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分析

2022-10-12

第一篇: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分析

博物馆的功能与讲解员的素质

一是讲解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热爱观众的情感品质,因为只有达到这样的条件,才能让讲解员树立起观众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的为观众服务。二是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不仅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讲解员最好是文博、历史、考古、旅游、中文、播音或相关专业毕业,大专以上学历。三是应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身体健康,身高、面容符合职业要求,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利于讲解的持续进行。四是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观众交流。能通过和谐的语言将观众组织好。普通话水平应达二级甲等以上。外语讲解员或哑语、方言讲解员的语言也应达到相应的水平。此外,讲解员还应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能面对不同的观众较好的完成讲解任务。对其兴趣和爱好也要有适当要求,精通琴棋书画、能歌善舞的讲解员总是令观众耳目一新。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选拔讲

解员的基本条件。 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它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因此,如何选拔和培养讲解员,特别是培养优秀的讲解员,在博物馆、纪念馆社教事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综合了教师、播音、演讲、话剧、表演等专业的技术手段,是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综合。

讲解员处于一个特殊关键的岗位,她面对的是一个知识层次、年龄层次等不相同的特殊团体,讲解员既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同时要能有效的组织引导观众参观,此外还担负着协调处理、写作研究等义务和职责。讲解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每个社教工作者都要正确看待讲解员的地位和工作性质。

二是专业知识。

讲解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知识和语言的有机结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讲解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各方面的知识。首先 是要非常熟悉文物、博物馆基本知识,掌握本馆陈列内容及相关展品的背景知识。其次是要掌握和熟悉社会基本知识(天文地理、史料传记、宗教风俗等)和学科知识(语言学、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掌握与博物馆或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政策和当前社会动态。作为外语讲解员或哑语、方言讲解员应该要熟悉与该语言有关的基本知识,民俗风情等知识。

一是职业道德,思想品德。

讲解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率先垂范的典范。首先要培养讲解员的爱国主义意识,能明确政治方向,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自尊;其二要培养讲解员认真学习、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讲文明,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其三,要培养讲解员具有观众至上的服务理念,能积极维护观众的合法权益;其四,培养讲解员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热爱观众的情感品质,能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服务于观众。 专业技能。其一,要加强语言的训练。其发音要标准,语言要规范;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较强,达到观点鲜明,内容准确,言简意赅,系统完整的要求;更要史物结合,注意声调节奏,追求有亲和力、声情并茂的讲解效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因人施讲,会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有能力的要尽量掌握或熟悉一门外语,特别是外语讲解员、哑语和方言讲解员更应灵活的运用语言,结合实际有效的表达。此外,在运气发声、嗓音保护等方面加强培训,使讲解员具有音质优美、吐字清晰、声音宏亮的语音语貌。其二,要加强仪容仪表、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熟悉服饰的搭配,及外表的修饰,可以学习化妆的基本知识。讲解员的一颦一笑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行为举止、手势运用和讲解棒的运用要规范,适时,准确,待人接物符合礼仪的要求。此外,还要熟悉不同的民族、国家礼仪礼节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其三,熟悉和参与讲解词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讲解员对陈列内容的理解,提高文字水平。其四,可以全方位培养讲解员的综合能力,能唱、会跳的讲解员有利于促进讲解服务的持续提供,同时也利于讲解员自身的提高。

摘 要:论述了博物馆能协助观众实现提升自我的需要、博物馆的形式、发展具有特色的博物馆、全面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的接待宣传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恐龙;功能;讲解员;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专业的讲解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每一个博物馆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博物馆能协助观众实现提升自我的需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领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知识的渴望是完善精神领域的重要方面。正如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所揭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博物馆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载体,虽然它未能直接达成人们实现自我的需求,但却能协助人们实现自我,成为人们完善自我的重要场所之一。 1.1观众参观博物馆存在“生理需求”的满足。其实走进博物馆是每一个观众都不同程度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尤其是文化素养底或低龄好动的儿童的观众群体,这种满足表现为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博物馆的陈展形式要采用生光电等多种手段的表现,避免静态而予以互动形式的出现,如此才能带给观众视听触摸全方位感官的满足。这也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基础支点,纵观世界注明的博物馆,如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发过的罗浮宫、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等都是籍展品的多、奇、美,令观众留恋忘返,难以释怀。因此“生理需求”正如马斯洛所解析,它是人的最基本最低限度的需求,它也同样适用于博物馆与它的观众,试想如果一个博物馆的死气沉沉的,连观众的眼球也吸引不了,又谈何其他功能呢? 1.2观众参观博物馆有着“安全的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本身的目的不会是到博物馆需求某种安全,但当观众的参观行为发生时,其潜意识中则会产生安全的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关注博物馆的整体参观环境,是否喧闹拥挤而影响参观行为,设想如果一博物馆的参观环境如同集市般杂闹无序,观众就不能把注意力投向于展品,更谈不上与展品的对话了,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展品展项的对话是否安全可靠,特别是动手参与的展项。于此,博物馆工作者应在博物馆整体环境的设置时充分考虑观众的流量等因素,为观众提供一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集体每一项展品展项的布置也要遵循安全的原则。只有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安全需求”可以说是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1.3观众参观博物馆时有着“社交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时,希望从中获得与人交往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快乐。博物馆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公共场所,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重要平台。博物馆中最具“社交需求”的观众主要有两个群体,即年幼的和年长的。现在多数小孩为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而博物馆特别是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无形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环境。博物馆的教育人员有责任站在教育的高度协助孩子们达成交往的需求,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博物馆中特有的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教育策略来完成。 2 博物馆的形式

在实践中,总会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

2.1编写博物馆的历史与简介,出版一些介绍博物馆展品和藏品的书籍。这些资料不但能知道观众参观,还能帮助关注讴歌更深刻理解展览目的与内涵,使得观众对博物馆文化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2.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覆盖面较广泛的媒体。增加对博物馆的介绍,吸引观众注意,提高社会知名度,这样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3制作具有博物馆特点的工艺品、纪念币和画册等。这些物品一方面可以直接出售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直接达到了宣传效果。

2.4与学校、部队及其工作单位、工艺团体组成联合的教育基地。既有助于普及和学习文化只是又能对博物馆起到宣传作用。

2.5积极与旅游部门取得联系,使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的景点之一。这样使旅游者既深刻了解到所旅游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博物馆进行了宣传。

3 发展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公共资源,它们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博物馆就是人类文化不断进步的产物,它源于人类对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生存环境与物证的钟爱和收藏,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过程。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同时也决定了博物馆事业的特殊优势。如伊春市小兴安岭博物馆,位于伊春区水上公园西侧,总面积4500平方米。设有现代科技恐龙展厅、恐龙化石骨架展厅、历史文物和林区文化展厅,是一处以展示恐龙化石为主,集生物景观和历史文化展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展出的恐龙化石骨架七架,大多是生活在白垩纪到侏罗纪晚期恐龙留存的化石骨架,最大的一具恐龙化石骨架是出土于四川省川县的马门溪龙骨架,长22米,高9米,仅颈椎骨就有19块,尾长有4米多,十分引人注目。出土于伊春市嘉荫县龙骨山的两具平头鸭嘴龙化石骨架也陈列在这里。这些化石骨架历经千万年的风化,依然十分完整地保存着,具有极高的生物科考价值。 3.1全面加强博物馆讲解员的接待宣传工作

作为博物馆讲解员,首要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充满爱心,自觉奉献,也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掌握多种讲解服务的技能。尤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外语讲解,以扩大对宣传的力度。

现在,外语讲解已成为制约纪念馆、博物馆讲解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增多的海外观众需求用他们的母语或熟悉的语言,讲解他们不熟悉的历史与知识。虽然。有时导游可以起到翻译的作用,但由于他们对有些知识与专业不了解,翻译的结果如隔靴搔痒,使参观的外宾不明就里,缺乏特色和吸引力,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效果。因此,增加外语讲解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3.2博物馆将机缘要以馆内陈列为依托,根据不同的观众讲解。面对不同参观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些新落成的纪念馆、博物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新颖的粘连,以及滔滔不绝、神采飞扬的讲解,像磁石般地吸引着观众一个展厅接着一个展厅地向前推进。基于这个指导思想,讲解员要针对观众的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做好篇幅繁简不

一、内容深浅不同的讲解工作。 3.3以人为本,增加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性化讲解服务项目。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承担着对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残疾人等所有观众的职责。博物馆具有对社会公众教育职能,具有生动形象的教育服务形式,同时也是最具亲和力的服务场所。残疾人是享有特殊服务的群体,博物馆须做好残疾人的服务工作,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爱护,也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结束语

博物馆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一支专业的讲解队伍。随着我国国民文化水平素质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入博物馆进行学习和娱乐,这就要求讲解人员在具备深厚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运用灵活多变的讲解需求。除此以外,讲解人员还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并向观众宣传新的信息及研究成果,做好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做很高普及教育的同时使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第二篇:浅谈公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孙丽霞

(佛山市博物馆 佛山 528000)

摘要:本文从解读和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公众公共意识、进行审美教育几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公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强调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博物馆;社会历史知识;道德情感教育;公共意识;审美教育;

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95年修改后的章程中是这样定义博物馆的“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其发展服务的、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公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其中肯定和强调了教育是博物馆的目的或说责任和功能,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广泛的社会教育。其实人们对博物馆、博物馆教育的认识也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只是达官贵人们陈列自己珍稀宝贝的私人场所,到对公众开放再到今天成为全社会的公益机构,也只有到了今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才得以有发挥作用的可能。

二十世纪初,我国外有列强觊觎,国内大清统治岌岌可危,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奔走呼号,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振兴民族,挽救国家。其中康有为、张骞等先贤多次上书朝庭,希望效仿西方,建立博物馆 ,通过博物馆培育人材,实现教育救国的目的。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张骞先生创立的。所以我国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极为厚重的希望。然而在第一个博物馆创立后的几十年中,我们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得是那么艰难,先贤们的愿望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到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历史文化遗产运动的兴起,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与丰富,成为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公共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积淀在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博物馆解读和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功能 博物馆教育是教科书教育的补充,也是教科书教育的解读与延伸。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最大特点也是其最大优势就是它的“物”,博物馆的“物”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都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它所反映出的信息,告诉人们的知识是真实的、客观的。它突破了教科书的抽象性与主观性,而以直观、生动、科学的方法解读、传达社会历史信息,并印证这些信息。这些社会历史信息,尤其一些史前社会信息,如果没有通过考古发掘、采集,没有通过博物馆的科学陈列展示,我们几乎没有办法准确地告诉人们。例如“新石器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但我们将一系列的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陶制罐、豆、鬲、甑等生活用器,璧、琮、璜、环等礼器,配之以图片和文字展现在观众面前时,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欣赏、想象,自己沟勒出一幅那个时代生动的生产生活图景。在一个通史陈列中,从猿人复原雕塑或化石到“古人”、“新人”,从旧石器时代粗糙的砍砸器到新石器时代磨制精细的石器、骨器;从夏商周精美的青铜器到秦汉的铁器,从隋唐到宋元明清,越来越精美的瓷器,越来越华丽的丝织品„„观众漫步于其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目睹”了我们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了解我们的祖先不同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与规律,了解了他们所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的社会历史知识应该是难以忘怀的。一个民族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民族在人类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不断从中汲取精华,继承与传承其中优秀文化,不断创新,这个民族才能成为一个前进的民族,一个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尤其重要,它应该成为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我国博物馆先贤张骞先生创立我国第一个博物馆的目的就是来辅益他创立的通州师范的教学。曾昭燏和李济先生在《博物馆 》一书中说“向儿童讲解科学原理,一机械构造,或一地方之形势,父母师长谆谆千言,不能望其必晓,惟率之到博物馆,使其一见实物或模型,则可立时了然。如见历史陈列室,则可想见当时生活之情形。” 可见博物馆直观性、生动性、真实性的教育特点对于成长中充满好奇心的青少年的认知与学习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国博物馆发展了一百年,我们有了更丰富的展品,更先进的陈列手段,更科学的研究成果,更应该与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社会教育责任。现在许多学校把历史课、思想品德课放在了博物馆里来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博物馆在道德、情感教育上的启迪、激励作用 在博物馆中,人们不仅获得了社会历史知识,在我们的内心与文物丰富的历史内涵发生交流共鸣时,潜移默化中还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强烈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会对我们的价值观念、思想境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人们步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展厅,面对那气恢宏的一千多个兵马俑和战车时,那种内心的震撼与自豪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这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最好诠释。如果说是外国人,可能他内心的震惊和欣赏的愉悦之情会转化为对我们民族的佩服和尊敬之情,会使他更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那作为国人,这支创造了无数奇迹与文明的队伍的后人,看到自己的先人,在二千多年前就创造的这“世界第八大奇迹”,至今令人景仰。看到历史看到现今,自豪之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激励我们努力去创造我们民族今天的辉煌。

许多年过去了,我仍不能忘记在旅顺博物馆万忠墓“万人坑”内那触目惊心层层叠叠的白骨,也不能忘记周围观众的愤怒和眼泪。还有什么能比那森森白骨更能说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无能、民族的屈辱、百姓的悲惨命运;说明中国近代史是怎样一部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会激起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无比愤怒,也唤起了我们强烈的爱国情怀,强化了我们保卫国家、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信念和责任感。这是一种极具震憾力,令人永志难忘的教育形式。

我国有近一千所公共博物馆和纪念馆,它们给我们讲述的有我们民族的辉煌与骄傲,也有国家的屈辱与辛酸。每个博物馆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件文物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和教材,完成好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博物馆在全社会道德思想、情感教育中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青少年,在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诲,使他们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有高尚情操、远大理想的人,这是一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振兴中华民族的永久性的任务

三、博物馆是公共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和其发展服务,非赢利,并向公众开放的机构。这一性质决定它是一个公益性机构。长期以来,民众的公共意识和无私捐赠一直是博物馆创立、发展的物质支撑与精神后盾。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就是由阿什莫尔先生倾其收藏捐献而建立的。现在许多博物馆都是私人或社会机构捐建的。更多的博物馆则都接受过社会的捐赠。在这捐赠有背后还有重要的一幕,那么就是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尤其象我们这样一个近一百多年来惨遭列强蹂躏的文明古国这一幕上演得更是无比的辛酸与惨烈,为此许许多多的志士倾其财产,穷其全力,甚至了牺牲生命。建国初,又有许多人怀着极大的支援国家建设的热情,纷纷将自己的珍贵文物捐献给了国家。1956年至1966年著名藏家孙瀛洲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3000余件文物,其中25件是一级文物。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陆机的《平复帖》等八幅稀世书画捐给了故宫,后又将三十多幅珍贵书画捐给了吉林省博物馆。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特别在发达国家更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社会捐赠体系,充分利用了社会公共资源推进博物馆的发展。所以博物馆不仅要完成对观众观赏文物的正确引导,还要让观众了解博物馆创立发展的历程,了解许多文物守护者付出的牺牲,捐赠者高尚的品德,倡导这种无私奉献的公共精神,让观众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博物馆公益性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与提升人们的行为水准。

近年来,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地大中博物馆大部分都建立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活动可谓是对博物馆对观众对志愿者本身都有益的三赢活动。对博物馆而言,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困扰,提升了服务质量;对观众而言,能够得到更周到的服务;对志愿者而言,找到了一个增长见识、回报社会的机会。志愿者活动吸收了社会上有公益精神的人士参加到博物馆事业中来,也是一次博物馆与社会更广泛更细致的交流沟通机会,使广大公众有了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服务社会、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使博物馆的性质、内涵、博物馆的公共精神得到很好的宣传。活动本身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培养了人们无私奉献的公共意识,成为新时期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四、博物馆的审美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即运用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自身进行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使人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精神世界有新升华,成为具有高尚精神和富有实践力的人。”博物馆内所陈列的正是人类创造的既有形式美,更有历史之美,丰富内涵之美的文物。面对马家窑文化璀璨的彩陶艺术,三星堆独特而精美的青铜器,清康雍乾时期美伦美焕的瓷器,观众无不会被这些有鲜明时代特点而绚丽多姿的文物所吸引,沉浸在美的享受与愉悦之中。这种直观的、强烈的美的体验使人们从感受美,领悟美,汲取美,创造美一步步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达到一个较高的审美境界。

几年前,在一个国际时装展览会上,一位中国服装设计师的“秦俑”系列服饰获得了大奖。而设计师的灵感正来源于他参观秦俑博物馆时所体验到的雄壮厚重之美。他的成功正是一个感受美、汲取美、创造美的最好例子。可见,博物馆以其特有的形式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道路,为更多的人提高审美修养,提高美的创造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社会对社会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我们只有不断总结和探索公共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才能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充分发挥出公共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1995年修订. (2)郑广荣.李耀申 《中国博物馆事业述略》《》 (3)刘卫华.《美育,博物馆一项值得重视的功能》 (4)曾昭燏,李济.《博物馆》重庆正中书局.1943.7 (5)沈燕.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镇江高专学报.2004.1

第三篇:强化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

在我们思考着、研究着、实践着如何使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和研究成果来打造博物馆的商业品牌,如何使博物馆成为文化产业等一系列问题过程中,却又遇到很多实际操作问题:诸如观众组织的问题;门票收入能否维持博物馆的生存问题;博物馆成为文化产业后文物的保护、研究问题,等等。博物馆的经营者正在为如何维持博物馆的生存大伤脑筋,他们花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想尽办法搞活博物馆的经营开发,却较少深入研究如何使博物馆成为提升广大民众素质的社会课堂这个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博物馆的教育能普及吗?那是要有高深知识和文化素质的人才去的地方。美国虽然只有200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的文化沉积远远不如我们国家深厚,但他们却很重视博物馆的建设,仅一个纽约城就有50多间博物馆。政府还很注重引导和支持社会的无偿捐赠,而人们也很愿意把自己珍藏的艺术品拿到博物馆去展示。人们把到博物馆参观当成是时尚、必修课,人们把能进博物馆工作看成是高尚、荣耀的事,甚至于一个城市的市长退休后,都想谋个博物馆的职务当当。博物馆已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可见,博物馆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很大的。

综观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史,博物馆从来都有着很强的教育功能。比如,纽约的自然博物馆有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等方面的陈列品,充分展示人类与生物的发展和进化,成为美国中

小学生必须参观、学习的课堂。为深化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该馆还特意制作了许多化石、恐龙、禽鸟、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复制模型供观众触摸,让人们在触摸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留下很深的印象。

又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可以说汇集了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劳动智慧的结晶。古埃及的木乃伊、古希腊的女神象、中国猿人的头盖骨、古印度的经文„„无所不有。当人们在鉴赏这些世界级的珍品时,不但对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对全世界人民和文化肆意掠夺的行径。

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人们站在雄伟壮观的宫殿御堂前,看着满目的绿瓦红墙、雕檐画柱,不但可以欣赏到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鬼斧神工,还可以窥视到历代帝王至高无上的骄横权力和挥土如金的奢侈淫荡。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还具有广泛性,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延伸到社会生活实践和文化形态的不同领域,从而构成人类教育实践的必要环节,构成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内在动力。

在这里,我主要谈谈博物馆营造人文环境,提高人们素养的重要性和作用。

国民素质大致由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五个层面构成,而文化素质则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一个人的

文化素养高,他的智力相对也高,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较强,他的道德倾向、道德责任、道德气质和道德风气也较胜人一筹。一个人心志高远、气度雍容、性情淡泊,自然身体也会健康起来,这是相辅相承的。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提高民众素质的关键。而博物馆就是营造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教育功能也能在博物馆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所以,我们要多一点研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真正起到对人的启迪、熏陶、感化、提升作用。

人文教育作为与人类实践相伴而生的精神现象,能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理论思想水平和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它处理人类自身及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自觉度、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人文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开阔胸襟,启迪心灵,深化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文化背景越宽厚,思维领域越广,他的精神生活才会越充实,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才会越深刻,也才越有可能进入科学的前沿。一个中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其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对国际背景的深刻了解和思考,一个人的爱国主义也难以形成。此外,人文教育对于陶冶情操、砥砺品行,增强坚韧奋发、积极进取的意志,对于提高分辨真伪、鉴别美丑的能力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尖锐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武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

识--就象一只受着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从培养人、塑造人的任务出发,以人文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所有学生和公民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在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下开展健康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拓宽了德育的内涵。人文教育特别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博物馆展出的作品是劳动实践的产物,它具体地、生动地、历史地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们的进步思想、情感和愿望。因此,博物馆的人文教育与其他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美育教育,而博物馆具有天然的美育功能,这是由博物馆的本质和特性所决定的。从最根本的意义说,博物馆的美育功能不同于智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一般作用,他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仅仅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的整体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念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一种健康人格。它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教育,是以一种形象、直观、和谐、有趣的施教方式,从整体上体现出对其他教育行为的积极补充。

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正如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一样。艺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人

们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艺术世界,人们可以学到在其他学科领域学不到的东西。

比如,当我们欣赏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油画名作《拾穗人》,画面表现的是在收获季节里,三个农妇在刚收过的田地里弯腰拾捡散落的麦穗。虽然看不清农妇的面容,但朴素的衣着,弯腰辛苦拾捡的情景,充分表现了农民珍惜每一粒粮食的心情。此画风格平易近人,手法朴实无华,笔力稳健成熟,非常直接地表现了农民的生活。人们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既产生美感,达到审美的价值,又陶冶性情,还能体验画家单纯、朴素而又本质的艺术语言的高超本领。又比如,当我们欣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副长卷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忭河两岸“物阜民丰”的景象。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交错有致,宛如一首弱起强收的乐曲,几经起伏跌宕,层层展开,节奏鲜明。对研究宋代城市生活、工商交通、风俗服饰、建筑文化等有着历史价值。

人们通过欣赏画,从中体验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中国有古老的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这不但令炎黄子孙而且也令国外游人倾倒。我们已经注重文物的挖掘、保护、研究、展示,但如何把这些文物成为教育熏陶、美化人的心灵的产物,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要将博物馆的知识资源延伸到社会,为社会大众提供最经济、最有益的知

识性和感性场所以充实人民精神生活内涵。

纵然,博物馆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才能把广大民众引入博物馆,使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呢?我想,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宣传媒介的引导和灌输,在舆论上形成一种到艺术馆、博物馆欣赏艺术为时尚的风气,使人们逐渐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提高博物馆的环境状况,把参观和休闲结合起来,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

运用开办美术、音乐、考古、鉴赏等各种讲座、培训班形式 ,把人们引进博物馆。

开辟工艺品制作坊,让观众有机会自己动手仿制古代陶艺,进行古物新释,亲身体验制陶的乐趣。

通过学术研究会、论坛,强化民众的对艺术观赏的能力。

鼓励大专院校的学生义务参加博物馆的服务,使他们在参与博物馆的讲解导览时,不断地从中吸取新的知识,在为观众进行导览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知识面。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是帮助人们联结古今的桥梁。无论什么人,都可以从博物馆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因此,博物馆又是一所对所有求知的人敞开大门的学校。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博物馆建成社会文化艺术教育的课堂,使博物馆成为提高广大民众素质的基地。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孙丽霞

(佛山市博物馆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展览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和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入手,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功能

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它已不是一个单单的收藏、研究、陈列的科研单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一个承担了“终生教育”、“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机构,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博物馆的这一功能,是我们目前博物馆人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认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世界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博物馆学研究的重心也逐渐由“物”的收藏保护转向了“物”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博物馆开始由收藏中心向传播知识文化的教育中心转变。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直被忽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了当今博物馆的一个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信息产业的迅猛崛起,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加快,所有这些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要不断地提升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几年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需求。同时这种社会形势也要求博物馆从“曲高和寡‘中走出来,不断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融入社会飞速前进的大潮中。这样博物馆和其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的公益机构一样就必然要承担起其社会教育的职责。博物馆拥有的教育资源就是它拥有既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物”,这些“物”经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研究发掘,陈列展示,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向人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教育,培养民众的公共意识。这些方面,博物馆事业一直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发展得更为迅速。近些年来,我国的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也开展得轰轰烈烈,许多博物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了民众自我学习,文化休闲的场所。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不断创造条件,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博物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推动博物馆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提高展览水平,是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关键环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如何办好一个展览,较好地完成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首先从展览选题和内容上讲,展览的主题要与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当地的民俗、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是象以前有什么文物、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办什么样的展览,而是要贴近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展览,我们就办什么样的展览。2005年11月亚洲艺术盛会---亚洲艺术节在广东佛山市举办。佛山市博物馆结合盛会“弘扬亚洲艺术”的主题,推出了反映佛山地方民间艺术的“佛山木版年画剪纸专题展”不仅吸引了与会的各国高级文化官员和演艺人士,也吸引了当地广大群众的关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个性化的需求,展品的布置、陈列的形式、手段等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除了运用传统的文物、图片、文字说明、模型、局部场景复原等来布置展览外,许多的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都运用到了陈列展示之中,这些技术的使用能够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展品与观众的交流程度,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地方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英国的约克市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发掘了约克市铜门区一处十世纪的街区遗址后,以创造性的思维,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作了全面的复原,人们通过“时光隧道”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十世纪的街道、房屋、渔夫、商人等生产生活场景和用具,听到当时生活在这里的维京人的语言,甚至曾飞翔在这片天空中的小鸟的歌声。这种极富创造性的展示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独特而新颖思维,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国内的国外的有益的经验与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用以提升我们博物馆陈列工作的水平。

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

博物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我们不是观众的管理者,而是观众的服务员,从一个关心观众、理解观众、帮助观众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让观众看到我们的展览是多么得吸引人,也要让观众感到我们的服务是多么得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观众在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

讲解员是观众跨入博物馆首先面对的人,做好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讲解员首先要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真正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内容、目的,了解展品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要了解观众,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使用不同的讲解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讲解起来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得心应手,也才能吸引观众,启发观众,教育观众。讲解员要争取做专家型的讲解员,这已经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

新形势下,除了做好基本服务工作外,新技术手段的服务也要跟得上去。例如展厅的语音导览系统、电脑触屏查询系统、博物馆网上的咨询和意见回馈及其它网上服务、多媒体演示系统,这些现代化设施既可自助使用,又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能够为观众参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让他们能更充分享受博物馆的展览资源。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了文化休闲的潮流,其中博物馆成为了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面对这一社会需求,博物馆应该抓住机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设施,让观众不仅能在展览厅轻松自如地学习,还可以在展厅外的休闲场所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就设立了文化服务处,其宗旨就是支援博物馆展览、典藏,推广教育等业务,扩展博物馆文化影响层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气息的休闲场所,并借此争取较充裕的经济来源,协助博物馆发挥整体作用。为此相应增加了咖啡厅、茶坊、休息长廊等设施,供民众休闲放松。国内许多博物馆,尤其是新建和扩建的博物馆都十分重视文化休闲环境的建设,馆区宽敞优雅、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寄存服务、文物鉴赏服务、纪念品服务、餐饮服务配套齐全。上海博物馆、湖南博物馆还尝试在博物馆展览开放区域引进国际通行的五星服务标准,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

三、加强博物馆的宣传工作,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赢得全社会的认知

博物馆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教育资源,但是如何让社会了解博物馆,让广大民众接受博物馆的教育呢?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请观众走进来,博物馆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就是我们要主动用多种形式或手段推广宣传博物馆,推广博物馆内的种种展览、文化活动;同时博物馆的展览要紧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的热点、焦点相结合。请进来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

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文博知识普及、当地博物馆概况介绍、陈列展览的推荐,通过这些宣传活动让博物馆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让民众有了解博物馆,了解自己生活地区的历史文化的愿望,也就是接受教育的愿望。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博物馆》、《故宫》及专栏节目《国宝档案》等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大,非常受欢迎,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博物馆的教育空间,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上海博物馆就十分重视展览的宣传工作,每个专题展览他们都要做周密的宣传策划,展览信息频繁出现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吸引了观众,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也是博物馆宣传工作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不仅要结合专题展览举办相关的讲座,请知名专家的学术性讲座,还应该定期举办文博知识普及讲座,文物鉴赏讲座、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活动举办种种讲座。这种讲座应该成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中重要内容,成为百姓自觉接受社会教育的一种途径。

博物馆既是积累人类历史文明的殿堂,也是建设人类现代文明的基地。我们现代博物馆的定位就是社会公益性机构。走到社会中去,开展公益性活动是博物馆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博物馆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从对青少年,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到定期对全社会免费开放,最后全部免费开放,这是一条现代博物馆应该走的路,是最实惠、最彻底的公益行为,这样才真正能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走上街头的免费咨询,派送文博宣传资料,免费组织的收藏培训、文物鉴赏活动,出版地方考古、历史、民俗文化教育书籍,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等等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就是在架起一座座博物馆与社会,与广大民众沟通的桥梁,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做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

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我们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旺盛期,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进行的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所以博物馆向他们传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这项工作在全社会来讲,博物馆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博物馆每年都应该和当地学校联合为学生制定一套详细的参观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参观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展览。引导他们参观时,要结合孩子的好奇、好动等特点,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为他们讲解,与他们沟通;特别要注意给他们多一些参与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国已有数百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各级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它们在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可以把流动展览、文博知识讲座、文博知识竞赛、文博图书推荐活动办到学校中去,学校也可以在博物馆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博物馆真实直观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很多学校的课程都是在博物馆完成的。我国南通博物苑、镇江市博物馆都与市内的许多中、小学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也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年来,我国博物馆界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这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让全社会认识博物馆,让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资源有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天地。 参考文献:

1. 李萍 高清 《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南方文物》 2004. 1 2. 张誉腾《当代博物馆探索》 台北南天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 郑海燕 《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 《中国文物报》 2005.7.29 4. 李琴 《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博物馆印象》河南省博物院网站“文物之旅” 5.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 《东南地区博物馆新思维撮录》 《中国文物报》2005.8.18 6. 王文建 《台湾历史博物馆工作初探》

7. 加强博物馆展示宣传与社会服务调研课题组 《政府、社会、博物馆人:携手打造新时期的文化殿堂》 《中国文物报》 2005.7.29

第五篇: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山西

学习目标

能列举山西的名胜古迹。

知道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山西,有着太多令人向往的山水风光、文化遗产。中外游客都赞美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为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列举山西的众多古建筑,并简述概况

1、无论建筑年代之早,比如五台山南禅寺木结构的大殿;还是体积之高大,比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临汾鼓楼;造型之奇特,比如恒山悬空寺;规模之壮阔,比如五台山寺庙群、解州关帝庙;保存之完好,如五台山南禅寺等四大唐代建筑、平遥明代古城墙,许多都为全国之最。而且,有很多古建筑与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壁画、彩塑、碑碣融为一体

2、 “小北京”平遥古城

全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三座古城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城始建于西周,现有全国保存最好的明初县治砖石结构的古城墙、建于五代时期的古木结构建筑镇国寺大殿、以及金代建造的文庙大成殿等。另外,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清朝时,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是晋商生活的缩影。

山西小江南”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坐落在汾河西畔悬瓮山麓,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唐叔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为晋水源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祠内存有许多国内仅有的文物精品,其中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掌故。

三教共处悬空寺

位于恒山脚下的悬空寺,自古以来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至今已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构思布局妙不可言,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

应县木塔

本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角,俗称应县木塔。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整体构架全部用木建,据称木塔遭受过无数次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直安然无恙。

石窟宝库在云冈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是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圣”之一。

“中华第一村”看大寨

“农业学大寨”,这是父辈们熟悉的、上个世纪60、70年代流行的口号。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昔阳县的这个小山村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现在的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这里保留了虎头山原址,还有陈永贵故居、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纪念观景亭等多处景点。

三、课堂小结

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上一篇:八项规定个人对照检查下一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