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对nox影响

2022-09-22

第一篇:锅炉燃烧对nox影响

浅谈燃煤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韩忠明 东热电运行分场

【摘要】由于火电厂高温设备的复杂性和安全性及管理技术存在的不足,使得如何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重点分析燃煤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关键词】煤粉炉

煤质

安全运行

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占整个发电厂比例的70%左右,而这种格局应该来讲长期还不会改变,电力用煤

包括煤的形成、煤的基准及应用、煤的分类等,包括水分、灰分、挥发份这几项工业分析及C、H、S、N等元素分析。随着电力生产的发展,锅炉机组容量日益增大,就需要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电力燃煤。了解和掌握动力燃料的基本知识及其物理化学特性,切实做好火电厂燃料的采制样及化验工作,对降低发电成本,确保锅炉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煤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变化的过程,即煤化作用不断加深,泥炭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炭分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1. 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组成是用工业分析法测出的煤的不可燃成分和可燃成分,不可燃成分为水在工业上常将煤的组成划分为工业分析组成和元素分析组成两种。了解这两分(M)和灰分(A);可燃成分为挥发分(V)和固定碳(FC)。这四种成分的总量为100。水分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灰分是煤在815度下燃烧后的残留物,是煤中矿物质的转化产物。挥发份是煤在910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分离出的气态有机物质。固定碳是煤逸出挥发份后剩余的固态有机物质。

我们把工业分析组成划分为这四项,并不代表煤中的原有组成,而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加热,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化验,将煤中的原有组成加

1 以分解和转化而得到的成份。工业分析法带有规范性,所得的组成与煤的固有组成完全不同,但它给煤的工艺利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工业分析法采用了常规重量分析法,以重量百分比计量各组成,可得到可靠的百分组成。这有利于煤质计量、煤种划分、煤质评估、用途选择、商品计价等。 2. 元素分析

元素分析组成是用元素分析法测出煤中的化学元素分析组成,该组成可示出煤中某些有机元素的含量。元素分析组成包括C、H、O、N、S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加上水分和灰分,其总量为100。元素分析结果对煤质研究、工业利用、锅炉设计、环境质量评价等都是极为有用的资料。碳是煤组成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煤炭发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充足的空气下,碳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每克碳可释放出34040J 的热量;当空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其释放的热量大为降低,仅产生 9910J 的热量。一氧化碳本身也是一种可燃气体,当空气充足时,还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24130J的热量。碳元素在煤中的含量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含量逐渐增加。由表1-5可以看出,碳含量在无烟煤中的比重要高于烟煤,更高于褐煤。

氢是组成煤的另一重要元素。氢在煤中的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减少,故无烟煤中 氢含量最低,烟煤次之,褐煤最高。

.

四、各种煤的基本特征。

1.无烟煤 煤化程度最高的煤,挥发份Vdaf≤10%、含碳量高达90%,含氢量一般小于4%,氧和氮的含量也比其他类别的煤低,这种煤着火温度高,燃烧时不易着火,燃烧稳定性差,化学反应性弱,贮存时不易发生自燃。抗粉碎性能高。

2.烟煤 是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的煤,其特点是挥发分含量范围很广10-37。 烟煤中的贫煤、贫瘦煤、瘦煤、弱粘结煤、肥煤等均宜作电力用煤。特别是贫煤,其挥发分含量比无烟煤高,不结结或仅有微弱的粘结性,发热量比无烟煤高,燃烧时火焰短但耐烧。它在生产、储存、使用过程中,不像高挥发分烟煤具有易燃易爆性,是比较理想的电力用煤。特别是挥发分相对较高、中低灰分、中高发热量、低含硫量、低灰熔融温度的贫煤,最受电厂欢迎。 3. 褐煤

褐煤是经过成岩作用,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所形成的低煤化程度

2 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易风化,质较软,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及一定量的腐殖质。它作为电力用煤,具有挥发分含量高、水分大、发热量低的特点,一般供褐煤产地附近的电厂燃用。 综上所述 , 在三大类煤中 , 烟煤储量及产量均最大,特别是中、低挥发分含量的烟煤更适合作为电力用煤。

八、煤的主要特性

1、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的发热量或热值. 用Q来表示,单位KJ/KG发热量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1)高位发热量

当1kg煤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气都凝结成水时煤放出的全部热量,称为煤的高位发热量(QG)。

(2)低位发热量

当1kg煤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中部分水蒸气未凝结成水时煤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的低位发热量(用QD表示)锅炉所利用的只是低位,因为炉膛烟气温度过高烟气中的水蒸汽压力很低,一般不会凝结,水蒸汽中的气化潜热并不能释放出来的缘故。

2、挥发分:

挥发分是煤的重要特性。是煤分类的重要依据。煤失去水分后至于隔绝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分解出的气态物质,称为挥发分。这些气体大部分都是可燃的,如CO、H

2、CH

4、N2S等,只有少部分是不可燃的。

煤的挥发分在20-40%,无烟煤小于10%,挥发分的析出与温度有关也与煤的煤化程度有关。煤在170ºC-260ºC时,煤化程度越浅,挥发析出的温度越低。

3、焦结性:

当煤被加热,在水分蒸发和挥发分逸出之后,剩下的坚固程度不同的残留物(焦炭)有的松脆,有的结成不同硬度的焦块,焦炭的这种不同结焦程度的性质称为煤的焦结性。

按照焦炭的机械强度,煤的结焦性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

(1)、不焦结性煤-焦炭呈粉末状; (2)、弱焦结性煤-焦炭呈松散状;

3 (3)、强焦结性煤-焦炭坚硬成块状。

4、灰的熔融性:

煤灰的熔融性是指灰分熔点的高低。当锅炉内温度达到或高于灰分的熔点时,固态的灰分将逐渐熔成液体状态,具有粘性,与锅炉内受热面管子接触时就会粘附在受热面上造成结渣(俗称结焦)使传热恶化,影响安全经济运行。各种煤的灰熔点在1200-1400ºC之间,在软化温度大于1200ºC的煤称为易熔灰分的煤。

5、可磨性:

煤的可磨性是表明煤的机械强度大小,标志着粉碎煤的难易程度,测定煤的这个性质,引入了一个由试验测得的可磨性系数Kkm。某一种煤的可磨性系数,就是在风干状态下,将标准的煤和所磨的煤由相同粒度破碎到相同细度时消耗的电能之比,(表示为:Kkm=Ebz/Ex Ebz标煤的电耗量,Ex某种煤的电耗量)。

标准的煤是一种极难磨的无烟煤,其可磨性系数定于Kkm=1。

九、煤的分类:

1、无烟煤:是碳化程度最高,即含碳量最多,不易点燃,发热量最高,重度大,质硬块大不易破碎,呈金属光泽,灰黑和黑色,燃烧缓慢,无烟,只有很短的蓝色火焰,没有焦结性。

2、贫煤:碳化程度低于无烟煤与烟煤相近,其性质也介于无烟煤和烟煤之间,含氢量较少发热量低于烟煤,不易点燃,火焰较短色黄且无烟,储存稳定。

3、烟煤:碳化程度次于无烟煤,含碳量较高,发热量也较高,呈灰黑色,有光泽,质松易碎,一般容易点燃,火焰长、烟大、有焦结性。

4、褐煤:碳化程度较低,灰分和水分高,挥发分较高,发热量较低。成棕褐色,质松易碎,易点燃,不耐烧,火焰长,焦结性弱,吸水性强,热稳定性差,易风化自燃。

5、泥煤:碳化程度较低、含水分高、挥发分最高、灰分变动较大、呈土黄色、干后质松易碎。 煤的性质对输煤机械的影响

1、发热量变化的影响:

如锅炉负荷不变,当煤的发热量降低,则煤耗增大,输煤系统的负担

4 加重。

2、煤中灰分变化的影响:

煤的灰分大小是衡量煤质好坏的重要标志,煤的质量级别是根据煤的灰分多少制定的。对于工业煤来说,灰分总是无用成分,它给运输增加了无效负担,也增加了输煤系统的负担。煤的灰分越高,固定碳就越少,发热量也就越低。根据经验推算,煤的灰分每增加1%,其发热量减少约209-377Kj/Kg,由于灰分的比重大约是可燃质比重的两倍,输送同容积的煤量,会使输煤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输煤系统设备磨损增加。

3、煤的水分的影响:

煤中水分的增大,除增大燃煤的消耗量,增加输煤系统出力外,易引起输煤设备粘煤,煤中水分大到6%以上时,将造成落煤管等堵塞,尤其会降低筛分设备效率,不利于带式输送机的运行,严重时会中止输煤,加重设备锈蚀,冬季会使煤冻结影响输送。

4、挥发分和硫分变化的影响:

挥发分和硫分对输煤设备无明显影响,但注意高挥发分和高硫分的煤,防止自燃和爆炸。因为挥发分高的煤种燃点较低,硫的燃点也低易自燃。

5、煤的颗粒度、硬度、表面形状等对输煤机械的影响:

煤的颗粒组成、硬度、表面形状对筛碎设备、带式输送机各种连接落煤管等的正常运行都有直接的影响。当煤中大颗粒增多,机械强度大时,会使碎煤机负荷加大,带式输送机落料管受大块冲击和磨损,同样对落煤管会有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当煤中小颗粒数量较多时,要求筛子具有较高的筛分效率。此时带式输送机上煤流运行的稳定程度得到改善。同时由于小颗粒的增多使各处落煤管壁、死角粘煤,粘煤区的扩大将会产生堵塞现象。此时对落煤管道的冲击磨损现象有所减少。 十

一、煤的工艺性质

为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价值,必须了解、研究煤的工艺性质,以满足各方面对煤质的要求。煤的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粘结性和结焦性、发热量、化学反应性、热稳定性、透光率、机械强度和可选性等。 1.粘结性和结焦性:

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

5 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够结成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但粘结性好的煤不一定能单独炼出质量好的焦炭。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配煤炼焦的道理。粘结性是进行煤的工业分类的主要指标,一般用煤中有机质受热分解、软化形成的胶质体的厚度来表示,常称胶质层厚度。胶质层越厚,粘结性越好。测定粘结性和结焦性的方法很多,除胶质层测定法外,还有罗加指数法、奥亚膨胀度试验等等。粘结性受煤化程度、煤岩成分、氧化程度和矿物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煤,一般都没有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也很小。 2.发热量:

是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亦称热值,常用KJ/kg表示。它是评价煤炭质量,尤其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指标。国际市场上动力用煤以热值计价。我国自1985年6月起,改革沿用了几十年的以灰分计价为以热值计价。发热量主要与煤中的可燃元素含量和煤化程度有关。为便于比较耗煤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将实际消耗的煤量折合成发热量为2.930368Kj /kg的标准煤来进行计算。

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随着天富跨越式发展壮大,燃煤运输已经由原来的石河子周围50公里扩大到1000公里,煤种复杂,建议购进性价比高的煤,建议引进配煤掺烧技术与设备,解决此问题,配煤掺烧技术,内地大中型电厂配煤掺烧技术已非常成熟,结果表明,配煤掺烧技术能满足电厂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实现锅炉长周期安全经济运行。

2.提高锅炉运行技术水平,减少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差异。 3.提高煤检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

以上仅为我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参考文献:丁明仿《锅炉运行》

东热电运行分场

韩忠明 2014.10.27

6

第二篇:煤质变化对锅炉燃烧影响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由于煤炭行业矿难频发,国家对煤矿的整顿进一步加大力度,随着小煤矿的关停,供热公司的煤炭供应日趋紧张,煤源由原来单一的煤矿转向为多个煤矿,煤炭质量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煤种杂、煤质差,煤种质量严重偏离锅炉的设计煤种,引发了各供热车间司炉工劳动强度明显加大,锅炉及辅助设备故障显著增加,职工工作环境有所恶化,环境保护工作难度更加突出,造成锅炉燃烧运行困难,锅炉出口温度不能达标,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供热。

1 煤碳的燃烧过程:

煤从进入炉膛到燃烧完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水分蒸发阶段,当温度达到105℃左右时,水分全部被蒸发;挥发物着火阶段,煤不断吸收热量后,温度继续上升,挥发物随之析出,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挥发物开始燃烧。挥发物燃烧速度快,一般只占煤整个燃烧时间的1/10左右;焦碳燃烧阶段,煤中的挥发物着火燃烧后,余下的碳和灰组成的固体物便是焦碳。此时焦碳温度上升很快,固定碳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煤的燃烧速度和燃烬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燃烬阶段,这个阶段使灰渣中的焦碳尽量烧完,以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效率。

良好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温度。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度快,燃烧就愈快。层燃炉温度通常在1100~1300℃。

2、空气。空气冲刷碳表面的速度愈快,碳和氧接触越好,燃烧就愈快。

3、时间。要使煤在炉膛内有足够的燃烧时间。 碳燃烧时在其周围包上一层灰壳,碳燃烧形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往往透过灰壳向外四周扩散运动,其中一氧化碳遇到氧后又继续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碳粒燃烧时,灰壳外包围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层气体,空气中的氧必须穿过外壳才能与碳接触。因此,加大送风,增加空气冲刷碳粒的速度,就容易把外包层的气体带走;同时加强机械拨动,就可破坏灰壳,促使氧气与碳直接接触,加快燃烧速度。如果氧气不充足,搅动不够,煤就烧不透,造成灰渣中有许多未参与燃烧的碳核,另外还会使一部分一氧化碳在炉膛中没有燃烧就随烟气排出。

对于大块煤,必须有较长的燃烧时间,停留时间过短,燃烧不完全。因此,实际运行中,一般采取供给充足的氧气,采用炉拱和二次风来加强扰动,提高燃烧温度,炉膛容积不宜过小等措施保证煤充分燃烧。

供热公司各供热车间的锅炉基本上都是链条炉,属于层燃燃烧。 2 链条炉排的燃烧特点:

链条炉排着火条件较差,主要依靠炉膛火焰和炉拱的辐射热。煤的上面先着火,然后逐步向下燃烧,在炉排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区域,共分五个区。燃料在新燃烧区1中预热干燥,在炉排上占有相当长的区域。在区域2中燃料释放出挥发分,并着火燃烧。燃烧进行得很激烈,来自炉排下部空气中的氧气在氧化区3中迅速耗尽,燃烧产物CO2和水蒸气上升到还原区4后,立即被只热的焦碳所还原。最后在链条炉排尾部形成灰渣区5。

在燃烧准备区1和燃烬区5都不需要很多空气,而在燃烧区

2、3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空气,否则则会出现空气在中部不足,而在炉膛前后过剩的现象。为改善以上燃烧状况,常常采用以下三个措施:合理布置炉拱;采取分段送风;增加二次风。 3 链条炉排对煤种的要求:

链条炉排对煤种有一定的选择性,以挥发分15%以上,灰熔点高于1250℃以上的弱黏结、粒度适中,热值在18800~21000kJ/kg以上的烟煤最为适宜。

煤中含有灰分应控制在10%~30%。粉煤(0~6mm)应不超过50%~55%,0~3mm的煤粉不超过30%,块煤尺寸不超过40mm。

煤中含水量推荐值为:煤中小于3mm的煤粉含量为20~40%时,含水量控制在5~7.5%,煤中小于3mm的煤粉含量为80%,含水量控制在12.5%,煤中小于3mm的煤粉含量为~100%,含水量控制在20%。

目前各供热车间普遍反映煤质存在的问题有:

1、煤炭灰份较多,

2、煤炭颗粒不均,

3、煤炭中含有大量的杂质,

4、煤炭的发热值较低,

5、燃烧时不易引燃着火,

6、煤炭中水分含量不定。

7、煤炭不好烧,炉渣含碳量高。

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近年来由于克拉玛依周边煤炭供应日趋紧张,供热公司的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煤炭质量比以往煤种有很大的差异,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和正常供热运行带来很大影响。 4煤质对锅炉稳定燃烧的影响

4.1煤的发热量是反映煤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煤的发热量低到一定数值时,不仅会影响燃烧不稳定不完全,而且会导致锅炉熄火,使锅炉出口温度很难达标,影响正常供热。 4.2挥发分在较低温度下能够析出和燃烧,随着燃烧放热,焦碳粒的温度迅速提高,为其着火和燃烧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另外挥发分的析出又增加了焦碳内部空隙和外部反应面积,有利于提高焦碳的燃烧速度。因此,挥发分含量越大,煤中难燃的固定碳成分越少,煤粉越容易燃烬,挥发分析出的空隙多,增大反应表面积,使燃烧反应加快。挥发份含量降低时,煤粉气流着火温度显著升高,着火热随之增大,着火困难,达到着火所需的时间变长,燃烧稳定性降低,火焰中心上移,炉膛辐射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减少,对流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增加,尾部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大。

4.3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烬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灰分含量增大,碳粒可能被灰层包裹,碳粒表面燃烧速度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减小,造成燃烧不良。另外飞灰浓度增高,使锅炉受热面特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有关资料显示,平均灰份从13%上升到18%,锅炉的强迫停运率将从1.3%上升到7.54%。

4.4煤的颗粒度对锅炉的燃烧有很大影响。颗粒度过大时,煤块在锅炉内燃烧时停留时间过短,煤炭中的焦碳没有完全燃烬,炉渣中的含碳量增大,增加了锅炉炉渣的物理热损失;颗粒度过小时,细煤粉在炉排上燃烧时通风不好,碳与氧不能很好地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易形成黑带,同时细煤粉也易被空气吹起,很快随着烟气被带走,增加了锅炉烟气中的飞灰热损失,(在层燃烧锅炉中,尽量不要燃用煤粉(~3mm)含量超过30%的煤种)。因此要根据煤炭颗粒度合理调整给风量。

4.5煤的含水量在一定的含量限度内与挥发分对燃煤的着火特性影响一致,少量水分对着火有利,从燃烧动力学角度看,在高温火焰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但水分含量过大时,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一部分燃烧热用来加热水分并使其汽化,降低了炉内烟气温度,从而使煤粉气流吸卷的烟气温度以及火焰对煤粉的辐射热都降低,这对着火不利。

4.6煤中杂质不仅会吸收煤燃烧生产的热量,阻碍煤与氧充分接触,影响煤的燃烧,降低锅炉热效率,增大锅炉运行时的除渣除灰量,而且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危害。 5煤质对锅炉及其辅助设备运行的影响

当进入炉膛的煤质与锅炉设计煤质和校核煤质要求相差较大时,会对锅炉燃烧和辅助设备带来如下不良影响:

5.1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了锅炉出口温度达标。

5.2炉膛容易结焦,对流管束、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受热面处磨损严重,且容易积灰,锅炉送风阻力增大,影响锅炉热效率。

5.3煤块较大时容易卡住分层给煤器和炉排,影响了煤炭的稳定燃烧和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5.4煤质不好时,锅炉耗煤量相对增加,炉渣的含碳量也增大,输煤、除渣系统运行负荷大大增加,输煤机、除渣机、抓渣行吊等设备故障增多,煤炭拉运和炉渣拉运成本加大。 5.5灰分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了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而且增加了除灰、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容易出现运行故障,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保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5.6煤质含硫量大时,容易引起水冷壁高温腐蚀,锅炉尾部烟道、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低温腐蚀,造成锅炉爆管,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6建议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煤炭供应的紧张形势和煤质变化引起的锅炉燃烧困难,公司各供热车间应该面对现实,在实际的供热运行过程中,积极试验和摸索,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应对措施,努力调整好锅炉的燃烧运行工作,保证锅炉出口温度达标和减少锅炉及辅助设备的运行故障,以保证整个供热工作的安全、平稳、经济运行。建议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6.1加强司炉工的技术操作水平,使司炉人员及时掌握入炉煤的煤质分析情况,特别是煤的发热量、挥发分、灰分、颗粒度大小等,以便针对不同煤质的进行相应的燃烧调整。

6.2加强各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煤技术工作。通过不断进行燃烧调整试验,探索出不同煤种燃烧时,锅炉的煤层厚度、炉排速度、鼓引风量、各风室的配风等运行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试验摸索不同煤种的混烧、掺烧和配煤技术,以提高各种煤质,特别是劣质煤的利用率,降低供热运行成本。

6.3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利于燃烧,调整锅炉负荷按规定操作,监视炉膛负压、排烟温度、氧气、二氧化碳等含量,使锅炉运行参数保持到最佳数值。对由于煤炭颗粒度不均匀、炉排不平整等原因引起的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均,对炉排上的火口或黑带进行人工拨火。

6.4加强对输煤工作的管理。对不同的煤种尽量采取按类分别堆放,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期燃用不同的煤种,或按不同的比例搭配使用。输煤时输煤工与当班司炉工及时沟通,对含水量较低或含粉煤较多的煤种可采取适量加水搅拌的办法,输煤时将杂质分拣出来,把大颗粒的煤粉碎等。

6.5加强锅炉燃烧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巡检及维修工作。及时排除锅炉及辅助设备(特别是锅炉本体密封、炉排、分层给煤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渣除尘等设备)出现的故障。 6.6加强对锅炉送风和炉膛温度的控制,保持较高的炉膛温度,有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烬,炉膛温度越低,越不利于燃烧。

6.7加强对煤的保管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储煤风化和自燃,降低煤质质量,增加燃烧难度。

6.8加强对进煤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开辟煤质较好、较为稳定的煤源市场,及时准确地掌握进煤的工业分析数据,提供给各供热车间,以便运行管理人员选择较为适应本单位锅炉的煤种,进行相应的运行调节。

6.9采用比较成熟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变燃烧状况。如分层给煤技术,煤炭助燃剂,振动碎煤机等。

6.10对个别不适应新煤种的锅炉进行局部改造。如炉排、前后拱的改造等。 7结论

随着煤炭供应的日趋紧张,煤质随时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摸索研究不同煤种适应公司现有型号的锅炉,最大限度降低煤质变化对锅炉运行燃烧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供热锅炉的优化运行,不仅可以提高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可以保证整个克拉玛依市民的正常供热。 本课题值得各供热技术管理人员进一步摸索探讨,本文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们给予纠正。

第三篇:混煤的煤质特性及对燃烧的影响

这里写上自己的名字,单位名称,然后另起一行,写上名字的拼音,单位的英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upply of coal fuel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re analyze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mixed coal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coal combustion influence of indicators. Key Words: Mixing co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摘要:根据目前我国燃煤电厂燃料煤的供应状况及电厂运行过程中常用的煤质特性评价指标,分析了电厂混煤的相关特性及混煤主要特性指标变化对燃烧的影响。 关键词:混煤;煤质特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逐步摆脱粗放型管理,运行机制也已经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经开始实施。如何降低发电成本,提高机组效率,直接关系到发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目前国内的煤炭市场和电力需求情况,我国火电厂出现一些问题:①电装机容量增大,煤的耗量增加,一台300MW机组的锅炉的日耗煤量约达3000吨左右,因而很难保证燃烧单一煤种。②煤炭资源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达、对电力需求大的东、南部地区煤炭资源则非常贫乏,北煤南运,煤的运输能力不足。③近年的电慌、煤慌,造成很多电厂“饥不择食”,被迫烧一些劣质煤。④许多电厂锅炉的实际燃煤与设计煤种不符,安全经济得不到保障,因而采用混煤燃烧,以便满足锅炉燃烧的要求。

1.1混煤燃烧特性

从燃料特性来考虑,燃煤的主要性质根据锅炉需求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基本的煤质指标,如碳含量C、氢含量H、挥发分V、灰分A、全水分M、发热量Q、硫分S;第二层次指标是对燃料特性的重要补充,如可磨性HGI、着火温度ti、粒度组成或煤粉细度、有害元素含量、煤灰熔融特性温度、煤灰粘度与结渣性;第三层次指标是对燃用煤质的专门了解,如密度、硬度、比热、导热系数和膨胀系数、热分析、燃烧特性、煤灰表面张力及沾污能力、灰渣强度及烧结温度等。

不同煤种混配以后,其煤质特性要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第二,第三层次指标,几乎都不符合线性可加规律。

1.1.1混煤的热分解及挥发分析出特性

煤中挥发分含量及析出特性对着火过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全面了解配煤煤质的挥发分析出特性,可用热重分析方法进行了慢速热解条件下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试验和沉降炉进行的快速热解试验,对多种单一煤及混煤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进行评价和比较,对混煤的挥发分析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的挥发分析出性能受到掺混煤质特性、混合比、挥发分含量、煤粉细度、温度、加热速率等因素的影响。组成配煤的两组份煤种的挥发分析出并不是同时进行的。配煤的挥发分释放时间普遍比单一煤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煤种混合后,除其有机成份的析出顺序发生变化从而相互影响外,还由于其无机成份如煤中各岩相组份在燃烧时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煤的挥发分中各化学成份的比例发生了变化。配煤的挥发分释放性能比单一煤种稍差,组成配煤的煤种性质相差越大,其挥发分释放性能也越差。配煤的配合比对挥发分析出特性有较大影响,组成配煤的各煤种性质相差越大,则配煤挥发分析出特性受配合比的影响越大。煤粉细度对配煤挥发分析出的影响比对单一煤种大。 1.1.2混煤燃尽特性

对于混煤来说,由于其中低挥发分、低反应活性的煤与高挥发分、高反应活性的煤其燃烧速度不同,因此在燃烧时出现“抢风”现象,使得低反应活性、低挥发分煤在缺氧的气氛中燃烧,从而造成了低挥发分煤的燃尽更为困难。以往的研究表明,在通常的燃烧情况下,混煤的综合燃尽效果低于掺混煤种分别单烧时获得的燃尽率加权平均值。掺混比例也对混煤燃烧产生重要影响。如在低品位煤中掺入的高品位煤比例太小,则可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燃烧不稳定现象。因此,不同煤种掺烧时,为了保证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高品位煤的掺烧量应达到一定程度,具体的掺烧率可通过实验室试验初步确定后再进行现场调整试验验证。除此之外,煤粉粒度也影响混煤的燃尽性能,应尽可能降低煤粉粒度,特别是降低其中的低反应活性煤的粒度。

1.1.3 混煤燃烧时SOx、NOx的生成与排放特性

在混煤燃烧过程中,SOx、NOx的生成与排放不同于单一煤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对NOx生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掺混煤种相对含氮量和混合比例以及氧浓度,其NOx峰值出现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掺混煤种的相对挥发分及混合比。混煤NOx的释放时间比单一煤种长,当氧气充足时,后期NOx的释放量将增加。因此,要降低混煤燃烧时的NOx排放,不仅要考虑其前期燃烧阶段,同时也要考虑其中后期燃烧阶段。提高配煤的燃尽率与降低NOx排放存在一定矛盾,对于由性能差异较大的煤组成的混煤来说,要达到高效低污染燃烧将比单一煤更为困难。

对SOx生成与排放,通常可采用高硫煤与低硫煤相混合燃烧以降低SOx生成与排放。不同煤种掺烧时,在考虑控制混煤SOx生成与排放的同时,应同时考虑其经济性、结渣、积灰及腐蚀性能等。对于已配置有脱硫系统的锅炉,则其对SOx生成与排放不需太多的考虑。

1.2混煤的结渣特性

电厂对燃煤的结渣性分析大多只停留在一些常规分析上,如测定煤灰的变形温度t

1、软化温度t

2、融化温度t3。

一般认为,只要在易结渣的煤中混入一定量不易结渣的煤时,便可以起到减缓结渣速度、降低结渣程度的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现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并正在电厂配煤燃烧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这对于两种性质相差不大的燃煤进行混烧时是可取的,但在煤种性质相差很大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在人们普遍重视优化运行的今天,更应该重视各煤种的优化配比,以利于优化燃烧。两种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其结渣的倾向性是不同的。

对于混煤燃烧结渣规律,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的结渣特性较为复杂,尤其是燃烧性能相差较大的煤种表现得更加明显。

影响混煤的结渣性能的主要因素有: (1)混煤灰熔点的变化

不同煤种混合后,其灰熔点变化趋势很复杂,与算术平均值相差甚远,也不表现出线性关系。有时混煤的灰熔点比两种单一煤都低,有时则比两种单一煤都高。这种变化与所混的两种单一煤的特性及混合比的关系较大,煤种差别越大,混合后变化越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煤种混合后,由于矿物质的组成、含量发生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不同煤之间的不同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了混煤的灰熔融特性。同时,不同煤种混合后煤灰还可能生成共熔体,也使混煤的灰熔融温度发生变化。混煤灰熔点的改变是导致结渣状况改变的主要原因。

(2)混煤灰渣粘度的变化

灰渣粘度对结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热面结渣强度方面,灰渣粘度越大,受热面结渣越强烈。西安热工院对混煤灰渣的粘温特性研究表明,我国煤渣型相差大的煤掺烧,会改变混煤灰渣的粘温特性,从而使结渣性能改变。

(3)煤中矿物质的离析

煤中矿物质一些成分在煤粉颗粒中的含量多少,也会对混煤的结渣倾向产生影响,如黄铁矿偏析严重的煤质结渣较严重。

(4)混煤在炉内燃烧状况对结渣的影响

不同煤种混合后,尤其是性能差异较大的煤混合时,两种分煤种的燃烧并不是同步进行的,由于高挥发分煤的大量消耗氧量,造成低挥发分煤的燃烧时间延长,此时容易出现低挥发分燃料的燃尽发生在炉膛出口附近和炉墙附近,甚至粘附到受热面上继续迸行,这样将提高炉膛上部和炉墙附近温度水平,因而有可能使灰分在未固态化以前就接触到受热面而粘结在其表面上造成结渣。

此外,性能差异较大的煤种混合燃烧时,高挥发分煤的先期燃烧,导致低挥发分煤缺氧造成局部弱还原性气氛,从而使灰熔点大大降低,使结渣加剧。

(5)燃烧工况参数及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

炉膛温度、炉内空气动力场、炉内气氛条件、过量空气系数、一二次风量分配、混合状况、风煤比、煤粉细度等等都会对混煤的结渣状况产生影响。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混煤的结渣性能不仅受混合煤种、混合比的影响,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渣情况相当复杂,同一煤质结渣指标的混煤和单一煤,在同一炉膛和同一燃烧工况下,两者的结渣特性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混煤在炉内的燃烧状况与单一煤不同。因此,要采用混烧方法减轻或消除锅炉的结渣,必须对混煤的结渣性能和机理进行大量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混合后,其结渣趋势变化很复杂,与算术平均值相差甚远,也不表现出线性关系。由此可知,当电厂采用混烧方法减轻结渣时,必须合理选择掺烧率.影响配煤结渣性能的因素有许多,但一般来说:配煤的结渣性能不仅受混合煤种、混合比的影响,而且受锅炉运行条件的影响。焦渣特性指数相同的混煤和单一煤,在同一炉膛和同一燃烧工况下,两者的结渣特性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1.3混煤的可磨特性及对燃烧的影响 3.3.1混煤的可磨性特点

煤的可磨性是一种与煤的硬度、强度、韧度和脆度有关的综合物理特性,它可作为决定电站磨煤机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可用来衡量煤的可磨性,其值的大小反映了不同煤样破碎成粉的相对难易程度,HGI值越大,说明在消耗一定能量的条件下,相同量规定粒度的煤样磨制成粉的细度越细。

研究结果表明,按质量比1:1组成的混煤的可磨性并不具有“加和性”,而是趋向于难磨的原煤的可磨性,特别是当一种易磨煤和一种难磨煤混合时。将两种可磨性不同的煤在同一制粉系统中混合磨制时,这两种组成煤种在混煤中所表现出的粒径分布特性不同,即难磨煤的细度较大,而易磨煤的细度较小。因此,两种混煤的HGI值不能由单一组成煤种的HGI值按混合比加权平均计算得出,而是趋向于较难磨的原煤。

3.3.2可磨性对混煤粒径及挥发分的影响

混煤的这种可磨性特点,必然会对混煤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当将两种可磨性不同的煤在同一制粉系统下磨制成混煤时,会导致各单一煤在混煤中表现出的粒径分布特性不同和各煤种细度的不同。这就可能使混煤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大,同时也出现煤粉的偏析,即单一组成煤在各粒径范围不是均匀分布,而是在混煤煤粉的大粒径范围内难磨煤占较大部分,易磨煤则在小粒径范围内占大部分。特别是当组成煤种的可磨性相差越大时,这种现象会越明显。

挥发分对煤粉的着火起着重要作用,还影响到煤粉后期的燃尽性能。煤的挥发分是涉及到物理化学变化的煤质指标,从研究结果看,混煤的挥发分并不能简单地按加权平均计算。混煤燃烧时,两种煤粒子离散的分布于气流中,由于两种煤的密度、颗粒直径相差较大,两种煤粒子在气流中的分布将很不均匀。这说明不能把混煤看成一新的单一煤种的燃烧,不能以试验测得的混煤中挥发分含量的多少来判断混煤的某些燃烧特性。试验表明,混煤一般比挥发分含量相近的单一煤难于着火和燃烧。

从实际应用的观点来看,混煤表现出这样的粒径分布特性和挥发分含量特性很可能会影响混煤的燃烧效果。

3.3.3可磨性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 (1)对着火特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混煤的着火温度与混煤中易着火煤的着火温度非常接近。即混煤的着火点只取决于易着火的煤,而另一种与之混配的煤对混煤的着火点影响不大。这表明,由于煤种的可磨性不同,而挥发分较高的煤可磨指数大,易于磨碎,造成混煤细颗粒部分挥发分含量高,易着火煤所占比例较大。当外界加热条件达到易着火煤的着火条件时,这部分混煤着火燃烧,使整个混煤开始着火燃烧。因此可以认为,两种煤的煤质特性相差较大时,混煤的着火特性主要受可磨性和着火特性较好的原煤的影响。

(2)对混煤燃尽特性的影响

在混煤燃烧时,易磨的煤颗粒较细,且一般燃烧性能较好,所以先着火燃烧。而难磨的煤颗粒较粗,结构致密,存在难燃尽问题。再加上易磨的煤颗粒先消耗了部分氧气,降低了难磨的煤颗粒周围氧气的浓度,从而减慢了氧气分子向该煤颗粒表面的扩散速度,这就更不利于难磨的煤颗粒的燃尽,并最终会影响混煤的燃尽。当两种组成煤的可磨性和燃烧特性相差越大时,两种煤颗粒的粒径相差越大,很可能出现易磨易燃烧的煤已燃尽,而难磨难燃烧的煤的着火接不上,从而造成着火和燃烧的不稳定。

由此可见,当由于可磨性的不同,造成的各组成煤种混合磨制时的粒径分布不同,细度不同,影响了混煤的着火、燃烧和燃尽。易磨的煤在混煤中的颗粒较细,先着火燃烧,影响着混煤的着火;难磨的煤在混煤中的颗粒较粗,难于燃尽,影响着混煤的燃尽。 3.4结论

(1)混煤的挥发分析出性能受到掺混煤质特性、混合比、煤粉细度、温度、加热速率等因素的影响。混煤的挥发分释放时间一般较单一煤种长。混煤燃尽特性通常低于分别单烧时获得的燃尽率。掺混比例也对混煤燃烧产生重要影响。

(2)混煤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掺混煤种相对含氮量和混合比例以及氧浓度。对SOx生成与排放,采用高硫煤与低硫煤相混合燃烧以降低SOx生成与排放。

(3)混煤的结渣特性比较复杂,与其单一煤种算术平均值相差甚远,也不表现出线性关系。当电厂采用混烧方法减轻结渣时,应对混煤的结渣特性进行试验分析,以合理选择混煤的掺烧比率。

(4)混煤的可磨性并不具有“加和性”,而是趋向于难磨的原煤的可磨性。将两种可磨性不同的煤在同一制粉系统中混合磨制时,会造成这两种组成煤种在煤粉中的粒径分布不均,难磨煤的细度较大,易磨煤的细度较小。

(5)由于可磨性的不同,造成混合磨制煤粉时出现粒径的偏析,会影响混煤的燃烧特性.易磨且燃烧性能较好的原煤影响混煤的着火,而难磨且燃烧性能较差的原煤影响混煤的燃尽。特别是当两种组成煤种的可磨性和燃烧特性相差越大时,这种影响越大。 参考文献:

[1]施正伦,岑可法.锅炉多煤种配煤特性的试验及应用前景.浙江电力,1995(5) [2]郭嘉等.大型电站混煤燃烧特性的研究与探讨.能源研究与利用,1994(3):39-42 [3]钟德惠,丘纪华.可磨性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电站系统工程,2003,19(2):13一14

第四篇:锅炉燃烧调整总结

经组织调试人员、运行人员讨论总结,对赣县项目锅炉燃烧调整做出如下要求,望各值锅炉运行人员按要求执行:

1. 操盘人员要多观察锅炉炉排情况,每小时不少于一次检查炉排及上料燃料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调整锅炉燃烧;

2. 因观察锅炉抛料在炉排上易成堆,振动炉排周期定为15分钟一次,运行可跟据炉排料层情况自行调整振动时间及振动频率;

3. 针对现阶段燃料含水量较大,播料风不应小于3.8kPa(静态试验为3.2kPa);

4. 针对现阶段燃料含水量较大,锅炉燃烧相对稳定时前墙下二次风、燃尽风的风压尽量不小于2kPa;

5. 在确保炉膛温度情况下,增加炉膛前后上二次风量,尽量减少灰的含碳量,炉膛温度达到700度以上时酌情增加二次风;

6. 准备好备用料堆(碎木片),作为出现因上料故障时保障锅炉燃烧平稳

7. 关注料场上料情况,每个值不少于两次到料场巡查燃料情况,尽可能确保本值燃料的一致性;

8. 在晴天时,尽可能的多将燃料进行晾晒;

国能赣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生产部

第五篇:锅炉低负荷燃烧调整措施

一、

把好掺配煤关

1、由于煤场劣质煤多、优质煤少,同时如果来车很多的话,输煤为了减轻自己的压车压力,很多差煤都往仓里上,造成煤质很差燃烧不稳,锅炉容易灭火。所以要求二控值长严格调度输煤专业,绝对保证B、D仓的煤是优质煤,并且上个班要对下个班前四个小时的煤质负责。

2、由于原煤仓下煤不畅,加之雨雪天气煤湿结冻,给煤机断煤频繁发生,所以要求二控值长严格调度输煤专业,尽量从干煤棚取煤,如确需掺湿煤,干湿比例不能超过三比一,并且干湿煤尽量在皮带上混合好后再进原煤仓。

二、把好给煤机下煤关

由于原煤仓内壁不滑,同时老煤板结严重,所以原煤仓下煤不畅,对直吹式的锅炉更影响机组的负荷和锅炉燃烧的稳定。尤其是给煤机长时间不下煤,一则会造成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高(150℃),跳磨煤机,更加剧炉膛燃烧的扰动和不稳定;再则如给煤机下煤挡板关闭不及时或关不动,会造成热风上走,烧坏烧焦给煤机皮带。所以要求值长、机长:

1、积极合理调动敲煤临聘人员,值内设专人加强对临聘人员的监督,把临聘人员分成三组,其中两组(6人)对B、E四台断煤严重的给煤机重点蹲守敲煤,另一组(3人)机动负责其他给煤机,这样各负其则,临聘人员才会提高责任心。

2、每个值加强对敲煤临聘人员的培训,提高敲煤技巧,这样既省力又不堵煤。

3、当发现给煤机上插板和下挡板故障时,值长要立即联系炉控和火电运检公司人员进行处理,处理不好快速手动摇开,以便启给煤机下煤。

4、因为B、D原煤仓上的优质煤,所以当这两个仓对应的任一给煤机断煤时,应加强燃烧的监视,适当投油稳燃,下煤正常燃烧稳定后退油。

三、把好炉膛燃烧关

1、制粉系统的调整

制粉系统参数的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炉膛燃烧的稳定。所以要求副控及以上的人员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调整:

a、一次风压、一次风温、一次风速

一次风压根据磨煤机的台数和下煤量而定,一般磨煤机入口风压为8.5~9.5MPa ,压力高、下煤量小,会导致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升高,同时会导致磨煤机大瓦温度上升跳磨;压力低下煤量大,会导致煤粉吹不出去,堵磨堵粉管。

一次风温与冷热风挡板开度有关,根据下煤量和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而定,一般控制270~290℃,,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控制在50~150℃,温度低容易堵粉管,温度高造成跳磨,煤粉管内自燃烧坏粉管。 另外为了保证锅炉的效率,提高锅炉燃烧的稳定性,磨煤机冷风挡板(除了给煤机断煤之外)一般不要开启。

一次风速正常情况决定一次风压,一般控制在23~30m/s,风速过低容易造成堵粉管,风速过高会造成煤粉炉内停留时间短,燃烧不完全,火检不稳定监视不到火。 b、煤粉的浓度

煤粉的浓度是决定煤粉燃烧的重要因素,浓度低燃烧不旺,造成燃烧区的温度低,锅炉的热负荷低,燃烧恶化直至灭火。浓度高,容易堵管,严重的会造成爆燃放炮。具体控制是由负荷风挡板开度和磨煤机的料位,一般控制风粉比在1:1左右。 C、煤粉的细度

煤粉的细度是决定煤粉燃烧完全与否,煤粉越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燃烧,但是耗磨煤机的电量;煤粉越粗,越不易燃烧,也不易完全燃烧,释放出热量,同时会带走炉膛的热量,造成炉膛燃烧区的温度降低,锅炉燃烧恶化直至灭火。 煤粉的细度通过煤粉分离器折向角的开度控制,其开度一般在3左右,实在还粗,则调到4,煤粉细度一般控制R90数值小于10。

煤粉越粗,通过煤粉分离器时则通过率低,其余的则通过回粉管重新进入磨煤机进行研磨,这样既增加电耗又降低了制粉系统的出力,同时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也不易控制。 d、容量风挡板

容量风挡板是调节一次风携带煤粉进入炉膛的能力,启磨煤机时可以保持开度在5%,但是给煤机启动5分钟,磨煤机建立料位后,需立即开启容量风挡板,至少开到30%,否则容易堵磨。然后根据锅炉负荷的需要对容量风挡板进行操作,煤好时最大开到50%,煤差时最大开到65%。

当任一侧给煤机断煤时,应立即关小对应的容量风挡板(20%左右),适当加大另一侧给煤机出力,防止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高跳磨带来燃烧扰动。 旁路风是用来暖磨和建立磨煤机通风量的,当然当煤粉分离器出口温度低时,可以适当开启旁路风挡板,提高其温度。 e、磨煤机的火检

磨煤机的火检是检查喷燃器内煤粉燃烧的情况,当燃烧不完全时,火检是监视不到火焰的。在火检冷却风机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每台磨煤机四个煤火检失去三个,则跳磨煤机,带来炉膛燃烧的扰动。所以当煤粉燃烧不完全火检监视不到火焰时,需投油助燃。 f、磨煤机的钢球

磨煤机钢球量决定煤粉的细度,可以从磨煤机电流上看出,正常维持磨煤机电流在142~149A之间(D磨煤机电流在110A左右),如果电流达不到,则需加钢球,现在6台磨煤机都需要加钢球。同时加钢球是一个定期工作,磨煤机运行时依据电流每次加50~80个。其中D磨煤机钢球与其他磨煤机钢球型号材质不一样。

2、锅炉风量的调整 a、送风量

锅炉燃烧的风量正常以炉膛的氧量来衡量,一般维持在3~4个氧量,尤其在煤差时更要控制锅炉的风量不能过大,因为煤差时炉膛燃烧中心的温度低,同时过多的煤粉不完全燃烧本身需要吸收和带走热量,如果再加上比火焰中心温度更低的送风(300℃左右),相当于对炉膛的冷却,降低炉膛的温度,不利于炉膛的稳燃。当然风量不能过小,否则容易发生炉膛爆燃。

冬天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所以锅炉燃烧的风量尽量控制,不宜过大。同时要尽量开启二次风再循环挡板,提高送风机入口风温,提高二次风温,保护空预器,防止低温腐蚀。 b、辅助风挡板的调整

前后墙对冲燃烧的辅助风挡板调整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就会影响火焰的中心和火焰刷壁,同时不利于火检的监视。要求同层火嘴辅助风挡板基本保持一致的开度,由于前墙远离风机,前墙比后墙开度大5%,这样基本平衡对冲。为了建立“金字塔”火焰,要求下面的辅助风挡板比上面的开度大,开度基本为80%、70%、60%。同时为了煤粉的完全燃烧,燃烬风挡板的开度为30~40%。中心风视喷燃器投入情况开启,一般为100%。

3、炉膛温度的控制

锅炉燃烧的稳定关键取决于锅炉火焰中心的温度,当锅炉热负荷达到最低稳燃的临界负荷时,此时煤粉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与受热面吸收的热量、其他介质带走的热量相平衡,如果此时存在比炉膛中心温度更低的介质进入炉膛,势必会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中心温度,恶化燃烧,最终导致灭火。

象一次风机的冷风挡板、粉管的吹扫风挡板开启、送一次风机的动调控制不当、锅炉本体的人孔门未关、锅炉本体的漏风、空预器的漏风、辅助风挡板的调整、磨煤机的冷态启动等等都可能导致锅炉灭火。

四、其他因素的把关

1、吹灰

为了干净锅炉的受热面,提高受热面的传热系数,防止锅炉结焦,所以定期吹灰。由于煤质很差,所以规定每个星期

一、

三、五的白班,机组申请负荷带到500MW以上,对锅炉本体、水平烟道、尾部烟道进行吹灰,要求

一、

三、五早班的值长联系输煤,所有煤仓上好煤,如果当天煤质较差或输煤设备故障,则可以延期吹灰,吹灰时要求锅炉专工必须到场。

如果吹灰时发生锅炉燃烧不稳或掉焦的情况,则立即投油稳燃,停止吹灰。

2、掉焦

因为煤质差异,如果灰的熔点比较低,这样锅炉就容易结焦,为了抑制结焦,应该提高锅炉燃烧的过剩空气系数。炉膛掉焦时负压先正后负,此时除了立即将引风机静调切为“手动”外,还需投油稳燃。

3、水封

因捞渣机故障或补水中断,炉底水封如果发生破坏,此时大量的冷风从炉底进入炉膛,造成炉膛燃烧不稳,尤其是冬天。此时应立即投油稳燃,关闭捞渣机液压关断挡板,尽快恢复水封。

4、煤质的突变

直吹式制粉系统如果煤质发生突变,则直接影响炉膛的燃烧,并且速度和强度比中储式要剧烈的多,所以要求监盘人员要加强燃烧的监视,一旦发现煤质突然变差时,要及时投油稳燃,然后对燃烧做出调整,燃烧稳定后方可退油。

总之锅炉燃烧调整是一个非常细腻的工作,需要精调细烧,同时需要加强监视,通过火焰电视、火检强度、锅炉的汽压汽温变化及时发现炉膛燃烧工况的变化,燃烧不稳时立即投油稳燃,燃烧稳定后退油。

1、当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监盘人员一定要集中精力,提高监盘质量,加强对各仪表的分析,对出现的异常作出正确判断和正确处理;同时,由于锅炉负荷低,所以要做好锅炉突然熄火的事故预想,杜绝锅炉熄火后事故扩大。

2、经常检查来煤情况,了解煤质及表面水份;同时要查阅上班来煤情况,要根据机组负荷、粉仓粉位、给粉机转速等情况判断不同时间所烧不同煤种,提前做好相应的燃烧调整工作。应经常到就地观察炉火及排烟颜色。

3、加强燃烧调整,应根据不同负荷、不同煤种有针对性地调整,要参照大修后低负荷试验报告进行调整;在调整燃烧时,首先将运行的各一次风尽量调平,同时要保持合理的给粉机台数,保持集中燃烧,避免给粉机转速过低或过高运行(400t/h炉保持在380~550转/分,670t/h炉保持在550~700转/分),停用的给粉机一次风门要及时关闭;二次风量要合理,可适当增大氧量运行,但应避免过大,停用给粉机的上部二次风门要及时关至10%。

4、当需要停用给粉机时,正常情况下一定要从上向下对角停运,当下层给粉机出现问题而需要停运时,也要及时关闭相应的一次风门,同时要做好防止燃烧不稳的事故预想;当不能确保燃烧稳定时,一定要先投油助燃。

5、可解除浓稀相补风自动,适当提高浓稀相燃烧器壁温度并保持在上限稳定运行,但要避免将浓稀相燃烧器烧红。

6、制粉系统要保持平稳运行,一次总风压要尽量保持在低限运行,一次风温尽量保持在上限运行;应经常检查给煤机来煤情况,防止给煤机突然断煤而影响燃烧,当出现给煤机突然断煤时,要及时对一次总风压进行调整,同时要加强对燃烧的调整,必要时要投油助燃。在开停磨时,操作一定要稳定,避免一次风压大幅波动,同时要经监盘付值班同意。

7、机组升降负荷时,操作要谨慎缓慢,吸、送风量要及时跟踪调整,将氧量保持在最佳值运行。炉膛负压不宜过大。

8、防止锅炉漏风,特别是火嘴处和炉膛底部漏风。炉底出渣时要通知副值班员并征得同意。

9、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摆正安全与经济的关系,不允许抱着侥幸心理过分追求节省燃油而忽视燃烧的稳定;在不能保证锅炉安全运行时,一定要及时投油助燃,并确认油枪着火良好。同时,严禁用停用下部给粉机的方式来提高汽温运行。

10、认真学习二十五项反措,特别是《防止锅炉熄火放炮的措施》,牢固树立保主设备的思想

上一篇:互联网p2p金融平台下一篇:读西游记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