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克斯cxwern911cs

2023-06-21

第一篇:伊莱克斯cxwern911cs

教发规〔2010〕911号(推荐)

教发规„2010‟911号

河南省教育厅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关于开展民办学校(机构)办学情况2010

年审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现将民办学校(机构)办学情况2010年审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审查的依据和范围

审查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 — 1 —

„2006‟101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5号)。

审查的范围是:经县(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含各类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均为本次审查对象,检查的重点是民办高等层次非学历教育学校(机构)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行为。

二、审查的内容

(一)民办学校是否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党团组织,配备有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党务干部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是否经常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注意加强对师生的服务、管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有健全的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和预案。

(三)是否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组织招生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四)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土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功能(教室、试验室、图书馆、行政用房、活动场地)、图书藏书、仪器设备等与办学的层次、规模相适应。

(五)民办学校(机构)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材使用和学籍管理是否规范。

(六)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年龄职称结构)等与办学的层 — 2 —

次、规模相适应。教师是否有教学资格证,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教师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办理,教师的档案管理、职称评定情况符合国家政策。

(七)广告 (简章)内容真实,表述规范。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和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组织招生宣传。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招生广告(简章) 审批手续,无乱发广告(简章)或涂改已审批的广告(简章)进行虚假招生宣传等违规招生行为。

(八)民办教育机构变更、变动、设立新教学点是否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或备案,是否认真执行办学许可证制度。

(九)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是否建立和依法行使决策权,校长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是否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学校资产是否已过户到学校名下,行使法人财产权。

(十)民办学校(机构)是否设置相应的财务机构和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会计资格,是否设立银行账户,账目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是否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十一)民办学校(机构)的收费是否按照国家、省、市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收取的各项费用是否按规定公示。学生退学要求退费是否按规定执行。

(十二)是否按要求认真参加每年的教育事业统计。

(十三)民办学校(机构)在消防、食品卫生、校舍和校园 — 3 —

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民办学校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三、审查工作的实施办法及要求

(一)高等层次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由所在省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检;中等层次以下(含中等层次)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机构按照谁审批、谁管理、谁年检的原则进行。教育厅将组织检查组对高等层次民办学校(机构)的办学情况进行抽查。

(二)自发文之日起至11月30日为各民办学校(机构)进行自查阶段。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要迅速将该通知的内容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转发到每所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各民办学校(机构)接到通知后,根据年检内容逐项对照,自查评估,整理各种证件、证书及相关资料,写出自查整改报告,作好审检和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12月1日至2011年1月15日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审阶段。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对中等层次以下(含中等层次)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机构,结合平时掌握的情况,自行组织审检。对本辖区内民办高等层次学校及教育机构的年检,要组织检查组,深入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民办高等层次非学历教育学校列为本重点检查单位)进行逐校检查,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行为等逐校做出评价。

— 4 —

(四)通过审检,对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办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社会反应良好的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及时审核,鼓励和支持继续办学,加盖“年检合格”专用章。对办学不够规范,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仍较差的民办学校或民办教育机构,要求其停止招生,限期1年时间进行整改。对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乱发广告、乱招生、乱发证或存在其它违纪行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按规定要求禁止招生,视其性质和情节,决定实行限期整顿或撤销等处罚。对无经审批和备案,私自办学的“学校”、“机构”经检查和审核,符合办学条件和规定要求的及时完善手续,准予继续办学,对不具备办学条件和规定要求的坚决取缔。

实行民办学校(机构)检查制度,是加强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省辖市教育局和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各省辖市教育局和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的审检报告和民办高等层次学校(教育机构)的逐校年检情况以书面材料形式于2011年1月底以前上报教育厅发展规划处。

联系人:苏磊

联系电话:0371-69691886(电话、传真)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日

— 5 —

主题词:民办教育年审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2010年11月2日印发— 6 —

第二篇:地下室911防水涂料施工方案

芙蓉生态新城二号安置小区A区四标工程

地下水防水

编制单位: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6年2月29日 地下室911防水涂料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芙蓉生态新城二号安置小区A区四标工程,位于长沙市东岸乡,北至桐西路,西抵双杨路,东靠龟三路,南临纬三路。是由长沙芙蓉新城置业有限公司兴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湖南长顺监理有限公司现场监理,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本工程共设计有住宅楼3栋(栋号A8#、A9#、A12#栋)及一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56795.57㎡,其中地上面积44237.27㎡,地下面积12558.3㎡。A8#、A9#楼均为2栋1+26层,A12#栋为1+3层。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年,质量目标为合格,安全目标为无重大安全事故。本工程地下室均采用911聚氨酯防水涂料。

二、防水材料:

1、防水材料采用911聚氨脂防水涂料

主要技术指标:

① 甲组分:异氰酸基含量为3.5%±0.2%。 ②乙组分:羚基含量为0.7%±0.1%。 ③ 拉伸强度:>1.65Mpa ④延伸率:>250% ⑤不透水性0.3 Mpa 30min 不渗水

⑥固体含量:≥92% ⑦低温柔性:-30℃涂膜无裂纹

2、辅助材料 ①二甲苯;

②汽油;

③2㎝聚乙稀泡沫塑料片。

三、施工工艺:

(一)、基层要求:

1、基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松动。对残留砂浆、块状突起物应用铲刀铲平。

2、基层应坚实,具有一定强度、清洁、干净。表面无浮土、砂粒等污物。

3、基层表面应干燥,含水率小于0.9%为宜。

(二)、基层处理:

1、基层穿墙螺杆处理外墙穿墙螺杆卸掉锥体后,应1:2水泥防水砂浆分二次压实抹平。

2、基层蜂窝处理如基层出现蜂窝应先将蜂窝及蜂窝四周松散砼凿除。用清水将蜂窝四周冲洗干净,再用界面剂接浆后用高标号防水水泥砂浆分多次压实压平。

3、基层麻面处理如基层出现麻面,先将麻面部位松散部分清理干净。用界面剂接浆后,用1:2水泥防水砂浆压实压平。

(三)、施工工艺 (1)、基层清理

911防水涂膜施工前应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清理干净。

(2)、涂膜防水层施工 911涂膜防水层配制911聚氨脂防水材料应随用随配。配制好的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用完。配制方法是将聚氨脂甲、乙组按一定比例配合,注入抹料桶中。用电动搅拌器或人工搅拌均匀、备用。

(3)、涂膜防水层操作工艺

用刮板将搅拌均匀的聚氨脂防水材料混合物,按顺序均匀地涂刷在已清理干净干燥的基层表面上。涂刷时要求厚薄均匀一致。对平面基层以涂刷三道为宜。每遍涂刷均为0.8—1.0㎏/㎡。对立面基层以涂刷四道为宜。每遍涂刷量为 0.5—0.6㎏/㎡。防水涂膜总厚度以不小于2㎜为合格。涂完第一道涂膜后,一般需固化5小时以上。至手指接触基本不粘时,再进行二道涂刷。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再固化5小时以后涂刷第三道、第四道。涂膜表面不允许有空鼓及起泡现象。

(四)、立面聚乙稀泡沫塑料保护层

在立面外墙涂膜完全固化后,经甲方、监理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再均匀刮涂一道涂膜。在该道涂膜固化前,立即粘贴3㎝的聚乙稀泡沫塑料板材作软保护层。以防回填土回填时,损伤防水涂膜。

四、 注意事项:

(1)、温度要求:

911聚氨脂防水涂料一般不宜在0℃以下施工。

(2)、气候要求:

911聚氨脂防水涂料,在雨雪天不宜进行施工。因大气层温差较大影响成膜速度。露天作业时,涂层遭受雨水冲淋,会使涂层受损。甚至会被溶解冲毁。 (3)、回填土要求:

回填土回填时,应采用小粒径土质。回填土不能使用建筑垃圾及大粒径块状回填物。

(4)、存放要求:

1、施工用的材料必须用密封的容器包装,存放材料的库房和施工现场均应通风良好。

2、存料、配料和施工现场必须严禁烟火。

3、材料库房及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

五、质量和安全措施

1、材料进场经抽检合格后再开始进行施工。

2、由于本工程面积大、工期紧,排水、降水环节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防水工程进度及质量,必须认真处理,派专人负责。

3、现场特设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并组织实施,配合甲方做好进场安全培训及各种专项安全培训工作。另行订立详细的建筑安装施工生产协议书,共同遵守。

4、注意施工质量和施工检查,应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

5、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注意后续施工对防水层的保护。

6、材料单独存放,杜绝火源、注意安全,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干净,严格遵守各项施工制度。

第三篇:奥巴马在911纪念仪式上的讲话

《圣经》告诉我们,哭泣可能会持续整夜,但欢乐会在清晨到来。

十年前,美国经历了最黑暗的一个夜晚。雄伟的高楼坍塌了,五角大楼升起滚滚黑烟,飞机残骸在宾夕法尼亚州燃烧。好友近邻们,兄弟姐妹们,父亲母亲们,孩子们,他们从我们身边被带走了,如此迅速和残酷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悲痛万分。2001年9月12日,当我们醒来时,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邪恶离我们更近,对未知的恐惧笼罩着我们的未来。

之后的十年,美国人民改变了很多。我们懂得了战争和衰退,我们懂得了激烈的争辩和政治分歧。我们永远无法唤回那天逝去的生命,或是那些在后来的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美国人。

但是在今天,我们应该铭记的是那些未曾改变的东西。我们国家的性格没有改变。我们的信念并没有变,我们始终相信上帝、并彼此信任。我们这个国家抱着永恒的理想,我们坚信人人都应该自律,人人生来平等并享有同等的决定自己命运的自由。这一信念经受住了无数考验,现在更是坚不可摧。

过去的十年表明,美国没有向恐惧妥协。救援人员赶往现场,消防员冲上大楼,机上乘客与歹徒搏斗,这些爱国者们证明了什么叫做勇敢。十年来,我们也看到了英雄主义更低调的一种表现形式:失去那么多战友的消防队依然每天整装待发挽救生命,被摧毁的企业得到重建,受伤的幸存者重新振作起来,遇难者家属开始了新的生活。

今年春天,我收到了一位叫苏珊娜•斯万(Suzanne Swaine)的女士的来信。她在双子塔的灾难中失去了丈夫和兄弟。她说,“那么多骄傲的瞬间被剥夺了,父亲原本可以看到孩子们毕业,看到她们在长曲棍球比赛中得分,看到她们在学业上取得佳绩”。这位女士有两个女儿在上大学,还有一个女儿在上高中并且表现很好。她在信中写道,“十年来,我一直一个人养育三个女儿;她们的自强和坚韧让我无比骄傲”。这一家人的精神就是所有美国家庭的写照。这些女孩充满希望的未来就是对杀害她们父亲的可恶凶手最有力的回击。

过去这十年展示了美国保护公民、维护美国生活方式的决心。外交官们背井离乡驻守远方,情报人员默默无闻不知疲倦地工作。911后有200万美国人参与了战争。这些人证明,那些伤害了我们的人无法逃脱正义的审判,不论他们藏在何处。事实上,保卫美国的并不是征召的士兵,而是自愿服役的公民,他们是毕业便直接入伍的年轻人,他们是国民警卫队士兵和后备役军人,他们是工人和商人,他们是移民和第四代士兵。他们放弃舒适的生活,坚持两期、三期、四期或五期超期服役。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即便是平安回来的人,他们也背负着远方的黑暗记忆,以及对逝去战友的永恒怀念。

这些军人及其家属所做的牺牲提醒我们,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虽然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充满荣耀,战争本身却绝不光荣。十年间,我们的军队被派到了很多美国人闻所未闻的地方:坎大哈和喀布尔,摩苏尔和巴士拉。但我们的强大并不是用驻军能力来衡量的,而是体现在我们把这些地方留给自由人民和主权政府的决心上,以及我们要结束十年战争、迎接和平未来的愿望上。

这十年表明,我们一直在坚持各项自由权利。没错,对威胁我们的人我们提高了警惕,而我们的一般性防御也带来了种种麻烦。有关战争与和平、安全与公民自由的讨论常常是激烈的。但正是这些讨论的激烈程度和以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方式化解这些争论的能力才是我们的力量所在。此外,美国开放的市场仍向创新者提供发明创造的机会,美国人仍可以自由地直抒胸臆,我们的灵魂仍在教堂、佛教寺院、犹太教堂和清真寺中得到净化和提升。

过去的这十年凸显出全体美国人之间的凝聚力。我们没有陷入猜忌和怀疑中不可自拔。911发生后,小布什总统曾明确表示过:美国永远不会向伊斯兰教或任何其它宗教发动战争。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申的观点。人们从世界各地移民来到美国。无论是在美国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仍然可以看到肤色、宗教和种族各不相同的人们汇聚在这里,大家都宣誓忠于一面国旗,所有人都为了实现共同的美国梦──合众为一。

过去这十年讲述了一个关于不屈不挠精神的故事。五角大楼得到了修复,爱国者在那里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在尚克斯维尔,当地居民和那些在这里失去了自己至亲的家庭结下了友谊。纽约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艺术、工业、时尚和商业之都。在世界贸易中心曾经

屹立的地方,一座新建大厦拔地而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美国人仍在摩天大楼中工作,体育场里挤满了运动爱好者,公园里到处都是玩球的孩童。我们的机场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我们的巴士和地铁运送数百万旅客奔赴目的地。到了周日晚上,全家人一起坐下来享受晚餐,孩子们则为第二天上学做准备。在这片土地上,既有人们准备奔赴远途的乐观,也有为了人类自由而牺牲的勇气。

几十年后,美国人会来参观这些纪念碑以悼念那些911的遇难者。他们的手指会掠过那些我们曾经深爱着的、现如今被刻入大理石和石碑的亲友的名字,并对这些人的生活感到好奇。站在阿灵顿国家公墓白色的墓碑前,在美国各地小城镇的广场上举办的宁静的纪念仪式上,他们会向那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人致敬,他们会在桥梁和雕塑上、在花园和学校里看到逝者的名字。

他们会知道,没有什么可以击垮真正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意志。他们会记得,我们一路走过了奴隶制和南北战争,见证了排队领面包的队伍和法西斯主义,经历了经济衰退和**,也征服了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有人会提醒他们说,美国并不完美,但美国的民主是久经考验的,这种民主反映出人类的不完美,但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改善我们的国家。在举国悼念的日子里,我们引以为荣的就是这些永不磨灭的美国历史和推动我们合众为

一、向前迈进的决心。

911遗产不止于纪念碑,还有那些走向火海的消防员、报名参军的士兵、合力建造新楼的工人、临危不惧的公民以及实现了父母梦想的子女。我们坚守信仰、遭到沉重打击并变得更为坚强的故事将流传给后人。

“哭泣可能会持续整夜,但欢乐会在清晨到来。”

以公正的上帝作为我们的向导,让我们向那些逝者致敬,努力为实践那些令我们国家卓尔不群的精神而奋斗,让我们满怀希望畅想未来。愿上帝保佑我们对逝者的追忆,保佑美利坚合众国。

第四篇: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911事件

概况

“9.11事件”(又称“911”、“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过程

8:45 :波音 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92,遇难: 92。

9:03:波音 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机上人员:65,遇难: 65。

9:45 :波音757-223飞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机上人员:64,遇难: 64。

10:20:波音 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直向华盛顿飞去。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机上人员:45,遇难: 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影响

1、〖对美国〗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相对主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2、〖对中国〗

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和“911事件”后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美国反对恐怖活动的战争将引起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引发大国关系的互动。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形势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应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进行跟踪研究,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尽量减少“美国911事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未雨绸缪。不仅要关注“美国911事件”本身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要研究美国和国际社会为对付恐怖活动所采取战略取向、策略取向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及时跟踪研究“911事件”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

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可以主要依靠国内的巨大市场把经济搞好,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措施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刺激民间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通过制度创新和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及蓬勃发展的经济来吸引外资。

3、〖对世界〗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它是现代的魔鬼撒旦, 它那阴冷的利爪, 随时会夺取我们身边亲人的宝贵生命。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的信心。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兴风作浪,利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通过制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

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减少恐怖活

动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起码在这点上中美的利益是一致的。 据Wikipedia,除19名劫机者,包括24名失踪者,包括消防救援人员,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死亡.,死难者来自80多个国家.多是平民百姓

过程时刻表

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及其他一些城市相继遭受恐怖袭击,下面是遭受袭击的大事记(以下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

8点45分:一架从波士顿飞往纽约的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波音767飞机(航班号Flight 11)遭挟持,撞到了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南侧大楼,飞机“撕开”了大楼,在大约距地面20层造成滚滚浓烟,并发生爆炸。 9点03分:又一架小型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世贸中心北侧大楼。飞机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两起爆炸可能造成了数千人伤亡。 9点21分:纽约市全部隧道及大桥关闭

9点20分: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正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政府将对飞机失事原因展开全面调查。另外他宣布世贸中心遭袭击是一个“国家灾难”。 在讲话中,布什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姑息纵容任何恐怖主义行径,同时他对在此事件中遭受不幸的美国人民和家庭表示沉痛的哀悼。

9点40分:五角大楼发出最高国家安全警告。美国联邦航空局下令关闭所有机场,命令所有国内航班停飞。几乎与此同时,国会山也发生了爆炸,浓烟滚滚。 9点45分:位于首都华盛顿中心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飞机撞击,并发生大火。

10点:世界贸易中心南塔倒塌;

10点05分:白宫、财政部、国务院及其他主要政府机构内的人员开始撤离。 10点10分:五角大楼部分倒塌

10点10分:一架遭挟持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的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萨默塞特(Somerset)坠毁。

10点22分:美国国务院附近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10点25分:美国命令所有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飞往加拿大; 10点29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塔坍塌; 11点04分:联合国总部疏散;

11点18分:美国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被劫持并坠毁,机上共有150人; 11点59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证实2驾飞机被劫持并坠毁,机上共有110人; 11点18分:美国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失踪,机上共有150人

11点59分:联合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失踪,机上共有110人 13点04分:布什发誓追寻并严惩恐怖事件制造者 13点27分:华盛顿特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13点44分:2艘航空母舰开进纽约港,5架军舰驶入东海岸 16点25分:世界贸易中心7号楼起火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 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 行政管理 姓名:陈宗宇 学号:201007064034 2012年12月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 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政府

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

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

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

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事件

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 国民经济高度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

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 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这些危机

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

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

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

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 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

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

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

危机、化解危机。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在于恢复社会秩序,

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提高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需要。作为一个合格的政府、称

职的政府,迫切需要增加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探索如何预防、应对危机的方 法,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危机管理。

(二)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其公信力。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

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并且要有能力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 效率和效果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治理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内形象。

(三) 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存亡。

三、 政府积极应对2008年初冰雪灾害危机事件,并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危机 管理

(一)2008年初冰雪灾害危机事件概述

2008年年初,我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冰雪灾害。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超过1亿人

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电煤紧缺、电网中断、房屋倒塌、农业受灾、企业停

产、通信中断、火车停运、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道、大量旅客滞留等。此次雪灾刚好与春运高峰相叠加,引起了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对经济、电力、交通、电信运营、农林业造成巨大影响。

(二)雪灾发生后政府所作出的危机管理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雪灾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立即作出反应,派出精锐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向灾区作出支援,在最艰难的地方,最艰难的时刻体现最强战斗力,积极支援,营救受灾群众,抢救各类基础设施,并向灾区发放救灾物资,以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雪灾造成大量道路受阻,电网中断,大量旅客滞留,政府快速做出反应,全面疏通道路。铁道部开行专列,急运发电工电设备,抽调员工,支援灾区。及时对受阻的道路疏通,加大力度,输送滞留旅客,并迅速抢运物资,运送电煤,使得群众基本的生活资源得到保障。

3、积极供应各种能源,效率优先,打响能源保卫战。煤、石油行业迅速行动,大型中央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发挥起保护煤、石油等各项能源的行动,一方面努力保护各种能源不受其破坏,另一方面,发挥自身实力,保障正常供煤供油。

4、及时沟通,协调一致。受灾地区政府发挥带头领导作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受灾省市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置工作,使其危机事件后损失达最小化。此次雪灾中各地方政府相应应急方案做得较好。如江西财政部门迅速下拨800万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到38个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四川提供新鲜农产品等。

(三)对于此次雪灾危机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

1、事前预防工作机制不完善。虽然此次雪灾属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做好提前预防,预警工作。应做好提前预警,预报工作,紧急疏散群众,保护好相应相关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尽量减少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政府提前预警预报工作,做得不够,在以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完善各项预防措施。

2、后期处置力度不够。政府在对灾后重建的相关事宜,执行力度不够,政府应正确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作出相应应急工作,而且,在后期重建过程中更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保护好各方权益,做好危机管理后期处置工作。

(四)经历此次雪灾,我们应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1、政府应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健全协调机制,建立应急体系,提高应对能力。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因此,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3、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在此次雪灾中充分体现,由此可见,政府必须做到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合理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项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四、健全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建设

(一)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便于快速高效的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明确政府的职权划分和责任机制,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能够切实履行职责,负起责任,各首其位,各尽其职,协调发展。并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预警机制。建立预警监测网络,全面开展公共危机的监测工作,制定预测信息管理制度,开展预测预报工作,设置功为己的警戒线,并制定好应急预案。

2、建立决策指挥机制。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并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严格实行公共危机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3、建立执行机制、检查监督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及物质保障机制等。

(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依法是政府一切行为的准则,政府在危机状态下享有更大的权力,对于有效、及时组织和运用国家各种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尽快消除危机、渡过难关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这种权力也可能会对国民的基本人权、法治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法律进行规范。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紧急权力的范围和边界,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职责和行使紧急权力的条件、程序。

结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政府处理好各种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而且也能帮助政府维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我国要积极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政府应积极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努力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警预报工作和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工作,妥善做好后期处置工作。随着社会的复杂化,政府应更加意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我国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丁文喜. 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1 王敬波.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M]. 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3 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依法管理。而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增强公民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当危机发生后,要通过应急处理程序,最大程度地保护、挽救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哪怕这样做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也在所不惜。公共危机会影响社会大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为了把危机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迅速地调动一切人力和物力来应对紧急事件,从而担负起维护公共安全、公共事务的责任。同时,作为管理部门在采取任何措施的时候,必须依照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依法管理,否则就难以保证依法行政原则的贯彻和实施。

第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和普通民众树立危机意识,积极预防,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危机预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在危机来临时不慌不忙。在做好应急预案之后,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的培训、训练与演习,使个人、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有效地对实际发生的公共危机做出响应。经验表明,如果危机管理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每项职责和步骤,在对危机进行应急救援时,就会出现严重问题。因此,为了执行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政府官员和相关参与单位还必须就预案的整个理念、他们在其中的职责以及执行程序进行培训。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重要突发性事故,还需要组建分工明确、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

第三、分级管理,适度反应。根据危机程度以及涉及的范围等,公共危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有涉及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也有涉及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的公共危机。因此,在应对危机时应该根据不同级别的危机采取适度的反应方式。否则,不但不会消解危机,反而有可能使危机升级,尤其是处理情况十分复杂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如此。

第四、协调联动,保障有力。协调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协调可以把个体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力量,从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优势。由于各个危机管理主体以及所辖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职责不同,各自的利益取向也会有差异,各自需要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如果没有协调就有可能出现自行其是的状况,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协调可以把无序转化为有序,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整体功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第五、沉着冷静,果断决策。作为管理公共危机的领导人需要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清楚的头脑正确决策,指挥得当,也才能给群众以信心,稳定人心,稳定局势,从而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紧急情况下,容不得太多的讨论和协商,否则就会贻误良机,不利于危机局势的控制。

第六、信息畅通,反应快捷。信息畅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迅速采取行动的前提。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共危机发生发展的有关信息,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特别是领导人员而言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则是配合、参与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一旦得到公共危机发生的信息,公共管理机构就应该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对策,采取行动,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有利于危机的及时化解。反应得越早,就越主动,否则就会十分被动。

第七、群策群力,共渡危机。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公共危机管理是为了群众,因此,在管理实践中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现代政府要从以往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更多地依靠公民和社会的自身力量来实行社会的管理活动,应急管理也是如此。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才能迅速有效地战胜危机,转危为安。我国历次抗洪、抗震等救灾活动也都是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应对危机决不是政府一家可以包打天下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胜利。

第八、善于学习,总结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包括日常防范、危机处理和事后学习等诸多环节的一个完整过程,而不仅仅是当危机来临之时的应急处理。从已经发出的公共危机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则。911危机过后、洪水过后,我们不仅需要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更需要理智地分析事件的缘由、工作中的不足。各国在应对突发的、超出日常处理能力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过程中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对紧急状况的管理水平。

第五篇:奥巴马在911纪念仪式上的讲话英文

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at "A Concert for Hope" Kennedy Center Washington, D.C.

8:12 P.M. EDT

THE PRESIDENT: The Bible tells us -- “weeping may endure for a night, but joy cometh in the morning.”

Ten years ago, America confronted one of our darkest nights. Mighty towers crumbled. Black smoke billowed up from the Pentagon. Airplane wreckage smoldered on a Pennsylvania field. Friends and neighbors, sisters and brothers, mothers and fathers, sons and daughters –- they were taken from us with a heartbreaking swiftness and cruelty. And on September 12, 2001, we awoke to a world in which evil was closer at hand, and uncertainty clouded our future.

In the decade since, much has changed for Americans. We’ve known war and recession, passionate debates and political divides. We can never get back the lives that were lost on that day or the Americans who made the ultimate sacrifice in the wars that followed.

And yet today,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what has not changed. Our character as a nation has not changed. Our faith -– in God and in each other –- that has not changed. Our belief in America, born of a timeless ideal that men and women should govern themselves; that all people are created equal, and deserve the same freedom to determine their own destiny –- that belief, through tests and trials, has only been strengthened.

These past 10 years have shown that America does not give in to fear. The rescue workers who rushed to the scene, the firefighters who charged up the stairs, the passengers who stormed the cockpit -- these patriots defined the very nature of courage. Over the years we’ve also seen a more quiet form of heroism -- in the ladder company that lost so many men and still suits up and saves lives every day, the businesses that have been rebuilt from nothing, the burn victim who has bounced back, the families who press on. Last spring, I received a letter from a woman named Suzanne Swaine. She had lost her husband and brother in the Twin Towers, and said that she had been robbed of, “so many would-be proud moments where a father watches their child graduate, or tend a goal in a lacrosse game, or succeed academically.” But her daughters are in college, the other doing well in high school. “It has been 10 years of raising these girls on my own,” Suzanne wrote. “I could not be prouder of their strength and resilience.” That spirit typifies our American family. And the hopeful future for those girls is the ultimate rebuke to the hateful killers who took the life of their father.

These past 10 years have shown America’s resolve to defend its citizens, and our way of life. Diplomats serve in far off posts, and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work tirelessly without recognition. Two million Americans have gone to war since 9/11. They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who do us harm cannot hide from the reach of justice, anywhere in the world. America has been defended not by conscripts, but by citizens who choose to serve -– young people who signed up straight out of high school, guardsmen and reservists, workers and business-people, immigrants and fourth-generation soldiers. They are men and women who left behind lives of comfort for two, three, four, five tours of duty. Too many will never come home. Those that do carry dark memories from distant places and the legacy of fallen friends.

The sacrifices of these men and women, and of our military families, reminds us that the wages of war are great; that while service to our nation is full of glory, war itself is never glorious. Our troops have been to lands unknown to many Americans a decade ago -– to Kandahar and Kabul; to Mosul and Basra. But our strength is not measured in our ability to stay in these places; it comes from our commitment to leave those lands to free people and sovereign states, and our desire to move from a decade of war to a future of peace.

These 10 years have shown that we hold fast to our freedoms. Yes, we’re more vigilant against those who threaten us, and there are inconveniences that come with our common defense. Debates –- about war and peace, about security and civil liberties –- have often been fierce these last 10 years. But it is precisely the rigor of these debates, and our ability to resolve them in a way that honors our values and our democracy, that is the measure of our strength. Meanwhile, our open markets still provide innovators the chance to create and succeed, our citizens are still free to speak their minds, and our souls are enriched in churches and temples, our synagogues and our mosques.

These past 10 years underscores the bonds between all Americans. We have not succumbed to suspicion, nor have we succumbed to mistrust. After 9/11, to his great credit, President Bush made clear what we reaffirm today: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ever wage war against Islam or any other religion. Immigrants come here from all parts of the globe. And in the biggest cities and the smallest towns, in schools and workplaces, you still see people of every conceivable race and religion and ethnicity -– all of them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flag, all of them reaching for the same American dream –- e pluribus unum, out of many, we are one.

These past 10 years tell a story of our resilience. The Pentagon is repaired, and filled with patriots working in common purpose. Shanksville is the scene of friendships forged between residents of that town, and families who lost loved ones there. New York -- New York remains the most vibrant of capitals of arts and industry and fashion and commerce. Where the World Trade Center once stood, the sun glistens off a new tower that reaches towards the sky.

Our people still work in skyscrapers. Our stadiums are still filled with fans, and our parks full of children playing ball. Our airports hum with travel, and our buses and subways take millions where they need to go. And families sit down to Sunday dinner, and students prepare for school. This land pulses with the optimism of those who set out for distant shores, and the courage of those who died for human freedom.

Decades from now, Americans will visit the memorials to those who were lost on 9/11. They’ll run their fingers over the places where the names of those we loved are carved into marble and stone, and they may wonder at the lives that they led. And standing before the white headstones in Arlington, and in peaceful cemeteries and small-town squares in every corner of the country, they will pay respects to those lost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y’ll see the names of the fallen on bridges and statues, at gardens and schools.

And they will know that nothing can break the will of a truly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y will remember that we’ve overcome slavery and Civil War; we’ve overcome bread lines and fascism and recession and riots, and communism and, yes, terrorism. They will be reminded that we are not perfect, but our democracy is durable, and that democracy –- reflecting, as it does, the imperfections of man -– also give us the opportunity to perfect our union. That is what we honor on days of national commemoration –- those aspects of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that are enduring,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move forward as one people.

More than monuments, that will be the legacy of 9/11 –- a legacy of firefighters who walked into fire and soldiers who signed up to serve; of workers who raised new towers, and citizens who faced down their private fears. Most of all, of children who realized the dreams of their parents. It will be said that we kept the faith; that we took a painful blow, and we emerged stronger than before.

“Weeping may endure for a night, but joy cometh in the morning.”

With a just God as our guide, let us honor those who have been lost, let us rededicate ourselves to the ideals that define our nation, and let us look to the future with hearts full of hope. May God bless the memory of those we lost,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上一篇:tfboys之无怨无悔的爱下一篇:部编版ieueer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