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工作总结范文

2022-06-16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省体育工作总结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省体育工作总结范文

凤卧镇创建省体育强镇工作总结

凤卧镇位于平阳西北山区,距平阳县城约38公里,是

浙南有名的革命根据地,有“浙江延安”之美誉。全镇下辖13个行政村,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7人。 200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72元。

凤卧镇自然与人文景观独具一格。凤卧镇依山傍水,环

境优美。镇内山峦叠翠,溪流淙淙,林木繁茂,有着红豆杉和枫香等一批古木。每到天晴时,家家户户都忙着长寿面加工,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凤卧镇民间自古就有着尚武精神,也出过许多南拳好手,至今,村内仍随处可见习武用的“石拳”、“石樽”。 近年来,内塘村的廖洪涨在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中还荣获少年组全国南拳冠军,吴潭桥村的女拳击手林萍获省级冠军,现在国家队训练。

凤卧镇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是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

地,素有“浙江延安”之称。现镇内有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红军挺进师及闽浙边临时省委驻地、浙江临时省委成立地、红军挺进北上抗日誓师地、郑海啸故居等多处革命胜迹,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核心组成部分。

近年来,凤卧镇党、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抢抓机遇,确定了“开发红色土地,建设生态家园”的发展目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体育方面,我们全面贯彻《中 1

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创建“省级体育强镇”为抓手,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建设体育设施、繁荣农村体育为中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创强工作取得实效。现将有关创强工作情况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重领导,确保创强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为了深入开展体育运动,提高我镇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我们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并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相应调整,确保各项体育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落到实处。我们成立了分别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合办、文化站、工会、妇联等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了体育指导站,明确了专兼职体育干部,具体负责体育工作的日常事务,并成立了村级体育辅导站,指导村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

为了创强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我们成立了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体指办负责人担任。针对创强工作的要求,我们调整了体育活动经费额度,保证基本满足全镇体育工作的需要。

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并把

《凤卧镇创建浙江省体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到各村及相关单位,明文规定了创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计划、保证措施,并及时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二、抓宣传,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

为了在全镇范围内营造浓厚的体育创强工作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确保创强工作顺利推进,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我们召开了全镇创强动员大会,镇机关干部、各部门负责人、各村书记和主人参加了会议,镇党政一把手作了动员报告,号召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踊跃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在全镇掀起一股体育健身热潮。

除了召开动员大会,我们还把宣传面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会议、宣传栏、横幅、广播等让健身之道走进家家户户。举办各种体育健身活动,用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起到很好的效果,形成良好的氛围。

三、抓投入,增加体育健身设施

拥有一定数量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体育场所、设施,是开展体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条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全镇拥有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场地还十分不足。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桌更是缺乏。

在创强期间,针对这个问题,制订计划,增加投入,逐步给予解决。在各村增添体育健身器材,使各行政村基本都

拥有体育器材。特别是调整体育健身器材的分布点,向条件比较差、原先未安装的村倾斜。并密切注意器材安装及安全使用的问题,引导群众在体育健身点植树种草栽花,创造一个适宜强身健体的环境。在凤卧湾村和凤林村建设了灯光篮球场,在希望小学建成集篮球场、门球场、健身点和室内活动室为一体的大型活动场所,极大的改善当地群众健身环境。

四、抓活动,开展全民健身

参加体育活动是增强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们落实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

我们成立了登山、游泳、健身舞等体育协会,组建了登山、象棋、游泳等运动队,努力将群体活动引向深入、提高水平。为丰富干部群众的业余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青、妇等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富有趣味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使干部群众在体育运动中,展现丰采,增进友谊。

对照标准,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全镇统一组织的体育活动次数不足。为此在创强过程中举办“远洋杯”凤卧镇首届全民运动会,掀起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潮,丰富人民的文体生活,深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五、重结合,推动体育事业和谐发展

体育工作室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事业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一直注重结合文章。一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结合文明村、文明单位等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市民守则宣传,增强公众的现代文明意识。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契机,我们改善了农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并建设了体育活动场所,为村民开展健身活动提供方便。三是与教育工作相结合。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重台账,完善体育档案

根据创强的要求,组织专人整理了工作台帐(全镇及有关单位的体育工作的细帐)和创强总结,制作了展示全镇体育健身工作风貌的光盘。及时向省体育局呈报了创强验收的申请表。通过创强迎检,全镇各相关部门的体育档案,进一步得到了补充和完善。

总之,近年来,我镇的体育工作注重实效,狠抓落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由于我镇基础薄弱,财政有限,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困难。今后,我镇将根据省验收组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力争使我镇的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福建省省农村特色体育项目

福鼎市沙埕镇农村特色体育项目活动开展情况

作为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乡镇,我镇的农村体育项目丰富,曾两次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8年沙埕铁枝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沙埕铁枝这项农村特色体育项目,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建立机构,完善制度,不断加强对铁枝的保护工作。自2008年6月沙埕铁枝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后,我镇高度重视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抢救第

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成立了由镇文化站牵头,镇直各单位共同参与的“铁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协调工作,并收集、整理、挖掘铁枝资料和发展新的办枝技术。目前我镇的这项农村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体系已基本形成,已经建立了一个镇级保护中心和五个村级保护站。

二、加强领导,扩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自工作开展以来,除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外,还积极联系全市各新闻媒体单位,做好对沙埕铁枝的宣传报道工作。2008年,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中,市政府高度重视,统一安排,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各新闻媒介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对全市的申报项目进行了跟踪采访,并以新闻、纪事、专题等形式进行了专题报道,从而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为做好遗产日宣传工作,镇文化站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宣传,向社会介绍全市文化遗产的现状、传承、发展、保护等情况,以唤起更多的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同时制作宣传版面,印发宣传画页,举办遗产日专题宣传活动。2010年、2011年在全国第五个、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站仍然坚持组织举办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演出活动,还在春节期间组织“铁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展和汇演,不失时机地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三、重视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了传承活动。重视队伍建设,培养传承人员是更好地传承保护“沙埕铁枝”的重要举措。利用每年的春节元宵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出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新路子,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利用每年元宵展示制作时间发掘、培育、扶持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对民俗民间文化有浓厚感情和热情的年轻人,采取个人、家庭、群体等多种传承方式,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举办相关传习活动。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开展工艺研究,对传统工艺进行了细致研究,寻求传统技艺制作中的精华,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拍摄存档研发,宣传展示这一古老工艺的保存和传承开发扩大保护。

第三篇:争创省体育强镇汇报材料

发展体育事业构建和谐东源

东源位于青田县东北面,距县城19.5公里。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9863人。2010年我镇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项目总投资6500多万元,是青田县重要的阀门工业重镇。同时,也是著名“七君子”之一,我国首任粮食部部长章乃器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随着东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繁荣我镇体育文化事业,我镇就把争创浙江省体育强镇当做重点工程来抓,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体育文化事业,文体工作有了显著改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领导重视,保障体育事业发展

自开始创建省体育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创建省体育强镇的工作,多次召开体育文化专题班子会议。

(一)成立工作小组,确保组织领导。为了争创省体育强镇,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科教文卫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会事业办、老年体协、教育、企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文体指导站负责具体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常运行,保障了每创建工作环节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体育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为了确保争创省体育强镇的经济有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2008-2010年我镇用于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逐年大趋势的增加。对于村级体育设施采取镇里财政投入为主,村里负担部分的原则,积极落实体育资金,保障全镇体育文化事业有序开展。

(三)纳入党政工作议程,保证争创工作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将体育文化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争创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工作:

1、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

2、将体育文化事业经费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体育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3、落实体育文化事业人员编制,专职专用;

4、把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列为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考核,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就很重视文体健身场所的硬件设施投入。

(一)完成镇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2009年我镇共投入447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900㎡融群众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镇体育文化中心,室内拥有一座标准篮球场、

100多平方米的棋牌室和多功能厅,室外放置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健身器材。同时投入400多万元在镇区防洪堤新建了1000㎡的群众健身场所,合理分布着羽毛球场、门球场、旱冰场等,周边绿化草坪环绕,环境优美、舒适。此外,全镇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配备也迈上了新台阶,全镇29家规上企业纷纷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设施。

(二)完善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我镇虽然地处山区,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到2010年底,全镇13个行政村,村村达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村村拥有文体活动场所。

截止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拥有22个健身点,总面积超过20000㎡,远远超过了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全镇拥有健身广场4处,篮球场13个,健身活动室3处,乒乓球室12处,共安放健身路径23套。基本实现“哪里都可以参加运动、哪里都有运动人群”。

三、全民动员,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创建省体育强镇是一项形象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为提高全镇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意见。

(一)通过全镇动员大会,号召全民关注。2010年6月,我镇召开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动员大会,13个行政村的两

委干部、镇文体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创强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宣传发动工作,强调创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都要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创强工作要有清楚的工作思路、坚强的工作措施、科学的工作方法。

(二)通过积极宣传,号召全民参与。创建工作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是重点,健全农民体育组织、落实体育事业经费是保证,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是关键。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宣传“创强”工作积极意义,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标语56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同时部署各行政村及镇属单位多作宣传,认真开展健身知识的讲座,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四、精心组织,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一)组织培养体育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要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就必须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就必须要有体育骨干带头。2009年开始,我镇就采用了“村企文化互动,共建和谐家园”的新措施。通过让镇、村、企三家体育队伍结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镇级文体骨干的文体水平,还解决了这些文体骨干的经费困难。除此,我镇还积极组织镇体育队伍参加县、市各类培训和比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我镇已有腰鼓舞、医疗保健操、功夫扇、门球等4个特色体育项目,拥有乒乓球队、篮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共10多支体育运动队,拥有队员近500人。同时,我镇成立了门球、篮球、健身气功、气排球、老年体育等5个制度健全、组织有序的民间体育协会。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全镇上下呈现出“全民运动,快乐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多样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活动,镇党委、政府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每年由镇文体指导站牵头,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在5次以上,内容涵盖蓝球、象棋、乒乓球、门球、老年气排球等项目。每年还举行“三八”节“国庆”节趣味运动会、“六一”小学生运动会、“九九”老人节运动会,以及春节农民运动等活动。

2007年和2009年,我镇成功承办了两届县老年人运动会,项目涵盖健身球、门球、跳棋、气排球等。活动增进了与兄弟乡镇的文体交流,大大增强群众体质。2009年,东源镇组队参加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冠军的好成绩。运动员在比赛中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参赛风格,对推进全镇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东源

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力的推进了我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体育爱好者

参与其中。为进一步了解我镇群众的体育锻炼状况,指导广大群众掌握科学锻炼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全民强身健身意识,2010年我们对全镇体育人口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摸底,据统计:全镇中小学生人数2282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282人,参与比例为100%;全镇19863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868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43.7%;镇区居民人数为6726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4576人,参与比例为68%。在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抽测中,抽测合格率达85%以上。每日清晨和傍晚,在我镇各个行政村的健身场所和广场上,随处可见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育健身已成为东源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已经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还成为了东源人增进亲情友情的沟通桥梁,更是构建和谐东源的一部分!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和全镇人民共同努力下,我镇全民体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大步迈进。但我镇的体育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克难攻坚,努力使我镇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省体育强镇。

东源镇人民政府

第四篇:省体育教学优质课观摩观后感

2008年11月2—5日有幸参加了在澄迈县澄迈中学举行的省第7届体育教学优质课比赛观摩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中共有来自全省各个市县的27节课,这些参赛课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内容较为实用、操作性强,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形式方法多样化,教学的各个步骤环节相当紧凑。这次活动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充电的机会,使我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有了提高和新的认识,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几个体会较深刻的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内容范围较广。

此次比赛内容涵盖了田径、球类、技巧、舞蹈等,总的来说,教学内容选择范围较广,作课教师都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的能力,不同程度反映出当地学校的教学特点,给参加观摩的老师提供了多阶段,多种教学内容的学习机会,使参加观摩的老师能够学有所获。

二、注重教材的功能性,发掘教材现实生活意义。

体育学习的功能性目标是新课标提出和提倡的。临高县东江学校的《耐力跑》的教学都从体育学习的功能性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体育学习的生活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通过所学知识,技能保护自己,提高自己的活动能力,将自己课堂所学运用于课外生活活动中,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

纵观27节观摩课的教学,均不同程度的采用了音乐进入到体育

课的教学之中,有的应用在课的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中,有的让音乐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音乐出现在课堂,一是教学内容的需要,比如热身和放松以及舞蹈,二是构建教学情境,配合情景教学,三是创设环境,调节学生学习心理。这种做法在许多类似的体育教学展示课均有出现,特别是洋浦中学李喜梅老师一节健美操,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学习各个动作,从热身运动开始到本课结束,学生们始终在音乐熏陶下,学习兴趣浓厚并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上课任务。

通过几天的体育课观摩活动,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从这些优秀课中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充分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把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张上雄

2008年11月5日

第五篇: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踏实奋进,做田径腾飞之路的铺路石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

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http:///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

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兰州军区。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

2、9

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长期以来坚决贯彻中山市课余训练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课余田径训练的力度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坚持突出以田径为重点带动其他项目运动队训练的体系、坚决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认真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结果,特别是与各级领导、体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年许多孩子家长都希望其子女能进入某某读书,他们认为:在某某读书,他们放心,能使自己的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校的体育工作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自认为离上级体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坚信:田径传统项目将在某某中心小学这间百年老校的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我们甘愿成为中国田径腾飞路上的铺路石!

《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上一篇:守纪律的演讲稿范文下一篇:说天下新闻稿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