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究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研究应用

2022-12-13

一、油田基本情况介绍

毛家河油田主要是位于陕西省子长县的毛家河, 毛家河位于南沟岔镇和涧峪岔镇的交界处。在该油区的6油层是朝东北方向延伸的, 该区域油藏埋深则是在800m左右。周边道路较多, 环境也非常便利。

从地质探测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油区探明的地质储量就达到了763*104t。在及经过多年开发之后, 当前的采油井数达到了108口。年产油则是1.3054*104t。该工程中当前的注水站主要是有两座。超前注水主要是通过这两座注水站来操作。

、低渗透油藏渗流特点以及超前注水机理。

为了有效科学地进行超前注水, 首先我们就需要分析低渗透油藏渗透流特点。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是要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而对地层造成的伤害。通常情况下当地层压力下降的时候, 渗透率也会随之下降。通过专门试验我们发现当油层的围压不变的前提下, 孔隙压力减小的时候流变量也会变小。如果此时提升孔隙压力, 则只能恢复到原来的71%左右,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地层压力不断下降的时候, 储层渗透率也将会变差。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超前注水, 通过超前注水能够有效保证地层压力, 从而达到避免渗透率变差的现象产生。

二是提高有效波及体积。提升注入水有效波及体积最终能够提升采收率。由于地层压力以及生产压差的上升, 系统的驱动压力梯度会随之上升。注水量达到一定值的时候, 井中任意一点的压力梯度都会大于启动压力梯度。此时采取超前注水, 在均衡地层压力作用下注入水通常会呈现出均匀推进的现象。先是会随着较高渗透层段来突进, 之后在地层段压力升高之后, 注入水会向着较低渗透层来流动。这样就能够有效达到提升住注入水有效波及体积, 最终提升采收率。

三是要有效避免原油性质变差。为了防止原油性质变差,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需要超前注水, 超前注水之后就能够实现注采平衡。此时的地层压力就会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之上, 通过这种措施就能够有效提升油井的单产量。

二、超前注水的具体措施

1. 科学确定压力保持水平界限。

为了保证最大产能就必须要科学确定水平界限。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在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在110%到120%的时候是最适宜的。

2. 注入压力以及注入强度的确定。

超前注水过程中注入压力应该慎重选择。注入压力过大就极有可能导致地层破裂。因而在实际确定过程中应该要避免超过地层破裂压力。最大注入强度的确定同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最大注入强度根据以往的开采经验若大于10.03m/ (d·m) , 油井投产之后见水越来越快。此时含水率也会迅速上升。因而实际工作过程中就需要把最大注入强度控制在3.03m/ (d·m) 。

3. 选择正确的注水时机。

注水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 为了保证产油效果就应该正确选择注水时机。从经济性的角度考察就需要合理控制注水时机。综合考虑产油量以及经济因素, 我们就会发现超前注水时间保持在3到6个月是最合适的。这样既能够保证产量, 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此的研究。

三、超前注水效果

1. 地层压力

根据陕北油田超前注水经验和模拟资料, 认为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117%水平时, 单井产量增幅最大。

压力测试结果如下, 经过压力测试, 油层压力普遍上升到原始地层压力的108%以上, 于2012年6-9月陆续投产62口油井, 使油田全面进入开发阶段。

2. 测试效果分析

2012年吸水剖面测试23井次汇总表如上图, 从测试结果来看, 油层剖面吸水不均匀, 非均质强, 层间差异大, 油层以孔隙性砂岩吸水为主, 油井容易见效。

3. 开发效果

毛家河于2011年9月开始对36口注水井实施早期注水, 注水量在400m3左右, 平均单井日注11-12m3。2012年3月开始对受效油井进行开采试产, 下图为毛家河综合开采曲线图。

从毛家河综合开采曲线可看出采液、采油量、综合含水保持平稳, 综合递减率小, 说明超前注水对油井产量起到了良好作用, 采用超前注是正确的选择。

超前注水是为了提高地层压力, 保证油井有充足的能量, 降低递减, 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以毛家河油田的实际案例为例详细分析了超前注水技术,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关键是要确定好超前注水时机、注入压力以及压力强度等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产量。

摘要:当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数目越来越多, 和低渗透油田开发相关的超前注水技术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将结合毛家河地区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实际案例来详细分析超前注水技术。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

参考文献

[1] 王瑞飞, 陈明强.超前注水技术中一些参数的确定[J].钻采工艺, 2008.

[2] 王振生, 梁红兵、郭宏治等。毛家河开发整改意见2014.

上一篇:公路机关后勤服务改革的经济学分析下一篇:颈椎磁共振屈伸位成像对青年颈椎病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