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图像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计算机技术从诞生至今,虽然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发展成果数量较多,并且其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结合程度越发深入,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其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为图形图像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向,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出来的图形及图像,直观且形象化,同时处理效率也是其一大亮点。

第一篇:图像专业论文范文

建设专业图像数据库服务平台的实践探索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图像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构想及实践,阐述了专业图像数据库在遵循质量原则、一致性/互操作性原则、灵活性/扩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用户需求原则的基础上,还需充分考虑本馆图像资源的特点、硬件设备、建设经费等因素才能建设成一个便捷实用的数字网络化专业图像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图像 数据库 知识服务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艺术专业图书馆之一,馆内藏有自1951年建院以来几代学者和资料工作者收集的大量艺术及相关专业的图像信息。图像内容涉及音乐、戏曲、美术、舞蹈、话剧、曲艺等艺术学科,既有自远古以来各时期文化遗迹的影像;也有清末以来的艺术表现的纪实影像,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彌足珍贵,为各艺术专业图像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院音乐、戏曲、舞蹈等领域的图像学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馆藏图像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图像信息在艺术学科研、教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用户所期望得到的便捷查询、及时获取图像信息服务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使本馆图像信息的保存方法、管理手段和服务环境的更新迫在眉睫。建设数字图像数据库不仅能够解决馆藏图像资源的妥善保存和科学管理等问题,也能够为本馆创建一个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平台。为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于2008年7月搭建了图像数据库,并不断地在用户反馈交流中逐步加以完善,现已初具规模,投入使用。

1 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标准规范

近年来,如何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建设图像数据库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单位相继推出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等图书馆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标准,为专业图书馆建设图像数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

专业图像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方案需遵循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原则;内容创建标准规范;内容对象描述标准规范;信息服务与管理等标准规范,还必须充分考虑本馆图像资源的内容特点、保存状况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在既有的硬件设备、建设经费等前提条件下制定,数据库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实现高效率图像信息知识服务的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图像工作室基于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原则,对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不同范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与同行及用户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制定出了既符合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项标准规范,又适合本馆馆藏图像资源特点及用户需求的图像数据库整体构架、图像加工标准、元数据著录规则、图像分类法等一系列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使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图像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够适应当前本馆图像信息的管理和用户的需求,而且也为向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可动态配置的数字图书馆联盟)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数据库的整体架构及工作流程

2.1数据库的整体架构

数据库的整体架构由信息发布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及存储系统三部分组成。信息发布系统即通过html页面以及部分JavaScript脚本,呈现给用户使用界面,用户的输入、返回结果均从此处表现(其中包括:针对用户的输入进行验证,审核用户权限);后台管理系统即数据库操作以及文件访问控制(包括元数据著录);存储系统即用于图像数据的持久化存储需要,其中图像资源信息存储在图像文件存储服务器中,对图像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以及与图像文件的关联索引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

2.2设计编程语言及硬件服务器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图像数据库设计编程语言采用了JAVA。JAVA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安全、灵活、扩展性强的优点,在银行、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领域广泛应用,符合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的开放性、一致性/互操作性、灵活性/扩展性、规范性、层次化等原则。另外,在J2EE架构本身带有较完善的插件基础之上,我们还加入了JIMI插件与JAVA相联系,使数据转换速度更快,如在对象数据(图像文件)生成上传的过程中,缩略图、浏览图、水纹标识同时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元数据存储系统为MYSQL,对象数据(图像文件)存储系统IBM(LSI)则提供了高达5.6TB的高性能冗余存储空间,具有标准的2GB光纤通道(Fibre Chanel)端口,提升了可靠性与数据传输速度。

2.3系统环境部署

系统由应用程序、数据库和文件存储三大服务器构成,具体部署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服务器:运行系统应用程序和web服务程序。

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数据库系统,并允许应用程序服务器的访问。

文件存储服务器:存储图像文件,依据图像的唯一标识符,以磁盘阵列方式存储,并可随机扩容。

2.4后台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如下图)

3 数字图像资源的加工

数字图像资源的加工是图像数据库的基础,图像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图像资源,因此,图像资源加工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图像数据库应用价值的高低。数字图像资源加工标准规范有《数字资源加工标准与操作指南》、《通用数字资源(图像数据)格式标准推荐分析报告》等范本。对此,笔者通过对不同范本的比较分析并结合图书馆的图像资源特点、用户需求、加工设备(扫描仪等)、存贮空间的容量及后台管理设备处理数据的能力等方面因素,选择了适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图像资源的加工标准规范。

3.1数字图像资源加工的存储格式

《全国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等数字图像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中推荐的静态图像的存储格式主要有GIF、TIF、JPG、BMP等。笔者在用户调查中发现有90﹪以上的用户查询图像是用于印刷出版,而印刷制版所用的通用格式为TIF,TIF格式是无损压缩格式,既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又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且有较好的兼容性;JPG格式虽然为有损压缩存储格式,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其兼容性更好,所占存储空间小,而其它存储格式普遍存在兼容性差的缺点。因此,笔者将图像管理系统中的缩略图和浏览图格式定为JPG格式,这样既不影响用户浏览图像,同时提高查询速度,又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而元图像数据则采用TIF格式永久保存。

3.2 数字图像资源加工的分辨率

数字图像分辨率是保证图像放大清晰度的关键。数字图像资源加工分辨率的制定需从原图像的大小、用户的需求、存储空间和工作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若只考虑用户需求的最大覆盖面而采用加工设备(扫描仪)的最大光学分辨率,不仅浪费存储空间,也会降低工作效率,同时还会给不需要高分辨率图像的用户带来降低分辨率使用的麻烦。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图像加工设备(扫描仪)都是高端平板扫描仪,最大光学分辨率都在2000DPI左右,以加工较常见的5英寸(15×12.5厘米)彩色图像为例,采用1600DPI分辨率(色彩位深为48位彩色)扫描,一幅图像将占253.6MB的存储空间,扫描时间为3分10秒,加工后的图像用于印刷制版可达67.72×46.89厘米(300DPI)。一幅图像就占有如此大的存储空间和如此长的加工时间,是无法接受的,况且在调查中发现有95﹪以上的用户所需的印刷制版图像不超过20厘米(长)。因此,在制定图像资源加工分辨率的标准时,规定了由加工人员针对不同尺寸的被加工图像,依照印刷制版所需尺寸约25厘米(长)的原则,选定相应的分辨率进行加工。这样既满足了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又节省了存储空间,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数字图像资源加工的色彩位深

数字图像的色彩位深直接影响到图像的层次和色彩,色彩位深数值越高,图像层次和色彩越丰富。然而在图像层次和色彩增加的同时,加工时间和存储空间也在成倍的增加。仍以加工5英寸(15×12.5厘米)彩色图像为例,如果将色彩位深值由48减为24,一幅用1600DPI分辨率扫描得图像占用126.8MB的存储空间,扫描时间为1分35秒。由此可见,色彩位深值降低一倍,数字图像的存储空间和扫描时间也相应降低一倍。另外,色彩位深值的确定还需考虑到管理系统对图像最大颜色数的识别能力,如果色彩位深值过高后台管理系统可能无法识别,导致图像文件不能进入管理系统。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从国家数字图书馆推荐的8位灰度、16位灰度、24位彩色、36位彩色、48位彩色等色彩位深值中选择了16位灰度和24位彩色为加工标准,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图像资源的加工。

4 元数据体系和著录规则

元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数字对象)的内容、特征和属性,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结构化的数据,是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基础。元数据体系和著录规则是否科学、详实一方面影响到图像资源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关系到用户能否快捷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图像资料,因而,也是检验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元数据体系与著录规则的制定,需遵行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同时兼顾本馆资源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中对专门元数据、元素构成和扩展规则都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制定了基本元数据著录规则总则,以指导各图书馆据自身资源特点和用户需求定制元数据著录规则。因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在定制元数据著录规则时,参照了其中所列的“名”称、“创建者”、“主题”、“描述”、“出版者”、“其他责任者”、“日期”、“类型”、“格式”、“标识符”、“来源”、“语种” 、“关联”、“时空范围”、“权限”等基本元数据,并依据本馆图像资料特点和收藏方式及用户需求等因素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增减和调整。如“出版者”、“语种”、“关联”等元数据对于图像资料来说无直接关系,且著录工作难度较大,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故而舍弃。又如本馆存有大量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物理图像和底片,并整理有序,因此在制定元数据著录规则细则时增加了“物理图像信息”项,以著录物理图像的馆藏位置、底片号、彩色或黑白、尺寸等信息,用于管理物理图像和底片。对于“标识符”,则选用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另外,笔者在用户调查中发现,图像摄制技术参数对于用户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而增加了“摄影技术参数”项,列有照相机名称和型号、曝光时间、透镜孔径、焦距、分辨率等信息供用户查询。由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可以在图像文件上载时自动识别数码照相机所拍摄影像的摄影技术参数,所以增加此项元数据信息的著录对工作进度的影响不大,还能够使用户在获取图像资料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

5 图像分类

笔者认为按照内容的学科属性来系统揭示和组织图像资料,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起到直观便捷、扩大视野的作用,不失为一条重要的检索途径。因此,对《数字图书馆标准与规范建设》中所列的“主题”项,采取了以分类为主结合专题的“分类树”结构著录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像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图像分类法供我们使用。基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为艺术专业图书馆,馆藏图像内容均属艺术及相关学科,主要面对艺术学科的科研及教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基础,参照各学科通行的分类方式,并结合专题制订了适合本馆图像资源的分类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为专业艺术图书馆,所藏图像绝大多数属艺术及相关学科类,所以,本分类表的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为“艺术”和“其他”;“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绘画”、“书法”等学科为二级类目;艺术类以外的其他学科均列于“其他”类之下。这样既可以防止 “分类树”过于庞大,使用户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又避免了众多类目下无图像信息的尴尬。另外,本着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原则中的“灵活性/扩展性”原则,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属“开放型”。系统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类目,以适应各类学科图像资料的著录。

●在二级类目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增加了专题项。如“古琴艺术”、“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昆曲”等。专题项的设置可以打破类目的限制,使用户能够同时检索到与所需专题相关的所有图像,既缩短了的查詢时间,又拓展了用户的视野,使图像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广受欢迎。

●在有些三级类目中,采用艺术学科领域通行的分类法。如对乐器的分类用了国际流行的“萨克斯分类法”即弦鸣、气鸣、体鸣、膜鸣、电子琴等类目,而不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所用的吹、弓弦、弹拨、键盘、簧、打击、电子等类目,得到用户的认同。

●在分类著录时,针对当今学科交叉现象普遍的特点,充分发挥“分类树” 结构著录便捷的优势,凡相关类目均点击著录,起到了互见作用。如雍和宫打鬼场面的图像,就需分著“宗教仪式”、“佛教音乐”、“藏戏”、“宗教舞蹈”等类,使用户可以多渠道检索相同资源,提高了查询效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专业图书馆图像数据库的建设需以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设计原则为指导,采用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并与本馆图像资源的特点相结合,才能建成高质高效的数字化网络管理系统,才能在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使艺术专业图书馆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新探.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91-92页

[2]胡敏.论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情报探索,2008年第4期,第26-28页

作者简介:

刘晓辉,男,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录音录像中心,职务:副研究馆员,主要工作内容:摄影、图像信息数据库管理,研究方向:图像信息学。

作者:刘晓辉

第二篇: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技术的突破研究

摘要:计算机技术从诞生至今,虽然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发展成果数量较多,并且其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结合程度越发深入,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其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为图形图像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方向,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出来的图形及图像,直观且形象化,同时处理效率也是其一大亮点。为此,也成为诸多中职及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应用领域上也得到了突破。本文基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及内容,究其应用上的实际突破进行了突破,以便为今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概念;内容;应用

1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

一般来说,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就是一种借助几何数据模型,把一些具备描述性的概念、数据及形象,在计算机软件中做出数据化的储存、优化等操作的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保障最终获得的图形图像符合实际需求,在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处理的过程中,通过设计软件中纹理、色彩及明暗度的应用,辅以贴图处理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图像的建模、设计及造型方面的处理,同时使用这项技术将图形中隐线及隐面部分进行消除,并且通过拟合操作设计图形中的曲线以及曲面,最终使得图像以一种数字化的三维方式呈现出来。除此之外,通过图像分割、存储技术以及信息数据编码等技术操作,就可以保障图形图像在经过处理之后,受到形变、缩放等设计方式的影响发生巨大的变化。

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内容

有关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际内容,可以从技术所需的设备构成及其功能两个角度上进行处理。想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硬件的质量必须过关。技术含量较高的计算机硬件,可以保障图像以一种较高的分辨率、画质及立体感进行展示,之所以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计算机硬件来适配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使用,主要是这项技术自身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多次的快速重复操作,如果计算机硬件的水平达不到应有要求,就会在运行中出现相应的卡顿现象。如今,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技术含量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在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过程中,用户的计算机硬件配置也完全可以满足图形图像技术的编辑工作需求。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软件正处于一种不断创新的状态下,进一步提升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对于整体的计算机软件事业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软件中主要的四大功能就是图像输入、处理、保存及输出。通过软件中各项功能的组合使用,将图形图像的显示质量大幅度的进行提升。与此同时,通过不同的技术组合处理。可以在模拟设计图像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设计手段,让图像做出全方面立体化的改变。通过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软件的应用,可以将设计人员所需的设计时长及成本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软件,可以大幅度提升各个软件程序的协同性在提升信息共享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图像处理的实际工作质量。

3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如今的应用突破

3.1应用于可视化科学计算

受到相关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逐步得以拓宽,这就使得数据库的信息数量不断得以提升,在这种情形下,传统性质的计算机分析及技术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数据数量激增下的可视化科学计算工作的具体需求。为此,技术工作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数据分析及处理软件,在全面检索和分析计算机系统库内部数据信息的前提下,辅以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将存在于海量数据中的共性及个性挖掘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就得到了应用,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及数据技术二者的结合,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巨大绘图设计功能,深入总结分析数据模型内复杂程度较高的数据结构,并且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操作,技术人员只需要将使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检索相应的数据即可,就可以做到在数据模型的结构图中实现所需数据的可视化呈现。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这种应用方式主要是在医学、气象、流体力学等技术领域中。尤其在气象及地质领域的作用最为显著,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地质技术的结合上,借助可视化技术及操作,可以实现气象情况及地质情况的可视化远距离检测及数据分析。

3.2应用于设计及制造处理

在工业领域中,设计及制造的实际需求量十分巨大,在这其中,CAD及CAM两种软件就成为计算机的图形操作中的主流应用软件,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不但在建筑、室内设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诸如飞机、汽车制造等工业制造领域内得到了深度的应用,在这些技术领域中,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产品的外观做出合理的设计及處理。除此之外,在诸如电路板印刷等电子工业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的图形处理可以将传统人工绘制方式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并且大幅度的提升其上各个元件位置的精准程度,极大提升了电子工业领域的设计及生产效率。比如,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图纸设计中,CAD软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主要是将三维信息进行二维基础的提取,然后,经过编排及分类提取而出的信息数据,再次将之上传至三维模型中,由此就在三维空间内部建立了一个和二维图形完全对应的三维模型,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就可以十分简便的将建筑工程模型做到一体化。

3.3应用于艺术设计

之前的艺术作品设计环节中,作者自身的稿件绘制及修改所需的时间十分漫长,并且这个设计效果和所花费时间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不仅可以将一些较为抽象及复杂的概念完全展示出来,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数据库,将设计中的瑕疵进行修改,提升艺术作品的创作效率及质量。除此之外,在艺术作品的修复工作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艺术作品初稿的三维化处理可以帮助作者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作品的瑕疵或者是不足之处进行展示,艺术品作者除了可以直接在图像上进行修改之外,还可以针对作品的瑕疵进行填充。与此同时,在艺术作品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将心中的想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具象化出来,并通过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修改及创新,最终得到最初想要的艺术作品形式,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的质量及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4总结

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应用,更是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其中,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也开始在应用上得以突破,先后应用到设计及制造处理、艺术设计以及可视化科学计算中,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其应用范围还会得到进一步拓展。

作者:黎军

第三篇: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改革分析

[摘 要]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各大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的开设上也在相应地增加。而图像图形课程是其中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也是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门课程。本文从3个不同的方面来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像图形;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84

目前,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娱乐,计算机都发挥了其价值,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计算机领域,传统的图像图形制作方式已经被逐渐淘汰,计算机图像图形的制作应该采用新的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目前,社会各个领域对图像图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更受青睐。不过从我国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还需要进行一些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图像图形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前,并没有对选择的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进入校园学习时很有可能由于专业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爱好有偏差而出现没有兴趣的情况。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也有些不明确,尤其是在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上没有针对性,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并没有进行对应的区分,这样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课程有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有所侧重,尤其是对于一些美术、建筑等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本身就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在专业性上还是有细微的差距,所有也要进行教学目标的细化设定。

2 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踐能力

计算机图像图形制作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的,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一工作项目。因此,在教学时应有所侧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像图形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及时互相沟通,甚至只是被动的模仿,这样在实践能力上会有所欠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高职院校本身就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如今发展越来越快,相应的计算机图像图形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高校在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上也紧跟技术的发展,并且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像图形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在选择实践项目时,要尽可能地选择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模拟的实验操作来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今后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相适应。计算机图像图形制作技术和一般的技术类型不同,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日常的课堂实践教学并不能满足这一技术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选择“校企联合”的方式来解决,高职院校要积极寻找和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真正到企业中实践练习。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设立了校企联合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了解具体工作上的岗位要求,也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这对于企业和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机制。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计算机图像图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一些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的章节,从图像图形的制作方法到具体的制作工具按部就班讲解,这对于学生而言,枯燥无味,还没什么效果。这种教学既没有直观的影像,也没有创新意识的投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会出现问题。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上也是按照传统的考核方式,书面考核和上机考核两种,过于固定,不能准确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符合教学目标。

笔者建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提供具体的实践项目,学生分小组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让小组成员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在其中还可以添加小组成员的个人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知识记忆也较为深刻,并且还能锻炼多种能力。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上,可以选择新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可以选择让学生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小的图形图像设计项目,然后教师和全班成员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能在考核上得以体现,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 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图形图像专业课程实践性极强,并且还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并与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图形图像专业课程,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图形图像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玲,张俊霞.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软件,2014(2).

[2]张静.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图形图像制作技术方向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作者:牛成英

上一篇:体形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贸易条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