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023-06-12

第一篇: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影响。以深圳为例分析经济特区的作用以及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2.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中国改革面对的阻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边听边课前预习。

2.组织学生: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一同度过这美好的45分钟,老师相信我们能快乐、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更相信大家能展示出自己的风采,有信心吗!有!再大点声!有!在开始学习之前,老师说明一下本节课回答问题的规则,回答问题时,各小组出一位成员回答,举手示意,由最先举手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答错不加分。最后我们选出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老师有礼品送给大家,好吗?

师:刚才我们一块儿欣赏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首歌歌颂的主人公是谁?人民给了他怎样的一个称号? 师:邓小平,老师告诉大家,中国人民还送给他这样一个称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师:为什么称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改革开放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一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 讲授新课:

1、明确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听老师的口令,大家齐读目标。明确了目标,那就跟着老师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讲授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的春雷。老师这里有一幅画,谁能告诉老师画面反映的是那一历史事件(文革结束)谁能告诉老师,文革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希望过怎样的日子呢?(好日子,富裕的日子,安定的日子),但是,当时的中国却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看画面,谁来给老师读一读红体字,好,这是时任国家主席的华国锋同志提出的两个凡是的方针,谁再来告诉老师,两个凡是对吗,为什么?不对,如果坚持两个凡是,就是继续文革的错误,就是让全国人民继续过黑暗的日子,那人民能答应吗?不答应。所以,在文革中被打倒的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再不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板书)-改革开放的春雷。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阅读教材59页大字部分,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已经非常不错了,跟着老师的问题,继续往下学习。

3、讲授第三个问题,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那中国的改革又是怎样展开的呢?从哪里开始的呢?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材料,请对相应的问题作出回答。(农民-穷-没有积极性-人民公社-,穷)中国有句古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系辞下》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国的农民选择了改革,所以,中国改革的春风首先在农村展开。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二个问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板书)。通过一段视频,我们来看一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民是怎么做的呢?面对贫穷和饥饿,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做法,成功了吗?通过表格中的数字我们看出包产到户使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成功的小岗村带动了整个凤阳县农村的改革,表格中的数字说明包产到户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的,使得农村摆脱了长期的困境,那么,根据课本60页大字部分的内容,谁告诉老师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呢?原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这么回事,为什么说他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了呢?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问题,(学生回答,老师记分)师引导:责任: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权:生产自主权;利益: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种的好属于自己的就多,种的不好,属于自己的就少,真正的实现了自负盈亏。这样就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老师认为此处应该有掌声。把掌声送给首创这种做法的小岗村人,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更要有创新的勇气与胆量。这样好的一种模式得到了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的肯定,于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看下面这幅图,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师:农民土地承包了,自负盈亏了,生产自主了,以前三五天的农活现在一天就干完了,闲下来的时间干什么呢?我们来看发生在小明家的故事。同学们能告诉老师,这是真的吗?

4、讲授第三个问题,对外开放的窗口。小明的哥哥嫂子会到这里来吗?(图一,不会)会到这里来吗?(图二,会)其实,这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就是深圳。是什么让深圳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对,是对外开放,深圳成了经济特区),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对外开放的窗口。(板书)经济特区的意思就是在这一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除深圳外,中央还在那里设置了经济特区呢?(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那经济特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办经济特区是正确的。(出示小平题词),那么,在设置经济特区后,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又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打开的?各组同学组内交流1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些都表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此,我们应感谢一位伟人,是他倡导了改革开放,他是谁?邓小平。我们把掌声送给小平同志。

5、总结课堂表现。师:对外开放作用重大。对内改革意义非凡。那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30年的辉煌与壮美——生活越来越好。自动播放。老师统计分数。到此为止,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下面颁奖。让我们一块儿看一下各小组的得分情况,今天获得季军的是1组,亚军是2组,冠军得主是3组。老师很希望给你们发物质上的奖品,但我又想物质的东西在人生的旅途中很容易得到,但精神的东西更难得到,且会受益终生。因此老师决定送给你们三句颁奖词。首先是季军,你们的表现比冠亚军稍差了一点,因为你们缺乏知识,因此老师送你莎士比亚的名言:知识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希望你们多多获取知识,登上成功的彼岸。再给亚军:你们是最有希望的,只差一步就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老师赠给你们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言:希望是风雨之夜所现之晓霞,老师坚信你们能把希望变为现实。最后是冠军:你们是今天的成功者,成功源于你们的坚持。因此老师送你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言:一个人只要强烈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但纵观本节课,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一起学习了改革开放,我想大家收获的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最强音;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阻碍仍然很多,改革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我们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过“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中77次出现了改革二字。历史罕见,也再一次彰显了新一代领导人加快改革,深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也希望同学们能承接改革前辈们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让我们一起起立,共同宣誓——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下课!

第二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仲崇佰

宿州市埇桥区路町初中

2017.3.29

1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2、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通过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3、教学重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2

二、说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课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本课基础知识,然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讲解法、概括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实行了开放。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指出十届一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她就如一声春雷敲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这样紧扣题目与子目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大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18分钟)

在本目的讲授中,我将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召开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3)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议有什么意义?(5)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春雷,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之所以说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

一、思想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第

二、政治上,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

三、组织上,否定了中央“左”倾领导,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 本目仍然以问题启发学生,例如:(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展开?(2)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个地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21教育网

学生看完书后,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行适当的补充: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然后继续提问:根据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p60),分析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农民的责权利各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三)国门从这里打开------对外开放(10分钟)

首先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引导学生齐读教材黑体字部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明确对外开放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看书并阅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我国的

3

对外开放的4个步骤走。教师总结:至此,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然后让学生观察地图,提问:经济特区集中在什么地区?对外开放为什么是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深入?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完了之后,我将用2—3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五、说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学到的内容。然后教师强调: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已经并将继续取得重大成就。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的展现本课教学内容,我准备用条理式的板书设计,使内容直观明了,学生一目了然。

七、说作业设计

以课后的自我测评为作业。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仲崇佰

宿州市埇桥区路町初中

2017.3.29 4

第三篇: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标解读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得以复兴。

依据课程标准:这节课采取设疑—探疑—释疑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体现出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特点。同时利用丰富的史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学习和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材分析

本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是重要的分水岭,以此为标志,比较在此之前和之后的社会历史现象,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个历史的转折,包括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从崇尚“个人崇拜”到弘扬民主法制的转变,等等。从历史的各个方面的比较中,是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转折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这次会议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如同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转折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重 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 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的背景、内容、实质及意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表现及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掌握会议的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与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对本课的知识点和疑难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历史和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能力。

3、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十年是建国以来我党犯的罪严重的“左”的错误,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作用,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敢于认

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学情分析

我考虑到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中潜移默化渗透的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我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是一篇能很好调动学生情感共鸣的教材,所以,我借助一定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学会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做笔记和课后及时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局限在课本,因而我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多阅读课外相关书籍。在课堂教学中要实行乐享教学模式,创设贴近历史史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乐中学。

评价方案

1.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即时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动态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及课堂的生成性给予即时性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的点评,起到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教师的点评要做到及时、准确、到位。鼓励学生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重点突破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3.小组合作中的开放性评价

教师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组内交流,还可以进行组间交流;不仅可以交流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交流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体现全面性、尊重差异性、重视实践性.根据星级评价标准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 教学活动构想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基础上,以生命化课堂模式实施教学。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了解关于真理讨论问题的背景、内容、实质和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掌握会议内容、理解会议的深远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课,通过学习我们得知文化大革命”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人民拍手称快,举国欢腾。然而接下来的中国该何去何从,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艰难曲折中探索新的出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转折,那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转折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讲授新课

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阅读课本60页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目的、性质、意义。 问题(2):否定“两个凡是”是否等于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设计意图

这两个问题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明确否定“两个凡是”是否等于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归纳,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评价文革的“功”

“我们根本否认‘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的政策。……‘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1、阅读课本61---63页完成

问题阅读课本请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一、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正式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自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全会还指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观看视频和引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内容加深对会议内容的理解,体会会议精神。

几分钟的复习巩固,有助于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为探究十一届三中国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做好铺垫。

(四)、走进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问题(8)阅读课文61---63页填充下表:走进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路线教条主义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组织路线大搞阶级斗争和无情打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拨乱反正经济建设工作重心阶级斗争经济、政高度集中的经济政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治体制治体制制、民主集中制。对外政策自我封闭对外开放农业政策建立人民公社,没有真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领导核心和思想体系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设计意图

在比较中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剧变,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 材料一中所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的?这场讨论使人们产生了怎样的认识?

材料二 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2)材料二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4)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答案:(1)背景: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本题以材料的方式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决问题。 知识梳理、精讲点拨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能够及时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剧变?从百年巨变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

此环节可先由学生来总结,锻炼语言表达和总结归纳能力,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边板书边总结补充,最后突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善于抓住时代机遇”这一结论,升华学生的情感。

贴近生活,感悟历史

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采访长辈关于自己家庭的发展史。这样,可以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获取口述史料的实践活动能力,并让他们对自己获得的口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

1.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3.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

5.“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板书设计: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课后反思:本课内容较多,第一目偏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观察图片,思考、归纳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但由于课件地图不清晰,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教学有一定影响

课后反思:本课内容较多,第一目偏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观察图片,思考、归纳解决问题;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树立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等。

第四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

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

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 2.时间 3.结果 4.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 布时间及法律名称 ②颁布意义

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 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活动方式: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 突破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活动方式: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

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我们不要乱说了。

同学提问,同学回答,同学纠错: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突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方式: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记者:我现在位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坐着许多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下面我们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采访几位代表。

1.这位代表您好!请问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了怎样的转移?请你说一下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的核心是谁?

记者: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讲解整理:加强前后知识联系,体验情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一、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教师总结升华本课。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2)“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正是在这些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才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探寻真理,长大后为国富民强做贡献。

二、学生自主完成一棵知识树,整理本课知识。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党的工作重点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D.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学教后记: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展示反馈:

活动二: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2.人们渴望纠正文革错误。3.左倾错误思想阻碍纠错,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4.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样做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活动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邓小平。 讲解整理:

一、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改革开放,邓小平。 课堂练习: 1.A 2.D

二、1. 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实验中学 万春香 2013年4月日

第五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如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本世纪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的作风,培养对党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模拟、图说历史、抢答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主体参与的模式下,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更显必要。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记者采访、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吗?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二)、 讲授新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本第一段文字,接着回忆文革时期的那些事,设计相关问题:结合课本知识,说一说“反革命的后代”,在文革结束后最期望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内容,思考,得出老师所问的问题答案。带着问题朗读,让学生抓住内容要点,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分组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

(2)、文革结束到1978年这两年。国家出现了徘徊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具体指什么?“两个凡是的方针”是不是正确的?学生思考讨论,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和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实践。这样就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把人们从左倾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本课采用“先学后教”,给学生限定时间进行自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通过这场讨论了解到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实践。这样就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把人们从左倾思想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问题的设计,解决了这堂课的教学难点。

2、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让学生自己阅读,在书本上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其历史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阅读,准确找出,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突出重点,层层叠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2)、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先让学生齐朗读,后给时间背诵记忆,再检查记忆情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背诵记忆能力,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内消化知识。

(3)、课内动脑筋:为什么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学生围绕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可以更好地把握重难点,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理解,并认识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同时明确自己思维的亮点和不足,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4)、活动探究: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那么,这两次会议在哪些地方类似呢?引导学生从思想路线、领导核心、历史地位等反面分析,新旧知识练习,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了解纠正冤假错案的工作,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作为中学生,你都知道哪些与你有关的法律?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密切。

三、板书——要点式板书法 。此法有利于知识的梳理,利于学生记忆。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奠定基础)

2.召开(时间、地点、内容) 3.意义:

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刘少奇平反

2、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四、拓展延伸: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世纪以来,站在时代的前列,中国发生了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伟人。你认为是哪三位伟人?你知道他们各自领导的巨变是什么吗?回顾百年历史,归纳总结三次巨变,培养学生比较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上一篇: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下一篇:党员回乡调研报告11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