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2022-11-18

第一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论文摘要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然而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以及经常面对不良的社会环境,是的公安民警产生抑郁、恐惧、职业热情下降、人际关系失调和自控力差等心理问题。正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探寻解决之道,对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 ,促进公安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总要意义、因此,关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为题刻不容缓。

关键字:公安民警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参考书目:

1、 张振声,民警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淑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3、 杨晓华,公安民警MMPI公测查结果《 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4、 周斌,警方减压缓解民警“过劳死”《N》,法制日报。2007-04(006)

5、 李江梅,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8) 正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种矛盾凸显,人们面临心理冲突、情绪困扰的问题愈加突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危险性以及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警察这一职业已经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而现在正是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将严重削弱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仅对公安民警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利益都会产生损害和不利影响。因此,正确对待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在,并寻求其解决的措 施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严重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警察的职业特点,我国著名心里学校张振生教授将警察心理健康定义为: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是经常地习惯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根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定义:可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热爱警察职业,对警察角色有很强的认同感。即积极将自己的身心投入警务活动中。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没有任何明显的心理上的障碍或异常表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均保持正常发展水平。

(三)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既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四)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稳定、遇事不慌,并及时采取措施。

(五)能保持统一健全的人格。在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若果内心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六)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

(七)社会化良好。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掌握社会中工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来讲:警察应适应各种复杂的工作变化,根据不同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二、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公安民警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当前我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一) 民警对工作的兴趣、热情降低,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度低。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受到抱怨指责。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述说,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便随之降低。据宁夏有关部门对201名公安民警进行的无记名心理健康状况问据调查显示:仅有34.8%的民警填写了热爱、喜欢警察这一职业,认为警察这一职业没意思的占了23.14%,想离开警察队伍的居然占了50%。

(二) 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状况下降。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根据有关资料了解,53%的民警存在躯体化症状(即:个体存在心理压力或其他心理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躯体症状,如人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容易头疼,焦虑的时候容易浑身冒汗,手心发痒),其中3.6%表现为严重。当前警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

(三) 压抑郁闷,备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比较压抑郁闷。警察这个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长期受强烈刺激的影响,就会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不敢一个人回家,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的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

(四) 人际关系紧张,会有经常性的激动暴躁情绪难以自制。根据有关资料显示,40.9%的民警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其中3.6%表现为严重。这是由于这些民警长期与违法犯罪人员接触,他们的交流方式倾向于粗暴和严厉,而这样的方式在与其他人沟通时起到了反作用,从而影响了人际关系。加之警察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也会让人变得暴躁、激动、自控能力下降。

(五) 存在不同成对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福建省以MMP公测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结果表明:49。15%的男民警和60.19%的女民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男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达36.1%,疑似心理病态的比例达13.15%,女民警处于心理亚健康的比例达56.15%,另据人民公安大学的一项调查,目前仅有3%的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优秀的水平,37%的民警达到良好,34%的公安民警处于一般状态,26%的公安民警处于心理异常的行列。这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表明,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

三、 分析影响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 来自基层公安工作的压力。

1、公安工作具有危险性。我国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据2005年7月。公安部数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共有9000多名民警牺牲,十几万公安民警负伤。

2、公安工作任务繁重。中国公安民警的配置比例是每万人有将近13名警察,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3,是与我国国情与国力相近的印度的的2/3;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民警只能超负荷的工作。如在城区的一线民警,平均每人每三天要值一个正班(二十四小时的班),其余两天副班,一年民警就有120多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

3、工作要求高,考核严带来的压力。适当的考核、评比种类名目繁多,使得一些原本警力不足的部门抽出专人负责考评工作,无疑是对基层民警额外施压。倘若一味地压指标、出硬招,一些民警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压力也会增大。

4、压职压级现象大量存在。在基层,一些民警年已不惑,仅仅是科员职务;一些民警年已半百,仅仅是副主任科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压职压级现象,使部分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消极处理,不安心基层工作,严重影响了民警队伍活力。

5、执法环境差,群众工作难开展带来的压力。现在民警执法的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部分群众不服执法,甚至谩骂民警,市公安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缘的境地。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见增多之势。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将给民警心理上带来压力,严重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 来自生活的压力。

1、家庭的压力。现有的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与家人聚少离多。就是在有限的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把工作中的压力、烦恼带回家中,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角色冲突,缺乏情感交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另外由于长期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简单粗暴的做法容易迁移到对子女的教育中,造成教育的失败。久而久之,公安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负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经济压力。警察署与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民警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民警心理失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有的家属下岗,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而公安民警的工资待遇尚未达到与他们的付出相对应的水平。这便影响了从警人员的心态,让他们变得压抑沉闷。

(三) 民警自身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1、部分民警知识、能力有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又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2、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并且心理素质欠佳,做事时便会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和应激的状态之下,这样很自然便引发心理问题。

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差。现实生活中民警由于工作而与家人聚少离多,与亲朋缺乏沟通,加上工作性质又容易得罪人,使它们更为孤立并趋向于内向。有的基层民警不善于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长期处于孤立无缘的境地,有害身心健康。

四、 探究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 增强警力,合理考核,科学配置警力。

1、像科技要警力,改革警务运作模式。科研部门要注重加快研发一批公安机关使用的尖端科技设备、非杀伤性武器及防身、护身等器材,应用与公安基层一线,降低民警职业风险。同时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警务工作“疲劳战”的弊端,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警务运作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使民警保证正常休息、休假,以减轻民警工作压力。

2、增加一线警力,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根据地方经济水平、治安状况、编制需求等招录新警,特别注重对本科以上专业优秀人才的引进以扩充一线警力。压缩机构,精简机关人员,扩充一线警力,实施倒班轮休制,真正保证基层公安民警的正常休息时间。进一步探求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方法不以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考核民警的工作成绩。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这对民警的心理健康及公安工作发展将带来很大益处。

3、科学配置警力,完善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制度,不论资排辈,为公安民警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积极发现表现突出,政治成熟的公安民警予以提拔重用,让公安民警看到希望,看到目标。认真实施组织管理条例,科学合理配置民警职务级别,着力解决基层民警压职压级问题,扩宽民警职业发展空间。

(二) 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广大公安民警的理解、宽容、配合都有助于减少、缓解和消除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公安民警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充沛的战斗力。

1、优化执法环境。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公安民警营照良好的工作环境。2营造良好的警民关系,公安机关可积极宣传警务知识,开展警营开放日和便民利民警务活动,如“相约警务室活动,“接”待日活动”。对待群众的事,要细心、周到、全面。多和群众做“零距离”接触,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使警民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理解、互相依靠的良性互动。

3、与媒体进行良好互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正面的宣传、报导,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弘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民警得到心理支持。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逐步为公安民警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合理的社会评价体系。

(三) 切实做到从优待警。

1、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从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以民警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危险程度而言,其工资报酬应比其他行政机关优厚很多。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应建立民警生活保障机制,建立民警家庭档案,第一时间了解民警家中的困难,尽力解决好公安民警的家属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完善民警各种医疗、保险、救助基金等制度保障体制,对于因公负伤、致残牺牲的民警和家庭要给予最大的经济补助,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

2、落实好警察休假等福利制度。重视民警的休假问题,合理配置警力,保证每个季度有1/4的民警休假,不得以工作忙,任务重为理由,不安排或少安排民警休假,不能以发放补贴来代替休假。强制性地执行公休制度,以休息赢得更大的工作热情与精力,使民警的工作与生活正常化和规律化,并给其留出足够的学习进取时间、照顾家庭给予了调剂时间。

(四) 建立民警心理服务机构,加强民警心理健康训练。

1、开通心理咨询网站,加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心理压力较大,倘若缺乏一个良好的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而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开通心理咨询网站,作为警察倾述心理问题的平台,并设立心理学专业的民警管理网站,对民警进行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如太原市公安局尖草坪分局开通心理网站,在局主页上专门开通了心理健康专栏,民警可以通过网站与心理学专业的民警进行在线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健康网站开通以来深受民警喜爱,许多民警反映,网站上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合实际,很有实用性。通过网站上的一些案例民警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情绪理解、压力缓解、有效沟通等心理学技能,做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

2、开展心理讲座,普及心理知识。公安机关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把心理健康讲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安排,不定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心理专家到各地办讲座,掌握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更好的现实民警心理状况的变化。这样有利于达到使民警缓解压力的效果,也能够是每个民警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健康发展。

3、加大心理训练,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心理训练作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公安民警心理素质、舒缓心理压力、矫治心理障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公安民警心理训练并逐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不仅对于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增强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伟公安机关警务训练工作带来一次观念上的革命。在新录用公安民警培训、晋升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中,针对公安民警心里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比如开展处置群众性治安事件、暴力案件等实战演练,让公安民警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公安民警面对各种压力的能力。

五、 民警自身更需要努力缓解心理问题。民警自身因素是导致其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警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民警自己。

1、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公安要多方面涉猎知识,认知学习专业知识和法律规范,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工作干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的性格。民警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适应公安长期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需要。身体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身体素质提高了,更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

3、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宣泄情绪。民警自身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活动规律,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自身心理品质和战斗力,从而提高自己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当遇到心理问题时,民警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宣泄情绪,如通过书写疏泄或听轻音乐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保持愉悦。

总之,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我们要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各种措施解决警察心理问题,以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使之更的担负起承受住群众殷切希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第二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摘要】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分析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然而,这一群体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民警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压力大,导致他们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一方面,正在经历着时代急剧变革带来的心理影响。在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我实现欲望过于强烈,内心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在一些警察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另一方面,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治安稳定的神圣使命,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警察的工作往往与艰苦、紧张、危险等紧密相连。警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承受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心理负荷,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治,对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调研结果,就当前民警健康状况作一些分析,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能力,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联系公安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警察的心理健康是指警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表现为经常性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相一致。

依据警察心理健康的含义,可将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七要”标准:一要具有正常的智力。二要有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自己。三要能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心理健康的警察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五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六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警察应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七要具有完整的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警察,其人格结构的各方面能够平衡发展,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与外显行为保持和谐统一;人格的各个结构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

二、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缺陷的表现

一是在生理上。压力对人的身体能造成一连串的破坏,不仅会引起心脏等疾病,而且会干扰人的认知程度,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致命。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做过这样的研究:他把心理压力按不同的程度编制工作生活中的事件量表,用不同的分值进行描述,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人一年内累积分在150-199 之间,那么,今后几个月发病的概率为37%,在200-299 之间,那么,一年内的发病的概率为51%,若超过300 分,发病率就会增加到79%。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了那么多的警察英年早逝的谜底。那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又怎样呢?江苏省的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压力让民警在躯体化的病变症状方面比社会一般群众高出十几个百分点,接受测试的民警有12.5%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心痛、头痛、

肌肉酸疼和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不适。深圳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局70% 的同志患有各种疾病。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余新国说:“深圳市的民警患有各类职业疾病的占70%,仅2001年以来,深圳市因患癌症等病症死亡的民警就有14人。

二是在行为上。警察的心理压力,就其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加,抱怨情绪严重,不遵守纪律,易与人争执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事故频发、违纪违法等,有的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杀人来摆脱困境。例如,2004 年11月10 日,云南省砚山县发生一起枪杀事件,开枪者是该县维摩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死者系当地两位村民。事件的起因就是双方为一件生活小事引发争吵。2002 年9月,《南方周末》报道某市两位青年民警在喝酒的时候聊生活,谈工作,两人都一致认为因工作苦了自己女友,于是,双方约定开枪互射求死,最后,一个当场被对方击中,另一个开枪自杀。

三是在工作上。心理压力过大,在工作与事业上表现出厌烦疲劳感增加,缺乏激情与创造性,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稳定,无法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估,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现在公安机关的一些窗口单位和部门,群众意见大,认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谈到原因,人们很习惯地结论为特权思想作怪,群众观念、服务意识差。其实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心理障碍。民警日复一日面对的是社会阴暗面,心理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心情不好,又怎能笑容满面?再如刑讯逼供问题,这是一个法律明令禁止并予以惩治的问题。公安部也花了很大的力气一直在抓。为何屡禁不绝?不能仅从治警不严的角度想对策,也不能单纯抱着“ 特权思想、法纪观念淡薄”的本本主义来说教,还应结合民警的心态来分析:案子堆积,领导加压、嫌疑人狡辩,一系列的客观因素造成了民警的心理失衡,最终导致做出一些伤人害己的极端行为。

四是在生活上。警察的职业决定了与家人聚少离多,不能对家人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家庭不和、离婚率高、与子女亲人关系紧张。据江苏无锡市的调查,警察的离婚率居社会各种职业之首,深圳市公安局从2000年开始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有一半的咨询都涉及情感问题。

三、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来自社会的压力——良好执法环境的缺失

《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安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任务。但是,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谩骂民警、不服执法。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渐增多之势。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对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问题。由于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而对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揪打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事件没有做专门规定,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保证公安民警正当执法的权益。

2、来自工作的压力——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

超负荷工作是当前民警最主要的压力源,这种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各种专项行动、战役多,一个接一个,民警难得喘气;公安工作考核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民警应接不暇;基层单位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民警长期处于疲劳作战状态得不到休整。由于过量压力产生了离职现象。对此,克瑞斯(1974)和库坡(1982)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均表明警察的长期工作负荷,是高居首位的工作压力。此外,公安不同系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财力、物力、装备、待遇水平差别。较之其他行业,警察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环境危险,而装备、待遇却

明显偏低。结合警察工作负担过重现象,这是现阶段影响和制约警察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民警自身对健康保护认识不够,一些民警长期吸烟、熬夜、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容易降低身体素质,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不合理的警力调动和不科学安排使一线民警经常加班加点,疲劳作战,缺乏规律性,致使民警身心疲惫。

3、来自家庭的压力——家庭生活环境紧张。

由于警察的工作是全天候性质的,经常加班加点,不能与家人生活步调一致,散多聚少,因此常常遭受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导致家庭不和,轻则吵架、分居,重则离婚分手;未婚的青年民警也往往因为没有时间约会而经常闹矛盾。结果使广大民警在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备受感情的折磨。

其次,警察属公务员系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这无疑会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不少警察住房也比较紧张,有些单位由于办案经费紧张,民警出公差还得先垫付差旅费,因此,大多数民警都出现经济拮据的现象。而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警察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警察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警察还有可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

此外,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普遍存在。为了子女的入托、上学、就业,许多家长都是煞费苦心,警察也不例外。但由于警察基本上都是超负荷工作,多数一线民警存在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的情况,一线民警值班、加班频繁,没有时间照顾家庭,孩子的教育和学习无法顾及,在实施对子女的教育的问题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其子女不听话、学习成绩差、考学失败、就业难等,这些都会使警察因为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而产生愧疚感。

4、来自个人的压力——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许多公安民警身体、心理素质欠佳。而对于其他行业,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社会心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心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因此,只要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负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高强度的工作量,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加之心理素质欠佳,使民警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自然便引发了心理问题。

四、调适、缓解、消除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保持警察心理健康,不仅是警察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促进警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出现不协调现象就会破坏心理健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做好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保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社会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争取社会支持。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 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 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 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整顿公安队伍, 清除害群之马, 纯洁公安队伍, 提高整体素质。

改善执法环境。改善执法环境最重要的是要以公正、文明的执法态度来密切警民关系,取信于民。具体地说,首先要转变执法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宗旨观念。尽量减少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的冲突,争取群众的理解、参与支持,在办案中慰问群众、关心群众,在采取强制措施上多考虑一下群众的利益,在处罚上多体谅一点群众的困难,只要事事

注意群众利益的细节,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执法环境,让民警获得心理上的稳定踏实感。其次,要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方略。一方面,全国广大公安民警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少数懒警、庸警、劣警,正败坏警察形象,现实中,此类不良事件已经是屡见不鲜,从严治警本身就是一种爱警、惜警的有效举措。为此,在执法实践中,彻底根除那些欺民、刮民、愚民、扰民、治民的现象,把执法行为拉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再次,争取民众和社会支持,为民警提供较好的执法环境。将部分警务活动公开化,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从而理解民警工作的辛苦及办案难度,减少由于不理解公安工作而对公安干警产生的误解,让基层民警有一个合作的、宽松的办案环境。同时,公安政工部门应通过自己的工作消除多数人对警察1=作的成见,给予警察人员更多正面的回应与支持,避免媒体在对负面事件进行报道时“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做法;公安机关的领导一定要学会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善于利用媒体为公安工作服务,在惩治败类、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保护好民警的合法权利,维护警察的良好形象。

2、公安机关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警察和普通人一样。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随之在执行公务中,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产生职业倦怠而萌发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采取过激行为。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系统,仍然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教育,疏于专业心理方面的教育。因此,各级公安组织应该对在职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同时,定期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训练,提高广大民警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职业和岗位要求的心理素质,加强民警心理咨询。

其次,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等福利制度。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十分辛苦。警察既是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父母需要孝顺,爱人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身心健康。应该尽量减 轻他们的负担,让民警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此外,改进公安业务工作。目前,我国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警务繁杂,警 力不足,都给警察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上级机关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不符合基层实际,政出多门,更是压得基层领导和民警抬不起头。这些都是公安机关本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是造成大部分警察压力问题的根源。在具体的机构设置上要贯彻精简、高效的原则,克服冗繁的办事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必须完善各种警务工作,如改善训练和装备的不足,增加招收新警察的心理和性格测试,改进招收、筛选和升迁人才的程序等。

3、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 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 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同时,基层一线民警的负担过重,一年到头,疲于奔命,不得喘息。警察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警,同时,也是有家有业的自然人。父母需要关爱,妻子渴望体谅,子女需要培养,他们自己也应该适度休息以保证健康。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让警察能真正地休息一下。

4、个人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 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 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

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

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心理压力形成为突出的原因之一。公安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自学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系统学习心理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 , 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政治部.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振声. 警察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3] 朱起清. 警察组织行为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4] 徐玉明,张旭东. 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 .

[5] 舒莹著. 试论心理学在社会转型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 公安研

究,2002,(4) .

[6] 包晓波,包延桥. 怎样进行警察心理健康干预[J]. 人民公安,2002,(24) .

第三篇: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07级侦查4区队郭帅

[ 摘要 ] 当今中国警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危害着警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警察心理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援体系,为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本论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的人民卫士!

[ 关键词 ]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标准;原因;危害;对策

警察职业是一个“社会刺激多元化”的职业。随着现代治安问题的日益复杂和治安任务日益繁重,警务工作的超负荷,工作对象的危险性,工作时间的不稳定性,公安民警处于极度疲劳和高压环境之中。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是较好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警察是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同时警察又是一个流血又流汗的群体,其职业特点具有高应激性,高风险性。他们最广泛地面向人民群众,24小时为社会公众服务,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危险,这样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论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涵义及标准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含义应当既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又符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是指警察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经常的、习惯的内心活动与外显行为的一致。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一)热爱警察职业,对警察角色有很强的认同感。 作为一名警察,只有将自已的全部心身和职明才智积极地投入警务活动中去,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体会到自身价值承认的愉悦感。

(二)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异常。

例如出现昆虫恐怖症的人往往对特定类型的昆虫表现出一种极度的恐惧,显然这是一种变态反应。

(三)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同其他人相互交往,并且把人际关系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相互交往过程中,能用积极态度对待他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和生活习惯,相信别人和信任别人,对于他人的差错能予以容忍,采取宽容的态度。具体的说,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相符合,明白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二是能客观地了解评价别人,能正确反应交往情景的变化;三是积极与他人沟通,尊重、信任别人,乐于赞美接受他人。

(四)保持稳定、乐观向上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保持情绪稳定,没有不必要的紧张和不知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遇事不慌,及时采取措施。由于警察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心理健康由为重要。一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二是要冷静地处理警务活动,随时保持情绪稳定;三是合理调节工作和生活,及时消除疲劳和紧张。

(五)保持统一健全的人格。

警察应当在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方面与外显的行为相一致。一个人如果内心与外部行为不一致,就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形成双重人格。

(六)正确认识评价自我。

警察必需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才能调节个人与团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是正确反应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二是客观评价自我,不狂妄自大,也不自菲;三是关于善于接受别人的评价;四是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在危急情况下能够临危不惧,果断地作出应对。

(七)社会适应良好。

警察应该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会占据优势地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掌握普遍的社会规范,又必须学习警察的各种规章制度、任务和要求,才能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具具体工作的来讲:警察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同事适应复杂的警察工作变化,根据不同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二、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要和谐心理必须先和谐,必理不和谐,社会和谐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一个地区要稳定,首先是个体要稳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心理健康、 心理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十七大报告就用82个字的较大篇幅,专门阐述了关于在全国重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和谐方面的工作,为我们公安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面,进一步增强信心,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二)心理健康可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警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这就要求警察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使警察很好的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心理健康可预防身心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指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起因中占主导地位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等。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积极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有效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

(四)心理健康可减少出现某些意外事件

警察在工作中会遇到许多诱因,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出现意外事件。例如:当警察捉到犯罪嫌疑人后,多数犯罪嫌疑人都会想方设法否认罪行。此时如果警察心理健康水平低,很容易控制不住愤怒的情绪,出现刑讯逼供现象。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可预防此类事件发生。

(五)心理健康有利于民警执法规范化

公安机关民警,尤其是刑事警察,他们接触到的往往都是社会最阴暗面,工作对象大部分都是社会的残渣败类,生活毫无规律,常常拖着疲惫的身心去工作,加之我国民警高付出低回报现状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会想尽一切手段拉拢我们的办案民警和专案负责领导。如果我们的民警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做后盾,在犯罪分子的金钱美色的诱惑下,我们的干警很有可能会迷失自我,为他人所用,陷入犯罪分子设计好的陷阱中,甚至和犯罪分子称兄道弟,从而不能规范的执法,进而放纵犯罪。

(六) 心理健康有利于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警察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和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任务,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警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处理好各类复杂事物。

三、当今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公安队伍的现状,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按照日工作量统计,每年的工作时间实际相当于450天左右,高度危险的环境中,生活无规律,不仅面临着精神和体力上的巨大压力,还要和正常人一样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在普通人心目中,或许警察个个都是钢铁硬汉。殊不知警察和平常人一样,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出现挫折感、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有的警察甚至会因工作任务艰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完成而产生自杀的念头;有的警察因不能及时缓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而采取过激行为,并进而导致‘激情犯罪’。尽管近几年,我国各级公安机关都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每位民警的重要性,一些地方公安机关也采取了大量的积极措施,但部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依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备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困扰

警察这个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属于高危险、高应激的职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指数无可争议的高居首位。警察在追捕、堵截罪犯时,可能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随时会付出血的代价.执行巡逻盘查任务时,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惨不忍睹的刑事、交通事故现场,同伴殉职与受伤者等,势必使警察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

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象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象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警察值班、巡逻、出现场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不放过一个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

警察工作的危险不仅是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包含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这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是对他身心的一种破坏,长此以往,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就出现了。如,某市刑警队的一个民警,他晚上一个人不敢回家,一走夜路的时候,他就感到很恐怖,觉得背后不是有人拿刀,就是有人拿枪。

(二)长时间的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工作的特点决定他们经常和活动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接触的基本都是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等阴暗的一面。再加上自身与同事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的生死一线经历,都会像梦魇一样跟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 1999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某公安分局两名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到一家饭馆吃饭。他们谈起了工作,谈起了积郁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谈起因突发事件失约惹怒女友,他们越说越失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竟相约同时开枪打死对方。另一名警察在枪响的同时突然醒悟,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在把战友送往医院的途中他还是开枪自杀。

(三)人际关系紧张

公安工作是社会工作,基层民警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大,造成民警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

(四)经常性的激动、暴躁、难以自控

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数量的增加,犯罪种类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我国警力严重不足,加上有“破案率”的压力,警察日夜“连轴转”办案是常事,据统计,警察每人一年平均要比一般人多干130个工作日。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极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长期出于兴奋状态,极易让人变得暴躁、易激动、自控能力降低。一个平时很内向、稳重的民警,可能会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时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危害他人安全,如开枪伤人、刑迅逼供致人死亡等。

(五)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和热情降低

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对警察不信任,抱怨指责得多.对警察工作不支持,旁观回避得多.对社会治安不参与,躲闪得多.对公安工作不满意,评头品足得多。在公众的眼里,警察工作集严肃、怀疑和专横为一体,警察形象不佳。警察严格执法,进行社会秩序管理,常常引起公众的非议。警察破了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可一旦破不了案,便被认为是无能。少数警察以权谋私,败坏了警察的整体形象,这对广大正直的民警不公平。由于警察这种职业在职业群体中地位显要特殊,必然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警察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特别是有人借监督之名进行贬低、中伤、诽谤,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满意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随之降低。

(六)工作负担过重,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民警心理上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

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休息时间难保障,生活无规律,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整,使公安民警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据有关资料了解,当前警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心脏病、肠胃病、高血压、颈椎病等10余种。

1. 安民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民警思想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压力大,是产生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专项行动多、保卫任务多、非警务活动多,工作任务繁重,使民警工作长期处于紧张、疲惫状态,民警工休假难以保障。特别是一线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连续作战,加班加点,休息时间严重不足,基层民警超负荷运转,普遍感到身心疲惫,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危险指数较高,使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工作责任大,难以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执法责任追究制、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重大案件责任倒查制,以及各种各样的实或不实的投诉,加之警察职业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空界限,民警总是处于戒备和警惕状态,紧张有余而松弛不足,使民警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三)执法要求越来越高,执法环境日益复杂,民警职业认同感和安全感下降。 近年来,在公安执法工作中,一些单位存在着重责任追究轻制度建设、重执法检查轻执法指导、重下压指标轻执法保障的认识性偏差,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钢性措施,导致民警在无形中产生了“危机四伏”的感觉,认为执法如越雷区,随时都可能在无意中犯错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执法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执法工作保障不仅未能得到有效加强反而日益弱化,执法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警察执法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不法分子随意借机辱骂、围攻接处警民警,直接导致民警在执法工作中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普遍存在“能少干的尽量少干,能不干的尽量不干,必须要干的应付着干”的思想倾向。

(四)个别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中重形式、轻效果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基层单位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工作方式简单,对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随意性大,制度建设滞后,政治教育满足于读文件、念报纸、提要求,抓学习、培训更多表现在业务工作方面,政治学习气氛不浓。平时,干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负责同志对民警思想上有什么想法,工作上有什么打算,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缺乏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队伍中激励机制不健全也影响了民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五)部分民警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

当前,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公安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层一些民警对形势关心不够,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对当前公安机关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及开展的一系列重大活动认识不到位,对自身要求不高,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学习上没有主动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怨言多于建言,过分强调客观因素,极少从主观因素上查找原因,明显表现出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近几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但是由于一些单位学习培训、教育训练制度不健全,时间难以保证等因素,往往使政治、业务学习流于形式,民警的综合素质提高不明显,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六)精神负担大,工作与家庭的矛盾令民警无所适从。

民警工作繁忙,加班多,出差多,在家时间少,与家人沟通少,顾及家庭少,导致家庭矛盾、婚恋危机。加之住房紧张、家属下岗、老人赡养及子女教育就业等,都无形中给民警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亲情与责任的冲突,造成民警普遍的愧疚心理。

(七)付出与回报反差较大,民警心理失衡。 过半数的民警认为自己的工资低、待遇差,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相比差距较大,即使在公安系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超常付出与较低回报悬殊巨大,导致民警心理不平衡,积极性受到的挫伤。在政治待遇上,职级晋升缓慢,基层较多民警临退休也仅能晋升为副科级,与其它政法机关相比“不公平”。因此出现工作情绪化,成就感、职业荣誉感降低等不良心理状态。

(八)基层压职压级现象大量存在,影响了民警队伍活力。 公安机关职务“僧多粥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基层,一些民警年已不惑,仅仅是科员职务;一些民警年已半百,仅仅是副主任科员。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35-45岁的民警他们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思想比较活跃。但一些单位由于压职压级矛盾突出,致使部分民警“感到政治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有的消极处理,不安心基层工作。经济待遇与职级待遇联系较紧密,民警关心自己的发展进步问题,这也成为影响队伍活力的重要因素。

2. 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与解决对策

(一) 危害:

1、影响警察生理健康。

从医学角度讲,长期性的心理压力过大,将不同程度的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对身体造成关联性的破坏,减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民警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超负荷工作不同程度的出现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的不适应占一定比例。

2、造成警察行为异常。

因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解,一些民警盲目依赖于喝酒,吸烟转移注意力,还有的过度抱怨发牢骚,不遵守工作纪律,因小事爱与人较劲争执;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不负责任、刑讯逼供等极端行为的发生。

3、致使警察生活不和谐。

过度心理压力,会造成民警缺乏耐心和不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发生的矛盾.情感上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婚姻生活不和谐,与子女、亲属、邻里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

4、出现警察工作应付现象。

主要表现为工作进取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放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冷、应、横、推”;工作效率低下,不愿承担新的工作任务,完成任务质量不高。

(二) 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政府及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进行根本性努力。

1、关注警察心理健康,加强从优待警。

(1)要密切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和积极预防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将民警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去,经常性地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消除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努力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使民警能够正确对待各种困难、矛盾和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2) 进一步从政治上关心民警,从生活上体恤民警,积极推动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认真实施组织管理条例,合理设置民警职务级别,着力解决基层民警压职压级问题,拓宽民警职业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民警抚恤制度,进一步健全民警因公负伤、致残医疗待遇政策,认真落实民警定期体检和休假制度,健全民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保障民警身心健康。依法严肃查处暴力袭警和诬告陷害民警的行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民警的职业认同感,不断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丰富警营文化,推动文化育警。 深入推进警营文化建设。结合深化大练兵的有关内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民警身体素质,构建和谐、健康、活泼的警营环境,引导民警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3、坚持政治建警,积极构建思想先导机制。

要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历史机遇,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民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广大民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确保思想认识实现新飞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制,不断加强思想理论骨干队伍建设,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基层领导班子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责任和权利,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形式创新,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奖惩机制,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4、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建立民警日常心理关爱制度,发生重大应激情况报告制度,严禁有心理健康阻碍的民警配枪制度,民警心理健康保密制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报送制度等。对遭遇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变故的民警,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危机支援服务。对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民警,在尊重民警隐私的情况下,妥善安排心理辅导和矫治,尽快帮助民警恢复健康。

5、进一步加大心理训练在各类教育训练中的比重,提高心理训练的质量和成效。

新录用民警培训、晋升培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等工作中,针对民警心理状况,引入心理训练的内容。一是培养民警的意志品质。通过加强体能、技能训练,提高民警忍耐力和工作毅力,促进个人修养;二是培养民警承受压力的训练。比如开展处置群众性治安事件、暴力案件等实战演练,让民警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心理适应性和稳定性,提高民警面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三是要加强新民警的岗前适应性训练。

6、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和热线。丰富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内容,开设心理互动栏目,解答民警心理困惑。开通民警心理健康服务热线,随时进行心理沟通咨询。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心理讲座、义诊,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解决警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社会、政府及各级公安机关的努力,还需要公安民警自己个人的努力。

1、积极建立和谐警民的关系,寻求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警民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相当复杂的,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警察自身因素、群众因素和社会因素。每种因素在警民关系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警察自身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关键因素,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配合的作用;社会因素是警民关系中的背景性因素,它的影响和作用是弥散的,但却起着指导作用。现阶段我们正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坚持“预防为主”和“警民合作”的原则,同时按照“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工作社会化、治安对策前置化”的要求开展警务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密切警民联系,广大群众的理解是缓解警察工作和家庭上的压力的最好途径。

2、保持心理健康,个人是关键

(1)学会正视压力。要认识到心理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造成的,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负着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必须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

(2)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在人们心目中,对心理问题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对心理问题过分的害怕和恐惧,另一种是认为有心理问题“羞耻”,不敢向他人暴露。正是这两种错误认识会使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一般的心理问题,发展到心理障碍。因此,要治愈心理问题,必须克服这两种错误的心理。

(3)从事各种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

(4)学会适时释放自身压力。当民警自身无法更好的调试心情排解压力的时候,可以试着向家人、朋友、同时寻求新力支持,还可以向专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切忌讳疾忌医,形成心理危机。

3、保持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很难有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不能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夫妻间也缺乏沟通,有的夫妻感情淡化,甚至闹离婚。婚姻家庭问题同样会给警察带来巨大的心理问题,家庭是我们生活的“港湾”,家庭幸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工作,家庭因素对警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被人们忽略。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包括:

(1)家庭成员之间说话做事不伤害到对方,夫妻在患难中能更加体贴、感情专

一、能够互相体谅避免矛盾发生。

b) 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较少出现打骂和不愉快等现象。

(3)家庭真正成为每个警察的避风港,在这里,每个成员都可以找到温暖.舒缓压力.放松自己。

(4)为了给警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家庭成员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使民警赌气上班,不带着沉重的包袱去上班。

当警察,说无怨,是假;说无悔,才真。既然你选择了警察这种职业,你就选择了一种使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使命,就意味着流汗、流泪、甚至流血。牺牲和奉献就成了你生命永恒的主题,贯穿于我们的职业生涯。当然,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名警察,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使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警察心理健康是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要,警察心理健康是警察工作与生活的基础,警察心理健康是警察团队开展工作的润滑剂。我们相信只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警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能很好地解决,从而改善警察健康水准,真正减轻警察工作压力,最终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承受住群众殷切期望的艰巨任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

[ 参考文献 ] [1] 王淑合

《警察心理调适》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4

[2] 丁文俊 《警察心理健康》 黄河出版社 ,2004-4.268.

[3]何贵初 《公安民警心理压力与应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2 [4]刘伯祥 《公安工作与和谐社会》 群众出版社 2006

第四篇:谈公安民警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现状分析

[转]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来源: 翟毅的日志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学生:王 扬

指导教师:董利

摘 要

公安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的压力密集型职业。这对基层和一线警察来说尤其如此。警察心理健康对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它关系到警察队伍的管理和战斗力的发挥。当前,警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显露,受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对目前警察心理状况及其原因探讨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警察,心理健康,分析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特殊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影响警察心理健康因素将日益增多,对人民警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最广泛的面向群众,24小时为社会服务,面临着无处不在的潜在危险,又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上级主管部门的层层压力,神经随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样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在公安机关各部门中,压力最繁重的当属公安民警。因此,本文就我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如何提高民警心理素质作一些分析。

一、警察心理健康现状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公安民警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三大政治和社会使命,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然而,这一群体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民警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压力大,导致他们成为一个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之一。警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较大的执法权与执法空间,若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排解疏导,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队伍的战斗力。因此,正视警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表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矫治,对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公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心理学研究,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和感受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感受到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无可争议地高居首位。用国外在职警察的心理测试题测试部分中国警察的结果表明,有68%的警察心理压抑值偏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于 2004年12月30日开通后,立刻受到了民警的欢迎,一个上午就收到了1730 条来自全国各地民警发来的心理问题信息。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和基层民警反映的问题来看,中国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与我国社会对警察提出的要求是不相适宜的。如果警察长期带着心理障碍工作,必将反映到其执法工作中,“冷硬横”等简单粗暴的工作态度、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冲动时乱开枪,甚至因心理疾病导致政治上的不坚定,对理想和事业的冷漠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良好执法环境的缺失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尚不健全科学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科学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挫折,进而演变成心理问题。现在民警的执法环境很不成熟,民警在执法的时候,一些人不理解,甚至谩骂民警不服执法。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日渐增

多之势。加之执法干忧,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观念转变的特殊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尚不健全,使人民警察的执法环境打了折扣, “以言代法” 、“以权代法” 的现象屡禁不止,加之受现行公安体制的制约, 使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在执行法令、政令、警令的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对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问题和执法力度保障问题。由于现行的《人民警察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只对严重损害公安民警人身安全的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而对无理取闹、辱骂、侮辱民警、撕坏民警衣服、警衔标志及诬告、诬陷民警的案件和袭警案件频繁发生,而法律上没有做专门规定,这对警察缺乏有力的法律保护和依据对不法分子进行处罚,来保证公安民警正当执法的权益。

(二)来自工作的压力——公安工作任务的繁重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完善阶段,法制建设和管理措施一时不能全部跟上,犯罪率上升,恶性案件增加,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警力严重不足。加之大型文体、商贸、庆祝活动频繁举行,公安机关治安保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民警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承担的风险超负荷。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日趋猖獗、凶残,他们不仅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而且为逃避打击而暴力拒捕、暴力阻挠民警执行公务,致使民警在公务活动中被违法犯罪分子围攻、袭击、侵害而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况增多,民警的职业风险加大。同时,流散在社会上的“黑枪黑弹 ” 、爆炸物品较多,爆炸、持枪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发案率呈上升趋势,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和民警的人身安全,民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增大。有的民警长期对工作、生活环境担心,总感到有一种强制性的冲动,竭力强迫自己防范那些在意识中觉得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近期以来,公安部提出“执政为民,执法为公” ,这无疑对公安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加剧了民警在执法中心理压力大,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公安机关执法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严格依法办案、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另一方面对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配合不够,有的人甚至对民警的执法活动无理取闹妨碍执行公务,这样的执法环境给民警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压力和不便,使民警在心理上产生挫折感。比如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群众非议,对社会危害大的案子如破案不及时或破不了,公安机关和警察就会成为被非议的对象。同时,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矛盾冲突,地方政府往往把警察推到第一线摆到社会矛盾的前沿,引起群众的反感这些压力,容易引发民警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狂躁等心理障碍,有的民警承受不了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性格很内向在待人接物时,自信心较差、胆怯、怕出错、过分小谨慎,有时还表现出一些病理症状,如失眠、盗汗、心悸等。这样的精神压力使民警形成了怕在执法过程中受到群众投诉,怕接听电话出现失误的心理。出现了怕出事,干少事甚至不做脆做事的现象。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打“ 110”让警察解决,“夫妻吵架,被关在门外,请民警来做说明工作”,“忘带钥匙,请民警开门”这样的事情不可胜数,很大程度上耗费了基层民警的警力,带来很大的压力。警力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民警工作时间超负荷。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一线民警每年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一年工作量是一般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量。每逢“五一 ” 、“十一”或春节假期,正是民警执行任务、高度戒备之时。超负荷的工作损害的不仅是民警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每年全国牺牲的警察当中佑相当一部分事因高负荷的工作成疾而倒在工作岗位上。超负荷工作是和平时期造成公安民警牺牲的最大根源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公安民警的患病率是52%,个别地方高达73%,有90%以上的民警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客观地说,基层领导也想让干警正常休息,但由于案件的随机性和不断下达的各项指标等等原因,大多数公安民警仍然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值班,几乎每天加班加点,休息时间过少,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营养结构失衡等。

(三)来自个人的压力——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人民警察待遇低等实际困难使民警承受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对于警察的工资,从数字上看确实比十几年前警察的工资明显地提高。但是不当警察是体会不到这份工资的不易,再次,家庭经济困难给民警带来巨大

压力。公安机关的经费不足,不少民警自身的收入不高,加上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家庭矛盾突出。警察属公务员行列,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长期高居各行之首,但收入却与其他公务员相差无几,这无疑会挫伤警察的积极性。加之基层派出所民警家庭人员下岗现象比较普遍,不少民警住房也比较紧张,有些单位由于办案经费紧张,民警出公差还得先垫付差旅费,因此,绝大多数民警都出现经济拮据的现象。而当奉献与索取的天平严重倾斜,民警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民警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民警还有可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计算加班加点的时间,警察每小时的报酬立刻缩了不少水。同是武装性质的纪律部队,警察的工资收入落在军队的后面,按规定,部队的工资应比公安人员高5%。可是,近两年来,这种正常的距离拉大了。人民警察的经费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警察队伍的管理依据“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方针。因此,工资绝大部分和奖金是出于地方财政,由于各地经济水平不均,差距甚为明显。上海、深圳警察的薪水几乎是某些西部省份同行的 10多倍。而其他地区的警察的工资就普遍偏低。这种情况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警务保障都成了问题,许多地区公安经费不足,技能训练装备陈旧,导致警力下降。警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首先要为自身生命安全担忧。此外,警察在应对普通的家庭生活、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从而使情绪易出现反常波动。

(四)来自角色本身的压力——无形的生存竞争压力

职业的组织形式和公安工作的管理体制使警察个人所遭的压力比普通人要大的多。警察作为国家的暴力工具,其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它也给民警心理体验造成其它职业没有的压力。新的经济体制,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铁饭碗。择优录用和竞聘上岗、转岗分流和下岗待业,是每个社会成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为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公安队伍建设的步伐,公安机关内部也实行了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岗位量化考核、低分培训、末位调整、辞职制度等激励机制,警察如果不努力工作和学习,要想得到提拔就比较困难。这给一些文化低、年老体衰或工作任务繁重的警察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我们社会当中惟一有权合法行使暴力的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有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在诸多严明的规章制度约束下,警察的个体活动和言语行为到受到限制。不但在获取心理平衡的途径相对减少,而且在心理上增加了负担,无法按照一般人的心理正常沟通情感释放。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其要接触较多的违法事件和犯罪分子——这些潜移默化地滋生警察的社会阴暗面的心理垃圾。犯罪群体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监管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面对面,要了解其犯罪史、案情,要触及其思想、灵魂,时刻处于阴暗氛围之中,很容易形成负面心境。再者,职业的特殊性使监管警察成了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渠道和人格特质进行调控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四)大量招警而忽视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

由于近年来,社会治安状况呈上升趋势,呈现出我国公安机关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所以各地开始大量招警,仅江西省就计划在三年内招警两万,2008和2009两年就已扩招近6000人有些地方如重庆等地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各地公安机关为充实自己的队伍,放宽标准,特别是忽视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警校学员的培养上,各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所忽视,很多学员在这方面盲目乐观,心理出现问题也不被重视,即使自己有所察觉也不知找谁。在大一学员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学员都肯定自己在心智方面完全正常,约九成的学员不知道学校有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然而警察的工作性质决定其要接触较多的违法事件和犯罪分子——这些潜移默化地滋生警察的社会阴暗面的心理垃圾。犯罪群体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着社会的阴暗面。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见到和感受到的还要多。监管警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与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面对面,要了解其犯罪史、案情,要触及其思想、灵魂,时刻处于阴暗氛围之中,很容易形成负面心境。再者,职业的特殊性使监管警察成了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在这种工作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渠道和人格特

质进行调控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新录用民警的考试和公安院校招生中增加民警心理素质侧试,严把用人关。警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和危险性警察除,了必须具备体能和智慧外,还要具备本职工所需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招收警察时就要把民警心理素质测试纳人新录用民替的考试内容。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员不得录用,并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确保新招收民警不但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而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培养警察后备力量的公安院校在今后的招生中也要把心理素质测试作为面试的内容,心理素质测试不合格的不得录取。

二、对策分析

(一)建立了心理咨询的制度

1、是建立严格的接待制度做到有“询”必接,对民警心理咨询结果不作为评价、考核民警的依据,对咨询对象的个人秘密和隐私绝对保密;

2、是建立咨询档案,便于科学地诊治,进行跟踪治疗。

3、建立心理训练机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讲座,围绕公安工作的实际,开设心理训练课程。心理训练课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记忆力训练;逻辑推理能力训练;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心理压力承受能力训练;快速反应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等。

4、每个公安民警都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二)将 “从优待警”政策落到实处

切实保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对于阻止民警执行公务要依法处理,对于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要严厉打击,应出台具体的法律、法规 , 如在《刑法》中添加“袭警罪”,在市级公安机关成立专门的维权委员会,负责受理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案件,依法保护民警的执法权、名誉权和健康权等合法权益。切实落实好警察休假疗养等制度。

(三 )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只有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时,才能向更高层次需求迈进 ,如果办案经费都不能够到位,“严格执法 ,热情服务”只能成为空谈。实践证明,派出所公用经费是否充足,决定着基层办案民警心理压力大小。

(四)丰富民警的业余生活

为民警提供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而合理的宣泄能使消极情绪得到排解,让心理恢复平衡。因此,公安机关可投资修建普察俱乐部、健身房、拳击场、射击场等场。能让干警在娱乐、锻炼和训练中,使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得到积极宜泄,有益身心健康。

(五)加大公安宣传力度,改善警民关系

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舆论作用,坚持正面引导,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和以绩效、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地反映公安民警的酸甜苦辣,弘扬人民警察的警德风范,使警察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同时,对个别反面事例的宣传应持慎重的态度,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彻底扭转公安机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被动局面,为公安民警创造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条件。

(六)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对他人的沟通及体谅,也来自友谊关系的营造及滋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保持。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民警对于因自己的工作造成的夫妻间隔阂,要想方设法予以化解,对于妻子的怨气应予以理解,尽可能挤出时间分担一些妻子在生活上的担子后尽量避把工作上的压力发泄到家庭中来。

(七)加强自我素质修养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任务和人民警察工作的、职业特点条件及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人民警察除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特征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职业心理要求与心理品质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增强自己的耐挫力;不断用知识充实自我,知识的丰富是一

种强大的内部力量,是获得真正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有利于消除孤独,形成朝气蓬勃乐观开朗的个性。自觉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健康水平。公安民警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除了要加强学习,不断增长心理学和业务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外,还必须经常性地主动采取各种简便可行的方法进行心理调节,保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运动调适法当警察感到心理压力太大时,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抽点时间活动一下身体,如打打球,跑跑步,跳跳舞,打打拳,听音乐,都可以达到暂时放松身心的目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如催眠曲可以把小孩送进梦乡;唱歌还可以减轻人们劳作的疲劳。生理学家发现,身体内部的各种节律总是趋于与环境音乐节拍同步。国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可以减少大脑环境中的节奏污染关联心理。拉扎诺夫发现缓慢、平静、庄重的古典音乐能引导人进行遐想,从而转移人的注意力,使人身心放松。因此当警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压力时,不妨听听音乐,在音律的起伏中达到身心的放松。其它自我减压力的方法自我放松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效,皆可一试。如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澡法。当心理压力较大时,就痛快地洗个冷水澡,洗完后往往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人认为玩游戏是一种放松的方法,如果会玩电子游戏,当你心理压抑时,不妨放松一下心情,去玩玩电子游戏,通过游戏中的过关斩将,也可愉悦身心,释放心理压力;也有人提倡观景法,通过观察各种有趣的自然景象,暂时帮助自己缓解心理压力,许多人都曾有通过观看浮云走月高山流水的办法转移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的经历。这些方法特别适用于缓解因工作任务繁重琐碎以及工作时间无规律而引起的心理压力。

此外,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要综合治理。除对民警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和心理健康维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切实贯彻“从优待警”政策 ,保证办案经费,降低执法成本,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强化民警在执法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实战训练,不断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各级领导与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民警工作环境,真正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帮助民警走出困境,使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重拾信心,驱走愁云,轻松坦然的面对自己选择的这一神圣的职业。参考文献

[1]赵 健. 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思考[J].人民公安,2002(1)

[2]郭光东. 关注警察心理健康[N]. 南方周末, 2001-1-31

[3]田 军. 心理测试警察版[J].人民公安,2001(20)

[4]郑友军. 警察心理健康维护[m].成都:四川人民出社,2003:97.

[5]王 鹰. 人民警察与公民权利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32.

[6]朱耀琴. 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理训练模式[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第五篇:

当前公安派出所民警心理状态问题分析

一、当前基层民警存在的几种心理状态

(一)困惑心理[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1.对派出所的职能设定认识不清。由于派出所工作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让民警分辨不清哪些是警务、哪些是非警务行为

。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水管破裂、爬楼开锁、送醉酒者回家、查无照商贩等都是通过110指挥中心下达到各派出所的,民警们又不能不去做。翻开某派出所一个月的出警记录中,只有三分之一涉及治安问题,其他的严格来说都不是警务。一些受过各种司法处理的人甚至直接把警察称为“政府”。因为管理的事情太多太杂,警察的工作压力很大,有的警种的民警平均每天要加班四五个小时。有报道说,警察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人少13岁,健康状况很差,大部分民警患有各种疾病。但一方面,公众似乎并不亲和警察。

为什么费力不讨好?有专家认为,我们对警察的定位不准,包括政府、民众和公安机关自己,都有认识不清的问题。公安机关自己说是半军事化单位,是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人民群众认为你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关。党委、政府认为你是刀把子、枪杆子。人民代表认为你是执法机关,要经常评议。正是因为有如此多重的面孔,对于警察的职责和定位,别人搞不请,自己也吃不准。因此,民警的处境十分尴尬,所“扮演”的角色也很尴尬。另一方面,在警力紧张、民警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派出所民警却要参加大量与他们的职责不相干的非警务活动。如在农村要帮政府部门征收税费、催粮要款、计划生育、农田基建、道路拓宽等;在城镇,主要是配合政府部门房屋拆迁、市容整顿以及配合工商、烟草、医药等部门执法,还有受命插手经济纠纷、采取强制手段替单位或私人催款追债等。让派出所民警更头疼的非警务工作来自所谓“条块”管理体制:上级公安机关要求他们对群众“有求必应”,而乡镇政府把警察当作看家护院的“治民工具”而呼来唤去。既要完成上级公安机关下达的名目繁多的各种任务,还要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比如政府要搬迁市场,摊主们不愿意,但政府部门已出了告示,于是调动警察强行搬迁。与此同时,上级公安机关也布置了工作,民警就不得不白天执行搬迁任务,晚上接着搞清查。有的民警说:“警察的形象不好,可有时候我们是代人受过。又如当地政府安排工作,本来与派出所的职责根本不搭界,可只要政府领导开口,派出所就得派人去,群众看见穿警服的民警为这类事出警,警察两个字在他们心里就有了异样。你说警察背上这个骂名冤不冤?”警察确实有不被人所知的苦衷,归根结底是四个字:得罪不起。都在一口财政锅里吃饭,气顺了事好办,惹怒了添麻烦。许多乡镇领导把派出所看成是乡镇政府的一员,把自己凌驾于派出所之上,美其名曰党委领导一切,不论公事私事,动辄叫上派出所。据某报批露,一位乡党委书记在工作时间欲叫上派出所所长一道去喝酒,派出所长因担心触犯“五条禁令”而当面拒绝,书记认为不给面子,当场摔了派出所所长一个耳括子。虽然事后书记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派出所在乡镇的地位由此可想而知。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也使一线民警有苦难言,有些地方就出现了不具备执法资格的治安联防队员、协管员代替警察执法的情况。你说群众能满意吗?一些农村地区目前干群关系很紧张,迫于乡镇官员的压力,公安民警经常被派去催粮派款、搞计划生育、设卡收税等,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求警察去强制解决。这实际上是拉“人民警察”的大旗作虎皮。有的民警说:“有时候跟乡镇干部下去工作的时候,不但要冒着违反上级规定和法律法规的风险,还要忍受良心的谴责。有一次县、乡领导要求公安派出所民警下到一个村解决水库承建的纠纷问题,村民与承包商之间发生争执,结果我们民警被打,衣服被撕破。这些所谓的‘任务’明显违反中央政策,你说我们怎么办?”仔细想想,派出所的工作可能有一半不属于公安业务。

2.对警民关系的定位认识不清。在国人开始熟悉了诸如“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有困难找警察”、“有求必应”、“鱼水情”、“扶贫十个一”等口号时,派出所也逐渐成了一支“万金油”服务队。现在的年轻人对雷锋、焦裕禄似乎很淡漠了,雷锋这位上世纪60年代牺牲的军人生前不会想到,在他渐渐被社会淡忘的今天,他会成为共和国警方治理“冷、硬、横、推”顽疾的一剂药方。事实上,每个公安民警、每个公安机关的单位组织在年终作总结时,都要总结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有位民警说:“想起来有点可笑,每年年终总结前我们都要突击做点好人好事,有时候实在凑不够了只好编排几个。”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不反对警方为群众办好事,但这能否成为公安部门的业绩考评标准呢?现在民警一月千把元的收入,今天赈灾、明天募捐,老婆孩子谁养,这很不现实。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是全国公安机关的“爱民月”,

这个时候会在大街小巷看到更多警察的身影:慰问残疾人和五保户,为下岗职工送温暖,有的民警说:“这样的活动还有点意义。但其他地方搞的上门服务、街头咨询、现场返赃以及理发修车什么的,有些本来就是你分内的事,有些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一些,现在叫作秀吧,你帮理头发,理发店的师傅不喜欢;你帮修自行车,修车的不喜欢,抢了他们的生意,几十年的老套

套了。在这幅“警民同乐图”的背后是警方面临的公共关系的深刻危机,警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缓和警民关系。帮助困难军烈属失学儿童,自有民政部门;理发、擦皮鞋,自有理发店、擦鞋匠。而办理护照户口暂住证,破案擒凶、指挥交通,惟有警察。应该指出的是:民警们过多地在工作时间去做服务性的事务,在为部分人提供便利的同时,恰恰也使得那些危难之中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应有的帮助,使得那些正在经受不法侵害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救助。

(二)疲惫心理

1.客观方面的因素。超常的工作压力,巨大的保障缺乏,治安形势日趋复杂,而派出所的警力却严重不足,让民警疲于奔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面临着新的犯罪高发期,特别是2000年以来,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十分繁重,大案要案居高不下,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近几年一次接一次的“严打”行动已使基层民警疲惫不堪。一次次的统一清查行动,加上区域性的各类打击行动,而且大多数在晚上进行,这让广大基层民警如牛负重,苦不堪言。他们拼体力、拚消耗、拼极限,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笔者到某派出所调查,民警人均日加班4.4小时,警察在所有行业中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民警自嘲道:“除了沿海地区血汗工厂的民工外,我们人民警察大概是加班最多的人了。”一些派出所的民警已记不清上次“今天我休息”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如果遇上大案或统一行动,几天几夜不回家那是常事。

2.主观方面的因素。如果说体力上的消耗可以弥补得回来的话,那么心理上的疲惫却是难以愈合的。和平时期,公安工作是一项最具危险性的职业。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共有4900名警察因公牺牲,12.94万名警察光荣负伤。进人90年代以来,牺牲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每年都在300名以上,1997年更是达到了520人。特别是当前社会治安恶化、刑事案件暴力走向更加明显,涉枪案件越来越多,不计后果的亡命之徒遍地都是,战斗在对敌斗争第一线的派出所民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与此同时,许多屡破大案、多次立功的民警爱人和子女经常受到犯罪分子的恐吓和骚扰,家人整天提心吊胆,不得安宁,亲人们处于这种生存氛围,对于民警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付出,它是一种心灵的苦役和精神的酷刑。

(三)攀比心理

1.需要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心理失衡。全国“二十公”以来,尽管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力度,给公安机关增加了不少经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公安经费与公安机关日益增加的执法办案的实际需求差距仍然很大。多数公安机关办公经费拮据,装备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不到当地社会发展规划。这种需要与现实的差异就使民警难免产生心理失衡现象。办公经费拮据,装备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使基层领导和部分民警不得不花时间费精力去“搞”钱以充实办案经费,但难免不会出现问题,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2.警力严重不足,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工作导致民警心理失衡。近几年来,各地的各类刑事案件、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数量、外来流动人口等都逐年猛增,以某派出所为例,1990年派出所有民警5人,辖区总人口为1.3万人,基本上无外来流动人口,治安刑事发案不足30起。2004年派出所民警仍为5人,但辖区总人口就已达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就达近5000人,当年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近100起。15年来,辖区总人中增长了54,各类案件增长了233,而派出所的警力却没有增长,现有的警力与繁重公安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的警力与公安机关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保一方平安,公安民警别无选择,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拼,用自己的健康去搏。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如调节和处理不当,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在工作中易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毛病。

3.职业本身的压力过大,社会关爱不足,导致民警心理失衡。随着社会发展,暴力性犯罪日益增多,民警执行任务中,时常身处险境,面对生死考验。一桩桩血的事实,给少数民警造成了一定的职业恐惧心理。同时,民警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公安机关逐步推行的任职资格考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岗位量化考核、“末位淘汰”等激励机制,也给一些文化低、年老体衰的民警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网上曾刊登四川一民警因工作繁重而跳楼自杀,这是逆反心理的失衡。

二、排解民警工作、心理压力,调动广大民警积极性的对策

1.警察职业化,刻不容缓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公安机关面临着警力不足并且短期内无法改变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占用大量警力的双重压力,长期困扰警方的消极因素仍然依旧:体制不顺、警令不畅、经费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形象不佳。与此同时,智能犯罪、黑客犯罪、高科技犯罪等却让警方疲于应付。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状与我们国家的警察队伍职业化水平低有关。因为不同职业,搞不清警察的定位;因为不职业化,很多警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2.正确定位警民关系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有求必应”这种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它为个人提供服务应该是求助者确实力所不能及并且情况紧急。警力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警力的增加与犯罪的减少没有必然联系,犯罪只与社会环境存在必然联系,应从管理体制上挖潜力,向素质要警力、向科技借警力、向改革挖警力。目前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主要不在于民警自身,而在于命令他、指挥他从事非警务活动的有关领导和部门、机构。这涉及公安体制问题,国家应该从财政上保证公安机关的经费。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执法力量,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警务活动和执行公务,只对法律负责,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让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

3.改革现行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让民警有一个宽松的执法环境

我国现行的公安体制,特别是公安经费筹措机制,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也是公安机关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和违法行政、执法犯法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性原因。怎么能指望一支靠罚款、吃杂粮、打野食筹措经费的警察队伍安分守己呢?

4.加强派出所思想政治工作,把从优待警落到实处

如何提高派出所民警的身心素质,是当前公安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但作为社会特殊角色的人民警察,其特殊的职能决定着其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心理支持。为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安派出所肩负的任务将艰巨繁重。要教育民警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顾全大局,体谅国家的困难,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民警面对需要与现实的差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解心理失衡。同时,争取社会各界以及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建立起与派出所工作性质、任务相适应的警务保障机制,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派出所工作所必需的行政经费、办案经费。

5.劳逸结合,确保民警的身心得到休整

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应要求民警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不宜提倡民警加班加点地超负荷工作。确因侦查办案、专项行动和突击性工作必须加班的应给予补休,对民警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执勤的应给予较高的补贴,使民警工作之余,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生活之中能够有经济来源补充营养。

6.大力加强公安科技建设,努力实现科技强警

加强科技建设,才能真正把民警从“人海战术”和手工操作的落后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摆脱超负荷工作的苦海,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前,农村派出所急需配置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办公用品和警用小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在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信任民警,多与民警交流沟通,确认民警的能力,努力为派出所民警营造一个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想方设法帮助一线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关心基层民警并帮助解决其工作、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派出所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有效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因素,增强民警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派出所的职能作用,为“保一方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干部挂职锻炼总结鉴定下一篇:观不变的步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