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该怎么度过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应该怎么度过

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这篇文章是在2006年第11期的《青年文摘》上看到的,由侯瑛摘自中青在线,作者佚名。当时觉得文章很精辟,对大学生活如何度过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曾在课堂上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现在我又拿来推荐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希望大家有所启迪,有所借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同学们终于放下了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可以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是现实往往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新的环境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而到了大学阶段,家长、老师管的少了,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有一部同学不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尤其是刚刚结束了寒窗苦读,抛弃了压力的束缚,有些学生无形中放松了自己,缺少了拼搏的动力,这些因素使一些大学生开始感到了茫然和困惑,时间一长,就会感叹“时间逝飞”,悔之晚矣。

其实我们都知道,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自己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也是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可是美好的大学生活是转瞬即逝的,如何使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是每个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多元化发展,不读书是不行的,可是只知道读书也是不行的,只有掌握各种知识,了解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才可能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目前的就业压力又是不争的事实,将来如何使自己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大学生活如何度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给自己定个目标吧!在黑暗的海面上就会得到一盏明灯的指引,人生的轨迹将不再是单纯的平面图形,哪怕复杂的立体图形也指日可待。看看这篇文章吧,大学生活就有了指引的明灯,未来的人生道路也必定会充满阳光!

正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为什么找不到工作,我一直在反思。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可是很少有大学生能够正视这点,或者知道也不清楚出路在哪里。

上大学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可是又有多少大学生有自己的学业计划呢?

专 业

没有垃圾专业,只有垃圾学生。大学是一种文化与精神凝聚的场所。很多学生学到了皮却没有学到内涵。专业不是你能学到什么,而是你有没有学会怎么学到东西。

专业的价值在于你能往脑袋里装多少东西。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分数高就是专业扎实。但是进人单位后,你会发现这个根本没有用!分数高代表你的考试技能高,不代表你的专业扎实。高分不一定低能,也不一定高能。两者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所以有很多人没上过大学,照样在大公司里任高职。你敢说他们不专业?这就是学习技能!能够迅速上手任何东西。

为什么我们要上大学?在大学里,不管多么垃圾的老师,都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如果你把那些只会读PPT的人也叫老师的话,我无语)他讲的东西很垃圾,但绝对不证明他脑子里的东西同样是垃圾。在接触本专业的同时,学到每个老师的东西,然后用大学里先进或者准先进的设备进行预演,当你实习的时候,把整个工程运作的方式扎实地熟记于心……你已经踏进专业的一脚了。如果从上网的时间中,抽出一点时间浏览一下你所在专业的动向,你又往专业中前进了一小步。最后,花些时间看些为人处世的书,多和同学交流,适当参加些活动……等到面试的时候,你就知道我说的一切的威力了。用1982年的知识构建起的扎实知识体系,加上l992年学校的设备操练,加上2002年大学的教育学习,加上2006年对整个行业的熟悉程度,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你的表现将会让任何一个招聘者大吃一惊。他们不签你签谁……这才叫专业!

我们有这样专业的大学生吗?所以你找不到工作!所以你还要在人才市场跑来跑去! 现在工作不努力,将来努力找工作!

当你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当你在0 Q上聊天的时候,当你陷入到玄幻小说不能自拔的时候,当你准备把自已变成职业影评 人的时候,当你麻将扑克满天飞时候,当你每天烟洒伺候卧谈会开半夜的时候。当你把每天泡图书馆的孩子叫白痴变态的时候,当你每天在街上闲逛的时候,请你看看自已的未来。中国的古话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学生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要像上班一样要求自已,才能在就业大潮中做然挺立!

社 团

外国大学的社团当然锻炼人,组织活动,拉赞助,协调,人际关系,然后还有很多时候要选择项目维持社团运作,完整的一个公司模式。

中国大学的社团也不是一无是处。你可以学到一些沟通力,而且社团更像一个微型的社会,你该怎么周旋?你该怎么适应?其间你要学会怎么正视别人的白眼儿,学会怎么调节好自已的利益和别人之间的关系。

创 业

所谓创业,绝对不是让你在大学里开一个自己的小公司。倒买倒卖还不如去玩大航海时代划算。你要学会怎么和别人沟通。

我同学是山东的。当时济南坐车0.7元一次。上车投1元,就不不找零钱。他们就到车站换零钱,一元换0.9元,乘客省0.2元,他们赚0.1元,这就是创业!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知道怎么创造价值!

很多人在学校开酒吧,或者音像店,这都是好办法,但是这需要很大的魄力。维持这个小店运作的过程,就是你学习的过程。些许的专业知识,加上优秀的策划能力,你将来一定前程似锦。

记住,用人单位看的不是你做过什么,而是看你在这个工作中做得是不是深入!你说你在IBM实习过,在微软实习过,但是你做了什么?端茶倒水?还不如告诉他,我自己开过摊,卖羊肉串,知道怎么上货最便宜,知道怎么招揽生意,知道怎么处理羊肉客人爱吃。

你把时间都用在网吧,都用在电视前。等回过头来,往死了拍中国的企业,说不知道千里马在哪里……我是企业,我找这些一无是处还心比天高的大学生才是真傻呢!

硬 件

1.英语六级证怎么说呢?算一城市户口。你怎么活下去还是看你的真本事。口语

写作是重中之重。毕竟金山词霸还能在你翻译的时候帮你一把,可是口语交流你总不能捧个文曲星吧?抱怨的时间多看看剑桥的商务英语,有用,谁看谁知道。

2.专业 专业是立身之本,在企业中,过硬的专业素质是你的立身之本。你有知识才能有发展,就算转行,将来也将有很大的优势。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人不是头脑里有多少知识的人,而是手头工作的专业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符合的人,能不能很快上手,能不能很快有自己的见解。

软 件

1.心态 很多大学生过分追求起薪,而且不屑底层的工作。谁都希望年薪+高福利。拜托,那叫精英……100个大学生中有几个能到那境界,心平气和地做好手头的工作,你必然会有好结果的。态度决定一切!

从底层干起!回到人民群众中来!你要熟悉整个工厂的运作,你要熟悉你产品的流程,你要爱你的产品……这些不是假大空!你有能力,一定会上去的。你可以不相信我,但是你要相信老板的智商。人家干企业脑袋不聪明能盈利?

2.知识 不是专业。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多看看其他方面的书,金融、财会、进出口、税务、法律等等,为以后做一些积累,以后的用处会更大!会少交许多学费!

3.思维 务必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管理,亲和力,察言观色能力,公关能力等,要成为综合素质的高手,则前途无量!技术以外的技能才是更重要的本事!从古到今,美国日本,一律如此!

4.人脉 多交朋友!不要只和你一样的人交往,认为有共同语言,其实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类型的人交往,了解他们的经历、思维习惯、爱好,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模式,了解社会各个角落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以后发展的巨大本钱。

5.修身 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不仅要能干,还要能说,能写,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要创造条件让别人了解自己,不然老板怎么知道你能干?外面的投资人怎么相信你?

第二篇: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

1 现在的专业不是我自己选择的,我是一个北京考生,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但由于北京没有施行平行志愿,在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学校之后,我们只能选择在没有招满的学校当中选择自己相对满意的学校,补报志愿.刚开始的时候,自己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但是后来父母就安慰我说:上帝给与的就是最好的.”慢慢的开始坦然接受.对于专业,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当时报志愿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是会到法学院的,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且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制一定是一个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我对于法学院学生的前途还是比较看好 .

2 对于法学这个专业,我一直觉得光是本科毕业是根本不够用的,因为在这四年当中,我们也只是泛泛的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法条,对这些法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研究生阶段就是可以选择自己相对更加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开始研究.(2)而对于个人发展,我目前的想法是尽量多读书,研究到某个领域的高层次,因此我希望能够考到中国人民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去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如果可能的话,我最终还是希望能够留校当老师.

3 重点作的事情,我觉得还是不断的读书来充实自己,在大一大二这些事件里尽量多的看些书,古今中外,各方面的书都需要有所涉猎.到了大三大四就开始专心的攻克研究生考试等专业课方面的东西.但是在每一个阶段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还是必须的.参加学生社团和学生会当然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样能帮助我结识更多的人,提高自己的见识,同时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生活很重要的部分..还有就是”行万里路”,看到长辈们工作以后根本没有时间空闲下来出去走走看看,因此我希望能够用大学这样美好的时光走走看看,在旅行的途中,我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人和事,了解这个世界和我在学校家里看到不一样的一面,增长自己的见识 .

4 对于财经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一个热点的问题,所以报志愿的时候财经类都是非常热门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社会的运作应该是由很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来保证的.那么既然我现在是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那么我现在可以为社会贡献的是关于法律的那一部分.每一个领域对于自己领域的人才需求永远都是很大的,只要能在自己领域里作到最好,一样能够走的很远.一样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但是,作为在财经大学的法学院,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学校的优秀资源,涉猎一些财经方面的知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应该才是社会更加需要的.所以要是学有余力,我认为在学校里修双专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篇:《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校园生活》

“十多年的苦读,终于在这个夏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作为青年才俊,希望你能保持这多年的奋斗精神,继续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披荆斩棘、脱颖而出,让上海交大成为你人生的闪亮起点!”张杰在信的开头就希望新同学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一如既往地奋斗、拼搏,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礼赞。

学长是最好的榜样和向导。“江-泽-民、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黄炎培、李叔同、蔡锷、邹韬奋、王振义、陈竺……”张杰在信中列举了交大培养的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的名字,勉励新同学以学长为榜样,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

对新同学而言,大学是神圣的象牙塔。拿到录取通知书,新生要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张杰在信中希望新同学把大学看作是“自由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知识殿堂,是挖掘潜力、掌舵自我的人生舞台,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精神家园”,张杰更希望新同学让大学成为“不断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 由于新同学绝大多数为90后,张杰肯定了他们的个性、自信和有为,并和他们作了一个“约定”:“出生于90年代的你,有着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这些都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张扬。”张杰在信中说:“我祝贺你加入到百年交大历久弥新的事业中,跻身于国家民族的精英行列,这里将成就属于你、属于交大、也属于我们民族的梦想与辉煌。” 新版录取通知书:美观大气、梦想启航

今年,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增添了新的理念和元素。

在通知书的正面,以上海交大“紫气东来门”为背景,寓意百年巍巍学府,立于天地之间,笑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门的正前方,有一座矗立的“灯塔”,象征着新同学在大学里,要为自己点燃一盏“理想之灯”、“真理之灯”、“人生之灯”,明确目标,学会坚守,光耀内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录取通知书的反面,不仅有校训,校徽,还赫然写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大学将成为你放飞梦想、谱写绚烂华章的地方”。录取通知书不仅设计上美观大气,而且反正面内容理念相通,相互衔接。 此外,录取通知书上还印有编号和条形码等防伪标识,这些防伪标识与考生信息系统联系在一起,新同学入学报到时,通过扫描,就可以快捷地找到信息,验证身份。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把录取通知书比作一把打开大学校门的“金钥匙”,更是一把开启理想与人生之门的“金钥匙”。陶正苏说:“上海交大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上融入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努力使其像毕业证书一样,成为每位同学一生的珍藏。” “入学锦囊”贴心关怀,无微不至

除了校长亲笔信和录取通知书,上海交大还精心准备了“入学锦囊”,给新同学以贴心关怀。

“入学锦囊”里有新生入学注意事项、帮困助学措施、宿舍入住须知、校园卡使用须知、医疗保健须知、校内交通图,还有高校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行李背帖等。

记者发现,“入学锦囊”做得细致入微。“上海气温最高在

7、8月,超过35摄氏度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最低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入学锦囊”提醒外地考生根据上海天气情况备好出行衣物。“上海南站到闵行校区,路程约20公里,出租车费约60元,地铁票价为5元。”在“入学锦囊”里,像这样的温馨提示比比皆是。

上海交大还为新同学提供“行李通”服务。无论行李有多少,有多重,只要帖上“上海交通大学”的行李标签,通过铁路局托运,学校将统一到铁路上海站或上海南站提取行李,使新同学可以轻轻松松来校报到入学。

此外,“入学锦囊”里还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学生健康状况征询表,上海交大将根据填写的信息,分别为新同学建立家庭和健康状况档案,以便学校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类帮困助学及医疗保健服务。

“心灵鸡汤”陪伴“新生预备期”

收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晔萍将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新生预备期”。刘晔萍介绍,这是一个迷茫期,表现为精神从极度紧张、焦虑转为思想放松、精神迷茫,以为“高考(微博)挺过去了,大学就会很轻松”,然后疯狂地玩,把高中积压的情绪宣泄出来,目的性不强,甚至空虚。

为了陪伴他们度过“新生预备期”,上海交大心理咨询师刘晔萍认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比较自由的时间,千万不能放纵自己,虚掷光阴。为此,她给新同学准备了五味“心灵鸡汤”:

第一味“心灵鸡汤”是“生活成人”。刘晔萍认为,新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体缺乏生活能力。“比如说,很多同学不会自己叠被子,不会整理房间,自己整理行李也不会整理,更别提买菜做饭、洗衣服”,刘晔萍说,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整理东西,看似简单的生活培训或训练,对他们学会独立地照顾自己大有好处。 第二味“心灵鸡汤”是“感恩父母”。给爸妈一个拥抱。刘晔萍认为,要体现在细节上,更不要吝啬、羞涩对父母的表达。离家的时候,亲手为给父母做顿饭,给妈妈一个吻,给爸爸一个拥抱,并且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很爱你们,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含辛茹苦地养育我”。刘晔萍说,很多同学十八年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一句“我爱你们”。http://0771o.com/“这也是一种交流,父母对儿女并没有什么奢求,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暖心一辈子。” 第三味“心灵鸡汤”是“入生活”。刘晔萍建议,缺乏交流是新同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十几年的教育把他们从生活中剥离开来,不懂交流,不善表达。“现在很多学生食堂吃饭,自己吃自己的,和对面的同学不打招呼,也没有任何交流”。对此,刘晔萍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做一些义工、做一些志愿者,加强生活的历练和人际交流训练。

第四味“心灵鸡汤”是“精神成人”。“很多同学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很好的思考自我,总是迷茫地被别人安排的走”,刘晔萍说,大学是一个精神成人的过程,在没进大学之前,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兴趣爱好是啥,以后要做的事业方向是什么。千万不要“稀里糊涂,迷迷茫茫,脑袋空空。”

第五味“心灵鸡汤”是“储蓄阅读”。刘晔萍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忙着储蓄金钱、房子、车子,但很少人会去储蓄阅读。对新同学而言,读了十几年书,做了无数道题目,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书。她建议新同学多读一些人文经典,养成“储蓄阅读”的习惯。

第四篇: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

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警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一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庭生活,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第一次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不断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大家应该努力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础。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描述大学四年在人一生中的地位和价值: 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是一生中学习能力转变最大的时候,是把“基础学习”和“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大学四年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境界,让自己成为一个擅长终身学习的人。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VisiCalc 都不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B. F. Skinner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10%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看看MIT的网上课程,做做MIT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MIT课程时,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专业基础课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到了大学里,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相互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除非你想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在软件行业里,不但编程语言是以英语为基础设计出来的,最重要的教材、论文、参考资料、用户手册等资源也大多是用英语写就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很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错,也高分考过四级、六级、托福,但是留学美国后上课时却很难听懂课程内容,和外国同学交流时就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学好英语呢?既然英语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那么,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尽量与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学”不“用”,更不能只靠背诵的方式学习英语。读书时,大家尽量阅读原版的专业教材(如果英语不够好,可以先从中英对照的教材看起),并适当地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文,这可以同时提高英语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其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话。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人,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学中文,很愿意与中国学生对话、交流,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此外,大家不要把学英语当作一件苦差事,完全可以用有趣的方法学习英语。例如,可以多看一些名人的对话或演讲,多看一些小说、戏剧甚至漫画。初学者可以找英文原版的教学节目和录像来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则应该看英文电视或电影。看一部英文电影时,最好先在有字幕的时候看一遍,同时查考生词、熟悉句式,然后在不加字幕的情况下再看一遍,仅靠耳朵去听。听英文广播也是很好的练习英文听力的方法,大家每天最好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收听广播并尽量理解其中的内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录下来反复收听。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互动式的英语学习网站,大家可以在网站上用游戏、自我测试、双语阅读等方式提升英语水平。总之,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学习英语的必由之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在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也已成为他们进入社会的必备基础之一。虽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懂得计算机原理和编程知识,但所有大学生都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办公软件和搜索引擎,都应能熟练地在网上浏览信息和查找专业知识。在二十一世纪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就像使用纸和笔一样是人人必备的基本功。不学好计算机,你就无法快捷全面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信息。

最后,每个特定的专业也有它自己的基础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许多大学生只热衷于学习最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因为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要求这些方面的基础或经验。这些新技术虽然应该学习,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和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等)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有位同学生动地把这些基础课程比拟为计算机专业的内功,而把新的语言、技术、平台、标准和工具比拟为外功。那些只懂得追求时髦的学生最终只知道些招式的皮毛,而没有内功的积累,他们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这一类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上高中时,许多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通常,老师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准问”。进入大学后,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准不问”。在大学里,同学们应该懂得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如何结合起来,尤其是工科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关于实践的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选些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实践时,最好是几个同学合作,这样,既可经过实践理解专业知识,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如果有机会在老师手下做些实际的项目,或者走出校门打工,只要不影响课业,这些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实践经验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微软公司希望应聘程序员的大学毕业生最好有十万行的编程经验。理由很简单:实践性的技术要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动手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中国某些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到了大三还不会编程。这些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确需要更新。如果你不巧是在这样的学校中就读,那你就应该从打工、自学或上网的过程中寻求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实践项目,例如,有一批爱好编程的学生建立了一个讨论软件技术的网站( ),在其中共享他们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成功举办了很多次活动(如在各大高校举办校园技术教育会议),还出版了帮助学生提高技术、解答疑难方面的图书,该网站有多位成员获得了“微软最有价值的专家”的称号。

培养兴趣: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中曾深入论述了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在“第三封信”中,我也曾谈到我自己是如何在大学期间放弃了我不感兴趣的法律专业而进入我所热爱的计算机专业学习的。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但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通过开拓视野和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这时就可以去尝试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性质;或者,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重新进行一次专业选择。其实,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专业,以至于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有些同学则因为追寻兴趣而“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的课程;另一些同学因为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或对本专业抱有偏见,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在大学中,转系可能并不容易,所以,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读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也许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数字笔”的发明人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用户界面的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所学的都是心理学专业,而用户界面又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最佳结合点。另一方面,就算你毕业后要从事其他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读好,这同样能成为你在新行业中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读工科,想毕业后进入服务业发展,我就建议他先把工科读好,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中以精通技术作为自己的特长。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我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但我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因此,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创立“开复学生网”时,我的初衷是“帮助学生帮助自己”。但让我很惊讶的是,更多的学生希望我直接帮他们做出决定,甚至仅在简短的几句自我介绍后就直接对我说:“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难道一个陌生人会比你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吗?我慢慢认识到,这种被动的思维方式是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持有这种态度的人,事业还没有开始,自己就已经被击败,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消极的人可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四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大学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大家可以用我在“第三封信”里推荐的方法,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曾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起来。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学校不考试就不学英语;或者,有些同学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报名。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他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放弃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终日钻研数理化和英语。六年后,中国科学院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努力学习,也无法抓住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来临时,你才能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尝试新领域的计划;如果不知道自己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或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如果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在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的研究经验和学术论文;如果毕业后想进入某个公司工作,你应该收集该公司的招聘广告,以便和你自己的履历对比,看自己还欠缺哪些经验。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大学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白,“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大学与高中之间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

安排时间出了做一个时间表外,更重要的是“事分轻重缓急”。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因为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这么做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事被荒废掉。例如,我认为这篇文章里谈到的各种学习都是“重要的”,但它们不见得都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业,采纳我的建议的同学们依然会因为考试、交作业等紧急的事情而荒废了打好基础、学习做人等重要的事情。因此,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每个人都有许多“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是不切实际的。我建议大家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必须做的事要做到最好,但尽量做的事尽力而为即可。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你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大学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如网络游戏)里。一位积极、主动的中国学生在“开复学生网”上劝告其他同学:“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所认识的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网络游戏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于现实的逃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宝贵的大学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很多大学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生长的环境。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后,如何与同学、朋友以及社团的同事相处就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大学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训练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在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大学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不够广,但又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在社团里也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有效地建立联系。”这是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遇到的困惑。对于如何在大学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的建议是:

第一,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步造成的。因此,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正自己。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学时谈恋爱也可以教你如何照顾别人,增进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恋爱这件事要一切随缘,不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第三,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社团是微观的社会,参与社团是步入社会前最好的磨练。在社团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领导才能,也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做一个诚心诚意的服务者和志愿者,或在担任学生工作时主动扮演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并以此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为同学和老师服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会很轻松,挫折是肯定有的,但是不要灰心,大学社团里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不用“付学费”的学习,犯了错误也可以重头来过。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比如,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通过观察和模仿,你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进。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等品德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当然,你也应当慷慨地帮助每一个朋友,试着做他们的良师和模范。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径之一。很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是只会闭门苦读的书呆子,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同事中就有绘画、桥牌和体育运动方面的高手。业余爱好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大家发掘出自己在读书以外的潜能。例如,体育锻炼既可以发挥你的运动潜能,也可以培养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多读些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 所以,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对大学生们的期望

踏入大学校门时,你还是一个忙碌的、青涩的、被动的、为分数读书的、被家庭呵护着的中学毕业生。

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的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所以,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第五篇:李开复第四封信 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值得收藏的句子

1.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2.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3.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4.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5.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6.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

8.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

9.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被动的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他们现在的境况是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如果别人不指点,环境不改变,自己就只有消极地生活下去。

10.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7.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

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11.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13.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

13.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正自己。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15.经过大学四年,你会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12.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14.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

上一篇:大学新生家长须知下一篇:大学生训练营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