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怎么过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生应该怎么过

七夕节应该怎么过??

2014年七夕情人节:8月02日星期六

2015年七夕情人节:8月20日星期四

情人节一般分为西方的情人节及国内的七夕情人节。目前,年轻人对情人节的重视程度已经可以与春节、中秋节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礼物,女生也会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动内容是到比较浪漫的地点共进晚餐,互相在网络爱墙发送祝福也成为新的时尚,表示爱情的承诺与永恒。对于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来说,如果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送的玫瑰、巧克力、Darry Ring等情人节礼物,就意味着恋爱关系或求婚成功等的最终确定。

3

情人节t甜蜜晚餐

七夕一年又一年,为心爱的人精心准备丰富的晚餐,加上浪漫的蜡烛,悠远动听的影月,一杯红酒,精心准备的告白。这种情调估计哪个女生都拒绝不了。尤其是男士做的晚餐,在厨房的男人总是看起来那么的性感迷人。

4

情人节恋人攻略

情人节攻略一:巧克力将爱含在嘴里

去手工巧克力店,亲自为她做一盒有她名字的巧克力。浓郁的口感如同你们的爱情一般,一直甜到心里。

情人节攻略二:Darry Ring 一生唯一真爱

送花总有枯萎的时候。不如送一个能代表永恒的东西。Darry Ring ,每一枚钻戒一生只能定制一次,寓意“一生唯一真爱”。女神也是需要你真诚的表达爱意的。在浪漫的晚餐后,拿出为她准备的独一无二的珍贵礼物,大声的说出你对她的爱,希望她能属于你。在音乐中升华你们的爱情,为你们的爱情找一个归宿。

情人节攻略三:唱出你的爱

如果你们还没有确定关系。那么相约在一个安静的KTV里,用歌声表白,唱出内心最炽热的爱情,温暖她的心。

情人节攻略四:情趣内衣美的释放爱的创意

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渐开放,以往让人脸红心跳的情趣内衣和相关商品,现, 在已经普遍到随处可见了,谈到情趣内衣也不再让人只是联想到情色,倘徉於红衣绿袖之间,反而多了一点浪漫和创意。

情人节攻略五:美丽的项链

女孩没有不喜欢项链的。尤其是炎炎夏日,白皙脖颈上的清凉总希望由你亲自给予。在这浪漫的节日,送他一款项链,亲自为她戴上,感动她。

情人节攻略六:你的情书更感人

如果我们不是高富帅,屌丝也能在浪漫七夕表达爱情。亲自书写一份独一无二的情书,把你对她的心动写在美丽的信纸上,你的誓言,你对她的忠贞都可以抒发出来。然后一起去看一场浪漫的爱情电影。这个情人节也一样难忘怀。

第二篇:计算机系学生大学四年应该这样过

《原创 计算机系学生大学四年应该这样过》-转自博客园-帅子

1.极端的社会舆论

每每看到大学生就业报告里提到计算机系学生失业人数最多时,我就想mn,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中国软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时,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应该每年在大幅的递增,可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计算机科班人才质量却每况愈下,甚至还不如一个软件培训机构两三个月训练出来的人好用,为什么?想想现在的计算机科班毕业生的水平吧,大学四年下来,90%的学生写的代码没有超过2000行,不Linux操作系统为何物,不知道C++和Vc的区别,没有开发出一块实用功能的简单软件, 没有使用过STL,甚至不知STL为何物,更不用提设计模式之类的比较高级一点的东西了„„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 就是这样的人才质量,如何让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接受,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能进入微软、IBM、google、百度这样的公司,拿着年薪几十万。

2. 失败的计算机教育体制

我也是一名毕业不久的计算机科班毕业生,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来,大学时,没有几个学生真正的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体会不到通过编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只是单纯的跟着课程的设置学习,这样没有目的性的学习效率如何之底?大学里的学生又有几个人能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大学里有几个人能理解学习的课程在具体的实践中的作用? 这些惨痛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大学对计算机系学生的引导是非常不够的?没能激起对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不能告诉大家一个将来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方向,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如果是这种状态去学习,大学四年基本是废掉了„„ 另外一个就是大学课程的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纯粹理论式的教学方式„.到头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几个术语名词而已„..一样对操作系统是那样的迷茫„.不知道编译原理的语法分析为何物? 不知道数据结构中的树和图将有何用?

3. 四年后,我能骄傲的说我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上面发了那么多的牢骚,其实都是有感而发„.下面在结合自己的工作的感受具体谈谈计算机学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四年

大一:

一个新兵蛋子,刚走进象牙塔的大门,什么都是新鲜的,不断听着学长们说着天书般的技术术语„ 天天争论C++和java哪个好,.net是否比Vc更智能先进„. 还有什么Asp.net „. 一堆的技术摆在自己面前了„ 然后自己就糊涂了„.去问学长吧„学长告诉你..好好学习java吧„将来有钱途„..

其实大一,没必要学习各种新鲜的技术„..把高等数学学好吧„.这才是正事,是决定了着将来你是否能称为一个大牛还是一个编程语言的熟练操作工人的因素„. 也许这时候的你还不知道高等数学有什么作用„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的悟性高„. 工作一两年也许就能体会到数学的做用„. 学高数..不是简简单单的学习微积分„. 在掌握这些知识的时候„.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 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作用在将来一定大大的„.. 等将来如果你涉足密码学„你会发现各种积分方程和矩阵变化„. 将来在计算一个算法的复杂性和证明算法的可靠性时,也离不开数学知识„. 如果你涉足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各种统计模型就会呈现在你面前。在你毕业找工作时,这个才是你和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学生的差异能力。这才是企业更看重的能力。如果你还有时间的话,学习C语言„ 但是不要再用谭浩强的书了„. 看

The C program langue 吧„ 如果能真正领悟书中70%的例子话,那就足够了. 如果能把这两门课程学到十分优秀,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大二:

如果你在大一学习了C之后,这个时候大学的课程就要涉及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还有汇编语言了„„ 这也是大二一定要学好的两门课了„„大学的操作系统太失败了,上完课后,很多的学生不知道所云,更加感觉操作系统的神秘了,课程设计也就是什么银行家算法的,然后大家在网上一顿搜索,然后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

其实,我的建议是自己写一个操作系统内核,实现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和切换 等一些基础的东西了就可以了,《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就是很好的教材„„ 如果还有时间,学习《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看看现实商用的操作系统是怎么实现的? 当然最好和原码结合的一起看,效果最好。还有赵炯博士的

“.012Linux内核完全剖析”什么的。如果能仔细阅读,收获一定不少。当然还有数据结构,这个也是重中之中,这也是和非科班出身的学生的差别,关键是你学的好坏,这个的实践主要在ACM上,当学习完数据结构后,最重要的是使用,不断的在Acm上做各种各样的题目,不断的提升自己算法设计的能力。从大二开始,如果能坚持两年下来,那么一般的算法设计肯定是难不住的了,也许这时候高数打下的基础就会起作用了。

当毕业的时候,进入一家好的公司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了。再说说汇编语言,本质上这也是一门编程语言,可能刚入门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是程序写多了,和C也没有差别了。我还想说一点,就是现在Windows内核也逐步开放了,至少有很多的逆向的资源可以学习。如果对Windows有兴趣,一样可以学习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

大三:

离散数学和编译原理是个重头戏,离散数学虽然我现在还没体会到他的作用,但是和高数一样,这中内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代表着内功,如果没有学好,这些债迟早还要要还的。 编译原理,学习完以后一样会让你云里雾里,整天做那些无聊的题目。还是说实践吧,网上有开源的C编译器的源码,下载下来然后好好学习下,结合编译原理书中讲的东西,好好的消化一些这些知识,最后,自己如果能写出来一个C编译器的话,那你的编译原理也就通过了。当然这个时候可以学习一些C++或Java之类语言,但是学到够平时用的就可以了,没有学非常深。选择一本教材学习两三个月就行了。

当然,这个时候,可能你的同学已经能做出来各种漂亮的网页,也可能熟练的使用MFC类库做出各种各样的漂亮的软件,这些没什么,如果三年下来,如果你能够按照上面我写的那样坚持学习。也许他们用三年学习的这些东西,你用三个月就能熟练。

大四:

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如果你按照上面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我相信你会收到很多大公司的offer。因为大公司更看重的是你的内功的深厚,而小公司才会看重那些花拳绣腿的技术。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记继续学习,很多的学生大四一年都浪费掉了,真实太可惜了,在前面三年的基础上,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了,

开始要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了,你要选择Linux方向还是Windows方向,要选择底层方向还是应用方向, 要选择网页方向还是桌面应用方向。是选择自然语言处理还是人工智能。这个时候你要选择自己的一个方向,当然你可以向你的导师求助,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大四一年就可以专心的学习了。

4. 附上我认为计算机学习比较好辅助教材:

C语言: the C Program Language

操作系统; 于渊:《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Linux内核完全剖析》

《Linux内核情景分析》

《Windows内核情景分析》

编译原理: 龙书《编译原理》

汇编: 王爽老师《汇编第二版》

5. 后记

以上都是自己在工作后对大学四年的反思,可能很多人有不一样的看法,我没有任何异议。毕竟每个人经历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向想做真正的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学生,学好上面介绍的课程吧。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会终身受益的。当然上面很多的课程我没有提到,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学习,只是分量没有那么重而已。因为你还是要毕业的,每门功课还是要过的。zds

当然,我现在认为,计算机的本科四年真是一个打基础的四年,之后才是学习各种招式,如果基础打好了,招式的学习会事半功倍的。当进入公司后,一样要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让你不断的进步。自己文采不好,写的比较乱,但都是肺腑之言,各位将就看吧。

第三篇: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应该这样过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

,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

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F.Ski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

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

,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

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

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习,也无法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白,“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

安排时间出了做一个时间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轻重缓急”。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例如,我认为这篇文章里谈到的各种学习都是“重要的”,但它们不见得都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业,采纳我的建议的同学们依然会因为考试、交作业等紧急的事情而荒废了打好基础、学习做人等重要的事情。因此,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我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你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如网络游戏)里。一位积极、主动的中国学生在“开复学生网”上劝告其他同学:“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所认识的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于现实的逃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宝贵的大学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生长的环境。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后,如何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团的同事相处就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大学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训练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

在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不够广,但又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社团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联系。”这是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遇到的困惑。对于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的建议是:

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步造成的。因此,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正自己。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学时谈恋爱也可以教你如何照顾别人,增进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恋爱这件事要随缘,不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或在担任学生工作时主动扮演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并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同学和老师服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很轻松,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用“付学费”的学习,犯了错误也可以重头来过。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比如,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通过观察和模仿,你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进。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等品德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同时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可以为你敲响警钟,警告你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和事。当然,你也应当慷慨地帮助每一个朋友,试着做他们的良师和模范。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径之一。很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是只会闭门苦读的书呆子,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同事中就有绘画、桥牌和体育运动方面的高手。业余爱好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大家发掘出自己在读书以外的潜能。例如,体育锻炼既可以发挥你的运动潜能,也可以培养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多读些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

所以,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对大学生们的期望

踏入大学校门时,你还是一个忙碌的、青涩的、被动的、为分数读书的、被家庭保护着的中学毕业生。

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所以,我认为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第四篇:准大学生暑假怎么过

随着高考招生进入录取阶段,考生们陆续收到了盼望已久的通知书,成为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结果,自然可喜可贺。但在欣喜庆贺之余,如何过好剩下的假期,为进入大学做好准备,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玩乐成为假期的“主旋律”

中午起床,下午看电视、上网,晚上和同学聚会玩乐,半夜12点以后睡觉„„高考结束后,郑州市的小黄差不多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我现在确实很‘颓废堕落’。”说起自己这种生活方式,小黄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高三这一年我都没好好睡过玩过,现在解脱了,得‘狠狠地’补偿自己一下。”

小黄说,这个暑假他的多数同学都和他差不多,每天主要做的事除了睡觉就是聚餐、打牌、上网玩游戏聊天,此外每周还要游几次泳,到KTV唱唱歌。总之,能想到的娱乐方式差不多都玩遍了。

外出旅游也是不少考生的休闲选择。洛阳的小赵,高考前父母曾向他许诺,如果他的成绩超过本科二批分数线,就带他去云南旅游,如果高于本科一批线,还可以再去一个地方。结果小赵的成绩超过理科本科一批线30多分。前不久,他们全家去了云南,这两天又在商量下一次旅游去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小黄和小赵这样的生活,在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当中相当普遍,特别是那些考得比较理想、上大学有把握的考生,没有了功课和升学的压力,这个暑假他们玩得尽兴、惬意,玩乐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除娱乐旅游外,有部分考生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假期活动。据报道,为了改善形象提升自信,近年来不少女生赶在上大学前到医院做整形美容手术;还有的考生假期里到驾校学开车,目的是提前拿到驾照,为适应汽车社会作准备。

警惕过度放松养成坏习惯

“学生在高考之后尽情地放松玩乐,可以理解,也很有必要”,郑州二中的高三班主任高中伟对记者说。

作为多年的毕业班老师,高中伟对高三学生的辛苦体察最深:“十八九岁的孩子,每天有一半时间泡在书本和试题里,没有充足的睡眠,也没有什么运动娱乐,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到最后自然需要彻底的放松宣泄。”

“但是,过度的放松就会变成放纵”,浙江大学教授、准大学生“承启”夏令营主讲教师楼程富老师说,“经过一段时间放松后,考生应该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如果无节制地放纵自己,可能会把高中养成的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丢掉,同时形成一些坏习惯,如厌学、网瘾、贪睡等。”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据一些高校的辅导员说,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后,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他们上午睡懒觉,通宵上网玩游戏,以至于第一学期许多科目要补考。分析原因,大学新生的很多不良嗜好,都是在高考之后的那段时间养成的。

高中伟认为,考生在领到录取通知书后,应该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作些准备。比如自己所报的专业,许多学生其实知之甚少,可以趁假期这段时间了解一下。还有英语,长时间搁置会导致生疏,所以应该坚持学习,特别是进行口语方面的练习。

另外,教育专家指出,高中分文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高考以后,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文科学生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理科学生要涉猎些人文社科知识。

快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一俊遮百丑。”高考成绩的优异,遮蔽了许多考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但是专家指出,考试成绩并不是学生素质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从长远来看,要想有大的发展和作为,必须重视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到医院做近视矫正手术。眼科专家指出,20岁左右的青少年其实并不适宜做视力矫正手术。与其做手术,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用眼习惯。

此外,经常锻炼身体也很重要。浙江大学王教授说:“高中学习紧张,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身体,体质普遍较差。”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喜欢睡懒觉、暴饮暴食、迷恋上网,使得身体越发娇弱。开学后参加军训,有的新生因为身体素质差,很容易晕倒。王彦广说:“准大学生饮食起居应该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健康的身体迎接大学生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的班主任老师李伟说,上大学意味着离开父母和家庭,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过集体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学会与人相处和交往,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如果在文艺、体育等方面没有一技之长,在学生中容易被“边缘化”,甚至会造成自卑心理。因此李伟建议,学生不妨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捡起因为高考而荒废的爱好专长,尽可能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优势。

然而,长葛市实验中学校长邢清民说,对于准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培养特长,而是补一补最基本的“生活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了让孩子专心考大学,现在的家长一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结果许多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房间。这几年,国内曾发生过学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的事。还有的家长为了帮孩子料理生活,在校外租房子‘陪读’,这些现象都是不正常的。准大学生的家长应该趁着暑假,让孩子学会做最基本的家务。”

不妨利用假期打打工

小卞是郑州市一所中学的“宏志生”,老家在汝南县农村,今年高考,成绩优异的他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卞领到录取通知书后并没有“衣锦还乡”,而是在郑州找了份零工——卖报纸。

“现在正是伏天,在烈日下奔波,很辛苦,但我珍惜这个机会。”小卞说。他打工一方面是想挣点钱,为以后准备些生活费;另一方面,也想借这个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学习与人打交道,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

对于小卞的做法,邢清民表示赞赏。他说,如今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考上大学后,长辈都要给钱表示祝贺,有些地方还对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给予重奖,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像小卞这样自己打工挣点学费生活费,既可以培养自立自强精神,也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由于缺乏工作技能,准大学生要找一份合适的短工并不容易,不少学生只能在餐馆或工地上干一些简单的体力活。河南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尹俊良告诉记者,准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在打工过程中自身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近年来学生打工被克扣工资、受到意外伤害的事情经常发生。

对有意打工的准大学生,尹俊良提醒说,打工时应避开那些风险高、劳动强度过大的工种,尽量选一些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如家教、文员等。另外,找工作要到正规的中介或者由可靠的人介绍,并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应尽快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如何利用暑假时光?浙江大学众位教授推荐准大学生“承启”夏令营。浙江大学准大学夏令营是为各位准大学生精心准备的一个培训计划,学生在这里可以提前感受大学生活,浙大的名师会为你规划大学生活。

第五篇:三好学生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会始终把学习摆在第一位。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

同时,我也会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多方面发展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我我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号召。做到各方面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在生活方面,我要坦诚乐观,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得到更多的同学的支持。勤俭节约不浪费,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上一篇:大学生赚钱的方法下一篇:大学生自我检讨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