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23-05-09

第一篇: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是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各种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等问题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行为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 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1]。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 :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的环节 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2]。

二、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新生儿室过于密集

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 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的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与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三、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 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其管理及护理措施。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 2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 ,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品,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 [3]

四、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 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五、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六、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增强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感使感染率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胡小云,邓泉珍,肖伟秋.新生儿病房285例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5):31232.

[2]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18. [3] 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8,5(4):1362137.

- 4 -

第二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月院感培训: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地方。患者术后一旦发生感染并发症,不但影响预后,甚至危及性命,因此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

1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手术人员因素:①手术人员自身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手术人员是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微生物的重要传染源。手术人员的手一旦在操作过程中手套破裂,即成为感染的菌源。口鼻腔有的细菌,可通过咳嗽、喷嚏、呼吸和说话使细菌排至空气中或通过带菌飞沫直接喷出,污染手术野,或经过手术室内空气传播于手术野,使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②手术操作的因素:手术操作过程中,医师清除坏死组织部不彻底,操作粗暴,手术中缝合时留有死期、止血不彻底、未适当放置引流物。③手术人员无菌操作相关因素:参加手术人员如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护士的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操作不熟练,有菌区域与无菌区域界线不清,空腔脏器手术及局部有感染的手术术中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

1.2手术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手术物品未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或已消毒物品超过了有效期,或已被污染,未进行重新消毒或未进行更换;使用了不洁的医疗器具,导致手术部位感染。 1.3手术室环境因素:①布局和设施不合理:手术室内区域划分不清,无明显标志,洁污物品共通道,易引起交叉感染; ②手术间人员流动是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 ③手术间的安排不合理,

1、

2、3类切口的手术间未分开;④室内空气消毒不严格,空气中细菌数量严重超标;⑤清洁卫生不合要求,室内物体表面、地面、墙壁清洁或消毒不彻底,或使用的清洁剂不当,物体表面的细菌数超标。

1.4手术植入的影响:由于微生物通过吸引,黏附并定植于植入物表面引起感染。

1.5手术时间的影响: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 1.6患者身体因素:①患者过度肥胖,脂肪组织过多,使手术切口过大,或暴露困难,手术时间延长;另外脂肪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性大。②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使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或合并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③手术临近部位有感染病灶或已有全身性感染。④手术创伤使患者原有的身体屏障被破坏如皮肤黏膜屏障或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2 预防手术感染的管理措施

2.1手术人员管理:严格控制手术人员,每台手术的参观人员不能超过2人。呼吸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员禁止入室参加手术,入室人员必须按要求更换洗手衣裤,戴口罩帽子,并遵守严格的手卫生。 2.2手术物品的管理:所有用于手术的物品如布类、手术器械、敷料等必须是无菌物品,一次性耗材必须包装完好,在有效期内。包装材料有破损或潮湿应视为有菌,需重新灭菌。

2.3术中无菌操作的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术中打开空腔脏器或接触感染部位时要进行保护性隔离,手套破口或被污染及时更换,手术物品准备齐全,操作熟练,配合默契,缩短手术时间。

3 手术室环境的管理

3 .1建立合理的手术室布局:严格进行分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界限标志明显。并按手术切口的类别安排手术间,感染手术安排在正负压切换手术间。手术间尽量少放设备,各种仪器不可阻挡回风口,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3.2手术间空气质量:在控制手术间参观人员的同时,严禁人员串手术间;术前半小时开启净化空调系统,保证空气洁净度达标。接台手术时,要及时打扫卫生,清洁后百级手术间净化15min,万级手术间净化20min。

3.3彻底清洁消毒:每天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间所有物表、地面进行清洁,每天手术结束后手术间物品及仪器设备表面要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固定周卫生日,进行卫生大扫除。保洁工作质量由当班巡回护士检查,护长抽查,对新进保洁员由科室院感小组对其进行清洁消毒方法的培训。由设备科按时清洁更换各级过滤器

一月份院感试题

科室_____

姓名_____

分数_____ 1. 预防手术感染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2. 手术间空气质量如何管理?

第三篇: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 医院 感染危险因素及对策。 方法 :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设立7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健全的工作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口腔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门诊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口腔科医护人员如工作时着装不规范,未严格进行手的消毒,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未使用一次性手套等,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空气污染 牙科 治疗 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3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特别是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实验证实,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 影响 ,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 感染途径

2.1 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诊疗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直径大小不等的微粒(气溶胶),而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

2.2 接触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细菌等通过未彻底灭菌的医疗器械,传给另一患者而致感染发生。此外,污染的医疗器械不慎刺破医护人员的手,亦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1]。

3 对策

3.1 提高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组织口腔科医护人员 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并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篇: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对神经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37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 感染率为16.93 %。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 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结论: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神经内科ICU;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189-01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患者年龄大、发病急、病情重,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及运动障碍,加上抢救治疗大多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及病期较长,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造成院内感染[1],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了探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特点,主动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范意识,控制易感环节,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选取在本科室接受过治疗已出院患者中的3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ICU出院或死亡的患者372例,其中男242例,女130例。年龄 16~92岁, 平均54岁。脑梗死308例,脑出血28例,低血糖性昏迷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 1例, 脊髓性疾病3例,代谢性脑病5例,脑膜炎 2例, 神经介入治疗术后1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其他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63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 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 按不同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依据医师、护士的记录及患者的各种化验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神经内科ICU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情况。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6.93 % ; 例次感染111例, 例次感染率为29.84%,医院感染发生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内科系统(6.62%)和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6.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表1可见, 神经内科 ICU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因此控制这些部位的易感因素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 (1)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均有意识障碍, 导致呼吸、吞咽及排泄功能减弱或消失, 全身分泌物排出不畅, 使用降低颅压的脱水剂, 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 造成细菌繁殖环境。(2)多次接受侵入性操作, 如: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反复吸痰、管腔压迫、刺激黏膜, 导致黏膜水肿渗出, 损坏了天然屏障, 使细菌乘虚而入, 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3)患者大多合并大小便失禁, 留置导尿管, 导致上行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5)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多为脑血管疾病患者, 因疾病导致肢体偏瘫, 长期卧床, 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防御性降低,使易感性增加。(6)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 无菌观念不强,造成医源性感染。

4 护理干预对策

加强神经内科ICU管理,实施环境干预,保持环境清洁,制定严格的保洁制度,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同时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行任何操作前都要做好手的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认真进行口腔、呼吸道护理; 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 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调换, 湿化瓶用无菌水并进行湿化瓶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罐、接头每24~48 h更换消毒。在吸痰、导尿及深静脉置管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缩短留置导尿时间等。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导管植入术,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 重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 预防并发症。

5 总结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控制和降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要加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重无菌技术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2]。

参考文献

[1] 张新英.脑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3): 14-15

[2] 邵宜波,马红秋,都鹏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1): 49-50

第五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肖善秋 李月凤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6期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上一篇:医院感染科各种流程图下一篇:英语教研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