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笔杆子范文

公文写作--如何成为“笔杆子”?

“笔杆子”是怎么炼成的

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甚至成为机关的“笔杆子”,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这样很辛苦,但确实是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的好办法。

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如果能获得一种“不可替代”的位臵,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都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有人说,中国不缺人,但缺少人才。什么是人才?从一个单位来看,就是这个人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也可以说是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无法复制性,是这个人对单位来讲的“稀缺性”。

在目前机关当中,需要量最大而又最缺少的人才就是“笔杆子”。整体而言,中国的政府官员无论级别多么高,在文化素质上都是有欠缺的。新一代年轻官员现有的文化起点往往比一些领导的文化终点还要高。这是一个可以大加发挥的整体性的优势。上一代人当中真正能写点东西,一般都是原来做老师或者部队专业的。他们最初的起点很低,大都在后来的工作当中磨练出来了。而年轻的从政者则不同,他们大都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舞文弄墨”是行家里手。

当然,文化素质高仅是文字能力强的一个基础,要练就一笔绝活儿,还是需要在现实中磨练的。“高学历”确实无法天然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尤其是在机关。表现出较强的文字能力便是年轻人证明自身价值、赢取位臵主动的第一个考验。

1 文字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特别是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表达的问题,而是和写作者思想深度、思维能力、素材储备等方面直接相关的。我们很难说,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头脑的人会写出好的公文来。所以,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乃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当然这种思考不是漫无目的的,而主要是就一件事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有了良好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接下来就是要熟悉公文的特点、结构和语言风格。公文有着政治性、严密性、严肃性等特点,不能任意发挥。所有这些,都可以从对以前公文的学习、揣摩和模仿开始。模仿永远是学习的“入口”和途径。这里有两点体会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要找准位臵感,自觉站到领导的高度。位臵感在机关当中十分重要,对于公文写作来说也是非常关键。公文不是自己的感想文章或者文学创作,所以,不能意气用事,至少在形式上不能成为宣泄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的阵地。要永远记住公文写作不代表我们自己,它代表着领导或者组织,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和表达叙述当中,都要主动占在领导或者组织的位臵上。这篇公文是对上的还是对下的或者平级单位之间的,要首先弄清楚并贯彻在文章的始终。怎样才能占在领导或者组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写作公文呢?必须注意对领导讲话和领导意图的领会。有人深有体会地说,“我们不是领导,但却不能不站在领导的位臵上关注领导关注的问题、考虑领导考虑的问题”。事情确是如此。我们要写好公文,对领导的思路、想法甚至风格都是认真琢磨的。这种积累主要在平时生活当中。你要特别留意领导的每次讲话和

2 表态,有时候可能只是三言两语,但你却可以体会到他的态度和想法。这种“跟随”是非常有益的,不但可以锻炼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我们与领导之间的密切交流。 其次,要注意掌握规律,确保公文能够过关。目前,政府公文、领导讲话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受到了众多的批评,说得最多的就是“文山会海”。这个问题早在毛主席在延安的时候就讲过了,但看起来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年轻的我们自然承担着改善文风的重任,但首要的还是要习惯和善于按照公文的现有样式进行写作。写得多了大家就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规律是可以把握的。比如,为部署一项工作而行的公文,大致要解决这么三个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操作性——组织领导。公文第一部分就是要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部署这项工作,理由从三个方面去找:形势和背景,现在存在的问题,不这样做的话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操作性是公文第二部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说明组织上对这项工作有什么具体部署和要求,让公文接收单位或者台下参加会议的人怎样去做。第三部分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再比如,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区别。计划要列出几个具体方面,要很干净,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要写太满,不要写太具体,为实际工作留下余地。否则完不成,还不就给人留下话柄了嘛。工作总结和工作汇报,则要求照顾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的完成不要全揽到自己的身上,否则就会有人不舒服。在写作当中要详细一些,点面结合,对一些“出彩”的事情甚至可以泼墨描述,以加深别人的印象。文无定法,但不同的

3 目的决定不同的文章内容和形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都是要在现实工作当中去仔细摸索、不断提高的。特别要注意把自己和别人写的东西都储存下来,不断积累观点和素材。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写目的、内容和形式差不多的东西,只要综合以前的东西,加上新的形势要求、再改进一下形式就可以。按照以上的办法去做,不能保证使公文多漂亮,但至少可以过关。

有种说法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说这话的时候,大都是批评文章的无创造性、呆板或者重复。公文更是给人以这种“抄来抄去”的不妙感受。这种事情看怎么说法。公文的特点毕竟首要的是它的政治性,讲求的是下对上的传达、贯彻和执行。这种下对上保持“一致性”的要求,使得公文中的“全国通用粮票”很多。其实,很多讲话或者层层发的文件,为什么给人以“抄来抄去”的感觉呢,就是因为它实质上承担的是传达贯彻的任务。在“传达”方面,现在传达、传播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人们早就知道的事情,你又来个文件,可不就显得多余呗。在“贯彻”方面,讲求的是“结合实际”,但很显然这个“结合”是非常困难的。客观上就很难,如果再加上主观上的不努力,根本就起不到什么“贯彻”的作用。所以,通常大家的处理就是在“抄”来上级文件精神之后缀上一句“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这样做,等于层层传达了,但却层层推卸了贯彻的责任。最后,钻进了“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怪圈。

我们可以为改善这种状况作出自己的努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又是充满艰难的。原因还是在于公文代表的是领导和组织的态

4 度,而不是我们个人的随意发挥。这个涉及到领导和组织是否有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的“诚意”。这个“诚意”很重要,如果有这种“诚意”而不是做形式和表面文章,我们自然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从而使公文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所以,作为执笔者来说,在起草公文的时候,能够理解到领导和组织的真正态度,就可以按照两个方向来写。一是表态性质的,表明领导和本级组织的态度,过得去就行了,反正执行不执行也没人管,过去就过去了。这类公文大都把事情提得很高,说得很悬,看起来挺吓人的,其实,没什么实质内容。二是真心实意要抓的,这样的文章就要下力气进行研究,特别要考虑到有什么新的举措,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一般来说,文件起草者处于整个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是可以顺车塞进一些自己的建议和主张的。因为常常是领导都没完全想好事情应该怎么办,就让人起草文件了。这里边你塞进一些东西,只要不是特别“个色”,很多时候是可以被领导接受的。这实质上起到了参谋的作用,也发挥了起草者的创造性。起草人可以从中体会到“当点儿家”的美妙感受。

年轻人起草文件,遇到的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修改”,不停地被领导“修改”。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对不起,领导不把你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不算完。如果你对领导的对文章的修改有什么情绪的话,对不起,领导可能要转过头来“修理你”。文章被人修改是一件非常令人郁闷的事情,但没办法,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无论你多么不情愿。

5 在机关,文章被修改常常不是文章这个事情本身。哪怕一个字都可能被人无限夸大、上纲上线。所以,你不能只看到文章本身的对与错,也不要天真地认为是你和领导的“文字风格”不一样,等等。要知道,这远远不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问题,不是一个文字风格的问题。领导完全可能通过文章修改这件事来判断你的性格,感受你对他的态度,显示自己的权威,实施他对你的领导,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快感。这样问题就严重了,你必须倍加小心。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宜与领导争一词一句之短长。领导要改,要改了再改,要先改成这样再改回原样,要反复地改,无休止地改,怎么办?你必须执行。特别是在你的文字能力没有得到领导高度信任和同事普遍公认之前,你必须坚决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改。这一方面可以表明你谦逊的态度并和领导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考虑不周全,即使你自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你还有提高的余地。所以,对文章修改这件事情,万万不可小觑,就当在反复的磨练中磨砺自己吧。不但磨砺文字水平,更磨砺你无棱无角的性格。

古人在写文章上曾经追求一种境界,叫“文不加点”。就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非常完美,无需别人修改。这种境界我们尽管可以在机关中去追求,但是在我们自己成为领导之前,恐怕是难以做到了。

第二篇: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入门者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天,我们试从五个角度分析五个问题,给各位“笔友”提供一些学习的思路,也算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1.怎么快速成为笔杆子

人无论学哪方面知识,都期望找到捷径、发现窍门,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获,很正常。从公文角度来讲,如何达到“快速”与“学好”两个目的?说实话,真相比较残酷,以我们目前接触的笔杆子来说,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独当一面的成手,最快的,也需要五年的沉淀。

当然,这与个人基础、领导帮带、后天付出有关,总的原则就是你基础好、悟性高、领导严、付出多,结果肯定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但话说回来,有没有比较省力的学习思路呢?这里综合经济因素、时间投入,给大家介绍几种。

第一种,“一穷二白”学习法。

这种路子,适合不愿投资、但是时间和精力相对富余的朋友。我们的目标就是用个人的努力来弥补资源上的短缺和不足。没有老师帮带,那就自己当自己的老师,多写多悟,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几遍,再看不明白,就抄它一遍、甚至把它背下来。写作其实很大程度考验你的语感强弱、模仿能力,材料的江湖,靠一张报纸学习成才的大有人在,所以,关键的是树立信心、勇往超前。

第二种,“借梯引路”学习法。

为了学习写作,你可以找一些帮手,以便少走一些弯路、避开一些雷区、节省一些力气。比如,如果你要学新闻,可以去订阅相关的杂志、看看大神的采写体会,挖掘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这都能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种,“任务牵引”学习法。

机关工作中,有的人干活很多、领导要求很严,但往往提高也快、进步也明显。这个方法需要你遇到一个善于培养人的领导,通过不断地给你赋予任务、不停地推倒重来,在一稿、二稿直到十几稿,尔后又从十几稿到再改稿、暂定稿、打死不改稿、坚决不改稿中磨砺你的韧性、摔打你的才智、历练你的语感,当然,过程很痛苦、结果也是好的,就看你想不想去?

2.怎么提升文章高度

文章没有高度很正常,因为最容易写出来的,肯定是最常见的、未经大脑深加工处理的。要想上层次有高度,单纯靠自己写,个人觉得还是有点难。除却身份职位、资源背景天生的赋分加持外(比如,常人写错字就是写错了,但名人大家写错字那却叫“通假字”),文章出高度可以借力打力。

比如,写讲话稿,不要光自己写、写自己,要善于引用领袖的话、上级的话、文件的话、精彩的话,这既是增加文稿的权威性、说服力、指导性,也便于不出漏洞不出差错。

再如,通过层层递进来实现,高度怎么体现,没有纯粹的高,高是相对低来讲的,你先写“低”、再写“中”、最后写“高”,这一对比,高度就体现出来了,给人思维和情感上的冲击就大、印象就深。与这个相对应的,还有一种拉长镜头的写法,从历史纵深来写,从过去写到现在,把以往怎么要求的、过去如何传承的、现在又是怎样的这几个层次写出来,从认识层面讲,往往就比较有高度了。

3.怎么解决无话可写

有朋友说,提笔下文,无话可说,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看看源头情况。为什么无话?

是因为不了解这项工作吗,由于对上级情况不熟悉、对本级底数不掌握、对下级动态摸不准,怕写错写不好,以致无话吗,那么需要做的就是抓紧去熟悉、去了解。要去好好读一读上级的文件规定,看看有什么要求,把握要求来写;要去仔细熟悉熟悉本级的情况,看看有什么特点,突出亮点来写,等肚子里有货了,就解决了“源头无水”的问题了。

又或是因为不会组织词语吗,就像有的朋友说的,意思大概清楚、方向大概知道,但是落到纸面难以表达,这就需要提高遣词造句能力,应该赶紧去熟悉段落结构、句子样式、修辞手法,最好是去模仿同类精彩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选取的是哪个角度,从先遵循套路再努力跳出套路。

还是因为分析问题能力不够吗,肚子里有东西,但是层次理不清、脉络搞不顺,就像金庸《天龙八部》小说里段誉吸人内力后的样子,脑子一团乱麻、肚子各种信息横冲直撞,有时候头绪太多了也会找不到头绪,不知由哪下手。这种情况,就要学会分类排队、分析综合,同类信息归归类、不同信息排排队,区分轻重缓急、由大到小,理清了也就有话了。

4.怎么解决没有文采

有文采的关键是积累。你别只看到别人出口成章,而不知道别人背后的辛苦付出、持续投入。一句话,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怎么说出来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很考验人。我们觉得,有几个小窍门可以试一试:

用一用诗词

诗词本来就自带光环,诗词一出、文采自来。大家既可以用在标题上,也可以用在句子上;既可以用在开头引语,也可以用在结尾鼓动。例子就不举了,这方面素材很多,用诗词不要怕麻烦,一句话要反复揣摩,看怎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写稿多么努力,往往就有多么靓眼。

修一修边幅

同样的衣服,不同的人能穿出不同的效果。你如何搭配、如何修饰、如何整理,考验很多功夫。写文章也一样,朴实的字词通过打磨也能让人心动。我们看两组标题,第一组是围绕培养年轻干部讲的:心贴心“悟”出来;面对面“炼”出来;实打实“干”出来。第二组是前期小五专栏上达康书记的讲话,用了七个“shi”:学“识”、学“时”、学“适”、学“世”、学“势”、学“实”、学“释”。你们说,一个简单的动作能挖掘这么多信息,叫不叫有文采呢?

靠一靠时髦

就是与网文网语对对表,什么“小朱配琦”“不要阻拦我下单”,等等,很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泥土气息,自带笑点和效果的词句,可以适时加入文稿中,肯定让人感觉不一样。

5.怎么借鉴用好范文

范文的重要性,简直不能再说了,从古到今,文人墨客都是在学习范文、借鉴范文、赶超范文的征程中出佳作、创精品、得绝唱的。不说其他,你到中国文学史上去看看,无论哪个主题,没有成百上千的人在写、在创新、在超越,这不是用范文的最好例子吗?

就写作领域而言,范文学习是极有必要的。如何借鉴用好呢?我们觉得,一靠品,二靠练。

品就是品范文的门道,为什么这么写?妙处在哪里?是结构好、还是语句好;是观点新、还是素材新;是站位高、还是结论高;是视野大、还是信息大;是开头妙、还是结尾妙,都可以品一品。品的方法有三种:一是阅读,高声诵读,非此不能显现范文之高处;二是背记,文章妙处不妨背记,真正让其化入脑子里;三是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通过同类文章之间的比较,能大大加深印象。

不品不行、光品也不行。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品了后还得练习。对照范文结构练一遍、写一篇,写了你才知道哪里你没有掌握、练了你才知道你品得咋样。练习贵在长久、难在坚持。建议大家日学一遍、周写一文,这是最简便最笨的方法,坚持下来了,材料撰写能力自然也就慢慢提上来了。

第三篇: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第一时间发布每日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有人说,语言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最难的一种能力。的确,善于运用语言,只言片语足以打动人,不善于挖掘语言的魅力,越是滔滔不绝越可能招致反感。写作,蕴藏着语言的无穷能量。

毛泽东同志视笔杆子同枪杆子一样重要,他不仅亲自撰写理论文章和往来电报,还写过不少堪为经典的新闻稿件。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不懂得用笔杆子、不会拿笔杆子,这个领导就是很有缺陷的”。1981年,中央专门发出指示,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重要讲话、报告,亲自指导、主持自己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并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领导干部练好笔杆子,不仅是为了提高文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改善机关文风学风和领导作风,更是一项关乎治国理政基础的必修内功。

笔杆子讲起来非常重要,但真正拿起来却不容易。有人因为工作忙而放松。仅是每日里阅批文件、参加各类活动就招架不过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哪还有心思起草文件写文章。有的是因为害怕而放弃。担心写不好被别人笑话,露了“马脚”,影响到面子、威望乃至仕途。有的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从前呕心沥血写文章,好不容易走上领导岗位,难免树起婆婆的“架子”和“威信”,把工作甩给下属。

讲话、报告自己不去写,必然需要找“秀才”捉刀。可是,“秀才”文笔再好,毕竟是“秀才”,看问题的高度、角度终归不同。好文章来之不易,就像武术招式,腾挪闪跃虽好看,但动起手来针对现实最重要,实际管用更关键。前段时间某地开人大会议,有干部用一首6000字的五言长诗作报告,引起众多反对质疑之声。拿起笔杆子不是为了吟诗弄画,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贯彻好,用生动鲜活的表达和案例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表现好,才称得上真笔杆子、硬笔杆子。好笔杆子考验的既是文风作风,也是思想深度。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可靠举措,文章即便写出来也很难吸引人。

由此而言,既要亲自动手起草讲话、报告,也要调查研究、琢磨问题,两者都做好,才算得上负责任、尽担当。工作再忙,怎比得上老一辈革命家忙?写不好怕丢面子,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个人面子算什么?越是有忙不过来的遗憾,越应当抽出时间来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商量出解决的办法,增强讲话、报告和文件的针对性;越是担心写不好丢了面子,越应当努力改造学习,研究党史历史,研究改革发展大势,从历史和现实中汲取充足资政养分。

“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句来自毛泽东同志题字、镌刻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大厅里的话,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无声言说,也是对领导干部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点拨提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无论文章是出自笔下还是源于鼠标,写好文章的能力素质,都需要领导干部用心用力修炼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中公时事政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责任编辑:吴晶) 原标题:时政热点:“笔杆子”永远不能丢

更多相关信息请查看:云南人事考试网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第四篇:“笔杆子”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

写材料常用排比金句汇编

1. 停住脚读原著、静下心学原文、稳住神悟原理。

2. 带着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带着感情学出衷心拥戴,带着使命学出政治责任。 3. 自觉学党章,定期上党课,经常读党史,积极过党日,按时交党费,坚持讲党性,严格守党纪,始终跟党走。

4. 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脱掉鞋子。

5. 千忙万忙,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没有精准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没有精准落实就是“白条”。

6. 坚持教育先行,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层层动员,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常态督查。

7. 距离再远决不忘忠诚,氧气再少决不缺精神,海拔再高决不辱使命,环境再苦决不破规矩。

8. 有位置坚决干好,换位置尽快适应,无位置坚决服从。

9. 骨头再难啃也不回避,敌人再强大也不畏惧,战争再难打也不退缩。 10. 工作标准一点不降、训练内容一项不少、安全工作一件不松、事故安全一个不出。

11. 指挥谋略胜敌一筹,战法运用强敌一招,临机决断先敌一步。

12. 思考问题在同一基点上、贯彻执行在同一直线上、思想意志在同一声调上。 13. 三五分钟不嫌短,三五句话不嫌少,三五个人不嫌散。

14. 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先进就学,见问题就改。 15. 铁一般的信仰刻在胸膛,铁一般的信念坚定方向,铁一般的纪律时刻不忘,铁一般的担当扛在肩上。

16. 不让老实肯干者吃亏,不让夸夸其谈者占先,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17. 职务高不等于觉悟高,X龄长不等于党性强,年龄大不等于格局大。 18. 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19. 克服坐而论道的“讲话秀”、议而不决的“问题秀”、走马观花的“调研秀”。 20. 心思不分散,精力不游移,干劲不松懈。

21. 阵痛之中保持坚忍,震荡之中保持定力,得失纠结之中保持豁达。 22. 抓一抓学一学,催一催动一动,考一考背一背。

23. 训练看情绪、工作看劲头、吃饭看胃口、睡觉看快慢、说话看态度。 24. 教育跟上,公开跟上,帮促跟上,活动跟上,防范跟上。 25. 不以位高而忘本,不以权重而忘形,不以名利而迷失自我。 26. 把家国大义扛在肩上,把百姓冷暖装在心中,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 27. 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

28. 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

29. 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上。 30. 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第五篇:笔杆子需具备的3个特质

关于笔杆子,坊间有很多说法。有的说,笔杆子“像牛一样干活,像王八一样憋屈”,只有辛酸没有奔头;有的说,笔杆子“灯火通明,前途光明”,虽然辛苦但回报颇丰,等等。现实中,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笔杆子多,华丽转身、逆袭开挂的笔杆子也不少。经过我对身边事例的分析和梳理,仕途上发展比较好的笔杆子,通常具备以下3个特质:

1. 提得起笔

笔头过硬,是笔杆子的看家本领和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要提得起笔,来得快,能出活。这里说的“提得起笔”,指的是能写机关公文及各类文稿,而不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公文姓“公”,作用在于替领导机关或领导个人代言,重在替执公器、言公事、行公权。因此,对笔杆子来说,有没有花团锦簇、文采飞扬的生花妙笔并非必要条件,但具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意识却至关重要,就是能通过笔下的文稿,体现出领导者的思想观点、决策水平、工作方法等深层次、战略层面的东西。

现实中常常可以看到,具有深厚功力的笔杆子,文稿的形式和辞藻不见得有多华丽,但一定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实践厚度,而且一定能对得上领导的喜好和口味。比如,在起草主要领导关于纪检工作的讲话时,高手绝不会事无巨细地谈具体工作如何抓、怎样做,那样站位就低了、格局就小了;他们通常会从宏观上、方向上、原则上作以强调。比如:第一,纪检工作必须坚定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纪检工作必须把握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的定位;第三,对干部既要严管也要厚爱,既要坚持从严治党,也要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者担当,为改革者护航;第四,要完善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构建大监督格局,等等。

笔者曾不幸遇到一位“奇葩”领导,把关材料时,从不从立意、思路等大处着手,而是喜欢纠缠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准确、语法是否规范等细枝末节。可想而知,长期受如此“小气”领导的“熏陶”,笔杆子的水平也只能是“床底下放风筝——高不到哪儿去”。因此,笔杆子们要想担得起一个“大”字,唯有跟着大气的领导,多看、多学、多写、多揣摩,不断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运笔行文能力,真正练成一支能扛鼎之笔。

2. 干得成事

写材料虽是个苦差事,却也是个好平台。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接近领导,可以近距离观察学习领导的思想观点、决策水平、领导艺术,从而提高自己思想格局和能力水平,有助于快速成长;其二,接近决策层,可以深度接触本单位优势资源、核心信息、重要人脉,在提拔晋升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

从现实情况看,仕途上发展比较好的笔杆子,他们不只是埋头拉车,而且还会抬头看路。换句话说,就是能来得了事、干得成事,进入进能谋事、退能谋身、进退自如的境界。一言以蔽之,就是得有情商。比如,笔者认识的某位笔杆子,他在工作之余,利用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掌握了领导们的性格特征、用人偏好、处事风格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展示自身才干,于是很快就脱颖而出,得到领导的赏识;还有一位熟悉的笔杆子,他的情商很高,善于跳出材料写材料,尤其喜欢研究领导退回的“花脸稿”,琢磨为什么这样改、好在哪里、妙在何处,从中体悟领导艺术,自己的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并很快受到重用。

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笔杆子要干得成事,把握以下三点非常重要。第一,要多跟领导进行非正式沟通,具体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可以是共同爱好,也可以是共同价值观,还可以是共同体验,力图建立工作关系之外的私人关系、私人感情;第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种有用信息高度灵通、高度敏感,尤其是对人事消息,要知情在先、行动在前,唯有如此,方能在关键时刻快人一步;第三,要广结善缘,多做成人之美的好事、善事,对内能“理得顺”,对外能“合得来”。这样才能受人尊重、招人欣赏、让人放心。

3. 过得了关

笔杆子直接为领导服务,在外人眼中是领导的身边人,因而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华丽转身,必须有智慧、有艺术,顺利过好“标签关”。什么是“标签关”?通俗地说,就是既能在必要的时候贴得了标签,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撕得了标签,即给旁人这样一种印象,身上有领导的影子,但又不全是领导的影子。没有领导的影子,游离在领导视野之外,领导不认识你、不了解你,如何提拔重用你?全是领导的影子,难逃“山头主义”之嫌,在当前大环境下,未必是件好事。

过好“标签关”,首先要跟对领导,善于审时度势,借势借力,紧跟沉稳谨慎、有原则有底线的领导,远离专横跋扈,无所顾忌的领导;其次要守住底线,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做,人身依附、政治投机那套坚决不搞;最后要谦虚低调,藏锋守拙。高调显摆,咋咋呼呼,处处炫耀自己与领导的亲密关系,只会强化标签,越陷越深。

这就要求笔杆子们,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时刻以纪律原则自警,违背原则的事不干,突破底线的事不做,踏踏实实写好材料,依靠自身努力而不是人身依附来求得个人进步。比如,笔者认识的某省委政研室笔杆子,从不搞拉帮结派、人身依附那一套,坐得住冷板凳,材料一写数十年,虽然提拔不算最快的却最是稳健的,如今也高居政研室副主任之位。他常说,写材料虽苦,但只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付出总有回报,而且凭本事提拔,大家服气,自己安心!古往今来,很多人依靠抱大腿和搞攀附而忝居高位,但“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正所谓:“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易然。”唯有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得来的最长久也最稳固!

上一篇:金丝峡范文下一篇:冬酿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