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改总结范文

2022-05-24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课改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初中课改总结范文

初中历史课改总结

段小利

八年级是初中教学的最重要的阶段,又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独具特色、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探索必不可少。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的探索,我觉得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如下几大特点: 一.“问题教学”成为主旋律

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是教师满堂灌,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为节省时间,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培养都不同程度受到遏制。而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许多历史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每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和学生实际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不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或课后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题。例如:我在讲《洋务运动》一课时,就特别重视问题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不仅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出适量的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学生还可以有选择地回答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感悟历史的激情,是学生逐渐形成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升华。 二.探究式学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中历史新教材每课后都有“活动与探究”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课上或课后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探究学习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有“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第10课有“为什么要进行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对北伐军的胜利进军起了怎样的作用?”《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有“党中央为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平反昭雪的事实说明了什么?”第11课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问题。通过这些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历史活动课教学,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在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新课程实验课本中,每一册都有3节活动课。活动课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加强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使同学们的历史课堂与课后学习活泼起来。历史活动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历史老师的重视和同学们的喜爱。每学期我根据和班级学生情况,每个班有重点地准备和组织两次活动课。每一次活动课后,我和同学们都及时总结得与失。同学们都一致认为历史活动课收获很大,锻炼和培养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分析说理能力,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历史活动课拉近了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同学们的距离。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全体同学在活动中得到了经验的积累,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各尽其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渐成气候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运用到教学之中。前几年,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用多媒体,平时教学基本懒得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多媒体技术能为历史学习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发挥历史教学的更大效益,提供课堂教学质量。现在,我们学校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学。 五.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教学

传统的历史教学,封闭性较强,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个性发展又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所以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老师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既提倡源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力争一本教材在不同学生眼中有不同的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同时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不断研究、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平时在课前五分钟,通过演讲历史故事,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让师生互动起来,不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六.介入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因此适时捕捉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历史课教育的功能。例如:台湾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当我们学到《“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这一课时,就可设计“台湾问题的由来”、“为什么今年大陆要送台湾大熊猫?”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用历史的事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坚定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经过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的探索,我觉得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题设计多而平淡。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传统教学模式。于是,出现了“问题教学法”。但是有些老师一堂课提的问题太多,使学生应接不暇。还有的老师设计问题太平淡。比如:“某某是什么?”“某某在哪里?”这一类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只要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导致学生没有质疑,没有探究,没有体验,没有感悟,没有拓展。达不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这些问题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和主动探究知识,问题是否难易适当,贴近学生年龄特征,体现“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理念。 二。合作学习走形式,实效不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于是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小组合作学习蔚然成风。但有时却实效不大。比如有一次,我在讲《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一课时,离新课结束还有5分钟时,我设计了一条课后拓展题:“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组织同学们按4人小组合作探讨,并请几个小组代表发言。他们讲的都不错,好像效果很好。可是课后我和同学们交流时,却听说有许多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讲了与中心问题无关的闲话时,我感触很深。开始认识到讨论时一定不能走形式。要密切关注全体同学的动向。

三。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新课程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要以鼓励为主。于是老师们就不分好坏地评价学生“很好”、“不错”、“对”。其实这样单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千遍一律地对待。在历史教学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不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也应该活泼、多样,有针对性。如可以说“你的发言有独到见解”,“你善于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你见多识广,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很了不起”。此外,多鼓励并不表示对学生的错误观点和缺点不指正。

以上所说,只是我的一管之见。还望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仁给予斧正。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改总结

郑银风

在新的学年里,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新课改这块试验田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业务学习

首先是用心品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总目标一方面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忽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目标得到强化,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对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其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二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课程标准体现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佐证。另一方面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上,不仅在总目标的第5项中明确提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要求,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各项目标之中。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强调“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备课方式

备课是我的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备课时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就是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知识点、能力点仍然是我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合作等。

一篇课文的学习,一是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备课时充分考虑好学法指导,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考虑好从哪个角度去让学生做思维体操,这一点非常重要。备课时在这些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

三、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平台,在交流中又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我的课堂教学活动用得最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简介等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自己讲。二是质疑解疑法,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安排好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依据文本,挖掘教材内涵,积极大胆地思考问题,课堂上人人做问题专家和解题专家。特别是前后桌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学习古文时,疏通文意这一步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效果比其它方式都好;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为某篇课文设计教案,大多数小组的教案写得有模有样。学生设计的教案中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板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中有问题设计和参考答案)、作业设计等,学生小组合作的教案设计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学完了,向学生做调查了解,他们都说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再如教学说明文时,依据文体特点让学生从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作用以及说明语言的特点等多个角度自由质疑解疑,学生的思维较活跃。用这种方式上课,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较少,自动生成的教学情景较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我要善于把握动态,否则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或者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四、作业批改

为了能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调整心情,缓冲压力,我灵活地运用多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尽量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反馈信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自批自改。学生的部分家庭作业让学生自批自改。学生检查自己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自己的作业作出正误的判断后,再写上“错题探究”,探究做错题的原因、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答案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互批互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单元测试,大多是学生之间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自己及时订正。最后我再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互批互改中互相学习。

3、小组批改 。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成员面前,集体的赞扬、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高。小组批改的过程,是一个互相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 集体评改。作文讲评或者开放性试题我常常是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大家在课堂中通过比较进行点评和分析。

5、全批全改。我基本上会全批全改学生的摘抄赏析、小练笔、练字、手抄报,然后及时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同学,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五、不足与困惑

两极分化较严重,课堂纪律难以约束。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2014-2015学年度(上)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课改的路却远未停止,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新课改这块试验田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业务学习

首先是用心品读《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标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总目标一方面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是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有关语文知识的目标并未忽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目标得到强化,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对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二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

二、备课方式

备课是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备课时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一篇课文的学习,一是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备课时充分考虑好学法指导,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考虑好从哪个角度去让学生做思维体操,这一点非常重要。备课时在这些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

三、课堂教学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受用一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也就是要把教育定位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的平台,在交流中又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四、作业批改

为了能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调整心情,缓冲压力,我灵活地运用多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尽量能及时地、真实地获取反馈信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自批自改。学生的部分家庭作业让学生自批自改。学生检查自己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对自己的作业作出正误的判断后,再写上“错题探究”,探究做错题的原因、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答案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互批互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单元测试,大多是学生之间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自己及时订正。最后我再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互批互改中互相学习。

3.小组批改 。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成员面前,集体的赞扬、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高。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 集体评改。作文讲评或者开放性试题我常常是抽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的作业,让大家在课堂中通过比较进行点评和分析。

5.全批全改。我基本上会全批全改学生的摘抄赏析、小练笔、练字、手抄报,然后及时表扬作业做得好的同学,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追求无极限,探索无止境,改革的路上,我们一直在!

第四篇:初中语文新课改经验总结

东坑中学

韩彦肖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

“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第五篇:初中思品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如何提高思品教学效率

武文梅

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学年我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考完后,我再去调查,就发现学生不知道怎样将平时所学知识运用到答题中去。所以,学生上课听懂了,课下再进行一些典型习题的训练或花上短暂的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抢记,趁热打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时总结,勤于肯定。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思想品德的教学,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新课标中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为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提供了新视野,提出了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课改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教学工作总结

武文梅

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为了把课上活,避免枯燥、机械,本人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量使讲解有条理,准确,生动,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本人在每一节课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上一篇:操作设备培训范文下一篇:大班玩绳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