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后教育论文

2022-05-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教师职后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高职体育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体育教师是高职教师的一部分,但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后可持续发展并不太乐观,许多体育教师缺乏与外界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用性体育在培养学生职业体能中的作用,高职实用性体育要像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建立系统的高职体育教师职后可持续发展环境是刻不容缓的。

第一篇:教师职后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探析

摘 要:在“大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职业体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职业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以广东省10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开展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职业院校也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十九大报告的指导思想,创新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大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职业体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的不断更新,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职业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满足和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求,如何合理开展职后教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研究课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广东省内10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广州市内高职院校5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环保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1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珠海市1所(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东莞市1所(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清远市1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市1所(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广州市图书馆中文电子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以教师职后教育为关键词在2010年至2018年间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论文 202篇。

1.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访谈调研对象10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并咨询其学校师资培训的主要负责人。

2 广东省高职院校职后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从广东省职业体育教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来看,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理论移植现象较多,缺少教学创新的元素。就体育教学过程而言,现阶段由于广东省许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育方面对于一些新兴的体育学科了解不足,不具备整体性的体育课程研究特质,导致相关职业体能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相对滞后。这就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与检测,并扩大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新兴项目和体能训练方式的接触范围,推动其职业体能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2.2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2.2.1 时间安排不合理

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时间大部分是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进行,而大部分体育教师每周约10-12节体育课,除此之外,需要进行相关项目的运动队训练、科研等工作,党员教师还需要兼职党建工作,很难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参加职后教育培训,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人放弃每年学校提供的职后教育的机会。

2.2.2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完成每年的竞赛训练任务,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竞赛方面,对职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一名教师通过职前师资培育到走上在职教师岗位直到退休离岗的过程,是教师经过专业的训练和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专业内涵经过快速专业的发展,成功进入专业成熟阶段,并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动态发展过程[2]。教师的职后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老师危机意识不强,在思想上仅仅是为了完成组织单位的培训任务,并没有意识到现代化社会快速进步对当代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2.2.3 职后教育培训内容不能满足专业需求

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内容出现普遍性和普适性的情况,与体育教师所期望的专业技能提升、职业体育教学的内容有出入。职后培训,多以教师专业素养及品德培训为主,不能满足职业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大部分职后培训,并未按照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分层教育,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则根据职称不同、基础水平不同对职后教育的内容有不同层次的需求。

2.2.4 职后教育师资力量单一化

经过调查得知,广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多为各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或专家,为全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面的经验分享,其教育形式多为专题讲座,对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有提升和帮助的作用。但是,职后教育需要面向各层次教师,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及其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适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参加的职后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只从教学技能一方面,要对教师的专业技术提升、科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提高等方面统筹发展。目前,并没有高职院校建立体育学类专家资源库,定期邀请学术专家为体育教師进行培训。

2.2.5 职后教育考核方式单一

所调查高职院校中,对于教师的职后教育,多以课程总结和出勤考核为主,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对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广东省高职院校职后教育对策探索

3.1 丰富职后教育模式

结合时代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教师职后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和手机终端,使自主学习逐渐成为培训的主要方式。

3.2 引导教师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规划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但是部分体育教师仅仅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正确地实施新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标理念不相匹配。只有不断加强职后教育,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积极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转变,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3.3 对职后教育进行分层安排

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并要有一定的教育模式。基于专业发展理论,钟祖荣、张莉娜提出了教师职后分层培训的理念。对适应期的教师,培训内容多为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等;对熟练期的教师培训,重点是提高教师系统把握教材与学生发展、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对探索期的教师要注重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促进教学反思,想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对成熟期的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能力,保持其学习兴趣和科研的积极性;对专家期的教师,要为其提供教育研究平台,帮其凸显教学特色,提升引领示范、指导他人的能力,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3]。

3.4 组建多元化职后教育师资团队

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要从多方面抓起,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其发展的全面性。职后教育的师资需要多元化,结合职业体能发展需求,邀请体育学界专家学者、体能训练师、康复专家等加入专家资源库,并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研讨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不断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

3.5 创建综合考评机制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中,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是职后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由评价机制决定的教育评价是检验、保证职后教育质量的必要部分[4]。职后教育考核评价方式需要注意:首先,关注到人,树立以人为本,促人发展的评价意识;第二,要制定从职后教育组织单位到参训教师单位再到教师个人的全方位评价;第三,注重把握个体差异性,考核方式要灵活。

4 结语

广东省高职院校每年积极开展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工作,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组织形式不多样、职后教育内容层次划分不明确、教育评价方式较太单一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效果较差。各高职院校可通过丰富职后教育的模式、开展多层次教学、储备专家资源库、完善考评机制等方式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并提高职后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稽裘.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EB/OL].: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65531&cateid=1539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体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钟祖荣,张莉娜.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调查研究及其对职后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2 (6):20-25.

[4] 曾昭轰.基础教育评价体系及制度创新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05(12):7-9.

作者:朱晋源

第二篇: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和素质提高研究

摘 要 高职体育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体育教师是高职教师的一部分,但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后可持续发展并不太乐观,许多体育教师缺乏与外界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用性体育在培养学生职业体能中的作用,高职实用性体育要像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建立系统的高职体育教师职后可持续发展环境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和素质的提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职 体育教师 职后教育 素质提高

一、概述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指的是那些脱离了传统正规学校教育后的在岗高职体育教师进行以扩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等为目的的教育,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型工程。因此,关注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向,可以为为以后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还能推动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进一步的开展。

这就对高职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多数的高职体育教师毕业于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在入职之前并没有接触高职体育教育,对高职体育的理解也不够,因此,高职院校需创设良好的职后发展环境,使体育教师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不断的更新观念,提升其从事专业的能力,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而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二、概述高职体育教师职后培养的必要性及原则

(一)高职体育教师进行职后培养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评价模式和课程结构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型,这些变化要求者体育教师必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发展特色专业的今天,与之相配套的体育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新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对这些专业的学习进行教学,教师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之外,同时还应传授学生一些特殊的体育心理学和生理知识等。

(二)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原则

高职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应针对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要来进行确定。职后教育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职后教育的培训中应以技术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好课程的内容。

三、高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及素质的提高

为了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对在岗教师和在职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具体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体育教师是大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监督者,高职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十分的明确。实际上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培训活动本身,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去打动学生,以此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体育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在体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除了有语言的交流之外,更多的是身体是的示范,对于大学生来说,身体的成长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源自于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的教师方式,不同性格的老师,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十分强烈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机会,使用趣味的语言来让学生接受,达到教学的目的,当体育教师通过职后培训职后都是能够实现的。在经过职后培训职后,体育教师更加的懂得去分析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适当的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素质,首先就应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确立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适当的削减通才教育的课程,加大通识教育课程,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由教学转变为学思,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知识、思维等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有无不合理或不太合适的,进而促进自我发展,达到心智和感情的成熟。其次是完善职后培训体系,这是体育教师更新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以促进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发展是依赖于素质的提高,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再学识上更丰富,在精神上更独立,在教学上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适应高职体育教师改革的发展,承担起现代高职体育教师的责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体育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有着一致性,更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性,高职体育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其关键点在于教师,因此对教师进行职后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竹.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01.

[2] 陈翼燕.高职体育教师职后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J].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12.20.

[3] 王晓芳.关于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2009.11.11.

[4] 邓志茂.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综述[J].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2010.08.28.

作者:曹丽靓

第三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现状与趋势

摘 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是促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的重要方式。在国家主导和特殊教育教师自身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得到有效提升。纵观现有的研究,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还存在培训机会不均衡、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研究普遍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对教师专业思想的培训以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将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师; 职后培训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是我国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迈向质量提升阶段的总体要求。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造就一支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办好特殊教育的重要保障,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则是促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的重要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重点,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同年12月,教育部等5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2017年2月,国务院第674号令发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其中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以多种形式组织在职特殊教育教师进修提高专业水平”,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同年7月,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明确将“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主要措施,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在国家主导和特殊教育教师自身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视角和方法、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并预测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将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

一、职后培训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对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问题的分析,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从培训现状、教师专业化和培训制度三个维度对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进行分析研究。

对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现状的分析,构成了已有研究中的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无论从数量、结构或质量而言,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研究者傾向于对某一地域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状况分析,研究职后培训体系、区域培训制度、教师培训机会和培训效果等。[1][2][3][4]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而言,职后培训是实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者主要围绕特殊教育教师当前的专业化程度、专业素质的培养,分析了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培训策略。[5][6]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制度决定了培训的层次、结构、内容和质量,历来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支持政策还比较缺乏,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教育文件中,由此导致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整合。有研究者认为“完善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制度,需要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整合培训资源,从重建特殊教育培训机构与加强培训组织管理入手”。[7]

(二)研究方法

近年来,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更多是从师资队伍状况着手的,在研究方法上呈现以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较少的特点。

纵观现有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研究。同时,也有少量研究是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的论证、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比较,分析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二、职后培训存在问题的分析

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普遍认为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较多,涵盖了培训计划性、形式、内容及管理等培训的全过程。

(一)培训机会不均衡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机会受制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教育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接受职后培训的机会较多,不仅有正规的培训,还有较多的研讨、交流和校本培训;从全国来看,特殊教育教师普遍存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少且覆盖范围不均衡的状况,城市教师接受的培训普遍较多,而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

(二)培训形式单一在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中发现,培训多以举办专题讲座和短期培训为主,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且校本培训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

(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当前,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依然偏重于特教理论方面。“为数较少的专业在职培训, 也只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偏差”[8],甚至培训内容较为零乱,对特殊教育教师而言缺乏针对性。[9]

(四)培训管理不规范培训管理是决定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培训前的规划及课程设计的管理,培训中的教学管理和培训后的评价管理。目前对培训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训前的规划方面。由于职后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主体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培训种类繁多,给一线特殊教育教师造成明显的时间冲突,[10]同时,也造成了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缺乏具体规划。[11]

三、职后培训的改进策略研究

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很多学者从培训机制、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建议和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不能随心所欲,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培训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促进培训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管理部门要针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12]要重视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完善特殊教育教师入职培训制度;[13]通过整合不同层次、不同组织的培训资源,“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省级特殊师范教育机构为中心的层级式培训基地”的立体培训机制,促进职后培训与职前培养的有效衔接;[14]从微观层面而言,要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培训组织、培训实施、培训监督一体化的管理机制。[15]

(二)创新培训模式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是一种封闭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的培训,以理论的讲授为主,实践性内容也多限于屏幕上的展示。现代教育制度下的教师更需要的是开放式的、平面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構式的培训。随着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教师培训也更加关注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训模式,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培训。[16]随着融合教育在我国不断得到认可和发展,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大,单一的培训模式显得不合时宜,既要有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需求式培训模式,也要有针对普通教育学校教师的叠加式培训模式。[17]鉴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的现实,教师职后培训不能仅限定于非学历教育,也要借助于国家有关在职学历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较高层次的特殊教育教师。同时,要发挥各地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师培训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需求。

(三)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术界普遍反映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偏向于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根据培训对象精选培训内容,或依照培训内容选择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培训。[18]

(四)重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思想的培训历来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社会期望值低,教师自我效能感不足,然而,“专业情怀往往决定着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热情”,[19]为此加强专业思想培训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培训中要依据需求理论,激发特殊教育教师的高层次需求,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赋能。

(五)在培训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特殊教育教师的分布状态及工作性质,给教育培训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往往导致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冲突。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解决很多培训需求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平台,可以使教师少跑多、多培训,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教育。

四、职后培训研究的趋势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推动,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将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研究对象将突破地区限制目前有关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存在重区域研究、缺全局视野的现象,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大多局限于各省、各地范围内,较少有从全国范围内对特殊教育职后培训进行研究。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布和普通中小学有很大不同,截止2016年,我国共有2080所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分布较散,受教育对象残疾类别和程度的影响,同一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之间的培养目的、课程设置等又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中有更加宽阔的视阈,着眼于全国范围研究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形成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内容将更加关注培训的过程和效果在大量的研究材料中,我们发现很多学者重视对特殊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从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分析出发来推断出职后培训的不足和需求,缺乏对职后培训本体的分析,较少从现已开展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本身进行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特殊教育教师进行5年一轮训。此令一出,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我们需要对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职后培训进行审视,对其培训目的、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师资力量等进行本体上的研究、论证和评估,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三)更加重视科学实证在研究中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来讲,无论是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本体的研究,还是通过对师资队伍素养的分析,过多地依赖问卷调查研究,被调查的对象往往都是受培训教师,他们的主观认识成了分析职后培训的重要依据。相反,对于培训能否达成既定目的和效果以及教师专业素养中有待加强的内容等缺乏客观上的科学评价。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限于对调查问卷的数量分析,而是转向对培训课程、方法与管理对教师专业化提升的有效性研究。

(四)从职后培训的发展历程中吸取经验目前很多的研究对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都是批判的,从问题中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这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工作的提升。然而,近10年来,全国开展了众多的教师职后培训工作,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也不在少数,对培训经验的总结和改造以及对普通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借鉴都是急需引起研究人员重视的。

总之,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素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将为我们深入研究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新途径,为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素养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于靖. 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现状及应对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08(10):7-9.

[2][12][17][19]孙颖,王雁,牛永红.北京市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50-55.

[3]章永.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2(12):55-57.

[4][8]李凤英,郭俊峰,沈光银等. 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64-68.

[5]王淑荣,邢同渊.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3):31-33.

[6]刘文雅.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的探讨——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视角[J].毕节学院学报,2012(12):54-57.

[7]李拉.我国特殊师范教育制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242.

[8]李凤英,郭俊峰,沈光银等.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64-48.

[9][15][18]王辉,陈琳,李晓庆. 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2):52-58.

[10]赵斌.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培训现状及思考[J]. 中国特殊教育,2007(4):57-61.

[11]孟繁玲.特殊教育师资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8):91-94.

[12]孙颖,王雁,牛永红.北京市特殊教育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50-55.

[13][14][16]李拉.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特殊师范教育制度构建[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10):61-65.

作者:胡少华

上一篇:艺术舞蹈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教育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