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计局工作总结

2022-09-16

时针滴滴答答,流逝的是光阴,在季节轮回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留下了成绩证明。每周、每月、每个季度的我们,在工作方面都有着独特表现,获得成绩的同时,也有着众多的难忘时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我们,是该写一份工作报告,记录我们的工作之路。为便于大家更好的编写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审计局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最新审计局工作总结

最新注会审计重点总结

第一章 审计概述

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风险相关,其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只能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能通过审计工作控制或降低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只能控制检查风险)

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均属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审阅属于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可能是合理保证鉴证业务,也可能是有限保证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会计服务 管理咨询 税务服务 代编财务信息 商定程序)均不需要提供保证(没有第三方)

职业怀疑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职业怀疑与客观和公正、独立性两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密切相关,保持独立性可以增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客观公正、职业怀疑的能力。

在评估一项重大错报风险时是否为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不应考虑控制对风险的抵消作用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无法与特定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相联系

审计的目的是改善财务报表质量,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围绕管理层认定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

第二章 审计计划

审计的前提条件:

① 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② 管理层对注会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同(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已认可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3点) 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

除非法律法规禁止,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将审计过程中累积的所有错报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进行沟通,并要求管理层更正这些错报(没有超过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可以不用更改)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应用:

① 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②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③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④ 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较低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评价未更正错报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运用: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

注册会计师不能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

基准的选取(简答题)

第三章 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采用消极函证方式(4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 ② 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 ③ 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

④ 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

银行存款—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

应收账款——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低于实际重要性水平)、或函证很可能无效。

如果被审计单位从事了异常的或复杂的、容易导致较高重大错报风险的交易,除检查被审计单位持有的文件凭证外,注册会计师可能还需要考虑是否向交易对方函证交易的真实性和详细条款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前对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询证函指明的截止日期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或将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结合使用,以将其中测试得出的结论合理延伸至期末

在对应收账款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供货商明细表向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供货商发出询证函

对于非常规合同和交易(如关联方交易),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对账户余额或交易金额做出函证,还应当考虑对交易或合同的条款实施函证,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口头协议,客户是否有自由退货权利,付款方式是否有特殊安排

应当向对所询证信息知情的第三方发送询证函: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股票、债券专门保管或登记机构发函或接受投资一方发函);应收票据(出票人或承兑人);预付账款 应付账款(供货单位);委托贷款(相关金融机构);预收账款(购货单位);保证、质押或抵押(有关金融机构);或有事项(律师);重大交易(有关交易方)

对回函可靠性产生影响的限制条款:

本信息是从电子数据库中取得,可能不包括被询证方所拥有的全部信息 本信息既不保证准确也不保证是最新的,其他方可能会持有不同意见、 接收人不能依赖函证中的信息 跟函应实施的程序:

了解被询证者处理函证的通常流程和处理人员;确认处理询证函人员的身份和处理询证函的权限(索要名片 观察员工卡姓名牌);观察处理询证函人员是否按照处理函证的正常流程认真处理询证函

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不属于审计抽样的情形:

选取全部项目测试(全查)-细节测试

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控制测试(穿行测试)、细节测试 审计抽样-控制测试(当控制运行留下轨迹时),细节测试(不适用于风险评估程序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属性抽样(发生率 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金额 细节测试 货币单元抽样) 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1. 定义总体:适当性 完整性(对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运行有效得出结论,总体应该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同质性(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应该有相同的特征) 2. 根据被测试的控制定义抽样单元 3. 定义偏差:偏离设定控制的预期执行 4. 定义测试期间

初始测试(期中)-将总体定义为包括整个审计期间的交易,但在期中实施初始测试。估计总体剩余期间将发生的交易数量,并在期末审计时对所有发生在期中测试之后的被选取交易进行检查(高估-用其他交易替代;低估-重新定义实体/实施替代程序)

不将测试扩展至剩余期间发生的交易时,测试结果只能针对期中期间进行推断,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替代方法测试剩余期间的控制有效性 5.确定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中均可使用,随意抽样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整群抽样不能在审计抽样中使用

6.选取样本确定样本规模

① 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5%-10% 一般10% 特别重要的测试5%)一般对所有控制测试确定统一的可接受信赖过度风险水平

② 可容忍偏差率-与样本规模成反比,考虑计划评估控制的有效性(3-7高 6-12中 11-20低 20以上不在需要进行控制测试)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越高 ③ 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同向变动 ④ 总体规模-大规模总体无影响 ⑤ 其他因素

非统计抽样只对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进行定性估计,通过职业判断确定样本规模 统计抽样-样本规模表

无效单据—注册会计师在能够合理确信改收据的无效是正常的且不构成对设定控制的偏差时,用另外的收据代替,使用随机选样,需要用一个替代的随机数与新的收据样本对应 7.评价样本结果 样本偏差率时注册会计师对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在控制测试中无须另外推断总体偏差率,但需要考虑抽样风险 ① 使用统计抽样-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可以直接计量抽样风险)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可以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大于或等于可容忍偏差率,总体不能接受

总体偏差率上限低于但接近可容忍偏差率,注册会计师应当结合其他审计程序结果,考虑是否接受总体,并考虑是否需要扩大测试范围,以进一步证实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和重大错报风险 ② 非统计抽样(无法直接计量抽样风险)

总体大于可容忍不能接受 总体大大低于可容忍可以接受

总体虽低于但接近,通常认为实际的总体偏差率高于可容忍偏差率的抽样风险很高,总体不能接受

无论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对样本结果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一样重要,即使样本的评价结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注册会计师也应对样本中的所有控制偏差进行定性分析

得出总体结论

发现控制偏差-扩大样本规模进一步收集证据;认为控制没有有效运行,提高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增加对相关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细节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1.定义总体:适当性 完整性(代表总体的实物的完整性)

某项目可能由于金额较大或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的风险而被视为单个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对单个重大项目实施100%的检查,所有单个重大项目都不构成抽样总体、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被视为两个独立的总体

2.根据审计目标和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定义审计抽样单元-使审计抽样实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3.界定错报-误登不同客户之间的明细账可能对审计的其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在评价应收账款函证程序样本结果时不宜将其判断为错报 4.确定抽样方法

①货币单元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的分支)-适用于高估,错报越少越适合

优点(属性抽样原理易于使用;无须考虑整体变异性;不需要对整体进行分层;样本更容易设计,且可在能够获得完整的最终总体之前开始选取样本;如果预计不存在错报,货币抽样单元的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单元更小) 缺点(不适用于测试总体的低估;零余额或负余额需要特别考虑;当发现错报时,如果风险水平一定,货币单元抽样在评价样本时可能高估抽样风险的影响;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当总体错报的金额增加时,货币单元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也会增加且可能大于传统变量抽样所需的样本规模规模) ②传统变量抽样-正态分布

优点(预计错报较多,可能只需要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关注低估时,更适合;易于扩大样本规模;对零余额和负余额不需要特别考虑) 缺点(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对于差异非常大的项目可能不适用;几乎不存在错报时,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无法使用)

均值法-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不使用均值法,此时所需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差额法-错报金额与项目数量紧密相关时 比率法-错报金额与项目金额紧密相关时

5.确定样本规模-取决于审计目标和抽样方法的效率 ①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②可容忍的错报-可能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③预计总体错报-错报金额和频率 ④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⑤总体的变异性-总体的某一特征(金额)在各项目之间的差异程度

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如果总体项目存在重大的变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将总体分层 分层可以降低每一层中项目的变异性,从而在抽样风险没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减小样本规模,提高审计效率 5.选取样本实施程序

选取样本之前,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

①货币单元抽样

样本规模表(可容忍错报/总体账面金额;预计总体错报/可容忍错报 误受险) 公式法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系统选样法选取样本

如果逻辑单元的账面金额大于或等于选样间隔,该项目一定会被选中 ②传统变量抽样-50-75 6.评价样本结果

推断总体错报-根据样本中发现的错报金额估计总体的错报金额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比率法、差额法及货币单元抽样法 推断总体的错报=事实错报+推断错报 考虑抽样风险的总体错报上限 ①统计抽样(货币单元抽样)

样本中没有错报——总体错报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基本精确度)

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错报——总体错报上限=事实错报+基本精确度

除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外,样本的错报为100%——总体错报上限=保证系数*选样间隔

除账面金额大于等于选样间隔的逻辑单元外,样本的错报小于100%——先计算推断错报,再将推断错报按金额降序排列后,分别乘以对应的保证系数增量 总体错报的上限=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汇总情况:总体错报的上限=事实错报+推断错报*保证系数的增量+基本精确度 若总体错报的上限小于可容忍错报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支持总体 ②非统计抽样

推断的总体错报远远低于可容忍错报-可以接受

当推断的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的差距既不很小也不很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仔细考虑,总体实际错报超过可容忍错报的风险是否高的无法接受-可能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的影响 扩大的样本量至少为初始样本量的一倍

无论样本结果是否表明错报总额超过了可容忍错报,注册会计师都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记录已发现的事实错报(除非明显微小)

第十六章 对集团财务表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1.重要组成部分:①单个组成部分对集团具有财务重要性(基准的15%) ②由于单个组成部分的特定性质或情况,可能存在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集团项目组对集团审计意见负全部责任,注册会计师在集团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应提及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如需要提及,审计报告中应当指明,这种提及并不减轻集团项目合伙人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审计意见承担的责任 2.集团审计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①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工作的范围 时间安排和发现的问题,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进行清晰的沟通

②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和合并过程,获取成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集团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3.审计范围受到限制(集团项目组无法接触组成部分的治理层 管理层或注册会计师包括审计工作底稿)

①非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拥有其整套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并能接触集团层面拥有的与该组成部分相关的信息,可以获得充分适当证据

②重要组成部分:集团项目组无法遵守审计准则与集团审计相关的要求,无法获取与该组成部分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风险评估时集团项目组应实施的程序:

①在业务承接和保持阶段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包括集团层面的控制;

②了解合并过程,包括集团管理层向组成部分下发的指令 4.了解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

①是否了解并遵守与集团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特别是独立性要求 ②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③集团项目组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程度是否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④是否处于积极的监管环境中

如果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不符合集团审计相关的独立性要求,或集团项目组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和所处的监管环境存在重大疑虑,集团项目组应当就组成部分财务信息亲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不应要求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相关工作

不具有独立性的影响无法消除

非重大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积极监管环境的疑虑可消除 5.重要性

集团项目组需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组成部分重要性

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或集团项目组可确定 组成部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如果基于集团审计目的,有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审计工作,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组成部分层面确定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适当性 6.针对评估风险的应对措施 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财务重大性的单个组成部分——应当运用该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 由于特定性质或情况,可能存在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性信息实施审计

②针对于可能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一类或多类交易或披露事项实施审计

③针对可能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实施特定的审计程序 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

已执行证据不充分适当——选择某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

②对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一类或多类交易或披露实施审计 ③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阅 ④实施特定程序

对组成部分的选择同城实行定期轮换 7.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 重要组成部分:

集团项目组应当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以识别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①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或组成部分管理层讨论对集团而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活动

②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讨论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③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识别出的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如果在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执行相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内,识别出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集团项目组应当评价针对识别出的特别风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恰当性

根据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集团项目组应当确定是否有必要参与进一步审计程序 非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参与取决于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了解 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方式

①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会谈 ②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③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组成部分的重大错报风险。集团项目组可以单独或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共同实施这类程序

④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集团项目组可以单独或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共同实施这类程序 ⑤参与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与组成部分管理层的总结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 ⑥复核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相关部分

8.集团项目组应当针对合并过程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评估的、由合并过程导致的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包括评价所有组成部分是否均已包括在集团财务报表中;应当评价合并调整和重分类事项的适当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评价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素或可能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 9.沟通

与管理层——内部控制缺陷;舞弊 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需要对组成部分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时,集团项目组应当要求集团管理层告知组成部分管理层其尚未知悉的、集团项目组注意到的可能对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项。若管理层拒绝,应与集团治理层讨论,未得到解决,应当考虑是否建议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该事项得到解决之前,不对组成部分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与治理层——6个一般事项+5个特殊事项 ①对组成部分拟执行工作的类型的概述

②参与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工作的性质的概述

③对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做出的评价,引起集团项目组对其工作质量产生疑虑的情形 ④集团审计受到的限制

⑤舞弊或舞弊嫌疑(舞弊事实必须书面沟通 舞弊嫌疑可口头)

第十七章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会计估计—会计估计的结果与财务报表中原来已确认或披露的金额存在差异,并不必然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

1.会计估计的风险评估程序

①了解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

②了解管理层如何识别是否需要作出会计估计

通过询问管理层:新型交易;会计估计的条款;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要求或规定的变化,与会计估计相关的会计政策的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可能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新情况

③了解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适当的会计政,相关数据和假设,会计估计的方法模型,相关控制,所依据的假设,会计估计的方法是否已经发生应当发生不同于上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管理层是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估计的不确定性)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会计估计实际或预期的重要程度;管理层点估计与注册会计师估计的差额;管理层是否利用专家工作(评价专家工作的客观性);复核上期会计估计的结果

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未采用经认可的计量技术计算的会计估计;上期报表最初估计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做出的会计估计;采用高度专业化的、又被审计单位自主开发的模型,或缺乏可观察到的输入值) 3.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

①确定截止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②测试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以及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测试数据;评价计量方法、评价模型的使用和评价管理层使用的假设

③测试与管理层如何做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适时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④作出注册会计师的点估计或区间估计,以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

a.了解管理层的点估计(如果使用有别于管理层的假设和方法,应当充分了解管理层的假设或方法,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作出点估计或区间估计时已考虑了相关变量,并评价与管理层的点估计存在的任何重大差异)

b.缩小区间估计,评价管理层的点估计(当区间估计的区间已缩小至等于或小于实际执行重要性时,是适当的;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可获得的审计证据来缩小区间估计,直至该区间估计范围内的所有结果均可被视为合理)

4.应对特别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重点:评价管理层如何评估估计不确定性对会计估计的影响,以及这种不确定性对财务报表中会计估计的确认的恰当性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关披露的充分性

①评价管理层如何考虑替代性的假设或结果,以及拒绝采纳的原因,或者在管理层没有考虑替代性的假设或结果的情况下,评价管理层作出会计估计时如何处理估计不确定性 ②评价管理层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否合理

③当管理层实施特定措施的意图和能力与其使用的重大假设的而合理性或对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恰当应用相关时,评价这些意图和能力

5.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并确定错报

①判断错报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的点估计之间的差异构成错报

②判断错报 管理层的点估计不在注册会计师区间估计的范围,错报不小于管理层的点估计与注册会计师区间估计之间的最小差异 6.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与会计估计相关的财务报表披露是否符合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导致特别风险的会计估计;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在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下,财务报表对估计不确定性的披露的充分性

7.识别可能存在管理层偏向的迹象

①环境变化 ②有利于管理层目标的点估计 ③内在的不一致 ④与市场、宏观环境、行业数据或历史信息不一致 ⑤以前年度财务报表确认和披露的重大估计与后期实际结果之间存在重大差异且各项差异的方向一致,或者差异的方向与管理层的目标一致

⑥态度倾向 ⑦干涉专家 ⑧变更会计估计前后财务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8.获取书面声明——确认其是否认为在作出会计估计时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合理的 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或披露的: ①计量流程的恰当性及一贯运用;

②假设恰当反映了管理层代表被审计单位执行特定措施的意图和能力;

③在使用的而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与会计估计相关的披露的完整性和适当性; ④不存在需要对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估计和披露作出调整的期后事项 为在财务报表中确认或披露的

①确认不满足于确认或披露标准的依据的恰当性

②针对未在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披露的会计估计,管理层用于推翻 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规定的与使用公允价值相关的假定 的依据的恰当性

关联方审计 1.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①项目组内部讨论(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和范围;保持职业怀疑的重要性;可能显示管理层以前未识别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情形;记录或文件;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重视程度,以及管理层凌驾于相关控制之上的风险;关联方可能如何参与舞弊)

②询问管理层(关联方的名称、特征、变化、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定价政策和目的) ③了解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内容-识别 会计处理和披露,授权和批准;人员) 在检查记录或文件时对关联方信息保持警觉

①应当检查的文件记录(银行和律师询证函回函;股东会和治理层会议的纪要;注册会计师认为有必要的其他记录和文件)

可以检查的——13个

②询问管理层: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注册会计师应当向管理层询问这些交易的性质以及是否涉及关联方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这些风险是否为特别风险

应当将识别出的、超过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 关联方实施支配性影响的情形(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特别风险) 3.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出关联方关系或交易时的应对措施 ①立即将相关信息向项目组其他成员通报

②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关联方作出规定的情况下,要求管理层识别与新识别出的关联方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并询问与关联方关系以及交易相关的控制为何未能识别或披露该关联方关系或交易 ③对识别出的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④重新考虑可能存在管理层以前未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其他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如有必要 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⑤如果看似是有意的,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对审计的影响,询问答复书面声明的可靠性 识别出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时的应对措施

①检查相关合同或协议(交易的商业理由;交易条款是否和管理层的解释一致;关联方交易是否已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得到恰当会计处理和披露) ②获取交易已经恰当授权和批准的审计证据 授权和批准本身不足以就是否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结论(可能串通舞弊或关联方支配性影响,被审计单位与授权和审批相关的控制可能是无效的) 4.获取书面声明

①已经向注册会计师披露了全部已知的关联方名称和特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②已经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对关联方及其交易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5.与治理层的沟通

①应当与治理层沟通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与关联方相关的重大事项

②管理层有意或无意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 ③识别出的未经适当授权和审批的、可能产生舞弊嫌疑的重大关联方交易 ④与管理层在披露重大关联方交易方面存在分歧 ⑤违反法律进行的特定类型关联方交易

⑥在识别被审计单位最终控制方时遇到的困难

考虑持续经营假设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就管理层在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时运用的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就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注册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不能被视为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保证 1.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财务方面 经营方面 其他方面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

评估持续经营能力涵盖的期间应是自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下一个会计期间),短于十二个月,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层将其至少延长至自财务报表日起的十二个月 纠正管理层缺乏分析的错误不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管理层作出的评估是否已考虑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

需要考虑管理层对相关事项或情况结果的预测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理(特别关注:有重大影响的假设;特别敏感容易变动的假设;以历史趋势不一致的假设)

2.如果识别出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包括考虑缓解因素),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是否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①如果管理层尚未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与管理层讨论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理由,询问是否存在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提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估 ②评价管理层与持续经营能力评估相关的未来应对计划 ③评价用于编制预测的基础数据的可靠性

如果管理层的假设包括第三方通过放弃贷款优先求偿权、承诺保持或提供补充资金或担保等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持续的支持且对被审计单位很重要,注册会计师需要向第三方书面确认(包括条款和条件),并获得有关第三方有能力提供这种支持的证据

④考虑自管理层作出评估后是否存在其他可获得的事实或信息 ⑤获取书面证明

如果合理预期不存在其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向管理层和治理层获取书面声明

针对规避巨额赔偿支出——声明“在财务报表日起的12个月内,管理层和治理层没有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 3.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①如果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财务报表对重大不确定性已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在审计报告中增加以“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为标题的单独部分 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所述事项的披露

说明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并说明该事项并不影响发表的审计意见

②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多项对财务报表整体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③如果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财务报表未作出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④管理层出具持续经营假设不当,无论是否披露,均发表否定意见 ⑤采用代替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并增加强调事项段

⑥严重拖延对财务报表的批准,应当询问拖延原因,有必要,实施追加审计程序

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①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含有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合理保证),若有,注册会计师必须对此提出恰当的审计调整或披露建议,若无,注册会计师无须对此予以特别的关注和处理

②确定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或者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已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作出恰当的会计处理和充分的列报与披露

注册会计师不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无需确定适用于期初余额的重要性水平 1.审计程序

应当阅读被审计单位最近期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以及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获取与期初余额相关的信息

①确定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经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作出重新表述

②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反映对恰当会计政策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一贯执行,变更理由是否充分;不恰当或与本期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予以披露) ③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 ④实施其他专门审计程序

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通过本期实施的程序获得部分证据;追加程序)

存货期初余额:监盘当前存货数量并调节至期初存货数量;对期初存货项目的计价实施审计程序;对毛利和存货截止实施审计程序

对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检查形成期初余额的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向第三方函证;追加程序) 2.期初余额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 ①注册会计师应当告知管理层

②应当提请管理层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

③如果错报的影响未能得到正确的会计处理和恰当的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3.前任注册会计师对上期财务报表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①如果导致前任出具非无的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仍然相关和重大,注会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②若事项对本期既不相关也不重大,注会无须在因此达标非无保留意见

③如果该事项对本期财务报表仍然影响重大而被审计单位继续检车不在本期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注会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已经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当决定提及时,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相关情况 如果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相关情况

第二篇:2018审计厅最新工作计划与2018审计处审计工作计划

2018审计厅最新工作计划

人要学会常常总结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的过程,计划和总结也一样,有利于及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有利于对自己的计划进行规划,给了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以下是审计厅最新工作计划。

xx年,我局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x大精神,全面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深刻领会“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论述,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根据上级审计工作安排和要求,认真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关注民生,增强监督,加强服务,文明审计,加快审计创新审计转型,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为建设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和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发挥审计更大作用。

(一)坚持科学审计观,统筹谋划审计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主动性,发挥建设性,注重预防性,坚持开放性。

(二)坚持民本审计观,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在国家政治制度设定中审计应履行的责任,把对公众负责放在突出的位置,xx年审计工作要突出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环境等的审计,让群众放心。同时要根据资金的走向,突出对民生、民享、民用项目的审计,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群众满意。

(三)坚持责任审计观,加强权利的制约和监督。审计活动功能在于维护和促进被审计人的责任,实际上就是对被审计人进行责任监督,xx年审计工作不仅要关注财务责任,也要关注绩效责任和社会责任,要突出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财政权力和国家财产所有权活动的责任进行检查和评价,突出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重大投资项目、重大事项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监督,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进一步加强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敢于问责,善于问效。

(四)坚持服务审计观,发挥审计参谋作用。要紧贴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来思考一些重大问题、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关注一些重点项目,特别是敏锐地发现风险和隐患,牢牢抓住事关经济安全和党委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影响的事情,充分发挥审计的服务作用,防范风险。同时在迅速揭露和查出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内外部和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及其有可能产生的后果,寻找从源头上和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问题的解决,有效抵御“病害”,消除“病灶”,防止蔓延、扩散。

(五)坚持文明审计观,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审计行为的文明为基础,推进审计理念的文明、审计技术的文明、审计环境的文明,构建和谐审计关系,形成良好审计生态和工作环境。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体系,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培养优秀的审计能手,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以《市审计机关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xx年工作细则》为指引,不断深化廉政建设。 第 1 页 共 3 页 2018审计处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随着我校校园面积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校的师资力量,学生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建设新一代大而强的新学校。学校正在认真贯彻落实“xx”发展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达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双丰收。结合学校工作要点,对全年审计工作安排如下:

一、继续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xx大精神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xx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校园。

自觉遵守党风廉政规定和廉政准则,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防腐倡廉的自觉性。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二、认真学习《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职业道德规范》等审计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审计厅举办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使学校的审计工作更加透明,更加完善。

三、继续充实完善学校内部审计规定和管理办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审计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制定和完善各项内审管理办法,使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保证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加强审计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学校的经济活动中的监督、鉴证作用。

努力减少在审计工作中的失误,提高警惕性,不使学校出现坏账,烂账。

四、认真实施财务审计,促进财务管理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 做好对学校财务预、决算执行的审计;

2. 加强专项资金和科研经费的审计;

3. 对财政金融学院 、对外信息管理学院、对学生工作处、对信息工作处xx xx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保证财务不会出现漏帐,坏账。

年至

五、做好竣工项目的结算审计和新建项目的跟踪审计,全面开展学校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

1. 做好西苑餐厅、师苑餐厅、专家楼装饰工程的结算审计;

2. 做好新建图书馆、逸夫楼及地下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的结算审计;

3. 做好校本部锅炉房扩建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

4. 做好明水校区一期工程市政管网(

一、

二、三标段)的竣工结算审计;

5. 做好明水校区泵房、清水池的竣工结算审计; 第 2 页 共 3 页

6. 做好明水校区挡土墙、台阶、后勤办公楼室外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 ;

7. 做好明水校区风雨操场、大门口的竣工结算审计

8. 做好明水校区后勤管理中心楼的竣工结算审计;

9. 做好明水校区一期智能化系统的竣工结算审计;

10. 全面审计 xx 的修缮工程项目。

六、按照学校《采购招标监督领导小组工作规范》的要求继续做好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项目的招标监督工作。

对学校所需的物资,设备采购等进行招标,务必使我校所需既实用又便宜,达到双赢。学校审计处会派专人进行监管,对账务能做到透明,无差错。保证我校的财务正常运转。

七、积极配合省教育厅审计处做好对高校之间的互审工作,并按时上报审计报表和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做到审核外校账务准确,我校账务透明。使我校的账务达到新的层次,为未来的学校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我校要紧紧围绕上述审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校的增加方式更加完善,体制更加健全,方式更加科学,基础更加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重要方面,尤其是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文化建设被摆放在前所未有的重大地位。

党的xx大报告专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题。进一步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全面发展的同时张扬个性。

第三篇:最新审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全文)

【时间:2010年02月21日】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7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已经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一○年二月十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1997年10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1号公布 2010年2月2日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第三条 审计法所称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财政资金中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收入;

(三)应当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四)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

(五)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

第四条 审计法所称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其他单位,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核算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第五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依照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标准、项目目标等方面的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向审计机关举报。审计机关接到举报,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七条 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履行审计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审计工作,履行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

第八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有派出机关的,派出机关的审计机关对派出机关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第九条 审计机关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的规定,在审计机关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十条 审计机关编制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

(一)法律、法规;

(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

(三)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计划;

(四)定员定额标准;

(五)上一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的变化因素。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具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

第十二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经济利益关系的;

(三)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审计机关负责人办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负责人在任职期间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随意撤换:

(一)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因严重违法、失职受到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审计机关负责人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职责1年以上的;

(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任职条件的。 第三章 审计机关职责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对其他取得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六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一)财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预算的情况、本级预算执行中调整情况和预算收支变化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用款计划,以及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本级预算支出资金情况;

(四)财政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财政管理体制,拨付和管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情况以及办理结算、结转情况;

(五)国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情况和预算支出资金的拨付情况;

(六)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执行预算情况;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项管理的预算资金收支情况;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预算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审计法第十七条所称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作出的审计评价;

(三)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依法采取的措施;

(四)审计机关提出的改进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的建议;

(五)本级人民政府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十八条 审计署对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履行职责所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署向国务院总理提出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的审计情况。

第十九条 审计法第二十一条所称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包括:

(一)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超过50%的;

(二)国有资本占企业、金融机构资本(股本)总额的比例在50%以下,但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拥有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企业、金融机构,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比照审计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条 审计法第二十二条所称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包括:

(一)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

(二)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的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设计、施工、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 审计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社会保障基金,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金以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其他专项基金;所称社会捐赠资金,包括来源于境内外的货币、有价证券和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 审计法第二十四条所称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包括:

(一)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贷款项目;

(二)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提供的由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担保的贷款项目;

(三)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中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

(四)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向受中国政府委托管理有关基金、资金的单位提供的援助和赠款项目;

(五)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其机构提供援助、贷款的其他项目。

第二十三条 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审计程序、方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十四条 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不能根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的,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

两个以上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投资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和建设项目,由对主要投资主体有审计管辖权的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五条 各级审计机关应当按照确定的审计管辖范围进行审计监督。

第二十六条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七条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时,发现社会审计机构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执业准则等情况的,应当移送有关主管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 审计机关权限

第二十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被审计单位应当依照审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审计机关提供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税务以及其他部门(含直属单位)应当向本级审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和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批复的预算,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收入计划,以及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向所属各单位批复的预算;

(二)本级预算收支执行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的收入计划完成情况月报、年报,以及决算情况;

(三)综合性财政税务工作统计年报、情况简报,财政、预算、税务、财务和会计等规章制度;

(四)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汇总编制的本部门决算草案。

第三十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单位账户通知书;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协助查询个人存款通知书。有关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并提供证明材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

第三十一条 审计法第三十四条所称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包括:

(一)弄虚作假骗取的财政拨款、实物以及金融机构贷款;

(二)违反国家规定享受国家补贴、补助、贴息、免息、减税、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取得的资产;

(三)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收取的款项、有价证券、实物;

(四)违反国家规定处分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

(五)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其他资产。

第三十二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封存通知书,并在依法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后解除封存。封存的期限为7日以内;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7日。

对封存的资料、资产,审计机关可以指定被审计单位负责保管,被审计单位不得损毁或者擅自转移。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可以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经与有关主管机关协商,可以在向社会公布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中,一并公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的结果。

审计机关拟向社会公布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结果的,应当在5日前将拟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 第五章 审计程序

第三十四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在审计项目计划中确定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审计的,应当自确定之日起7日内告知列入审计项目计划的企业、金融机构。

第三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编制审计方案,并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三十六条 审计法第三十八条所称特殊情况,包括:

(一)办理紧急事项的;

(二)被审计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的;

(三)其他特殊情况。

第三十七条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通过检查、查询、监督盘点、发函询证等方法实施审计;

(二)通过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复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

(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记录,或者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议记录材料;

(四)记录审计实施过程和查证结果。

第三十八条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不能取得提供者签名或者盖章的,审计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三十九条 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核实情况,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连同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

第四十条 审计机关有关业务机构和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以及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复核、审理后,由审计机关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事项的审计评价,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的意见,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工作的意见;

(二)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的审计决定;

(三)对依法应当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对依法应当由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的,移送有关主管机关;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四十一条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但处理、处罚依据又不明确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第四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审计机关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对应当上缴的款项,被审计单位应当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协助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书面提请协助执行。

第四十三条 上级审计机关应当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依法进行监督。

下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也可以直接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审计决定被撤销后需要重新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重新作出审计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审计决定。

下级审计机关应当作出而没有作出审计决定的,上级审计机关可以责成下级审计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计决定,也可以直接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十四条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出示专项审计调查的书面通知,并说明有关情况;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应当接受调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在专项审计调查中,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部门、单位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调查人员和审计机关可以依照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提出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或者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审计档案制度。

第四十六条 审计机关送达审计文书,可以直接送达,也可以邮寄送达或者以其他方式送达。直接送达的,以被审计单位在送达回证上注明的签收日期或者见证人证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邮寄送达的,以邮政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以其他方式送达的,以签收或者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审计机关的审计文书的种类、内容和格式,由审计署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被审计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

第四十九条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采取审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向有关主管机关、单位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处理、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审计机关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较大数额罚款的具体标准由审计署规定。

第五十一条 审计机关提出的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处理、处罚的建议以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的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第五十二条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提请裁决的途径和期限。

裁决期间,审计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审计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被审计单位申请停止执行,受理裁决的人民政府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裁决由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裁决决定应当自接到提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审计机关和提请裁决的被审计单位,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五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可以提请裁决的审计决定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其他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决定中告知被审计单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第五十四条 被审计单位应当将审计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应当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

被审计单位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逾期仍不执行的,审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建议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五十五条 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本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期间的最后一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间届满日。审计法和本条例规定的其他期间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五十七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2013最新审计学教学大纲

审 计 学

教 学 大 纲

(2013年1月修订)

蚌 埠 财 经 学 院二○一三年一月

《审计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是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审计的性质、审计关系、审计对象和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务问题。为会计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干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以及如何应付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审计》课程的复习与应试等。

(三)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8,其中理论部分为42学时,实务部分为26学时。

(四)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属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因此其在理论、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应当尽量使用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面向专业

本课程面向会计学院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以及财政金融专业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总 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全书的概述,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目标、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的定义、分类、独立性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知悉中外审计产生、发展的主要史实及其规律;进而理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建立审计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其次,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并对审计对象、审计职能、任务和作用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最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的种类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概念、特征、对象、职能、任务和作用,审计假设、审计分类以及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体系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审计的定义、审计关系、审计对象、职能、分类等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而独立性、权威性和审计假设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动因的不同观点

1、审计起源于会计

2、审计起源于财政监督的需要;

3、审计起源于经济监督的需要。

二、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与条件

1、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前提;

2、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3、审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三、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我国民间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本质 

一、审计的概念

二、审计的本质

1、独立性

2、权威性

第三节 审计的基本假设

一、审计假设的概念

二、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假设

三、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

四、弗林特的审计假设

第四节 审计的对象、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单位的各种作为提供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

二、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

2、经济评价

3、经济鉴证

三、审计的作用

1、制约性作用

2、促进性作用

3、证明性作用

4

第五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1、按内容和目的分,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2、按审计的主体分,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1、按其范围分:全面审计、局部审计;综合审计、专题审计

2、按审计的时期分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3、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就地审计和送达审计

4、审计按其是否通知被审单位分类:预告审计和突击审计

5、按审计方式分类:派出审计、委派审计、巡回审计、专程审计和联合审计

6、审查资料的性质分类: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二章 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形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不同规定,特别是民间审计组织机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后面学习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内容及其规定性,了解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情况及相应的职责与权限。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及其管理体制等内容,其中,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人员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

一、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1、立法型

2、司法型

3、行政型

二、我国政府审计机关

1、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设臵

2、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3、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

三、国际政府审计组织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臵方式

1、受本单位主计长领导

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

3、受本单位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

4、受本单位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主计长双重领导

二、我国内部审计机构

1、应设臵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

2、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

4、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三、国际内部审计组织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及审计人员

一、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3、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

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的民间审计组织

1、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3、民间审计人员

4、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

三、国际民间审计组织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三章 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方法论范畴。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审计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等相关知识,为后面学习审计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特别是掌握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审计程序的概念、内容及其规范性要求,对审计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程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并力求掌握审计方法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特别是审计取证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审计程序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要求等内容,其中,审计程序是本章的要点,抽样审计技术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程序与方法概述

一、账表导向审计

二、制度导向审计

三、风险导向审计

第二节 审计的常规方法

一、审计方法的选用

1、审计方法的选用要适应审计的目标

2、审计方法要适合审计方式

3、审计方法要联系被审计单位的实际

二、审计的技术方法

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比较法、分析法

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监盘法、调节法、观察法、鉴定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技术

一、审计抽样的意义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1、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2、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三、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四、样本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审计目标

2、审计对象总体及抽样单位

3、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4、可信赖程度

5、可容忍误差

6、预期总体误差

7、分层

五、样本的选取方法

1、随机选样

2、系统选样

3、随意选样

六、抽样结果的评价

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

3、重估抽样风险

4、形成审计结论

七、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1、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2、实质性程序中的审计抽样

第四节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审计程序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3、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5、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6、编制审计计划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1、执行控制风险评估程序

2、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收集审计证据

三、审计的终结阶段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评价审计结果

4、编写审计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8学时。

第四章 审计规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规范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体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法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掌握审计准则的涵义、准则体系的结构和作用;了解审计准则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了解社会对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准则的发展过程和期间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准则的定义、特点,政府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以及民间审计准则的内容、特征及其规范化要求等内容,其中,民间审计准则是本章的重点,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规范概述

一、审计规范的含义

二、审计规范体系

三、审计准则的含义

四、审计准则体系的结构

五、审计准则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

二、审计准则的演进

1、产生阶段

2、初步成型阶段

3、发展完善阶段

4、全球扩展阶段

三、当代审计准则的新发展

第三节

国家审计准则

一、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概述

二、美国政府审计准则

三、我国国家审计准则

1、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2、通用审计准则和专业审计准则

3、审计指南

四、我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1、一般准则

2、作业准则

3、报告准则

4、审计报告处理准则

第四节 内部审计准则

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概述

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

1、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2、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第五节 民间审计准则

一、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审计准则

二、美国民间审计准则

1、十条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2、《审计准则说明书》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制定目标

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第六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二、业务承接

三、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

四、鉴证对象

五、鉴证标准

六、鉴证证据

七、鉴证报告

第七节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

二、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五、人力资源

六、业务执行

七、业务工作底稿

八、监控

九、记录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五章 审计目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目标的涵义及其两个层次,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了解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的关系,审计具体目标的形成及其与管理层认定的关系,掌握审计目标实现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内容、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以及审计具体目标与管理层认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其中,审计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本章的重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二、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

第二节 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三、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四、几个重要概念

1、财务报表审计的一般原则

2、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3、职业怀疑态度

4、合理保证

第三节 财务报表循环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循环法

二、循环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节 确定具体审计目标

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二、具体审计目标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第五节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

一、接受业务委托

二、计划审计工作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特征分类以及在审计工作中如何应用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及其作用、审计证据的特点、审计证据的分类和对审计证据的处理过程;使学生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及其作用、工作底稿的分类和格式,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证据的概念、特征和种类,审计证据的收集、评价和整理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归档保管等内容,其中,审计证据的特征、种类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别和评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审计证据的概念

2、审计证据的特征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按照审计证据的外形特征分: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2、按照审计证据的功能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3、按照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基本证据、辅助证据和佐证;

4、按照审计证据来源分: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1、监盘

2、观察

3、查询及询证

4、检查

5、计算

6、分析性复核

四、审计证据的评价

1、适当性

2、充分性

五、审计证据的整理

1、审计证据整理、分析的方法:分类、计算、比较、小结

2、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3、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

1、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与保管权

2、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密与查阅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七章 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及其法律责任的内容规范性要求,以及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涵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审计法律责任的种类、成因及防范措施,并对舞弊审计中的相关责任、审计程序等问题有新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基本要求,懂得规避法律责任的具体措施,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能够对舞弊给予应有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概念、内容和种类,财务报表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关注及其应对,其中,审计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是本章的重点,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独立、客观、公正

1、独立

2、客观

3、公正

二、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

1、专业胜任能力

2、应有关注

三、保密

四、职业行为

1、对社会公众的责任

2、对客户的责任

3、对同行的责任

4、其他责任

五、技术准则

18

第二节 审计的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

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动因

3、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审计人员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1、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违约、过失、欺诈

2、社会方面的原因

3、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原因: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的行为;经营失败

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基本内容 1.《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第39条) 2.《公司法》的规定(第219条)

3.《证券法》的规定(第182条、第189条、第202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第229条)

四、规避法律责任的对策

1、审计职业界应采取的对策

2、审计人员及事务所应采取的对策

第三节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一、舞弊的含义及种类

二、舞弊发生的因素

三、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四、风险评估程序

1、询问

2、考虑舞弊因素

3、实施分析程序

4、考虑其他信息

5、组织项目组讨论

五、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六、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1、总体应对措施

2、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3、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实施的程序

七、评价审计证据

1、考虑审计工作完成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结果对舞弊风险评估的影响

2、发现舞弊时对审计的影响

八、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

1、与管理层的沟通

2、与治理层的沟通

3、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八章 风险评估与应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

20 主要内容、方法和程序。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内部控制的涵义、目标及其历史演变,对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以及审计人员如何了解内部控制结构和评估控制风险、进行风险应对等知识要点加以掌握,为以后学习审计实务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意义及作用,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步骤及方法,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及控制风险的评审方法等内容,其中,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并进行控制风险评估是本章的重点,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风险评估与应对概述

一、风险评估的意义及总体要求

二、风险应对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一、总体要求

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1、行业状况

2、法律环境及监管环境

3、其他外部因素

4、了解的重点和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1、所有权结构

2、治理结构

3、组织结构

4、经营活动

5、投资活动

6、筹资活动

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21

2、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3、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4、会计政策的变更

5、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2、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1、了解的主要方面

2、关注内部财务业绩衡量的结果

3、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4、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考虑

第三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要素及目标

1、内部控制的含义

2、内部控制的要素

3、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历史演变

1、内部牵制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

2、内部控制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

3、内部控制结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1、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四、了解内部控制和评估控制风险

22

1、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

2、评估控制风险

第四节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一、控制测试

1、控制测试的含义

2、控制测试的目的

3、实施控制测试的条件

4、控制测试的种类

5、进行控制测试的方法

6、控制测试的时间

7、控制测试的范围

二、实质性程序

1、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2、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3、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6学时。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审计实务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为以后撰写审计报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应收账款的审计、应收票据及预付款项的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能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23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审计等内容。其中,应收账款的函证和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概述

一、业务循环与审计

1、业务循环的含义

2、业务循环的划分

二、销售与收款循环

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3、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1、销售和收款环节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1、取得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项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进行分析性复核

3、核对原始凭证与明细账

4、核对明细账与原始凭证

24

5、测试销售截止的正确性

6、检查销货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

7、检查外币收入折算汇率是否正确.

8、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9、调查集团内部销售情况

10、调查向关联方销售情况

11、确定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收账款审计

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应收账款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进行分析性复核

3、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4、函证应收账款

5、审查坏账准备的计提和坏账损失

6、应收账款的截止测试

7、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应收票据审计

1、监盘库存应收票据

2、函证应收票据

3、审查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

4、审查应收票据的贴现

5、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四、应交税费的审计

五、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

1、营业税的审查

2、消费税的审查

3、资源税的审查

4、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审查

25

六、销售费用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应付帐款的实质性程序,固定生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等其他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为此,要求学生了解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及主要实质性程序,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审计模拟实验操作。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其中,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及在建工程等相关项目的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概述

26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1、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

2、购货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账户、凭证

二、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购货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

2、初步评价控制风险

3、控制测试

二、固定资产的控制测试

1、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2、授权批准制度

3、账簿记录制度

4、职责分工制度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6、固定资产的处臵制度

7、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8、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第三节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应付账款审计

二、应付票据审计

三、预付账款审计

四、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

五、无形资产审计

六、长期待摊费用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27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3学时。

第十一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了解和掌握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存货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及测试目的。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存货监盘程序,应付职工薪酬等主要报表项目的审计目标及主要的实质性程序,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关键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等内容。其中,存货监盘、存货计价和截止审计是本章的重点,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概述

一、存货与仓储循环

1、存货与仓储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8

2、涉及的主要账户和凭证

二、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

1、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1、存货内部控制的测试

2、成本核算制度的测试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存货与仓储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存货审计

1、取得或编制存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存货总账、明细账核对相符。

2、执行分析性复核

3、观察存货盘点并进行适当抽查

4、测试存货截止的正确性

5、存货的计价和产品成本测试

6、检查存货跌价准备

7、确定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与披露是否恰当

二、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1、核对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和账簿。获得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总账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

2、执行分析性复核。

29

3、核对应付职工薪酬的凭证和账簿,检查其计算和记录的正确性。

4、审查工资发放中的大额和异常记录。如果存在大额或异常交易,往往会存在舞弊行为。

5、确定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三、主营业务成本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3学时。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的内容,了解和掌握对借款、所有者权益及投资的有关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程序及测试目的。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控制目标,关键控制程序,主要控制测试程序及常用的实质性程序;了解长短期借款与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权益审计目标及股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投资审计目标及实质性程序;以及营业外收支、所得税费用等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筹资与投资循环的特点,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内容。其中,筹资与投资项目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应付债券、长期股权投和所得税费用资等项目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30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概述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

1、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筹资与投资循环涉及的账户、凭证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筹资循环的控制测试

1、了解描述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2、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3、控制测试

4、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二、投资循环的控制风险评估

1、投资循环的关键控制

2、了解和描述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

3、控制测试

4、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一、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负债类筹资账户审计

2、权益类筹资账户审计

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1、投资审计

2、应付股利的审计

三、其它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1、其他应付款的审计

2、长期应付款的审计

31

3、管理费用的审计

4、营业外收入的审计

5、营业外支出的审计

6、所得税费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的实质性程序。

为此,要求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主要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程序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的关系,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现金、银行存款审计目标及重要的实质性程序。其中,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是本章的重点,现金、银行存款实质性程序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特点

32

二、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三、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1.确定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2.确定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3.确定货币资金余额的正确性

4.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表达和披露的恰当性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风险评估

一、了解和描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1、货币资金的关键控制

2、描述内部控制

二、初步评估控制风险

三、控制测试

1.观察货币资金的业务处理

2.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 3.抽取部分收款凭证,检查相关的会计记录 4.抽取部分付款凭证,检查相关的会计记录 5.抽取库存现金盘点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四、进一步评估控制风险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一、库存现金的审计

1、核对库存现金日记账与总账

2、盘点库存现金

3、检查大额的现金收支业务

4、确定库存现金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二、银行存款审计

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的余额

2、函证银行存款

33

3、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审查大额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

5、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

6、确定银行存款在会计报表上的表达和披露是否恰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2学时。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期初余额、关联方交易、期后事项、或有事项、非货币交易、持续经营、现金流量表等特殊项目的审计目标和程序,了解和掌握管理层和律师声明书的含义、作用、内容及格式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了期初余额的审计、关联方交易审计,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的审计等内容。其中,非货币性交易、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等的审计是本章的重点,关联方及其交易、持续经营和现金流量表的审计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期初余额和关联方交易审计

一、期初余额审计

1、期初余额

2、对期初余额审计的要求

3、期初余额审计范围的确定

4、期初余额审计的目标

34

5、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二、关联方交易审计

1、关联方的识别

2、关联方交易的识别

3、关联方交易审计

第二节 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审计

一、期后事项审计

1、期后事项

2、期后事项审计

二、或有事项审计

1、或有事项的种类

2、或有事项的审计

第三节 非货币交易审计

一、非货币交易的概念与特点

二、非货币交易的审计要求

三、非货币交易的审计程序

第四节 持续经营审计

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管理层的责任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1、财务方面

2、经营方面

3、其他方面

35

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

1、管理层评估涵盖的期间

2、管理层做出评估的过程、依据的假设以及应对计划

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

五、进一步审计程序

1、复核管理层提出的应对计划

2、实施相关审计程序

3、取得管理层声明

六、审计结论与报告

1、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

2、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但财务报表仍然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

3、被审计单位将不能持续经营,以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4、管理层拒绝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评估或评估期间未能涵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的十二个月

第五节 现金流量表审计

一、现金流量表审计的目的

二、现金流量表审计程序

第六节 管理层和律师的声明书

一、管理层声明书

1、含义

2、作用

3、管理层声明书的内容与格式

二、律师声明书

1、含义

2、内容与格式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36 本章教学采用手工模拟实验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4学时。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为全书的总结部分,是审计工作完成的标志。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报告的作用、内容、种类和撰写要求,为将来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程序及审计报告的范式和撰写要求。

(二)教学内容

本章讲授审计终结阶段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审计报告的作用、内容、种类和撰写要求等内容。其中,审计报告的作用、种类及结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其选择是本章的难点。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1、鉴证作用

2、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

二、审计报告的种类

1、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性质分: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2、按照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分: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

37

1、标题

2、收件人

3、引言段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7、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

8、审计报告日期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格式

1、标准式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二、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保留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三、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否定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四、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1、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条件

2、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及含义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和要求

一、编制审计报告的一般步骤

1、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

2、对需要调整的事项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

3、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的类型和措辞

4、编制和出具审计报告

38

二、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

1、格式规范、完整。

2、审计人员只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审计证据要确凿、充分。

4、审计报告的使用要恰当。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本章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

(四)教学时数

本章计划教学时数为5学时。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闭卷笔试和实验报告两种,其中闭卷笔试占期末成绩的70%,实验报告占期末成绩的30%。

四、教材选用

1、王学龙,李培根,《审计学》(第二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耿建新,《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3、秦荣生,《审计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3版。

4、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9

第五篇:往来账常见问题与审计方法最新

企业往来账审计中的常见问题

邓宇峰龙煤双鸭山分公司审计部

对企业往来账审计中的常见问题的探讨,是我借鉴部里同志们的工作成果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的一点经验之谈,总结的还不够全面,有许多疏漏,希望得到领导及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往来账项审计主要包括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的审计。在审计中经常会遇到利用往来账调剂盈亏的问题,因为往来账既与收入、成本有关,又与潜盈、潜亏相连,同时往来账中也隐藏有各类管理问题。因此,搞好往来账审计对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违纪问题

1、截止2009年6月末,某公司在“应付账款-汽车大修费”账户挂账余额20万元。经查,该笔挂账是2005年12月,由公司某矿转入该司修理费20万元,是和该司经营无关的结算事项,在“其他应付款-修理厂”户挂账,后调至“应付账款-汽车大修费”账户挂账至今。

2、某公司下属分公司,未将应收取承揽工程的人工费14.3万元计入当期收入(账外),而通过对方公司直接发放。截止审计日已发放11.8万元,余下2.5万元尚待发放。

二、潜盈、潜亏挂账

1、有的单位应付款项挂账多年,且个别明细科目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款项付不出去,形成潜盈。

1

例:⑴2008年7月在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在“应付账款-(财务处、财务科)”账户中挂账金额117万元,挂账时间为2000年12月,经审计追溯核实为虚拟的应付款项。

⑵某公司将2005年在扶远投资收回的的部分款项,未计收入,截止审计日(2009年),挂在“其他应付款—扶远房屋款”帐户,金额43万元。

2、工程项目决回未冲成本形成潜盈

例:2010年某矿在成本费用中各月累计列支挂出某项目部工作量及金额分别为1534米、858万元,12月份又将通过维简及安全费决回的、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程款247万元(571米)挂在某项目部账户(将已入账的发票复印件作为附件),没有冲减成本,已形成潜盈。

3、工程收入挂账形成的潜盈

例:截至2009年5月末,某公司下属分公司“预收账款”挂账余额332万元,经查,该工程当年已全部完工,只有部分工程成本未进,金额59.4万元。以挂账收入332万元,扣减未进工程成本59.4万元,余额272万元,属于收入挂账形成的潜盈。

4、截留收入形成潜盈

例:截至2009年5月末,该公司在“其他应付款-职工电费、某营业所” 账户挂账35.1万元。

经查,⑴ 2003年该公司承包南市区电费收缴,当年按

2

承包指标上缴电费后结余15万元,挂在“其他应付款—某营业所”账户中;⑵2004年该公司承包南市区电费收缴,当年按承包指标上缴电费后结余16.5万元,挂在“其他应付款—职工电费”账户中;⑶2008年2月将代收卫生费手续费余额2.7万元,并入“其他应付款—职工电费”账户中。

截至审计日上述2户余额35.1万元,属于截留收入长期挂账,形成潜盈。

2、有的单位提供商品、劳务等形成的债权,在已明知债务人破产、撤销、原经办人调离等情况下,不对账务进行处理,形成潜亏挂账。

例:⑴某公司原下属公司应收陈欠货款1,804万元,由多笔业务合并,账龄时间过长(20年),大部分没有基础资料,且原经手人员大部分无法联系,形成呆坏账。(没有全额计提坏账,第三方)

⑵某公司下属公司在2003年6月份,为某水利公司建设某项工程,工程造价261万元。工程完工后某水利公司用某小区房产抵工程款;该公司把该房产磨账、出售后损失72万元,长期挂账,形成潜亏。

三、收入、成本挂账,应收款项控制制度不健全

1、一些单位,为了完成经营考核指标,利用“应收账款”账户虚列收入,或通过调剂成本、虚假工程结算等手段虚增利润。

例:⑴2007年6月审计某单位发现,转5月份5项工程

3

进度款403万元。均未附单位工程进度完成情况月报和进度验收单,审计核实为虚进的工程进度。

⑵该单位对某矿大修工程按进度1-11月已进收入292万元,年末验收结算170万元,12月份冲减收入122万元。

⑶某公司2006年12月将“其他应付款—雷达”账户454万元,冲减工程成本。

⑷某矿2010年12月,将2009年12月份重复入账形成的虚列应付某矿建公司项目部工程款300万元(上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冲减制造费用,影响报告期利润虚增。

⑸该矿2010年12月,将以前年度多挂出的应付职工取暖费款91.9万元冲减管理费用。

2、“其他应收款”控制制度不健全及执行不严。 实际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未建立“其他应收款”定期清理的制度,造成有些领导借款后长期不归还,财务人员怕得罪领导不去追要,形成个别人员长期占用企业资金的不正常现象,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还有些单位的借款制度执行不严,发生个别领导自己为自己签字即可报销的荒唐事,造成公司资产严重失控,带来损失。

在审计“其他应收款”时还应注意调查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如:“其他应收款-押金”,应调查对方单位是否以将押金退回,如果已经退回,单位就有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应当仔细深入地调查。另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是否有

4

长期挂账的单位借款,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应询问有关人员,查清原因,公司内部的关联单位还应进行函证,从而进一步搞清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3、利用“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隐藏收入。效益较好的企业,为了少交税,或平衡收支,或为下一年度留“口袋”,把收入挂在“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里,不做收入处理,人为调减利润。

例:⑴某公司2007年末,未将当年某矿监理费收入76万元,计入营业收入,在“预收账款-某矿”科目贷方挂帐。

⑵该公司2006年监理费收入78万元。未计入当期收入,在2007年计入收入。

⑶某矿存在着地销煤不按销售时点计收入,人为调节收入调剂指标问题,经审计发现,将2010年12月份已售出的产品10405.3吨于2011年1月份才计收入,影响报告期利润减少264万元。

⑷2010年某公司将4笔林地占用费13万元,挂在应付款账户,未计收入。

另外,对企业利用“预收账款”虚增收入的现象应给予特别关注,当企业在年末有红字冲销的业务记录,应跟踪追查原始凭证,查清发票、销售记录等凭证是否齐全,对红字冲回的业务记录,要仔细查明冲回的是那一笔经济业务,将两笔业务的凭证结合起来审查,查明是属于对方退货造成,

5

还是企业虚增产品或商品营业收入,以虚增当期利润。

4、利用“预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等账户将成本费用挂账。一些效益不好的单位,在完不成经营指标时,将成本费用不进行账务处理,而挂入“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收款”等账户,人为调增利润。

例:某单位2001年至2005年3月间,利用“其他应付款-(地质队、协作办)”和“其他应收款-费用挂账”等账户,无依据冲减“制造费用”共计63笔,合计金额441万元。

另外,在“预付账款”的审计中应当关注有关的购货合同是否真实、合法,对方单位是否真实存在,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预付账款”或隐瞒收入等问题,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单位用截留的收入做非法的开支的问题,此类问题账面上看起来很隐蔽,应引起审计人员的足够重视。同时应当特别关注“预付账款”的账龄长短,如果账龄过长,应深入调查其原因,查清该企业是否存在利用“预付账款”转移资金或进行其他舞弊行为。

5、一些月份超额完成指标的单位,为以后指标有缺口做打算,利用“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虚列费用,加大成本,人为调减利润。

例:⑴某单位,2008年5月仅凭一张进度表而没有具体内容补1-5月份铺助工作量,业务处理为借:“制造费用-其

6

他”、贷:“应付账款-某单位”,金额为178万元。

⑵某公司下属公司以土地占用费的名义每月从“管理费用-土地费”列支一笔费用挂在“其他应付款-水利道路维费”帐户,已连续挂帐3年,累计金额为120万万元,没有使用,该单位是依据某农场的文件预提的费用,文件中第7条规定,交费享受惠农政策,该公司农场没有享受惠农政策,审计认为是潜盈挂帐。

⑶某公司2007年7月某项目部预进施工成本材料费合计231万元;贷方挂在“应付账款-预进费用”账户(2010年审计)。

另外,在应付账款的检查中应当关注企业有以“红字”冲减应付账款的记录,如果存在前后两笔业务的凭证内容一致,应进一步审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成品及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虚列成本费用的行为。

四、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1、单方调增或调减往来账项,使横向单位之间(兄弟单位)或纵向单位之间(上下级单位)往来账对不上账,形成债权或债务不实。

例:某公司2008年10月末,挂账债权“应收账款—某矿” 32万元,是多年累计发生的滚动余额。经审计债权债务双方的会计资料,复核结果:一是债权方未在报告当期处理交易事项,且以统计资料替代有效票据处理账务核算依据不足;二是债务方因缺少相关票据未在债务当期承担相关费

7

用,形成了债权长期无法清理的事项。

2、将虚列费用挂入往来账户,形成账内“小金库”。 例:某单位2008年1月在“其他应付款—某印刷厂”户挂账并支付印刷费3笔,合计金额21万元,经询证该印刷厂未收到以上三笔印刷费,经核实该款项转入某超市购买为职工春节发放的福利。审计核实后确认以上三笔印刷费为虚假的经济业务,用于外事活动为“小金库”。

3、未按规定签订合同(或有失公允)或结算资料不齐全的情况下,盲目付款,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例:⑴某公司将某林场空闲地1500平方米承包给王某,承包期30年,承包费仅2万元。所签订合同权利和义务显失公平,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⑵某单位2008年6月10日,未按规定通过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与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单位绿化及配套工程的“绿化协议书”工程造价 46万元,协议约定前期工期为2008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后期工期为2008年9月20日至9月30日,该合同中未签订预付款条款。该单位于2008年7月8日、10月17日分别给对方银行汇款工程款10万元,共计20万元。经查对方单位未履行合同,截止审计日该款未清回。

4、通常情况下,应收款项余额应在借方,应付款项余额应在贷方,但有些被审单位往来账借、贷方余额与正常规

8

律有悖,不能真实反映资产负债。

例:2008年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该公司应收账款5笔贷方余额(挂账时间为2000年至2006年1月)金额453万元,全额抵减了期末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影响了当期资产、负债的真实性。

5、虚列应付款项

例:

1、2008年12月,某公司将岭东分公司收缴的货币资金30万元和四方台分公司收缴的货币资金70万元,合计100万元未上缴集团公司,转入下属公司挂在“应付账款—哈尔滨某有限公司”的虚拟账户中。于2009年1月分3笔转付某公司工程款19.2万元,某建筑公司工程款11.8万元,某工程队工程款20万元,合计支付工程款51.1万元,余额48.8万元视为该公司拨付下属公司工程款。

2、2006年某公司下属公司解体时将90万元货币资金存款上缴到公司,业务处理为贷方挂帐“其他应付款—液化费”帐户,至今挂帐金额(2010年)。

6、违规支付应付款项

例:2008年7月,该公司支付应付款3笔26.5万元。未按规定取得收款方的财务收据。(双矿发【2005】37号文关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不能仅以支付款项的有关凭证,如银行汇款凭证等代替,特别强调的是对已挂账应付款项在付款时,必须取得与挂账时取得发票名称一致单位财务收款收据(由经办财务人员索取),否则,视为无原始凭证支付款项,为违纪”的

9

规定。)

7、在往来账核算收支

例:2006年12月,该公司将代收卫生费的手续费收入10.2万元,转入”其他应付款—手续费”账户,于2006年12月在该户支付职工购粮油款2.7万元;2007年2月、12月支付职工购粮油、服装款2.9万元;2008年1月支付职工大米款1.8万元。共支出7.5万元,均无发放明细。结余2.8万元,于2008年2月将该户并入”其他应付款—职工电费”账户。(双矿发【2005】38号文“……严禁在往来账户中核销属于成本、费用性质的经济业务” 的规定。)

8、随意变更会计账户

例:2007年12月,该公司将“应付福利费—医药经费”账户余额29.5万元,无依据转入”其他应付款” 账户未设臵明细。并在该账户中支付:

(1)2008年7月,核销某人药费0.6万元。

(2)2008年12月,支付39套内衣款1万元,发放明细未签章。

(3)2009年1月,支付粮油啤酒款3.4万元,无发放明细。

(4)2009年3月,支付生日蛋糕款0.2万元,发放明细未签字。

(5)2009年4月,支付职工购水果款0.6万元。 截至审计日(2009年5月),该户余额23.7万元。

9、无依据变更户名,隐匿收入

10

例:2008年12月,该公司无依据将“应付账款—某煤矿”户余额43万元,转入“应付账款—哈尔滨某有限公司”账户,于2009年5月转入“工程结算收入”,属无依据变更户名,隐匿收入。

10业务内容与户名不符

例:该公司2008年1月在“其他应收款—某艺术中心”挂账1.8万元,2008年1月,在“工程施工”中核销“某公司电器材料商店”修缮款3万元计入该户,协议与发票单位是“某装饰广告有限公司”,协议未盖公章,经办人李某,随后又将该户余额1.2万元支付给李某,出具票据单位与账户名称不符。

11、违规转帐、违规付款

1、2009年6月,某公司将以前年度违规核算形成的款项,挂在“其他应付款-房款”帐户通过内部单位往来转入该公司下属公司挂帐,金额13万元,并用此款支付工程款5.7万元,工程款只有预算无发票;支付工资1.2万元,余款还在挂帐。

2、2009年12月,该公司无依据将一笔挂在“其他应付款-多经公司”款项以某养老金的名义转入该公司某分局,转入后该分局并没有计入养老金户,仍在应付款挂帐,金额14.7万元。

总之,往来账的审计对整个审计工作非常重要,工作量也非常大,但由于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往来账的审查力度,特别注意长期不发生增减变化的呆滞往来账 11

项和偶发性大额往来账项,重点关注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的违规、违法性质,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隐瞒收入、少摊销成本费用、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等,在审计中对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

上一篇:中学副校长岗位职责下一篇:中学教职工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