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022-09-30

第一篇: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3. 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4. 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升华。

教学方式:“学习与展现历史、体会与体验历史、感悟与反思历史”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音乐)

同学们爱听音乐吗?让我们聆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

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就在那个时候,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建国后的伟大转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学们自读课文38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们自学,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两个凡是的提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又做了什么讨论?生答(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1、1978年5月11日,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2、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会议快结束时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二)那么,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自学边学边做记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这是本课重点 ,同学们齐读一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背诵内容和意义。(个人背诵,小组背诵)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加强了民主与法治的建设,他们都做了哪些决策呢?

1、表现在哪些方面?

a.平反冤假错案,都为谁平反了?(刘少奇,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受株连的人),

b.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颁布了哪些法律?(学生回答,读出大屏幕上的各项法治师生互动)

c、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给我国带来什么好处? 四.巩固归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感悟平台

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终于,在今天中国强大起来了,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这个历程中,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六、练习巩固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 ( )

A、是否坚持“两个凡是”的争论B、是否坚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争论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左”倾和“右”倾的争论。

2、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D、评定冤假错案。

3、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6、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 。

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

上 伍 学 区 上 伍 中 学

王 静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二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实行改革开放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 A.“阶级斗争为纲”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D.“两个凡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

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建国以来,我

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

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

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 (1)

材料反

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

(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

(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

2.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B 5.C

二、(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2)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1.①核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八大”的正确决策被从理论上修改,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2.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②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二次巨变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次巨变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文章

第三篇: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3、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4、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5、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活动2【讲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

2 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9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40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练习 :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

3 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第四篇:《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

泰州市胡庄初中 史根银

【课标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培养以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培养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熟悉基本的对比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从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体验“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方法和过程;了解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学习历史的、辨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视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学习,形成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基本认识。

通过感受深圳及家乡的沧桑巨变,逐渐生发对家乡、对社会的真挚情感、积极关注家乡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体会并学习实事求是地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初步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但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很陌生,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将学生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性,它和后面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好在初二学生已适应了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参与性大大增强,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以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关情况。

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本文分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外开放的窗口”。三个子目的关系是: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而第

二、第三子目的内容正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课前准备】 1.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资料,并准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从提高教学有效性出发,教者整合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的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5——14——4——1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

播放《春天的故事》的FLASH动画作品(音乐和体现深圳改革开放的画面同时展现)。

(设计说明:该环节旨在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更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如课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

这首歌曲名叫什么?伴随美妙的歌声,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深圳风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三十年前,去探寻发生在春天的故事。 第一环节 展示篇 同学们,三十年前,在一位操着四川口音、名字叫“小平”的老人的带领下,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巨变,城市展新貌,乡村奏新曲。让我们共同来看几幅我们身边的图片(幻灯片展示:城市新貌;乡村新曲)

城市新貌:钟楼远景(钟楼气势恢弘,南大街繁华兴盛)。钟楼夜景:流光溢彩、璀璨迷人。

乡村新曲:漫画“吃水不用担、做饭不冒烟、看戏不出门、学校大改观” 这些看似寻常的景象在三十年前却不是这样的,我们再看两幅图片。 70年代的钟楼(周围房屋低矮陈旧,街道狭下冷清)。 70年代的农村(房屋破烂简陋,设施缺乏)

教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预设为改革开放)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通过画面的展示、渲染烘托,教者的对比设问,得出历史结论,引出溯源篇。)

教师总结:短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中国巨变。世界银行这样评价高度中国:“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了其他国家用几代人才取的的成就。”(幻灯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根溯源,探究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第二环节 溯源篇

那么,这场转折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两年后召开,当时的中国中国是怎样一种局面?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什么事件,为伟大转折准备了条件。请看一段视频?

1.播放《复兴之路》视频(教师剪辑后重新组合)。 视频内容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人们开始期盼着新的生活快速到来。但是,很快出现了“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

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要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人心所向,正在汇聚为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邓小平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就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发生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各大军区的负责人纷纷表示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为文化大革命的中国实现历史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选词填空描述当时中国社会(师生互动) 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显示下面内容

农村 ;

思想 ; 思想解放 。

对外 ;

(选词) (自填) 自由多元 封闭落后 僵化保守 繁荣富裕 贫困萧条 学生:填空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多渠道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学生弄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

第三环节 探索篇

教师: 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上,出现这种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一次会议的召开,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吗?下面我们看一段影音资料,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老师的问题,看谁的反应最快!

教师播放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音资料,学生快速抢答教师的问题:这次会议的名称,会议召开的地点、时间、主要内容及指导思想、工作重点。

(设计说明:学生从声音、画面中,快速收集、捕捉信息,大大提高了整合信息的能力。)

那么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呢?同学先别急着说,我们探讨完下面两个问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首先,我们请班上的小歌星为大家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播放卡拉OK伴奏带,学生演唱)

(设计说明: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这样,台上台下气氛活跃。把课堂当做快乐的场所,施行快乐学习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铺平道路)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阅读第二目,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有关资料,展示在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评出最佳答案。 生生合作,一起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用不同方式来表现。然后小组互评,师生共评 。

(设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集体和农民的责、权、利可能理解得不透彻,因此,此处学生最容易质疑。教师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在家与家长谈话形成的“家长经历”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使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大大开阔了视野,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参考答案。)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在对内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那么对外的封闭落后又是如何打破的?党中央国务院意识到了这一点,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么,又是哪位伟人开辟这条道路的呢?

(幻灯片展示)

197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封闭落后的面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时说: “还是办特区好……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巡视、个别点拨。 学生:发言。

教师: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画下的那一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从南方吹到北方,从沿海吹到内地。从1980年开始,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迈开并呈跨越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点击图文)“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特点。 (图文演示、连续点击)

第1步:点: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省;

第2步:线:14个沿海城市。

第3步:面:4个经济开放区——环渤海、长三角、闽东南、珠三角。 第4步:体:1个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

学生齐读。1979年昔日封闭落后的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点击图文)“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特点。

到过特区的同学一定感受很深。下面我们就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感受。

(设计说明:探索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比较表象化,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学法中设置了既比较简单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抢答环节。学生才艺的展示、小组互评,教者的点评,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理念。)

第四环节 启示篇

教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展示到溯源再到探索,一起回顾了伟大转折的历程,本课重点突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让我们一起重温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者出示知识体系图(点击出示) 农村:贫穷萧条

思想:僵化保守

对外: 封闭落后

对内改革改革 农村:包产到户

对 外

点、线、面、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1月,北京)

第五篇: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陈世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 陈世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材料、视频等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历史过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运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历史情景,培养学生思考、写作、表达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及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虽然出现了曲折,但敢于正视错误并及时纠正;认识邓小平对“历史转折”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主的解决一些历史问题,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也有着探究的精神和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本课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性及对历史的感受能力。 教材分析

1

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两个凡是”方针引发的关于真理问题标准的大讨论;二是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三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使我国由依法办事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癌症去世;1976年7月6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总司令病世;1976年9月9日开国领袖毛泽东逝世。巨星陨落,大地悲鸣。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在这悲欣交织的日子里,中国又将走向何方?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中国向何处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中的两幅宣传画(PPT3)并思考: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略。

师提示:习近平执政以来,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老百姓敬称他“习大大”。为什么没有随处可见习主席的宣传画? 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一(PPT4)思考并回答:你如何看待“两个凡是”的方针?

生:回答略。

师:材料二(PPT4)对“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态度? 生:回答略。

师过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时势造英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伟人的铿锵话语尤言在耳,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邓小平复出首先做了哪件事?请同学们根据图片(PPT6)及书上的导入语和课后自由阅读卡进行分析。 生:回答略。

2

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二(PPT7),邓小平对“两个凡是”持什么态度? 生:回答略。

师过渡:社会的解放,取决于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源于思想的解放。 师:让学生阅读材料(PPT8),问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生:回答略。

探究二:见证伟大转折

师:让学生观看视频(PPT1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模拟新闻报道,见证伟大转折。

、《光明日报》、《新疆日报》、《美角色体验:请四个小组分别以《人民日报》联社》记者的身份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要求明确时间、地点、主要关心的内容及对此次会议的评价。

生:活动略。

师:板书

动荡:十年“文革“(1966~1976)

徘徊:“两个凡是”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师:指导学生完成动脑筋: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PPT12)?

生:回答略。

师:根据教材,指导学生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三个方面的“拨乱反正”。 师:想一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解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生:回答略。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华国锋相继辞去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渐渐淡出中国的政治舞台;2008年8月华国锋去世,享年87岁。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其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过渡语:十一届三中全会还作出了平反冤假错案的重要决定。文革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生:回答略。

探究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3

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PPT13)。

过渡语:第二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刘少奇举行了浓重的追悼大会;根据刘少奇身前的遗愿,其骨灰撒入了大海中。沉冤昭雪,正义申张。诚如刘少奇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

如何避免文革的悲剧重演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思考:材料

一、二说明了什么(PPT15)?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颁布了哪些法律(PPT16)?

生:回答略。

师: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真正走上了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的道路。 巩固新课:(PPT18) 课堂小结

同学们,1978年是一个人的历史,它与邓小平这个名字紧紧相联系;1978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历史,它开始走上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1978年是一个国家复兴的历史,它走出徘徊,迈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强国之路!

赞美是需要理解的。同学们用你们优美的语句点赞吧:1978年,我对你说。 学习测评:PPT19~ PPT24 附 板书设计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动荡:十年“文革“(1966~1976) 徘徊:“两个凡是”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教学反思:略

4

上一篇:大班亲子活动方案下一篇:党校小组讨论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