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

2022-09-10

由于X线的电离辐射, 尤其是螺旋CT多期 (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 增强扫描, 使病人接受的辐射量成倍增加, 损害人类健康, 诱发癌症。尤其是儿童, 对X射线较成人敏感, 故而产生低剂量CT扫描技术。本人与2008年1~2月运用此项技术, 为86例患者进行CT扫描, 取得满意效果, 现回顾分析如下。

1 对头部、副鼻窦及腹部的对比

1.1 一般资料

男56例, 女30例, 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6.5岁;幼儿:10例 (5~10岁) ;瘦弱体形:60例;所有患者体重均<81kg;腹横径<33cm;腹围<100cm, 前后径<25cm, 影像学表现正常40例, 异常46例, 其中胸部20例, 头部16例, 副鼻窦10例。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均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 均采用GE公司Prospeed单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方法:其他扫描参数不变, 适当降低与X线剂量成线性关系的管电流, 见表1。

对小儿及瘦弱成人者均行最低数值的剂量扫描, 对体形肥胖的人适当增加10~20m A, 上述病人均同时行常规剂量CT扫描及低剂量CT扫描, 每例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 记录每例CT影像表现。

1.3 结果

头部扫描可减少40%常规剂量;副鼻窦可减少50%常规剂量;上述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几乎无差别。尤其是小儿和瘦弱成人扫描的图像, 完全不影响诊断。腹部由于剂量减少较小, 应用意义不大。

2 对早期肺癌的对比

2.1 一般资料

常规扫描发现病灶者,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再行1次扫描。

2.2 检查方法

均采用GE公司Prospeed单层螺旋CT机扫描, 扫描参数为120KV, 50m A, 螺距为2, 重建层厚为2.5mm, 间隔为2.5mm, 肺及标准重建算法, 受检者屏气1次完成整个胸部扫描, 扫描时间12~15s, 每次检查重建肺窗图像10~20幅, 肺窗图像窗位-600Hu, 窗宽1500Hu, 纵隔窗宽20Hu, 窗位400Hu。

2.3 结果

每例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生独立观察, 记录每例CT影像表现, 讨论结果如下:肺结节的观察:记录结节大小、部位、形状及内部特征, 边缘分毛刺及光滑;支气管的观察。常规剂量CT扫描与低剂量CT扫描对比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清晰度显示基本相同, 未见明显差异。腹部由于剂量减少较小, 应用意义不大。

3 讨论

用于筛选早期肺癌的方法有透视、胸片、数字化胸片、螺旋CT、痰细胞学肺癌标志物以及肺癌相关基因检出, 后者尚处于研究阶段而未应用于临床筛选。在各种检查方法中, 影像学检查是肺癌早期检出的重要环节, 直接显示病变, 有助于临床治疗。CT做为筛选工具, 由于筛选人群每年都会例行接受CT检查, 累计辐射剂量较大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的基础上, 应尽可能降低CT检查剂量。由于肺本身为含气组织, 肺泡内空气与肺实质软组织结构对比度高, 这成为使用低剂量CT检查的前提条件。本次扫描一方面通过降低X线管电流来减少X线管辐射剂量;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螺距, 减少扫描时间以减少辐剂量。近年来, 随着公共放射卫生和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X线的电离辐射问题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趋利避害, 低剂量CT扫描就是行制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低剂量CT这一概念是由Naidich等在1990年首先提出, 从而减少患者的辐射量, 既能保证图像质量, 满足诊断要求, 还能延长CT管球的使用寿命。尤其是胸部, 可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 再对病灶进行薄层常规剂量扫描, 国外已将其用于肺癌筛查, 结果比X线胸片发现数倍的早期肺癌。特别是对肺癌、肺气肿、肺纤维化等的筛查、病变的筛查、肺癌化疗后的复查以及小儿、体格瘦弱者更有实用价值, 且延长放射CT管球的使用寿命, 大大节约开支, 可提高经济效益, 是一举数得。由上述可见,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行, 应全面推广。

摘要:目的 评价低剂量CT对肺部、头部、副鼻窦、腹部CT扫描与正常常规CT剂量扫描对比达到诊断疾病的标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低剂量CT扫描的患者资料, 与正常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结果 低剂量CT扫描可大大减少对患者的辐射量, 尤其是对肺部疾病如早期肺癌、副鼻窦、含气器官扫描可做到不误诊, 效果甚佳, 适合推广。

关键词:CT扫描,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永康, 蔡祖龙, 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2, 36:230~234.

上一篇:浅谈如何写好英语作文主题句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