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专升本成考公式

2022-08-09

第一篇:高数专升本成考公式

成考专升本政治

成考专升本政治邓论复习资料一

1、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邓小平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3、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性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题(论述)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乐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畚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5、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论述)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摘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辨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命题。之所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因为: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起来,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就会大大增强。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内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也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首先,中国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是不行的。其次,不解决好发展问题,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主义就坚持不住。其三,中国能否真正顺利地实现国家统一,还是要看经济能不能发展上去。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有以下三点: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社会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原因如下

1992年DXP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是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离不开发展;振兴中华民族,使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人们,离不开发展;解决国内各种问题,保持稳定局面,做到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离不开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离不开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离不开发展。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9、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10、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论述)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给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固定下来,更具有稳定性、可靠性。这对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师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交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12、试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论述)

(1)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第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和方法。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1985年lo月,邓小平指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第二,解除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论述)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

(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切事物。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同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同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②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

(2)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于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乎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

实行对外开放体现在:

(1)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2)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

1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5、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18、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同意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1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政治联盟。它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20、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政策是什么?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论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论述)

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第五,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于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第六,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成考专升本政治重点简答及论述一

2008-4-2 10:16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 马哲的三条定义

2. 马哲与具体科学的2条关系(对立、统一)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 物质与运动的概念

2.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 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

2.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两条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一个命题

2. 四条论据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的概念、作用

2. 4条论据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1. 感性及理性认识的概念

2. 三条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及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1. 劳动的概念

2. 劳动的作用(基础——三条论据)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 国家的本质(一句话……的工具)

2. 国体及政体的概念

3.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结构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条)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条)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A三个概念(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方式三要素)

B三层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矛盾)

2.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A.三个概念 B.三层关系)

答:(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答:(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毛主席思想常识

(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

1. 3条含义

2. 6项内容

3. 3个活的灵魂

4. 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知道a.名称b.时间c.代表作d.标志)

答:毛主席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主席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毛主席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答:(1)毛主席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 三点路线内容

2. 2点革命性质

3. 2种错误倾向(左/右)

4. 3个革命对象(三座大山)

5. 3项革命任务

6. 4个革命动力(4大阶级)

7. 一个革命领导(工人阶级)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毛主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主席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就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获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几次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毛主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1. 三大法宝的含义

2. 统一战线的2条必要性、4条可能性、4条历史经验

3. 武装斗争的3条必要性、4条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4. 党的建设的1个形成、3条思想建设、5条执政党建设

5. 三大法宝之间的2层关系

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 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5个条件

(1)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 良好的群众基础

(3) 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4)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工农武装割据的3条内容

毛主席"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3条必然性

(1)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 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

(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初选"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4. 道路理论的4条意义

(1) 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冲破教务、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上,开辟了革命道路多元化的进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树立了榜样。

(4)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正如邓小平所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毛主席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是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4条内容

(1)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和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伟大目标。

2.三个特点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地位;第三,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第四,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完成民主革命建设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答:确定"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1. 两项内容(一化三改造)

2. 4条必然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伟大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的强烈愿望。第二,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经过建国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课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必然性。第三,集中反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提出及指导方针?

答:正确认识社会注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以苏联为借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邓小平理论常识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性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题)

1. 历史地位

2. 3个形成条件

3. 2个基础与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2条实质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2条含义

2. 基本路线的3条内容提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且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要知道)

3. 基本路线的2层关系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1. 增长方式

2. 中心

3. 基础

4. 结构

答:(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1. 含义

2. 四项内容

3. 一个核心

4. 四个功能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1. 领导者 (共产党)

2. 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

3. 组织形式

4. 基本方针

5. 活动准则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

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 主体

2. 客体

3. 依据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 指导思想与总的要求 (原文的一大段话)

2. 3项意义

3. 两项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4. 一项原则(重在建设)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 四项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

2. 四项意义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政策是什么

1. 一个实质

2. 三项原则

3. 一个政策

答:(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1. 内容

2. 任务

3. 基础与性质

答:(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政治联盟。它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闭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及论述资料四

2008-4-3 10:42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6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

答:我党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所以,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

62 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形成轮廓和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和标志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63 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系?

答: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首要前提,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胡思乱想,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相联系,两者不能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64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高度精练的表述概括了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一概念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化。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具有明显的智力型、知识型、高度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等特点。因此,我们党必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在变动的生产力演进过程中正确判断并牢牢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他一系列体制改革,为教育、科学技术、各类人才的培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创造出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现实的先进生产力。

第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求有先进的社会文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必须支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取和借鉴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发展教育和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具有先进文化建设内容的基础工作。

第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统-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基础。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自觉地把党的建设同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中国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保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都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关系。我们党一方面要为人民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进行顽强的和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地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己任,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

65 怎么理解三个代表是统一整体?

答: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个方面,而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核心。有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有先进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有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才有满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条件。在"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条件和保证。先进文化的发展,既能为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又能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求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配合的协调。在"三个代表"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保持党的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统一,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统一。

66 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内容同样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保持与群众、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映群众的愿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措施等不断有所提高、有所完善、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才能使我们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因此,与时俱进成为我们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和执行的路线、纲领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正因为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才解决了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在当今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党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执政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上都是为了人民用好权、掌好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所以,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诚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67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答:"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的精神实质。什么时候坚持了 "三个代表"党就会兴旺发达,就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反之,什么时候偏离或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党就会遇到失误和挫折,就会蜕化变质走向自己的反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代表"是党的性质最集中、最完整的展示,是决定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三个代表"是党的"执政之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执政的内容和任务,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社会发展;就是要不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三个代表"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内容、任务和要求。所以,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政权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使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是党的力量之源。我们党所以能获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能经受各种风浪、磨难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归根结底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是我们党能够取得伟大胜利的真谛。

6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

69 怎么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第一,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邓小平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中,和平是发展的条件,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就难以集中心思发展经济,而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越发展和平力量越大"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中国是在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科学技术落后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矛盾十分复杂,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发展。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要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经济发展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

70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功的三条根本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1 什么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我国从1956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一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国为,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还很不成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决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这样才能同"右"和"左"的错误倾向划清界限。

72 邓小平改革理论的主要思想的什么?

答:改革(开放也是改革)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全面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改革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例如,社会主义必须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等。

73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基本纲领包括三点:经济纲领;政治纲领;文化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人民区域自治制度;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4 21世纪头20年全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答: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第

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第

二、社会主义民主更加晚上,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第

三、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晚上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5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是什么?

答: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76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如何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

答:速度、效益和比例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是辩正的统一关系。社会主义必须要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优越,主要在于它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能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我们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的。因为 (1)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2)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需要;(3)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都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密切相关。要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稳定地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要求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按比例协调地发展。

77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重点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第

一、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第

二、调整种养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这是吸纳农业劳动力,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第

三、 调整农业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第

四、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78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生机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第

二、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要以数控机床、重要基础件为重点,增强重大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推进机电一体化,提高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要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使之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相适应。第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今后要更加重视发展服务业,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特别要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7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坚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又必须以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在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全面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它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坚持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进步;二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上。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原因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这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如果没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粹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善有两个基本特点,即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总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呈现也一种非常复杂而又多层次的善。而这种多层次的社会生产力结构,正是导致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

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及论述资料五

2008-4-3 10:47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81 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答: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中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首先,公有资产占优势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量的优势,二是质的提高。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再次,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讲的,并不意味着所有领域和所有地区都是这样。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原因:第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第

二、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第

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

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82 什么是市场经济?基本框架是什么?

答: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几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⑴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济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⑵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⑶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⑷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⑸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83 什么叫社会保障?它的内容和功能?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社会困难时,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四个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第一,社会稳定功能。第二,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功能。第三,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第四,调节经济功能。

84 什么叫民主?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民主政治?

答: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从而也是国家的主人,他们通过各种形式,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民主权利,专政的对象只是极少数敌对分子。

第二,它是内容最广泛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只局限于政治领域,而且扩大到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第三,它体现了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在人民内部按照平等原则,建立各种社会政治关系,包括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要求建立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包括国家必须保证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公民必须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权利等。

第四,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它与官僚主义的集中制是根本不同的,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的民主集中制避免了民主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走向各行其是的极端民主化或无政府状态;或者走向官僚主义的集中以及个人的独断专行。

85 什么叫政治体制?什么叫政治体制改革?它的目标的什么?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改革具体的政治体制而绝不是要改变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具体目标: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最终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86 什么叫依法治国?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87 怎么理解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完整的社会形态,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不仅要表现在它的经济、政治制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思想文化制度即精神文明上。只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思想文化或精神文明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同时,它们又各有特定的内容和要求,相互间不可替代,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

8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总的要求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9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与个人、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确立一套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民的基本行为规范,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道德,坚决反对违法乱纪、愚昧野蛮、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等不道德行为。职业道德是同人民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不同职业领域有着各种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大力倡导爱党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道德,反对玩忽职守,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不道德行为。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和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教育,就是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原则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90 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基本内容是什么?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共同经济繁荣".基本内容:(1)要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要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4)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5)要坚持睦邻友好。(6)要进一步强调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7)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8)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9)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我国在联合国以及其它国际组织中的作用。(10)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们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

91 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辨证关系?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开放则有利于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92 当前我国怎么提高对外开发水平?

答: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以IT为代表的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跨国公司不仅将生产制造环节大规模地向有市场和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且不断地从制造环节转移,而且不断从制造环节向研发、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这为我国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及服务环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就必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必须鼓励发展加工贸易,促进我国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必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的带动效应。(3)必须增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93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本质区别?

答:台湾问题不同于香港、澳门问题。后者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94 一国两制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⑴"一国两制"的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②坚持"两种制度",好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织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做贡献。 ③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 ④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⑤"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95 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五大提出,面对新世纪,党中央要领导全党继续推进这个"新的伟大工程".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实施这项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96 什么叫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要任务是什么?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结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97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出发点、归宿?

答: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着差别。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98 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主要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协商。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吸纳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民主党派、人民群众的参政议证作用同时得到发挥。这种政治协商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民主监督,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纠正失误,及时有效地改进工作。

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1. 哲学及其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四个派别

3. 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4. 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5.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答:(1)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重要派别。上述两个方面同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可分割,但其中的第一方面,即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更为根本的内容,规定着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所有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向。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其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其二,一种哲学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规定着它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和立场,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其三,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其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理论上,它是我们正确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思想武器。其二,实践中,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其三,现实中,它是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党正确领导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思想保证。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即强调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有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所谓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构成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现象之间有无一致性、共性,或说世界有无一个共同的本原。凡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的哲学属于一元论。绝大多数哲学,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哲学上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凡否认世界有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而将精神与物质并列为世界本原的哲学属于二元论。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世界统一性的物质性。所有的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其中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精神或说将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或说将物质作为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世界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旧唯物主义往往将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从而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变为单一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观与具体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具体物质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高度统一,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在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一

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已经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所证明:第一,天体科学的发展证明,各种天体与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第二,生命科学的发展证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物质现象。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物质。第四,哲学发展的成果,提供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和以个别证明一般的辩证逻辑,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以被彻底的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唯一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也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情况,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严格按照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遵循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附加和主观随意性。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从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根本结论。

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1. 质、量、度的概念

2. 质变与量变及其关系

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或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事物原有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表现为事物的统

一、相持、平衡、静止等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以及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量变的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质变发生所必须的数量基础的准备,也包括对质变发生的方向和性质的准备。所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指,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当旧事物的度已成为量变继续下去的桎梏时,质变就会发生并突破旧事物的度,从而使量变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同时质变使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度的范围内,量变又有了新的展开空间,新的形式、广度和深度。简言之,事物的量变超出了事物的度,就会导致质变,出现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当现代化建设经过足够的积累,面临质的飞跃时,又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只有这两方面辩证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早日将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1. 肯定、否定的概念

2. 辨证否定观的两条含义

答:(1)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因此,辩证的否定既。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

留。

(2)辩证否定观是唯一科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本民族的和外来的文化,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等等,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只讲肯定,也不能只讲否定,反对任何不加分析地绝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全盘西化"之类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性。

试述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 普遍性及特殊性的概念及表现

2. 三条关系

答:(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

决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相对绝对的关系。个性与共性不同,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相互包含,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总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第三,它们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个性可以转化

为共性,共性也可以转化为个性。 ,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原理

2. 唯一性(2条)

3. 辩证性(2条)

答:(1)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真理的这一本性要求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必须是能够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相沟通、相比较的环节,因此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都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唯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是一定认识指导下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是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了客观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人的认识又转化为客观现实。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

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3)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有些认识由于实践本身的局限性当前还无法检验,还要有待于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有些认识虽然当前实践能够检验或实践已经进行了。检验,这种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告诉我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结构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条)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条)

答:(1)马克思主义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第三,既然社会意识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2.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 提偿奉献精神

答:(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3)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

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毛主席思想常识

(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

1. 3条含义 2. 6项内容

3. 3个活的灵魂

4. 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知道a.名称b.时间c.代表作d.标志)

答: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主席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它具体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群众路线。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既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对党史的经验总结。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3)独立自主。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其基本点就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由本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创造和决定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同时,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以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 3大形成阶段

2. 6大社会特点

3. 2对基本矛盾

4. 2大历史任务

5. 2个革命阶段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内部的阶级矛盾,又有外部的民族矛盾,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规定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则是最凶恶的敌人。

(2)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求得人民解放;二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改变生产关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主题不同,内容不同,不可相互代替,但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这两大任务规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步是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把这两步混为一谈,搞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就会犯"左"倾错误;如果将这两步割裂开来,搞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 3条政治纲领 2. 3条经济纲领 3. 4条文化纲领

答:(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又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具有过渡性质。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既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走向社会主义。

试述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与现实意义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作用

2.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内容、性质、方法、主题、方针

答:(1)1957年2月,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第一,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的新学说。毛主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部发展过程的始终,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非对抗性矛盾的基础和总根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两类,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由于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需要用强制性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即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镇压国内外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主席提出并说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各民族关系上,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等。

(2)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依据。

(3)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根据这一学说的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这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另一方面,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阐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方针、政策,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理论常识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性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题)

1. 历史地位

2. 3个形成条件

3. 2个基础与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2条实质

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主席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1. 2条内容

2. 3条意义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摘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两条内容

2. 3条原因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固定下来,更具有稳定性、可靠性。这对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 含义

2. 3个基本特征(所有制、分配、宏观调控)

3. 5个基本框架

答:(1)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第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和方法。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1985年lo月,邓小平指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第二,解除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 独立自主的含义及3点体现

2. 对外开放的主体及3点原因

3. 3条关系

答:(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切事物。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同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同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②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

(2)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于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乎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

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答:(1)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2)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论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 三项内容

2. 6项要求

答: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第五,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于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第六,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辨析: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

1.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错。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目标。

(2)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做为社会主义的目标。

(3)把"共同富裕"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及论述资料二

2008-4-3 10:3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21 什么社会存在及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三个基本的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核心和基本方面。地理环境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森林、矿藏、动植物分布等。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包括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素质等方面。

22 什么叫社会意识?说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关系?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是人类精神生活诸要素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的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的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社会意识可以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或滞后或超前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在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

23 分别说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内容?

答: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生产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各种生产关系并不占有同样的地位,起着同样的作用。在多种生产关系中必然有一种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正是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治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程等。前一个系列是实体因素,后一个系列则是规章和准则。由于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所以马克思又把政治结构称为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结构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文化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艺术等多种意识形式的联结方式。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文化结构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思想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社会文化结构的具体形式,主要的也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具体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与社会科学和宗教等。

24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5 怎么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性与人的能动性是统一的?

答: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其发展具有规律性的一面;但是,社会历史规律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因而人类社会又具有目的性的一面。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目的性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能动性、选择性就体现在能动的认识世界并能动的而有效地改造世界。人们只有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才能获得行动上的自由。认识的越深刻,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反之,如果无视或者不尊重客观规律,那就会处于不自由状态,以致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2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评价个人在历史上是作用?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大小、性质却存在者差别。按照个人对历史影响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按其对历史影响作用的性质即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又可区分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杰出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反动的历史人物则是指那些逆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而行动,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著名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第一,历史人物是历史实践的当事人和策划者。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所提出的思想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他们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有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在特定的条件下,运用其权力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对社会发展也能起到某种促进作用。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教育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历史人物都加快或延缓了历史的进程,但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历史规律,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

27 什么叫人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性一般可分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人性是人的三种属性的辩证统一。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性中的本质属性。

28 什么叫价值?说明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及相互关系?

答: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人的社会价值。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大,其社会价值也就越大。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的个人价值也就越大。我们说一个人有较高的个人价值,必然是指他能较少地依赖社会,而较多地靠自己努力工作来获得个人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所以,人的社会价值也内在地包含了个人价值,人的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组成部分,人的个人价值又是通过社会价值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的统一。

29 什么叫自由?

答:自由不仅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改造。人的自由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被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30 说明人的发展的含义?

答: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的发展是指个人的发展,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的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等的发展。人的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能力的协调发展,而不是人的单方面能力的发展。自由发展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被外界强加的,或者是由于外界压力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充分发展是指人的才能和能力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第一,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第三,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31 共产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答:共产主义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科学的思想体系;二是指最理想的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三是指运动,即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用共产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投身于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

32 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时期和标志是什么?

答: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中国着眼于对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和革命规律的探索,初步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前期: 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土地革命后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毛泽东继续得到发展,这里,既有对已经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3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怎么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在六个方面,即(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或称根本点。

35 什么叫实是求是?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独立自主。是人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独立自主,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36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和形成的标志、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答:特点:第一,两种经济同时并存,其中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相结合。第二,政治上主权沦丧,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第三,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的政治基础。第四,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五,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的程度,为世界所仅见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7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在革命阵线上,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者、动力是什么?

对象:1.帝国主义 2.封建主义 3.官僚资本。任务:进行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压迫的民主革命,求得人民解放。内容:土地革命动力:

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 3.城市小资产阶级 4.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

39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只反对官僚资本主义,而不反对一般资本主义?

答:民主革命是不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因为相对于封建主义而言,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情况及其特殊,资本主义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划分为两部分: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就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的民族资本主义是要保护和发展的,官僚资本主义则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只有官僚资本主义才是要反对的。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的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这种经济的政治代表——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所供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尤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逐步形成的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成为买办的、垄断的资本主义,成为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40 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毛主席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式,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发生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另一种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试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没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上述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章

1、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3、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和理论是建立在: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

4、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苏联模式。

5、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

6、我们党从什么时候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和波匈事件的发生。

7、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年代形成的—种社会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备战型或准战时型的特点。

8、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1982年的十二大。

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与入党章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

10、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体时间是:1945年党的七大。

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指的是: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力。

6、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发展生产力。

8、解放国内和国际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

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第三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四章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五章

1、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3、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5、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普遍采用的经营体制是:家庭承包经营,双层经营。

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1、针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

2、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以及市场活动最基本的主体是:企业。

3、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

4、在我国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市场。

5、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公司制。

6、宏观调控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7、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职能分开。

8、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

第七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形式。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

3、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将: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5、党的十五大在分配方式上第一次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

6、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的思想是: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政策。

7、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八章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5、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8、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9、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第九章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共产主义思想。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在全民族、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

4、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

5、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向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

9、社会主义的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人们培育的义利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第十章

1、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是:和平与发展。

2、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是:中国、印度、缅甸。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7、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8、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9、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一系列新判断的科学依据是:实事求是。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1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第十一章

1、英国殖民主义宣布占领香港的年份是:1841年。

2、葡萄牙殖民主义强行占领澳门半岛的时间是:1849年。

3、清政府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时间是:1894年。

4、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6、“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以大陆为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二章

1、旧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3、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剥削阶级。

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集中制。

5、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6、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8、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性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成考专升本政治必看选择题复习三

2008-5-19 9:5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三)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第二篇: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资料

假如你是John, 准备去北京旅游,写一封信给你在北京的朋友张强, 告诉他你将于9月31日乘飞机于7:00pm 到达北京, 请他到机场接你, 帮你预订从9月31日到10月1日的房间,单人间,每晚价格在300元左右。你打算10月1日上午观看60年国庆阅兵典礼,下午游览长城,10月2日上午逛王府井,中午退房,并请他帮买下午3点的机票,飞回厦门。

September 25, 2012 Xiamen Dear friend, Zhang Qiang,

I am going to tour in Beijing for two days. I will take the flight CA2189 and arrive in Beijing at 7:00pm. Would you please wait for me at the airport? I will stay in Beijing for two nights. Please help me book a single room for two nights from September 31-October 1, the price of which is around 300 yuan. I am going to watch the dress parade of the 60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1 and visit the Great Wall in the afternoon.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2, I am going to tour around Wangfujing. I will check out at 12:00am. Also, please help me to book the return ticket to Xiamen at 3: 00pm.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Sincerely yours, John. 描述一个生活区, 包括住房, 人口, 周围的环境, 生活配套设施和邻里人们相处的关系等。

There are many new buildings in our neighborhood. Around five thousand people living in it. There is a garden in the middle of the buildings. There are some trees, flowers and some benches for people to sit on. There is a kindergarten, a primary school, a post office, a bank, a supermarket and some small shops in our neighborhood. Around five thousand people live in the neighborhood.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There have few chances 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 day time when they are working and they stay in their own homes at night. Some children like to play together. There are no quarrels no fights reported in the neighborhood.

1 / 12

目前, 在中国汽车越来越普及, 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文章必须包括: 1.汽车普及的现象。 2.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它给人们带来的坏处。 4.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At present, ca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uying cars for personal use because cars are becoming cheaper and cheaper. Owning a car, you can travel to anywhere you like. You don’t have to wait for the jammed bus and you can go to a far place with your family for a holiday. Having one’s own car can make people’s life easier and more conveni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problems. As the existing roads are not so wide for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so there may be more traffic jams and it will brings about more air pollution. Everything has i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is my personal view that some roads should be widened and more new road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air pollution from the cars. Only is in this way, will people benefit from the popularity of cars. 今年第14号10级台风 将于明天晚上7:00pm 登陆厦门, 请写一份通知, 包括以下内容: 要人们做好台风前的准备, 组织抢险队等。

NOTICE The No.1 4 typhoon, 10 degree, will arrive in Xiamen at 7:00pm tomorrow. Before the typhoon arrive, people must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against the typhoon and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least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the typhoon. Please 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s, fix the outdoor boards tightly and support the trees with strong sticks. Don’t be out at sea or stay out of buildings during the typhoon. Some rescue teams should be organized to give aid in case of emergency. Xiamen Municipality October 10, 2012

按照适当的格式,就下述内容写一封英文电子邮件。

假设你是英语系秘书李 东,请你给Jackson教授发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为英语系学生做一次关于英语学习的讲座。 发件人:lidong@yahoo.com 收件人:jackson@hotmail.com 主 题:邀请

邮件内容必须包括:

2 / 12

(1)发出邀请

(2)讲座目的: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3)讲座时间:4月12日星期日下午2:00 (4)讲座地点:英语系会议室 (5)请求答复

注意:E-mail 的内容要按段落书写,不得逐条罗列。

E-mail Message To: jackson@hotmail.com From: lidong@yahoo.com Subject: An Invitation

Dear Professor Jackson,

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deliver a lecture on English learning. It is for all the students from the English Department. The students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ir proficiency in English writing. We believe that your ideas will help them a lot in that connection. The lecture is going to be held at 2:00 p.m., on April 12, Sunday in the Conference Room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We sh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let us know whether you are available then. 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Best wishes.

Li Dong Secretary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辞职信

Dear Mr. Wang, After serious consideration, I decide to submit my resignation as an English teacher. And I would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would accept my resignation. What makes me come to this decision is that I find myself not suited to the job of classroom teaching. Besides, I plan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study in March, which means that I have to devote a lot of time to the preparation. I am really sorry to submit my resign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is term, but I will stay through this term and help you find a replacement for my position. Yours faithfully Ynagguo 建议信 Dear Sir, I write in response to your invitation to students to propose ways for improvement of our library. Library is essential to us students as well as to the teachers, and our university

3 / 12

is providing a very good service. But I would suggest that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our library to improve its service. For example, our university library may consider subscribing to more foreign publications, with which we may keep pace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broaden our view of the world. Also there are usually long lines waiting for assistance in our library. It is time for our library to open more windows and lengthen the service hours. In addition, if you could supply more computers in the library, the research needs of both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will more be satisfied. We will be much grateful if you consider my suggestions.

Yours truly, Qiaofeng 感谢信

1. 你现已毕业. 你的同学马奋求在你上学期间给你照顾和帮助. 写一封感谢信给他表示对他的感谢. 你的地址: 安徽合肥市长江路1189号 230025 他的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大道9099号, 310033 1189 Changjiang Rd. Hefei, Anhui Province 310033

th September 15, 2009 9099 Huanghe Rd. Zhenzhou, Henan Province 310033

Dear Mr. Ma. Please accept my thanks for your kind help during my study in Henan University. Your warm-hearted help and the days we studied together are unforgettable for me. Four years is not a long time, I still remember clearly the day when I came to Henan University. With your help I adjusted myself to the local life there quickly, as I am a southerner from Hannan province. Your timely help gave me great confidence. I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help in my English study. My English was quite poor at first since I graduated from a rural high school. With your help I passed CET-4 in my first try. I’ll always cherish those wonderful days we were together. Now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anks again for your warm hospitality with a little gift that you will shortly receive. Don’t forget to remember me to your parents. Yours cordially Wangyuyan

It was very nice/good of you to ...

4 / 12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 .

I am extremel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 . Please accept my thanks for the very pleasant time I spent together with you for the past week. I very much appreciated your hospitality and Now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anks again for your warm hospitality with a little gift that you will shortly receive. Don’t forget to remember my love to your lovely kid.

邀请信

Dear Mr. Hawkins,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Anhui University would like to extend to you an invitation to be our guest speaker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to be held at the speech hall of our department at nine o’clock, Saturday morning, December th18 2008. As you know, the department is intereste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ince you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is field, we know your point of views will be extremely interesting to us all. You will receive further details later, but we would appreciate having your acceptance soon so we may complete our agenda.

Respectfully yours Murongfu

邀请Professor Andrew前来参加关于 “Asian Economic Recovery”的会议。

收信人地址: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linois60668, U.S.A. 。

你 的 地 址:Department of Finance, Hef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ngshan Rd, Hefei, Anhui Province, P.R.A,230021。

Department of Finance, Hef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ngshan Rd, Hefei, Anhui Province, P.R.A, 230021 ndJanuary 22 , 2010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linois60668, U.S.A.

Dear Professor Andrew,

I am writing to inform you that we are going to hold a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5 / 12

conference on “Asian Economic Recovery”. I feel greatly honored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ference. The conference is scheduled to be held in Guilin,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cities

rd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It lasts four days from Oct.31 to Nov. 3 of this year. There will be man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resent at the conferenc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so that we can make an early arrangement for you. Yours respectfully Wu sangui

祝贺信

Dear Huyidao, I am so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you have received your Bachelor’s degree from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t is a very splendid success. We have good reasons to feel proud of you. We know your degree of Bachelor of Computer Science means diligent study and hard work. As your best friend, I have followed your progress with pleasure and interest. I can imagine how satisfied your parents are at this moment. As I understand, you will continue your study in Netherlands next year. I wish you make greater success in your study and research abroad.

Truly yours Miaorenfeng

道歉信

Dear Mr. Xuanci, I am writing to say I am sorry that I will not be able to keep the appointment at 4:00 p.m. on Tuesday next week. This morning I received an urgent call from my boss in Nanjing, and he asked me to fly there at once to join him in an important business negotiation. The negotiation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future of our company. I will have to stay there for about a week. I hope to postpone the appointment for two days till next Friday. Phone me and let me know if it is all right to you. My apologies again.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Sincerely yours, Dingchunqiu 回绝信

推辞一家公司提供的职位. 收信人: Laden, Personnel Department, IAM Computer Company, 880 Feixi Road, Hefei, Anhui. 你的地址: (自行设计) 1. 表示感谢; 2. 解释原因; 3. 希望谅解, 表达良好祝愿. 54 Yingjiang Road

6 / 12

Anqin Normal School Anqin, Anhui Province 234511

nd March 2, 2009 Laden, Personnel Department, IAM Computer Company, 880 Feixi Road, Hefei, Anhui. 230022

Dear Mr. Laden, I am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letter of invitation to work in your company.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words regarding my past accomplishments, and I do appreciate that you took the time to consider and correspond with me. While I would like nothing better than to accept the job, I am afraid that other circumstances prevent me from doing so. My application to continue my post- graduate studies overseas has been accepted, and I will soon be going abroad, which will make it impossible for me to take this position. Therefore, I have to regretfully decline your offer. I feel deeply sorry to be unable to put my interests and my training to work for your company. If you could understand my dilemma, I would be somewhat relieved. I sincerely believe that yours is a very successful company, and I wish you all the best in the future. Warm Regards Huangyaoshi

th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dated Nov. 14, 2009. . .

常用英语口语绝佳句型100句

1.I’m an office worker. 我是上班族。

2.I work for the government. 我在政府机关做事。

3.I’m happy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4.I like your sense of humor. 我喜欢你的幽默感。

5.I’m glad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6.I’ll call you. 我会打电话给你。

7.I feel like sleeping/ taking a walk. 我想睡/散步。

8.I want something to eat. 我想吃点东西。

7 / 12

9.I need your help. 我需要你的帮助。

10.I would like to talk to you for a minute. 我想和你谈一下。

11.I have a lot of problems. 我有很多问题。

12.I hope our dreams come true. 我希望我们的梦想成真。

13.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我期望见到你。

14.I’m supposed to go on a diet / get a raise. 我应该节食/涨工资。

15.I heard that you’re getting married. Congratulations.听说你要结婚了,恭喜!

16.I see what your mean. 我了解你的意思。

17.I can’t do this. 我不能这么做。

18.Let me explain why I was late. 让我解释迟到的理由。

19.Let’s have a beer or something. 咱们喝点啤酒什么的。

20.Where is your office? 你们的办公室在哪?

21.What is your plan? 你的计划是什么?

22.When is the store closing? 这家店什么时候结束营业?

23.Are you sure you can come by at nine? 你肯定你九点能来吗?

24.Am I allowed to stay out past 10? 我可以十点过后再回家吗?

25.The meeting was scheduled for two hours, but it is now over yet. 会议原定了两个小时, 不过现在还没有结束。

26.Tom’s birthday is this week. 汤姆的生日就在这个星期。

27.Would you care to see it/ sit down for a while? 你要不要看/坐一会呢?

8 / 12

28.Can you cover for me on Friday/help me/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 星期五能不能请你替我个班/你能帮我吗/你能告诉我到那里怎么走吗?

29.Could you do me a big favor? 能否请你帮我个忙?

30.He is crazy about Crazy English. 他对疯狂英语很着迷。

31.Can you imagine how much he paid for that car?你能想象他买那车花了多少钱吗?

32.Can you believe that I bought a TV for $25?

33.Did you know he was having an affair/cheating on his wife? 你知道他有外遇了吗?/欺骗他的妻子吗?

34.Did you hear about the new project? 你知道那个新项目吗?

35.Do you realize that all of these shirts are half off? 你知道这些衬衫都卖半价了吗?

36.Are you mind if I take tomorrow off? 你介意我明天请假吗?

37. enjoy working with you very much. 我很喜欢和你一起工作。

38.Did you know that Stone ended up marrying his secretary? 你知道吗?斯通最终和他的秘书结婚了。

39.Let’s get together for lunch. 让我们一起吃顿午餐吧。

40.How did you do on your test? 你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

41.Do you think you can come? 你认为你能来吗?

42.How was your weekend ? 你周末过得怎么样?

43.Here is my card. 这是我的名片。

44.He is used to eating out all the time. 他已经习惯在外面吃饭了。

45.I’m getting a new computer for birthday present. 我得到一台电脑作生日礼物。

46.Have you ever driven a BMW? 你有没有开过“宝马”?

9 / 12

47.How about if we go tomorrow instead? 我们改成明天去怎么样?

48.How do you like Hong Kong? 你喜欢香港吗?

49.How do you want your steak? 你的牛排要几分熟?

50.How did the game turn out? 球赛结果如何?

51.How did Mary make all of her money? 玛丽所有的钱是怎么赚到的?

52.How was your date? 你的约会怎么样?

53.How are you doing with your new boss? 你跟你的新上司处得如何?

54.How should I tell him the bad news? 我该如何告诉他这个坏消息?

55.How much money did you make? 你赚了多少钱?

56.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go abroad? 出国要多少钱?

57.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get to your house? 到你家要多久?

58.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你在这里多久了?

59.How nice/pretty/cold/funny/stupid/boring/interesting.

60.How about going out for dinner? 出去吃晚餐如何?

61.I’m sorry that you didn’t get the job. 很遗憾,你没有得到那份工作。

62.I’m afraid that it’s not going to work out. 我恐怕这事不会成的。

63.I guess I could come over. 我想我能来。

64.Is it okay to smoke in the office? 在办公室里抽烟可以吗?

65.It was kind of exciting. 有点剌激。

66.I know what you want.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

67.Is that why you don’t want to go home? 这就是你不想回家的原因

10 / 12

吗?

68.I’m

sure we can get you a great / good deal. 我很肯定我们可以帮你做成一笔好交易。

69.Would you help me with the report? 你愿意帮我写报告吗?

70.I didn’t know he was the richest person in the world.我不知道他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71.I’ll have to ask my boss/wife first.我必须先问一下我的老板/老婆。

72.I take it you don’t agree. 这么说来,我认为你是不同意。

73.I tried losing weight, but nothing worked. 我曾试着减肥,但是毫无效果。

74.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get up so early.那么早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75.It took years of hard work to speak good English. 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需要多年的刻苦操练。

76.It feels like spring/ I’ve been here before. 感觉好象春天到了/我以前来过这里。

77.I wonder if they can make it. 我在想他们是不是能办得到。

78.It’s not as cold / hot as it was yesterday. 今天不想昨天那么冷/热。

79.It’s not his work that bothers me; it’s his attitude. 困扰我的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的态度。

80.It sounds like you enjoyed it. 听起来你好象蛮喜欢的。

81.It seems to me that be would like to go back home. 我觉得他好象想要回家。

82.It looks very nice. 看起来很漂亮。

83.Is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吗?

84.I thought you could do a better job. 我以为你的表现会更好。

11 / 12

85.It’s time for us to say “No” to America. 是我们对美国说不的时候了。

86.The show is supposed to be good. 这场表演应当是相当好的。

87.It really depends on who is in charge. 那纯粹要看谁负责了。

88.It involves a lot of hard work. 那需要很多的辛勤工作。

89.That might be in your favor. 那可能对你有利。

90.I didn’t realize how much this meant to you. 我不知道这个对你的意义有这大。

91.I didn’t mean to offend you. 我不是故意冒犯你。

92.I was wondering if you were doing anything this weekend. 我想知道这个周末你有什么要做。

93.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请大家注意一下。

94.This is great golfing / swimming/ picnic weather. 这是个打高尔夫球/游泳/野餐的好天气。

95.Thanks for taking me the movie. 谢谢你带我去看电影。

96.I am too tired to speak. 我累得说不出活来。

97.Would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你能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吗?

98.Where did you learn to speak English? 你从哪里学会说英语的呢?

99.There is a TV show about AIDS on right now. 电视正在播放一个关于爱滋病的节目。

100.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new job/ this magazine? 你对他的新工作/这本杂志看法如何?

12 / 12

第三篇:2011成考专升本政治总结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内容: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源;思维能否正确反映认识存在。 依据:整个世界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

马哲特点: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创新性。

唯心主义的内容: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物质与运动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讲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讲物质,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运动与静止关系:(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关系: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及活动,表现在想、做、精神状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困难、失败,需要人们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尊重客观规律和条件,端正主观动机,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线多样的统一。

发展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新事物有新要素、新结构、新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或历史条件,旧事物不能适应,所以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熟的,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继承了积极的东西,并增添了一些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东西,它的内容、形态、结构等方面都优于旧事物;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阶级、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生活进步的要求。 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中,并贯穿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普遍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状态、属性、变化发展规律;特殊性是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具有的特点。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坚持普遍特殊关系的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指导;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自觉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这个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重大的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唯物辩证法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量变质变的关系:不显著的变化叫量变;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会经历量变—质变—新量变—新质变,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意义: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不失时机的促进飞跃,重视量的积累与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2)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统一表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真理的社会作用也是客观的,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作为认识论的基础。第二,它是实践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了意识和存在,主管和客观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第三,它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从主管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为什么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把主管同客观加以比较,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是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把真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对比,是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

怎样理解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将有实践来鉴别,这是确定的,否认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会带有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所以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不确定性会使人们思想僵化,教条。

唯心史观缺陷: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将思想动机之类的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统治者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与创造者。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第一,使唯物主义哲学第一次成为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第二,使空想社会主义第一次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第三,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第四,使无产阶级及其改造世界的奋斗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其特点直接制约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地理环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它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指人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指精神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及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及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有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有阻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能正确的反映事物的属性、变化、发展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利益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会促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会阻碍发展。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作用: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务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个人在历史发展的作用:具体参与历史活动的人类个体,包括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倡导者,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和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引导者和影响者。但无论他们作用多大,也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总趋势、不能取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第一,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必然遇到问题,靠背诵马列主义原理和照搬经验,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和方略。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其基础是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创造出新的东西,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它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融合,使其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构建和谐社会意义: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提出和谐社会应该是六个特征,两个方面,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原则:必须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工作方针;坚持改革开放,是主要动力;坚持民主法治,是重要保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重要条件;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主要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特色理论体系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主题:邓论,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代,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发,党十六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形成理论成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以改革作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党十二大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包括以下四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左右,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旧民主主义关系: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但之间有原则的区别,革命领导权不同,时代条件不同,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 红色政权存在发展原因: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国民革命生产的政治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其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统一战线必要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不平衡性,要战胜地主阶级和官僚资本阶级,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原则:独立自主。组成:工农联盟,以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特点:以“一化三改”为核心,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特点: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意义: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突破了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模糊观念,拜托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党在社出阶段的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政治,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建设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步走内容:第一,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特点: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有步骤的逐步推进;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建设小康目标:在优化结构和调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十七大建小康更高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比2000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社主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编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来说的;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的。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客服困难,才能保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充分发挥优越性,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物质条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也要看自己的发展情况。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只有改革才能克服旧体制,解决生产力发展中的问题,为发展开辟空间,改革是发展的推动力量,反过来,只有发展,改革才能持续下去。稳定是前提,改革和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保证,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社会稳定,在改革和发展中,既要变,也要稳定,把变和稳定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的环境也离不开改革和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

社出阶段经济制度内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制度的确立,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原因: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公有制地位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其他所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是贯彻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社出阶段分配制度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决定的;有所有制实现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决定的;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个体劳动收入,劳动价值分配,经营成果分配,资产分配收入,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分配方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先富后富原因:共同富裕不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勤奋程度不同,报酬就不同,即使报酬相等,也会由于家庭负担不同,出现富裕程度差别;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由其他分配方式所产生的个人收入的差别;价值规律和竞争起作用,必然造成优胜劣汰;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步同等程度完成,只能先富裕一部分,形成示范力量,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使全国人民比较快的富裕起来。

社主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内容:邓小平1992初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紧急手段。框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方针;建立全国统一开发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新型工业道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与传统区别:传统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多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大;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导致失业问题出现。 建新农村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求: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怎样做: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统筹区域发展目标: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帮助扶持贫困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差距;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实现各商品和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核心:统筹考虑各地区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各地区人民生活。格局: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发挥资源有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存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振兴。中部:抓好粮食生产区建设,发展能源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从东启西和产业发展有势中崛起。东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建设特色社主的民主政治内容:坚持和完人民民主转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点:1和2。 特色社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样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有势。

特色社主文化建设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切实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针: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主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决定了其性质和方向,是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体,解决了实现目标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了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了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意义: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

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关系:和平问题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发展问题指各类国家面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发展抑制了战争,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发展是核心。

外交政策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为何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户建设迫切需要对外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怎样提高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办好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

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内容: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两种制度并存,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告诉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实行此制度长期不变。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党的统一战线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范例。

对台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基础;一国两制是最佳方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来往,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加强党建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用邓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是得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求:高举邓论旗帜,全面贯彻大哥代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准确把握当代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把推进党的建设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是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内容: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

怎样加强党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要做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强党的思想组着作风建设,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上预防;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党是社主事业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说是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第四篇: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1

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物质和基础) 1简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极其特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原初物质”当作哲学上的物质,具有直观性、猜测性、朴素性、缺乏科学性。

(2)近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原子”当作哲学上的物质,以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的,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经不起自然科学检验,经不起唯心主义进攻。

2 简述列宁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重要意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C辨证性,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1895 伦琴射线 1896 柏克勒尔射线(铀)

1897 汤姆逊(电子) 1898 居里夫妇(镭)

3简述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物质形态的关系。

实物(机械、物理、化学、生物)

自然形态: 场 (电磁场、引力场、核力场)

(1)物质形态: 实物(人化的自然物)

社会形态: 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

(2)物质结构:宇宙——总星系——星系团——木星系群——银河系——太阳系

地球——物质形态——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核子夸克

哲学物质范畴:共性、一般、普通、指导

(3)关系: 自然科学物质观:个性、共性、特殊基础

4简述运动级其五种基本形式和相互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及其过程

(2)运动由五种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

(3)相互关系:A相互区别:它们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它们有特定的运动规律

B相互联系:低级运动是高级运动的基础,高级运动包括低级运动

C相互转化:低级运动向高级运动转化,高级运动向低级运动转化

5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批判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担当者、基础、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形而上学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表现为物质运动论和外力推动论

(4)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表现为:客观精神运动论和主观精神运动论

6什么是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的

(2)表现为三种情况:A总体运动,局部静止,个别停止

B相对于空间位置没有发生移动

C相对于事物处在量变,没有发生质变

(3)重要意义:A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B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

C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7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批判形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1)相互区别: 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

(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形而上学不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

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

8简述时间、空间及其特性

(1)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2)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

(3)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

(4)空间特点是:三维性、可颠倒性

9简述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1)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

(2)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3)时间、空间相互不能分离

(4)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时间、空间是客观批判唯心主义时空观

10简述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时间、空间的客观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2)时间、空间的具体特征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表现为:A时间、空间的观念具有相对性

B时间、空间随着物质形态变化而变化

C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D时间、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质量、密度、引力场变化而变化

11简述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1)时间的无限性是无始无终;时间的无限性是无边无际

(2)时间的有限性是有始有终;时间的有限性是有边有际

(3)两者的关系:无限和有限相联系而存在,无限通过有限来表现,有限包含无限

12怎样理解意思的起源

(1)意识始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从无机界的反应到生物刺激感应性

B从生物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动物的心理

(1)从动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A劳动创造人的脑

B劳动产生了语言

C劳动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D劳动促进了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和发展

13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人脑的重量、结构、功能说明人脑是高度严密的物质体系

(2)意识是客观存在主观映象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找 到它的原形

B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有感性和理性两种形式,同一内容不同人有不同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反对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14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答:(1)意识具有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具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D意识具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15简述意识能动作用实现的途径和条件

答:(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

(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6简述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答:(1)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

(2)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证明辨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3)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有本质的区别A人工智能是机械、物理的过程;人的意识是生理、心理的过程

B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

C人工智能是被动的,没有能动性,只能接受

人的指令才能工作,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

D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17简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二个本原

(3)一元论有分成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意识

(4)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

(5)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我们党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之一

18简述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证明

答:(1)科学证明:A天体起源和物质结构理论证明

B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证明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理论证明

D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

(2)哲学证明:A无限和有限的统一证明

B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证明

C普遍和特殊的统一证明

D永久和暂时的统一证明

二。论述题

1.试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对我国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

(1)客观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在实践基础能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两者的辨证关系是:(A)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前提。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必要条件。

(3)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借鉴,必须尊重科学,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践、减少盲目性。

(B)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能消极等待,坐失良机。

(C)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既要反对片面强调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物主义,又要反对不注意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宿命论、懦夫、懒汉消极无为的思想。

2.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极其重要意义

(1)解放思想就是从那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分析、研究、找出规律性。

(3)与是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基础

(A)它们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统一。

(B)它们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它们体现了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辨证统一的

(A)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也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内在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优良传统的体现。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武器。 专升本政治讲义(认识和实践)

一、简答题

1简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A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认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思想的认识路线

B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认识是先有实践经验的,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2)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被动直观的反映论的区别:

A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有两个缺点:一是离开实践,观察认识问题;二是不懂得辨证法,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所以是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论

B辨证主义发映论有两大特点:

一、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二、是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认为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是能动的、积极的革命反映论。

2简述实践的意义、特点、基本形式

答:(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客观活动

(2)实践的特点是: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实践

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起决定作用,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的目的

(2)科学的认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表现在:

A确立实践目标,需要有指导作用

B实践手段、方法取舍需要理论指导

C评价实践结果也需要理论指导

4简述主体和客体极其相互关系

答:(1)主体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体的特征是:自然性、社会性、实践性、能动性

主体的形式是: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2)客体是被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实在对象

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

客体的形式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

D审美关系——主体对客体的欣赏、感受和体验关系

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批判教条和经验主义

答:(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

理性认识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3)两者的关系是:A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相互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相互渗透:感性认识渗透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渗透于感性认识

(4)批判“唯理论”与“经验论”

A:“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B:“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6简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条件

答:(1)第一次飞跃即实践到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

B必须开动脑筋,进行正确的思维加工和科学抽象

(2)第二次飞跃即实践到认识它的意义: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而且可以丰富、发展

第二次飞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理性认识本身应当是正确的

B坚持一般理性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C坚持认识和主体需要相结合,确定行动目的和计划

D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E理论要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F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7为什么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答:(1)人的认识要受到主观条件限制,受到立场,观点、方法、实践范围、知识水平的限制

(2)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人的认识要受到认识客体、本身发展程度的限制,受到事物内部矛盾暴露的限制

(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发展

8简述真理极其客观性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表现在:A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C真理是没有阶级性

D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E批判唯心主义真理观,既实用主义真理观

9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极其辨证关系

答:(1)真理的绝对性就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无限性,它有两方面含义: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真理的发展是无限的,因而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它有两方面含义:

A从广度上说真理是有范围的,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从深度上说真理是有层次的,因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辨证关系:A相互区别:真理绝对性,是有条件的,无限性;真理相对性,是有条件的,有限性;

B相互联系: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构成绝对真理

C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是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成分、起点、阶梯

(4)批判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批判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相对性、否认真理绝对性

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沟通起来。

(2)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德,能够把主观和客观对照起来。

(3)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而且是不确定的,是两者辨证统一,但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

11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答:(1)相互区别: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

(2)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3)相互转化:真理向谬误转化:A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

B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

C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

谬误向真理转化:A回到原来范围,谬误就会变真理

B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

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

12论述题: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关系原理,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典范

答:(1)基本原理:简答题第9题

(2)联系实际: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真理,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用穷尽一切事物极其规律,它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要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典范,在坚持中发展,在坚持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前提下,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专升本政治讲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简答题

1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一个唯一的标准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任何历史观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社会实践中根本问题

(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答:(1)两个根源缺陷:A只看到人们历史活动思想动机,看不到物质的根源

B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看不到人民群众决定作用

(2)三个根源:A社会根源: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缓慢,限制了人们眼界

B间接根源:剥削阶级垄断了精神文化,必然夸大精神作用,贬低物质生产和劳动群众的作用

C认识论根源:社会是意识的人组成,容易造成迷惑,产生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主观性、陷入唯心史观

3简述历史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答:(1)唯物史观创立、破天荒第一次系统地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揭示历史发展的辨证法

(2)唯物史观创立,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认识论、历史观高度统一,宣告了真正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

(3)唯物史观创立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4)唯物史观创立为整个关于历史的学科,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南

(5)唯物史观创立为无产阶级极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4简述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答:(1)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

(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整体

(3)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5.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和意识发展的动力

2)实践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和基础

3)实践将人类社会从自然界提升出来,同时也与自然界亲密联系起来

4)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基本存在形式

5)实践使社会历史的发展实现了合目的性和各规律性的统一

6)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

6.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答:(1)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性,但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有客观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过程

(2)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有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能用自然界学习那样的精确性加以考察和研究

7、简述生产力的性质和构成

答:(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

(2)生产力具有如下性质:A生产力具有人的属性;B生产力具有社会性;C生产力具有客观性;D生产力具有历史性。

(3)生产力的构成:A劳动者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

B劳动资料包括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主要是指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过的原材料

(4)生产力三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A劳动者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B劳动资料是衡量人类改造自然力的物质标志

C劳动对象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8、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答:(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

(2)、生产关系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具有客观性

(3)生产关系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交换关系

C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极其分配形式

(5)生产关系有两种类型:A生产资料所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B生产资料私有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6)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7)经济基础就是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9、简述阶级的起源、实质、结构

答:(1)阶级的起源:A阶级产生的前提: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产生的途径,奴隶主:氏族首领、富裕家族;奴隶:战俘、贫困人员

(2)阶级的实质:A阶级有一个量的规定性,即大的社会集团

B阶级有一个质的规定性,即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C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阶级标准

(3)阶级的结构:A基本阶级 B非基本阶级 C阶层

10简述政治结构的含义、内容、核心

答:(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A政治属于上层建筑 B政治是经济目标的手段 C政治冲突和党派斗争的根源在经济利益冲突

(2)政治结构的内容:A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相适应是社会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分两大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等

C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政治结构的核心:即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11、简述国家的起源、实质、职能

答:(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和民族组织有本质的区别:A国家按地域划分:氏族组织按血缘关系划分

B国家有军队、警察等暴力工具;氏族组织是居民自动的武装组织

C国家要征税;氏族组织不征税

(2)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和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

A 国家是阶级机构,不是全民的工具

B国家是统治机构,不是所有机构的

C国家是暴力工具,不是仁慈的

(3)国家的职能有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对内职能:A政治职能,即实行阶级统治 B经济职能即组织干预经济建设 C社会管理职能即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对外职能:A国防职能即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外交职能即调整国际关系进行友好的往来

12、简述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答:(1)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地位,国体是国家的类型

(2)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3)两者的关系是:A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B国体决定整体,政体为国体服务C政体对国体的性质起着重要保证作用

(4)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简述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及其关系

答:(1)社会心理是感性形式是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低水平的、低层次的形式,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信念等

(2)社会意识形式是理性形式是系统的、定型的、自觉的、高水平的、高层次的形式,表现为: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

(3)社会意识形式分为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

(4)社会意识形式(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非社会意识形态(非上层建筑)是没有阶级性的,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5)两者的关系:A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根源、原料仓库提供素材

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集中概括提炼、升华起着指导和影响作用

*

14、简述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答:(1)艺术是以典型形象地方式来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典型性。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合。具有阶级性、历史性的特点,道德具有调节功能、规范功能

(3)宗教在本质上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宗教的特点是对神灵的信仰、崇拜;宗教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4)政治法律思想是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具有强烈地阶级性,其功能对经济基础的建立、巩固、发展起着巩固和维护作用

(5)社会意识形态综合功能有:A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B维护批评现实的功能C控制社会和人的活动功能D创新的功能

15、简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答:(1)文化的社会功能

A、文化具有信息的功能 B、文化具有教化的功能 C、文化具有推动经济的功能

D、文化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E、文化具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功能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A、传统文化也就是民族文化,它具有巩固性、持久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B、外来文化就是其他民族引进的文化,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辨证统一的

C、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反对崇洋媚外和闭关自守

16、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答:(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治动的前提

C生产方式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结构、性质、面貌

E,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F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论述题

1、试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答:(1)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A、相互区别: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就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文明是人类进步程度、开化状态、是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比较而言

B、相互联系:文化是文明的制造过程;文明是文化的制造成果

(2)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3)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创造财富和成果,表现为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4)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文化领域中创造财富和成果,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

(5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A、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物质文明决定制约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B、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产生巨大反作用,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精神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保证和引导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方向

2、试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总和

(2)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方面,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辨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发展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形式、水平

三、某些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先进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起促进发展作用

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用

(4)联系实际:

A:我们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B: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C: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专升本政治讲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这两对矛盾成为社会基本矛盾呢?

A、这两对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B、这两对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这两对矛盾决定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3)这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制约和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这两对矛盾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更替推动社会有低级向高级发展

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答:(1)辨证关系: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作用:适合的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的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2)矛盾运动: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

C两者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到新的基本适合,由此推动社会发展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由此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简述经济基础合上层建筑辨证关系及其规律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对作用,并为其服务

A、从服务的方式上看,控制调节社会生活

B、从服务的内容上看,保持促进经济基础形式、巩固发展

C、从服务的性质上看,为适合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是进步的,为不适合生产力的经济基础服务是落后的。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由此构成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为什么说生产力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答:(1)生产力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2)生产力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3)生产力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

(6)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其他两个方面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5、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1)阶级斗争指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

(2)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3)阶级斗争的作用是: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为:

A、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量变,为质变作准备

B、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质变,推动社会更替

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独立要素,而是渗透的生产力要素之中

(2)科学技术渗透在劳动者要素之中,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智力因素的增强,但劳动者素质日益提高

(3)科学技术渗透在劳动资料中,可以改进生产工具,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

(4)科学技术渗透在劳动对象中,可以扩大劳动对象,新型材料不断涌现

(5)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使生产力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6)科学技术对现代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7)要充分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和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

7、简述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1)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有根本区别:

A:自然界是盲目的、自发的、无需人参与的

B:人类社会具有意识、有目的的,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2)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辨证发展过程

(3)人的活动是有能动性的,社会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人组成的,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知识结构、经验、技能选择确定自己的活动方式

(4)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能动性是在客观性的前提下的能动性,客观性是在能动性参与下的客观性,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1)人民群众从量的规定性是居民中大多数人;从质的规律性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2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生产的担当者,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生活资料,改进生产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条件、经验材料间接或直接参加精神财富创造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9、简述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1)群众观点:

A解放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学习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群众路线:

A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10、简述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1)杰出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

(2)杰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3)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性

(4)杰出人物是时代的要求和任务的体现

(5)杰出人物在革命斗争中核心和中流砥柱作用

(6)杰出人物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期重要作用

11简述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

答:(1)无产阶级领袖是最具有影响、最具有经验、担任最重要职务的比较稳定的集团

(2)无产阶级领袖具有优秀品质

A:具有革命家、理论家的品质,站得高,看得远

B: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勇于实践

C: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作风民主、遵守纪律,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3)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

A:理论作用:创立捍卫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B: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积极投入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

1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原则是什么?

答:(1)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要件

(2)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们所代表那个阶级的

(3)必须坚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任务的历史作用

(4)必须坚持用全面分析与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二:论述题:

1、试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基本原理:简答题第二题

(2)理论联系实际: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路线。

B: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有现代化大生产、有手工业为主的农业和手工业不同层次的生产必然要求多种所有制同它适应

C:坚持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

D:实行多种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1: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有制经济意义重大

2: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起着积极作用

3:发展“三资企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成考专升本政治讲义(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形态的划分

答:(1)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第一阶段)

(2)三种社会形态,有两个系列:一个系列以人的状况划分,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另一系列以经济状况划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3)技术社会形态:石器时代即渔猪社会;铜器、铁器时代即农业社会;蒸汽电气时代即工业社会,电子时代即信息社会

2、简述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1)统一性是指人类总体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

(2)多样性表现为:

A:处于处于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所具有的典型的意义不同

C:社会形态转变的时候不同国家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有的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跳跃式发展

D: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所属的社会形态发展道路都有其内部矛盾的复杂性

3、简述社会进步极其表现

答:(1)社会进步是对社会前进发展的总和概括,即社会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2)社会进步表现为:

A: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即从人治不断走向法治,从专治不断走向民主

B:物质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即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强,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优化

C: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即科技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提高,情感世界完善,思想道德不断进步

D:人的文明与进步,即摆脱自然力的束缚,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摆脱旧的统治关系,建立新型社会关系

4、简述人性和人的本质

答:(1)人的属性简称人性,人性分为三种属性:

A: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人的肉体特性、生物特性

B:人的社会属性:第一:人对社会的依赖性,第二:人对物质的精神方面的交往,第三:社会生活中道德性,第四: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C:人的精神属性是人对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主观体验,思考追求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5、简述人的价值

答:(1)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A: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即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C: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

D: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辨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社会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

6、简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及自由和解放的关系

答:(1)必然王国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掌握,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自身条件束缚,手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状态

(2)自由王国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必然规律,摆脱或解除束缚,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

(3)自由和必然是辨证统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4)自由和解放是同义词,摆脱束缚,获得自由、意味着解放、人类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最高境界就是人类解放

7、简述人的全面发展

答:(1)人的发展就是人逐步获得解放、成为真正自觉、自由的历史主体

(2)人的发展体现:A:全面发展指各方面的才能和能力协调发展

B:自由发展指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C:充分发展指人的才能和能力向着更高的程度发展

8简述共产主义含义和特征

答:(1)共产主义含义:1*共产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2*共产主义是最理想、最合理的社会制度。3*共产主义是运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的实践

(2)共产主义的特征:A: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财富极大丰富

B:一切阶级和阶级的差别彻底消灭

C各尽其能、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理想,集体主义精神、道德品质大大提高

E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成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成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80分)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3.时间的不可逆性是指它的

A.持续性B.顺序性

C.一维性D.广延性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5.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是否受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

6.理性认识赖于感性认识,这体现了

A.认识论上的唯物论B.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D.认识论上的唯心论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意在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相同的

B.社会发展是一种受盲目力量支配的自发过程

C.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D.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起作用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A.重视伟大人物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

C.社会心理D.人口因素

12.在自由和必然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3.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1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5.“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D.政权建设

16.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人民团体B.人民政府

C.人民政协D.人民代表大会

17.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中共六届七中全会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武装斗争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A.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观点

B.关于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观点

C.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D.关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2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领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

A.十二大8.十三大

C.十四大D.十五大

2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D.理论创新

2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3.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A.实践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D.生产力标准

2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党的领导

25.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 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D.基本原则

27.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8.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

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A.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经济法人实体 B.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C.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3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2.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

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提出的。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D.国际争端问题

36.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lO月9日公布了2005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的数据.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度为:

A.8848.13B.8848.

53C.8844.13D.8844.43

37.新华社于4月27日播发了胡锦涛同志今年3月4日的讲话《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

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A.背离人民 勤俭节约B.背离人民 艰苦奋斗

C.脱离群众 艰苦奋斗D.脱离群众 勤俭节约

38.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现行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通过税收手段,限制行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A.资源税 过度开发B.企业所得税 过度开发

C.消费税 高消费D.个人所得税 高消费

39.在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正案。在这个决定中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升为元。修订完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起实行。

A.1000 06年1月1日B.1600 06年5月1日

C.1600 06年1月1日D.1500 06年1月1日

40.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是:

A.共享一片蓝天B.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绿色北京、绿色奥运D.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第Ⅱ卷 (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页,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个别包含一般,一般并不完全包含个别。

42.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现阶段它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重要。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历史人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什么?

45.什么是新的科学发展观?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毛泽东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A C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C B C C D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D C B B C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C C B D B C C B

二、辨析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1.答案要点:

命题正确,正确地表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1)个别包含一般,表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辨证关系。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只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2)一般并不完全包含个别,表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关系。矛盾特殊性由于是具体的事物,因此比普遍性要丰富、具体。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只概括了个性、特殊性事物中的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所有的东西,因而是抽象的、深刻的。

42.答案要点:

答:错误。上述说法颠倒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任何外国的控制和干涉,并且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更不是盲目排外,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对外开放永远都不能取代或否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根本方针。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地发展我国经济,二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更好地加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答案要点:

(1)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根据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性质,又可区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代表进步阶级和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

(2)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第一,历史人物是历史实践的当事人和策划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使历史事件具有独特的个性。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在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往往是由一些伟人或杰出人物首先发现或提出来的。

44.答案要点: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三大作风”为核心内容的一套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优良作风。“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强调指出,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5.答案要点: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根本观点。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20分)

46.答案要点: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我们社会的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方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这些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p

上一篇:关爱他人公益广告语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计划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