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2022-07-18

第一篇: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积极为党政分忧 努力为职工解难

——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及帮扶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观区现有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个体从业人员39410人,其中企业单位从业人员30800人。全区现有工会组织415个,含大观经济开发区和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及所辖社区、村67家工会联合会,共涵盖法人单位1318个,工会会员38956人,其中女会员18865人,农民工会员13580人,困难企业 家,困难职工 人。

在市总工会、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于2006年9月正式挂牌成立,使我区帮扶救助工作由此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轨道。多年来,中心本着“提升地位、扩大影响、放大功能、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为来访和求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快捷、周到的帮扶服务。区总工会“送温暖”工作、“育才关怀行动”、再就业等多项围绕帮扶救助方面的工作受到省市表彰。今年对照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全省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达标评比活动的通知》精神和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达标评比活动的说明》要求,已按三星级标准申请达标验收。

一、严格规范管理,构筑长效机制

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要为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困难救助、创业救助、技能培训等“六位一体”服务,这几项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点,也是区总工会工作的重点,更是大观区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以说,帮扶中心的责任重大,社会意义不一般。为此,区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既从长远着眼,又从基础工作入手。

一是明确分工,制定计划。个人在总体目标下专岗专责,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突出特色工作。在帮扶中心全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做到月月有安排,季季有重点,帮扶中心工作人员各司其责,分工协作,从而使帮扶中心在具体目标下,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是抓好软硬件建设。为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使帮扶中心真正起到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调解社会矛盾通道作用,中心强化软硬件建设,在人员、资金、场地均紧张有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为中心配备了3名工作人员,设分管主席1人,兼职工作人员2人,区总还专门挤出资金给中心配置了空调、办公桌椅及档案柜等。在软件建设上,中心制定了《大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救助办法实施细则》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定,均一一上墙,既方便人们知晓,又使工作人员时时对照执行。中心还制定了救助基本程序,做到按章办事,规范运作。

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区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帮扶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问题,使特别困难的职工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从07年起,在区政府与区总工会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区政府每年按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作为专项帮扶配套资金,确立了帮扶资金的来源,保障了帮扶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心总筹集资金达80万元以上,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中心还制定了资金使用、管理、审批制度,办公经费从工会经费

中列支,接受主管财务和审计部门审计、检查和社会监督,每年均开展同级审,定期报送财务报表。

二、发挥服务职能,倾心排忧解难

区帮扶中心工作之初就以履行职责、真诚服务、救急济难解困为宗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力争把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热情接待信访。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把信访接待当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坚持和完善中心日常接待制度,办好热线服务。在信访工作上,工作人员本着“热心、耐心、诚心”的工作态度,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依法科学主动为困难职工维权。06年以来,共接待来访817 人次,做到信访有登记、件件有结果,没有因工作失误导致越级上访,制定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实行帮扶中心信息季报,对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并协助做好工作。区帮扶中心工作之初就以履行职责、真诚服务、救急济难解困为宗旨,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力争把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温情实施救助。针对一些困难职工因病致贫、因灾致困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又无钱应对的问题,中心多次同有关部门协调,最大限度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育才关怀行动”、“金秋助学”等帮扶形式,把有限的帮困资源用到最困难、最需要的职工身上,缓解困难职工的生活压力。中心成立以来,共帮扶 人次(其中农民工 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单亲困难女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 人次,逐年提高标准,共发放资助学金 万元。每年“两节”期间,

在做好城区职工帮扶救助的同时,始终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帮扶救助的范围,深入困难职工和群众家中,访贫问苦送温暖,做到日常救助和上门慰问相结合。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区帮扶中心还主动协调民政部门,帮助困难职工进入低保。中心还联合其他部门多次开展“情系昌宁村三峡移民”慰问、“品元宵、送真情,走访慰问开发区农民工”等活动,中秋节和老龄节期间,组织慰问了 名(人次)患重病的高龄市以上劳模。共三次组织 名(人次)困难企业职工和工会干部赴巢湖半汤工人疗养院做免费健康体检。

三是真情促进就业。为使下岗职工尽快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减轻生活压力,在零就业家庭、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实施以小额信贷、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与服务、政策支持、就业服务与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工会“5·1创业行动”,推动全省工会新一轮三年“三个10万”促进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配合区政府督促企业贯彻落实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再就业工作网络,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帮扶就业困难尤其是“4050”人员实现再

就业。每年均与区劳动部门联合开展了 “民营企业招聘周”及参与开展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等活动,共提供空岗信息2250条,签订就业合同协议634人,发放政策宣传资料1416份。重视和发挥我区省、市工会再就业基地创业培训的作用、劳模创业示范基地和农民工就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切实提高帮扶救助水平,

增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和质量。据统计,10个工会再就业基地和2个示范点去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1815人,帮助1799人实现了再就业。与市总工会、华亭宾馆联合举办了三期酒店礼仪与服务实用技能培训班,免费为112名(人次)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与区劳动、建设部门通力协作,率先在全市工会系统创办了“大观区农民工业余学校”,多次举办讲座,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还接受了健康培训和免费健康检查,每年技能培训并取证均在200人次以上。

四是广开渠道,扩大服务领域。为了缓解特困职工因病致困的压力,中心积极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先后把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观区医院、协和医院、丰源大药房、春源大药房等医疗机构,作为我区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和药房,为特困职工提供各种优质优价医疗救助。在全市率先成立并充分发挥职工(农民工)10个维权工作站和10个维权代表的作用,努力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的同时,又与区法院联合,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工会系统创立了大观区“困难职工(农民工)巡回维权法庭”, 专门受理困难职工(农民工)维权案件,成立当年该法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启动为农民工追薪绿色通道,将努力追讨到的1.9万元欠薪送到了桐城市唐湾镇唐湾村唐述银等21名农民工手中,多家媒体作过报道。同时,协助做好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先后推荐4名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了区法院人民陪审员。今年又在全市率先与区司法局联手成立了困难职工法律顾问团,聘请了7名律师为困难职工法律顾问,形成了联动协

调的工作格局。如此同时,还开展了系列送法活动,与区司法局、区文广新局联手组织开展主题为“关爱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在行动”“共创和谐——法律援助与困难职工同行”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发放《新劳动合同法》等“三法”汇编和《工会法》汇编宣传资料120多本。与区司法局、区妇联等单位联手在十里铺乡五里村开展了“送法进乡村”主题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200多本,现场接受咨询50余人次。

三、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服务内涵

中心本着面向职工、快捷准确、因地制宜、长期坚持的原则,不断探索帮扶救助形式,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

一是力争把帮扶中心窗口前移,掌握第一手资料。与乡镇、街道和企业建立联系制度,逐步形成了层层核实、层层复查、层层办理、层层落实的预警和预测体系,使帮扶中心逐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救助中心”。通过工会工作网络掌握了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乡镇(村)、街道(社区)、企业工会三级建档。由中心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同时,还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对特困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贫困原因、家庭住址都进行详实记录,同时建立了求职人员档案、职业培训档案、信访接待档案等,能够及时对困难企业和求助的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关系矛盾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及时做出处理,及时帮扶救助,为中心有效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依据。

二是加强横向联动,力争信息畅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联合民政、劳动、经济等部门,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和制定

帮扶工作措施和方法,力戒帮扶措施、信息不通、条块分割现象,建立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实现一定范围内资源共享,帮扶措施相对统一的帮扶工作格局。我们还加强横向联系,与兄弟县区沟通,相互交换情况和经验,努力构造帮扶工作大格局。

三是拓展帮扶平台,开展“结对”帮扶。2007年,区委、区政府再次下发了县级干部联系企业、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的通知,通知要求联系干部要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搞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协调,并做好企业问题的协调解决、企业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督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要经常上门联系困难职工,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认真困难原因,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直至生活条件改善为止。到目前为止,全区31位县干联系了62家困难企业,115 名干部联系困难职工家庭 170个。为联系企业衔接融资5000多万元,完成技改项目56个,办事实120多件。干部为困难职工捐款捐物折合共计160多万元,解决实际问题240多个。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主要问题有: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也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帮扶中心,尤其是乡镇、街道帮扶工作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基础薄弱,缺少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复印)机,缺乏持久的经费支撑,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用工歧视现象仍然存在。一

些企业招工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或因不愿承担女职工劳动保护责任而拒绝招收女职工;同等条件下招用男工多,招用年轻未婚女性多,如餐饮服务业只招用黄金年龄段的女职工,“4050”人员就业再就业相对困难。

3、缺乏与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相对较少,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相对不够,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整合利用。

4、帮扶力量有限。工会作为社会团体,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 在政策上、经济上、信息上都略有不足,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助。

主要建议有:

1、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应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信息支持、资金支持。

2、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

3、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才是解困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部门应把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问题作为

首要发展目标,广开就业门路,制定出台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自主经营和创业的,要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下岗职工通过务工市场再就业的,要加大督查工作力度,规范就业市场,严惩侵犯职工利益的事件,为劳动就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对政府出资兴办的公益性项目,以及招商引资的普通技术项目,应首先安排下岗职工上岗,并考虑利用老企业的设备和员工。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横向交流与沟通,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帮扶工作队伍。四是力争市编委的重视和支持,将县(市)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固定下来,实行“三定”。

全区“送温暖”工作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多年来的有效运作,打响了“工会维权”的品牌,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我们感到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化。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延伸服务、扩大筹资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切实把帮扶中心建成我区困难职工的“社会救急中心”。下一步,我们主要具体在帮扶范围和方式上要有新举措、新进展:一是进一步注重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帮扶工作;二是提高帮扶标准,提高大病救助幅度;三是进一

步完善职工培训机制,促进就业再就业;四是发挥好帮扶服务平台作用,扩大救助范围;五是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办公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将继续开展好“两节”送温暖、夏日送清晾、“育才关怀行动”和“姐妹献爱心”等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2011年8月6日

第二篇:真情倾注帮扶 一心为民解难

——元谋县林业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出单位典型材料

平安村坐落于元谋县羊街镇的最南端,与禄丰县接壤,共有286 户农户,1015人;下辖甘得、平安、卧丹、放毛则、得当足、度足、他鲁、寨子山8个村民小组,是一个以彝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聚村。由于平安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十分不便,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左右旱地,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及豆科作物为主,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经济基本处于自给自足阶段,大部分群众仍然生活在温饱线的边沿。

元谋县委将林业局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单位挂点指导、帮扶平安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林业局党政班子把帮助该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深化干部教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倾心尽力协调项目,筹措资金,为民排忧解难,逐步培植经济支柱产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元谋县林业局将平安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落实,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张维直接分管 1 新农村建设工作,局长雷振宇及其他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该村调研指导,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为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每年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蹲点开展工作,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化解矛盾,排解民忧。

二、扎实做好村情、社情、民情调查

摸清村情、社情、民情是帮助制定切合本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群众参与度高,效益前景好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方案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后,认真细致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按驻村要求住得下,做到了心入、身入、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调查走访,查清了8个自然村的人口、土地、林地、交通、民居、种植、养殖、生产生活用水、群众日常生活习惯、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发展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

三、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

通过对平安村人口、土地、林地、交通、民居、种植、

2 养殖、生产生活用水、群众日常生活习惯、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林地面积大,在全县森林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立地条件差,水利设施不完善,种植结构单一,单位面积产出效益较低的实际情况,林业局进一步帮助平安村委会党总支理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帮助群众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条件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是加强党员、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科技示范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益。二是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山区群众人居环境。三是及时了解掌握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四是积极帮助探索经济发展路子,培植有效的支柱产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林业局党政班子把加强平安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引导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抓落实。一是每年为平安村免费订阅《农村致富天地》、《云南日报》、《楚雄日报》等报刊、杂志,丰富农村书屋,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扩展技术获取渠道。二是每年为平安村解决3000至5000元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经费,加大基层党员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村社经济发展

3 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三是每年由局党组书记或局长到平安村开展1至2次讲党课活动,向群众宣讲党和国家新的政策动向,新生活理念,引导发展农村经济。四是注重对农村困难党员的关心关注。每年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关爱基层困难党员行动,积极献爱心,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及“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平安村困难老党员、因病返贫党员或专业未就业党员。2014年1至10月共走访慰问党员3人次,发放慰问金900元。

五、积极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元谋县林业局一直十分重视帮助挂点村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以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驻村蹲点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寻访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及时向局党政班子汇报;局党政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坚强后盾,积极协调项目、资金支持,帮助群众排解困难问题,化解群众纠纷。一是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到平安村进行核桃高枝嫁接、花椒修枝整形、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实用技术培训5场,发放《核桃栽培与管理手册》、《花椒栽培管理手册》和《护林防火手册》等科技资料5000余份,培训林农300多人(次)。二是协调安排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资金11.2万元,每户补助1000元,建设112户太阳能,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三是由于我县连续四年遭受严重旱灾,致使平安 4 部分村社发生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元谋县林业局了解到该情况后,积极筹集资金13000余元购买水管等材料设备,由群众投工投劳,帮助卧当、他鲁、寨子山等三个自然村解决300人、100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四是积极帮助协调爱德基金会项目资金10.5万元支持建设30口容积17立方米的爱心水窖,通过引水管将山箐中的涓涓细流汇集成一窖窖清澈的泉水,大大改善了平安村抗御干旱的能力。五是多次组织干部职工捐款6000余元,捐衣物256件帮助困难家庭。六是由于连续多年遭受严重干旱,加之2013年12月的雨雪霜冻灾害致使平安村退耕还林地种植的蓝桉、赤桉等人工林大面积受旱、受冻死亡,如不及时进行采伐清理,将给群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大量增加林区可燃物,给森林防火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如按正常灾害木清理报批程序办理,需要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进行采伐作业设计,群众需要付出高达数万元设计费用,为减轻群众负担,切实解决群众困难问题,林业局党政班子通过多次召开专题分析会议,在对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决定采取以森林防火戒严区易燃物清理方式对平安村委会、高姑村委会、洒洒依村委会林地因霜冻灾害死亡林木进行批准采伐,消除了森林火灾隐患,避免因枯死林木未及时清除而引发森林病虫灾害大面积发生,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解决了群众困难问题,增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六、引导发展经济支柱产业

5 元谋县林业局把引导培植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作为挂点帮扶平安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落实。一是在平安村积极安排实施核桃种植业等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旱地、林间空地种植优质核桃树,高矮搭配,林农间作,以短养长,引导群众发展支柱产业。目前平安村核桃种植面积以达到2000余亩,人均保有量20余株,全部进入丰产期将为人均增收贡献1000余元。二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强化森林管护力度,促进野生菌等林下经济发展增加山区群众收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在正常年份,平安村每年群众采菌收入经济总量达100万元以上。三是带领村干部到武定白路云南白药集团原药基地参观考察重楼等药材种植项目,从发展思路上引导多元化种植,探寻经济产业发展道路。四是2014年,积极支持从禄丰县引进铁棍山药种植50余亩。目前已进入收获期,从亩产量、每公斤价格、亩产值等方面核算,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在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争取成立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协会,引导群众推广种植,培植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五是以党员带头引进示范种植魔芋20余亩,待种植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村进行推广种植,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六是将在下步工作中,根据平安村远离喧嚣城市,生态环境较好,适宜发展生态养殖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引导群众以龙头企业带动,个体家庭养殖

6 单元为支撑,发展以黑山羊养殖、生态鸡养殖、生态猪养殖为重点的农村家庭养殖业,存进群众增收致富。

元谋县林业局在近年帮扶平安村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虽然工作思路清晰,帮扶措施扎实,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用情真切,工作成效显著,但平安村原有底子较薄,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元谋县林业局将一如俱往的做好相关工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抓实。

元谋县林业局 2014年12月31日

第三篇:真联实帮解难题、为民富民促发展

对于处于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的甘肃来说,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对促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固本强基、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庆阳是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东翼”的主战场,在“工业强市”战略、能源开发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的同时,更要在“三农”问题上求突破。应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工作思路,本着“真联实帮解难题,为民富民促发展”的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集中反映。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工作上就很难有起色、经济上就很难发展起来。就庆阳来说,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基础薄弱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帮助农村发展、农民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就要转变观念。在扶持理念上,坚持扶贫先扶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对那些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特困户要以政策资助、社会救济和社会关爱等方式进行“输血”,使其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对那些年轻力

壮、身体健康的特困户要从转变观念、送政策、送科技等方面进行“造血”,使其家庭富裕起来;在扶持方式上,要坚持点面结合,以户为主,典型示范、统筹推进;在具体落实上,要将此项活动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主题活动相结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二是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们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村、贫苦户的自我发展是我们帮助脱贫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发挥部门优势,找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的症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通过实地调研明确所联村、户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用工业化思维找准为民富民的行动路线,坚持“以工扶农、工农结合”的工作思路,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改变产业形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富民产业。用工业化成果带动农业快速转型,带动农村跨越发展。

三是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干部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的主体是单位和干部,服务的对象是贫困村、贫困户。最终任务是通过帮扶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目前,思想保守、脱离实际、效率不高、缺点真情、“庸、懒、散”等问题,仍然在一些干部身上不同程度

地存在。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让干部转换角色,摆正位置,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向田间地头,接受教育,实践宗旨意识,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使我们的广大干部了解村情民情,知道民生疾苦,懂得爱岗敬业,在基层和本职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干,发挥自己的特长,体会付出和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为民服务解难题”主题党日总结

为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围绕“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任务,按照中共蒙城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一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认真落实,周密组织安排,扎实开展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我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二、活动时间

1月9日至1月18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一次走访慰问。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组织组织党员深入群众家中开展走访活动,对农户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深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求,广泛收集农户的意见建议,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扶慰问。

二、开展一次座谈交流。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结合工作实际、行业特点,从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选择主题,召开一次座谈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要积极帮助解决,一的解决不了的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反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问题最终解决,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中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利用流动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党员规范过组织生活,采取召开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向返乡党员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倾听他们在外的思想、工作情况,引导他们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和模式,为家乡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动员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参加志愿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结合冬季安全,对贫困户等困难群众用火、用电等安全情况进行排查;结合开展“五净一规范”活动,督促帮助贫困户打扫家庭环境卫生;结合春节前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群众,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

四、活动效果

接到主题党日通知后,中共蒙城板桥镇鹿庙小学支部书记赵永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同志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带领党员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第五篇:领导干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制度

XX局

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制度

为不断探索为民服务新举措、新办法,我局制定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制度。

一是建立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按照各自分工建立基层联系点,覆盖了辖区各行政镇、乡,领导干部通过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察民情,听民生,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二是建立民意收集制度。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服务项目。同时,设置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积极推行“班子成员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分管领导“信访接待日”活动,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是建立民情日志制度。为每位领导干部配备一本民情日志,做到有联系群众的工作记录、有工作落实情况记录,并坚持对日志记录进行调阅、评比,将相关情况列入对各级干部绩效考核的内容。

上一篇:统战委员述职报告下一篇:微博认证职位证明