总质量的10%,其原因就是广泛使用了复合材料。目前卫星的微波通讯系统、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基板、框架)各种支撑结构件等已基本上做到复合材料化。我国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及“神舟”系列飞船上均采用了碳/环氧复合材料做主承力构件,大大减轻了整星的质量,降低了发射成本。

2 未来展望

2.1 原材料技术

复合材料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原材料技术,主要包括基体和增强体,而其中增强纤维技术尤为重要。高模量和高强度的纤维既能为基体分担大部分外加应力,又可阻碍裂纹的扩展,并且当局部纤维发生断裂时以“拔出功”的形式消耗部分能量,起到提高断裂能并克服脆性的效。目前关于碳纤维的研究主要是提高模量和强度,降低生产成本。使用的纤维先驱体仍然主要是PAN(聚丙烯腈)和沥青纤维,二者所用物质的量比约为6:1。一般来说PAN基碳纤维具有高强度,而沥青基碳纤维具有高模量。但通过控制微观结构缺陷、结晶取向、杂质和改善工艺条件,利用PAN或沥青纤维均可获得高强高模纤维。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要稳定生产模量大于700GPa和强度大于5.5GPa的高模高强碳纤维仍然是非常困难的。碳纤维的压缩强度较低,离子注入技术可改善碳纤维的压缩强度,但这种工艺成本很高。

2.2 低成本技术

目前,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而高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瓶颈。提高复合材料的性价比,除了在原材

3

料、装配与维护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进外,更重要的是降低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

低成本制备技术也是低成本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自动铺带技术和自动纤维丝束铺放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大尺寸和复杂构件的制造,减少了拼装零件的数目,节约了制造和装配成本,充分利用了材料,极大地降低了材料的废品率和制造工时。

改进的纤维缠绕和多维编织技术、树脂传递模塑(RTM)和树脂膜熔浸(RFI)工艺及其衍生工艺、新型非热压罐固化工艺以及工艺模拟和智能化技术等也是新兴的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技术。目前研究最多最有发展前景的是电子束固化工艺,该工艺的优点是固化温度低、耗能低、模具材质要求不高;固化过程时间短、效率高、环境污染小,并可与RTM、拉挤、缠绕等自动化工艺相结合。

2.3 新型复合材料 2.3.1 超轻材料与结构

格栅增强结构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麦道公司首先提出,其基本构想是:整个结构由铝合金加强肋与蒙皮组成,加强肋呈正多边形网格分布,整个结构表现出各向同性。这种结构形式刚刚出现,就以较高的可设计性、优越的潜在性能备受关注。

2.3.2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纳米片层增强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碳纳米管增强复合材料等。纳米复合材料已经成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常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3 多功能复合材料

随着新一代航空航天器向高超声速方向的发展,苛刻的超高温服役环境对材料及

结构的承载与防热提出了严峻考验,碳/碳(C/C)复合材料是适应这种需求的重要候选材料。C/C复合材料从碳纤维增强相结构可分为碳毡C/C和多向编织C/C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战略材料,C/C复合材料的国防专用性和强烈的军事背景使其研制和使用具有高度的机密性。碳基防热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烧蚀防热和热结构,较好地解决了轻质化、抗热震、耐侵蚀等技术难题。除了传统的C/C复合材料以外,近年来,美、俄、法等国家又开发了许多混杂其它材料的新型C/C材料以满足不同的特殊使用要求。例如:在C/C材料中混入Si3N

4、SiC、TiC、TaO、TaC等粉末,以提高C/C材料抗粒子侵蚀性能。更新的弹头鼻锥防热材料是针刺细编织物在穿刺或编织过程中加入改进性能的组分,如耐熔金属丝、耐侵蚀粒子等,这样可大大改进抗粒子侵蚀性能,达到全天候的目的。此外,四向或更多向碳基复合材料也是研制发展的方向,由于采用了交错网络结构和增加了增强方向数,不仅增加了各向同性、提高了抗侵蚀能力,也改进了耐烧蚀性。

3 结语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国家新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国防和科研技术水平,因此许多国家都把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放在科研工作的首要地位。新型航空航天器的先进性标志之一是结构先进性,而先进复合材料是实现结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技术。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先进复合材料的最大用户,却面临着我国技术贮备的严重不足以及国外技术封锁等考验。因此,要实现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原则,解决原材料问题,低成本技术问题以及材料新型开发问题。

参考文献:

[1] 苏云洪,刘秀娟,杨永志.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J].工程与试验,2008,30(4):36-38. [2] 王恩青,张斌.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发展

4

现状和未来展望[J].科技信息,2011,28(33):290. [3] 赵稼祥.东丽公司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进展[J].宇航材料工艺,2006,30(6):53-56. [4] 丁楠,夏举佩,张召述.利用磷渣和植物剩余物制备低温陶瓷木材的研究[J].化工科技,2009,17(5):22-26.

[5] 刘玲.碳/环氧复合材料性能与工艺成本平衡分析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18-20.

[6] 包建文,陈祥宝.电子束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2,15(2):69-72.

[7] 杜善义.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J].复合材料学报,2007,24(1):1-12.

[8] 张宇,王洪国,宋丽娟.微孔-中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0,18(3):60-64. [9] 陈媛媛,马波,张喜文等.含NES型分子筛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9,17(5):63-68. [10] 俞继军,马志强,姜贵庆等.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测量及烧蚀机理分析[J].宇航材料工艺,2003,33(1):36-39.

[11] 梁军,杜善义.防热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73-77.

[12] 王恒生,王志会,聂涛等.羰基化反应研究与应用[J].化工科技,2011,19(2):49-54.

[13] 何东晓.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应用综述[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6,31(6):9-11. [14] 王恒生,张国军,程艳婷等.固体推进剂中新型含能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2,20(1):76-80.

第五篇:论述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模具在加工业中有重要的地位。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在各种材料加工工业中广泛的使用着各种模具。对模具的全面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满足使用要求的公有制制品。以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的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模具影响着制品的质量。首先,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分型面、进浇口和排气槽位置以及脱模方式等对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制件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内应力大小、各向同性性、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气泡、凹痕、烧焦、银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加工过程中,模具结构对操作难以程度影响很大。在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时,应尽量减少开模、合模的过程和取制件过程中的手工劳动,为此,常采用自动开合模自动顶出机构,在全自动生产时还要保证制品能自动从模具中脱落。另外模具对制品的成本也有影响。当批量不大时,模具的费用在制件上的成本所占的比例将会很大,这时应尽可能的采用结构合理而简单的模具,以降低成本。

现代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是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模具对实现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件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全自动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产品的生产和更新都是以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的。由于制件品种和产量需求很大,对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促进模具的不断向前发展。

上世纪30年代以前,一般采用简单工具与设备,形成以手工制造 模具的生产方式,也只能制造简单模具,其制造精度与质量完全取决于工人技艺和实际经验。上世纪30~70年代后期,是模具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其主要成就与特征有:广泛采用铣削、成形磨削工艺,并实现带精密孔距的圆孔与型孔加工的精密坐标磨削工艺技术;电火花成形加工和NC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的广泛应用,为高硬材料的型件提供了关键加工技术;实现了模具型件的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随着模具标准化的发展,在生产中全面采用标准化进行设计与制造,不仅是模具工业化生产方式的重大成就和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模具生产方式的重要技术基础。

随着计算机和机床工业的进步与发展,1980年以来模具CAD/CAM、CAD/CAM/CAE已成为广泛的应用技术,它们与标准化相配合实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模具生产方式。

80 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 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 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 亿,至2000年我国模具总产值预计为260-270 亿元,其中塑料模约占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 英寸大屏幕彩电塑壳注射模具、6.5kg 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

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设计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 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 系统, 据有关方面预测,模具市场的总体趋热是平稳向上的,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具的发展速度将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随着塑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塑料模具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是正常的,因此,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塑料模具的发展将高于总量发展速度。同时,由于近年来进口模具中,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占多数,所以,从减少进口、提高国产化率角度出发,这类高档模具在市场上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大。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各种异型材挤出模具、PVC 塑料管材管接头模具成为模具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汽车轮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子午线橡胶轮胎模具,特别是活络模的发展速度也将高于总平均 水平;以塑代木,以塑代金属使塑料模具在汽车、摩托车工业中的需求量巨大;家用电器行业在“十五”期间将有较大发展,特别是电冰箱、空调器和微波炉等的零配件的塑料模需求很大;而电子及通讯产品方面,除了彩电等音像产品外,笔记本电脑和网机顶盒将有较大发展,这些都是塑料模具市场的增长点。 研究表明,模具的使用寿命与热处理、选材、结构、机械加工 工艺、滑润、设计水平等诸多因素有关。根据对大量失效模具的分析统计,在引起模具失效的各种因素中,热处理不当约占45%,选材和模具结构不合理约占25%,工艺问题约占10%,滑润和设备问题因素约占20%。因此,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材、模具结构、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和改善模具的工作条件都能够提高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1.合理选用模具材料

选用模具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生产批量、工艺方法进行选择。在批量生产中,应选用耐用的模具材料,如硬质合金,高强韧、高耐磨模具钢;小批量或新产品试制可采用锌合金、铋锡合金等模具材料;易变形、易断裂失效的通用模具,需要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热锻模要选用具有良好的韧性、强度、耐模性和抗冷热疲劳性能的材料;压铸模要采用热疲劳抗力高、高温强度大的合金钢;塑料模具则应选择易切削、组织致密、抛光性能好的材料。此外,在设计凸凹模时,选用不同硬度或不同材料的模具相搭配,模具使用寿命可提高5~6倍。

2.合理的模具结构

模具设计的原则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同心度、对中性和合理的冲裁间隙,并减少应力集中,以保证由模具生产出来零件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对模具的主要工作零件要求导向精度高、同心度和中性好及冲裁的间隙合理。 在模具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凸模应注意导向支撑和对中保护,特别是设计小孔凸模时采用自身导向结构,可延长模具寿命;对夹角、窄槽等薄弱部位,为了减少应力集中,要以圆弧过渡,圆弧半径R可取3~5 mm;对于结构复杂的凹模采用镶拼结构,也可减少应力集中;合理增大间隙,改善凸模工作部分的受力状态,使冲裁力、卸件力和推件力下降,凸、凹模刃口磨损减少。

3.模具的热处理工艺

从模具失效分析得知,45%的模具失效是由于热处理不当造成的。磨损、粘结均发生在表面,疲劳、断裂也往往从表面开始,因此对模具表面的加工质量要求非常高。但实际上由于加工痕迹的存在,热处理时表面氧化脱碳在所难免,模具的表面性能反而比基体差。采用热处理新技术是提高模具性能的有效措施。模具热处理工艺包括基体强韧化和表面强化处理:基体的强韧化在于提高基体的强度和韧度,减少断裂和变形;表面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润滑性能。

航空航天为科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很长时间内,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全部来自在地球表面进行的生产活动和科学研究。航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从空中观察自然界的条件。气球是最早进行对地观测、大气探测的空中运载工具。飞机可以在上万米的高空对地球进行大面积观测。航天揭开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人造地球卫星刚一上天就发现了地球辐射带。接着,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发现了地球磁层、 地冕、 太阳风,基本上了解了它们的结构及其相互影响,测量了太阳系大多数行星的大气参数、表面结构和化学成分;在宇宙中发现了大量的X射线,γ射线和红外天体,发现了极高能量的粒子以及可能是“黑洞”的天体。载人航天实现了人在太空的天文观测,并且送人登上了月球,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航天活动获得的有关地球空间、行星际空间、太阳系和遥远宇宙天体的极其丰富的信息,大大更新了人类对于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推动了天文学、空间物理学、高能物理学、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装有各种遥感器的航天器已经成为观测和监视地球物理环境的有效工具。卫星气象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资源勘测等新技术推动了气象学、海洋学、水文学、地质学、地理学、测绘学的发展,产生了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卫星测绘学等一系列新的学科分支。载人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条件(极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太阳辐射)的天然实验室,可借以开展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新材料、新工艺等综合研究工作。例如,在微重力条件下,可以研制和生产高纯度大单晶、超纯度金属和超导合金以及特种生物药品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在航空航天里的应用包括各种零部件的制造,由于航天器是非常高端的东西,必须用非常耐高温和轻质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来制造,这就决定了模具也要用特殊的材料来制造,一般来说,制造这种模具要用更多成本,而且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不会由一般企业制作,也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得起的,必须由国家兵器制造公司来设计制造。而且由国内模具制造行业的顶尖人才去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去成为业内顶尖人才,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一篇:什么是epc工程总承包下一篇:网络的印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